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激酶(CK)测定及意义

合集下载

肌酸激酶异常与对应病情

肌酸激酶异常与对应病情

肌酸激酶异常与对应病情

引言

肌酸激酶(CK)是一种酶,在人体内广泛存在于多个组织中,尤其在心肌、骨骼肌和脑组织中含量较高。肌酸激酶的异常水平可

能与一系列疾病相关。本文将探讨肌酸激酶异常与不同病情之间的

关系。

肌酸激酶异常与心肌损伤

肌酸激酶在心肌损伤的早期阶段常常呈现异常升高。当心肌组

织受损时,肌酸激酶会释放入血液中,导致血清中的肌酸激酶浓度

升高。因此,肌酸激酶水平的升高常被用作心肌损伤的指标。

肌酸激酶异常与肌肉疾病

许多肌肉疾病与肌酸激酶异常有关。例如,肌无力症和肌肉炎

等疾病常伴随着血清中肌酸激酶浓度的升高。这是因为这些疾病导

致了肌肉组织的破坏,使肌酸激酶释放入血液中。

肌酸激酶异常与神经疾病

某些神经疾病也可能导致肌酸激酶水平异常升高。例如,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和多发性硬化症(MS)等疾病常伴随着肌酸激酶的升高。这可能是由于这些疾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导致了肌酸激酶的释放。

结论

肌酸激酶异常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现象。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肌酸激酶水平,可以提供对心肌损伤、肌肉疾病和神经疾病的评估。然而,肌酸激酶水平的异常升高并不能作为单一的诊断指标,需结合其他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ck、ldh指标

ck、ldh指标

ck、ldh指标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血清CK(Creatine Kinase)和LDH(Lactate Dehydrogenase)是两种常见的生化指标,常用于评估肌肉和肝脏等组织损伤程度。它

们也可以在心肌梗死、中风、感染和其他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

将重点介绍这两种指标的作用、测定方法、临床意义及相关疾病的诊

断价值。

一、CK指标

1. CK是一种细胞内酶,主要存在于肌肉组织、心脏和脑组织中。当这些组织受损时,细胞膜破裂会释放大量的CK到血液中,导致其浓度升高。CK水平的检测可以间接反映肌肉和心肌损伤的程度。

2. CK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酶法和免疫法两种。酶法通过检测CK

催化底物的催化反应来测定其活性,而免疫法则是通过特定抗体结合CK并产生颜色反应来检测其浓度。

3. 在临床上,CK常被用于评估骨骼肌和心肌损伤的程度。在急性心肌梗死中,CK的水平会在几小时内显著增加,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CK可以作为心肌梗死的诊断和疗效监测指标。

4. 一些其他疾病如横纹肌溶解症、中毒和运动损伤等也会导致CK 水平升高。CK的测定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诊断和监测价值。

二、LDH指标

1. LDH也是一种细胞内酶,存在于肝脏、心肌、红细胞等组织中。当细胞受损后,LDH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浓度升高。LDH的测定可以反映组织损伤的程度。

2. LDH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酶法和免疫法两种,与CK类似。酶法测定LDH的活性,而免疫法测定LDH的浓度。

3. 在临床上,LDH常被用于评估肝功能和心肌损伤的程度。在心肌梗死中,LDH的水平也会升高,与CK一起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和疗效监测。

