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趋势与出路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趋势与出路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趋势与出路王小鲁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新浪长安讲坛第51讲,长安讲坛总第182期,做客专家是论坛特邀专家、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

他演讲的题目是,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趋势与出路。

以下为演讲实录:谢谢大家来听演讲。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趋势与出路。

今天一共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争取1个半小时以内讲完,然后给大家留出时间来自由讨论,或者是提问题,或者是发表评论都可以。

一、解决收入差距要靠制度变革(一)从国际视角看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关于收入分配的国际视角。

我们现在面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发达国家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遇到的老问题,并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

实际上这个收入差距过大,在早期资本主义国家也产生了很多的尖锐的社会矛盾,而且由于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也带来了比如说像消费需求不足,生产过剩等等这样一些尖锐的问题。

由此也导致很严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这种情况在20世纪的时候逐步改变,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是明显缩小了。

马克思在1867和1894年的《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出版的时候,提出一个论点,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使得劳动者的报酬被压低,收入两极分化,导致了绝对贫困化,从而导致了大众消费需求的不足。

他认为这是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基本原因。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很著名的论断,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间,这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一个没有办法克服的矛盾。

他认为是无法解决的。

而且这种危机会越演越烈,关键是收入分配产生的问题。

而收入分配问题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生俱来的。

所以他认为,只有采取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解决这样一个社会矛盾。

但是,到了上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来一个关于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

他认为,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这一点和马克思的分析差不多。

但是他主要强调的是有效需求不足在于投资小于储蓄,因此,当投资等于储蓄的时候,整个社会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根据现有国情,对所有制结构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和调整。

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调整、确定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结构形式。

在这同时,对分配制度也进行了改革与调整。

与所有制结构相配套的分配制度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新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倡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实行这样一种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所有制性质和结构所决定的。

自此以后,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为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以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然而,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居民的消费水平和储蓄存款也大幅增加。

在经济迅速增长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收入分配也出现了分化的趋势。

1、要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分析分配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不能否认,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是分配制度改革中出现的负效应。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改革目前正处于规律性的改革负效应释放期。

任何经济改革,一定会有一个正效应释放期和负效应释放期,在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中,社会经济集中体现的主要是正效应,如经济增长、收入提高等,一些负效应还处于积累阶段,并没有集中释放。

但是到近两年,我们的改革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改革的一些负效应开始显现和释放,尤其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这些负效应的释放可能会比较显著,中国的总体经济改革开始进入负效应释放期,分配制度表现出的一些问题是这些负效应的表现之一。

2、分配制度改革中应该坚持效率优先,注重社会公平。

在分配制度改革中,在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坚持“各种生产要素参加分配”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解决起点、机会、过程的不公平。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一、概述收入分配制度作为国家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和改革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改革的思考进行探讨。

回顾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高度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变。

这一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实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提出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补充的分配格局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强调了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第四阶段是近年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强对分配结果的监管,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成果。

分析中国收入差距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劳动力供需不平衡、行业垄断、个人禀赋差异、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

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进行思考。

改革的目标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强化税收调节等。

同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研究背景与意义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性: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近年来,中国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基尼系数长期处于国际警戒线以上,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公平与稳定,也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谈谈你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看法

谈谈你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看法

谈谈你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看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收入差距也在拉大。

城乡之间、东西之间、行业之间、人群之间,收入差距的实例,出现在统计数据里,呈现在日常生活中。

一、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此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

所谓按劳分配,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借要素所有权,按照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参与收入分配制度。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中基本的收入分配制度。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

二、我国的收入分配现状(一)差距拉大,贫富分化。

我国的收入差距呈现出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城乡之间、东西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差距在不断地拉大。

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9,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

(二)财产集中度越来越强,居民家庭财产差别越来越大。

在中国的行业之中,房地产、矿产、证券行业成为暴力行业,财产越来越集中到了少数富人的手中。

(三)收入结构不合理。

虽然,社会财富集中到了房地产、矿产、证券这种暴利行业之中,但是我国的收入结构却呈现出了一种“倒丁字型”——高收入到中等收入阶层的分布形成一条竖线,而低收入阶层下面是一条长横线。

