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第三册知识点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白体诗人:白体诗人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人,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其中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

西昆体: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指以杨亿、钱惟演等人的《西昆酬唱集》为代表的一种诗风。这种诗歌的思想内容贫乏,但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饰饬、典丽的艺术特特征。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但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

晚唐体: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君群诗人,有“九僧”、潘阆、魏野,林逋等。他们继承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描绘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晚唐体诗人中身份迥异的是寇准,他曾官至宰相,又与上述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所以是晚唐体的盟主.

王荆公体:即“半山体”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创作的许多写景抒情小诗,描写湖光山色和闲适生活。这些小诗注重艺术的链炼,雅丽精绝,深得唐人风味,有时还深有禅意,颇似王维,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可谓既有唐音,又有宋调,对宋诗的发展影响较大。

苏门四学士:北宋黄庭坚、秦观,晃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这四位作家曾得到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苏轼文学的影响,但四人造诣各异,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如黄的诗自创流派,秦观的词专以纤丽婉约见长,只有晁补之的《摸鱼儿》等个别作品中还能看到一些苏轼的豪放词风。

别是一家:是李清照在自己的词学著作《词论》中提出来的著名理论,强调词与诗歌不同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创作规律,尤重词的音乐性,对词的创作繁荣起了积极作用

易安体: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是婉约派代表作家之一。词作描写细腻,风格清疏淡雅,语言清新雅活,善于融口语入词,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中兴四大诗人:指南宋中期四位着名诗人:杨万里,陆游,尤袤和范成大。其中中以陆游为代表。他们从江西诗派的氛国中冲决而起,初步克服了江西诗风的流弊,另辟蹊行,打开了宋诗的新局面。

稼轩体:辛弃疾号稼轩。其词内容丰富,艺术上驰骋自家,转益多师,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他以散文句法入词,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这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而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人们称之为“稼轩体”。

苏辛词派:北宋的苏轼,直开来词中的蒙放词派。南宋爱国词人辛奔疾,一生以英雄自诩,其稼轩词充分展现英雄抱负,将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在南宋发扬光大,与渴望恢复的国势民情相摩荡,又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干、张孝祥堵家的词风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磷、悲凉感愤的苏率词派.

永嘉四灵:是指南宋后期永嘉的四位诗人: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由于四人的字号中均有”灵”字,诗风极为相似。他们学习贾岛、姚合,诗风清苦冷僻,刻画太甚而流于纤巧,但以白描作诗,清新流丽,矫宋人长篇论理之陋习,在文学史上可谓功过参半。

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流派。江湖诗人大都是一些落第的布衣文士,流转江湖,相互唱和,无形中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刊刻《江湖诗集》等书。后人以集内诗味皆相似,故称之江湖诗减。江湖诗人中刘克庄、戴复古成就较为突出

元曲: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其曲文形式与词相近,用长短句,但格调较自由, 多用口语,便于直率地表达感情,“元曲”得与唐诗,宋词并称。其中尤以剧曲(即杂剧)成就更高;故通常把“元曲”作为元杂剧的同义语。“元曲”均用北方流行的曲调,故又称“北曲”

话本:原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使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但到宋元时代才渐趋成熟。说话有四家:小说、讲史、讲经,合声(生),其中以“小说”和“讲史”两家最重要,影响也大。

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亦称南词。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所作的《琵琶记》。

简答或论述题

讨论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及其对词史发展的贡献

1.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2.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3.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变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eg.《望海潮》

4.在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

5.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eg.《定风波》《满江红》

6.柳永善于巧妙地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创造出独特的结构方式eg.《八声甘州》

7.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而且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eg.《鹤冲天》

《秋声赋》的审美特征及地位

1.沿袭写秋这一传统,但写的却不是秋色秋景,而是看不见,摸不着,既无形又无色的

2.铺写物象,是《秋》对赋体文学咏物传志的继承;而凭虚构象,传神写照,富于神韵,是欧阳修对赋体文字体物艺术的创造性发展。

3.《秋》遥承古赋设为问答的传统体制,又采用散文的手法和句式,正式确立文赋的完整形式,具有创新的审美特征。

4.《秋》正是欧阳修大力推行诗文革新运动在赋体文学领域取得的突出成果。司马相如将汉赋推向顶峰之后,赋的创作便形成模仿因袭的不良风气。这篇对受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则以其崭新的体式美作出了卓越的创新与变革。

