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课堂实

录)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古诗。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

学习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现在我要给大家介绍三首古诗,分别是《春晓》、《静夜思》和《登

鹳雀楼》。请大家认真听讲。

第一首古诗是《春晓》。这是一首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我们来

读一读: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大家听到了这首诗的节奏感了吗?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

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古人在春天的早晨醒来时,处处可以听到鸟

儿的啼鸣,感受到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而夜晚的风雨声和花朵的凋谢,则让人体会到生命的无常和变化。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静夜思》。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请大家跟着我一起读: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独自夜晚的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明

亮的月光照在床前,使人联想到地上的霜,景象清新而寂静。诗人举

头仰望明月,再低下头来时,才发现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如此之深。

最后一首古诗是《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请大家一起读: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上高楼望远时的景象,表达了追求进步和发展的

豪情。白天的阳光从山的尽头倾泻而下,黄河水流不息,向着大海奔

腾而去。诗人欲求洞察更广阔的视野,就要再爬上更高的楼层。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不仅了解了古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还

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多读一些古诗,感受到其中的美妙和博大精深。谢谢大家。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新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新人教版

《四时田园杂兴》课堂实录(一)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背诵了许多古诗,今天我们一起要来学习的也是(来一起)——生:《古诗三首》

师:今天这堂课呢,我们重点来学习一首古诗,请大家把书打开,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第一.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第二.借助下面的注释,想一想每一首诗的意思。明白了吗?好,开始吧!

生:(学生自由朗读.预习)

师:他在想这首诗的意思了。(稍停片刻)行了是吗?好,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谁来读一读这首诗。这位同学,来。

生1:读诗。

师:在这首诗里有一个多音字,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字,(师指“供”), 这个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看一看。

生:从事。师:从事。那么在这儿它怎么读呢?应该读第一声,对了,你来读一读。

生1:(生念: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生2:(边读边笑)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生3:(读整首诗)

师:非常好。来看,这里也有一个生字,我们要特别注意,来看什么字?这是什么字?(耘)对,耘,这是什么?(师点“耕”)“耕”,对,这两个字在写的时候都要注意什么?这个“耘”在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

生:那个偏旁应该有三横,不要写成有两横。

师:好,同学们,我在想啊,这首诗写了什么景物?

生:(自由朗读)

师:谁发现了?两位,三位,四位,五位……

生1:我发现这些是写农村景色的。

师:是写农村生活的,是不是啊?好,一点发现了,还发现了什么?

生2:我觉得这首诗一句到两句是写他们种田、种地的。

师:也都是写到了农村生活的。

生3:这首古诗是写乡村四月情景的。

师:写的是农历四月小农忙季节的事儿。

生4:我觉得这首诗是写春天的。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21课 古诗三首 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21课 古诗三首 课堂实录

《出塞》课堂实录

一、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1.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充分的预习可以使课堂上的你学得更轻松。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的背景,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

预设:

生1:我知道,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

师:你很善于归类总结,有做学问的潜质。

生2:我知道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师:是的,呆会就要了解为什么称为“压卷之作”。

生3: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奴和中原之间的战争从秦朝开始,到汉朝,到唐朝,一直没有间断。

师:你也是做历史学家的好苗子。

谢谢你们的资料,这对我们理解古诗很有帮助。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1.出示整首诗:接下来,请大家亮开嗓子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生1读

师:也许你不是读得最动听的,但你是这个教室里最勇敢的;

生2读

师:字正腔圆,向你学习;

生3读

师:很有自信,继续发扬。

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韵味来。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

指三名学生读。

师相应评价:

这是一个含蓄深沉的王昌龄;

这是一个激情澎湃的王昌龄;

这是一个从容平和的王昌龄。

3.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多读几遍,意思也会渐渐浮出

水面的。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课堂实录精彩片断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课堂实录精彩片断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课堂实

录精彩片断

古诗的美丽在于字里行间,将人们带回到古代的情景中,感受历史

的韵味。本文为大家带来了一篇精彩的《古诗三首》课堂实录精彩片断,记录下了三年级语文课堂上学生们阅读、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过程。以下是实录的内容:

---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欣赏三首古诗。首先是《登鹳雀楼》,这首诗是王之涣写的,他是唐朝的一位大诗人。我们来读一读

