历史学科学习知识与教学方案计划能力(高级中学)

合集下载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核心讲义(历史教学素养与能力)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核心讲义(历史教学素养与能力)

第3章历史教学素养与能力3.1 考纲解读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3.能够准确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

3.2 核心讲义一、史学流派与思想概述(一)概念辨析1.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1)史学理论史学理论是指对历史学自身体系的理论反思,其中又包涵历史理论的内容,此外还有认识论和方法论、历史学家自身的修养、跨学科等内容,但更侧重对历史认识的形成、历史认识的方法学的反思。

(2)历史理论历史理论是指人们对客观历史过程、现象及人物的反思,也就是指对历史学的认识对象的理论反思。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史学界放眼国外史学研究,系统引进并借鉴别人的研究方法,使得中国的史学研究出现了新的面貌。

2.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1)史学本体论史学本体论即历史本体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过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论,其核心就是社会历史观,但其外延所包括的问题又要比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历史观更为宽广。

所包括的问题大者有社会历史现象与自然现象在本质上有何异同、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规律是什么,小者有历史人物的评价、典章制度、历史地名的考证等。

(2)史学认识论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们历史认识本身的性质与特点的理论。

其中就包括人们的历史认识是怎样形成的、历史认识的结果能否检验以及检验的标准等。

(3)史学方法论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的方式、方法的性质与特点的理论。

它包括历史研究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方法为宜、自然科学的方法是否适合历史研究等。

(4)三者关系①本体论在史学理论体系中居于前提、核心和主导的地位;②认识论和方法论总是以一定的史学本体论为前提而推演出来的,但又反过来对史学本体论的发展产生推动或阻碍的作用。

3.思辨的历史哲学、分析与批判的历史哲学这是两种不同的历史哲学流派。

其背景反映两种不同的哲学流派,即思辨的哲学和分析的哲学。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高级中学)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高级中学)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将紧紧围绕国家教育方针,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历史学科能力为宗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全面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中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形成较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概括、表达等历史学科能力。

3.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历史素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4.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1.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领域的史实。

2. 高中历史选修课程,如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

3. 历史学科竞赛辅导,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4. 强化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遗址等,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五、教学措施1. 教师要充分备课,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好教学方法。

2. 注重课堂纪律,确保教学秩序。

3. 严格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加强作业批改与辅导,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5. 定期组织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6. 开展历史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六、教学评价1. 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度、探究度。

3. 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学期总结,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们期望学生在历史学科上取得显著进步,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将不断探索、创新,为提高我国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高级中学)一、考情综述(一)考试内容在《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了考试内容模块及要求。

考试分为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四大内容模块,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从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学科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部分的考试内容不仅包括对历史基本线索、历史基本史实、历史发展时代特征及历史文明主要成果的掌握。

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掌握、历史信息的获取分析以及历史课程基本理论、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等相关内容。

从真题来看这些内容全部有所涉及,由此可看处学科知识的考核范围相当广泛。

与《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大纲相比,高级中学的大纲更加提高了对考生的要求。

考生需在此进行特别注意,关键点如下:2.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考察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三部分。

教学设计能力突出考察以下内容:教学目标的表述、学习需求的分析、重难点的准确确定、历史教材的分析、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的选择。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高级中学大纲要求相较于初级中学大纲要求更加强调准确确定重难点的能力及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突出考察以下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历史情境的创设、历史内容的表述、学习活动的组织、正确思想导向的坚持及教学资源的整合。

其中高级中学特别强调客观分析历史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及意义的能力、对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能力。

教学评价能力突出考察以下内容: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评价、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功能、分类及运用)的掌握、教学反思。

高级中学和初级中学在教学评价部分的要求完全一致。

(二)试卷结构教师资格笔试考试的考试时间统一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大纲规定的试卷结构如下:行考核,而实际考试中也是如此进行的,实际考情与大纲要求保持一致。

其具体分布情况为:学科知识与能力模块内容是单项选择题考察的主要内容,占90%以上的比重;3道简答题中一般会出现1-2道学科知识题目;材料分析题的考核形式中至少有1道题考查学科知识与能力。

2024年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024年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024年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 深入学习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掌握我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分析和历史解释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敏感性和历史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安排:1. 第一学期:中国古代史(1)学习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夏、商、周等朝代的兴衰。

(2)学习秦汉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了解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法家思想的影响。

(3)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文化特点,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4)学习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了解唐朝中兴的原因和特点。

(5)学习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混乱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兴起。

(6)学习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科技发展,了解宋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

