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原稿
第一章1农田土壤水分状况
防洪——整治排洪河道,兴修水库,加固堤防 等。 防涝——开挖排水河道,修建排涝闸、站等。 防渍——开挖田间排水沟,防止过量灌溉等。
6
二、农田水分状况
包气带
饱水带
21
1.吸着水
① 吸湿水:不能移动的分子状态水。 吸湿系数: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
② 膜状水:可作微小移动的液态水膜 最大分子持水率:膜状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 率。 凋萎系数:作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 率。
22
2.毛管水
① 悬着毛管水:灌溉或降雨后,在毛管力作用下 保持在上部土层中的水分。 田间持水率: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 含水率。 土壤有效持水量:土壤中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的水量,即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系数之间的土 壤含水量。
2. SPAC是一个物质和能量的连续系统。 3. 影响植物吸水的因素:大气状况、土壤含水率及
其导水能力、作物输水能力及根系的吸水能力等 4. 凋萎系数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土壤特性常数
19
结束
20
农田水分
气态水、吸着水 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 毛细带表面
毛细水为主
地下水面(潜水面) 潜水——重力水
lgi
1
0.8
y = -0.351x +
0.8668
0.6
0.4
0.2
0 0 0.5 1 1.5 2 2.5 lgt
设:y kx b
k 0.351
lg i1 b 0.8668
17
考斯加可夫经验公式应用——例
积水或径流
土 壤 水 分
*
土壤水分
1.1 土壤水分类型
3)毛管水(有效水)
借助毛细管引力吸持和保持在毛细管孔隙中的水,易被植物吸收。 (1)毛管悬着水 指大气降水或灌溉后,吸持在毛管中的水,它和地
下水不相连接,而“悬挂”在土壤上层毛细管中。当毛管悬着水达到 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它是判断旱地土壤是否需要 灌水和确定灌水量的重要依据。不同土壤质地的田间持水量相对比较 稳 定 ( 表 6- 2)。 表6-2 不同质地土壤的田间持水量(%)
1)土壤水分含水量指标
(1)自然含水量(绝对含水量)
● 用土壤水分质量占烘干土壤质量的百分比表示,这是一种最常用的 表示方法。
土壤自然含水量(%)=
湿土质量烘干土质量 烘干土质量
100
● 也可用容积含水量来表示,即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比。
土壤自然含水量的体积百分率(%)=
水的体积 土壤体积
100
土壤吸湿系数、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等土壤水分状况标志 值,称为土壤水分常数,它们不仅反映土壤水分的数量和能量水平,也可 反映土壤水分的吸持和运动状态及被植物利用的难易程度。
*
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测定仪
*
土壤水分
1.2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土壤水分对植物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土壤对水分的保 持力与植物根系的吸水力。
宜旱地植物的生长发育。
(3)土壤蓄水量
水层厚度(mm)=土层厚度(mm)×自然含水量(质量%)×土壤 密度
*
土壤水分 1.3 土壤水分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2)土壤水分能量指标 ● 土壤能量指标包括土壤水势和土壤水吸力,它们的数值和表示单位 相同,单位为气压,水势为负值,水吸力为正值。能直接表明土壤 水的能量状态和对植物的有效性,可在不同的土壤之间相互比较, 也可以在土壤—植物—大气之间统一使用。
第四章土壤水分
Pore Spaces are filled with water
