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植被覆盖变化驱动因子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2024年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2024年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高原中部,是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该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发生了显著变化。

本文旨在分析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变化根据近几十年的遥感监测数据,锡林郭勒盟的植被覆盖度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体上,该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呈现出上升趋势,特别是在一些草原和荒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效果显著。

然而,不同区域和不同季节的植被覆盖度变化存在差异,需进行具体分析。

(一)时间变化特征从时间上看,锡林郭勒盟的植被覆盖度在近几十年间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和人工恢复措施的推进,植被恢复效果明显。

但同时,也应注意到极端气候事件(如干旱、洪涝等)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二)空间分布特征从空间上看,锡林郭勒盟的植被覆盖度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草原区域的植被覆盖度较高,而荒漠化地区和沙漠边缘的植被覆盖度相对较低。

此外,不同季节的植被覆盖度也存在差异,夏季植被生长旺盛,覆盖度较高;冬季则因植被枯黄而覆盖度较低。

三、影响因素分析(一)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影响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该地区的气候呈现出干旱化、暖湿化等趋势,这对植被的生长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干旱化导致土壤水分减少,影响植被的正常生长;而暖湿化则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和恢复。

(二)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是影响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深,包括过度放牧、开垦土地、采矿等人类活动都会对植被造成破坏。

此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和人工恢复措施的推进也对植被覆盖度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地形地貌地形地貌也是影响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条件不同,导致降水量、光照、土壤类型等自然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被的生长和分布。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研究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研究