(7)学习元朝的政治制度和蒙古族的统治,了解元朝的政治和文化特点。

(8)学习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了解明朝的文化繁荣和社会制度。

2. 第二学期:中国近代史(1)学习清朝的政治制度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了解清朝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改革。

(2)学习晚清维新的思潮和变革,了解戊戌变法的失败和义和团运动的后果。

(3)学习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4)学习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奋斗。

(5)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影响。

(6)学习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外交政策,了解中国的外交使命和立场。

(7)学习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和文化的振兴,了解中国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

(8)学习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了解中国的发展成就和挑战。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通过讲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历史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

2. 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提问、探索和研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高中历史重点知识教学计划

高中历史重点知识教学计划

高中历史重点知识教学计划引言:历史是一门让人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并探索未来的学科。

作为一门学科,历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为了确保学生正确的历史认知,并提高其历史素养,我们制定了高中历史重点知识教学计划。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等角度来展开详细论述。

一、教学主题1. 历史的学科特点历史是一门以事实为基础,以人为核心的学科。

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理解历史变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因此,我们的教学主题是“认识历史,了解世界”。

2. 培养历史素养通过教学,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包括历史知识的掌握、历史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历史意识的塑造。

同时,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够学会以史为鉴、重视社会发展和珍惜和平。

二、活动安排1. 课堂讲授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通过提问、讲解案例和展示多媒体资料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观摩考察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观摩考察,以提供更加直观的历史学习体验。

学生们将有机会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等,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

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实并体验历史文化。

3. 小组合作在教学中,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每个小组将负责一个历史主题的研究,学生们需要共同收集、整理相关历史资料,并进行小组报告。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材使用1. 选择合适的教材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将注重选择与学生认知能力相适应的教材。

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和学习目标,我们将选择一些经典的历史教材,并根据需要适当引入一些相关的辅助教材。

2. 多样化的教材运用在教学中,我们将灵活运用教材。

除了课本上的知识点讲解,我们将引入一些历史事件的原始文献、历史人物的生平材料等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高一历史课程实施计划

高一历史课程实施计划

高一历史课程实施计划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 能够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史料搜集、实地考察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尊重历史事实;- 培养爱国情怀,了解国家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 学会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现象,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中国古代史- 夏商周时期:了解夏商周的建立、发展和灭亡,掌握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研究诸侯争霸、战国争雄的历史背景,分析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 秦汉时期:掌握秦朝的统一、灭亡以及汉朝的兴衰,了解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研究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的分立与统一,分析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隋唐时期:了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衰落,掌握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五代十国宋元时期:研究五代十国的分裂与统一、宋元的兴衰,分析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明清时期:掌握明清两朝的兴衰,了解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2.2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以后: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研究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辛亥革命:研究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四运动: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评价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用;- 抗日战争:研究抗日战争的经过、战场和重大事件,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解放战争:掌握解放战争的进程和结果,了解解放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用;- 建国后的中国:研究建国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点梳理与复习教学方案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点梳理与复习教学方案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点梳理与复习教学方案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是了解和分析过去事件的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在高中学习阶段,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历史知识,本文将提供一种高中历史学科知识点梳理与复习的教学方案。

一、梳理知识点在高中历史学科的复习过程中,首先需要梳理各个知识点,将其归纳整理,以便后续的复习与理解。

以下是对高中历史学科主要知识点的梳理:1. 古代史- 夏商周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时期- 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 宋元明清时期2. 近代史- 清朝末年- 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时期3. 现代史-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当代中国二、复习教学方案1. 制定复习计划在进行历史学科的复习教学时,需要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时间分配,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排列,并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例如,每周复习一个知识点,每天安排一定的学习时间,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复习和掌握历史知识。

2. 提供复习材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历史知识,教师可以提供合适的复习材料,如教材、辅导书、历年试题等。

这些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复习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要求。

3.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除了传授知识点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解答学生疑问在学生进行历史学科的复习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

教师应该有耐心地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

5. 进行模拟考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对历史学科的考试,教师可以组织模拟考试,让学生在实际考试的环境下进行练习和测试。

高三历史老师学科教学计划 高二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高三历史老师学科教学计划 高二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高三历史老师学科教学计划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

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科的知识水平,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知识水平。

•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将覆盖以下历史学科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4.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4.1 课堂讲授老师将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利用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4.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每个小组将负责一个特定的议题,并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和分析思考,展示给全班。

4.3 课外阅读通过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鼓励学生独立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期刊文章、研究报告等,增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理解。

4.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材料来丰富教学内容,引入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源,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教学活动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我们将组织一系列教学活动。

