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湘圩地区成矿规律研究及成矿预测.

合集下载

成矿规律与预测1

成矿规律与预测1

相似类比理论在一定地质条件下产出一定类型 的矿床,通过已知矿床建立成矿模型;从定性 类比到定量类比,引人一些定量的类比指标, 如成矿有力度、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类比参 数的关联度等。应用类比方法进行预测时,往 往忽略了新矿类型的预测,因此,赵鹏大院士 提出了“求异”原则的重要性,同时创造性的 提出地质异常致矿理论。 地质条件组合控矿理论,矿床形成受多种因素 的控制;有些是主导因素,有些是有利因素, 有些是不利因素。多种因素的匹配和藕合决定 了矿床的形成和优劣。
矿产勘查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从世界各国的找矿与矿产勘查,大致都经历了下述三 个阶段: (1)直接找矿阶段 找矿产勘查初始阶段,以直观勘查地表矿石为主,只 要对矿石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均可以找矿。 (2)综合找矿阶段 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探矿工程等方法彼此 配合,可以发现勘查近地表的矿床或部分隐伏矿床。 (3)理论找矿阶段 指利用地质规律和成矿理论作指导,发现并勘查地表 无露头的隐伏和半隐伏矿床或难于识别的矿床。
成矿规律的研究方法基本上沿用了所有地质研 究方法。 成矿预测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相似、相关、 惯性原理基础上,而普遍采用相似类比法和内 插外推等方法。 成矿预测的基本理论仍来源于成矿基础地质理 论,其工作基本过程是将地质、物化探和遥感 多种信息,经过预测人员的分析研究,从中提 取成矿信息,在现代成矿地质理论指导下,将 前述各种信息转化为潜在矿床的概念,建立潜 在矿床(体)与成矿地质条件之间关系的预测 模型,并用于未知区的预测。赵鹏大院士等率 先提出成矿预测的基本理论,概括为相似类比 理论,地质条伴组合控矿理论和地质异常致矿 理论。
矿产资源定性预测
基于成矿环境的预测 该方法的指导思想为在一定的成矿环境中寻找 特定类型的矿床。把矿床形成环境与构造环境 联系起来,其主要目的是要了解各种构造环境 中形成的岩石的含矿潜力,在构造环境内圈定 对成矿有利的部位。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起 来了板块构造概念,板块构造作为成矿规律和 成矿预测领域中的理论思想也就随之应运而生。 这方面的成果主要反映在米契尔著的《矿床与 全球构造》和查· 赫奇森的《矿床及其构造背景》 等专著中。

湘南地区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湘南地区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湘 南地 区矿 床分 属深 源 同熔 岩 浆成 矿 、 源重 熔 浅 岩 浆成 矿 、 控成 矿三 个 系列 ( 层 见表 1 。其 中深 源 同 )
新一 轮 的成 矿综 合 预测 , 为湘南 找 矿靶 区优选 研究 提
表 1 湘 南 地 区 主 要 矿 床 类 型 划 分 表
Ta e 1 Ta l lo a i n ofm an de bl b eofa l c to i postt pe n s ut u n i y s i o h H na

要 : 章 对 湘 南 区带 内各 矿 田找 矿 成 果进 行 了归 纳 总 结 , 对 其 已有 的 多种 地 学 成 果 信 息 进 行 了探 文 并
索性 研 究 , 结 出 了矿 床 地 质 特 征 、 矿 系列 类 型 、 矿 因素 及 成 矿 模 式 , 大胆 地进 行 了科 学 的 预 测 定 总 成 控 并 位 , 湘 南 区带 新 一 轮 接 替 资 源找 矿 提 供 新 的认 识 和 思 路 。 为 关 键 词 : 南 区带 ; 学成 果信 息 ; 矿 预 测 ; 矿 模 式 , 矿 新 思 路 湘 地 成 成 找
界 至下 古牛 界地层 主 要 为一套 浅海 相 碎 屑 岩 夹火 山 岩 的 变 质 岩 系 建 造 , E 向 隆 起 地 带 分 布 于 基 底 旱 W 构 造 层 中 , 性 为 变 质 砂 岩 、 岩 、 枚 岩 ; 古 牛 界 岩 板 千 上
地 层 主 要 为 海 陆 交 互 相 碎 屑 岩 和 浅 海 相 碳 酸 盐 岩 建
向紧闭 型褶皱 隆起 , 迹有 湘南北 部 阳明 山一 塔 山隆 形 起带 , 南部 的 九嶷 山一 大 东 山一 诸 广 山 隆起 带 ; 在 ② 古牛 代晚期 , 受华 力 两 运 动近 纬 向 的应 力 作用 , 就 造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1.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概论1.成矿规律学:是应⽤地学理论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时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矿床勘查,进⾏成矿预测的基础.2.成矿预测是根据成矿规律或矿化信息,按⼀定的⽅法和程序对不同规模的矿化单元(矿带\矿⽥\矿体)的产出位置、矿化类型、资源量等的预测。

成矿预测通常包括(1)定性预测:概念预测:利⽤矿床分布的概念模式预测矿床。

(2)定量预测:矿床统计预测:根据矿床分布的统计规律预测矿床。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定量化表达。

以成矿规律为基础的成矿预测⼯作,是矿床勘查⼯作创新的基本途径。

2.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地质因素分析1.成矿地质背景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事件)、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的总和。

最基本的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2)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裂:压\张\扭性断裂(3)岩浆岩: (a)超基性(科马提岩/橄榄岩):Ni\Cu\Cr\PGE(b)基性岩(⽞武岩/辉长岩):Fe\V\Ti(c)中性岩(安⼭岩/闪长岩):Fe、Cu、Pb、Zn、Au(d)酸性岩(流纹岩/花岗岩):W、Sn、Bi、Mo、Li、Be、Nb、Ta(e)碱性岩(正长岩):Au、Cu、Mo不同类型的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组合。

2.地质异常(1)由地质异常事件形成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成因序次与围岩具有显著差别的地质体;(2)⼩概率事件形成的稀有地质体,服从统计规律;(3)矿床是典型的地质异常体。

3.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控矿(2)构造(褶皱+断裂)控矿(3)岩浆岩控矿:成矿专属性(4)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挥发分)3.成矿时空分布规律1.成矿期\成矿域⼀定的成矿物质在⼀定地质时期的某些地区或⼀定地区的某些地质时期内的富集规律。