2023Vol.55No.3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基金项目:国家林草局西北院自主创新课题计划 无人机林草资源智能监管系统关键技术与标准研究 (XBY -KJCX -2021-21)㊂∗第一作者简介:崔涵(1982-),女,陕西杨凌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监测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㊂∗通信作者:刘喆(1978-),女,陕西西安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监测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㊂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研究崔㊀涵∗㊀刘㊀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院,西安710048)[摘㊀要]㊀探析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演变及其驱动因素,有助于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现状㊂本研究以MOD13A2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模型㊁趋势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和驱动力进行分析㊂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整体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其增速为0.005/a (p <0.01)㊂其中,2000-2010年增速为0.006/a ,2010-2020年增速为0.004/a ;(2)2000-2020年植被FVC 整体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分布,但不同地区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3)进一步分析表明,降水是黄土高原植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㊂[关键词]㊀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遥感数据中图分类号:Q948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3)03-0001-03Analysis of Dynamic Changes in Vegetation Coverage on the Loess PlateauCui Han∗㊀Liu Zhe ∗(Northwest Surveying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Xi`a n 710048,China)Abstract :Exploring the evolution of vegetation cover and its drivers in the Loess Plateau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ecological status of the Loess Plateau.In this study,MOD13A2was used as the main data source,and the dynamic changes and drivers of vegetation cover in the Loess Plateau region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like element dichotomous model,trend analysis method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the overall vegetation cover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from 2000to 2020,and its growth rate was 0.005/a (p <0.01).Among them,the growth rate was 0.006/a from 2000to 2010and 0.004/a from 2010to 2020;(2)the overall vegetation FVC showed a gradual decreasing distribution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from 2000to 2020,bu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change trends in different regions;(3)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precipitation was the main driving factor of vegetation change in the Loess Plateau.Key words :Loess Plateau;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dynamic change;remote sensing data植被覆盖度是评估植被生长状态和土壤侵蚀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㊂通过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可以近似估算植被覆盖度进而分析植被动态变化,可以揭示植被恢复和退化的趋势,为土地治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㊂黄土高原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生态区域,该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对于水土保持㊁生态恢复和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1]㊂然而,由于气候变化㊁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㊂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借助遥感数据进行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研究成为可能㊂1㊀研究区概况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大陆的中部和西北部(100ʎ54ᶄ-114ʎ33ᶄE,33ʎ43ᶄ-41ʎ16ᶄN),东临黄河中下游平原,西接内蒙古高原,南连四川盆地,北濒渭河平原㊂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约为63.4ˑ104km 2,该地区地貌多为丘陵和沟壑地貌,气候干旱,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较少且不均匀分布,气候条件对植被生长有着重要影响[2]㊂2㊀数据与方法2.1㊀数据源及预处理本研究所使用MODIS 植被指数产品MOD13A2来源于美国航天航空局发布的产品数据,下载地址(https:// /data /),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km ˑ1km,时间分辨率为16d㊂利用MRT 工具对其进行格式转换等预处理工作,为消除云㊁雾以及大气气溶胶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最大值合成法(MVC)计算得到月最大NDVI㊂本研究使用的气候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数据网( /),该数据集包括2000-2020年黄土高原及周边103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和逐日降水量数据㊂研究采用MATLAB 软件对该数据集进行清洗和异常值处理,对于空缺数据采用双线性内插方法对其进行填补,最后采用ANUS-PLIN 插值方法对其进行空间插值㊂㊃1㊃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3Vol.55No.3 2.2㊀研究方法2.2.1㊀植被覆盖度反演方法根据研究区像元值大小,本研究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利用NDVI近似估算植被覆盖度㊂即根据遥感影像中每个像元的光谱信息,将像元分为植被和非植被两个类别,并通过计算植被指数(如NDVI)的近似值来估算植被覆盖度㊂FVC=NDVI-NDVI sNDVI v-NDVI s(1)其中:FVC表示植被覆盖度,NDVI v表示完全被植被覆盖区的像元NDVI,NDVI s表示完全是无植被或者裸土覆盖区的像元NDVI㊂本研究参考前人研究[3],提取累计频率为2%的NDVI值作为NDVI s,累计频率为98%的NDVI值作为NDVI v㊂2.2.2㊀趋势分析为定量反映研究区内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本研究对像元进行逐一线性回归拟合,即θslope=nˑðn i=1iˑFVC i-ðn i=1iðn i=1FVC inˑðn i=1i2-(ðn i=1i)2(2)其中:θslope表示斜率,用以表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㊂3㊀结果分析3.1㊀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时间变化趋势根据黄土高原2000-2020年各年份植被FVC均值得到研究区多年年际变化趋势(图1)㊂总体上,黄土高原2000-2020年期间年均植被FVC值波动变化较大(0.477~0.610),但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增速为0.005/a(p<0.01)(图1a),说明黄土高原地区21年间生态恢复效果显著㊂分时间段来看,2000~2010年期间植被FVC值由0.477增至0.551,其增速为0.006/a(图1b),由于2001年全面启动退耕还林(草)等生态修复工程,使得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㊂2010-2020年期间植被FVC值由0.546增至0.610,其增速为0.004/a(图1c),其中在2015年植被FVC值处于低值状态,其原因可能是由于2010-2015年处于第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末期,部分地区出现复耕现象导致植被覆盖度有所下降㊂图1㊀2000-2010年、2010-2020年和2000-2020年黄土高原地区植被FVC时间变化趋势3.2㊀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空间变化趋势采用趋势分析法基于像元尺度来分析2000-2010㊁2010-2020和2000-2020年黄土高原植被FVC空间分布特征(图2)㊂结果表明,三个时间段植被FVC整体以增长趋势为主,其增长率分别为0.006/a㊁0.004/a和0.005/a㊂2000-2010年植被FVC占研究区26.46%的区域呈现退化趋势,主要分布在库布齐沙漠北部㊁宁夏平原中部㊁陇中黄土高原北部㊁太行山脉西部和关中平原等地区;植被FVC占研究区73.54%的区域呈现改善趋势,主要分布在吕梁山脉中部和毛乌素沙地等地区;1999年开始黄土高原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工程治理,包括退耕还林㊁草地恢复㊁水土保持等措施㊂这些治理措施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㊁增加水源涵养和减少水土流失,从而提供了有利于植被生长的环境条件㊂2010-2020年植被FVC占研究区32.54%的区域呈现退化趋势,主要分布在库布齐沙漠北部㊁宁夏平原中部㊁陇中黄土高原北部等地区,其中退化趋势显著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和东胜㊁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㊁青海西宁㊁山西太原等区域等中大型城市,由于城镇化建设,人类活动的扰动越发强烈,使得植被呈现明显退化趋势;植被FVC占研究区67.46%的区域呈现改善趋势,主要分布在吕梁山脉中部㊁毛乌素沙地㊁子午岭山脉西部等地区,其中改善趋势显著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同心㊁民和㊁环县㊁右玉等地区;由于2010-2015年处于第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末期,部分地区出现复耕现象导致植被覆盖度有所下降;2000-2020年植被FVC整体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分布,植被FVC占研究区20.88%的区域呈现退化趋势,主要分布在库布齐沙漠北部㊁宁夏平原中部㊁陇中黄土高原北部等地区,植被FVC占研究区79.12%的区域呈现改善趋势,主要分布在吕梁山脉中部等地区㊂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的实施,减少土壤的㊃2㊃2023Vol.55No.3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流失和水源的丧失,为植被生长提供了更稳定的环境[4-6]㊂图2㊀2000-2010年㊁2010-2020年和2000-2020年黄土高原地区植被FVC 空间变化趋势3.3㊀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为了研究气温和降水变化对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本研究利用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FVC)的时序数据与年降水量㊁年均气温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气温和降水对植被覆盖的关键影响㊂结果显示,与气温的相关系数最大值为0.774,最小值为-0.780,整体区域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078(图3a)㊂适宜的水热条件有利于土壤水分的补给,从而促进植被的生长㊂然而,当气温超过植被适宜温度时,土壤水分蒸发加速,间接限制植被的生长㊂对于降水与植被FVC 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的最大值为0.922,最小值为-0.805,整体区域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237(图3b)㊂降水量的增加能够补给大气和土壤中的水分,促进植被的生长㊂然而,过量的降水导致土壤松软,容易引发滑坡等自然灾害,从而间接限制了植被的生长[7-8]㊂图3㊀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与气温㊁降水相关性4㊀结论首先,2000-2020年整体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其增长速率为0.005/a(p <0.01)㊂其中,2000-2010年增速为0.006/a,2010-2020年增速为0.004/a;其次,2000-2020年植被FVC 整体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分布,植被FVC 占研究区79.12%的区域呈现改善趋势;最后,黄土高原年际植被覆盖度与年降水量㊁年平均气温的相关性均呈现正相关性,其中与降水量的相关性(0.237)略高于年平均气温(0.078)㊂参考文献[1]王雄,张翀,李强.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与水热时空通径分析[J].生态学报,2023,43(2):719-730.[2]丁文斌,王飞.植被建设对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42(13):5531-5542.[3]刘天弋,孙慧兰,卢宝宝,等.1998 2018年新疆伊犁河谷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驱动力[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3,51(4):68-74,79.[4]卢伟民.林业发展中营造林技术的有效应用探析[J].林业科技情报,2023,55(1):3.[5]张龙齐,贾国栋,吕相融,等.黄土高原典型地区不同植被覆盖下坡面土壤侵蚀阈值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23,37(2):12.[6]牛丽楠,邵全琴,宁佳,等.(2023).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程度及恢复潜力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23,38(3):779-794.[7]王婧姝,毕如田,贺鹏,等.气候变化下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期NDVI 动态变化特征[J].生态学杂志,2023,42(1):67-76.[8]王海燕,张馨之,王海鹰,等.黄土高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潜在风险与优先发展领域[J].陕西林业科技,2022,50(5):86-89.来稿日期:2023-05-22㊃3㊃。