5.1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和纪念馆,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5.2 学科竞赛组织历史学科竞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3 主题演讲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发表主题演讲,让学生从专业人士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并展开深入讨论和思考。

6. 考核与评价为了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和评价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期中和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课堂表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问题、合作讨论等表现进行评价。

中学历史知识掌握教学计划

中学历史知识掌握教学计划

中学历史知识掌握教学计划引言: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中学历史知识,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为中学历史知识掌握教学计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教学主题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主题应结合历史发展脉络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培养他们批判性思考和历史分析的能力。

同时,教学主题应紧密联系当今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和影响。

比如,通过讲述近代中国的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国家现状,从而扩展他们的国际视野。

二、活动安排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学活动应设计多样化且富有趣味性。

例如,历史博物馆参观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增加他们对历史的体验和理解。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历史演讲比赛、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历史实践项目,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材使用选择适当的教材对于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中学历史教材应结合学生思维特点和知识结构,突出历史事件的逻辑关联和时空背景。

同时,教材内容应生动有趣、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解释和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教材,比如提供历史小说、历史纪录片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

四、评估方式评估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

除了传统的课堂作业和考试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评估方法,如历史项目展示、历史辩论赛等,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来评估他们在历史掌握方面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结语:中学历史知识的掌握教学计划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通过合理安排教学主题、活动和教材使用,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2.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3. 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古代史: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2. 中国古代史:从夏商周到秦汉,重点讲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

3. 近现代史:涵盖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重要历史事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参与讨论。

2. 结合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组织历史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学期:重点完成世界古代史和中国古代史的教学。

2. 第二学期:完成近现代史的教学,并进行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

五、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小测,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鼓励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写作能力。

3. 期末进行综合考核,包括笔试和口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利用图书馆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书籍和参考资料。

2. 与历史博物馆合作,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拓宽视野。

3. 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电子教材和在线辅导。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1. 定期组织教师研讨会,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2. 收集学生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满足学生需求。

3. 关注教育政策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八、家长与社区的参与1. 定期举办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教学进度和学生表现。

2. 邀请社区历史学者参与教学活动,丰富教学资源。

3. 鼓励家长和社区成员参与学校的历史节等活动,增强家校社区的联系。

九、安全与健康教育1.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如在历史事件中学习防范风险。

2.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

十、结语通过本工作计划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有趣的历史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建立坚实的历史知识基础,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建立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受力和判断力,提高其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观念。

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内容1. 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2. 教授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4. 了解历史的研究方法和历史学家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通过讲述生动的历史故事和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

2. 问答式教学:运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历史事件的内涵和背后的原因。

3. 视听教学:通过多媒体资源、录像片段等形式,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影响力。

4.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纪念馆等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触摸历史,更好地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一学期:中国近代史1.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时间线和重要节点。

2. 介绍清朝末年的社会动荡和民族危机。

3. 讲述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分析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要意义。

5. 探讨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学期:世界现代史1. 介绍世界两次大战及其后果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讲述美苏冷战时期的国际局势和地区冲突。

3. 分析东亚地区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4. 探讨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

第三学期:历史文化遗产与历史研究方法1. 了解中国历史的文化遗产和保护工作。

2. 介绍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经验。

3. 探讨历史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4. 引导学生进行小型历史研究项目。

五、评价与考核1. 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2. 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中国及世界历史,加深对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理解。

3.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独立分析历史材料,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从先秦到明清,重点讲述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和社会变革。

2. 中国近现代史: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重点分析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世界古代史: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重点介绍各个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衰落。

4. 世界近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两次世界大战,重点讲述工业革命、殖民扩张和国际关系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2. 讨论法:鼓励学生就历史事件进行讨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活动1. 历史知识竞赛:定期举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检验学习效果。

2. 历史剧表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事件。

3. 历史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培养其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历史讲座:邀请历史学者来校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教学评价1. 定期测试: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评价其学习态度。

3. 作业与论文:通过作业和论文,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写作能力。

4. 项目评价:对历史剧表演、研究性学习等项目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国家审定的高中历史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权威性和系统性。

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设计计划

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设计计划

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设计计划引言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计划,以期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初步研究能力,促进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基本认知。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到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发展及其相互联系。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历史事件的研究与讨论,学生能够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和独立研究等方式,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历史研究兴趣和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国家,培养他们的历史情感,塑造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基础知识的教授。

通过系统的讲授,学生可以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历史事件中。

2. 历史事件的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历史事件的案例研究,学生能够了解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其与其他事件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 历史材料的使用和分析。