肌酸激酶测定SOP_CK临床意义_检验科生化项目SOP

肌酸激酶测定SOP_CK临床意义_检验科生化项目SOP
肌酸激酶测定
文件编号:
版本号:
页码:第页共页
1检测原理
CK催化磷酸从磷酸肌酸到腺苷二磷酸(ADP)的转磷酸过程,产生腺苷三磷酸(ATP)。这种方式形成的ATP用于在己糖激酶(HK)催化的反应中使葡萄糖磷酸化,生成的葡萄糖-6-磷酸盐由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氧化,同时还原磷酸烟碱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形成的NADPH引起的在340 nm处发生的吸光度变化,与CK活性直接成比例,因为其他反应物以不限制比率的数量存在,可以使用双波长(340, 405 nm)技术来测量。
4.4.2双向条形码标本分离血清后直接运行仪器。
4.4.3运行:输入完毕后按F3:LOAD LIST,确认样品已经装载在样本盘上,按Run键,仪器开始进行样品检测。
4.4.4检验后标本保存
标本检验完成后用采血管原盖盖紧,保存于标本冷藏库内,按日期放好,保存期为7天。
5校准程序
5.1校准品准备和储存
直接使用,2~8℃保存。
但在肌肉损伤或疾病,甚至肌注某些药物如青霉素、氯丙嗪等以及电复律、心导管检查时也可引起肌酸激酶活性升高。故肌酸激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阳性率虽高达98%,但特异性不高,约为85%,如有可能同时作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查会更好。
杜兴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血中肌酸激酶往往明显增高,甚至可高出参考值上限的50倍,而后随病程延长而逐步下降。此病是和性染色体有关的遗传病,在无症状的女性、隐性携带者中约有75%肌酸激酶值也高于正常。其他类型的原发性肌萎缩患者血中肌酸激酶也常有不同程度升高,此可用于区别继发性肌病如神经型或废用性肌萎缩,后者肌酸激酶活性往往正常。

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 DGKC速率法

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 DGKC速率法

目录

1. 检测原理

2. 标本采集与处理

2.1 受检者的准备

2.2 静脉采血

2.3 抗凝剂

2.4 标本处理

3. 试剂

3.1 试剂

3.2 校准血清

3.3 试剂、校准血清的稳定性

4. 仪器

5. 操作

6. 计算

7. 操作性能

7.1 精密度

7.2 准确度

7.3 灵敏度

7.4 可报告范围

7.5 特异性

7.6 干扰

8. 参考值

9. 临床意义

附录A: 参数

1. 检测原理

试剂中加入抑制CK-M的抗体,它能完全抑制CK-M亚基的活性而不影响CK-B亚基的活性,所得结果乘以2即得CK-MB的活性。

CK

肌酸磷酸+ ADP ----------- 肌酸+ ATP

HK

ATP + 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 ADP

G6PDH

葡萄糖-6-磷酸+ NADP+------------ 6-磷酸葡萄糖酸+ H+ + NADPH

2.本采集与处理

2.1 受检者的准备:

病人空腹12h,不饮酒24h后采集血样。体检对象抽血前应有两周的的正常状况。孕妇应在产后或终止哺乳3个月后检验。此外,有无服用影响的药物以及采血的季节都应做相关记录。

2.2 静脉采血:

除非是卧床的病人,一般在采血时取坐位。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会影响测试项目的浓度。在采血前至少应静坐5分钟,一般从肘静脉取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

2.3 抗凝剂:

血浆使用肝素或EDTANa2(1mg/mL)作为抗凝剂。

2.4 标本处理:

血标本室温放置30min~45min后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在两小时内检测完毕;如两小时内不能检测完毕,将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置洁净试管加盖2-8℃保存。