试谈欧阳修词艺术多样化的特点

1.两种风格,一是深娩含蓄,一是清新疏隽

2.把坎坷仕途的人生感受寄寓于词中,在题材和格调方面较晏殊有所拓展,在艺术手法上也有更多的创造性

3.欧词中,情词艳曲占的北例较大,他的一些情词,将景物描写和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表现生活的某一片段,塑造出鲜明生动的多情女于形象。

4.欧阳修的艳曲,体现了其词创作的另一种现象, 即写离别相思.男女恋情时,比较通俗泼辣和直露

5.综观欧阳修词,既有土大夫文学“雅”的一面,反映宦途风波和地方风情,也有吸收文学风味,写女子相思和艳情的随“俗”一面,艺术风格多样化

简述王安石罢相前后诗歌的题材与风格的不同

王安石的诗歌创作以罢相退居江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咏史诗写得最好,抒发政治感情。后期诗歌虽然表明诗风并没有忘却政治,有着“总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倔强风骨,但诗歌创作已发生变化,政治题材减少了,写湖光山色的小诗多了。壮年时代的豪放雄起的风格改变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空惊觉,雅丽低回。大体来说,风格较前期内敛得多,往往寓悲壮于闲淡,体现出深婉不迫之趣,同时,在形式上也日趋精致工巧,尤以写景抒情的七绝著称于世。

苏轼的散文特征

1.善于翻新出奇的议论文,其史论和政论有较深的纵横家习气,见解新颖,深刻、富有启发性( <贾谊论》,《留侯论》) ;杂说、书札、序跋等议论文,形式活泼,议论生动,夹叙夹议,兼带抒情,比史论和政论更具美文的性质(《日喻》)

2.叙事、抒情说理完美结合的叙事记游文。《石钟山记》

3.笔记小品。以“辞达”为准则,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很少有芜词累句。《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前赤壁赋》审美特征

1.“以文为赋”《前赤壁赋》既保留传绕赋体的特质与情韵,同的又吸取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自式、声律对偶等方面的束埔。骈散结合,句式有长有短。有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诱辟理念.

2.“情、景、理”融合。景有明月.江水、秋风:情有悲伤、欢乐,时而泛丹,和酒而歌; 时而’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时而揪然发问,畅谈哲理。文章寓情于景,借景明理,行云流水,意趣横生, 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3.形象优美,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如渲染箫声的幽咽哀绝:“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连用六个比喻,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者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而具体可感,效果极佳。

苏轼的诗特征

一.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

1政治诗——关心民生疾苦,遭责贪鄙官史,关心国家命运

《吴中田妇叹》、《落支叹》、《山村五绝》

2理趣诗——对人生的思考,对事物的卓见,饶有趣味,优美动人

《和子由渑池怀旧》《题西林壁》《琴诗》

3.写景抒怀遣兴诗——景色优美,气象博大,奔放流畅,表现诗人乐既旷达的情怀

二.对艺术技巧的娴熟运用和超越

苏轼学博才高,对比喻,用典,对仗,想象等艺术技巧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游金山寺》《东坡》,《大月二十日夜渡海》《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

三.刚柔并济的风格

苏主张诗风意收并蓄,使阳刚之公与阴柔之美互相渗透,互相调节,呈现出清雄的风格。

苏轼词的特征及表现

苏词的历史性贡献超过苏文和苏诗。苏继柳永后,对词体进行全面改革,最终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词的文学地位从根本上改变词的发展方向。

一.苏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

二.对词境的开拓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诗歌可以来达的题材皆可入词开豪放之风

1.用词来抒豪情写性情

词至东坡,其体始尊。至比,同诗并驾齐驱的地位逐渐得到确认。《江城子》

2用词表现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定风波》(刀漠听算林打时声)(随缘任仕,旷达乐观)、《水调歌头》

