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诗教学中随文练笔[论文]
《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践与探索》开题论证报告
《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践与探索》开题
论证报告
《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践与探究》开题论证报告一、讨论的背景和目的
(一)讨论背景
1、作文教学是对同学进行熟悉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的综合训练,是衡量同学语言运用及思维力量的重要尺码,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是,很多同学一提到写作文就一筹莫展,无从下手。这当然有言之无物的缘由,但也受言之无序的困扰。由于每单元进行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长,同学练笔次数少,简单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脱节,弄成讲课是讲课,作文是作文两张皮的状况。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我们应在阅读教学的同时,针对所学的课文进行小练笔笔。
2、《学校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育同学的语文实践力量,培育这种力量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习作教学要为同学的自主写作供应有利条件和宽阔空间,削减对同学写作的束缚,鼓舞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3、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相互沟通的重要方式,是熟悉世界、熟悉自我、进行缔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
力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言的文字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育良好的语感,也绝不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力量。积累和运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积累是运用的基础和前提,运用是积累的目的和归宿。没有积累,运用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4、二00八年九月份,学校教育处在全校3-5班级中开展了"同学语文学习状况问卷调查'和"老师习作教学问卷调查'活动。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54.5%的同学在习作课上没有主动发言的习惯,38.5%的同学对习作不感到饶有兴趣,68.3%的同学平常缺乏仔细认真观看的习惯;54%的同学没有常常主动坚持记读书笔记;在平常学习中,当自己看到、听到或想到的事情,会主动写下来的同学仅占31.3%;在习作(包括写片段习作)完成后,没有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的占39.9%,不会修改自己习作的同学占49.1%。这个调查结果说明白同学的习作已经陷入了逆境。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浅谈随文练笔的有效性
叶 谰 教 授 曾说 过 :我 们 的语 文教 学 ,只 有 充 分 地 “ 激 活 原 本 凝 固 的 语 言 文 字 ,才 能 使 其 变 成 生 命 的 涌
动 。” 以 , 师 要 把 目光 着 眼 于 文 本 的细 微 之 处 , 心 所 教 潜
会文 , 体悟出别样 的风 味。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执教 《 我
和谐 “ 振” 共 。它 既 加 深 了学 生 对 文 本 的理 解 和 感 悟 , 又
愿 军 告 别 的 话 。学 生 听 完 后 , 惊 诧 又 兴 奋 , 纷 奋 笔 既 纷 疾 书 , 生 的 语 言 虽 然 稚 嫩 。 露 的却 是 “ 命 与 生 命 学 流 生
之间的表达与沟通” 。一 个 学 生模 仿 “ 娘 ” 样 写 道 : 大 这 “ 见 了 , 爱 的孩 子 们 !别 再挥 手 了 , 车 已经 开 再 亲 列 动 了 。为 了帮 我 修 建 房 屋 , 们 已 经 几 夜 没 合 眼 了 。 你 快 回 车 厢 休 息 吧 !八 年 来 ,你 们 为 我 已 经 付 出 得 够 多 的 了 。记 得 第 五 次 战 役 的 时 候 , 送 打 糕 回 来 时 晕倒 在 路 我
实情况的诗性 世界” 。它为学 生 自由想象 , 挥洒才 睛提
供 了 驰 骋 的 空 间 。 因 此 , 导 学 生 改 写 古 诗 词 , 他 们 指 让 在 感 悟 中 想 象 诗 词 的 意 境 , 味 力 透 纸 背 的 情 愫 , 最 品 将 大 限 度 地 挖掘 文本 的潜 在 资 源 。
语文随文练笔有效策略谈
语文随文练笔有效策略谈
作者:郑旭梅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年第05期
一、语言文字训练
词和句是文章的基本单位,丰富而优美的词句积累是语言表达的前提和保障。入选到教材中的文章大多都是构词经典优美、句式富有特色的典范,是学生们不容错过的仿写目标。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词句方面的相关训练,以使学生充分消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语言,一定要将“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汉字作为表意性的文字,每个字词都有很深刻的内涵,只有学生们真正把握其中内涵,他们才能写出准确生动的句子来。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文章中第二、三自然段在描写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特点时,均采用了并列的写法,分别概括出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与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还有,教材中描写“大海”的“波澜壮阔”,描写“西湖”的“水平如镜”等都是值得学生去熟记并应用到作文里的优美词汇。学生经过长期的积累,必然会对其遣词造句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写作手法训练
朱熹曾经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作文具有一定的技巧,丰富的写作手法都是基于最初的模仿参照,之后才能天马行空,恣意挥洒,更何况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把握教材中的典型片段,指导学生学习分析,并对其进行仿写,使学生在运用中逐渐掌握写作技能。
比如,《火烧云》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中将火烧云从上到下,从天空到地面的诸多美丽变化作出生动形象的描述。教师可以在教学第五段时,引导学生模仿该段文章,描述你自己想象的天空的景象。学生在大胆的想象后,结合文章的修辞手法,便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随文练笔的训练,不仅提高了他们的习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经常选择性地指导学生仿写精彩句式(比如比喻句式、拟人句式、反问句式、排比句段、承接句段等)以及典型的段落(如总分段式、并列段式等),那么学生也一定能够娴熟地在文章中运用,写作水平也自然会日益提高。
浅谈小学生随文练笔
浅谈小学生随文练笔
随文练笔,即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根据文中某一亮点随机进行的写作练习。
它把课文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理解
文章主旨,学习文章章法结构,训练遣词造句的能力。
随文练笔是伴随阅读教学,进行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
写作训练,读与写是语文素养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文本为切入点,加强随文练笔,这样