这首诗,看看它是讲什么的。

学生A:(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学生B:这首诗好像在描写一种壮丽的景色,有山有水,还有楼……我觉得是在那个楼上眺望远方的美景。

老师:很好,你理解得很准确。这首诗就是描写了登上鹳雀楼后所

看到的美景,诗人通过写景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接下来,我们

一起来读一读《静夜思》。

学生C:(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学生D:这首诗好像是在告诉我们,当我们看到明亮的月光时,就

会想起家乡的事情。

老师:很好,你理解得很到位。这首诗是李白写的,他是唐朝的一

位诗仙。李白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可能正在异地漂泊,思念家乡,所

以通过夜晚的月光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现在,我们来读最

后一首古诗《咏鹅》。

学生E:(读)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青春三月十八日,择君

始终赋。

学生F:这首诗咏史怎么了!为什么写的是咏鹅?

老师:哈哈,这首诗确实很有趣。它是骆宾王写的,他是唐朝的一

位文学家。这首诗是咏鹅的,但通过咏鹅来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理解。诗人观察到鹅在清新的水中畅游,活力四溢,就仿佛是追逐青春的我们。所以他选择了咏鹅这个形象,用来表达自己对青春的热爱。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第一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夜书所见》课堂教学实录

一、读所见

师:今天我们要来重读一首诗。什么叫重读?已经读过的诗,现在还要来读一读,这就叫重读。为什么要重读呢?因为同样一首诗,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年龄,你读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获。今天我们重读的这首诗叫做——

生(齐读):《夜书所见》。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生齐读全诗)师:能背下来吗?(生齐背全诗)师:能把它默写下来吗?(完形填空。师生评价)

二、画所见

师:我不知道以前这首诗学完后,你们脑海中留下了什么?这么说吧,如果让你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画的话,你准备在上面画上点什么?先小声读读,再试着说说

(生自由朗读,小声练说)

生:我打算画一棵只剩下几片叶子的梧桐树,再在树下画几个拿着灯笼挑蛐蛐的小朋友。

师:在他的画上,梧桐树下有小朋友,对此你们有不同意见吗?生:小朋友应该是在篱笆围成的院子里捉蛐蛐。

师:他的画上有江岸上的梧桐树和篱笆院里捉蛐蛐的小朋友。谁还想在这幅画上补充?

生:我要再画上一条江,在月光下,江面波光粼粼,隐隐约约有几只小船。师:你把这江上的景色描绘得真美!江边还站着一个人,你们看见了吗?那是谁?

生(齐):叶绍翁!

/ 8

师:也就是诗中说的——(生齐):“客”。

师:叶绍翁怎么就成了“客”了呢?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人远离故乡,身在他乡,所以称之为“客”。师:你们把诗中描绘的这么多景物都画到你们的画里面去了。有——生:有梧桐、有秋风、有促织、有灯光、有儿童……(生交流、师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9 古诗三首 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9 古诗三首 课堂教学实录

9、《古诗三首》课堂教学实录

《暮江吟》课堂实录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第六课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诗,一首是李白的《望天门山》,一首是杜牧的《山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优美的写景诗——《暮江吟》。请大家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指导吟的读音和书写)齐读课题。

二、明确学法。

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昨天老师教给大家的学诗方法。指名发言。(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品诗句、悟诗情)这节课,我们还按这种方法来学诗。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现在谁来谈一谈你对白居易有哪些了解?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白居易的资料,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白居易资料)

三、学习古诗。

1、学习古诗,解题是一把金钥匙。那从这首诗的题目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指名说。生发言:时间、地点、人物活动。

谁能用现在的话把题目说一说?也就是翻译课题。

2要想真正学好这首诗,还需要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共同走进诗人生活的大唐。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由极盛走向衰败的时代,当时政治黑暗,朝廷内官僚横行霸道,身为朝廷官员的白居易坚持正义,与权贵恶势力展开激烈斗争。为此经常受到其他宦官的排挤和陷害,内心非常苦闷。公元822年,已经50岁的白居易自请外任获准,赴杭州任刺史一职(刺史相当于现在的市长)。赴任途中的一天傍晚,他独自一人漫步江边,被眼前的美景深深陶醉,当即吟诗一首,便是这《暮江吟》。3听诗谈感受,划分停顿。首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来听一听这首诗。(师配乐朗诵)。

听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受?

