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材料的归档与管理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五篇)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第一条会计档案是会计核算的专业材料,包括会计凭证、会计帐薄和财务报告等。
它是记录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企业的主要档案之一。
第二条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完备、资料完整、安全保密、入档及时、存入有序、专人保管。
第三条会计档案的范围1、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由业务经办人员直接取得或者填制,用以表明某项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其完成情况并明确有关经济责任的一种凭证。
原始凭证是填制记账凭证或登记账薄的原始依据,是重要的会计核算资料。
原始凭证包括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两种。
记账凭证是对经济业务按其性质加以归类,确定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会计账薄的凭证。
其他会计凭证是指以上凭证之外的凭证。
2、会计账簿是指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连续地记录一个单位的经济业务,对大量分散的数据或资料进行归类整理,逐步加工成有用会计信息的簿籍。
它是编制会计报表的重要依据。
会计帐簿:包括日记帐、明细帐、总帐、各种辅助帐。
3、财务报告指用来反映会计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包括会计报表、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会计报表包括月、季、年度会计报表及附注。
4、其他类会计档案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等。
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是指与会计核算有关的重要资料。
第四条会计档案的立卷和保管1、会计档案的分类和编号。
会计档案可分为四类:会计凭证类、会计帐簿类、会计报表类和其它类,根据四类档案进行分级编号管理。
2、财务部门按照上述归类和编号负责整理立卷。
会计档案均应采用硬纸卷盒(或卷皮)进行包装。
3、会计档案的移交。
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由财务部门保管一年,以备随时查阅,满一年后,有单独档案部门的,同财务部门编造清册移交档案部门保管。
会计档案管理

会计档案管理会计档案管理会计档案管理会计档案概念会计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在会计核算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会计核算材料的归档会计核算材料的归档,是指单位会计部门或会计人员将办理完毕的会计核算材料经过整理向档案部门或档案人员移交的过程会计核算材料的归档要求1、归档范围。
凭证、账簿、财务报告、其他会计核算资料。
不归档范围:本单位经费预算、财务收支计划、调资定级、财务制度财务政策管理文件材料,纳入文书档案立卷,不纳入会计档案归档范围。
2、时间。
第三年。
3、要求和手续。
完整齐全、真实准确、装订成册。
清点核对无误。
二、会计档案的整理1、分类。
原则上按年度类型进行分类,分类4类。
会计凭证类会计账簿类会计报告类其他会计核算材料类(主要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帐单、以及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材料)会计档案的整理2.会计档案的组卷会计档案的组卷,就是按照其形成规律和有机联系,区分不同的类型和保管期限,将会计核算材料组成保管单位案卷的过程。
(1)会计凭证的组卷要求一般按年、月顺序组卷整理。
厚度一般在2cm以内。
1、分类组卷,按顺序排列,检查日期是否齐全。
2、按凭证汇总日期归集,确定装订成册的本数。
3、摘除凭证内的金属物,对大的纸张要折叠成同记帐凭证大小,且要避免装订线,以便翻阅保持数字完整。
4、记帐凭证有关人员的印章是否齐全。
5、凭证一本为1卷,必须r按照国家统一标准的会计档案凭证软封面,封面要按项目填写。
以下材料可另行组卷:土地征用及重大固定资产的买卖单据;工资名册;债权债务;交通肇事、工伤事故的处理;涉外(含港、澳、台地区)的会计材料;各种经济合同、存出保证金收据、契约有必要延长延长保管期限的其他会计材料。
(2)会计帐簿的组卷要求按年度和帐簿的不同种类进行组卷。
对总帐、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固定资产卡片、辅助帐簿、其他会计帐簿等分别组卷装订。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了进一步加强会计档案的科学管理,使会计档案更好地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基本精神和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制定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特制订实施办法。
2.会计档案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通过会计核算形成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等专业材料。
3.会计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企业的重要档案之一,企业会计档案工作必须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与检查。
二、立卷和归档1.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是一个核算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形成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核算专业材料,不包括与财会工作有关的政策、制度、预算、计划、工作总结和报表、统计资料及往来文书等材料。
2.企业每年形成的会计核算材料,由财务部按照归档要求,在次年六月底之前负责立案卷,连同移交清册归综合档案室保管。
3.对以下会计专业材料另行组卷(1)土地征用及重大固定资产的买卖单据。
(2)工资名册。
(3)债权债务单据。
(4)交通肇事、工伤事故处理单据。
(5)涉外(含港、澳、台地区)的会计材料。
(6)有必要延长保管期限的其他会计材料。
4.会计档案分类方法(1)年度-----形式------保管期限(2)年度-----保管期限------组织机构(3)形式-----年度-----保管期限上述(1)(2)两种分类、排列编号可采用年度流水法;第(3)种分类可采用代号用阿拉伯数字流水法。
5.会计档案立卷后,可暂由本部保存一至三年,于次年六月底前移交给综合档案室。
移交会计档案时,要由财务部编造移交清单,档案室根据移交清单,认真核对清楚后办理移交手续,交接双方和监交人需在移交清单上签名盖章。
