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同步练习:2.5《苏轼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B.羽扇伦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2.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始于隋唐,盛于宋。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4.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故垒/累赘公瑾/谨慎遥想/杳渺

B.樯橹/蔷薇吟啸/萧瑟华发/白桦

C.狼狈/疲惫料峭/俊俏波涛/韬略

D.蓑衣/绳索竹杖/依仗酹酒/醴酪

5.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B.“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十三字,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试题:5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试题:5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

5 苏轼词两首

一、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秋晚客兴

苏轼草满池塘霜送梅,疏林野色近楼台。

天围故越①侵云尽,潮上孤城带月回。

客梦冷随枫叶断,愁心低逐雁行来。

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

【注】①越,古国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了一派晚秋景象,却没有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瑟之感。

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夜幕来临时天色吞噬云彩,潮打孤城的场景。

C.颈联“冷”字一语双关,既是写晚秋天气的凉冷,也是写作者漂泊心境的孤冷。

D.深秋傍晚,作者旅居在外的愁绪更加浓烈,无法排遣,只好寄托于南归的大雁。

解析:B 诗歌的第三句写傍晚夜幕来临的状态,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2.本诗尾联在抒情方面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和情感分析。首先分析抒情方式,“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中“喜”属于直抒胸臆,抒发的情感是欣喜之情。第二,“又喜”“可意”“是处”等词口语化,可见用语通俗易懂,抒情自然流畅。效果是用词口语化,有助于作者情感自然直接流露。第三,综合全诗看情感变化,前三联抒发悲秋之情,尾联以喜悦之情作结,显示出诗人的豁达性格,这可以归纳为:感情由悲转喜,层次丰富,提升了诗歌格调。

答案:尾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看到中意的菊花盛开的欣喜之情。用语通俗易懂,抒情自然流畅。“又喜”“可意”“是处”等词口语化,有助于作者情感自然直接流露。感情由悲转喜,层次丰富,提升了诗歌格调。前三联抒发悲秋之情,尾联以喜悦之情作结,显示出诗人的豁达性格。

高中语文同步教案: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新课标必修

高中语文同步教案: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新课标必修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教案:2.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教新课标必修4)

高中语文《第5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知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4、背诵本词

教学重点: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教学方法:讲解法和讨论法

教学计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豪放词特点铁骨铮铮的硬汉,阳刚之美婉约词特点闲情逸致的小资情调,阴柔之美

怀古词是作者亲临古迹,引起对古人古事的怀念而发为吟咏,偏重于山川景物的描写、环境

气氛的烘托,和抚今追昔的感叹。怀古词景物与感情相融合,历史感与现实感相融合。

二、作者介绍

三、范读正音

一读,名家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停顿。读完后教师强调读音。

四、研读课文,把握全词内容

1、再读课文,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思考:上下两阙各写的什么内容?

明确: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

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

2、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景观?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

明确:①、大江、浊浪、乱石、惊涛、千堆雪;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师用书:第2单元 5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推荐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师用书:第2单元 5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推荐

5 苏轼词两首

本课话题——认识自我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认识自我的苏轼,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所惑,只愿“沧海寄余生”。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帕瓦罗蒂:正视卑微成就歌唱家

男孩出身卑微,不可能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好在校长看

中了他的天赋,破格让他入校学习。男孩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

机会,比谁都刻苦。年末考查,全班只有男孩通过了校长近似

苛刻的考试。校长表扬了男孩,可教室里的学生们发出一阵嘲

笑:“校长,你有没有弄错,他可是面包匠的孩子啊!”男孩

的脸羞得通红,低下头一言不发。“孩子,把正视卑微当成你

人生的第一堂课。卑微并不可怕,不思进取才是最不能容忍的。

我相信你将来会是最优秀的。”校长认真地说。男孩果然没有

让校长失望,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歌唱家。这位男孩就是当代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帕瓦罗蒂正是认识自我,正视自身地位,在远大目标的感召下,奋力拼搏,刻苦磨炼,最终实现了伟大的梦想。

背诵——相关的名言警句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2.一个真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法不谦虚。谦虚使人的心缩小,你像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结实才能诚实。

——老舍3.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得多么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

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4)

5 苏轼词两首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故垒.(lěi)磊.落(lěi)

累.赘(lěi)罪行累累.(lěi)[来源:Zxxk.]