(四)收入分配不规范。

1.工资支付不规范,全国各地均不同程度存在拖欠职工工资现象。

2.工资提取不规范,实行工效挂钩企业的计划外,基数外提取工资的现象较普遍。

3.部分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超过工资总额4%的标准进入,变相提高收入。

4.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务消费”随意性太强,缺乏合理有度的约束。

5.整体收入结构仍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①工资收入结构不合理,制度内工资低,制度外劳动报酬高,项目繁多,未纳入工资内。

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问题

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问题

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分配问题愈发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合理、公正地分配社会资源和财富,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收入分配的现状与问题1.1 收入差距的加剧随着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财富。

然而,与此同时,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加大。

少数人拥有了大量财富,而绝大多数人却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这种极端的收入分配不平衡,不仅会造成社会不稳定,还会加剧贫富差距。

1.2 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困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低收入群体往往是最脆弱的群体。

他们面临着缺乏基本生活保障、就业机会少、教育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

这导致他们无法获得充分的发展和改善生活水平的机会,使得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更加突出。

1.3 资本收入占比增加资本收入的不断增加是收入分配问题的另一个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财富通过资本市场获得收益。

而这些收益往往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不是被公平地分配给广大民众。

这导致资本拥有者的财富不断增长,而劳动者的收入增长缓慢。

二、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措施2.1 完善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调整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压力,实现收入再分配的目标。

此外,还可以通过减免小微企业的税收,鼓励创业和就业,促进收入分配的平等化。

2.2 推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长久之计。

政府应该大力投资教育领域,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共供给水平。

同时,要改革教育体制,建立起公正的选拔和评价机制,确保贫困家庭和中低收入家庭的子女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3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确保低收入群体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同时,要制定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提供全民参保的机会,减轻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收入分配问题与解决方案

收入分配问题与解决方案

收入分配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国民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收入分配问题却始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收入分配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收入分配问题如何解决,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本文将从收入分配的现状、原因和解决方案三个方面谈一谈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如何解决。

一、收入分配的现状我国目前收入分配仍然不够公平。

贫富差距大、城乡差别大、行业差别大、性别差别大等各种分化现象突出,相当一部分人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程度。

1.贫富差距大我国收入差距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扩大,至今这个差距已经比其他发达经济体要大,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公民收入差距比较显著。

贫富差距和地区差异日益突出,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收入水平依然较低。

2.城乡收入差距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巨大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另一个原因。

农民在收入、基本权利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书法文化和职业技能水平相对较低,直接导致他们的工资和社会保险收入较低。

(注:由于语言的局限性,该答案里的部分内容和表述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导和不准确之处,建议读者自行斟酌。

)3.行业差别大我国收入分配也存在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大的现象。

通常来说,从事农业和服务业的人群收入较低,而从事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的人收入较高。

4.性别差异大目前,女性的收入仍然明显落后于男性,而这种性别差异不仅存在于农村地区和服务业中,也存在于高端行业或企业中。

二、收入分配的原因我国收入分配不公主要有以下原因:1.资源分配不合理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加剧了资源分配和社会财富的不合理分配,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同时,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2.税收政策有所偏差税收政策也是导致收入分配不均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度施行地方税收征收政策,给企业带来过多的税负,抑制了企业的发展。

另外,税制没有形成一个利益协调的生态系统,存在多样性和不协调性。

收入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收入分配制度的公正与否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

本文将从收入分配制度的背景和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方向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探讨如何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一、背景与现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的战乱和国家贫困,收入分配制度主要以保障性分配为主,以解决社会民生问题为主要目标。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机制的逐步完善,原有的收入分配制度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需求。

当前,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呈现出收入差距大、分配不公等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收入差距指数)持续居高不下,说明收入不平等的问题仍然存在。

此外,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较大,这种不平等分配的现象使得社会的稳定受到了威胁。

二、存在的问题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公平性收入分配制度在设计上存在不公平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城乡差距和行业差距等因素的存在,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不高;另一方面,某些行业、职业的高薪收入远超过其他职业,导致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2. 种族、性别和地区歧视在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中,种族、性别和地区歧视仍然普遍存在。

某些特定的群体由于受到歧视,导致他们的收入水平低于其他群体,这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3. 缺乏社会保障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对于社会保障的覆盖不够广泛,不能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方面,由于收入分配不均,导致一些人无法享受到应有的保障。

三、改革方向为了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 完善税收制度通过优化税收体系,减少富人的负担,并增加对中低收入人群的税收减免,以达到收入再分配的目的。