基于卫星遥感的植被覆盖变化监测技术研究

基于卫星遥感的植被覆盖变化监测技术研究

基于卫星遥感的植被覆盖变化监测技术研究卫星遥感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可以通过获取大范围地表信息来监测和分析植被覆盖变化。

基于卫星遥感的植被覆盖变化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研究、资源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重点研究这一技术的应用原理、数据处理方法和发展前景。

卫星遥感技术通过接收和记录来自卫星的可见光、红外线、热红外线等电磁波辐射,将其转化为数字数据,再通过相应的算法和模型进行解译和分析。

在植被覆盖变化监测中,卫星遥感可以提供大量高时空分辨率的植被指数数据,用于分析植被生长状态和变化趋势。

首先,基于卫星遥感的植被覆盖变化监测技术可以通过植被指数来评估植被的生长状态和空间分布。

植被指数是衡量植被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指数包括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指数(EVI)等。

这些指数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数据计算得到,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区植被覆盖的差异和演变过程。

利用这些指数,可以识别出植被覆盖的增长或减少,提供给决策者和研究者一个全面的植被生态环境状况评估。

其次,基于卫星遥感的植被覆盖变化监测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原因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的卫星遥感影像,可以观察到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发现生态环境中的问题,为资源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此外,通过结合气象、土壤等其他数据,可以进一步分析植被覆盖变化原因,例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植被的影响。

这些分析结果有助于制定相应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

基于卫星遥感的植被覆盖变化监测技术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等步骤。

预处理主要包括对卫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几何校正、辐射定标等处理,消除影像中的各种噪声和偏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特征提取则是将遥感数据转化为所需的植被指标,根据植被指数的计算公式和参数,提取出与植被相关的特征信息。

最后,通过分类识别方法将特征数据与不同类型的植被进行分类和识别,得到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图。

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驱动力——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为例

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驱动力——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为例

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驱动力——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为例张起鹏;王倩;张春花;卓玛兰草【摘要】草地生态系统对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植被覆盖度是衡量草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其变化规律对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玛曲草地覆盖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2000~2010年,草地覆盖度整体呈减小趋势,并具有阶段性特征;草地植被普遍存在退化趋势,低覆盖草地植被只局部有修复现象,出现稳定存在趋势.(2)玛曲草地覆盖度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有:光、热、水等自然因子,超载放牧以及社会经济因子.水热不匹配增加了草地蒸散量,影响了植被的生长,进而影响了植被覆盖度的变化;鼠虫害对牧草和土壤的结构产生影响,致使草地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降低了草地生产力;非法采药挖药,严重破坏了草地植被的完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该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牛羊数量逐年增多,草地负荷加重,亦导致了植被破坏和植被覆盖度的降低.【期刊名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年(卷),期】2014(035)004【总页数】5页(P58-62)【关键词】玛曲草地;植被覆盖度;驱动力【作者】张起鹏;王倩;张春花;卓玛兰草【作者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合作747000;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合作747000;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合作747000;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合作747000【正文语种】中文草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植被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强烈地影响着大气圈与土壤圈之间的能量传递与转换,具有截留降水、减缓径流、固土、保肥等功能,对水土流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

草地植被对于整个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被覆盖度是描述草地植被特征的一个重要参数,是衡量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2],可作为评估土地退化、盐渍化和沙漠化的有效指数[3];覆盖度变化的研究对解决当前我国严重恶化的草原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作用[4]。

影响植被覆盖变化驱动因子的研究综述

影响植被覆盖变化驱动因子的研究综述

影响植被覆盖变化驱动因子的研究综述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植被覆盖的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碳循环、水循环、土壤保持等产生重要影响。

对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还对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地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子。

一、自然驱动因子1. 气候因子气候因子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最主要的自然驱动因子之一。

气候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主要包括温度、降水和光照等因素。

气候变化会影响植被的生理活动和生态位的适宜度,从而影响植被的分布和覆盖范围。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全球范围内植被分布范围的变化,北半球的北极地区和高山地带的植被分布范围扩大,而南半球的南极地区和高山地带的植被分布范围收缩。

气候因子还会影响植被的生态位适宜度,从而引发植被的演替和转移,如气候变暖导致品质植被向北和向高海拔地区移动。

2. 土壤因子土壤因子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自然驱动因子之一。

土壤对植被生长有重要影响,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养分和土壤水分等因素。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植被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而土壤养分和土壤水分则是植被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

土壤养分的缺乏和土壤水分的过量或不足都会导致植被生长的受限和植被的变化。

土壤因子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

3.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也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自然驱动因子之一。

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风灾、地震等会对植被的分布和覆盖范围产生重要影响。

火灾会对植被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洪水和风灾则会对植被的分布和覆盖产生重要影响。

自然灾害会改变植被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位,从而影响植被的生长和分布。

二、人类活动驱动因子1. 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人类活动驱动因子之一。

植被覆盖变化的自然因素

植被覆盖变化的自然因素

植被覆盖变化的自然因素
植被覆盖变化受到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些主要因素包括:
1. 气候变化: 气候是影响植被覆盖的关键因素之一。

降水量、温度、湿度和季节变化等气候要素会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和分布。

2. 土壤特性: 土壤的质地、肥力、排水性和酸碱度等特性对植被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不同类型的植被生长。

3. 地形和海拔: 地形和海拔高度对植被分布产生影响。

海拔高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气温和气候条件,地形的变化也影响了水分分布和土壤条件。

4.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飓风、干旱等会直接破坏或改变植被覆盖,对植被分布和类型造成重大影响。

5. 生物互动: 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能影响植被的变化。

例如,过度放牧、捕食、植物种子传播等都对植被的分布和结构有影响。

6.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有巨大影响。

包括大规模的林木砍伐、城市化、农业扩展和工业发展等,都会对植被分布和类型造成重大改变。

这些自然因素相互作用并共同影响着植被覆盖的变化。

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1/ 1。

《基于MODIS-NDVI的内蒙古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范文

《基于MODIS-NDVI的内蒙古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范文

《基于MODIS-NDVI的内蒙古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植被覆盖状况对区域乃至全国的气候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导致内蒙古植被覆盖变化加剧。