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落笔点的合理性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如何让学生的笔尖流光溢彩,成就精彩练笔,本文就此问题作以探讨。
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深有体会,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写作的重要时期,学
生大量的阅读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在学文阅读的同时,通过大量的训练,
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动的练笔效益,感悟到写作带来的乐趣,同时结合多样的训
练方法,更可以启迪学生对文章的认知。杜甫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把“读书”和“下笔”两者有机统一,才能达到有如神助的境界。只
读书不练笔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结果只能是收获甚微;只练笔不读书是无源
之水,最终只能落个濒临枯竭的境地。只有多读书、勤练笔,方能事半功倍,所
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近二十年来,我发现每一单元进行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长,
学生练笔次数少,容易产生教学与作文相脱节的情况,如果不采用一些手段激发
学生的动笔兴趣,很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随文练笔这一教学手段,其选材
古典文学作品教学中随文写作策略[论文]
古典文学作品教学中随文写作策略的探究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典文学作品涵盖极为丰富,几乎占据每册课本的三分之一。在古典文学作品教学中进行随文写作训练是提高写作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古典文学作品随文写作语文教学一、随文写作的概念
所谓随文写作,即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因“文”而异进行写作训练,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作品可以随文而教,以读促写,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以现代作品为读写范本居多。在古典文学作品教学中进行随文写作训练是提高写作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初中古典文学作品教学存在的不良现象
语文教材所选的古典文学作品都是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的佳作,既能赋予学生写作需要的思想情感的给养,又能提供写法技巧的借鉴等。教学中仅仅把它们当作阅读教材来使用,人为地致使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脱节,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使学生无法实现有效积累。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追赶进度而草率结束新课,或者在刚刚引发了一点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戛然而止,硬生生的将学生对古典作品“一探究竟”的探究欲望给扼杀了。张志公先生说过:“阅读教学要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这就告诉我们,要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深入文本,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多角度、多层次阅读文本,探索文本,使学生获得新的体验和
发现。如果对古典文学作品教学过于草率,只一味追赶进度,就无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古典文学作品教学中进行随文写作不仅符合学习的迁移规律和阅读的心理过程,而且符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是切实可行的。
小学语文生活化古诗词教学的实践论文(共2篇)
小学语文生活化古诗词教学的实践论文
(共2篇)
导读:小学语文论文如何写作?现如今撰写论文已经成为了现在的一种趋势,而且对今后也都是会有很多用处的,但是要是第一次写作论文,很多人就不清楚应该怎么写,本论文分类为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小学语文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小学语文生活化古诗词教学的实践
摘要:诗词是古代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其内容基本是诗人对生活经历和内心情感的描述,所以尽管诗词跨越了很多年代,但它依然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妨采取生活化教学方针。争取利用生活元素呈现古诗词生动有趣的新面貌,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其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诗词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生活化;教学方针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不可比拟的价值。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所以,古诗词等传统文化元素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也就越来越大。但是,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却不能过于传统,要积极改进和创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古诗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相比于诗词课堂,学生自然更愿意拥抱生活。因此,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引入生活元素,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好地达成古诗词的育人目标。
一、构建生活图景,激发学习热情
一直以来,古诗词都呈现出一种晦涩、复杂的特点,这让很多学生产生畏惧和反感的心理。并且,小学生的学习观念尚不成熟,其学习态度基本以个人兴趣为主导。所以学生很难主动投入到诗词课堂,这影响了学生诗词水平的提升。然而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特点,所以其中选入的诗词基本都是贴合学生的生活的。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妨根据诗词内容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构建相应的生活图景。从而建立学生对古诗词的亲切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走进诗词课堂。
关于古诗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或建议
中国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核心素养的第四条就是“文化传承与理解”,也就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统编本语文教材,加大了古典诗文的分量,小学共选古典诗文124篇,比原人教版增加55篇,占到所有课文的30%,增幅达80%;初中古典诗文共选124篇,比原来人教版篇目有所增加,选篇占到所有课文的51.7%,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说,均有涉猎。面对如此多的古典诗文篇目,如何传承与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语文核心素养真正落实于学生的学习之中呢?