(1)这种有利于某种矿产或多种矿产富集的地质时间区间称为成矿期。

(2)有利于成矿的区域成为成矿省(带\矿集区) .2.研究意义在研究成矿规律时,采⽤成矿期、成矿省、矿化分带性等概念。

湘东地区主要成矿区带特征及成矿预测分析

湘东地区主要成矿区带特征及成矿预测分析

湘东地区主要成矿区带特征及成矿预测分析作者:刘国芳徐昊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5年第06期摘要湖南省位于中国主要成矿省中的关键部位,湘东地区是湖南省主要的矿产集聚区,具有丰富的金属、能源及非金属矿产。

根据湘东地区成矿区域地质条件,划分了2个Ⅱ级成矿区,2个Ⅲ级成矿带,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7个Ⅳ级成矿预测远景区。

通过对以往地质资料的综合整理、研究及二次开发,对湘东地区项目立项选区选点、区域内地质项目找矿工作从找矿方向上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多矿种找矿思路。

关键词:湖南湘东;成矿区带;成矿预测;远景区;找矿方向;找矿思路矿床都是在一定地质背景条件下形成的,同一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形成特定的矿床组合,它们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成矿地质作用及矿床富集特征都是相同或相近的[1]。

因此可以根据上述特征进行成矿区带划分,并进行成矿预测。

我国根据不同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划分了5个成矿域、16个成矿省、80个成矿区(带)[2]。

有“有色金属之乡”之称的湖南,横跨三个成矿带,即钦杭成矿带、岭南成矿带和湘西——鄂西成矿带。

湘东地区作为湖南的主要矿产聚集区,主要位于钦杭成矿带中部主带内(图1)。

区内除分布有Cu、Pb、Zn、Fe、Mn、W、Sn、Mo、Bi、 Au、Ag、Co、Nb、Ta、U等有色金属、贵金属及稀有金属外,还具有丰富的煤、萤石、高岭土、陶瓷土、硅灰石、石灰石等能源及非金属矿产。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一四队在湘东地区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已达60年之久,笔者通过收集整理前人工作资料及对近十几年在该地区的工作成果总结,对湘东地区主要成矿区带特征进行了归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成矿区的预测,旨在通过总结、归纳及综合研究,为今后地质找矿项目立项选区选点、资料的二次开发及区带内地质找矿工作指明方向。

图1 钦杭成矿带示意图1 湘东地区主要地质特征1.1地层地层发育齐全,从元古界冷家溪群、板溪群至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均有分布,唯志留系在株洲地区范围内缺失。

第13-14讲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第13-14讲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20112011-3-2 8
3.1 空间数据结构
1. 栅格数据结构
栅格数据结构中, 栅格数据结构中,地理空间作为一个整体被划 分为规则的格网,空间位置由格网的行、列表示; 分为规则的格网,空间位置由格网的行、列表示; 网格的大小表示分辨率。 网格的大小表示分辨率。
20112011-3-2
9
3.1 空间数据结构
20112011-3-2 5
3.空间数据结构与数据模型 3.空间数据结构与数据模型
数据模拟(Data modeling)系指关于定义和组 数据模拟(Data modeling)系指关于定义和组 织现实世界的数据到一个一致性数字数据库的 过程。 过程。根据某种结构对数据的逻辑组织被称为 数据模型(Data model)。 数据模型(Data model)。根据数据模型能够描述 现实世界。数据结构(Data 现实世界。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 能够被选择 以表达数据模型。必须选择最终文件格式(File 以表达数据模型。必须选择最终文件格式(File format)以适应数据结构 以适应数据结构。 format)以适应数据结构。 数据库(Database) (Database)是需要维护和使用的内在 数据库(Database)是需要维护和使用的内在 相关关系数据的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相关关系数据的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是一个软件系统,用于储存、编辑、 是一个软件系统,用于储存、编辑、显示数据 库中的数据。 库中的数据。 20112011-3-2 6
3.空间数据结构与数据模型 3.空间数据结构与数据模型
地质体(包括矿体) 地质体(包括矿体)是产于自然界的空间实 Objects), 体(Spatial Objects),这些实体局部空间上是连续 区域空间上是不连续的,譬如岩体、 的,区域空间上是不连续的,譬如岩体、侵入体 接触带以及不整合面等。 接触带以及不整合面等。产在现实世界的离散空 间实体, 间实体,在数据模型上可作为不规则的自然空间 物体处理。 物体处理。 空间物体,据其产出的空间状态, 空间物体,据其产出的空间状态,可划分 为点、 表面和体积等。 为点、线、面、表面和体积等。点、线、面分别 具有0 维空间尺度,体是三维的, 具有0、1和2维空间尺度,体是三维的,具有体 的物体以封闭的完整表面作为界面。 的物体以封闭的完整表面作为界面。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国内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理论简介现代成矿预测的重要特色是强调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准确快速的确定找矿靶区。

在对典型地区、典型矿床剖析研究的基础上, 概括出成矿理论和成矿规律,用于新地区的成矿预测[ 1] 。

成矿理论研究专家们分别从不同的方向研究成矿规律, 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程裕淇等提出的成矿系列理论是国内广泛运用、已经相当成熟的成矿理论, 得到了广泛的推崇; 翟裕生等以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研究区域成矿规律, 是区域找矿靶区圈定的有力理论工具; 裴荣富等以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划分的理念来研究地球化学省与有利构造耦合成矿的规律; 於崇文等从成矿动力学角度研究成矿规律, 指导找矿实践;赵鹏大等从地质异常视角审视地质现象, 试图以不同于常规的眼光找出被忽视的矿床; 曹新志发现在成矿预测中不利的预测因素和不利的预测标志的重要性,以起决定作用的不利因素快速准确地排除伪找矿靶区; 王世称倡导的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在开展隐伏矿或难识别矿资源预测中的优势, 对危机矿山预测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1 成矿系列理论矿床的成矿系列, 指在一定的地质发展阶段、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中, 统一的地质成矿作用下形成的, 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的一组矿床类型。