二、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1、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含义 土壤水分有效性是指土壤水分能否被植物利用及其 被利用的难易程度。 土壤水分从完全干燥到饱和持水量,可分为若干 阶段,每一阶段根据受土壤各种力的作用达到某种 程度的含水量,对于同一种土壤来说基本不变或变 化极小,此时的含水量称为水分常数。如前面介绍 的吸湿系数、凋萎系数、最大分子持水量、毛管断 裂含水量、田间持水量、 毛管持水量、全持水量等 都是土壤水分常数。根据这些水分常数可划分土壤 水分为有效水和无效水(图4~3)。
水深之间的换算关系可推知,如下式所示:
V方/公顷= DW(mm)/1000×10000(m2)=10DW
5.土壤相对含水量
土壤实际含水量占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百 分数。可以说明土壤水分对作物的有效程度和 水、气的比例状况等。是农业生产上应用较为 广泛的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土壤含水量 土壤相对含水量(%)=——————— ×100 田间持水量
凋萎系数(萎蔫系数) —— 当作物因缺水而开始 呈现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凋萎 系数一般是吸湿系数的1.5~2倍,可以作为土壤有效 水的最低限。一般土壤质地愈粘 ,凋萎系数愈大 (表4-1)。
表4-1 不同质地土壤的凋萎系数
土壤质地 粗砂壤土 细砂土 砂壤土 壤土 粘壤土
凋萎系数 0.96-1.11
2、膜状水(松束缚水)
吸湿水达到最大(量)吸湿系数后,土粒仍具有 剩余的分子引力,可继续吸收液态水分子,形成一 层比较薄的水膜,称为膜状水。
(1)膜状水在吸湿水的外层,所受吸力较小,吸力 范围在3.1~0.625MPa。
(2)性质基本上和液态水相似,但粘滞度较高, 而溶解能力较小。密度平均高达1.25,冰点为-4℃。
土壤水分——精选推荐
⼟壤⽔分⼟壤⽔分⼀、⼟壤⽔的形态分类1、固态⽔—⼟壤⽔冻结时形成的冰晶。
2、⽓态⽔—存在于⼟壤空⽓中的⽔蒸⽓。
3、束缚⽔—是籍⼟壤吸附⼒保持的⽔分,⼜称为吸附⽔。
分为:3.1 吸湿⽔—⼲燥⼟粒从⼤⽓和⼟壤空⽓中吸附的⽓态⽔分。
⼲⼟从空⽓中吸着⽔汽所保持的⽔称为吸湿⽔;吸湿⽔表现出固态⽔的性质,不能⾃由移动,植物⽆法利⽤,属于⽆效⽔分。
⼜称为紧束缚⽔。
3.2 膜状⽔—⼟壤颗粒表⾯上吸附的⽔分形成⽔膜,这部分⽔称为⼟壤膜状⽔。
膜状⽔具有液态⽔的性质,可以部分为植物吸收利⽤。
4、⾃由⽔—⼜分为:4.1 ⽑管⽔—指借助于⽑管⼒(势),吸持和保存⼟壤孔隙系统中的液态⽔,⼜分为悬着⽔和⽀持⽑管⽔。
4.1.1 悬着⽔—指不受地下⽔源补给影响的⽑管⽔,即当⼤⽓降⽔或灌溉后⼟壤中所吸持的液态⽔;旱地悬着⽑管⽔的最⼤值称为⽥间持⽔量。
4.1.2 ⽀持⽑管⽔—指⼟壤中受到地下⽔源⽀持并上升到⼀定⾼度的⽑管⽔,即地下⽔沿着⼟壤⽑管系统上升并保持在⼟壤中的那⼀部分⽔分。
亦称为⽑管上升⽔。
4.2 重⼒⽔—当⼟壤含⽔量超过⽥间持⽔量后,过量的⽔分不能被⽑管⼒所吸持,⽽在重⼒作⽤下沿⼟壤⼤孔隙向下移动的⽔分。
4.3 地下⽔—⼟壤或母质中有不透⽔层存在时,向下渗漏的重⼒⽔会在其上的⼟壤孔隙中聚积起来,形成⼀定厚度的⽔分饱和层,其中的⽔可以流动,称为地下⽔。
⼆、⼟壤含⽔量的表⽰⽅法1、重量含⽔量—⼟壤⽔的重量占⼟壤⼲重的百分数。
⼲⼟重为105℃~110℃的烘⼲⼟重。
⼟壤重量含⽔量(%)=⽔的重量/⼟壤⼲重=⼟壤容积含⽔量/容重2、容积含⽔量—单位⼟壤总容积中⽔分所占的容积分数。
⼟壤容积含⽔量(%)=⽔的体积/⼟体体积=⼟壤重量含⽔量×容重3、⼟壤相对含⽔量—某⼀时刻⼟壤含⽔量占该⼟壤⽥间持⽔量的百分数。
三、⼟壤⽔分常数1、饱和含⽔量—当⼟壤所有的孔隙都充满⽔时的⼟壤含⽔量,也称全持⽔量。
是确定⽔⽥灌⽔⽔量的依据。
2、⽥间持⽔量—⼟壤中悬着⽑管⽔达到最⼤量时的⼟壤含⽔量。
第六章 土壤水分-1
分子的吸力超过水分子之间的吸力,
发生水分对土壤的浸润,从而在土 粒、水和空气的交界面上形成凹形 的弯月面。弯月面使液面产生压力 差,形成弯月面力,也叫毛管力。
水分就借助这种弯月面力被保存在土粒间的
孔隙中,这部分水分叫做“毛管水”,是对
植物利用最有效的水分。
1、土粒和水界面上的吸附力
( 1 )吸附力的类型
土粒和水界面上的吸附力又由两种力所组成: 一是水分子与土粒间的分子引力; 二是胶体表面对极性水分子的静电引力。
①水分子与土粒间的分子引力
水分子与土粒表面的氧原子形成氢键,这种吸
附力很强,可达几千甚至上万个大气压,但这
种吸附力所能达到的距离很短。
②胶体表面对极性水分子的静电引力