肌酸激酶CK

肌酸激酶CK

肌酸激酶缩写: CK 简介 原理 正常值 临床意义 注意事项 心肌酶谱是临床医生开的最常见的化验单之一。因为心肌酶谱在很多患者血清或某些人的特殊生理状态下都可以升高,其中肌酸激酶升高的概率最高。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旧称为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phosphokinase,CPK),但现在不叫CPK。CK分子量为81000,由两个亚基组成。CK在ATP参与下催化肌酸磷酸化,生成ATP(供给肌肉能量的来源)和磷酸肌酸。这种酶催化反应是可逆的。肌酸激酶有四种同功酶形式:肌肉型(CK-MM)、脑型(CK-BB)、杂化型(CK-MB)和线粒体型(CK-MiMi)。CK-MM型主要存在于各种肌肉细胞中,CK-BB型主要存在于脑细胞中,CK-MB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CK-MiMi型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中。临床上测定的血清CK指的是总的活性。CK分布:分布于骨骼肌、心肌、脑、甲状腺、肺组织、胃肠平滑肌中,以骨骼肌含量最高,其次为心肌,再其次为脑和胃肠平滑肌。在肌纤维中主要集中于亚细胞结构的上清部分,也少量含于线粒体、微粒体部分。正常情况下,细胞外液的CK浓度仅是细胞内液的1/1000-1/10000。因此,血清中肌酸激酶升高一般提示含有CK的组织细胞的通透性增强或细胞的破坏。正常人的CK变动:CK值与人种、性别、年龄、肌块大小、体力活动有关。男性比女性略高。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后CK可升高,但运动强度的影响更大。运动后CK升高的原因是肌纤维膜通透性的增加结果,也可能是由于肌肉内酶合成增加。检查 CK之前,应避免做激烈的运动(一般情况下轻度升高,除非伴随着肌纤维的破坏时可以中等度以上升高)。使用多克隆抗体抑制CK的CK-M同工酶活性后,按照德国临床化学学会(DGKC)和国际临床化学学会(IFCC) 推荐的连续监测法检测余下的肌酸激酶活力。CK-MB由CK-M和CK-B亚单位组成。抗CK-M抗体完全抑制了CK-MM(肌酸激酶的主要活性部分)和CK-MB中的CK-M亚单位的活性。再检测CK的活力为余下的CK-B的活力,相当于一半CK-MB活力。所以将结果乘以2,为CK-MB的活力。男性 24~170U/L女性 24~150U/LCK升高见于很多疾病。主要用心肌梗死诊断,CK升高幅度较AST和LDH都大,且出现早,2~4小时开始升高,12~48小时达到高峰,2~4天恢复到正常。尤其对心肌缺血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诊断比其他酶灵敏度高。故动态检测CK变化有助于观察病情和预后估计。当发现CK升高时候,不用急忙下结论。很多情况下,患者根据自己的症状结合医学科普知识,很容易判断是那个系统的疾病。不同的疾病的CK升高的幅度不同。一般分轻度(正常值的5倍以下),中度(6-10倍),重度

心肌酶谱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一、组成:

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

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测定及医学意义(来源:www.med66。com)

【正常参考值】72~182 U/L

【临床意义】

HBD与LD、AST、CK及CK-MB共同组成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健康成人血清LD/HBD比值为1。3~1。6,但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活性升高,LD/HBD比值下降,为0。8~1.2.而肝脏实质细胞病变时,该比值可升高到1.6~2。5。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比值与各实验室的测定方法或测定条件不关,必须确立本实验室的比值.另外,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因LD1活性增高,所以HBD活性也可增高。

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及意义

乳酸脱氢酶是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酶。此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以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和肺中为最多.这些组织中的LDH的活力比血清中高得多。所以当少量组织坏死时,该酶即释放血而使其他血液中的活力升高。测定此酶常用于对心梗、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1.正常参考值

速率法(LDH—L法):100~240 U/L

比色法:190~310 U/L

2.临床意义:

①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后9~20h开始上升,36~60h达到高峰,持续6~10天恢复正常(比AST、CK持续时间长),因此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期的辅助诊断指标。