目前,许多课堂的古诗文教学还停留在字词解释、对句串讲、逐字翻译、总结主旨等层面上,或者只是盯着中考考点教学,考什么教什么;也有个别课堂只是挖掘古典诗文的思想内涵上,并且不管文体、年代如何,都要用今天的普世标准来衡量评价一番。如此这般,学生怎能喜欢古典诗文?
古典诗文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思考探索。
一、反复诵读,体悟理解
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不二法宝,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不少课堂仅仅停留在整齐划一的大声朗读上,变着花样齐声读,男生读,女生读,不同组别读等等,这样的朗读,学生并没有学会真正的朗读,也无法从朗读中达到体悟理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研究与实践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
本文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展开研究与实践,首先
介绍了背景、目的和意义。随后从定义、方法、实践、影响、优势和
局限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研究发现,随文练笔能有效提高学生
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提出推广随文练笔的建议,并
探讨未来研究方向。随文练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
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随文练笔、写作水平、实践、影响、优势、局限性、推广、建议、未来研究、结论。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占
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而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以及文学素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践情况,
分析随文练笔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以期为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对“随文练笔”的研究与实践,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随文练笔”的效果,了解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研究旨在总结“随文练笔”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建议。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随文练笔”的意义和作用将会更加清晰,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小学中段语文课堂随文小练笔的策略研究
小学中段语文课堂随文小练笔的策略研究【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中段语文课堂随文小练笔的策略应用。首先通过分析教师引导策略,揭示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的过程和方法。其次探讨学生参与策略,探讨学生在小练笔中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方式。接着讨论文本选择策略,探究如何选择适合学生水平和兴趣的文本进行练笔。再者深入研究作业评价策略,分析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小练笔作业。最后探究课堂互动策略,探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小练笔过程中的互动方式和效果。本文总结了小学中段语文课堂随文小练笔的策略,同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关键词】
小学中段,语文课堂,随文小练笔,策略研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文本选择,作业评价,课堂互动,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小学中段语文课堂随文小练笔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培养语感和审美能力。随文小练笔是一个灵活的学习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随文小练笔时,常
常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何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如何帮助
学生提升写作水平,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等等。研究小学
中段语文课堂随文小练笔的策略,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
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教师引导策略、学生参与策略、文本选择策略、作业评价
策略、课堂互动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为小学中段语
文课堂随文小练笔的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为提高学生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 “随文练笔” 的实施(最新版)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 的实施
(最新版)
一、引言
1、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正逐步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其中,写作能力的提升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随文练笔"作为一种创新的写作教学方法,旨在结合阅读教学内容,通过即时、情景化的写作练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本论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有效实施策略。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随文练笔”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同时,本文详细阐述了“随文练笔”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文本材料、设计练笔活动以及评价和反馈机制的建立,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随文练笔”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最后,文章讨论了“随文练笔”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对策,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种有效的写作教学参考模式,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作文技巧的讲解和固定格式的训练,忽视了写作思维的培养和创造性表达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随文练笔"作为一种新型写作教学方法逐渐受到重视。该方法强调在阅读教学的同时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能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性写作。因此,研究“随文练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目的与内容