壤含水量称为最大分子持水量。
最大分子持水量一般为最大吸湿量的2-4倍。
萎蔫湿度
膜状水可被作物利用的那部分水,由于移动很慢,常 补充不及,在可利用水还未消耗完前,作物就会因缺 水而呈现永久萎蔫状态(即一旦发生萎蔫,则再补充 水分也不能恢复原状)。植物因无法吸收水分而发生 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萎蔫湿度(或凋萎系 数)。有效水的下限。
胶体表面因带有电荷而其外围则有反(号)
离子,故在其带电质点周围产生静电场。水 在这些静电场内,因本身的极性而呈定向排 列。虽然这种吸附力所作用的有效距离与前 者相比要长一些,但其作用力要弱得多,至 最外层只有几个大气压。
上述两种吸附力作用的结果,使水分子牢固 地被吸附在土壤颗粒的表面上,这部分水分 叫做“吸附水”,它们在一般情况下不易被 作物吸收利用。
输送到植物根际附近。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它
10第十讲土壤水分
10第十讲土壤水分第四章土壤水气热和养分状况第一节土壤水分一、土壤水分的基本知识(一)研究土壤水分的意义1、是土壤重要组成部分,是植物生存吸收水分主要来源2、参加土壤的一切物质转化影响土壤的热量、通气、养分状况影响微生物和活动影响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3、是自然界水分循环重要组成环节(二)土壤水分的来源1、降雨2、地下水的补充3、人为溉灌4、大气中气态水的凝结(三)土壤水含量的表示方法1、质量含水量:指土壤中水分重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
2、容积含水量:指土壤水分的容积占土壤容积的百分数。
3、相对含水量:指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4、土壤水贮量:一定面积和厚度土壤中含水的绝对数量(四)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1、烘箱法:(1)经典烘干法费时>6小时,难以动态测量(2)快速烘干法2、快速法:酒精灼烧法:要求土壤在机质<5%电阻法:误差较大??3、仪器法:红外线烘干中子仪TDR法:时域反射仪二、土壤水类型划分、性质数量法:是按照土壤水受不同力的作用而研究水分的形态、数量、变化和有效性1、吸附水或称束缚水。
受土壤吸附力作用保持,其中又可以分为吸湿水和膜状水2、毛管水,受毛管力的作用而保持。
3、重力水,受重力支配,容易进一步向土壤剖面深层运动吸湿水的特点:水分子呈定向紧密排列、密度1.2~2.4g/cm3、无溶解能力、不能以液态水自由移动,也不能被植物吸收。
吸湿水达到最大值,此时的土壤吸湿水量就叫做最大吸湿量。
吸湿水达到最大后,土粒还有剩余的引力吸附液态水,在吸湿水的外围形成一层水膜,这种水分称为膜状水。
当膜状水达到最大厚度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最大分子持水量。
膜状水能从膜厚的地方向薄的部位移动,这部分能移动的水可被作物吸收利用。
作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现永久凋萎,此时的土壤含水量就称为凋萎系数。
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称为土壤毛管水。
毛管水的特点:这种水可以在土壤毛管中上下左右移动、具有溶解养分的能力、作物可以吸收利用。
第三章土壤水分1节
机制:毛管力(0.08- 6.25× 105 )
受毛管力作 用保持在土 壤中的水分
(三)毛管水 2.性质
第一节土壤水分类型
它不受重力支配而流失,所受力比植物根的吸水力小得多,
是植物所需水分的主要给源
毛管水移动性大,能较迅速地运动,一般向消耗点移动,如 向根系吸水点和表土蒸发面移动(10-300mm/h ) 毛管水溶有各种养分,是土壤养分的溶剂和输送者。
毛管悬着水是地势较高处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给源。
第一节土壤水分类型
土粒
毛管 悬着 水示 意图
第一节土壤水分类型
毛管上升水(与地下水有关)
借助于毛管合力由地下水上升进入上层土体的水 毛管水上升高度: 从地下水面到毛管上升水所能到达的绝对高度
H=75/d
H为毛管水上升高度 d为土粒平均直径
第一节土壤水分类型
气态水:存在于土壤空气中 受土粒分子引力
吸湿水 膜状水
吸着水
液态水
毛管悬着水
受毛管力作用
毛管水
毛管上升水
受重力作用: 重力水
第一节土壤水分类型
(一)吸湿水 1.定义