一个成矿系列中, 可以包括不同的成因类型、不同矿种等具有一定亲缘关系的矿床。

“成矿系列”最早是由程裕淇等( 1975)通过研究中国铁矿成矿规律时首次提出“铁矿床成矿系列”的概念。

到1979年程裕淇等发表“初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正式提出矿床成矿系列的概念。

后经继续研究,1991年程裕淇等提出按三大岩类划分三个成矿系列组合、27个成矿系列。

1996年翟裕生等发表“成矿系列”专著, 对程氏的分类进行了增补, 划分出四大成矿系列组合, 42个成矿系列。

至此成矿系列理论的研究基本成熟。

成矿系列的研究思路, 翟裕生概括为: 以区域构造——地球化学为环境背景, 以构造——成岩——成矿为统一体系, 以矿床的时空演化为主线, 探讨成矿系列的形成和演化规律, 成矿系列的时空结构剖析, 是研究成矿系列的关键。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学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学

2020/7/24
15
1.3 发展历史
(3)建立并完善了成矿分析理论
纵观世界有关区域成矿分析的理论,在我国都 有著名学者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如黄汲清院士 有关大地构造多旋回成矿的理论。陈国达院士对 地洼区的成矿规律研究,其成果得到世界的公认。 同时还有一批创新性的成果,即李四光院士的地 质力学分析理论和方法、构造体系的控矿规律研 究,程浴淇、陈毓川院士的成矿系列理论,赵鹏 大院士的地质异常理论和王世称教授的综合信息 成矿预测理论等,都对我国成矿规律研究起着重 要指导作用。
2020/7/24
7
1.2 分类
1.成矿规律分类
全球成矿规律:洲际成矿域:古亚洲成矿域
特提斯成矿域
环太平洋成矿域
区域成矿规律:成矿省、成矿带
局部成矿规律:矿田\矿床\矿体
2020/7/24
8
1.2 分类
2.成矿预测分类 定性预测:概念模型预测 定量预测:统计预测
2020/7/24
9
对成矿规律学或成矿学的理解,以前苏联学者为代表的Ю. А.毕力 (Ю. А. Ыилин)和B.H.斯米尔诺夫为代表认为: “结合地球及其大陆、大洋与其 间的过渡带、地槽褶皱带与地台和它们所分出的大型地质单元的地质构造与 发展历史的分析,来研究金属矿床区域分布规律与形成条件的学 (B.И.Cмирнов,1981) 。
板块不同类型边界的控矿规律:
离散型边界(大洋中脊)
会聚型边界(俯冲带):
岛弧:斑岩铜矿
弧后盆地:火山
块状硫化物矿床
2020/7/24
5
4. 研究意义
以成矿规律为基础的成矿预测工作,是矿床勘查工作创新 的基本途径。
(1)使矿床勘查工作建立在对地质规律的研究基础上, 就要深入进行成矿分析,总结成矿规律,用成矿规律去指 导找矿工作。成矿作用是地质作用的组成部分,工业矿床 是有经济意义的特殊的地质体。一切事物都存在于与周围 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之中,所以要实现找矿工作的新突破, 深人研究矿床产出的地质规律是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羌塘盆地圈定 5 个最具远景勘探目标区。 雪峰山西侧初步圈定海相碳酸岩油气资 源勘探选区。
松辽盆地外围初步圈定了6个远景区。
西北银额盆地初步证实石炭—二叠系是
良好的油气远景区。
2008年新发现矿产地209处
“十五”期间取得的丰硕成果
“十五”期间取得的丰硕成果
“十五”期间取得的丰硕成果
1. 雅鲁藏布江成矿带
1. 雅鲁藏布江成矿带
1. 雅鲁藏布江成矿带
1. 雅鲁藏布江成矿带 截止2006 年底,累计投入资金3310 万元,完成钻探7000 余米,发现和 评价5 个矿体,共探获铜资源量 789.65 万吨,铜平均品位0.496%; 伴生钼资源量50.10 万吨、伴生银资 源量5931.80 吨。预测驱龙铜矿的远 景资源储量将达到1400~1800 万吨, 有望成为我国最大的铜矿床。
我国在 20 年以前,就紧紧追踪这一世 界前缘,开展了大量工作,通过大量的勘 查研究实践和预测研究经验积累,建立了 有特色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拓宽了新的研 究方向,并取得丰硕的找矿成果。
一、学科性质与研究内容
随着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研究工作 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 的迅猛发展,以及人类对矿产资源需求 量的不断增减,易于找寻的露头矿、近 地表矿越来越少,一批 50~60 年代建设 投产的矿山保有储量逐渐枯竭,找矿工 作的目标转向了隐伏矿床、盲矿体和难 以识别的矿产。找矿难度的加大,找矿 费用的增加,对找矿理论和找矿方法的 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促进了有关预测 理论和预测方法的发展。
“十五”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
安徽泥河铁矿,一年集中投入1.4亿元,形
成最多时19台钻.1亿吨的大型铁矿。
深部找矿在辽宁、山东、山西、河北等探
获厚大隐伏铁矿体,本溪基本探明一个超大

矿田尺度成矿规律与成矿系列研究--以湖南水口山为例

矿田尺度成矿规律与成矿系列研究--以湖南水口山为例
层,龙王山风化壳型金矿等,形成于海西期至喜马拉雅期。在空间上,整个矿田内生多金属矿化类型自西向东以及 由深到浅呈现出矽卡岩型一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型一风化壳型的水平和垂向分带特征,成矿元素组合则相应呈
现出Fe、Cu、Pb、Zn—Pb、Zn、Au、Ag、U-Pb、Zn、Au(Ag)-Au的递变趋势。水口山(铁铜)铅锌金多金属矿田的形
成与矿田内部出露的花岗闪长岩和英安斑岩关系密切。矿田内与燕山期中一酸性(主要为酸性)岩浆作用有关的 铜(铁)、铅锌、金、银(铀)多金属成矿作用可总结为水口山式,为华南地区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作用相关的多金属 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根据成矿规律的研究,水口山深部找矿勘查应集中于:①深部p://www. geojournals, cn/dzxb/ch/index. aspx
2020 年
规律,虽然有不少实例,如广西的大厂矿田、赣南的
九龙脑矿田、甘肃的金川矿田,但对于华南地区最重
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基地之
水口山多金属矿田
的成矿系列研究仍然较为缺乏。本文通过总结前人
的研究成果,在详细野外考察基础上,从矿床成矿系
引用本文:秦锦华,王登红,陈毓川,赵如意,刘善宝,江彪.2020.矿田尺度成矿规律与成矿系列研究——以湖南水口山为例.地质学报. 94(1) :255〜269,doi: 10. 19762/j. cnki. dizhixuebao. 2020118. Qin Jinhua, Wang Denghong, Chen Yuchuan, Zhao Ruyi, Liu Shanbao, Jiang Biao. 2020. Research on metallogenetic
注:本文为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JYYWF20183701、JYYWF20183704)和中国地质调査局中国矿产地质志项 目(编号 DD20160346,DD20190379)资助成果。 收稿日期=2019-10-27,改回日期=2019-12-12;网络发表日期:2019-12-17)责任编辑:周健。 作者简介:秦锦华,男,1992年生.博士研究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Email: qjhl992@。通讯作者:王登红,男.1967年 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矿产资源研究。Email: wangdenghong@。