通过提供各种历史材料,学生能够学会正确使用和分析历史材料,培养他们的历史研究能力。

4. 历史研究方法的学习。

通过教授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和技巧,学生能够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他们的独立研究能力。

5. 历史思想的探索。

通过历史名著和历史思想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历史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并发展自己的历史思维。

6. 历史文化的传承。

通过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弘扬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历史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问题导向的探究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

高中历史的教学计划

高中历史的教学计划

高中历史的教学计划引言:高中历史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科学科,对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历史知识和历史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高中历史教学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详细阐述高中历史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其具备批判、分析和综合历史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技能,使其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灵活运用历史技能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提高其对社会文化变迁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1. 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探讨中国历史的时间脉络,了解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学习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传统,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国粹艺术。

2.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具备批判思维、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的能力,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历史技能的培养通过历史文献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献分析和解读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社区调查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和调查研究能力。

4. 历史文化素养的提高通过历史文化名胜的参观、展览的观摩,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启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情景教学法创设具有历史背景的情境,通过观察、体验、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表、音频、视频等资源,生动直观地呈现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四、评价方式1. 考试评价定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考核,包括选择题、解答题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历史技能的掌握情况。

高中历史课教学计划

高中历史课教学计划

高中历史课教学计划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培养学生国家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构建全面的历史学科知识结构,高中历史课教学计划需要在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

一、概述历史课教学计划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历史课程应该涵盖了人类历史的全貌,并突出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核心内容高中历史课程应该深入了解和研究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中国古代历史、世界各个时期的重大变革和文明发展。

同时,也应该囊括一些重要的历史思想和哲学观点,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本质和意义。

三、跨学科融合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融合。

在教学中,可以与文学、地理、艺术、科学等学科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探索和讨论,使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实地调研等。

通过实践活动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使用多媒体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视频、动画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历史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进入历史,理解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并通过思辨和分析,发现历史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和影响。

七、激发学生的兴趣历史是一门抽象的学科,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引入一些历史故事、历史小说等,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八、展开学科实践活动历史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应该注重学科实践活动的展开。

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历史展览、参观文物馆、进行考古实践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历史教学,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有基本的了解。

-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 培养历史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 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

2. 教学内容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我们将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中国古代史:重点介绍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 中国近代史:重点介绍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

- 中国现代史:重点介绍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

- 世界古代史:重点介绍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历史时期。

- 世界近代史:重点介绍新航路开辟、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历史事件。

- 世界现代史:重点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等历史时期。

3.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 讨论法:组织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 案例教学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实地考察,加深对历史的了解。

4. 教学评价我们将采用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历史小论文等。

- 期中考试: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进行检验。

-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5. 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学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将合理规划教学进度,确保每个模块都有充足的教学时间。

具体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第1-2周:中国古代史(夏商周)- 第3-4周:中国古代史(秦汉)- 第5-6周: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7-8周:中国古代史(隋唐五代十国)- 第9-10周:中国古代史(宋元明清)- 第11-12周: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第13-14周:中国近代史(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第15-16周:中国近代史(五四运动)- 第17-18周: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 第19-20周:中国现代史(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第21-22周: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 第23-24周:世界古代史(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 第25-26周:世界近代史(新航路开辟、英国工业革命)- 第27-28周:世界近代史(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第29-30周:世界现代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31-32周:世界现代史(冷战)以上为高中历史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培养历史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重点1、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主要历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革命史观2、史学研究理论——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理论(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2)阶级斗争理论(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史学研究方法(1)基本方法:史料的搜集、考订和编次(考据法)(2)历史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历史比较方法、口述史学方法、计量史学方法、心理史学方法、生态史学方法、社会史学方4、论证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中学历史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内容:要学会区分史料和史实,学会区分史实和结论,要懂得鉴别史料的基本方法,孤证不立由若干证据组成证据链方可成立,常常是史无定论5、历史表述方法:长编法(创于北宋司马光)和类叙法(始于班固《汉书》)1、教学设计: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2、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1)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传统备课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法,是为了教的流畅(2)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风格和学习需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学习﹔传统备课往往从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出发以完成大纲相关内容为目标(3)教学设计以系统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依据,为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而进行系统规划﹔传统备课往往凭借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主观愿望进行安排,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较低。