3用词来歌咏自然并融入对社会历史人生的反思《念奴娇赤壁怀古》(深沉的历史感慨与人生感慨)

4用词来驾农村风物《浣溪沙》五首

5.苏词也有传统的婉约一面

三、以诗为词的手法

“以诗为词“是苏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苏词中较成功的运用题序和典故

1.在词中与诗一样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eg.《水调歌头》小序

2.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eg.《江城子》孙权射虎,魏两与冯唐故事

3.本质上,苏“以诗为词”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博,把词从音乐的阶属品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四、苏词风格多样性

苏词现存362首。大部分词风与传统婉约柔美之风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作品奔放家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

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从文学史范围来说,有两点:

苏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

苏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的审美范式

李清照作品前后期特征

李清照以靖康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1.前期作品多写闺情相思,写其悠闲生活

如《如梦令》(昨夜雨疏)、《点绛唇》、《醉花阴》(薄雾浓云)、《一剪梅》(红藕看残玉),《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等,表现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的喜受,韵调优美,风格热情明快

2.后期家破人亡受尽劫难,以前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变成了沉重求伤的生死感歌,这类词备寓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风格凄凉压抑,词境灰冷凝重,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来遇乐》(落日熔金)、《武陵春》(风住尘香)等

陆游诗歌特点:

1.在诗歌风格上返求雄辉豪健.气努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兼熔李白的飘逸奔放与杜甫的沉郁顿挫于一炉,陆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

2.陆游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都倾泻在诗中,常常凭借幻境、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

3.陆游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七律尤以对仗工整而著称,陆游的对仗常常能做到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周雕琢。陆游的七绝笔致流转,情韵深永。

怎样理解辛奔疾的爱国精神是其思想的主要倾向?

1.强烈的爱国精神,表现为对中原山河和人民的系念,对使复统一的向往,对投降苟安主义者的极度鄙视和愤慨。

2.他一意以恢复中原自任,那火一般的爱国热情,贯穿在他的一切言论行动中,也贯穿在他所有文学作品中。

3.弃疾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在他的政治思想中,包括“民为国本”抑制豪强、节用宽民等。

4.他的人生观,以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为主,而兼容佛老,这是当时许多儒者文人思想面貌的

共同点。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1.辛弃疾把苏轼开拓的词体和词境,再进一步加以解放拓展。既能用词来抒情咏物,也可以用它来铺陈事实,或讲说道理,即以文为词(苏东坡是典型的文人词,而稼轩则是英雄之词。辛弃疾以豪放的英雄本色和充沛的创作才力,把词从书写儿女柔情为主的藩篱中解放出来,开创了比东坡词更为激荡的天丝,使之具有英风豪气)

2.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eg.《念奴娇》、《水调歌头》

3.苦闷忧患和对社会的理性批判,充分表现英雄心灵世界的丰富与曲折性eg.《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以及《摸鱼儿》则是对排挤嫉妒自己的群奸小人进行辛辣分嘲讽和抨击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1.进一步解放词体开拓词境

辛弃疾把苏式开拓的词体和词境,再进-步加以解放拓展,

2.豪放与温婉兼胜

辛词多以豪放格调出之,又不失温婉的本色,辛弃疾以其英雄豪杰的性情和胆气,突破词的传统体制和写作方法而另辟新境,其词言情深微, 却又同时保持了词体曲折含蓄的美妙.三镕3.铸自家的深准雅健的培言

辛奔疾议论纵横,善于用典。以散文句法入词,经史子语运用自如。辛词用典托古喻今,与他的比兴、家托手法有相通之处。稼轩词语句精炼警策、雄放雅丽井吸收民间语言,具有通络化,口语化特点.

略谈辛弃疾抒写爱国情怀的英性词的特点

1.同中最具特色的作品,是他以英雄自许和以英雄许人的歌唱。以词抒发气壮山河的爱国情怀,尽显抒情主人公的英雄本色.