B.饥馑.(jǐn)谨.慎(jǐn)

觐.见(jìn)怀瑾.握瑜(jǐn)

C.伦.理(lún)沦.落(lǔn)

腈纶.(lún)羽扇纶.巾(lún)

D.莽.原(mánɡ)欺罔.(wǎnɡ)

茫.然(mánɡ)竹杖芒.鞋(má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酹江月捋虎须淘米陶醉

B.遵命酒樽纶巾人伦

C.料峭俊俏树梢消遥[来源:ZXXK]

D.萧瑟笙箫吟啸潇洒

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B.料峭

..春风吹酒醒料峭:温暖。

C.回首向来萧瑟

..处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D.樯橹

..灰飞烟灭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4.下列词句中,诵读停顿划分无误的一项是()[来源:ZXXK]

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D.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大江

..东去

B.千古风流

..人物

C.回首向来

..萧瑟处

D.同行皆狼狈

..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

为“双调”、“三叠”、“四叠”。一首词的上、下

段分别称为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朝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

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

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

"【成才之路】2014-2015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 "

一、双基夯实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瑾.(jǐn)樯橹.(lǔ)羽扇纶.(lún)巾

B.酹.(lèi)江月雄姿.(zī) 早生华(huā)发

C.狼狈.(bèi) 已而.(ér) 何妨吟啸.(xiào)

D.芒.(mánɡ)鞋料峭.(qiào) 一蓑.(shuāi)烟雨

【答案】C(A.纶:ɡuān;B.华:huá;D.蓑:suō)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流念奴姣故垒西边

B.遥想浪涛尽小乔初嫁

C.萧瑟人道是乱石川空

D.周郎任平生山头斜照

【答案】D(A.姣—娇;B.涛—淘;C.川—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澄明空灵的气息在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上空萦回,沁人心脾,涤荡肺腑;美轮美

...奂.的青松在山间起伏,荡起纯美的山风绿云。

B.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姹紫嫣红

....的光芒,就好像是彩虹织成似的。

C.在谍战戏、宫斗戏轮番轰炸的态势下,电视剧《长白山下我的家》却画面明丽天然,

情感朴实动人,在当前浮躁的环境中可谓空谷足音

....。

D.高铁票价打折只是铁道部门的一个小举措,但通过这个小举措我们可以管窥蠡测

....,看到了铁路部门能真正从实际出发,不断满足旅客的需求。

【答案】C(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A项,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不合语境。B项,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不合情境。D项,管窥蠡测: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不合语境。) 4.下列句子中的“国”字,与例句中的“国”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5苏轼词两首《定风波》【2】10张(人教新课标必修4)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5苏轼词两首《定风波》【2】10张(人教新课标必修4)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 记》)
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提升它的高度;不能左右天气的 阴晴,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不能改变自己的容貌,但可以展 现自己的笑容;不能控制别人,但可以把握自己;不能预知明天, 但可以利用今天。(现代小诗)
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背景资料: 苏轼的政治遭遇:在政治观念上,他既反对王安石的改革措施,
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都受排挤,仕途 十分坎坷。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密州、徐 州、湖州、黄州、常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阳光总Biblioteka Baidu风雨后
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愿与你分担所有;难免曾经跌 倒和等候,要勇敢地抬头;谁愿常躲在避风的港口, 宁有波涛汹涌的自由,愿是你心中灯塔的守候,在 迷雾中让你看透。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 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阳光总在 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接受,我一直 会在你的左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5
定风波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请大家齐读本词,特别注意下面的生字新 词。
(1)吟啸xiào 徐行xíng 芒鞋máng 料峭 qiào 一蓑烟雨suō 萧瑟sè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五课苏轼词两首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4(new)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五课苏轼词两首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4(new)