6.撤销、关闭、停办、合并单位的会计档案,应随同本单位的其他档案一并移交给有关企业或档案室,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三、管理和利用1.企业要建立和健全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等各项制度。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12篇)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12篇)会计档案管理制度11、公司的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含备查帐簿)、财务报表、财务计划、财务分析等会计核算专业的文字、图表和电脑软盘资料。
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资料和证据,必须切实加强对会计档案的管理。
2、会计档案由公司财务部负责管理,由主办会计组织有关人员,严格按照《会计人员工作规则》要求,对会计档案进行定期收集,审查核对,分类装订成册或整理成卷、编制目录及序号进行登记,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年度的会计资料归档时间为次年的2月底以前。
3、会计档案由主办会计负责保管,做到不丢失、不缺损、不烂、不被虫蛀等,财务部定期不定期检查会计档案保管情况,及时处理档案保管中存在的问题。
4、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应将归档的会计资料,按年、季、月顺序立卷登记存放。
5、财务人员因工作需要查阅档案时必须向档案管理人员打招呼,阅后近规定顺序及时归还原处。
6、公司各部门因公需要查阅会计档案时,必须经财务部负责人同意,由档案管理人员接待查阅。
7、外单位人员因公需要查阅会计档案时,应持有单位介绍信及工作证,经公司领导批准,财务部负责人指定由档案管理人员接待查阅,并要详细登记查阅会计档案人的工作单位,查阅日期,会计档案名称及查阅事由。
8、会计档案,原则上不对外借,如有特殊情况需要,须经公司领导或财务部负责人批准后方能外借或复印,并办理有关手续,外借期间不得转借他人,不得拆散原卷册,要限期归还。
9、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根据其特点和使用价值,分为永久、定期二类,定期保管期分为三年、五年、十五年、二十五年。
具体保管期限详见附表。
10、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提出销毁意见,由公司领导、财务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共同签定,严格审查,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报上级方管部门批准后执行销毁。
销毁时应派人监毁,并在销毁清单上签名或盖章。
应保存的资料,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11、由于单位人员的变动,会计档案需要移交时,由移交人办理交接手续,并由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签字或盖章。
会计档案管理步骤

会计档案管理步骤一、收集整理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是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
在会计年度结束后,财务部门应将本年度形成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并移交档案部门。
档案部门应对接收的会计档案进行清点、登记和归档,确保档案完整、准确、有序。
二、分类归档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会计档案需要进行分类归档。
分类标准可以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档案管理需要来确定,一般可以根据会计科目、凭证种类、时间顺序等进行分类。
分类后,应将档案按照分类标准有序地放入档案盒或档案柜中,并做好档案目录和索引。
三、存储备份为了防止档案丢失或损坏,会计档案需要进行存储备份。
备份可以采用纸质备份和电子备份两种方式。
纸质备份应定期进行晾晒、防潮、防虫等保养工作,电子备份应存储在可靠的存储介质中,并定期进行数据校验和维护。
四、保管保密会计档案属于单位内部机密资料,需要进行保管保密。
档案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对档案的借阅、查询、复制等操作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确保档案的安全和保密。
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也应当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得私自泄露档案内容。
五、利用更新会计档案的利用更新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档案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单位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的要求,定期对会计档案进行更新和利用。
更新内容包括补充新的会计资料、替换过时资料等。
在更新过程中,应当保持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六、销毁审批会计档案的销毁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
当会计档案已经过期或失去保存价值时,档案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对其进行销毁。
销毁前,应当由相关人员填写销毁审批表,经领导审批后进行销毁。
销毁时应当注意环保和安全问题,不得随意丢弃或排放有害物质。
七、销毁清册在销毁会计档案后,档案管理部门应当编制销毁清册,对销毁的档案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档案编号、名称、数量、销毁时间、销毁方式等。
销毁清册应当永久保存,以便日后查证和审计。
八、按期鉴定为了确定会计档案的保存期限和销毁时间,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会计档案进行鉴定。
会计核算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会计核算档案管理,确保会计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会计核算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会计核算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的各类会计资料。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财务部门负责会计核算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和销毁等工作。
第五条财务部门设立专门的档案室,负责会计核算档案的存放和管理。
第六条财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会计核算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章档案收集与整理第七条会计核算档案的收集应遵循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和准确性的原则。
第八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会计核算资料应在会计期间内完成收集。