2.疾一生念念不忘驱除外侮,统一祖国,始终以恢复中原为已任,充满强烈的爱国理想,又豪气英风,是辛弃疾英雄词的最鲜明的特征。

3.国建功无法实现时,就会产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和悲愤,这也是也是稼轩词常吟咏的内容。或激越慷慨,或深沉委婉,但都体现出难以抑制的爱国激情。

略谈辛弃疚描绘田园风光的农村词的特点

1.疾隐院居江西前后达二十条年,创作了一些农村生活剪影和田园风光的农村词,为赋闲生活中的稼轩词别调。

2.的农村生活淳朴的乡村生活景致,形成辛词另种清新恬淡和真序朴素的词格

3.风光和自然最物的平静描绘,并不能平息作家不为世用的苦闷,难以化解英雄虚度时光、无计技国的忧愤

试述辛弃疾对苏轼豪放词风的继承和发展

1.和车弃疾是两宋词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苏以他豪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改变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词风,开创豪放词派;辛弃疾又继承发扬这种象放而浪漫的词风,创造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

2.表现上,苏轼以豪健纵放之笔创建豪放派,扩大词的题材范围,开拓词的表现领域;辛弃疾继承苏轼的豪放风格,并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辛词热情洋溢, 慷慨壮烈,具有浪漫色彩,创造出瑰丽住奇的艺术境界。但辛词较苏词有苍凉沉郁的意味

3.内容上,苏轼用词来抒发政治抱负,塑造英雄人物,以诗入词,打破了缘情与言志的界限、辛弃疾更加自觉地开拓创作视野,提高词的社会功能,特别是集中突出地表现抗金斗争并以此作为词的主体,

4.意象上,苏轼把前人不入词的意象入词。吊古伤时,咏怀送别,他也常常用词来表达,抒发他广达落拓的胸怀,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辛词的意象更加雄伟,气韵更加壮阔,景象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旺盛的战斗性,有更加浓郁的主观色彩,如《永遇乐京口北固学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

5.疾进一步解放词体,开拓词境,辛词多以豪放格调出之,又不失温婉的本色。辛弃疾以其英雄豪杰的性情和胆气,突破了词的传统体制和写作方法而另辟新境,言情深微,又具有曲扩含蓄入妙。

白石词“清雅”的格调

1.姜夔的词,在题材内容方面主要承袭周邦彦写恋情和咏物的传统,在词的音调和意境方面,往往具有清越,高旷的格调

2.他的恋情词着重写离别后的刻骨相思,将经过冷却的恋情雅化,写得冷艳幽深,风情独艳,有种清越绝伦的格调

3.他多用清冷的词境来寄托他落寞的心绪,发抒幽愤,感慨全在虚处,无进可寻而疏宕空灵,情调感伤,无热烈语,有清空幽渺的妙趣,格调高雅

《窦娥冤》的戏剧冲突

《窦娥冤》的戏剧冲突有三个依次递进的县面,即社会冲突,道德冲突和意志冲突。

1. 首先,高利贷“羊羔儿息”的经济剥削,地若流氓如张驴儿父子的社会恶势力,糊涂官吏如州官桃杌的政治压迫,这“三座大山”是造成窦娥冤案的直接原因

2.但关汉卿着力表现的是传统道德与不道德的现实的冲突。窦娥与张驴儿父子的冲突,主要是守节守贞的传统道德同蹂躏节操、鄙夷贞节的不道德行为的冲突。而窦娥与官桃杌的冲突,也主要是窦娥相信官府、愿意"官休”的道德行为同州官桃杌奉贪酷如神明的不道德行径的冲突

3.窦娥内心的意志冲突,即不安于现状与不得不支于现状,不相信天地鬼神与不得不相信天地鬼神、明知道德无用与不得不道从道德之间的冲突

窦娥的艺术形象

1.《窦娥筑》中的窦娥是封建社会里“孝女”和“带妇”的典型,,她身世悲苦,却默默忍受着现实社会强加给她的深重苦难。她安分守已,善良温顺。为了婆婆,她可以忍受皮肉之苦,蒙受不白之冤,甚至付出年轻的生命。她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元朝统治者提倡的程朱理学的做人标准,具有孝顺、贞节、善良等高尚道德