210978945_浅论成矿理论与成矿预测之间的关系

210978945_浅论成矿理论与成矿预测之间的关系
成矿预测方法主要包括类比法和内插外推法两大类,它 是建立在惯性、相似、相关的基础上 , 要求承担风险、遵循 预测尺度水平对等及最大含矿率,以此来作出相应的评价并 选出最佳靶区来获得勘查状况 [8]。具体可分为四种 [9,10],第 一种是地质类比法或就矿找矿法 :矿田和矿床本身就有很 多控矿因素的存在,依据典型矿床控矿因素和地质环境,来 推断类比未知地区成矿的潜力,该方法尤其对外围找矿和开 拓新区成效显著。第二种是矿床成因模式研究 :它是在典型 矿床的基础上将矿床的来源、背景、运移途径等关键性因素 加以综合形成的一个预测模式,该预测方法不仅能客观表征 矿物的富集地段,还能规划出相应的远景区。第三种是统计 分析法 :它是一种利用数字化和定量化建立数学模型的一 种地质统计方法,不仅可以定量各种找矿信息,圈定最有利 的数值范围,还能理清矿化和找矿之间的函数关系,常用的 有概率统计和多元统计。第四种是矿石建造分析 :在相同类 型矿石建造下所形成的矿床具有相似的环境和成矿机制,其 矿物共生组合是稳定的且具有地质建造的自然组成部分,弄 清其相对应的地质背景有利于实践预测,特别是对于火山建 造、火山沉积建造或基性 - 超基性岩建造的预测。
1 研究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随着经济发展而持
续推进,为了实现我国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矿产资源不仅仅 是物质生产和材料加工的基础,也是评判国民经济的一个标 准,在此背景下,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大大限制了工业经济
收稿日期 :2022-10 作者简介 :廖园园,女,生于 1995 年,汉族,江西上饶人,研究方向 :地 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成矿理论的研究和成矿预测的实践在矿产勘查中具有 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不容置疑的。在 20 世纪中期我国李 四光等用地质学理论,分析了大陆的构造体系、特征、沉降 带等部分,反映出其具有生、聚、储油气的地质条件,从而 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使我国能源得到了充分开 发 [14]。国外也有许多例子可证明成矿理论和预测对勘查具 有重要指导意义 [15],如在 20 世纪奥林匹克坝发现了 CuU-Au 矿床,苏联在东西伯利亚聂伯盆地找到了钾盐矿床, 美国田纳西洲的铅锌矿,加拿大的赫姆洛金矿等。

矿床成矿规律与矿产预测

矿床成矿规律与矿产预测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1 成矿规律大地构造位于念青唐古拉中生代岛链和雅鲁藏布江弧一陆碰撞结合带间的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内,属冈底斯火山—岩浆弧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之那露果—新嘎果铅锌矿成矿远景区[1]。

测区矽卡岩型铅锌(铜)及富铁矿床(体)与古近纪时期同碰撞阶段的火山活动和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矿体产于碰撞型花岗质侵入岩与围岩接触带及其附近围岩地层中,铁矿化与铅锌矿化应属于统一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在弧-盆系统构造体制下,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和富铁矿的形成,充分显示了测区有利的成矿地质背景和充满前景的找矿潜力。

1.1 空间分布特征矿床与其周边矿床(点)在成矿机理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矿田范围内,矿床(点)在空间上呈东西成带南北成串集中的展布特点,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铜多金属成矿带的空间展布规律一致。

本矿区内主要表现为四条矿化富集带,分别为测区南部屋龙松纳南侧铁、铜铅锌矿化富集带、测区中部新嘎果一带铅锌矿化富集带(采空区)、测区中部麻玛拉南侧一带铅锌矿化富集带、麻玛拉北侧一带铜铅锌矿化富集带。

四条矿化富集带呈等间距近东西向展布,间距在1500m~2300m之间。

平面上由南向北为: 在接触带上易形成富铁矿化—外接触带矽卡岩化、角岩化地段形成锌矿化,共生铜铅矿化—远离侵入体围岩地层中则表现为铅锌铜多金属矿化;垂向上由浅入深表现为铅锌矿化(侵入体顶部围岩顶盖)—锌铜矿化(离侵入接触带相对较近)的分带趋势。

本矿区以及周边矿化(矿体)类型主要有铅锌矿化、赤铁矿化、磁铁矿化、黄铁矿化等。

矿体多为脉状、网脉状、不规则状,矿石结构主要有致密块状、稠密浸染状、稀疏浸染状、角砾状等,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金属矿物主要有铁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镜铁矿、片状-粒状赤铁矿、磁铁矿。

(1)采空区位于测区中部,远离侵入体。

矿化主要为铅锌矿,矿石矿物以方铅矿为主,结晶好,粒度较大,单晶体最大可达3cm~5cm,闪锌矿含量较少。

水湘圩地区成矿规律研究及成矿预测

水湘圩地区成矿规律研究及成矿预测

一、引言1.1 目的根据水湘圩地区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矿产分布、矿床类型特征,总结该区成矿规律,编制成矿规律图及成矿预测图,优选预测靶区,并对优选的靶区进行详查设计。