因此,研究内蒙古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对于揭示生态系统的变化机制,维护生态环境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MODIS-NDVI数据为基础,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进行分析。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本研究以内蒙古全境为研究对象,包括其草原、沙漠、湿地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二)研究方法1. 数据来源:采用MODIS-NDVI数据,该数据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能够较好地反映植被的生长状况。

2. 研究方法:通过提取MODIS-NDVI数据,分析内蒙古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空间分析;结合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分析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子。

三、内蒙古植被覆盖变化分析(一)时间变化特征通过分析MODIS-NDVI数据,发现内蒙古植被覆盖在过去的十年间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

其中,草原地区的植被覆盖有所改善,而沙漠地区的植被覆盖则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总体上,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呈现出向好的趋势。

(二)空间变化特征从空间分布上看,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其中,草原和湿地区域的植被覆盖相对较高,而沙漠和戈壁等地区的植被覆盖较低。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一些城市的周边地区也出现了植被覆盖的变化。

四、驱动因子分析(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对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具有重要影响。

气候方面,降水、温度等气象因素直接影响着植被的生长。

地形和土壤因素也对植被的生长提供了基础条件。

例如,草原地区由于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因此植被覆盖相对较高。

(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如人类活动、政策等也对内蒙古的植被覆盖产生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越来越严重,如过度放牧、开垦土地等导致草原退化,进而影响植被覆盖。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黑土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及驱动力分析1.世界黑土区的基本情况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 除了东北黑土地外, 还有两块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 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 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

乌克兰大平原的面积约为 190 万平方千米, 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面积约为 120 万平方千米, 它们和东北黑土地一样,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 由于植被茂盛, 冬季寒冷, 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 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 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

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势平坦, 坡地较少, 土壤主要受到风的侵蚀, 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由于过度毁草开荒、破坏地表植被, 水土流失严重, 这两个地区相继发生破坏性极强的“黑风暴”。

1928 年,“黑风暴”几乎席卷了乌克兰整个地区, 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了 5 至 12 厘米, 最严重的达20 多厘米。

在美国, 1934 年的一场“黑风暴”就卷走三亿立方米黑土, 当年小麦减产 51 亿公斤, 举国震惊。

为保护黑土地免受侵害, 国外两大黑土区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围绕合理规划土地和建立科学耕作制度等开展研究, 大举营造农田防护林, 采取保土轮作、套种、少耕、免耕等办法, 充分发挥耕作措施与林业措施相结合的群体防护作用, 经过 40 年的治理, 已见成效。

我国黑土区的开发比国外两大黑土区晚, 大规模开荒垦殖始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由于东北地区人口激增, 高强度的农林开发, 造成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

近 20 年来, 我国已逐步加大了对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

(刘爱华,2006)12.研究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优化模型2.1CA-Markov 模型在土地利用模拟研究中的应用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已经成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点,是当今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前沿和热点课题。

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综述

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综述

新疆农业大学专业文献综述题目: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综述姓名:XXX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土地资源管理班级:土地资源管理XXX班学号:XXX成绩:指导教师:XXX 职称: XXX2015年10月28日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1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作者:XXX 指导教师:XXX摘要: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耕地是土地资源中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本文对国内外的耕地利用状况、耕地保护政策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分析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

只有着眼于长远利益制定长期而非短期的政策,着眼于全局利益制定多样化、系统化的调控和保护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

关键词:耕地利用;变化;因素1 研究背景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载体,是社会经济赖以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许多可持续发展问题均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其变化有关,而耕地恰恰是土地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种类型,是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的利用变化是影响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1]。

分析耕地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为区域耕地的动态平衡与区域调控,实现区域耕地的持续利用,特别是对农业优势地区的持续发展,以及协调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2-4]。

土地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结构和布局,利用效益和效果等方面的分析,明确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土地利用的特点与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揭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对策措施,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2 国外耕地利用状况及耕地保护方面的研究2.1 研究现状和方法2美国是世界上实现城市化较早的国家,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大规模的开垦来扩大耕地面积,满足工业化城市化对农产品的需求。

影响植被覆盖变化驱动因子的研究综述

影响植被覆盖变化驱动因子的研究综述

影响植被覆盖变化驱动因子的研究综述一、引言植被覆盖是指地表被植物覆盖的程度,是反映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全球植被覆盖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研究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子具有重要意义。

二、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最重要的驱动因子之一。

气候因素包括温度、降水量、光照等。

温度和降水量是影响植被分布和类型的主要气候因素。

高温干旱会导致植被退化和减少,而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降水则有利于植被生长和发展。

光照也是影响植被生长的重要气候因素,过强或过弱的光照都会对植物造成伤害。

三、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土壤质量包括土壤肥力、土壤结构、土壤水分等方面。

适宜的土壤肥力和水分是植被生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过度或不足的施肥和浇水则会对植被造成伤害。

另外,土壤结构也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土壤结构可以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和营养吸收。

四、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之一。

人类活动包括农业生产、城市建设、采矿等方面。

农业生产中,过度耕作和过度施肥会导致土地退化和植被减少;城市建设中,大量破坏原有植被和建筑高耗能高污染等行为也会对植被覆盖造成严重影响;采矿活动中,开采对地表覆盖层产生破坏和污染也会导致局部地区植被减少。

五、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也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然灾害包括干旱、洪涝、风暴等方面。

干旱会导致植被减少和退化,而洪涝和风暴则会对植被造成直接破坏。

六、结论综上所述,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子很多,其中气候因素、土壤质量、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

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和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我们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好植被资源。