②肝脏疾病: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肿瘤转移所致的胸腹水中LDH往往也升高。

讲座——心肌酶检测

讲座——心肌酶检测

CK-MM(%) 98.9 0 78.7 4.3 12 2.8 0
CK-MB (%) 1.1 2.7
20
0 8 0 0
CK-BB (%) 0.06 97.3 1.3 95.7 80 97.2 100
正常情况下,CK存在于胞质和线粒体中
胞内浓度>胞外浓度(比例为1/10000 ~1/1000) 血清CK水平低且相对稳定
CK-MB 对诊断心肌炎,究竟有多大价值?
概念
• CK-MB是肌酸激酶(CK)同工酶之一 • 主要来源于心肌,其次骨骼肌、小肠、膈肌
• 通常所测CK-MB是血清活力单位,正常<CK的6%
• 急性心肌受损3~6h升高,高峰出现早,消失快 • CK-MB Mass(CK-MB质量) >4.0ng/ml为阳性;比活力单位 稳定,特异性高、敏感性低
同功酶有五种形式,其分布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LD1
正常情况,L2>L1>L3>L4>L5 心肌损害时,L1>L2 ;严重心衰时,可伴L5↑ 多数恶性肿瘤时, L5 、L4、 L3均升高
LD2 LD3 LD4 LD5 H4 H3M1 H2M2 H1M3 M4 心肌、红细胞、肾、白细胞、 肝 白细胞、肾、红细胞、心肌、 肝 白细胞、脾、肺、血小板、 肝、淋巴细胞 肝、骨骼肌、白细胞、血小 板 骨骼肌、肝、血小板
肌酸激酶 CK
CK是心肌中重要的能量调节酶,主要存在于需大量耗能的器官物质中, 红细胞中几乎没有,是由M和B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其同工酶有:CKMB、CK-BB、CK-MM。不同肌肉内同工酶的比例不同,CK-MB占心肌总CK的 15% -25% 。各个同工酶存在的分布表:

实验十二 血清肌酸激酶测定与应用

实验十二 血清肌酸激酶测定与应用
⑦α-萘酚溶液
称取α-萘酚1g,用上述贮存碱液使溶解,并稀释到100 ml,此液必须新鲜配制,否则精空选白ppt管光密度读数增高。 9
4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⑴ 肌 酸 磷 酸 激酶显 色法
⑴肌酸磷酸激酶显色法。 ①测定CK活性原理:利用上述反应所生成的肌酸与α-萘酚
和双乙酸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红色深 浅与肌酸含量成正比,与同样处理的肌酸标准液比色,求 得酶的活力。
Vs=样品体积
NADPH在340 nm波长下毫克分子消光系数=6.3
参考值:男:24-195 U/L;女:24-170 U/L
线性上限:CK活力可达1500U/L(37℃)
⑤ 注 意 事 项 : 当 ⊿ A/ 分 大 于 0.0360 ( F=4127 ) , 0.0190 (F=8095)时,样品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重新测定, 结果乘
天,若空白管光密度太高,说明有游离肌酸产生,即不能再用。
② 0.3 N 氢氧化钡溶液
称 取 氢 氧 化 钡 ( Ba(OH)2·8H2O ) 4.73g , 加 蒸 馏 水 使 之 溶 解 (可加热助溶),并稀释到100 ml。
③ 5% 硫酸锌溶液
➢ 称取硫酸锌(ZnSO4·7H2O)8.82g,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到100 ml。
0.5
0.5
0.5
0.5
0.5
0.5

19血清肌酸激酶测定

19血清肌酸激酶测定

19血清肌酸激酶测定

一、目的

肌酸激酶(CK)又称肌酸磷酸激酶(CP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的胞质和线粒体中。正常人血清中CK活性很低,当上述组织受损时,CK进入血中,使血中CK 随即上升。

二、方法

连续监测法(N—乙酰半胱氨酸法)