第九条收集的会计核算档案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整理,包括装订、编号、编制目录等。
第四章档案归档与保管第十条会计核算档案的归档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 档案整理:按照档案分类、编号、装订等要求,对收集到的会计核算档案进行整理。
2. 编制目录:编制会计核算档案目录,包括档案名称、编号、页数、起止日期等信息。
3. 提交审核:将整理好的会计核算档案提交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
4. 归档:经审核通过的会计核算档案,由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归档至档案室。
第十一条会计核算档案的保管应遵循以下要求:1. 档案室应配备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霉等设施,确保档案安全。
2. 档案存放应按照档案分类、编号进行,便于查阅和管理。
3. 档案室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清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五章档案利用与销毁第十二条会计核算档案的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严格审批:查阅会计核算档案需经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
2. 保密原则:查阅、复制档案时,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得泄露档案内容。
3. 限时限次:查阅档案应限定时间、次数,不得随意带走档案。
第十三条会计核算档案的销毁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 编制销毁清单:在销毁档案前,应编制销毁清单,经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会计档案整理与归档要求

会计档案整理与归档要求一、引言会计档案是公司财务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记录了公司的财务活动和交易,包括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等。
为了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会计档案的整理和归档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会计档案整理与归档的要求,以帮助公司进行高效的财务管理。
二、会计档案整理的步骤1. 文件分类将会计档案按照一定的分类规则进行划分。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按照年度、月份、科目、项目等进行分类。
通过合理的分类,可以方便后期检索和查阅。
2. 文件筛选在分类的基础上,对文件进行筛选。
将与公司财务活动相关的文件保留,不相关或过时的文件予以清理和归档。
这样可以避免文件的冗余和混乱。
3. 文件编号给每个文件打上独特的编号,可以根据公司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编号方法,如按照时间顺序、科目编码等。
编号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对文件进行组织和查找。
4. 文件整理将筛选和编号后的文件进行整理,可选择使用文件夹、文件柜等工具进行存放。
在整理时,应按照分类规则将文件有序地摆放,确保档案的结构清晰。
5. 文件标注对于重要的文件,需要进行标注记录关键信息,如文件名称、编号、日期、摘要等。
这些标注信息可以帮助后期查找和分析财务数据。
6. 文件备份为了防止档案的意外丢失或损坏,应进行文件的备份工作。
可以使用硬盘、云存储等方式进行备份,确保文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会计档案归档的要求1. 归档周期根据相关法规和公司的要求,确定会计档案的归档周期。
通常情况下,会计档案的归档周期为一年,即每年结束后进行归档处理。
但对于重要的财务文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频繁的归档。
2. 归档流程归档流程应该明确,包括文件筛选、整理、标注、归类等环节。
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时间都要明确,以确保整个归档过程的顺利进行。
3. 归档地点确定会计档案的归档地点,通常是公司内的专门区域或档案室。
归档地点应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如通风、防潮等,以确保档案的保存质量。
4. 归档标准制定明确的归档标准,包括文件的命名规则、编号规则、归类规则等。
企业会计核算材料归档范围

企业会计核算材料归档范围企业会计核算材料归档范围是指会计核算过程中需要保留和归档的各类会计凭证、账册、报表以及相关的财务资料。
这些资料的归档工作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非常重要,可以为企业提供参考和依据,方便后续的审计、查询和比对。
下面是企业会计核算材料归档范围的详细说明:1.会计凭证类资料:包括原始凭证、会计凭证、记账凭证、支付凭证、收款凭证等。
这些凭证是企业日常交易和业务活动的记录,需按时间顺序归档存档。
各类凭证的归档有助于审计、查询和核对公司的账务。
2.会计账册类资料:主要包括:总账、明细账、辅助账等。
总账是企业核算的主要账簿,记录了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支出、资产、负债、所有权益等。
明细账是总账的补充,详细记录了各项具体业务的明细。
辅助账是辅助核算的账簿,包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存货等。
这些账册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束后需归档,以备后续查询和比对。
3.财务报表类资料: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这些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汇总和总结,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这些报表应在审计、备案等时期内进行详细核对和归档,为公司的决策提供参考基础。
4.税务报表类资料:包括增值税报表、所得税报表、外汇资金申报表等。
这些报表是与税务机关进行申报和纳税相关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编制并归档。
这些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企业的税务合规和税务风险管理非常重要。
5.相关财务资料类:包括原始票据、合同协议、财务文件等。
原始票据是企业交易和业务活动的依据,对于企业的会计凭证和账务处理非常重要。
合同协议是企业与合作方签订的合同和协议,需作为重要依据进行归档。
财务文件包括银行对账单、往来款项明细等,是核对资金收支和账务处理的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核算材料归档范围广泛,包括会计凭证、账册、报表和相关财务资料。
这些材料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非常重要,需要按时严格归档,以备后续审计、查询和比对使用。
会计档案的整理与归档

• 一、会计档案概述
• • 1、何谓会计档案?