2001-2005年新疆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

2001-2005年新疆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
es .
Ke r s DV ;v g tt n c v r e y a c c a g ;c u e a ay i y wo d :N I e eai e a ;d mi h n e a s l s o o g n n s
由于植 被 具 有 明显 的年 际 变化 和 季 节 变 化 的特点 , 并且 是 联结 土壤 、 大气 和水 分 的 自然 “ 纽
植被覆盖在空间上 的变化特征 , 同时结合相关资
料 和气象 数据 】分析该 期 间植 被 覆 盖 变化 的 ,
原因。
化植被指数 N V 、 D I土壤调整植被指数 S V 等 , AI 对植被的敏感性 、 抗土壤和大气 的干扰性等不尽 相同 。但 目前 国内外最常使用 的植被指数是 J “ 归一化差分植被指 数 ” 简称 N V : o az ( D IN r le m id
e g ya i cags n s ass e a zdite ae. rc itnW a r r iga r f ee tncvr e hn— re dnm c hne di ue r a l e pr Pei t o a amj in t gti e g ag a a tc w en y n h p pa i s o d v fo o v a o o a c
用其周 期短 、 盖 范 围广 、 本 低 等 特 点 。根 据 覆 成 植 被指数 能 较 好 的反 映植 被 覆 盖和 植 被 长 势 的
原 理 u 。 态 监 测 20 - 2 0 动 J 0 1 0 5年 全 疆植 被 指 数
物质 , 它是光合作用 的代表性波段 , 2 波段 这 个
中图分类号 : 7 . X11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1 7 5 42c )3 16 3 0 —1o (0r 0 —04 —0 7

中国典型植被类型NDVI动态变化与气温、降水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中国典型植被类型NDVI动态变化与气温、降水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中国典型植被类型NDVI动态变化与气温、降水变化的敏感性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典型植被类型(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的动态变化与气温、降水变化的敏感性。

NDVI作为一种重要的遥感植被指数,能够反映植被的生长状况、覆盖度以及生产力等关键信息。

气温和降水作为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对NDVI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NDVI与气温、降水之间的敏感性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植被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为生态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研究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基于长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典型植被类型的NDVI动态变化进行定量描述。

通过构建敏感性分析模型,评估气温和降水变化对NDVI的影响程度,揭示不同植被类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和差异。

本文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植被动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也可为类似地区或国家的植被动态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选取了中国境内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分布区作为研究区域,这些植被类型包括森林、草原、荒漠和湿地等。

具体研究区域的选择基于中国植被图的分类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布局,确保所选区域能够全面反映中国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特点。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

遥感数据选用了长时间序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该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MODIS卫星产品,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和稳定性,能够准确反映植被的生长状况和变化趋势。

气象数据则来自中国气象局的国家气候中心,包括气温和降水等关键气象要素,数据覆盖范围广泛,时间序列连续,为分析植被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数据处理方面,首先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等步骤,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影响植被覆盖变化驱动因子的研究综述

影响植被覆盖变化驱动因子的研究综述

影响植被覆盖变化驱动因子的研究综述植被覆盖是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植被覆盖面临着各种挑战,其变化受多种驱动因子的影响。

研究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子对于科学认识和有效管理自然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了解植被覆盖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1. 气候因素气候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气候因素包括降水、温度、光照等各种环境条件。

降水是植被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大部分地区的植被覆盖程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

温度则影响着植被的生长速率和分布范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植被覆盖产生影响。

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对植被生长也有重要影响。

气候变化会导致降水量、温度和光照的变化,从而影响植被覆盖的分布和变化。

2. 土壤因素土壤是植被生长的物质基础,对植被覆盖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中包含的养分和水分对植被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质地、酸碱度、排水性等因素都会对植被覆盖产生影响。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植被的适应能力也不同,土壤的贫瘠与肥沃将直接影响植被的覆盖程度和种类。

土壤侵蚀和退化也会导致植被覆盖的减少和变化。

3.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当前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不断增加,大量的天然植被被砍伐和开垦,以满足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

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会对植被覆盖造成破坏,导致植被的减少和退化。

4.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涝、干旱等也会对植被覆盖产生直接的影响。

火灾会对植被造成破坏,导致植被的减少和变化。

洪涝和干旱则会使植被面临水分的过剩或不足,从而影响植被的生长和分布。

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

这些驱动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植被的分布和变化。

2000-2013年甘南州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2000-2013年甘南州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2000-2013年甘南州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力研究2000-2013年甘南州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力研究植被覆盖是评估生态系统健康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全球范围内植被覆盖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在中国西北地区,甘南州作为一个典型的高寒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其植被覆盖变化对该地区的环境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2000-2013年甘南州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力对于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驱动力概述在研究植被覆盖变化时,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是主要的驱动力。

人类活动包括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干扰和管理等因素。

自然因素则包括气候变化、降水变化、温度变化等。

综合考虑这些驱动力,可以更好地解释甘南州植被覆盖变化的原因。

二、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它对植被覆盖的改变具有直接影响。

研究发现,2000-2013年期间,甘南州的农业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而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面积增加,这导致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农业的减少意味着较少的耕地和牧草地,对甘南州的植被覆盖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自然因素中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研究表明,2000-2013年期间,甘南州的气候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温度升高、降雨量减少和蒸发增加是该地区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

这些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产生了直接影响。

温度升高导致植被物候期变化,降雨量减少则会减少土壤水分,对植被生长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四、干扰和管理人类活动对甘南州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还体现在干扰和管理方面。

采伐、放牧和旅游等活动对该地区的植被覆盖产生了显著影响。

过度采伐导致了森林和木本植物的减少,过度放牧引起了草地退化,对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另外,针对这些问题的管理措施和政策对植被覆盖变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未来展望当前,甘南州植被覆盖变化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从更多的角度探讨植被覆盖变化的原因和驱动力。