三、原理

磷酸肌酸肌酸+ATP

ATP+ 葡萄糖HK 6—磷酸+ADP

G6PDH 葡萄糖—6—磷酸+NADP+6—磷酸—葡萄糖酸+NADPH+H +

四.标本

1.静脉抽取病人空腹血,置于洁净干燥试管或含促凝剂的真空管内。

2.采血后应立即送到检验科生化室。

3.样品收到后立即分离血清,不能及时测定的血清应于2-80C保存。

4.严重溶血或脂血的标本不能测定。

五.设备及试剂

1.希迈全自动生化仪。

2.上海复星长征公司肌酸激酶试剂。

3.肌酸激酶剂应贮存于2—8℃冰箱。

六.操作步骤

1.样本的准备:将编好号的样品离心,取血清加入样品杯放到样品

盘的规定位置,再把样品盘放到仪器中相应位置。

2.试剂的检查:每天测定前先检查各种试剂的数量、效期、定标等

情况,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测定。

3.操作方法:详见希迈生化仪操作手册。

七.质量控制

每天操作过程中应使用上海复星长征公司的生化质控血清至少做一次室内质控,每年

定期参加海南省临检中心所组织的室间质评。

八、干扰因素

1、手术后,反复肌肉注射,剧烈运动等,CK活性会升高。

2、不同年龄、性别存在差异。

3、红细胞内不含CK,但红细胞内含有腺苷酸激酶(AK)能催化ADP直接转化成ATP,使CK增高。

九、参考区间

24—195U/L

十、实验室解释

1、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在脑组织中也有存在。各种类型进行性肌萎缩时,

肌酸激酶作用、心肌酶标记物、心肌酶升高原因、心肌损害诊断标准、CK升高诊断心肌损害意义及指标注意事项

肌酸激酶作用、心肌酶标记物、心肌酶升高原因、心肌损害诊断标准、CK升高诊断心肌损害意义及指标注意事项

肌酸激酶概念作用、心肌酶标记物、心肌酶升高常见原因、心肌损害诊断标准、CK升高诊断心肌损害意义及CK-MB与CK注意事项

肌酸激酶

人体各组织中含有大量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是由脑(B)或肌肉(M)两个胞质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形成三种同工酶:CK-BB、CK-MB、CK-MM,其中CK-MB 被认为是评估心肌组织损伤的特异性酶指标之一。

心肌损伤的机制为:心肌受损(缺氧等)→ 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细胞膜结构破坏→ 细胞通透性增加→ 细胞内酶大量释放→ 血清心肌酶含量/活性↑(增加)

心肌酶标记物

肌酸激酶 CK:25~200 U/L

乳酸脱氢酶 LDH:50~240 U/L

谷草转氨酶 AST:5~40 U/L

α-羟丁酸脱氢酶HBDB:80~220 U/L

CK 的分布

心肌酶升高常见原因

生理性增高

(1)剧烈运动、运动时间越长,CK 活性升高越明显(通常在运动后12~20 小时达到峰值,并维持36~48 小时,一般而言对于较少运动的人,运动时间越长,幅度越剧烈,则CK 上升的幅度越高)。

(2)新生儿血清CK 活性>正常值(新生儿出生时,由于骨骼肌收到挤压损伤和短暂的缺氧可以引起CK 的释放),水平约为正常值的2~3 倍。

(3)不同种族之间,白人的CK 活性通常为黑人的2/3。

病理性升高

(1)急性心肌梗死:短时间内缺血、坏死,血清中CK 活性明显升高,发病4~6 h 升高,12~24 h 达高峰,2~4 天恢复正常,心肌细胞中的CK-MB 大量释放入血,发病4 h 内升高,24 h 达到高峰,3~4 天恢复正常。

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检测

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检测
升高 峰值 恢复 灵敏度 特异性 cTnT 3-6h 10-24h 10-15天 50-59% 74-96% cTnI 3-6h 14-20h 5-7天 6-44% 93-99%
cTn对非Q波性、亚急性心梗或CK-MB无 显著升高的病人更有价值。
(2)诊断微小心肌损伤(minor myocardial damage,MMD):MMD 常发生于不稳定 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只有cTn才能确诊。
一、酸性磷酸酶检测:主要检测前列腺癌 二、淀粉酶(AMS)及其同工酶检测:主要用于诊
断胰腺炎等胰腺疾病。腮腺炎、其他消化道 疾病可升高。有两种同工酶: 胰腺型淀粉酶(P-AMS)----胰腺炎等升高。 唾液型淀粉酶(S-AMS)----腮腺炎等升高。 三、脂肪酶:胰腺疾病 四、胆碱脂酶:降低见于有机磷中毒、肝脏疾病。
2.生殖腺胚胎癌(睾丸癌、卵巢癌、恶性 畸胎瘤等)、胃癌、胰腺癌
3.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可升高(<200μg /L)
4.妊娠升高(<300μg /L)。如果过高,可 能胎儿畸形,如脊柱裂。
(二) 癌胚抗原(CEA) 【参考值】RIA或ELISA法血清为<15μg /L 【临床意义】升高
1.消化道癌肿:胰腺癌90%、结肠癌74%等 2.乳腺癌60% 3.肺癌45% 4.其他良性疾病:结肠、胰腺、肝、肺部的