吸湿水:干燥的土粒靠分子引力从土壤空气中吸持的气态水。
机制:表面能(表面分子引力) 受到的吸持力=109Pa~3.1×106Pa (1万~31大气压),远大于植物根 的吸水力(平均为1520kPa), 植物无法 吸收利用,属于土壤水中的无效水, 对生产的直接意义不大。
第三章 土壤水分
本章的重点、难点:
•1) 土壤水分类型、特点及相应的水分常数 •2) 土壤土水势、土水吸力、水分特征曲线概念
第一节土壤水分类型
一、概述
(一)土壤水分的重要性
土壤水分是土壤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土壤形 成、土壤的演化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作用。
第四章 土壤水分
(二)土壤水层厚度:指一定深度(mm)土层中的水 分总量相当于若干水层厚度(mm)。它便于将土壤含 水量与降雨量、蒸发散失量和作物耗水量等相比较, 以便确定灌溉定额。
土壤面积厚度容重重量含水量% 水层厚度 = 土壤面积 = 厚度容重重量含水量%10 。
二、土壤水分的能态(potential of soil water)
W,% =
土壤容积
100=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
利用土壤容积含水量可以反映土壤水分在土壤孔隙 容积含水量的比例,或水、气容积的比例。 W,% = 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
如土壤质量含水量为200g kg-1,容重为1.2g cm-3, 则土壤的容积含水率为24%。若知土壤的总孔隙度, 则通过总孔隙度减去容积含水率,则得空气所占的 容积,这样土壤的固气液三相比可以求得
2、水分运动方向:高势区向低势区运动。土水势是判
断土壤水分运动方向和有效性的唯一可靠指标。
3、土水势的分势
土水势是土壤中各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种
力所产生的势能、具可加和性,彼此独立,故土水
势可以分为以下分势。
w=
g+ p+
m+
s
土水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
(1)基质势 matric potential
饱和土壤中水柱产生的压力高于参比大气压故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壤水压力势为正值pgh4渗透势溶质势osmaticpotential由于水中的溶质所引起的势能渗透压对于具有一定盐分浓度的土壤溶质分子对水分的吸持需要环境对它做功故为负值
水:自然界最奇异的物质 水:液态金子
水对人类本身的重要性: 例:人的身体一年大约需要一吨水来维持健康和生命。 水是农业之本: 每生产一吨粮食约需1000吨水,近年来世界粮食产量 下降,干旱和水源不足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民以食为天——民以水为天
3土壤水分
土壤水的再分布,对研究植物从不同深度土层 吸水有较大意义。某一土层水的损失,不完全是植 物吸水所致,还与上、下层水的再分布有关。
(三)气态水的运动 土壤水汽运动是以扩散形式进行的。气态水和液态水 之间相互转化,转化的过程分别是汽化和凝结。 生产中无论是液态水还是气态水都受温度梯度的影响, 水分移动与凝结事例有: (1)夜潮现象:多出现在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土壤质地为 壤质的土壤。白天土壤表层被晒干,夜间降温,底土温度高 于表土,液态水和气态水由底土移动到表层,遇冷凝结,使 得表层土壤墒情得到恢复。给作物有一定补给效果。---潮土 (2)冻后聚墒:
可以使用统一的观点和尺度来研究土壤一植物一 大气连续体(SPAC)中水运动和相互关系; 可以更充分的利用热力学原理和数学方法来定量 地处理土壤水问题; 在研究手段上也提供了一些更准确的方法。 土壤水分能量概念与土壤水分数量概念结合才是 最完美的-----水分特性曲线
(二)土壤水分特性曲线 概念:表示土壤含水量(数量)与土壤基质势(能 量)的关系曲线叫水分特性曲线。
学习目标
什么是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如何对土壤水分形态进行划分? 运用能量学观点来研究土壤水分有何优点? 土壤水分的运动问题
一、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一) 质量含水量 质量含水量是以土壤中所含水质量与烘干土质量 的比值,多用百分比表示,也有用质量分数表示:
水重(%)= 土壤水重(g) 烘干土重(g) ×100%= 湿土重-烘干土重 烘干土重(g)
T 3 D ,(T:mbar;D:mm) 茹林公式
孔隙的毛管力与孔径成反比关系。
另外,土壤水分除过受上述两种力
的作用以外,还普遍受到重力作用,但
第六章--土壤水分
相对含水量是指土壤含水量(θm)占田间持水量(θf)的百分数。
土壤相对含 水 m1量0% 0 f
6.2.1 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6.2. 1. 1 质量含水量
容积含水量是指单位土壤总容积中水所占的容积百分数
又称容积湿度、土壤水的容积百分数
常用符号θv表示。θv用小数形式表达,这时的量纲为cm3/cm3 但常用无量纲的百分数表示。
θv = (水容积/土壤总容积) cm3/cm3, 或θv =(水容积 / 土壤总容积)×100%
θv与θm的换算关系式 θv=θm·ρ
表6-2 不同质地和耕作条件下的田间持水量(%)
沙土 沙壤土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黏土
二合土
耕前 耕后 紧实田
间持水量(θm) 10~14 16~20 22~26 20~24 24~28 28~32
32 25 21
6. 1 土壤水的类型及性质
6.1. 3 毛管水
6.1. 3. 2 毛管上升水
毛管上升水:借助于毛管力由地下水上升进入上层土体的水。 毛管持水量:毛管上升水的最大含量称为毛管持水量。 毛管水上升高度:从地下水面到毛管上升水所能到达的绝对高度叫毛管水上升高度。 毛管水封闭层:靠近地下水面处土壤孔隙几乎全部充水,称为毛管水封闭层。 从封闭层至某一高度处,毛管上升水上升快,含水量高,称为毛管水强烈上升高度
6.2. 1. 2 容积含水量 6.2. 1. 3 相对含水量 6.2. 1. 4 土壤水贮量
土壤水贮量是指一定面积和厚度土壤 中含水的绝对数量。在土壤物理,农 田水利学、水文学中经常要用到这一 参数,它主要有两种表达方式
任务四认识土壤水分25页PPT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土壤水份分析报告模板
土壤水份分析报告模板
土壤水分分析报告模板
一、实验目的:
分析土壤水分含量,了解土壤的水分状况。
二、实验原理:
土壤水分分析是指对土壤中的水分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常用的土壤水分分析方法有干燥法、重量法和电阻法等。
三、实验步骤:
1.取好代表性的土壤样品,放入干燥器中,将其干燥至恒重。
2.记录干燥前土壤样品的重量(W1),将干燥后的土壤样品取出,记录其重量(W2)。
3.计算土壤水分含量的公式为:水分含量(%)=(W1-W2)/W2 *100%。
四、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步骤可得到土壤样品的干重和湿重,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土壤的水分含量。
五、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土壤样品的水分含量。
六、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土壤水分分析的方法,掌握了干燥法测定土壤水分含量的步骤和计算公式,对土壤的水分含量有了
更加深入的理解。
七、建议:
在进行土壤水分分析时,要选择代表性好的土壤样品,并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以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以上是一份土壤水分分析报告的模板,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相应地进行修改和补充。
实验报告应准确、简明地描述实验内容、步骤和结论,同时给出相应的实验数据和分析,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和复制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水分综述摘要关键词:土壤水分影响因素1程积民、万惠娥[1]等人通过采用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丘陵半干早区柠条灌木林的建设与土壤水分过耗及调控恢复的定位进行试验研究。
试验选择出最佳灌草立体配置模式:水平阶整地为柠条-披碱草、柠条-草木樨、柠条-芨芨草类型;水平沟整地为柠条-芨芨草、柠条-草木樨类型;鱼鳞坑整地为柠条-草木樨、柠条-芨芨草、柠条-本氏针茅类型。