2. 加强社会保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动建立全民基本养老、医疗和教育保障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福利。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回顾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历史,可以看出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诸多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存在,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国民收入分配呈现出极端不平等的现象。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国有企业逐渐失去垄断地位,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着城乡、地区之间的巨大差距。

在城市,高薪阶层收入较高,而农民工和低收入者的收入则相对较低。

在农村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普遍较低,城乡差距明显。

更甚者,在不同地区之间,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明显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造成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

这种城乡、地区差距在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愈发凸显,对社会稳定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着劳动者收入占比不足的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劳动者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不足40%,而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占比则超过60%。

这种情况造成了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现象。

劳动者创造了大部分的财富,而其所得却相对较低,这无疑是对劳动者的一种不公平对待。

在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财富们所得收入占比持续上升。

在过去十年间,财富们所得收入占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种情况造成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大,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我国应该加大城乡、地区差距的调整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应该加大对劳动者的收入保护,促进工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逐步增加,缩小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差距。

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和群体的支持力度,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还应该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

而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也要加强改革力度,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为更多的人创造更多的财富。

中国社会分层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社会分层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社会分层的现状与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层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且备受关注的话题。

社会分层是指将社会成员按照不同标准划分成不同等级的过程。

社会分层涉及到的因素众多,比如收入、职业、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入手,分析中国社会分层的现状和趋势。

一、收入分层收入是一个人经济状况的重要衡量标准。

在中国,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新兴产业的涌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城市里高端人群的收入远远超过低端人群,这种收入分层很明显。

此外,即使在同一职业,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也存在收入差距。

收入分层带来的影响扩大着。

在中国,收入分层的现状导致很多问题。

一方面,低收入人群面临生活质量差、医疗费用高等问题。

另一方面,高收入人群面临经济和心理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在大城市,房价和生活成本高昂,对高收入人群的压力更大。

二、职业分层职业分层是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不同行业的薪资格局、职位晋升渠道、社会地位不同,导致职业分层非常明显。

白领人群往往拥有高收入、高学历、高社会地位,而蓝领人群则往往是收入较低、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相对恶劣职业分层对人们的自我认同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领人群往往可能感到在职位上比其他人更受尊重,在生活上享受更好的待遇。

这对于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产生着显著的影响。

三、教育分层教育水平直接影响一个人’s职业机会和薪资待遇,教育分层在中国也是非常明显的。

不同教育背景往往会导致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甚至不同收入水平。

此外,教育质量方面的差异也可能导致教育分层加剧。

教育分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开放程度。

在高教育程度相对靠前的城市,居民的思想观念一般比较成熟开放,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较为全面。

而在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人们的思想也往往较为传统保守,对开放性的事物有较强的排斥情绪。

四、社会地位分层社会地位分层基本上体现着社会成员的社会认同程度。

中国居民收入结构的演变与趋势

中国居民收入结构的演变与趋势

中国居民收入结构的演变与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改革开放,中国居民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以历史演变和未来趋势为主线,讨论中国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

1. 收入结构的历史演变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收入结构主要由工资收入和福利收入组成。

由于国有企业为主导,工资收入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福利收入则由政府提供,如福利分房、医疗保障等。

然而,由于计划经济的局限性和不可持续性,这种收入结构在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了明显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逐步实施市场经济改革,这对居民收入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和私营经济的崛起,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工资收入的构成开始多样化。

其次,政府开始逐步减少对福利的直接投入,转而通过社会保障体系来传递福利。

这导致福利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下降。

另外,改革开放还推动了中国的第三产业发展,尤其是服务业的蓬勃兴起。

这使得居民收入结构的三次产业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的比重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这也意味着居民从事服务业的增多,相应地带来了更多的服务业收入。

2. 收入结构的当前状况目前,中国的居民收入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首先,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农业收入逐渐减少,而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其次,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工业工人收入逐渐增长,高技能人才的薪酬也得到提升。

同时,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就业形态(如网络平台、自媒体)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

此外,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以改善居民收入结构。

大量的政策措施,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强教育和医疗保障等,都有助于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

3. 收入结构的未来趋势从长期来看,中国居民收入结构将继续趋于多元化和优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薪酬水平也将提高。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当前,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但近年来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就指出,“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