心肌酶谱检测及意义

心肌酶谱检测及意义

心肌损害时,L1>L2 ;严重心衰时,可伴L5↑
多数恶性肿瘤时, L5 、L4、 L3均升高
心肌酶谱检测
总LD活性的主要测定方法为:LDH催化乳酸形成 丙酮酸,同时使氧化型辅酶Ⅰ(NAD+)受氢形成还原型辅酶 Ⅰ(NADH),后者在340nm波长下吸光度的增加与LDH的活力 成正比. 而测定LD1同工酶的活性是先测定总LD,以抗M 亚单位抑制除LD1的其他同工酶,测出的即为LD1活性。 还可以通过电泳法,扫描区带可以计算出各同工酶的比 例。
血清CK-MB测定用免疫抑制法:在测定血清总CK活性后, 加入M亚基抗体,抑制CK-MM和CK-MB中M亚单位活性,再测定残余 CK活性,即为CK-BB和CK-MB中的B亚单位活性.此法忽略血清中少 量的CK-BB。
心肌酶谱检测
日常中经常会碰到CK-MB大于CK的情况,主要是 由于抑制法检测CK-MB活性原理,当血清中CK-BB升高或存 在巨CK1、巨CK2(巨CK1、巨CK2其活性不受抗CK-M单体的 抗体抑制)时,其B亚基活性同CK-MB中B亚基一起被检测, 检测活性结果自然明显高于真实值,甚至出现CK-MB活性 大于CK总活性的可能。现在推荐用抗CK-MB单克隆抗体测 定CK-MB同工酶。
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 )
• 临床上还常选用a-羟丁酸脱氢酶(HBDH)作为急 性心肌梗死诊断指标。由于H亚单位和a-羟丁酸脱 氢酶有较高亲和力,含H亚单位的LD同工酶可催化 a-羟丁酸脱氢。所以a-羟丁酸脱氢酶可以代表除 LD5外的其他同工酶(主要LD1和LD2)活性。

肌酸激酶英文缩写 CK正常参考值 30-170IUL

肌酸激酶英文缩写 CK正常参考值 30-170IUL

4.16mmol/L(160mg/dl)正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 疗后。
(好的胆固醇)高于 1.04mmol/L(40mg/dl)正常。甘油 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四、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三酯低于 1.70mmol/L(150mg/dl)正常。如果有高血
白蛋白 英文缩写 ALB:正常参考值
0-40I/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 白/球比值 英文缩写 A/G:正常参
五、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考值 1.00-2.50 。临床意义减低:增高:
1、认知疗法:通过医生帮助患者
转肽酶 英文缩写 GGT:正常参考值 0-40IU/L 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 辨认负性思维和逻辑错误,去掉患者的
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
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的是做,并持之以恒。
标更低一些,应以 130/80mmHg 为宜。
55.00-85.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 于痛风,子痫,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
血脂:总胆固醇低于 5.72mmol/L(220mg/dl)正 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 多发性骨髓瘤,急万慢性建肾小一球肾炎。降低:
常 。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胆 固 醇 ( 坏 的 胆 固 醇 ) 低 于 及多发性骨髓瘤。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 见于恶性贫血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

ck、ldh指标-详细解释说明

ck、ldh指标-详细解释说明

ck、ldh指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概述

CK和LDH指标是血液中常见的生化指标,常用于临床医学和疾病诊断中。CK(肌酸激酶)是一种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一旦组织损伤或炎症反应出现,其释放到血液中的量会明显增加。LDH(乳酸脱氢酶)也是一种酶,存在于几乎所有细胞中,但在组织损伤或细胞损伤时,其释放到血液中的水平会升高。