这种配置模式可以调节和补充土壤水分的不足,促进灌草的生长,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2杨建昌、刘立军等人通过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对旱育秧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旱育秧移栽后有明显的分蘖和生长优势,尤其在节水灌溉或低土壤水分条件下,旱育秧有效穗数多、干物质累积量高、抽穗后的光合势大,较水育秧显著增产。
但在土壤水分充足或常规灌溉条件下,旱育秧分蘖成穗率低、有效穗数少,较水育秧增产幅度小。
表明旱育秧配合本田期节水灌溉,其增产潜力较大。
3王进鑫、黄宝龙等人采用旱棚人工控水,对侧柏、刺槐不同水量全生长期均衡供水条件下,2-3年生幼树的生长需水规律、蒸腾耗水与土壤水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槐蒸腾耗水量随土壤供水能力的增大而增加,其中以生长前期和生长盛期耗水为主。
侧柏蒸腾耗水量以生长盛期最大,约占年蒸腾量的46.27%,生长后期次之,生长前期较小,并求出了两树种蒸腾耗水的土壤水分应力订正函数及在非充分供水条件下实际蒸腾耗水的时间-水分函数。
4张爱良、黄桂英等人采用盆栽法,研究了四种不同土壤水分含量条件下小麦旗叶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与小麦经济产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r = 0.9936 ),提高土壤水分含量能使灌浆中后期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得到提高。
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旗叶SOD 活性显著降低,质膜透性明显加大,致使植株衰老加速。
5王克勤、王立选用田间7年生和盆栽2年生金矮生苹果,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不同水平土壤水分人为控制。
结果表明,林木蒸腾作用与光照强度和土壤水分状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林木在苗期时,当土壤水分不足时,应采取措施避免强光照射,以减轻过度蒸腾失水造成的生理伤害,提高成活率和促进苗木生长。
6潘占兵、李生宝等人通过对宁夏盐池干旱退化草场植被恢复与风蚀沙化防治技术示范区内不同种植密度的柠条林土壤水分进行了定位观测,从土壤水分日变化、季节性变化、水分垂直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主要受大气降雨及植物生长节律的影响, 变化较大。
7吴玉光,王美菊等人通过用植物纤维薄膜代替塑料薄膜覆盖农田,研究了植物纤维膜对保持土壤含水量的作用。
结果表明,利用植物纤维膜覆盖地面,可以起到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它可以抑制土壤水分蒸发量的80%- 90%,但从保持土壤水分方面来说,还不能达到覆盖塑料薄膜的水平;从调节土壤空气条件方面看,可以使多余的水分蒸发,提高土壤的通气程度,又比塑料膜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8张学利、杨树军在研究了国内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壤水分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用地土壤水分的研究概况,为进一步推动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9李俊庆、沈华等人应用多年测定资料,对旱地花生水分变化动态作了探讨。
本文划分了旱地花生全生育期及各生育期阶段干湿类型,测定了降水满足率及亏缺率;发现旱地土壤水分变化与降水规律基本一致,全年土壤水分变化按季节可分为4个阶段,即春季失墒阶段、夏季蓄墒阶段、秋季缓慢蒸发阶段和冬季冻凝累积阶段。
10巫东堂、焦晓燕等人通过采用微区隔离遮雨棚法,在充分供水的土壤水分预测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非充分供水条件下土壤水分预测模型,并且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准确性。