苏轼词两首

(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

一、基础巩固(1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樯橹

..灰飞烟灭(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代指曹操的水军)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同“花”,花白)

C.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已而

..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

C.卷起千堆雪. D.都门帐.饮无绪

3.古诗词中,有时为了押韵,或为了强调某一点或为了协调平仄,常存在语序颠倒的情况,下列句子中,不存在这种现象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

C.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定风波》中“,"两句写出词人在雨中的行动,展现出词人的旷达。

(2)《念奴娇赤壁怀古》从形、声、色三位一体写景的名句是:,

,.

二、阅读鉴赏(2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11分)

西江月①

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 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⑤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同步)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定风波》同

(同步)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定风波》同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定风波》同步练习题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青荇(xìnɡ)长篙(hāo)漫溯(sù)

B . 笙箫(shēnɡ)撑开(chēnɡ)哀怨(āi)

C . 寂寥(jì)彷徨(pánɡ)彳亍(cì)

D . 凄婉(wǎn)斑斓(lān)笙箫(xiāo)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这也向我们表明了它没有倒退,没有陷入一蹶不振的地步,而是脱掉了衰朽腐败的陈皱表皮,经历了阵痛而重获青春,从此步入足以垂懿范于今的真理与盛德的光辉坦途。

B . 诗使万物变得可爱。它使美的东西锦上添花,使畸形的东西变得美丽;它使狂喜与恐惧、悲伤与快乐、永恒与变幻谛结姻缘;在它柔和的压力下,势不两立的事物变得彼此相容。

C . 我们这些蹩脚的作家、搅乱宁静的人,我们意识到,按照民族革命的道理来看,轰轰隆隆的警喻世人的陈词乱调最后可能反过来断送我们追求的目标。

D . 闯黄灯到底该怎么惩罚,在公民意识勃兴时代,征询民意,遵循公义,制定公共政策便可少一些左支右拙;避免朝令夕改,也才能树立新规权威,实现与民意的共振与共赢。

3. (2分)选出对加线词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A . 升官长诗字乐曲,歌唱的遍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习题练习二(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习题练习二(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习题练习二(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故垒(lěi)还酹(lèi)樯橹(qiánɡ)

B.萧瑟(sè) 料峭(qiào)蓑衣(suō)

C.纶巾(lún) 狼狈(bèi)沧桑(cānɡ)

D.绚丽(xuàn) 珠玑(jī) 公瑾(jǐn)

2.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樯橹灰飞烟灭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通“花”,花白。

C.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

3.下列各项与其他三项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下列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妨吟啸且徐行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5.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风流念奴姣故垒西边

B.遥想浪涛尽小乔初嫁

C.萧瑟人道是乱石川空

D.周郎任平生山头斜照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回首向来萧瑟处

B.一蓑烟雨任平生

C.一时多少豪杰

D.惊涛拍岸

二、语言表达

7.调整下面画线语句的语序,使前后格式一致。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苏轼不断被贬流放,这也许是东坡的不幸,地方人民却从中得到了大幸。苏堤无言,默默铭记着苏轼的功绩;赤壁有字,惊涛拍击着东坡的诗篇。

_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含解析

_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含解析

第5课苏轼词两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

B.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

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

解析:根据前后语境可知,“其中尺度的把握”是中心,“其中”指代前文中的“画家们既要……又要……”,故排除C、D两项,A项逻辑关系颠倒,故排除,所以选B。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B )

高中语文同步导学案2.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1】(人教新课标必修4)

高中语文同步导学案2.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1】(人教新课标必修4)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学案:2.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

古》【1】(人教新课标必修4)

第二单元

5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的生存状况。

2.反复诵读,感知豪放派词的语言特点和语言美,学习苏轼豁达豪放的胸襟和努力进取的精神。

3.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提高对古代诗词的感悟与鉴赏能力。

自主认知

一、整体感知

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请分别概括两首词的内容。

二、自练自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单音字

故垒.()还酹.()樯.橹()

公瑾.()料峭.()蓑.衣()萧瑟.()

(2)多音字

2.指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含义

(1)道

①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②沙湖道.中遇雨()

③王道.之始也() ④于是废先王之道.()

⑤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当

①遥想公瑾当.年() ②对酒当.歌()

③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④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⑤然五人之当.刑也⑥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3)任

①一蓑烟雨任.平生() ②曷不违心去任.留()

③简能者任.之,择善而从之() ④王甚任.之()

⑤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

三、质疑问难

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

1.《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描写了怎样的图景?具有什么作用?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结束全词,具有怎样的人生格调?