这两个生化指标在许多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心肌梗死中,CK和LDH的升高可以指示心肌损伤的程度。另外,肌肉炎症、运动损伤、肌营养不良等情况下,CK的水平也会升高。

本文旨在对CK和LDH指标进行深入的解释和研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相关的检测方法。同时,我们还将重点研究和分析CK 和LDH指标之间的关联性,通过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进一步探讨它们在临床医学中的意义和潜在作用。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CK和LDH指标

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我们也期待本文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介绍和讨论ck和ldh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文章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为引言,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在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ck和ldh指标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说明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第二部分为正文,主要分为三个章节,分别介绍ck指标、ldh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在每个章节中,将分别解释和定义ck和ldh指标,探讨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介绍常用的检测方法。尤其在第三章中,将详细介绍相关研究和数据分析,最终对结果进行解读和总结。

肌酸激酶(CK)测定及意义

肌酸激酶(CK)测定及意义

肌酸激酶(CK)测定及意义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通常存在于动物的心脏、肌肉以及脑等组织的细胞浆和线粒体中,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它可逆地催化肌酸与ATP之间的转磷酰基反应。肌酸激酶有四种同功酶形式:肌肉型(MM)、脑型(BB)、杂化型(MB)和线粒体型(MiMi)。MM型主要存在于各种肌肉细胞中,BB型主要存在于脑细胞中,MB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MiMi型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中。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患者发病后2-4小时,血液中此酶活动即开始升高。比血清中谷草转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力变化都出现得早。

1.正常参考值:

健康成年男性:38-174 U/L;

健康成年女性:26-140 U/L。

2.临床意义:

(1)心脏疾病:此酶是继转氨酶后至今临床上最重要的酶,特别是在诊断心肌

梗死上有较高价值。和常用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相比,有下列优点:在这几个

酶中肌酸激酶最先升高,疼痛出现后4 小时肌酸激酶急剧上升,最高可达正常上限的10 ~12倍,是目前最敏感的酶试验。因肝中肌酸激酶含量很少,心脏疾病伴有肝郁

血或肝损伤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氨酶往往升高而肌酸激酶无变化,特异性较强。红细胞中此酶活力很低,溶血标本对此酶测定干扰较谷草转氨酶和乳酸

脱氢酶小,已成为临床化学方面常用酶之一,每年全世界约进行一亿次肌酸激酶测定。在心肌梗死病程中,如肌酸激酶活力再次升高,往往说明心肌再次梗死。但此酶活力

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的意义

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的意义

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的意义

陈兴明,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检验科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编辑

胸痛患者或明确心肌有疾病的患者就诊时,医生一般都检测"心肌酶"五项。心肌酶是传统的检测项目,目前被诊断效能更高的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即心肌标志物三项)。这些项目都是诊断或疗效监测的手段。之所以需要几项联合检测,是因为不同项目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同,联合检测可以互为补助,提高诊断效率,也由于胸痛发生或溶栓治疗后不同时间各个项目变化规律不同,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或判断溶栓的疗效并指导进一步治疗。

各检测项目在心肌梗死过程出现的时候、峰值时间和持续时间

这么多项目,说来话长。今天单讲讲相对于传统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简称CKMB)的酶活性测定,其质量测定有什么优势?

1. 什么是肌酸激酶同工酶?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肌酸激酶。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

也称为肌酸磷酸激酶。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调节酶。肌酸激酶以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含量为多,其次是脑组织,胃肠道、肺和肾内含量较少。肌酸激酶活性测定可以用于骨骼肌疾病及心肌疾病的诊断,它可以用于较早期诊断AMI,也可以用于估计梗死范围大小或再梗死。CK升高的程度与梗死的面积成正比。