谈古诗教学中的随文练笔
件过 程 的描 述 , 进行补 充 。例如 《 游 子吟》 这 首诗 , 一位 慈母在
子 女外 出前 , 借着 油灯 的微光 为子女缝 制衣 服的情景 , 可 以补 充 儿子 回来之后 ,看 到母亲 连夜 为 自己缝 制衣服 时 的内心活 动 以及和母 亲 的对 话等 等 。 五、 改写—— 综合 训练 的好方 法
改 写就是在 原文 的基 础上 , 改变 文章 的体裁 、 结构 或叙述
方法 等 , 充 分发挥 想象 , 对 原文进 行重组 、 加工 的一种 训练形
式 。在古 诗教学 中 ,适 时地 引导 学生完成 一篇主 旨与 诗文相 同, 或 内容与 诗文相 同 , 但 体裁 、 人称 等截然 不 同的习作 , 完成
育人功 能 。古诗文用 词准确 、 凝炼, 充分体 现 了意境美—— 生 活画面 与作者 思想感 情融为 一体而 形成 的艺术境 界的美 ;语 言美—— 语言凝 炼 、 生动形 象 , 常常运用 夸张 、 比喻 、 象 征等 多 种 手法 再现大 自然的美 、 社会 的美和 艺术 的美 : 音乐美—— 音 韵和谐 , 节奏 鲜 明, 读起 来琅琅 上 口, 听起来 声声悦 耳 , 产生 了 音乐美 ;形 态美—— 是指 古诗 的形式美 与形象 美 。在 古诗学
Leabharlann Baidu
、
直 译—— 语言训 练的好 途径
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训练策略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训练策略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体。它既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那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古人云:读书动笔墨。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正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办法。“随文练笔”即通常所说的“课堂小练笔”,它以课文内容为写作材料,体现了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理解的有机结合。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小练笔作为语言训练的一种方式,方法很多,我们应因文、因人而异。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的几点“随文练笔”训练策略:
一、课文延伸,引导续写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接触文本,揣摩语言,充分感知课文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情感。
如:在教学《穷人》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围绕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两个孤儿的命运,紧扣“收养——抚养——养大”这条故事主线展开合理想象,为文章续写结尾。为达到续写效果,我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1)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要前后一致。(2)掌握故事情节主线,要前后连贯,(3)想象要合情合理。
(4)把从课文中领略到的一些表达方式适当运用于练笔中,如:神态、动作的细致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利用标点符号表现人物心情等。
二、课文补白,随文扩写
教材所选的课文大多数出自名家之手,这些文章内容耐人寻味,语言优美规范,教师若能用心与文本对话,寻找、发现每一细节,就可以为学生寻找到扩写练习的机会。
例如:《鲁滨逊漂流记》一文,因为课文是书的缩写,叙述简略,形成许多空白点,而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正好涉及到删去的原著中的一些细节(如鲁滨逊是怎样吃掉自己种出的麦子的?他穿的是什么?)。对此,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反应,对自己特别喜欢的故事情节,觉得特别重要的问题等作出想象,并根据课文的写作顺序穿插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将课文扩写出好几个自然段,学生在补白扩写中既培养了阅读兴趣,又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完整本,读后,有的学生会为自己的扩写与原著基本一致而兴奋不已,有的会为自己的想法富有创新而感到自豪。
巧用随文练笔,构建小学语文语用课堂
巧用随文练笔,构建小学语文语用课堂
摘要:伴随着“双减”教育政策的不断落实,构建高质量的小学语文语用课堂,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新方向。教师通过巧用随文练笔的方式来构建高效语用课堂,能够更好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语文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确保他们在发挥自主学习素养的同时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基于此,笔者将围绕巧用随文练笔构建小学语文语用课堂,展开教学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随文练笔;语用课堂;
引言: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随文练笔,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加多元化的文章素材,让学生在综合课堂所学的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开拓思维,学生将课上和课下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可以将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与课上所学的修辞方法和语言建构方式进行综合运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构建符合本班学生个性的语文课堂。
一、巧用随文练笔,充实学生课堂体验
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利用随文练笔的方式来充实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尤其是他们在导入环节中获得的学习体验,要让他们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素材和文本素材,获得更加多元化的学习体验,确保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让其围绕自己的生活体验,分析教师所提供的视听化素材中蕴含的语文知识,让他们以自己的语言和独特见解表达图文中的主要内容,从而初步渲染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为日后的随文练习教学活动打下坚实基础,有效增加课堂的生成性资源[1]。