这么美的诗,你们想读吗?不急,“磨刀不误砍柴工”,让我们先给诗划上停顿,这是一首七言诗,七言诗的节奏一般是223,请大家抓紧时间画出来。你们和老师划得一样吗?

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课堂实录

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课堂实录

《己亥杂诗》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上学期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里,我们积累过龚自珍的两句诗,还有人记得吗?学生回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有同学能把这首诗完整地背出来吗?指生背。

3、请全班同学跟着这位同学一起背诵。

二、解诗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的另一首同题诗,(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提醒不要把“己”写成“已”字。

2、有同学知道“己亥”是什么意思吗?(无生举手)小老师解释:这是我国古代天干地支记年的方法,指的就是道光十九年。这一年,作者在南来北往的途中,共写了315首诗,统称为《己亥杂诗》。

3、提醒同学们看注释①,今天要学的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二百二十首。

三、初读诗。

1、每个小组内推荐一名朗读最好的同学,然后请被推荐的同学依次朗读古首,生评价。

2、请被推荐的同学指导本小组内同学的朗读。

3、小组内再推荐进步最快的同学展示。

4、听着同学有感情地诵读,小老师也激情诵读一次。(热烈掌声)

四、品读诗。

1、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同学们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想要借这首诗表达什么吗?

生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一种怀才不遇的心声。

生2:我觉得这首诗主要是表达作者想要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感。

2、那同学知道诗中哪一句是表达作者心声和情感的吗?生回答后两句。

3、请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要求:语文阅读能力差和不爱发言的先说,语文成绩好的同学作引导或补充)。生汇报。

4、作者“劝”的内容是什么?(板书:劝重抖擞降人才)

5、小组内议一议,作者为什么这么“劝”呢?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实录 《9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实录 《9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元日》课堂实录

◆想象画面,吟诵诗句懂习俗。(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通过读诗,你能发现几百年前的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吗

生:古人在过春节时会放爆竹。(师板书:燃爆竹)第一句就说:爆竹声中一岁除。

师:放爆竹了,新的一年到来了,我们又长了一岁。孩子们会怎么样呢想象一下,用上“有的……有的……”说说当时的场景。

生1:放爆竹了,孩子们有的躲得远远的,有的捂住耳朵,还有的胆子大的专门负责燃放爆竹的,可开心了!

师:爆竹声伴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响彻云霄,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种欢快吧!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一句诗。)

生2:我从第二句中知道,人们在春节还会喝屠苏酒。(师板书:饮屠苏)师:你知道为什么要喝屠苏酒吗屠苏酒,是用屠苏草泡的酒,一般在元日饮用,据说可以祛除瘟疫。当时,在正月初一时,家家按照先幼后长的次序饮屠苏酒。

师:想象我们一起喝了一杯屠苏酒,喝完这屠苏酒你有什么感觉

生3:我喝了屠苏酒,感觉由内而外有一股暖暖的感觉。

师:看来这春风把温暖送到了屠苏酒中,喝了屠苏酒,我们感到暖洋洋的春天已经来了,春风借着屠苏酒把温暖送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句诗。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诗)

生4:过春节时,人们都得贴春联。古代人挂桃木做的桃符,用来求福避祸。慢慢地,挂桃符演变成贴春联了。(师板书:换桃符)

师:燃爆竹、饮屠苏、换桃符,三个典型的春节习俗,寥寥数语,作者就为我们勾画出古人过春节时的喜庆场景。时至今日,每当辞旧迎新之时,人们总会吟诵起王安石的《元日》,让我们再一次诵读这首诗吧!

(生有感情地朗读《元日》)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实录 《1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实录 《1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绝句》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孩子们,当我们想到最亲爱的妈妈,我们不禁会想起古诗《游子吟》(学生有感情的背诵),想到滚滚奔流的长江,又会想到古诗《登高》(学生背诵)。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来感受吧!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的背诵两首古诗,进入诗词党习的意境,感知古人吟诗抒情的意境。

二、通读

1、师:这是我国唐朝伟大诗人杜甫写的诗《绝句》。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诗题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生:反复读,将诗读清爽、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师生对读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

2整体感受诗歌

《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用一个词来形容读诗的感觉。

三、了解大意,感受春之美

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师追问:分别来说一说,这些景物什么样?