CK是由M和B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有三种同工酶即CKMM、CKMB、CKBB。不同肌肉内同工酶的比例不同,KBB主要存在于脑组织、胃肠道及子宫平滑肌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组织中,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组织中。脑组织中几乎全为CK-BB,而在正常血清几乎无CK-BB或极微量;CK-MB占心肌总CK的15%~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酸激酶(CK)测定及意义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 )通常存在于动物的心脏、肌肉以及脑等组织的细胞浆和线粒体中,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

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它可逆地催化肌酸与ATP之间的转磷酰基反应。肌酸激酶有四种同功酶形式:肌肉型(MM)脑型(BB)、杂化型(MB)和线粒体型(MiMi)。MM型主要存在于各种肌肉细胞中,BB型主要存在于脑细胞中,MB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MiMi 型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中。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患者发病后2-4 小时,血液中此酶活动即开始升高。比血清中谷草转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力变化都出现得早。1.正常参考值:

健康成年男性:38-174 U/L ;

健康成年女性:26-140 U/L 。

2.临床意义:

(1)心脏疾病:此酶是继转氨酶后至今临床上最重要的酶,特别是在诊断心肌梗死上有较高价值。和常用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相比,有下列优点:在这几个酶中肌酸激酶最先升高,疼痛出现后 4 小时肌酸激酶急剧上升,最高可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是目前最敏感的酶试验。因肝中肌酸激酶含量很少,心脏疾病伴有肝郁血或肝损伤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氨酶往往升高而肌酸激酶无变化,特异性较强。红细胞中此酶活力很低,溶血标本对此酶测定干扰较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小,已成为临床化学方面常用酶之一,每年全

世界约进行一亿次肌酸激酶测定。在心肌梗死病程中,如肌酸激酶活力再次升高,往往说明心肌再次梗死。但此酶活力增高持续时间短,2〜4天后就可恢复正常。所以如用此酶诊断心肌梗死,一定要注意病程时间。发病时间较长的病例,应测定能较长维持增高的酶活力的

乳酸脱氢酶,此时肌酸激酶活性正常并不能否定心肌梗死诊断。

(2)在骨骼肌损伤时,甚至在肌注某些药物如青霉素、氯丙嗪时,以及在进行一些心脏疾病治疗,如心导管、电复律时均可引起肌酸激酶活力升高,也就是虽然肌酸激酶同工酶诊断心肌梗死阳性率可高达98 %,但特异性只有85 %。目前公认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主要为 C K -M B)是特异性更高的酶试验。

(3)有学者提出连续观察肌酸激酶动态变化,根据一些常数进行公式计算,可推测心肌梗死的大小,从而有助于判断病人预后。此法需频繁抽血,各学者对所用常数也有不同意见,用于临床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4)国内资料表明:病毒性心肌炎时此酶活性明显升高,对心肌炎诊断和预后有参考价值。

(5)肌肉疾病:在Duchenne 肌萎缩患者血中,肌酸激酶极度增高,甚至可高出正常值上限50 倍,而后随病程延长下降。此病是和性染色体有关的遗传病,在无症状的女性,隐性携带者约

75 %肌酸激酶也高于正常。其他类型的原发性肌萎缩患者肌酸激酶

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这可用于区别继发性肌病如神经性或废用性肌萎缩,此时肌酸激酶活力往往正常。

(6)脑疾病:高肌酸激酶活力见于发作性癫、破伤风。但看来主要和肌肉损伤有

关,而与脑疾患关系不大。肌酸激酶增高也见于器质性神经疾病,如脑梗死、脑膜炎和脑炎。

在解释此酶活力增高原因时还应注意到一些非疾病因素如剧烈运动、各种插管及手术乃至肌肉注射冬眠灵、抗生素等也可能引起此酶活性增高。在急性心肌梗死之后血清中CK 开始升高时间最最为 2 小时,达峰值时间最早为24 小时,最迟为72 小时,根据CK 同工酶分离监测记录,胸痛发作后,血清CK-MB 上升先于总活力升高。24 小时达峰值,36 小时内其波动曲线与总活力相平行,至48小时消失。一般认为,此法血清CQ MB》总活力的3 %,即阳性,最高值可达12%〜38%。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