例如,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山行》这首诗为例,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借用多媒体等教学软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与《山行》语境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乐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以及诗人背后的感情,加深学生对古诗的掌握。之后让学生根据对《山行》这首诗的理解再结合自己的日常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
作为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随文练笔是指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要求,通
过写作来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本
文旨在探讨小学高年级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以提高随文练笔的效果。
一、选材策略
选材是影响随文练笔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选材上,要注重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和
学习紧密相关的素材,使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能够加深对生活和学习的理解和认识,并
且能够切实地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还可以选用与时俱进的、具
有启发性的新闻、科普、议论文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
二、阅读策略
随文练笔的前提是必须先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成功完成随文练笔来说是
至关重要的。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指导学生发现关键词:帮助学生通过找寻关键词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从而
完成文章的阅读和写作。
2.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结构: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并了
解它们起到的作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
3. 教授学生如何推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猜测和预测,从中寻求读者暗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和重点。
三、写作策略
完成阅读后,学生需要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复述和概括,并进行随文练笔。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写作策略:
1. 教授学生分类思维:帮助学生将文章内容进行分类,然后按分类列出相关的要点,逐一论述。
2.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词语和句式的拓展和替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
随文练笔:落点有法,方能笔下生花
随文练笔:落点有法,方能笔下生花
作者:张晶晶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2020年第02期
随文练笔意在让学生模仿课文中有借鉴意义的写作方法、语言表达范式,并创造性地运用练习,以实现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有机结合,其选材角度小,思维空间大,如果教师能在文本中适时寻找到练笔落脚点,则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随文练笔融读写于一体,以读带寫,写中促读,追求小而精。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有随文练笔的编排,有专门的作文单元,为学生写作练写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点赞。但我们除了遵循教材中的编排引导学生练笔,也需深化对文本的解读,善于发现有价值有新意的练笔落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内化语言的机会。
一、在情感喷发处落点
语文教材中不乏饱含深情的文章,学生阅读时往往会与文字产生情感共鸣,内心情绪随文字情感同频共振,学生在阅读中生成、积聚的情感体验,倘若未及时储存下来,以文字形式定格,很快,这些宝贵的阅读体验便会淡化。所以教师应敏锐地捕捉学生与文本情感交融的时机、情感的蓄积点,及时展开练笔,用文字沉淀感悟,日积月累,学生写作的灵感将源源不断,阅读的悟性将越来越强。
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笔者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了抗战时为国捐躯、英勇就义的英雄故事,示范朗读渲染气氛,学生跟随文字想象五壮士痛歼敌人时的神情、言语、动作,被五壮士的爱国情震撼,在有效的朗读训练后,笔者随即组织学生进行练笔,参照文中聚焦个体的描写方式,写写五壮士在跳崖前的情景,学生们便能很好地进入人物内心世界,展开细节描写。该单元的《灯光》《七律.长征》等文均可在情感喷发处进行这样的练笔。学生参与到故事中,有了入情入境的体验,随文练笔也就水到渠成。
随文练笔 润物无声
随文练笔润物无声
作者:王静亚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年第04期
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凭借文本语言,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中的理解不单是对文本内容的感悟,也有对文章写法的领悟;阅读中的积累不单是对文中优美词句的记储,还有对文章写法的习得;阅读中的运用,主要是对文本相关信息的吸收、内化后的输出过程,它是检验阅读效果、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所以阅读课理应成为学生写作方法习得的主渠道和习作训练的练兵场。崔峦老师也指出:“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
随文练笔,就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的引发点,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化习作为练笔,让习作与阅读水乳交融,和谐运行,让学生时时有话可说,有法可依,在不经意的练笔中培养写作乐趣,夯实写作基本功。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浙教版小语第七、八两册教材为例,谈几点做法。
(一)理解型练笔,感受写作情趣
理解型练笔是从课文内容入手设计练笔。练笔点的设计始终紧扣理解、感悟文本这根线,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1.补写空白。课文中有许多放飞读者思维的空白点,抓住这些空白点,引导学生抒写言外之意,体会韵外之致,深层次地感悟理解文本。如《敦煌莫高窟》中写塑像的精美非常简略,为帮助学生对“精美”一词有一个具象话的理解,笔者在优雅的古乐声中播放自己精选的佛像图片给学生欣赏,并请学生选择一尊来描写。很快神情各异,姿态万千的塑像在学生的笔下跃然而出,精美的艺术品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又如《去年的树》最后一节:“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它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这里的“睁”、“盯”、“看”读来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填补空白,学生有的写:“树大哥呀树大哥,我总算找到你了,可是你怎么变成这样了呢?” 有的写“你真的是那棵大树吗?你还记得我们之间的约定吗?你看,我来为你唱歌了。”也有的写“你听到我唱歌了吗?好听吗?可惜这是最后一次了。永别了,我的朋友。”学生移情入境,虽是寥寥数笔却感人至深。古诗古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古诗教学中的随文练笔