如(温暖、柔和、明亮)的阳光

(柔柔、温暖、轻轻、轻柔)的春风

(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火红、金黄、雪白)的花

(嫩绿、绿油油、嫩嫩)的草

这么美好的春色,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师:诗中还有气味呢,谁闻到了?

生:香读出来

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丽如画)。吸引小动物们也出来了?

学习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生:读以上两句

师: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

读出来

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读出来

师: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课堂教学实录

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课堂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板块一:读懂诗题,把握背景

1.(教师板书诗题:示儿题临安邸)指名朗读诗题。

2.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并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1)“示儿”是什么意思?

(2)结合四年级上册所学的《题西林壁》,理解“题临安邸”的“题”。(3)结合预习,说说自己了解的“南宋”与“临安”。

(4)“示儿”是“给儿子看”,那么,“题临安邸”是给谁看?

3.说说自己了解的诗人陆游、林升。结合南宋历史,了解创作背景。

板块二:读通诗句,读懂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分别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古诗,检查是否正确、通顺,相机正音、指导。

3.借助课文注释,结合课前所查阅的资料,与同桌尝试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4.指名学生交流汇报诗句意思。教师相机提问:

(1)“九州”指的是什么?“中原”指哪里?“九州”与“中原”是什么关系?

(2)“临安”“杭州”“西湖”分别指的是什么?“汴州”指哪里?“汴州”与《示儿》这首诗中的“中原”是什么关系

(3)“乃翁”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指的是谁?

赵惠:

(4)“王师”是指什么?与《题临安邸》中的“游人”有什么关系?

5.全班齐读这两首古诗,强调读出节奏与韵律。

板块三:分步解读,读出诗情

(一)学习《示儿》。

1.指名朗读《示儿》。

2.静心读读诗句,想一想,哪个细节最打动人。

汇报交流,预设要点:

(1)“万事空”是指什么?为什么一个人已经知道“万事空”,还有所“悲”?

(2)既然知道“万事空”,为什么还要嘱咐孩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3.学生齐读《示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9课 古诗三首 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9课 古诗三首 课堂实录

第9课古诗三首

《暮江吟》课堂实录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

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

(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

生:他的诗容易读懂,因为他写诗的时候,总是要把写好的诗读给老百姓听。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生:他有个师傅叫顾况。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书的。

师:你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

(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

(两位同学跑到评委席读给评委听,说自己的理解)

师:谁来读?

(指名读诗)(齐读)

师:究竟是何种景物,吸引我们的大诗人白居易。找要好的伙伴,借助注释,理解品味,在讨论中来领悟一番诗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生自由学习讨论)

师:请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注:以下为 AI 智能写作,非真实课堂实录)

三年级小学生们进入教室后,老师微笑着对他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请你们认真听讲。”接着,老师拿起了黑板上的粉笔,开始向他们讲解古诗的韵脚和词语,让孩子们体会其中的美妙之处。

老师快速地读出一首《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后,她问道:“同学们,这首古诗用了什么样的韵脚呢?”孩子们纷纷举手表示自己知道,老

师依次询问他们的意见,并耐心指出他们的错误,直到所有人都弄清楚为止。

接着,老师让孩子们自己跟着课本上的反复阅读,带着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体会古诗中所蕴含的含义和韵味。所有的学生经过反复的朗读,逐渐发现古诗中蕴含的哲理和深意。

紧接着,老师读出了另一首《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首

古诗是宋朝的杜甫所写,讲述了与黄鹤楼相关的故事,令人感叹时光荏苒,不会等待任何人。

最后,老师朗读了《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这首诗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生活

上的积极向上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一起欣赏其中所包含的美好情感。

随着古诗课堂的结束,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愉悦的表情,他们对学习和文化的热爱在这个美妙的教育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释放。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之一。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十一课《古诗三首》中,老师带领我们一起学习了三首经典的古诗,让我们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增强了解诗的能力,下面是这节课的实录:

一、导入

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本节课的主题,告诉我们要学习三首古诗。他问我们有没有听过古诗,有的同学说听过,有的同学说没听过。老师说:“古诗虽然有些难懂,但是很美丽,有很多美好的意象和情感,你们会喜欢它的。”