•
•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 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 料和证据。
• • 2、来源
•
•
•
2•0213/5、/27制度
1
• 二、会计档案的分类、立卷、归档及保管期限 • (一)分类
• 会计档案一般分为四大类,即会计凭证类、会计帐簿 类、财务报告类和其他类。
• (二)立卷 • 1、整理立卷由会计机构负责
•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六条中明确规定:“各单位 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的要 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
• 以核算单位为会计档案整理的单位,由会计按照归档 要求负责整理,装订成册。
2021/5/27
2
• 2、档案部门对于接收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 原卷册的封装。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 应当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 责任。”(不需另加封面、卷内目录、备考表等)
•
税收会计月、季度报表(票证月季报表) 10年
• 4、其他类
• 归档范围
保管期限
• (1)会计移交清册
15年
• (2)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永久
• (3)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永久
• (4
5年
2021/5/27
8
• 三、会计档案的排列、编号和标签填法
• (一)排列
• 会计档案装订好之后,需进行系统排列,一般性的排 列方法是:把历年来的案卷材料先分类,即分为会计 凭证类、会计帐簿类、财务报告类及其他类,然后再 将各类案卷依年代先后顺序排列。
• 5、填写卷内目录
会 计 档 案 管 理 办 法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一、档案管理制度1.为了规范会计档案管理,保证会计档案的真实、完整、安全、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下属全资、控股子公司。
3.公司档案室和各核算单位是会计档案的归口管理部门,对会计档案的管理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
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本办法,私自转移、毁弃会计档案。
二、档案分类与归档1.会计档案分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四大类。
2.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和其他会计凭证。
3.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
4.财务报告包括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
5.其他会计资料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纳税申报资料等。
6.归档前,各核算单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分类方案和归档范围的要求,负责整理和装订会计档案。
7.归档时,各核算单位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目录和卷内目录,并按照规定程序报送档案室。
三、档案保管与维护1.档案室应当建立和完善档案保管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保存。
2.各核算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存放会计档案,并确保档案不受损坏、丢失、涂改、毁损等情况。
3.对永久保存的会计档案,各核算单位和档案室应当确保其不受损失。
4.对定期保管的会计档案,各核算单位和档案室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整理和装订,并按照规定程序报送档案室。
5.对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各核算单位和档案室应当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销毁。
6.各核算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档案维护制度,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7.各核算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档案借阅制度,严格控制档案的借阅和使用,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8.各核算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档案保密制度,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档案进行严格保密。
9.各核算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责任制,明确档案管理责任和考核标准。
会计档案的整理与管理

会计档案的整理与管理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入账凭证、会计报表、会计账簿、相关会计文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一系列会计凭证和记录的文件。
会计档案的整理与管理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整理会计档案的过程和管理会计档案的方法两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会计档案的整理过程会计档案的整理过程主要包括文件收集、分类、归档、存储和保护等环节。
1.文件收集:会计档案的整理工作从文件的收集开始,要求收集完整、准确、及时。
收集的文件包括财务报表、凭证、账簿、会计文件等各种会计凭证和记录。
2.文件分类:根据会计档案的性质和用途,将收集到的文件进行分类,按照会计科目进行分门别类。
分类的目的是方便后续的整理和查找。
3.归档:将分类好的文件进行编号、盖章和装订,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归档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按照会计科目进行归档,以便于查找和审计。
4.存储和保护:整理好的档案应妥善存储,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防止档案的遗失、损坏和泄露。
存储的方式可以选择实体存储或者电子存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存储介质和设备。
二、会计档案的管理方法会计档案的管理方法包括文件借阅、备份和销毁等环节,以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文件借阅:为了方便工作人员的日常查阅,应建立完善的文件借阅制度。
借阅人员需填写借阅申请表,并在借阅登记簿上注明借阅日期、借阅目的、借阅期限等信息。
借阅的档案需要对借阅人进行追踪和监督,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整。
2.备份:会计档案作为企业重要财务数据的记录,应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以防止因硬件故障、人为错误或灾害等原因导致档案的丢失。