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对如何解决该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一、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和问题已经充分显现我国收入差距拉大过程,如果从1985年算起,已经持续20年了,差距继续拉大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到目前为止,差距拉得过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居民收入情况看,基尼系数已从1995年的0.389上升到2002年的0.435,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

城乡差距从1985~2003年的18年间快速扩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3%,而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

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2∶l,加上各种福利差距,实际达到6∶1。

尽管去年中央采取了多项重大措施,使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了300元,但城市人均收入增加900元,城乡差距仍在继续扩大。

从地区差距看,2003年东部地区人均GDP分别相当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91倍和2.38倍。

公务员的工资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差别也太大。

二、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差距。

如一些行业搞垄断性经营,取得了过高收入。

2、地域差别造成的差距。

由于区位环境、历史文化、基础条件、人口素质、生产力水平等差异以及政策因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较慢。

3、再分配手段不完善造成的差距。

目前的再分配领域中,无论是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还是对低收入者的保护都还不完善,致使初次分配中形成的较大差距缓解比较慢。

4、非法收入造成的差距。

由于管理的疏漏和一些现行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不配套,给非法收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2024最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2024最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2024最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2024 最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在当今社会,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 2024 年,这一问题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简单来说,收入分配指的是社会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布状况;而社会公平则意味着在社会资源和机会的分配中,每个成员都能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无论其出身、种族、性别等因素。

2024 年,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收入分配产生了显著影响。

科技的飞速进步,尤其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新兴产业和高收入岗位,但同时也导致了传统行业的就业调整和部分人员的收入下降。

比如,在互联网领域,一些技术精英能够获得高额薪酬,而一些传统制造业的工人则面临着失业或低收入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水平的差异成为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

拥有高等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的人更容易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和收入。

相反,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收入增长相对缓慢。

这就导致了不同教育水平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税收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2024 年,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优化税收制度,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征管,通过累进税制等方式,让高收入者承担更多的税负,以实现收入的再分配。

同时,对于一些低收入群体,给予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提高他们的实际可支配收入。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在 2024 年,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不仅包括基本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还涵盖了住房保障、教育补贴等多个方面。

这有助于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稳定性。

然而,要实现真正的收入分配公平,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地区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发达地区经济繁荣,居民收入水平较高;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发展滞后,居民收入相对较低。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综述: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

这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因素,特别是收入分配中掺杂垄断、寻租、腐败等因素,使问题更加复杂,不仅积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深刻认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问题的紧迫性,遵循增进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重新审视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关注行业层面的垄断现象和企业分配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注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抓紧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与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1。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的演变大体可分为向居民倾斜(1978~1995年)和向政府、企业倾斜(1996年至今)两个阶段.2000~2007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从65.5%下降到57。

5%,下降8个百分点,政府和企业占比则分别提高5.2个和2。

8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从51。

4%下降到39。

7%(见表1)。

2。

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无论是城乡之间、城乡内部,还是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均呈扩大趋势,低收入群体增收难度较大.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0年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之后,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008年达到0。

47.其中,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为0。

34,农村居民为0。

38,分别比2000年提高0。

02和0.03(见表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从2000年的2.79:1扩大到2008年的3.31:1,绝对差距已经超过1.1万元.就业人员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2000~2008年,在城镇职工中,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其他单位职工实际工资分别增长1.75倍、1.48倍和1.18倍;行业门类间的工资差距由2000年的2。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及原因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及原因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及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但随着CPI系数的增长,我国居民的实际收入却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

另外,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成为一个凸显的社会矛盾。

一、当前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

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经济数据可知,中国行业最高收入与行业最低收入的比值是6倍,而国际上的收入差距标准大约为3倍,这说明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而最主要的高收入行业集中在金融、电力、电信、保险、烟草等领域,这类行业的收入要比其它行业的收入高出2~3倍。

这仅仅是实际工资的对比,如果将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等相加起来,则这种差距将会扩大到6~10倍。

且在工资增长速度方面,高收入行业要比建筑业、采掘业、农林牧渔业等行业高出很多。

不难看出,在行业垄断的背景下,只有那些垄断行业才有能力大幅度增加员工的工资、福利,由此也就形成了一种工资分配秩序的“潜规则”。

2、再次分配机制落后。

当前,我国的再分配机制相对落后,这主要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税收制度残缺,“偷、漏、逃、抗税”等非法现象普遍,执法部门打击力度不足等。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税收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的税收流失额也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政府主导的再分配措施最先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下初次分配方面的公平缺失,但对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而言,却有着“逆向调节”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高收入群体缴纳的个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总体收入的一小部分,而中低收入者则是纳税主体,很多高收入者却没有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3、区域收入差距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地域经济、文化特色。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较,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尤其是近年来,东西部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还在不断上升。