西安城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西安城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指示因子,并 与 植 被 覆 盖 度 呈 正 相 关 性.NDVI 用 公 式表示为:
NDVI=ρNIR ρNIR
-ρR +ρR
(1)
式(1)中 :ρNIR 和ρR 分 别 为 近 红 外 波 段 和 红 光 波 段
的反射率或像元值.
西安城区两期影像的 NDVI 值如图1所示.
图1 NDVI 值
收 稿 日 期 :2019G04G18 基 金 项 目 :广 西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编 号 :2018GXNSFBA281054);桂 林 理 工 大 学 科 研 启 动 基 金 (编 号 :GUTQDJJ2017069) 作 者 简 介 :张 慧 子 (1995— ),女 ,硕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为 测 绘 地 理 . 通 讯 作 者 :陈 建 军 (1987— ),男 ,讲 师 ,博 士 ,研 究 方 向 为 测 绘 地 理 .
分別作为红色(R)、绿色(G)、蓝色(B)分量进 行 RGB 假 彩色 合 成,得 到 的 多 时 序 NDVI叠 加 图 如 图 3,可 直 观 地反应出地表植被的变化趋势.
安城区8年间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并初步探讨了 NDVI演化的驱动 机 制. 结 果 表 明:在 2002~2009
年间,西安城区植被覆盖整 体 发 生 了 较 大 变 化,其 中 城 墙 内 植 被 由 低 等 植 被 覆 盖 区 上 升 为 中 等 植 被 覆 盖
区,城北的未央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三 环 沿 线 由 中 等 植 被 覆 盖 转 化 为 高 植 被 覆 盖 区;西 安 城 区 植 被 覆 盖
西安市是中国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区域意义的大城 市,城镇化发展非常 迅 速,因 此 对 西 安 植 被 变 化 进 行 研 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西安市植被覆盖状况的研 究 已 有 一 些 阶 段 性 成 果 ,但 多 数 局 限 于 某 年 的 植 被 变 化 情 况 ,很 少 使 用 长 时 间 序 列 影 像 对 西 安 市 较 长 时 期 植 被 覆 盖时 空 演 变 和 驱 动 力 因 素 的 分 析 研 究 . [4] 本 研 究 基 于 LandsatTM/ETM 遥感 数 据,分 析 2002~2009 年 植 被 覆盖的时空变化特 征,并 初 步 探 讨 其 变 化 因 素,为 环 境 治理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综述样板(4000字左右)

文献综述样板(4000字左右)

北京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文献综述当今世界,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改变着自身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全球环境变化问题。

在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环境变化中,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工业化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1]。

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国内外研究进展1.1国外主要研究进展国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按照时间顺序,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主要开展自然资源的持续不间断调查,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多种土地利用监测体系。

①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运用制图自动化技术和遥感技术研究土地利用变化。

1971年采用部门协同合作的方式编制了全美国1:10万和1:2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

②20世纪60年代瑞士开展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并定期绘制监测图。

20世纪70年代监测主体开始以航空照片为主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2]。

(2)20世纪80年代,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问题。

这一时期由人类活动引发的大量环境问题涌现出来,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国际社会也日益关注环境问题。

这一时期研究重点在于土地类型的分析和光谱特征的分析上,缺乏对于宏观机制的调查研究[3]。

(3)20世纪90年代,随着1995年LUCC计划的实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研究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国外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1995年欧洲由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发起了―欧洲和北亚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拟‖项目,主要研究分析欧洲和北亚1990年至1995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空间演变特征、环境效应和时间动态特征。

②20世纪90年代日本由日本环境署主持开展了―全球环境保护的土地利用研究(LU/GEC)项目‖,③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于1995年启动了―欧洲和北亚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拟‖的3年期项目[4]。

旨在分析1900年欧洲和北亚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空间特征、时间动态和环境效应,并预测在全球环境、人口、经济、技术、社会及政治等因素变化的背景下,该区域未来50年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对策服务。

基于GIS技术的植被覆盖变化分析

基于GIS技术的植被覆盖变化分析

基于GIS技术的植被覆盖变化分析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植被变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植被覆盖是地球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对环境变化起着调节作用,还对气候变化、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植被变化的趋势和驱动因素,科学家们积极探索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进行植被覆盖变化的分析。

首先,GIS技术为植被覆盖变化分析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能力。

比如,通过遥感影像的获取和处理,可以获取到大范围的植被覆盖数据。

然后,借助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叠加、插值、统计等处理,用于研究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

此外,GIS技术还能将植被覆盖数据与其他环境因素进行关联,如土地利用、气候因子等,从而揭示植被变化的驱动因素。

其次,GIS技术在植被覆盖变化分析中发挥了重要的可视化效果。

通过GIS软件的制图功能,可以将植被覆盖数据以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得研究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情况。

此外,GIS技术还可以将不同时间段的植被覆盖数据进行对比和叠加,生成变化图,从而更加清晰地展示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

这些可视化效果不仅有助于研究人员进行数据探索和分析,还能够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支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

第三,GIS技术为植被覆盖变化分析提供了多尺度的研究支持。

植被覆盖的变化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到不同空间尺度上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利用GIS技术,可以从全球、国家到局部、个体的不同尺度上获取和分析植被覆盖数据。

同时,GIS技术还可以将不同尺度的植被覆盖数据进行集成和交互分析,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动机制。

这种多尺度研究有助于全面理解植被覆盖变化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为相关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最后,GIS技术为植被覆盖变化分析提供了快速、自动化的方法和工具。

传统的植被分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而借助GIS技术,可以快速地处理大规模的植被覆盖数据,并实现对这些数据的自动化分类和分析。

森林植被覆盖度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研究

森林植被覆盖度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研究

森林植被覆盖度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研究一、引言森林植被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调节者。