1.2 要求编制水湘圩地区矿床(点)特征一览表;编制水湘圩地区A-A'地质剖面图(1:5万)(见附表1-1)和水湘圩地区成矿规律图(见附表1-2)及水湘圩地区成矿预测图(1:5万)(见附表1-3);编写实习报告:《水湘圩地区成矿规律研究及成矿预测、靶区优选报告》。

1.3 自然地理及前人工作概况水湘圩地区为水系发育的山区,区内山川走向均大致呈南北。

中部为切割十分剧烈的高山区,海拔在1100m以上,山势陡峻,坡度可达25-40度,残坡积物为厚度不大于1-2m并有少许基岩碎块的黄褐色亚粘土。

东、西和南部则为低山丘陵区,山势较缓。

在砂页岩分布区,残坡积物仍为夹杂着少许基岩碎块的黄褐色亚粘土,单厚度大于3m,有的局部可达10m以上;灰岩分布区,卡斯特地形发育,残坡积物则为红色粘土,其厚度为0-10 m不等。

本区属温带气候,温暖潮湿多雨。

年平均气温为18℃左右,其中8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8-29℃;一月最冷,平均气温一般为6-7℃,但在山势高峻处的气温则要普遍偏低甚多。

年平均降雨可达1500m左右,大多集中在3-8月,其中以5月和6月降雨量为最大。

区内植物茂盛,灌木丛生,中高山区和丘陵区均有竹林零星分布。

本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尤以中高山区更为突出,区内除已经开采的矿山人口较多外,水湘区,黄圩和大圩则为仅有的几个居民聚居地。

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瑶族等少数民族。

本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为水稻和薯类。

居民多从事农业生产,也有少数手工业作坊和小型商业网点。

由于山区丰富水利资源的逐步利用,已修建了小型水电站,渔牧业也得到了发展。

XXXX年,某地质队曾在本区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进行了同比例尺的地面磁测、地面伽玛测量、重砂测量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综合方法找矿工作。

【采矿课件】第三章成矿预测与矿产普查(二)

【采矿课件】第三章成矿预测与矿产普查(二)
• 还有派生的斜长花岗岩、正长岩以及Cu-Fe矽 卡岩型矿床的形成。
PPT文档演模板
【采矿课件】第三章成矿预测与矿产 普查(二)
• ②中期阶段:为主要褶皱阶段,轴部多因 花岗岩基的侵入而隆起,边缘相对下降。
• 主要矿床是产于碳酸岩系与花岗岩接触带的矽 卡岩型白钨矿,热液型Au、Mo、Pb、Zn矿化。
•建造组
•建 造
•矿 床 类 型
•早 阶 段
•岩浆组 •沉积组 •中 阶 段
•海 底 火 山 细 碧 - 角 斑 岩 ; 橄 榄 岩;辉长岩-纯橄榄岩;斜长花 岗岩-正长岩
• • • • •沥青质
•岩浆组 •沉积组
• •花岗岩
• •可燃有机岩
•Fe和Mn •铬铁矿、Os和Ir •钛磁铁矿、Pt和Pd •Fe和Cu的矽卡岩矿床 •砾岩,砂岩, •Fe、Mn的氧化物和碳酸盐矿床,磷块岩,石灰岩 •Fe和Mn •Fe和Cu •分散的有机物质,Fe、Cu、Zn、Mo的分散的硫化物,U、V的 氧化物
【采矿课件】第三章成矿预测与矿产 普查(二)
• 俯冲带控矿是指消亡(消缩)板块边缘(毕鸟夫带)对 成矿的控制。一般是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消 亡,在俯冲带形成复杂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
并伴随多种内生与外生成矿作用,并沿消亡板块
边缘形成各种矿带。
•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之下俯冲有二种情况:
• 一种是直接俯冲到陆壳之下,沿着接触线生成一条深海 沟,如南美安底斯山属之,其成矿主要与钙—碱系列岩 浆活动有关,并以深成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最重要。其 总的分带特点为平行海岸线,从西向东依次发育为Fe、 Cu(含Au)—Pb、Zn(含Ag)—Sn(含一定距离)三大矿带;
【采矿课件】第三章成 矿预测与矿产普查(二)

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水成成矿作用及其预测判据

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水成成矿作用及其预测判据

该观点是表生成矿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在不整合面附近矿床形成的主要作用,应归结于参与自然界中大气循环的水。

据推测,矿石沉淀过程实际上在里菲纪陆相盆地产生的同时就已经开始,并在盆地被沉积物充填过程中延续。

根据这个观点,成矿的主要先决条件是:元古宇特殊的古地理条件、古老地台基底上复成因夷平面的形成、里菲纪陆相沉积盆地物源区中的放射性地球化学专属性岩石的广泛分布、基底中富碳质物的变沉积岩广泛分布。

这种类型的铀矿床,是由于不仅在形成沉积盆地盖层之下的不整合面附近、并且在富铀水体从物源区向里菲纪沉积盆地堆积区运移途径上产生。

当制定预测判据时,认识不整合时期古地理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1控矿构造-地层不整合面形成时期的古地理特点DOI :10.3969/j.issn.1672-0636.2009.02.008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水成成矿作用及其预测判据朱吉才,丛卫克(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北京100013)[摘要]通过分析不整合面型铀矿床形成时期的古地理特点,指出在近地表水动力系统的决定作用下铀矿床形成的可能性。

由此总结了在筛选不整合面型铀矿床普查区域必须考虑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不整合面型铀矿床;水成成矿作用;预测判据[中图分类号]P619.14;P5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636(2009)02-0100-04Hydatogenesis of unconformity  ̄type uraniumdeposit and its prognosis criteriaZHU Ji  ̄cai ,CONG Wei  ̄ke(Bureau of Geology ,CNNC ,Beijing100013,China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palaeo  ̄geographical features on the forming stages of unconformity  ̄type uranium deposit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possibility of forming uranium deposit under the near  ̄surface hydrodynamic system ,and it summarizes the factors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on screening the prospective areas of unconformity  ̄type uranium deposit.Key words :unconformity  ̄type uranium deposit ;hydatogenesis ;prognosis criteria世界核地质科学World Nuclear GeoscienceVol.26,No.2Jun .2009第26卷第2期2009年6月[收稿日期]2008-05-08;[修回日期]2008-06-23[作者简介]朱吉才(1972—),男,湖北宜昌人,高级工程师,工学硕士,主要从事地质科技与对外合作工作。