2.但她同时又具有刚强的性格。她不满婆婆的引狼入重,坚决拒绝张驴儿的非礼,面对张驴儿的逐陷威胁毫不具缩,教然决然选择见官,尤其是她蒙冤受屈被推上刑场时,她悲愤地叱天骂地,表现出对社会制度的大胆怀疑和强烈批判。她临死发下的三桩誓愿,是用生命所作的抗争。死后,她不屈的鬼魂又继续奋斗,直至沉冤昭雪,恶人受惩。

3.窦娥几乎承受了封建社会下层妇女所承受的一切不幸。是封建礼教、封建吏制、社会无赖等各种恶势力共同残害的牺牲品。她是元代社会的产物,又是一个悲剧的典型,具有感天动地的艺术魅力。

《窦娥冤》的主题思想

1.揭露封建政治、经济、思想制度的罪恶与残酷。《窦娥冤》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

社会各方面的矛盾一一高利贷的罪恶、泼皮的横暴,吏治的腐败、政治的黑瞄、传统道德的失落等,对当时社会生活中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反映得尤为深刻。

2在揭露人间罪恶的同时,高扬正义的旗帜是关悲剧作品的重要主旨。窦娥坚定顽强、敢于与邪恶势力作不妥协的较量,在较量中充分显示出善良人们捍卫世间正义的壮烈情怀与崇高精神。

3.窦娥是正义的化身,关汉卿着重突出窦娥贞节与孝顺的光辉形象。窦娥这形象的典型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了当时整个时代悲剧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当时广大劳动人民包括受压迫妇女的精神品德,寄托着一定时代人民和作家的理想和愿望.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1.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剧场,演员与观众的戏剧家是梨园中的行家里手,他的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

2.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像《窦娥冤》,写了窦娥既短促又漫长的20年的人生历程,其前19年风雨和波折,仅在楔子与第一折中几笔带过。当窦娥在第一折刚出场时,便面临异常严发的戏剧情境。

3.关汉卿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像《蝴蝶梦》王氏三兄弟拿住凶徒暮彪,却不小心心把他打死。戏剧冲突进入炽热阶段时关汉卿却让审案的包待制假寐做梦,梦见一只大蝴蝶救出了一只陷入蜘蛛网里的小蝴蝶。

4.善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像《望江亭》写谭记儿为了解救丈夫,只身奔赴险地。谁也想不到,她竟扮作渔妇,和杨梧内吃酒调笑,乘机兼取了势剑金牌。

5.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向以本色当行著称。他所写的人物的唱词,在抒情中蕴含着鲜明的动作性,切合特定的戏剧情境。像《寞娥凭》中的张驴儿对蔡婆婆说:“你教窦娥顺了我,叫我三声嫡嫡亲亲的丈夫,我便饶了他”活现出恶棍无赖的口吻。

“西厢故事”演变

1.稹《莺莺传》

2.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秦观的《准海词力毛演的《东堂词》都曾歌咏崔,张恋爱故事。

3.董解元把它改编成大型说唱文学样式《西厢记诸宫调》,世称《董西厢》。约五万言,用了一百九十多个套数,实际上是规模宏伟的长篇叙事诗或诗体小说.

4.元代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又将其改变成杂剧《西厢记》。突破四折的通例,扩展为五本二十折。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1.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和以张生、莺莺、红娘为代表的叛逆者的矛盾

2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

▲一主一辅两条线索,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剧情的发展

▲《西厢记》戏剧情节

《西厢记》的思想意义

1.反封建战斗性

①反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要求自由幸福的度情生活

②及对封建的门第观志,坚持理想的爱情标准

2.董解元强调”自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而王实则鲜明地提出“永志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强调“情”的自主,是进步潮流对封建伦理、封建礼教

适烈冲击的表现。

《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

1.老夫人:典型的封建家长制代表,封建礼教的维护者。赖婚、拷红、逼试

2.莺莺:背叛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贵族少女。聪明美丽,温柔多情,外表矜持,内心炽热。佛殿邂逅,隔墙和诗,道场传情,月夜听琴,传简约会,自荐枕序。