二、学习诗歌

1.《登鹳雀楼》

老师先读了这首诗,然后让我们一起跟着他读,然后解释诗歌的意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他在这首诗中写出了自己登高观赏景色的感受,表达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向往。

2.《静夜思》

老师随后介绍了另一首诗歌《静夜思》,并向我们展示了这首诗的原文和翻译。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他在这首诗中描述了自己在晚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景,表达出对家乡和亲

人的眷恋之情。

3.《将进酒》

最后,老师介绍了第三首诗歌《将进酒》,我们看见这首诗十分长,老师告诉我们可以分段朗读。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他在诗中描述了自己豪迈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表达了对人生的热情和自信。

三、课堂练习

接着,老师对同学们进行了一些小练习,让大家自己尝试着读诗,运用课上所学的技巧。有些同学读得很流利,有些同学读得还不太熟练,老师对他们进行了指导。

四、总结

最后,老师总结了这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了古诗的重要性,并告诉我们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会遇到更多的古诗和古文,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学习并深入理解它们的内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今天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的上课时间,在这堂课上,我们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三首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学习和感悟。

老师先让我们朗读了《静夜思》,这是一首唐代诗人李白写的诗,诗中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几句话,是李白在夜晚看到窗外的月亮,想起故乡的情景,感慨万千,写成了这首诗。老师告诉我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描写了夜晚的寂静和美好,让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这种美好的氛围,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首诗。

接着,老师又教给我们一首《梅花》,这是唐代诗人王安石写的诗,诗中写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几句话,是王安石在寒冬中看到墙角的梅花,感叹它的坚强和美丽,写成了这首诗。老师告诉我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钦佩,也表达了对梅花所具有的美好品质的赞美。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一起想象出了那承受寒冬的梅花,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香气。

最后,老师还教给我们一首《春晓》,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诗,诗中写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几句话,是孟浩然在春天早晨听到鸟叫和风雨声中醒来,看到花儿凋零,感叹春天的来临和万物的更新,写成了这首诗。老师告诉我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感慨,也表达了对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的赞美。在老师的带

领下,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感慨万分。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和朗读,我们不仅感悟到这三首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也更加懂得了如何欣赏和理解诗歌,更深入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这堂课真的很有意思,感谢老师的耐心教导!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元日》课堂教学实录

一、回顾春节,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过年的时候,孩子们在放鞭炮。

师:他们玩得怎么样?

生:他们玩得很开心。

2、师:那你还记得你们家去年的春节是怎样过得吗?

生1:快春节的时候,我们家包了很多粽子。

生2:春节的时候,我们家贴上了红红的春联和“福”字。

生3:春节的时候,我们家放了许多鞭炮和烟花。

生4:大年三十那天晚上,我们全家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

……

3、师:同学们,其实春节就是农历的大年初一。当农历大年三十那天晚上12:00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就代表新的一年来临了,也就是大年初一(春节)了。在古代大年初一叫做“元日”。(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元日”是什么意思?

生:“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同学们,古诗到底描绘了大年初一什么样的景象呢?

赶快打开书,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并且想办法解决它。

(学生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识它。)

2、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老师把古诗中的一些词语请了出来,你认识它们吗?

(教师课件出示词语,抽生读词语,学生齐读两遍。)

师:“换”字你会读,你知道怎么记住它吗?

生:“呼唤”的“唤”去掉“口”字,加上“提手旁”,就读“换”。

师:你用了旧字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好办法。

(学生书空写“换”字,并在本子上写两个。)

师:你能给这个字组个词吗?

生:换衣服、换掉、交换、替换……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迢迢牵牛星》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迢迢牵牛星》借助“牛郎与织女”这个美丽凄婉的爱情神话传说写离别有什么好处?

生1:使主题更深刻,立意更深远。

生2:有一点浪漫和神秘。

师:很有感受力。

生:更经典。

师:很漂亮的词。(追问)你还知道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哪些经典故事?

生:梁祝化蝶,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干将莫邪……

师:神话是一个民族童年的梦想,是这个民族文学艺术的土壤。你还知道哪些文学作品,借助了这些色彩斑斓的神话传说?

生:《聊斋志异》、《西游记》,还有屈原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

师:看来比比皆是,你的知识面很广,这些神话传说与天不老,与地同春,具有无穷的魅力。《迢迢牵牛星》引用神话传说,还有其他的作用吗?