规律研究及成矿预测刘芳华

规律研究及成矿预测刘芳华

规律研究及成矿预测刘芳华发布时间:2021-10-28T02:55:49.29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2期作者:刘芳华[导读] 以矿区构造为重点,以成(容)矿构造体系及破矿构造体系的建立及解析为主要内容呼伦贝尔山金矿业有限公司内蒙古根河 022350摘要:以矿区构造为重点,以成(容)矿构造体系及破矿构造体系的建立及解析为主要内容,查清成(容)构造体系形成、展布规律及主要断裂构造带内矿化富集规律和工业矿体空间定位规律、查清成矿后破矿构造体系形成、展布规律及主要断裂构造运动方式方向及可能的错距,以便为寻找矿体赋存的有利构造空间部位。

关键词:三河铅锌矿床;构造控矿规律研究;成矿预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矿床形成条件及成因研究:三河铅锌矿床虽已发现并投入生产多年,但对其成因问题一直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这直接关系到对其成矿地质条件和主要控矿因素的分析和总结。

因此,本次工作,通过收集矿区已有矿产勘查资料和研究成果,查明矿区基本地质特征,研究矿区地层、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关系;划分成矿期次/阶段,通过流体包裹体、氢-氧-硫-铅同位素分析,研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总结矿床成因;进而分析总结成矿地质条件及主要控矿因素;2、以实际测量坑道平面图为底图,对区内1-4号及21号共5条矿脉现有坑道开展系统的1/1000构造填图,重点查明矿区地层、侵入体等岩性单元及不同规模构造三维空间发育及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矿区总体构造格架;3、运用构造解析方法,通过断裂带内发育的构造岩特征、主断裂带与上、下盘次级构造裂隙、构造透镜体等标志,研究矿区不同规模、不同序次断裂力学性质、活动期次、运动方式方向,开展不同级别、不同序次断裂构造的分期配套,结合含矿性特征,厘定矿区成(容)矿构造体系及破矿构造体系;4、对成(容)矿构造体系主要断裂,系统测量其走向、倾角等产状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法研究其断面形态及其空间变化趋势等几何学特征,并与反映矿化强度的矿体厚度、矿石品位、矿体线金属量等参数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总结成(容)矿构造体系主要断裂带内铅锌矿化富集规律、工业矿体空间定位规律,结合断裂运动学特征,分析其构造运动学机制;5、对破矿构造体系主要断裂,重点查明其活动期次、运动方式方向,运用断裂两侧地质体、不同地层单元、不同岩性界面的对应关系、判断其可能的错距;6、综合分析研究矿区成(容)矿构造体系主要断裂带内铅锌矿化富集规律、工业矿体空间定位规律及破矿构造体系主要断裂构造运动方式方向、可能的错距,寻找可能被错失的矿体及有利成矿的构造空间部位,圈定进一步找矿工作靶区,为矿山生产及探矿增储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水香圩地区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报告研究.doc

水香圩地区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报告研究.doc

水香圩地区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报告研究水香圩地区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研究:学生姓名:梁行专业班级: 子侃13-梁行专业课水平:子侃13: 31301108指的是一位老教师于勇·日琪;XXXX 6月,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word数据目录一、引言11.1本研究的目的要求11.2本研究的具体任务11.3自然地理及前期工作1二.水巷圩区地质调查22.1地层22.2构造32.3岩浆岩32.4矿床类型4三.成矿规律与控矿因素43.1成矿规律43.2控矿因素4四.成矿预测与找矿靶区优化64.1成矿单元(成矿带)的划分与圈定64.2成矿预测区的划分与圈定74.3找矿靶区的优化7五、一级探矿目标区详细调查设计85.1输入方法及选择依据85.2方法实施计划115.3预期成果11附图,附表11一、导言1.1本研究的目的和要求是根据水香圩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矿产分布和矿床类型特征,总结其成矿规律。

在编制成矿规律图的基础上,编制成矿预测图,优化预测目标区。

优化的主要目标区域设计用于详细调查。

1.2研究的具体任务(1)编制水香圩地区矿床(点)特征清单;(2)水湘圩地区阿玉永日时期的准备:XXXX 6月,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word数据目录一、引言11.1本研究的目的要求11.2本研究的具体任务11.3自然地理及前期工作1二.水巷圩区地质调查22.1地层22.2构造32.3岩浆岩32.4矿床类型4三.成矿规律与控矿因素43.1成矿规律43.2控矿因素4四.成矿预测与找矿靶区优化64.1成矿单元(成矿带)的划分与圈定64.2成矿预测区的划分与圈定74.3找矿靶区的优化7五、一级探矿目标区详细调查设计85.1输入方法及选择依据85.2方法实施计划115.3预期成果11附图,附表11一、导言1.1本研究的目的和要求是根据水香圩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矿产分布和矿床类型特征,总结其成矿规律。

在编制成矿规律图的基础上,编制成矿预测图,优化预测目标区。

成矿预测与科学找矿 ppt课件

成矿预测与科学找矿 ppt课件
成矿预测:是在科学预测实际的指点下,经过分析成矿地质条 件、总结成矿规律、深化研讨矿化信息〔找矿标志〕,进而圈 定不同级别的预测区或三维空间内的找矿靶区的一项综合性任 务。
在矿产勘查系统中,成矿预测可视为一个动态的子系统。 由于勘查对象——成矿系统的“灰色〞特性。
成矿预测是一项贯穿矿产勘查全过程的任务,即从普查前 期开场,直到勘探、矿山开采,都应开展与任务阶段相应的不 同要求和不同比例尺的成矿预测任务。 成矿预测有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定位预测及立体预测之提法
上三叠地层.
有北东向断层切过的上三叠地 L2