3红娘:封建礼教的拆除者,崔、张爱情的撮合者。她是剧中最动人的形象。聪明机智勇敢泼辣、富有正义感。传书递简,拷红。

4.张生的性格特点:善良.聪慧、痴情的书生封建礼教叛进者;执着诚挚,“傻角”、“疯魔汉”、“志诚种”,软弱,“银样蜡枪头”)

①张生的志诚,忠厚和他对莺莺的一往情深,构成了他的主要性格特点

②同时,作者又写了他的呆气和脆弱。他对老夫人的机诈权变几乎毫无准备,拙于应付;他对尊驾在爱情上表现的矜持、犹豫,常常产生误解,引出矛盾

③他代表的是一种质反封建的精神,他不在乎“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但由于时代和作者本人的局限性,张生的“反封建”是不彻底的。

《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艺术

1.善于用复杂的戏剧冲突塑造形象。剧中一主一辅两条线索,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2.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西厢记》的成功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对张生,莺莺,红娘的性格刻画上,各自都有鲜明的个性

3. 善于刻画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同时注意写出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多面性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体制和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五本二十折、多角色司唱

2.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整体——双线复合结构

3.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烘托渲染

4.语言锤炼和运用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文采与本色相生、优美典雅而生动活泼

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1.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有时再加一个“楔子”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

2.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正末,副末、外末、小等,旦分正旦,倒旦、贴旦,搽旦、小旦等

3.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下的一类曲词演唱,不相重复,而且一韵到底

4.全剧只能为正木或正旦一人主喝。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按一定的宫调和曲牌写成的,是剧本的主要成分,剧作家要精通音乐和声腔

白:唱间中穿插的说白,有自白、带白和背白等

科:各种动作的舞台说明词

南北方戏剧圈

1.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2.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既流行南戏,又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

选择题及小知识点

1.《珠玉词》的作者晏殊

2.柳永的词集《乐章集》

3.北宋词史上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词人是柳永

4.北宋前期词坛的基本风貌是因袭中的变化

5.周邦彦被陈廷焯、王国维称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的词人

6.在南宋词坛上与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的作家是姜夔

7.南宋渡初期的词坛上,堪称爱国词派先河的是二张、岳飞及南宋四名臣

8.姜夔纪游词的代表作是《扬州慢》

9.姜夔咏梅词代表作品《疏影》、《暗香》

10.《渭南文集》的作者是陆游

11.《淮海词》的作者是秦观

12.南宋词坛的第一大家是辛弃疾

13.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是关汉卿

14.被称为北曲中的压卷之作的是《西厢记》

15.元代悲剧名作有《赵氏孤儿》、《窦娥冤》

16.《汉宫秋》中具有爱国精神的女性形象是

17.代表元代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高明所作的《琵琶记》

18.纪君祥的代表作是《赵氏孤儿》

19.散曲的体例包括散套和小令两种形式

20.《元曲选》的编纂作者是明代的臧晋叔

21.西厢记共有五本二十一折

22.关汉卿的现实悲剧的代表作是《窦娥冤》,他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

23.元杂剧一本一般为四折一楔子

24.元杂剧中由女主角一唱到底的剧本称为旦本

25.“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26.词史上,周密、王沂孙、张炎与蒋捷并称”宋末四大家”。

27.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牟阳老人,与吴文英并称“二窗”

28.胡铨、陈亮等人的政论文多以吁请抗敌.谋划复国大计为主要内容。在欧苏、于之外开辟了古文的新境界。如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书》等。

29.陆游《入蜀记》、范成大《吴船录》等笔记小品,长短不拘,形武灵活,有不少生动有趣的散文

30.南宋初期的骈文,以汪藻的成就最为突出

31.南宋中后期四六在艺术技巧上追求细密工巧,风格趋于流利妥贴,代表作家有李刘,李延忠等.

32.南宋编刊散文选集的风气很盛,重要的有《宋文鉴》和《文章正宗》

33.文天祥的集杜诗《指南录》诗集

34.宋末诗人的两个群体:英雄与遗民

35.金代词坛第一人.元好问

36.小说话本以婚态、公案为主题

37.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老祖《倩女离魂》《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是南戏复兴之重要作品,称“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说见王骥德《曲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