由于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居民自然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

中国收入分配类型、差距及其政策取向

中国收入分配类型、差距及其政策取向

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个人收入分配的状况可以表现为三种类型:一是铁饼型,二是尖帽型,三是橄榄型。

铁饼型收入分配类型的特征是中间的最高收入人群和边沿的最低收入人群没有什么差别。

这样的分配类型,其可能的有利之处是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平等程度高,大家在收入水平上没有多少可攀比的;其不利之处是每个人的经济贡献不能够显示出来,人们在收入水平上铁板一块,不能做到奖勤罚懒、优绩优薪。

所以,铁饼型收入分配不能适用于发展中经济和市场经济社会。

尖帽型收入分配类型的特征是社会上很少数人的收入水平远远处于平均水平之上,而有少部分人的收入处于平均水平左右,但是大多数人的收入大大低于平均水平,仅仅是处于贫困线和温饱水平之间。

因此,宏观经济分析上使用的人均收入指标在这一分配类型中,无法反映大多数人的收入状况。

尖帽型收入分配的优点是能够在短期内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局面,鼓励冒尖和竞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缺陷是形成贫富分化,或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大多数人陷入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增长而改善的发展陷阱,社会不稳定,经济无法持续的发展。

因此,尖帽型收入分配只能适用于市场经济从计划经济刚刚转轨过来的初期阶段。

就是说,它只能适用于一个很短的历史时期,当社会上大多数人具备了关于基本人权、公平竞争和公民权利意识的时候,尖帽型收入分配的负面作用就可能会超过其正面作用。

橄榄型收入分配类型在现代经济学中被研究得最多。

橄榄型收入分配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模式。

不过需要注意,“橄榄型”常常存在一个误解,即这个“橄榄”被躺着看,认为分配状况是左边和右边都小,只有不左不右的中产阶级的收入大;但是,正确的视角是把它立着看。

橄榄型收入分配的特征是腰圆膀大、小头小尾,即最富有的人口较少,社会的大部分成员的收入处于中等水平,构成人数最为众多的中产阶级,而最贫穷的边沿人口也占很少数。

所以,与铁饼型收入分配相比,橄榄型分配的优势是有一定收入差距,便于人们之间展开竞争;但与尖帽型收入分配相比,橄榄型的收入分配差距又没有那么大,处于收入底层的人口较少,便于实施社会救济和保障社会稳定。

我国工资收入分配现状及改革发展趋势

我国工资收入分配现状及改革发展趋势

我国工资收入分配现状及改革发展趋势一工资收入分配的发展现状(一)我国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形成和改革“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收入分配改革工作,不断加强收入分配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及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为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央企负责人薪酬、重点群体增收、公务员工资改革以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

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等改革目标。

同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首次提出“恶意欠薪罪”;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次修正案,调整了工资薪金所得税起征点;2011年7月1日,我国第一部社保领域的综合性法律《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

上述法律法规政策对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

2012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十八大报告,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历次党代表会上首次明确实现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重点内容、组织领导等七个方面,对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同时印发《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对贯彻落实《意见》明确分工和提出具体要求。

国内收入分配问题和政策调整

国内收入分配问题和政策调整

国内收入分配问题和政策调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国内的收入分配问题。

尽管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调整国内收入的分配比例,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

首先,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相对比较严重的问题。

事实上,在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之下,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这使得一些农民流向城市,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收入。

这就造成了城市的社会问题,例如住房问题和就业问题等。

其次,行业收入分配差距也需要得到关注。

在不同的行业中,由于职业技能和产品竞争力的差异,收入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些服务行业,例如金融和政府部门,由于其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其员工的薪资也相对较高。

而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例如餐饮和制造业,由于人工成本较低,其员工的薪资往往较低。

这也容易导致社会的不公平问题。

最后,区域收入差距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城市和不同地区之间,由于经济差异和落后地区的发展不足,收入分配的差距也较大。

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由于其资源和地理位置的限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也会与其他地区形成较大的收入差距。