L3
岩浆岩无侏罗
L4
北东向断裂
L5
断裂密度
L6
航磁异常
L7
重力异常
L8
Au异常
L9
Ag异常
L10
Cu异常
L11
Pb异常
L12
Zn异常
W+
0.950257
0.247606
0.457273 0.074062 0.006713 0.264443 -0.006036 0.703512 0.884956 0.869974 0.932508 1.223553
一、成矿预测根本概念
Ⅱ.成矿预测任务分类、普通程序
ⅱ .成 矿 预 测 工 作 的 一 般 程 序 成矿预测任务的普通程序可以大致归纳如下:
1).确 定 预 测 要 求 确定预测的目的义务、预测区范围、预测的资源种类、详细的比例尺等。
资源量
以Ⅳ级成矿区、带 和小比例预测圈出 的A类预测区为工 作区;对区内四五 级构造单元进行成 矿分析,总结成矿 规律和矿产分布规 律;有条件时建立区 域成矿模式或矿床 成矿亚系列;圈出 不同类别的预测区 (面积约100km2); 预测G级资源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1.1 目的根据水湘圩地区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矿产分布、矿床类型特征,总结该区成矿规律,编制成矿规律图及成矿预测图,优选预测靶区,并对优选的靶区进行详查设计。

1.2 要求编制水湘圩地区矿床(点)特征一览表;编制水湘圩地区A-A'地质剖面图(1:5万)(见附表1-1)和水湘圩地区成矿规律图(见附表1-2)及水湘圩地区成矿预测图(1:5万)(见附表1-3);编写实习报告:《水湘圩地区成矿规律研究及成矿预测、靶区优选报告》。

1.3 自然地理及前人工作概况水湘圩地区为水系发育的山区,区内山川走向均大致呈南北。

中部为切割十分剧烈的高山区,海拔在1100m以上,山势陡峻,坡度可达25-40度,残坡积物为厚度不大于1-2m并有少许基岩碎块的黄褐色亚粘土。

东、西和南部则为低山丘陵区,山势较缓。

在砂页岩分布区,残坡积物仍为夹杂着少许基岩碎块的黄褐色亚粘土,单厚度大于3m,有的局部可达10m以上;灰岩分布区,卡斯特地形发育,残坡积物则为红色粘土,其厚度为0-10 m不等。

本区属温带气候,温暖潮湿多雨。

年平均气温为18℃左右,其中8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8-29℃;一月最冷,平均气温一般为6-7℃,但在山势高峻处的气温则要普遍偏低甚多。

年平均降雨可达1500m左右,大多集中在3-8月,其中以5月和6月降雨量为最大。

区内植物茂盛,灌木丛生,中高山区和丘陵区均有竹林零星分布。

本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尤以中高山区更为突出,区内除已经开采的矿山人口较多外,水湘区,黄圩和大圩则为仅有的几个居民聚居地。

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瑶族等少数民族。

本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为水稻和薯类。

居民多从事农业生产,也有少数手工业作坊和小型商业网点。

由于山区丰富水利资源的逐步利用,已修建了小型水电站,渔牧业也得到了发展。

XXXX年,某地质队曾在本区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进行了同比例尺的地面磁测、地面伽玛测量、重砂测量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综合方法找矿工作。

同时对已知矿点和新发现的矿点,相继进行了地表检查与初步评价工作。

工作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XXXX年,某地质队根据上级下达的“为确保XXX 铅锌矿山的生产和延长服务年限,以满足矿山产量大幅增长的需要,必须提早做好扩大后备储量的勘探工作”这一指示精神,对该中型铅锌矿床(22号)第三中段以上局部有望地段及其以下的深部,进行了相应的勘探工作。

并于XXXX年底交了勘探报告,扩大了矿山的后备储量以及进一步找矿的远景。

XXXX年,某地质勘探队与某矿床所、某学院共同协作,对这一典型的基础地质与矿床成因等有关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还对本区南部的小型矿床及一些重要的矿点和矿化点,进行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并对化探样品进行了系统检查。

二、研究区地质特征2.1 地层本区地层从老到新为: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第四系(见表2-1)表2-1 水湘圩地区地层简表第四系(Q)粘土,砂质及砾石,厚18m二叠系(P)上统(P2)砂页岩及含锰硅质岩,厚60-72m下统(P1)灰岩,硅质灰岩及深灰色灰岩,厚228-269m石炭系(C)上统(C3)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厚235m中统(C2)白云岩,厚293m下统(C1)梓门桥组灰黑色白云质灰岩及硅质灰岩,厚150m测水组炭质页岩夹砂岩,厚57-165m石磴子组薄层灰黑色致密灰岩及灰色质纯灰岩,厚180-300m孟公坳组上部为页岩,厚35-100m,下部为深灰色致密灰岩及瘌痢状灰岩,厚180-300m泥盆系(D)上统(D3)岳麓山组含铁石砂岩及页岩,厚110-150m锡矿山组中厚层灰岩及癞痢状灰岩,厚160-149m佘天桥组泥质灰岩偶夹页岩,厚203-360m中统(D2)棋子桥组白云岩夹青灰色致密灰岩,厚240-370m跳马涧组石英砂岩,砂质页岩,底部有底砾岩,厚200-270m寒武系(∈)砂岩,板岩,硬砂岩及硅质岩,厚3275m 震旦系(Z)砂岩夹页岩,厚1451m震旦系(Z):仅分布于图幅的中北部。

地层总体走向为东北—南西向,主要为一套遭受轻微变质的砂岩和页岩组成。

这套地层构成本区的北东向基底褶皱的核部。

寒武系(∈):只分布于图幅的中北部。

该地层总体呈北东—南西走向,主要由砂岩和页岩互层组成,亦遭受轻微变质。

这套地层构成北东向基底褶皱的两翼。

寒武系与其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泥盆系(D):主要分布于图幅的东部和西南部,花岗岩舌状侵入体以北也有部分出露。

地层总体走向近南北,主要有灰岩、白云岩和砂岩组成。

泥盆系在本区只在上统(D3)和中统(D2),缺失下统(D1)。

中泥盆统可分为两个组,上泥盆统则分为3个组。

泥盆系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石炭系(C):在本区内分布最为广泛,除本图幅的中北部外,其他各个沉积岩区均有出露。

地层总体走向近南北,主要有灰岩、白云岩、白云灰质岩等组成。

石炭系地层在本区内出露较全,可划分为下石炭统(C1)、中石炭统(C2)和上石炭统(C3)。

其中,下石炭统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组。

石炭系与其下伏地层呈现出不整合接触。

二叠系(P):为本区出露最少的地层,仅局部分布于黄圩以西。

地层走向南北,主要有灰岩和砂岩组成。

可分为下二叠统(P1)和上二叠统(P2)。

二叠系与其下伏的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大圩、水湘圩、黄圩等地的河流冲积区与汇水盆地。