3.《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不是写眼前实景?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两首》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赏析1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两首》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赏析1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赏析

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赏析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月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今富阳新登镇)时所作。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写诗人正打算去山里,恰好这时春风吹断了屋檐下积雨的声音,他心里愉悦,因而觉得春风极通人性,仿佛知道他这羁旅之人要去山里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这样写,就使“东风”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也即所谓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联诗,写“我欲山行”,写春风吹断了积雨,新颖别致,饶有诗意,有领起下文描写春晴之日山村风物、山人生活的作用,也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颔联,描写春晨山村晴景:“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等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并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以絮喻白云并非苏轼首创,此前韩愈就有“晴云如擘絮”的诗句(见《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但苏诗用“披絮帽”来比喻笼罩在山头上的白云,在前人的基础上是有所突破,较为贴切、形象、生动的。诗人以“挂铜钲”喻“树头初日”也基本上达到了“形似”。

颈联继续描写山村的自然景物,语言生动,诗意盎然。出句“野桃含笑竹篱短”重在描写“野桃”,对句“溪柳自摇沙水清”主要是刻画“溪柳”。前者以“野桃含笑”这拟人化的诗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野生的桃树鲜花绽开;而以“竹篱短”三字侧面烘托“野桃”高过竹篱。后者写溪边柳的枝条在春风吹拂下摇曳多姿、翩翩起舞。写活了“野桃”、“溪柳”,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2.5苏轼词两首跟踪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2.5苏轼词两首跟踪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

[文本落实]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念怒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该词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把滔滔东流的长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表现了一个极为广阔和悠远的时空背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由现实进入神游的境界,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息了。玩味这言近旨远的句子,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词人,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眼前。

D.这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有人评论它“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堪称“千古绝唱”。

解析:B项,“这三句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有误,因为前面几句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表现了一个极为广阔悠远的时空背景,毫不平庸萎靡。

答案: B

2.上片的景物描写对下片中所提到的周公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上片写大江,写江山如画,写多少豪杰,特别是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的描写,渲染了场面的雄伟壮丽的同时,为下片写周瑜的功业事迹及情感抒发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5 苏轼词两首(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5 苏轼词两首(含答案)
道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方法、途径) 于是废先王之道(学说、主张)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山头斜照却相迎(连词,表转折)
却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动词,退出来) 却匈奴七百余里(动词,击退)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竹杖芒鞋轻胜马(超过)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完、尽) 胜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承受) 东南形胜(美好) 故国神游(形容词,旧的) 故 已而遂晴,故作此(连词,因此)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故垒.
lěi
酹.
lèi
一蓑.烟雨
suō

浪淘尽. jìn
尽.管 jǐn
加点字
樯.橹 吟啸. 料峭.

纶.巾 涤纶.
读音 qiáng xiào qiào guān lún
2.识通假 一尊还酹江月(“尊”同“Baidu Nhomakorabea”,酒杯)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解多义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 沙湖道中遇雨(道路)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点评:开篇即大气包举,笼罩全篇。这里的“大江”,既是眼前实景, 又蕴含象征意义,使人联想到汹涌澎湃的历史潮流,反映出作者的 主导思想:历史上的“风流人物”都免不了要被浪花“淘尽”,更何况无 声无息的碌碌凡夫!无穷的兴亡之叹,高唱入云。面对着滚滚长江, 你会思考:英雄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到底有多大的价值?你会感觉 到英雄的渺小和无奈,即使像周瑜这样的英雄,和长江相比,也会令 人觉得微不足道。所以你只有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历史长 河中,才能获得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