生:更有天上人间的感觉。

师:好!怎么样理解“天上人间”?

生:既是指天上的“牛郎织女”,又写人间的“怨妇思夫”。

师:你真的很棒!在你的启发下我甚至明白了《红楼梦》借助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写出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爱情前世今生的感觉。看来,为了增添表现力,我们也可以在作文中涉及一些经典的神话传说。

师:下面我们来进一步阅读和感受这首诗。

(生全体读。)

师:可以分四组讨论:体会六组叠字的作用。体会河汉女形象。和秦观的《鹊桥仙》比较,体会“牛郎织女”的形象。仿句练习。

(学生讨论。)

师:第一组的同学对这首诗的叠字有什么样的认识?

生1:读起来有一种音韵美,非常深情。“迢迢牵牛星”的“迢迢”,“皎皎河汉女”的“皎皎”悠长美丽,有了光年,有了岁月,有了永恒,甚至有了光亮和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精彩片段

师:谁来读一读今天要学的这首诗的题目?(生读《江南春》。)

师:由这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江南。

生:我想到了江南的景色非常美丽。

生:我想到了江南的春天是怎么样的。

生:我想到了山上的小树披上了嫩绿的颜色,遍野的油菜花全部开了,金黄金黄的。”

师:哦,在你心目中,江南的春天是这样的美。是吗?还有发表的吗?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唐代的诗人杜牧的作品,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能不能将它读正确读流利。(生开始读。)

师:有人说诗是最精练的语言,这样一首诗把标点符号,题目都算进去,总共的字数是——35。可是,这35个字组成的这首诗的语言非常简练,意思很丰富,你能读懂多少呢?它里面的一个词可能要用一句话来解释。下面请你试着解释解释。(生自学,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师:现在我们来看,题目不用解释了,剩下的你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都可以来说。

生:在南朝的时候大约有四百八十座寺庙。

生:五百座的。

生:在南朝修建的几百座寺庙中还有多少座存在在这烟雨之中呢?

师:你说的是几百座,他说的是大约四百八十座……

生:大批佛教寺院。

生:这四百八十寺不是真的这么多,是夸张。

师:其实也不是夸张,是虚指。据我掌握的资料表明,南朝时候建造了五百多座寺院,这里的480其实是大概的数字。所以刚才有同学用大约,有同学用大批,有同学用几百,这些都是可以的。

师:那么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意思是?

生:在南朝的时候,大约建造了480座寺院。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南朝的意思吗?

生:一个朝代。

师:南朝是一个朝代。

师:是什么时候的一个朝代呀?

生:宋、齐、梁、陈。

师:对,宋、齐、梁、陈这四个王朝总称南朝。现在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干吗要说南朝呢?

生:干吗不叫北朝呢?

师:是呀,为什么呢?

师出示资料:

从公元420年至589年,在我国长江以南先后存在过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南朝。

师:读完,你明白为什么是南朝了吗?

生:是因为这些朝代都是在长江以南。

师:大家都懂了吗?现在,大家有没有感受到诗是精练的语言,就南朝这个词语就有这么丰富的意思,这是精练呀。咱们一起来读读这精练的句子。

生:南朝四百八十寺。

生:最后一句我来解释。有多少楼台存在在这烟雨中。

师:楼台是指什么?(生说不上来,示意和上句联系起来理解。)

师:楼是——楼房。

师:楼是楼阁,台是亭台,联系上面的寺院,其实楼台就是指——寺院。

师:整句意思是?

生:长江以南的寺院存在过,过了这么多年。

生:烟雨中就是说没有了。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说这么多年过去了,许多寺院都没有了,可春天依然存在!

师:我看到过两种解释:一种是说这么多的寺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另一种是说有多少座寺院隐没在烟雨中。两种解释,你赞成那一种?选哪一种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要有自己的理由。大家来看,我们将诗的下面两行理解了,那上面两行你理解吗?

师:上面的两行中有什么不懂吗?