古诗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即在古诗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因素,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使读写相得益彰。
古诗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高尚的审美价值和潜在的育人功能。古诗文用词准确、凝炼,充分体现了意境美——生活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美;语言美——语言凝炼、生动形象,常常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手法再现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和艺术的美;音乐美——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产生了音乐美;形态美——是指古诗的形式美与形象美。在古诗学习中,可以抓住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景,感悟诗情,体会诗境,开展与古诗教学密切联系的仿写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直译——语言训练的好途径
古诗最讲究凝练,要求用极为有限的词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思想感情。因此,词序的倒装、词语甚至句子成份的省略在古诗中比比皆是,所以有的古诗句与句、词与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初看起来显得难以理解,整个诗篇所描写的意境就更加难以领悟了。教学时可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逐个弄清字、词、句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然后,要求学生用现代语言,通过口头描述或书面练笔,比较准确地把诗句译出来,进而贯通全诗内容。毫无疑问,这对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是很有益处的。
二、插图——细致观察的好凭借
即对诗中的插图进行描写。在教材中,许多古诗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这些插图除了有直观理解、形象教育、激趣诱情、美感熏陶等功能外,还是进行古诗写作练笔的极好材料。例如学习《过故人庄》,教师在教学伊始利用课件出示古诗的插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把画上的内容,如这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等细致描绘出来,最后再写一写。这种练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补白——想象思维的好手段
古诗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小学生学习古诗,借助想象、联想,补其空白,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如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学生懂得了李白对老朋友情深谊厚。教师可启发: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为老朋友送行?他怎么为老朋友送行?他们在黄鹤楼上是怎么想的?会说些什么?看着孤帆远去,李白心情怎样?学生受到启发后进行想象,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景跃然纸上。学习《游园不值》时,则可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为切入点,让学生大胆“补白”,描绘出园中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四、续写——创新思维的好形式
续写是根据古诗的结尾或文章中的空白处进行推理想象,补充合理的情节及内容的一种训练方式,它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原作,发展创造性想象能力。想象贵在合乎情理,即符合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章的内在逻辑。所以,续写是原文合乎情理的延伸和发
展,是一种培养想象能力的好方法。古诗教学实践中如能尽量唤起学生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或者延伸故事情节,或者补充课文内容,就可加速他们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对古诗意思理解的基础上,合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古诗内容扩写具体,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对景物的描绘,对事件过程的描述,进行补充。例如《游子吟》这首诗,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制衣服的情景,可以补充儿子回来之后,看到母亲连夜为自己缝制衣服时的内心活动以及和母亲的对话等等。
五、改写——综合训练的好方法
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在古诗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完成一篇主旨与诗文相同,或内容与诗文相同,但体裁、人称等截然不同的习作,完成对诗文的改写,用一种创新的形式对诗文进行诠释。小学课文中入选的古诗,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结晶。让学生通过想象描绘出全诗或部分诗句的优美意境,是融理解、想象、表达、创造与一体的最佳方法,是学生写作综合能力的训练。改写常见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1.角色换位改写。就是把自己设想为古诗中的人物或相关的人物,设身处地去处理文中的事情。如《秋思》就可让学生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以张籍为主人公自述”的小故事。
2.文体变换改写。就是把古诗改写成一段现代文。例如《小池》一诗,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夏日荷花池的风景画,我们可以根据古诗去想象,然后写成一段话。《山行》《锄禾》等都能进行这样的练笔。还可以将叙事诗改写成小故事,将写景诗改写成散文。如把《寻隐者不遇》改写成一则小故事,要求展开合理想象,写出当时的情境,要按一定的顺序,内容具体,语言通顺。改写时,教师要激发想象;是什么人问童子?在什么地方问?可能问了些什么?童子是怎样回答的?当时山上是什么情况?找到了吗,为什么……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便得到拓展,读写结合,一举两得。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内涵深刻,意境高远,语言精湛,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训练的源泉。凭借古诗进行随文练笔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责任编辑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