1. 填空: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_______,是我国_______ 时期伟大词人_______的作品。词人有政治抱负,因作诗讽刺新法,被贬为 _______ 。贬居_______ 期间,曾两游_______ 附近的_______,写出了这首著名的词,时年_______ 岁。

2. 选择: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纶(lún)巾酹(lè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

B. 纶(lǔ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催(cuí)

C. 纶(guā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

D. 纶(guān)巾酹(lèi)酒憔(qiáo)悴崩摧(cuī)

(2)“故垒西边”句中的“故”当“旧”讲。下列各句中的“故”和它意义相同的是() A. 故作不良计 B. 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C. 池鱼思故渊

D. 故国神游

(3)“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樯橹”借代水军。下列各句中加黑词语为借代用法的是()

A. 终岁不闻丝竹声

B. 举酒欲饮无管弦

C. 足下蹑丝履

D. 君当作磐石

(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B. “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C. “羽扇纶巾”,指周瑜。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

D. “羽扇纶巾”,指周瑜。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3. 问答: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试分析这几句诗在景物描写上的表现力量。

(2)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并且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这首词塑造了词人自身什么样的形象?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失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 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小序中的“狼狈”是说在雨中感到窘迫、难堪,“不觉”指不在乎。

B. 首句中的“莫听”意思是不用管;“吟啸”的意思是放声长啸。

C. “一蓑烟雨”一句是说自己对披蓑衣、冒风雨的生活,向来处之泰然。

D. “山头斜照”一句是说云开雨霖,落日有情,脉脉斜辉,映照我身。

5.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的上阙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 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阙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 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的襟怀、个性,都紧密关系着旅途中遇雨一事。

D. 诗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一起,读来令人深受启迪。

【试题答案】

1. C 点拨:ABD的正常语序应为:A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B枣花簌簌落衣巾;D纤云弄巧,飞星传恨,暗渡迢迢银汉。

2. D

3. B 点拨:本项反引诗句,并非直抒胸臆;对古代英雄的景仰只能说是含蓄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4. B 点拨:“吟啸”是指“吟咏、吟诗”,既指低吟,又指长啸。

5. B点拨:并没有归隐田园的决心。

7.辛弃疾词两首·同步练习

【模拟试题】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错的一组是()

2. 从修辞看,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C.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 下列诗词句全是写景的,从实写与虚写的角度看,不同的是()

A.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C. 一片神鸦社鼓

D. 大江东去

4.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C.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D.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 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鉴赏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词的上阙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B. “可堪回首”词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了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

C. 词的结尾处,作者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作者有心杀敌报国,却又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

D. 全词用典虽多,却都关心时事,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下面文天祥的《念奴娇》,完成6、7题(1992年高考题)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忽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甲!堂堂剑气,斗牛空以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乙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6. 甲、乙两处的文句依次是()

A. 此恨谁雪细看涛生云灭

B. 此恨凭谁雪看涛生云灭

C. 此恨谁雪看涛生云灭

D. 此恨凭谁雪细看涛生云灭

7. 词中的“睨柱吞嬴”,指的是()

A. 唐睢在秦廷胁迫秦王就范的故事。

B. 贾谊奋笔著文批评秦皇嬴政的故事。

C. 蔺相如在秦廷怒斥秦王的故事。

D. 荆轲行刺嬴政掷匕于柱的故事。

【试题答案】

1. D 点拨:A:两个“风流”意思相同,都指“英雄的业绩”;B全对;C:“千古”表示时间很久,不是实数;D:赢得:只落得;可堪:哪堪,不堪。

2. B 点拨:借代,其余为比喻。

3. B

4. A 点拨:以凄凉之景,表离情别绪。

5. C 点拨:“力不从心”不当。

6. D 点拨:据词的句式及格律来看,甲处应是五字,乙处应是六字。

7. C 点拨:蔺相如“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符合词中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