冲积物多为砂和粘土,有时含有少量的砾石,水湘圩地区地层见下表1。

2.2 构造本区褶皱与断裂构造均很发育,全区从东向西可分为以下几个构造单元:(1)大圩向斜区,为一呈南北向开阔而平缓的向斜,轴向西北,其两翼及轴部广泛发育着一系列正断层,多分布于该区东部,核部为C,两翼为D。

(2)天子地隆起区,位于图幅的中北部,为一南北延长而岩层走向皆成北东的背斜构造,区内发育与背斜轴部相垂直的北西向断裂。

轴向北东,核部为Z,两翼为∈。

(3)北部向斜区,位于黄圩以东,舌状花岗岩侵入体北西端的背侧,向斜轴向南北,向北倾没。

其轴部的岩层平缓,两翼稍陡。

(4)南部水湘圩背斜区,位于图幅的中南部边缘,背斜轴向南北,向北倾没,向南延出本区之外甚远。

(5)西部褶皱区的构造线方向南北,并且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三个小的构造单元:黄圩地堑,由一系列东西断裂组成;西部逆掩断层带,由一系列北向断层组成;西部紧密褶皱带,轴向南北。

根据该区地质情况并与邻区对比分析,水湘圩地区的地质发展史,曾先后经历了3次大的构造运动:加里东运动:形成了前泥盆系的北东向基底褶皱和北西向基底断裂,同时也促成了南北向断层雏形形成。

海西运动:使南北向断裂的继承活动进一步发展为本区构造的主要控制因素,由于海西运动的结果,形成了上古生代地层的一系列褶皱以及与其有关的东西向断裂,同时对沉积作用也产生了影响。

燕山运动:使本区北西向的断裂复活,并伴有大规模的岩浆侵位事件,形成了舌状花岗岩侵入体。

燕山期后,本区上升遭受剥蚀。

2.3 岩浆岩本区岩浆岩活动强烈而频繁,大面积分布的花岗岩按其结构构造可分为3种类型:环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以环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体构成一舌状复式花岗岩侵入体。

根据本区花岗岩同位素年龄数据以及邻区有关资料,3种花岗岩均属于燕山期,为同源岩浆分异不同阶段间歇侵入的产物,可分为早晚两期。

早期花岗岩(150-175Ma),是以具有巨大的环斑状钾长石斑晶为其特征,副矿物以钛铁矿物为主,岩体分相较明显。

晚期花岗岩(98-130 Ma)有两种:一是以钾长石与酸性斜长石斑晶为主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矿化明显,云英岩化发育,副矿物中含有大量的锡石与褐钇铌矿,有人认为它是本区砂锡矿的主要物质来源;另一种是以小岩株产出的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其分布面积小,均在舌状侵入体边缘的个别地段出露。

燕山期的花岗岩,分相较差。

2.4 矿床类型本区矿床分为内生矿床和外生矿床,内生矿床按矿化类型主要有高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钨矿床、接触交代型铜(铁)矿床、高温热液锡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中温液充填铅锌矿床和低温热液充填汞锑矿床等五种,外生矿床为冲积型砂锡矿床,主要在水湘圩和通天河下游,主要特征见水湘圩地区矿点基本特征一览表(见附表 2-2)。

三、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3.1 成矿规律3.1.1 空间分布规律高温石英脉钨矿床产于花岗岩收缩裂隙中;矽卡岩型铜铁矿床产于花岗岩内外接触带中;高温热液锡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产在花岗岩外接触带中,中温热液充填铅锌矿床产在离接触带较远的部位。

这四种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以花岗岩为中心,呈同心带状分布。

3.1.2 床产出时间分布规律控矿因素表明高温石英脉钨矿床、矽卡岩型铜铁矿床、高温热液锡多金属硫3)有关,而低化物矿床、中温热液充填铅锌矿床都与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γ5温热液充填汞锑矿床只与加里东期花岗岩有关。

3.1.3 成矿系列规律高温石英脉钨矿床、矽卡岩型铜铁矿床、高温热液锡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中3)有关的一个成矿系列,温热液充填铅锌矿床都是同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γ53越远,成矿温度越低,成矿元素不断更新和变化,这套系列在成矿距离上与γ5岩石蚀变从高温蚀变类型逐渐向中低温蚀变类型转变。

3.2 控矿因素矿床是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要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必须有两大基本因素,一是要有成矿物质来源,二是要有成矿的空间,从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成矿物质来源与岩浆活动有关,成矿的空间主要与构造有关。

因此,控矿因素可以看作是岩浆岩、构造等因素。

成矿地质条件主要包括控矿构造、岩浆岩、地层、岩性、岩相古地理等,对内生矿床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是构造—岩浆活动,对外生矿床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是岩相或岩相故地理。

现在主要分析区内的内生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在本区内控制内生矿床成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主要为地层条件、构造条件、浆岩条件。

3.2.1 地层条件在地层条件中对成矿起控制作用的是本区地层的岩性和物理化学条件。

本区主要有碎屑岩和灰岩、白云质灰岩两种岩性,其中碳酸盐岩易与矿质发生交代作用而形成矽卡岩,富含黄铜矿和磁铁矿,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接触交代型。

灰岩是刚性岩石,易形成层间剥离构造与层间裂隙构造,有利于岩浆热液充填交代,所以锡多金属硫化物矿体形成,富含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锡石,矿床类型主要为高温热液充填交代型。

3.2.2 构造条件不同规模的构造控制了不同规模的矿床。

现在按区内的构造规模从大到小排列如下:①矿带(田)控制构造a.南北向纵断裂带构造b.接触带构造②矿床控制构造a.南北向和东西向断裂交汇处b.背斜转折端c.向斜扬起端③矿体控制构造a.层间剥离构造b.次级断裂及裂隙构造c.接触面构造断裂构造具有逐级控控和复合控矿的特点。

矿带(田)控制构造控制区内成矿带的形成和区域分布,根据本区矿带(田)控制构造划分成矿带,可顺着构造带划分或接触带划分矿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