鉴于上述问题,中国政府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其中,一些比较成功的政策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推广劳动保障制度、发展新兴产业等。

提高最低工资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一个自上而下的方法。

它可以保证所有的工人、农民和劳动力的基本权利,也可以避免竞争激烈的市场导致一些企业低薪招人、廉价劳动力的出现。

然而,应该注意到,在调整最低工资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的需要,需要平衡不同利益的诉求。

另一个政策就是推广劳动保障制度。

这可以让员工得到基本的工资保障和社会福利保障,从而在一些经济不稳定的局面下,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好的政策法规,在不同的经济、劳动力的市场条件下,调整保障水平和范围,使得劳动保障制度可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前我国存在的收入分配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收入分配不够公平,在城乡、地区、企业和个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高收入者占据绝对优势,而农民和低收入者的收入则相对较低。

2. 收入分配不够合理,传统工资和福利收入占比较大,而资本收益的比重相对较低,导致部分人的收入过于依赖工资和福利,缺乏资本积累,面临快速失业风险。

3. 收入分配不够可持续,一些高收入者倾向于将财富投资于不稳定的资产,而不是长期稳定的资产,导致他们的收入波动较大,收入方式不稳定。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以下措施来改变:
1. 加强收入分配政策调整,重视农村和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分配问题,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2. 确定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比例,加强对资本收益的监管,控制高收入者的过度获得,加强对低收入人群和劳动者的保护。

3.推动经济转型,优化经济结构,促进长期稳定的资本积累,扩大中产阶级规模,缩小贫富差距。

对当前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及对策分析

对当前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及对策分析

对当前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及对策分析一、当前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概述二、造成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分析三、加强居民收入分配的途径和措施分析四、未来居民收入分配的趋势预测五、可供居民参考的理性消费观和理财观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虽然提高,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公平、较为不均衡的局面。

由此,造成了社会与经济资源的浪费及巨大的社会矛盾,开展合理的收入分配已经迫在眉睫。

造成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根本原因仍然是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这种现状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危机,更是对人性的否认。

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是加强政府的管理和调整积极性;其次是要加强工会组织的维权工作;最后是要针对不同群体实行差别化调整,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公正合理的收入。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两点简单的措施来解决问题,需要通过多方面的持续努力来改变这种状况。

只有在我们不断努力下,才能够使收入分配更加公正,让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经济发展的红利。

本文将以大量数据实证,深入分析造成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探讨加强居民收入分配的途径和措施、未来居民收入分配的趋势预测,同时为居民们提供可供参考的理性消费观和理财观。

二、造成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分析收入分配不均,是经济社会的一个多方面问题,其原因也极为复杂。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1. 资本积累的不平等问题资本积累是一种自我催化的机制,即富人在富裕的基础上更容易变得更富有。

因为生活条件优越的人可以通过更好的投资和经济活动更容易赚钱,从而增加财富。

从这个角度来看,富人之所以越来越富有,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加能够赚钱。

2. 劳动收入分配的非均衡性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劳动收入不均衡性导致了居民财富不均。

在现阶段,技术与管理者等高产出劳动者的工资呈现出较高的增长趋势,而中低小企业工人的薪水却增长缓慢,这导致工资不均衡。

3. 不平等的机会和教育社会各种机会分配的不均衡往往导致了居民收入分配不均。

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

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

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关于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调查报告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分配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目前我国社会比较突出,并引起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

对此,我们对当前我国的居民的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个人收入及家庭收入,收入来源进行了调查,目的是分析了解我国的收入分配现状,及解决方法。

其调查结果具体分析如下: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状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中国当前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在绝大多数居民收入水平或多或少普遍提高基础上的差距拉大;第二,当前收入分配存在明显的城乡分化、地区分化和行业分化等特征,问题最大的是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比较严重第三,我国低收入的贫困阶层具有明显的群体特征,在农村,主要是贫困地区农民;在城镇,主要是效益差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在职或下岗职工及部分鳏、寡、孤、独、病、残等社会弱者。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基本因素是我国分配方式变革的结果。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收入差距特别是初次分配差距的拉大是一种必然现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合理的收入差距是一种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效益提高,有利于激发个人资本投入和智力投入的积极性的发挥,是符合改革初衷的。

但是,目前我国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差别的扩大,并不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结果,而是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甚至非法因素。