11陈洪松、郝明德等人以黄土高原沟壑区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雨季、旱季缓坡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以及坡位对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雨季、旱季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趋势相同,但浅层(10~ 30 cm ) 土壤水分变化幅度较大,尤其是降雨产流时;土壤水分的补偿和恢复主要取决于雨强适中、历时长且雨量大的降雨过程,与土壤前期水分剖面特征、作物覆盖度以及作物耗水特性密切相关,而坡度几乎没有影响;坡位对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观测期末雨季、旱季土壤蓄水增量为坡上<坡中<坡下, 坡的中下部土壤储水量也较坡上部大。
12吴发启、张玉斌等人以果园梯田、农作梯田为研究对象,以坡耕地为对照,选择阳坡不同宽度梯田进行测定,通过分析发现,在黄土残塬沟壑区的泥河沟流域,坡耕地的土壤水分无谓损耗多、蒸散量与流失量大;梯田由于消除了降水再分配发生的条件,使其具有了明显的蓄水、保水作用;宽式水平梯田的蓄水、保水作用要好于窄式梯田;在窄式梯田上5~ 7 月应布置一些有效的防止或减少地面水分蒸发的农业技术措施,以此来改善并促进土壤水分的利用。
在宽式梯田上可以种植玉米等耗水量较大的作物。
距田埂愈近,越靠近外部,越接近土壤表层,土壤湿度越小,土壤愈干旱,这一规律对于梯田的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13赵晓光、吴发启等人通过对0°~25°坡耕地240 cm 以上土层1 a 内各层土壤水分状况每周的观测,结合同期降水资源,研究土壤水分在5-9月份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土壤含水量随坡度增大呈减少趋势;距分水岭30m 处土壤含水量最高( 9%坡度);土壤水分含量随雨量增大而增大;中等雨强降雨对土壤水分影响最大;高茬覆盖有利于增加土壤含水量,5-9月份,土壤月平均含水量呈正弦曲线变化的规律。
14王进鑫、罗伟祥等人通过定位监测与对比分析,对黄土高原半湿润落叶阔叶林区、半干旱森林草原区和半干旱典型草原区,持续干旱期末人工林根区土壤干旱状况、雨季后土壤水分恢复情况进行了测定分析;同时,通过引人土壤贮水亏缺度这一新的指标,对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度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严重。
人工林根区土壤贮水亏缺度,在水平方向上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
其中,侧柏、油松土壤贮水亏缺度与距主干距离成正相关,树槐则相反;在垂直方向因林区类型不同而异。
半湿润落叶阔叶林区传统的一维土壤水分动态监测,难以准确反映半湿润落叶阔叶林区人工林地的水分状况。
15傅伯杰、王军等人选择黄土丘陵坡地上3种典型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类型,从坡底到坡顶的组合为:草地-坡耕地-林地、坡耕地-草地-林地、坡耕地-林地-草地,采用便携式时域反射测试仪测定土壤水分。
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对土壤水分有一定的影响。
平均0-70cm各层土壤含水量,坡耕地-林地-草地类型的土壤含水量最高,为17.4%,草地-坡耕地-林地类型次之,为16.5%,坡耕地-草地-林地类型最低,为15.7%。
土壤水分与侵蚀的关系成正相关,在降雨条件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前期土壤含水量越高,土壤流失量越大。
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根系深度和耕作措施等因素密切相关。
16陈新红、徐国伟等人以汕优63和武育梗3号为材料,研究结实期水分胁迫和氮索营养对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处理的叶片水势在白天明显低于对照(非胁迫处理),但早晨和傍晚的叶片水势在2种处理间无明显差异,说明胁迫处理植株的叶片水势在晚间得到恢复。
水分胁迫处理叶片的叶像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明显降低,植株衰老加快,而抽穗期施用氮肥处理植株衰老延缓。