生:酒旗风不懂。

师:酒旗与风分开来解释。酒旗是什么意思。(大家乱说,气氛有些乱。)师:以前啊,酒家门前都挂一面旗帜,上面写这酒字,大家看书上有图呢!看一看。酒旗其实是一个招牌。它是用布头做的,看到这样的旗帜,我们就知道这里

有酒喝,有酒店。哦,以前叫酒家,还不能叫酒店。你想啊,以前喝酒的地方,一般是在自己家里开的,所以叫酒家。

生:酒吧。

师:还酒吧呢,什么网吧、书吧、氧吧,等等都是现在才有的。记得还有首诗中曾经提到过。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估计诗的作者没有看到酒旗,所以就向牧童借问。现在我们来看,酒旗风是什么意思呢?

生:酒旗在风中摆动。

师接:好象是在招引客人。过来过来,喝点酒吧!(众笑)

师:还有不理解的吗?

生:绿映红

师:由绿你想到了什么?

生:绿柳。

生:绿叶映衬着红花。

师:你由绿想到了绿叶,由红想到了红花。你理解映就是映衬的意思,很好!生:绿树和红花互相映衬

生:在辽阔的绿地上,隐隐约约露出几朵红花。

师:绿映红,其实我的理解是绿草和红花,绿叶和红花都可以。绿树和红花好象不太和谐,这三个字妙在这个映字上,光有绿草或者光有红花我们都不觉得很美,只有两样在一起相互映衬才感觉到美。现在还有不理解的吗?

师:有的同学不理解莺,其实莺是一种鸟。莺啼就是黄莺在啼叫,如果用拟人的手法来说,可以说成——黄莺在唱歌。对了,还有一个成语叫莺歌燕舞呢。多美呀,黄莺和燕子都是美好春天的象征。

生:我有个问题,为什么不是莺啼千里,而是千里莺啼呢?

师:如果是莺啼千里那就是说莺的歌声传遍千里了。(众笑。)

师:那么千里莺啼是什么意思?千里怎么解释?有的同学认为这是夸张。其实不然,这个千里就是指江南。

师:这个千里就是指千里江南,可是诗中为什么不说江南莺啼而说千里莺啼呢?这个千里有什么奥妙吗?

生:千里,千里马。

生:千里是到处。

生:江南有千里那么大。

师:千里其实就是指江南的每一个地方。那为什么不直接用江南呢,而用千里来代替?

生;这样是为了诗中的词语与题目不重复。

生:这样写出了江南的大,而江南两字我们感受不到大。

师:有道理,你们说的其实就证明了诗是最精练的语言。

师:现在我们来看整首诗,你能解释这精炼的诗句吗?自己在下面好好说一说。(生练习)。

师:我请两位同学说。

生:千里江南,处处都是莺歌燕舞,处处都是绿草红花,相互映衬着。南朝一共修建了大约四百八十座寺院,现在又有多少存在于这烟雨之中啊?

师:很好,前面两行还是写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怎么到了后两行感觉不是写春天了,前面两行是写眼前的春景,后面两行写的是什么呢?——以前的。

我们来看,杜牧(803年-853年),而南朝(420年-589年),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杜牧在说南朝,也就是说几百年前的朝代了。说他们——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师:他到底在想什么呢?现在是生机勃勃的春景,可是又想到南朝修建了那么多的寺院,啊,题目是江南春,怎么写着写着春景不写了,倒写起什么寺院来了呢?生:春天是永远不会变的,不会今年来,明年不来了。

师:不会今年美丽,明年不美丽了。

生:南朝修建了那么多寺院,但是它们却经不起岁月的考验。

师:同学们,是呀,南朝时候的皇帝和大官大多信佛教,于是修建了许多寺院,为什么修建这么多寺院呢?原来是他们以为寺院可以保佑他们的江山永远坚固。(众笑)南朝的皇帝过着奢侈的生活,不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所以,从420年到583年这短短的163年间光朝代就换了四个。杜牧心里想,你看看你们修了这么多寺院难道可以保佑你们的江山吗?杜牧想说什么呢?

生:杜牧想对皇帝说修建寺院还不如多关心关心老百姓。

师:是呀,修建寺院希望佛祖保佑江山永固,还不如想办法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有了小家庭的牢固,才可能会有大国家的牢固呀。

生:皇帝呀,你只知道修建寺院,难道你不留心身边的美景吗?现在的大自然中到处是美丽的景色,难道你不知道欣赏吗?

师:皇帝,大官们都应该来欣赏大自然的美,这美就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