森林植被覆盖度的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密不可分,对于研究其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探讨森林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变化与二者关系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二、森林植被覆盖度的研究现状森林植被覆盖度的研究一般采用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处理、分析遥感影像数据来反演森林植被覆盖度。

具体分为两种方法:基于光谱反射率的遥感方法,以及基于NDVI的遥感方法。

基于光谱反射率的遥感方法是利用植被的光谱特性编制植被覆盖度图像。

基于NDVI的遥感方法采用遥感影像中的植被指数NDVI来反演植被覆盖度。

其中,NDVI=(Nir-R)/(Nir+R),Nir表示近红外波段反射率,R表示红外波段反射率,NDVI值范围为-1到1之间,其数值越大,表明植被覆盖度越高。

森林植被覆盖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森林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森林植被覆盖度差异、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森林植被覆盖度差异等。

目前,较多的森林植被覆盖度研究是以特定研究区域为对象,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森林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气候变化对森林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等方面。

三、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现状土地利用变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土地景观的变化。

目前,国内外关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等方面。

土地利用变化可被分为四类:城市化、林业、农业和其他利用类型。

现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成为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而林业利用又分为森林开发、森林保护、林业种植等三个主要模式。

农业利用常基于人类生活与经济发展之需要,在热带地区常遭到生物多样性破坏等危机。

其他利用类型可能包括采矿、工业发展、旅游业、交通运输以及沙漠化、荒漠化等现象的影响。

目前,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已比较深入,而对于关于土地利用变化对森林植被覆盖度影响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森林覆盖变化调查报告

森林覆盖变化调查报告

森林覆盖变化调查报告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一直致力于森林覆盖变化的研究,并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

本报告将详细阐述我的研究成果和建议,以期为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研究背景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地球气候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森林资源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在我国,虽然政府一直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但森林覆盖率仍然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森林覆盖变化的原因和后果,我开展了此项研究。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我国森林覆盖变化进行分析。

我收集了国内外卫星遥感数据,通过预处理和校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然后,利用GIS软件对森林覆盖变化进行了空间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以揭示我国森林覆盖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森林覆盖变化情况,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森林资源的影响。

三、研究结果1. 我国森林覆盖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国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16.55%增加到2020年的23.04%。

其中,人工林和天然林的贡献分别为60.2%和39.8%。

2. 森林覆盖变化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东部地区森林覆盖率增长较快,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波动较大。

南方地区的森林覆盖率高于北方地区。

3. 人类活动对森林覆盖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我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政策的实施,森林覆盖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然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乱砍滥伐、过度开发等,仍然导致部分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下降。

4. 森林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和气候产生了显著影响。

森林覆盖率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土壤湿度、减少水土流失,并有利于维持地球气候平衡。

相反,森林覆盖率的下降可能导致土地沙漠化、水资源减少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四、建议1. 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

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政策,严格审批林业项目,确保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乌鲁木齐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乌鲁木齐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乌鲁木齐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驱动力研究卡米兰·阿布力克;杨涵【期刊名称】《灌溉排水学报》【年(卷),期】2024(43)2【摘要】【目的】分析乌鲁木齐河流域基于Landsat数据的植被覆盖度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为乌鲁木齐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生产等方面提供参考。

【方法】以乌鲁木齐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2000—2020年中2000、2005、2010、2015年和2020年5个时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用像元二分法、植被覆盖度转移矩阵,选取2000—2020年乌鲁木齐河流域植被覆盖度(FVC)的时空变化数据,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和地形分异特征对其影响程度,并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对流域高程、气温和降水等8种影响因子对流域FVC空间分异驱动力进行探测。

【结果】乌鲁木齐河流域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先减少后增长趋势,主要以高、低植被覆盖度为主,呈现上游极高,中、下游低的格局。

研究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FVC表现为林地>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植被覆盖度变化受地形因子的影响明显,随高程升高而有所波动,高程在500 m以下和在2000~2500 m的植被覆盖度较大;FVC与坡度负相关,坡度越高植被覆盖度越低,并且随坡度增大而急剧减少。

因子探测结果表明,解释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利用>气温>高程>地表温度>降水>土壤湿度>坡度>坡向,土地利用的q值最大,对FVC具有较强影响力;交互探测结果表明,双因子交互对FVC的影响大于单因子,其中,高程和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和地表温度、气温对FVC的解释力最大。

【结论】乌鲁木齐河流域2000—2020年来的FVC值在0.35~0.46之间波动变化,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整体上呈上游极高,中、下游低的格局,人为因素(土地利用)比自然因素(高程、气温等)更能解释FVC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植被覆盖变化驱动因子的研究综述作者:吴姗薇来源:《科技视界》2019年第27期【摘要】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植被覆盖变化既可衡量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又可反映气候和人类对自然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植被覆盖正在遭受着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系统地评价和分析植被变化的驱动因素,对有效的开展生态建设、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综述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对植被变化的影响,总结了目前各类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影响植被覆盖驱动因素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全球生态变化研究方向的确立及生态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驱动因素;植被变化中图分类号: Q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7-0103-004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19.27.044【Abstract】Veget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The; change of vegetation cover; ; can not only measure the regional natur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t also reflect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natural. Currently climate change, human activities and other factors affected vegetation cover in China. It is great significant to analyze the driving factors of vegetation change for effectively carrying out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realizing sustainable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and analyzed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factors on vegetation change, summari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various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prospecte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driving factors affecting vegetation cover,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stablishing; research directions in global ecological change and the formula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measures.【Key words】Climate change; Human activities; Driving factors; Vegetation change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的气候变化状况、生态环境的不断演变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生存以及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支持条件。

而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维持大气的成分保持均衡状态以及对缓解气候变暖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1]。

而植被以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的身份参与在陆地生态系统中,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功能和核心部分,存在于生物圈之中,因此对植被覆盖变化驱动因子进行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2]。