3、教学设计的内容(教学分析阶段、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阶段、教学设计结果评价阶段)(1)分析教学对象(学生特征)和学习内容(2)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总目标、学校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方法:①制定历史学科教学目标前的准备,包括课程标准研究、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社会形势需要分析、资源准备等②撰写教学目标(四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教学目标的整体性、灵活性、表述的恰当性(3)教学内容设计①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与突破②不同知识类型的教学设计(历史人物的教学设计:注意生动地讲述历史人物的活动和思想,再现历史人物的形象﹔褒贬功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的教学设计【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弄清历史事件的结构,讲好历史事件的经过。

历代典章制度的教学设计历史现象的教学设计历史概念、历史文献的教学设计)③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综合课及其结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单一课及其结构:导言课、讲授新知识课:组织教学,讲授新知识,总结巩固、总结课:组织教学,总结概括知识,布置作业、复习课:组织教学,说明复习的目的和要求,对复习的范围和具体内容进行概述或提问,作业练习、讲评课:组织教学,公布考查结果,对考查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应注意的问题。

)(4)教学策略设计原则:针对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①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教材②组织教学内容时必修考虑学生的因素③教学内容的深广度要恰当④通过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可以确定出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⑤掌握当今的主流史学观点,运用这些观点把握教材内容,在教学中对历史给出合理恰当的解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讲读法。

历史复习方法设计复习方式:随堂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高考前的总复习。

检查历史成绩的方法设计方法:课堂提问、检查作业、书面测验等历史教师的语言与板书设计语言要求:要有历史时代感,要准确规范、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板书形式:正板书(黑板左边)副板书(黑板右边)板书要求:要提纲挈领、条理分明、详略得当、工整规范。

教学媒体的设计原则:必要性、简捷性、实效性、共同经营、多重刺激原则教学方法:课堂播放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环境的调控与设计:座位编排方式:秧田式、圆形、会议式、小组式、U 形排列法(5)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的目的:起检测作用、激励作用、使学生发展的作用教学评价设计的原则:目标性原则、关联性原则、过程与结果统一原则、客观性、整体性、指导性原则。

教学评价设计的方法:量规的设计、档案袋评价、档案袋的设计、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的设计、访谈法、访谈的设计、观察法、观察法的设计、作业与测验法等。

4、教学设计类型1)学生依赖—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2)学生参与—教师引导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3)学生主导—教师促进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4)学生自导—教师服务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1、历史必修(1)的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阶级、阶级关系、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和基本规则。

过程和方法方面,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2、历史必修(2)的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了解历史上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基本史实,通过了解经济现象培养发现、分析和阐释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方面,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相关资料,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通过经济生活中的实物、图片、音像、文献、口碑等史料的搜集,从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和归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和认识。

运用经济史方面的丰富史料,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识我国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

3、历史必修(3)的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知道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成就、重要文化现象、重要人物及代表思想等。

过程和方法方面,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思想文化教育进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1、教学实施: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深入了解并分析学习者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将设计好的教学活动方案逐步加以实施,并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

2、历史课程教学实施:(含义)把历史课程的设计方案付诸实践,或者是把计划的课程转化为具体的历史教学实践的过程。

(本质)不是历史新课程方案的照搬,历史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历史教师对历史课程再创造的过程。

(基本观点)忠实观、相互适应观、创生观(影响因素)历史课程计划的因素、历史教师的因素、学校的因素、校外环境的因素(构成要素)教学实施主体(教师和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过程组织形式、教学测评与反馈等。

3、历史教学实施的理念1)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2)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3)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4)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教学模式5)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6)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

4、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师素质的要求1)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素养2)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大胆创新意识3)必须具备系统的、扎实的知识素养4)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5)必须具备较高的能力素养6)必须具有参与时代的意识和能力。

5、历史教学原则(概念)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意义)①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进行有着指导性和调节性的意义②教学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③科学的教学原则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原则)启发性、直观性、循序渐进、巩固性、系统性、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原则1)启发性原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孔子最早提出。

注意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硬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要求:恰当的选择直观手段,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生动形象的语言不能取代直观教具,直观教具同样也不能取代生动形象的语言。

3)循序渐进原则:教学活动应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次序、有步骤、连贯地开展和进行。

注意问题:按照历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顺序进行教学,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4)巩固性原则:在历史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并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的掌握。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保证巩固的科学性,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5)系统性原则: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历史学科本身的知识系统和逻辑顺序有条不紊地讲授历史。

要求:严格按照历史发展的进程和历史教科书编写的顺序具体讲述历史,要注意揭示历史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重视复习,加强联系,语言要有条不紊和前后连贯。

6)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历史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

要求:教师要主动、适时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坚持实事求是,不能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讲究教学艺术。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活动要把历史与现实、课本理论知识与身边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理解、掌握知识,并在结合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