特别是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合理性”与“合法性”存在质疑。

主要原因是:第一,初次分配中存在严重的不平等、不公平,市场机制及管理缺陷拉大了收入差距。

最突出的表现是:(1)一些部门、行业和个别社会成员垄断经营或竞争初始条件的不平等分割,获得了垄断利润和高额利润,;(3)特殊的产业与地区差别政策,使某些行业、某些地区先富了起来。

而最主要的高收入行业集中在金融、电力、电信、保险、烟草等领域,这类行业的收入要比其它行业的收入高出2~3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摘要: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收入分配不平等过大不仅有悖于我国“共同富裕”的改革目标,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关键词:收入分配分配格局政策及建议社会保障一、引言改革开放30年来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不可否认,在改革进程中也伴随着一些消极因素,其中收入差距较大是全社会反应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关系国计民生、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

有研究表明,2004年,中国的总体基尼系数就已经达到0.44;2007年,中国总体基尼系数大约为0.48~0.49,均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水平。

这说明,中国的收入分配非常不平等,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已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收入分配不平等,收入差距过大不仅有悖于我国“共同富裕”的改革目标,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一提到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估计大家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收入差距拉大,贫富差距愈加明显。

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当前我国的居民收入现状。

(1)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

我国行业工资差距存在的问题确实值得研究:行业间工资平均差距过大,对极端条件下、高危工作补贴过低,垄断拉高工资等。

平均行业差距过大。

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工资是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工资的4.7倍;按细分行业看,2008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证券业是最低的畜牧业的15.93倍。

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方面的结论是,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的确比较大,细分行业的15倍差距基本是历史峰值。

政策偏差拉低收入。

行业收入差距过大,加剧了社会贫富的分化和不公,这不但意味着有些行业收入过高,也意味着一些行业由于国家政策的倾斜力度不够而在事实上收入过低。

以农业为例,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多年来,农产品的价格都处于价格洼地,其实就全球状况而言,农产品也都处于绝对的价值洼地。

提高补贴和农产品价格是两个有效途径,但事实上,这两条途径的实施都存在问题。

垄断拉大差距。

有关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土地、资源、资本——这3种生产要素发挥了巨大的财富调整力量。

房地产、石油、电力矿产、证券等成为“最赚钱”的暴利行业。

而这几种行业都离不开“垄断”。

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也被少数人占据、利用并迅速暴富。

在全国产煤大县山西左云,近年来这里诞生了数以百计、身价亿万的“煤老板”。

银行业、证券业,则是依靠资本的垄断获取巨额利润。

由垄断造成的收入差距,正是近年来广遭诟病的问题。

(2)再次分配机制落后。

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再次进行的收入分配,往往进行的是单方向的收入转移。

它是政府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进行调节而进行的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其目的在于消除初次分配可能带来的悬殊贫富差距。

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严重,这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而突显的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如何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已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

当前,我国的再分配机制相对落后,这主要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1)城乡居民保障再分配差距大。

(2)行业间保障再分配差距大不同行业的工资收入相差悬殊,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以及传统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3)不同社会群体间保障再分配差距大。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还表现为高收入人群收入超高速增长,其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低收入人群。

垄断行业不仅在工资收入方面比非垄断和传统行业高,而且在社会保障方面比非垄断和传统行业优越。

垄断行业有充足的财力参加各类社会保障项目,不仅享有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等,还有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职工福利待遇高。

一些低效益的企业职工仍游离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无论是贫困的农民还是城镇的低收入人群,经济收入都是制约其参保的主要因素。

高收入人群有足够的财力保障自身权益,低收入人群不仅不能参加基本社会保险,而且陷入更加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

着实削弱了社会保障制度再分配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违背了社会保障制度维持社会公平的宗旨。

社会越不公平,收入差距越大。

(3)区域收入差距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地域经济、文化特色。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较,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东部地区实施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投向东部沿海地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

目前虽然提出各区域协调发展,但由于东部地区经济总量大,它对西部地区的聚集效应远大于扩散效应,由此造成长期以来西部的人力、物力、财力仍然有向东部地区集中的趋势。

这在收入上也表现出各个区域间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倒一天天加大。

由于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居民自然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

尤其是近年来,东西部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还在不断上升。

另外,在外资流入量较多的地区,居民收入的增长空间也会相对较大。

在不同省份之间,由于自然条件、资源、交通以及历史因素等差异,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极化效应比较明显。