水分胁迫处理促进了茎鞘储存的非结构性破水化合物(可溶性糖和淀粉)的输出、产量以及大多数米质指标在土壤水分胁迫与非胁迫处理间无明显差异, 抽穗期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产量。
17马福武、贾志军以晋西离石王家沟流域为试验基地,收集了1994年7-9月份的土攘水分逐日观测数据和与之相对应的降雨量、气温、空气湿度、蒸发量等气象因子观测资料。
通过分析,得到了较高精度的用于预报该地区梯田、坡耕地、荒坡地、弃耕地、人工草地、沟坡林地6种不同地类土壤水分的经验公式,为各种地类的土攘水分预报以及土地生产力评价、土壤侵蚀规律研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土攘水分计算方法。
18董治宝、李振山根据在六道沟流域采集的土样进行土壤水分对风蚀影响的风洞模拟实验结果,建立了土壤风蚀率(风蚀强度) 与土壤含水率的定量关系;通过长期的各种土地类型的土壤水分监测及同步空气相对湿度观测,建立了土壤表层(0~ 3cm ) 水分含量与空气相对湿度的相关关系;进一步推导出土壤风蚀强度(风蚀率) 随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呈- 8 次幂函数减少的理论关系。
最后,按照风蚀强度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及土壤水分监测结果分析和比较了各种土地类型的土壤水分抗风蚀性;根据土壤风蚀强度与空气相对湿度应具有的理论关系及空气相对湿度的详细观测资料分析了土壤水分抗风蚀性的时间变化特征。
19石莎、马风云等人利用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结构的调查结果及与其对应的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植被结构对地表水分的影响。
结果表明:流沙区土壤水分的变化是由浅层至深层逐渐增加,植被区土壤水分由上至下递减明显,并且人工植被区沙层水分随着植被建立时间的延长而线性减少。
该地区草本植物对10cm -20cm层的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灌木主要影响20cm-40cm 层的土壤含水量。
其中雾冰藜和油蒿对地表水分影响较大,对雾冰藜、油蒿、花棒和小画眉草来说, 其密度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
20何园球、沈其荣等人通过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旱作水稻在施用中量磷肥条件下,土壤水分对红壤中几种磷的含量和动态的影响。
研究表明:土壤水分水平和采样时间对红壤全磷、有效磷、有机磷和不同形态的无机磷含量都有极显著的影响,且相互间的交互作用明显。
栽种水稻后总体来说,土壤全磷、有机磷和O-P含量均有一定的提高,有效磷和Al- P、Fe- P、Ca- P 含量则下降;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为O- P> Fe- P> Al- P > Ca- P;大田和盆栽实验相比,在4种形态的无机磷、全磷和有机磷的排列顺序、演变趋势等方面基本一致,但有效磷则出现相反的结果,同时,大田试验土壤中各种磷的含量要比盆栽试验高得多,表明盆栽条件下,由于根系密度大,使土壤磷素消耗更快。
21马新明、熊淑萍等人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土壤水分对专用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强筋小麦豫麦34旗叶叶绿素计读数(SPAD值)、PSⅡ活性(Fv/Fo)和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在土壤相对含水量60%(FC)的条件下最高,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有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传递的量子产率在80%FC下最高;高产小麦豫麦49旗叶SPAD值、qP、qN、ETR 均以80%FC下最高,Fv/ Fo、Fv/ Fm受土壤水分影响不大;弱筋小麦豫麦50,除qN在80%FC下最低外,其余光合特性参数均以80%FC的条件下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