获取土壤表面植被生长状态和植被变化情况对于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植被覆盖的范围和形式,地表植被覆盖的被迫改变又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反馈[3]。

但也有很多学者研究发现,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2-4]。

鉴于此,本文综述了气象要素和人类活动等因子对植被覆盖的影响,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覆盖研究方向的确立以及生态环境的监测和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1 气候变化对于植被覆盖的影响全世界气候变化及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注[5]。

世界气象组织下属机构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五次全世界气候变化水平评估报告指出:1880-2012年期间全世界表面的平均温度增加了约0.85℃,全世界地面的平均气温将会在21世纪末期上升0.3-4.8℃[6]。

植被在地区气候变化调控、维持当地物种多样性、实现区域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连接大气层、生物圈和水循环圈的天然“纽带”[7]。

而气候变化波动是造成植被生长以及生理活动不同的主要因素[8]。

1.1 气候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植被与气候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气候不断变化对植被生长产生有利或有弊的影响,另一方面植被对气候有较强的反馈作用[9]。

越來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开始研究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之间的关系,但由于全球复杂的地理环境,不同地理位置的植被受到气候变化后的反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10]。

气候变化是造成植被生理和生长不同的主要因素。

适宜的气候条件是保证植物正常生理活动的必要环境条件,温度、降水的差异影响这植被的生长发育程度[11]。

植被的生理活动周期具备显著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对植被生长状况的动态监测能够反映气温、降水等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与规律[12]。

Heumann[13]等发现苏丹地区在生长季植被与物候有明显的延长的态势,而其他地区没有,从而确定了植被与物候相关性具有地域差异性。

周广胜[9]等认为植被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是由具体区域而定的,区域不同植被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不完全相同。

此外,温度升高使农作物生长季延长,这使得中纬度地区的植被覆盖面积在生长季有所增加。

Duan[14]等研究发现1961-2010年中国双季稻种植气候适宜地区面积有所增加,作物覆盖面积在生长季也相应有所增加;Seifert[15]等发现在美国,适用于二熟制的种植面积增加了28%,多熟种植面积也相应有所增加,因此作物植被覆盖面积增加。

杨晓光[16]等通过模型和气候指标的计算预测种植制度北界及农作物北界的变化,结果表明我国降水量的增加会使得农作物北界向西北方向整体移动。

仝莉棉[17]等研讨不同的植被类型在物候方面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指出该区域植被物候主要被日照时数和降水影响控制。

因此,在研究植被覆盖变化时不仅要考虑气象要素的变化,也要考虑地域因素带来的差异。

1.2 气候变化与植被覆盖的时滞效应目前有很多学者将植被覆盖变化和气象要素结合起来,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

王静[18]等对宝鸡地区植被数据资料和气候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植被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走势与当季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基本保持一致,季节植被覆盖度最高值的出现时间与气温、降水量最高值的出现时间基本相同。

Jia[19]等对阿拉斯加北极地区的植被覆盖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植被丰富度和植被指数均与温度呈正相关。

Yang[20]等对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的草原植被与气象要素间的相关性作出研究,结果表明植被与生长季的累积降水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春季潜在蒸散量呈现负相关。

区域植被指数与不同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21],例如王永立[22]等研究發现,我国东部地区在气温达到最高值一个月以后植被指数的达到最大值,在植被指数与降水量的关系中发现在降水达到最大值两个月后植被指数达到最大值。

神祥金等[23]研究了东北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并对不同生长季植被变化与气候因子的滞后性和相关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赵茂盛[24]等研究看出降水是影响我国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的主要因子,而气温是影响季变化的主要因子。

刘绿柳[25]等在研究中发现黄河流域灌木和草地两种植被覆盖类型与气温和降水有显著相关性,但呈相关性的区域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发生地理位置的变化。

还有研究表明,降水量在200-1200mm之间时与植被覆盖指数具较高的相关性[26]。

植被活动对降水异常敏感,植被活动对降水异常的响应总体上落后了1-3个月之多[27]。

张含玉[28]等人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主要受当月降水量的影响,其他因素影响较弱,而对当月气温的响应有一个月的滞后期。

整体来看,多数学者认为降水最主要的影响气候因子[2]。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看出植被变化在不同地区与气温、降水的变化可能出现时滞效应,不同地区植被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这主要取决于该地区所处的水热条件[28]。

2 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随着经济增长,人类对生活环境指标要求也逐渐提高,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强烈,导致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产生显著的影响[29-30]。

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具有双重影响,首先各地政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得植被覆盖度有所增加,其次过快的城市发展对植被也有负面影响[31]。

研究表明,植被覆盖在人口密度较小或人类活动较少的区域变化比较轻微,而在人口较为密集或人类活动集中的区域较为明显[32]。

也有些研究指出,人类活动是影响针叶林覆盖面积发生变化的最大因子,尤其是人类活动所引发的森林火灾对针叶林的生长繁衍有阻碍作用[33],还有些地区的植被覆盖变化与农耕方式有关[2]。

人类不断的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城市化等导致植被大面积减少,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随着人类日益增强的生态保护意识,通过退耕还草还林还湖、节水灌溉、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扩大植被,改善生态环境[34-35]。

因此,在近代以来人类活动相对于气候变化而言对植被可能产生了更强烈的影响。

2.1 定性研究之前对于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多集中在定性研究上。

杜子璇[36]等对黄淮海地区植被覆盖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变化及驱动力进行研究,发现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力因子为气候和人类活动,以气候因素为主,人类活动在局部作用较大。

白文龙[37]研究发现影响关中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高程,其次是经济和气温变化,人口和降水量的影响最小;而有一些研究发现植被覆盖变化最主要是受到农业技术及政府政策的影响[2],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正负效应并存[38]。

周夏飞[31]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年均净初级生产力呈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对其影响不大,而人类活动对其有重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