根据相关的报道,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地区是上海,最低的地区则是贵州,两个地区的人均GDP 之比为1:9.6。

各省内部除了省会和少数大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显著的经济差异外,也呈现出区域性的不同。

区域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低收入地区的物价虽然比较低,但其质量也相应偏低,居民在当地支付相对便宜的费用,只能享受低水平的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

而随着区域间的人口流动日趋频繁,低收入地区居民会到发达地区看病就诊,其子女也会到发达地区享受高等教育,这时他们需要用低得多的收入来支付与发达地区居民相等的费用,压力倍增。

此外,区域间收入差距也不利于留住人才,大量优秀人才往往想方设法离开这些地区。

缺少高质量的人力资本,经济发展难以快速发展,其结果就是“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3)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明显扩大。

以城乡收入差距为例,虽然近年来中央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取消农业税,采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战略建设新农村,每年的惠农资金也连续增加1000多亿元,每年支农资金已达8000多亿元。

但自2004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却在逐年扩大。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实际增幅6%以上,但与此同时,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达到10%左右,城乡收入差距还是在不断地拉大。

实际上的城乡收入差距比上述统计面上的数据还要大出不少,因为目前统计的城镇居民收入只包括可支配性收入,不包括城镇职工享有的公费医疗、教育补贴、养老待遇等数项收入,而这些待遇农民要么没有,要么数量与城市居民相比太低而可忽略不比。

对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进行理性的思考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不仅关系到我国收入分配政策调整的重大经济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受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差异的影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要比农村快很多,于是就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例如,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8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差额的绝对值为11020元,城乡收入比高达3.35倍。

若在经济统计分析中,将城镇、农村居民所拥有的福利及其实物补贴,如公费医疗、财政补贴、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等也计算内,那么,城乡收入的差距则会更大。

农村人口所受的教育程度也是影响他们收入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将影响他们个人的生产能力,不管他们从事的是农业生产还是非农业生产活动。

其次,这将影响农村移民在城市所获得的工作的性质、工资。

最后,所受的教育程度将影响一个农村移民适应城市生活环境的能力。

二、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形成原因探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由我国现实国情所决定的,难以完全避免,有着其内在的客观原因,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1)经济体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收入分配是由计划制定的。

当时人们除了工薪以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也不受市场影响,因此差距较小,“大体平均,略有差别”是当时收入分配的特征。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收入分配已发生根本变化。

收入差距从相对平均到不断扩大是必然的。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分配制度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是为了适应要素市场化的要求,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需要。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和集体经济为经营主体,分配方式基本上是平均主义的。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收入分配制度由“单一的按劳分配”调整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三资、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参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类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明显分化,个人收入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更加紧密。

二是劳动力市场得以发展,劳动力价值经历了一个再发现的过程,不同教育水平、不同能力劳动力的价格出现明显差异,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价格差异扩大;三是管理的价值得以体现,经营者对企业决策过程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扩大,知识产权逐步得到认可;四是资本市场取得长足发展,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通过期权、股权等方式得以实现,居民也可以通过投资和财产经营获得收入。

可以说,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收入分配转向按要素的贡献和劳动力的质量进行分配,使得收入差距相应扩大,这是转轨阶段的伴随现象,也是为提高经济效率付出的必要成本。

(2)分配制度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的分配制度也在不断调整,几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分配制度直接决定居民的收入,能够享受到的福利等,间接对居民消费,社会稳定等问题产生作用。

税收制度残缺,“偷、漏、逃、抗税”等非法现象普遍。

高收入群体缴纳的个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总体收入的一小部分,而中低收入者则是纳税主体,很多高收入者却没有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收入来源的不透明是如今最严重的问题。

特别是**官员的“灰色收入”,“吃、拿、卡、要”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由于他们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机会,富者更富,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对于这些不合理收入,我国的分配制度都没有一个很有效的措施。

(3)政策效应改革开放以来对东部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政策倾斜——“东靠西移,梯度推进”发展战略。

国家在实施这一政策时,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发区等东部地带,实行了区别于中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加之该地区的经济和地理优势,使这一地区率先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吸引内地人才和资源为其所用而迅速发展起来,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也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4)社会保障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广大农民一直游离于社会的保障网之外,突出表现在社会救济方面和社会保险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