备份数据可以存储在磁盘、光盘、云盘等介质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3.销毁:根据会计法规和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对于已经过期或者不再需要的档案,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销毁。
销毁时需要填写销毁申请表,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监督,确保销毁行为的合法性和可追溯性。
会计档案管理规范

会计档案管理规范一、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会计档案是指在各项会计核算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的会计核算材料,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
二、会计档案管理的任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主要是:收集材料、整理立卷、安全保管、提供利用。
具体任务有:(一)会计人员负责对会计核算材料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由财会部门自行保管一年,此年向本单位资料室移交。
本单位资料室负责对财会人员的立卷归档和保管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二)保管好会计档案并积极提供利用,为各项工作服务。
(三)制定本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做好会计档案的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工作。
三、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一)整理会计档案的原则整理会计档案应遵循按照会计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和档案本身固有的特点,保持各类核算材料间的历史联系,区别不同的保管价值和会计类型,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原则。
(二)确定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种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
定期保管期限分为三年、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五年五类。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三)立卷立卷的方法就是把会计档案分为凭证、账簿、报表三大类,按照时间的顺序,结合数量的多少,分别组成若干个保管单位。
(四)卷内材料排列与编写页号会计凭证按记账凭证顺序号先后次序排列,原始凭证不编写页号。
在登记卷内文件材料张(页)数时,填写本卷内记账凭证起止号。
账簿按会计的自然形成各项目排列,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活页式,要抽出空白页;二种是订本式,不得拆散或抽空白页。
会计报表可按文字材料(如填写说明、会计分析等)在前,报表在后,表格按报表顺序时间先后排列。
卷内文件系统排列后,即编写卷内文件的页号,编写页号位置单面的在右上角,双面的其正面同单面材料一样,编在右上角,反面编在左上角,编写页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五)卷内目录的填写会计档案只有账簿和报表才填写卷内目录,凭证和订本式账簿不填写卷内目录,卷内目录可用文书档案卷的目录。
2020年(财务会计)会计资料的整理与归档方法

(财务会计)会计资料的整理与归档方法会计档案的整理与归档方法一、会计档案含义料归档范围会计档案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和会计核算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经过整理归档保存起来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工资表和综合管理等材料。
二、会计档案材料归档范围根据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制发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会计档案归档范围包括预算会计、建设银行会计、企业会计和建设单位会计所形成的会计凭证、帐簿、会计报表、工资表和综合管理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
而对于上级有关财务的普发性(非指本单位)不办的文件;未生效的合同、协议、单据;未定稿和重份文件;无查考利用价值的一般性、临时性文件都不应归档。
(一)会计凭证:会计凭证分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两种:(企业会计中还有汇总凭证)1、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时,所填写的书面证明,是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原始凭证分自制和外来凭证两种。
自制凭证是由本单位填写的(如验收单、领料单、借款单),外来凭证是在外单位、部门和个人取回来的。
如由供货单位开给的发票和结算凭证,由收款单位开给的现金收据等。
2、记帐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加以归类整理编制的,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帐凭证三种。
企业还有汇总凭证。
综上所述:会计凭证归档范围包括: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汇总凭证以及其他的会计凭证。
(二)会计帐簿:会计帐簿是全面地、连续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会计凭证只能反映某项经济业务,而帐簿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状况、形成一种经济信息体系。
帐簿主要有下面几种:1、序时帐簿(又称日记帐)、出纳帐、银行帐;2、分类帐簿:分类帐簿分总帐和明细帐两种(1)总帐(总分类帐),即按总分类帐户分类登记的帐簿;(2)明细帐(明细分类帐),即按明细帐户分类登记的帐簿;3、辅助帐(备查帐簿),还有固定资产明细帐(卡片)各种登记簿等都要归档,即在明细帐里不能记载的事项而进行补充登记的帐簿。
(三)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综合地反映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财务收支计划情况的报告文件。
会计核算中心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会计核算中心档案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中心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会计核算中心所有档案的管理,包括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声像档案等。
第三条会计核算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集中统一管理原则;(二)安全保管与有效利用原则;(三)规范有序与便于检索原则;(四)分级负责与协同配合原则。
第二章档案分类与归档第四条会计核算中心档案分为以下类别:(一)会计凭证类;(二)账簿类;(三)财务报告类;(四)其他会计资料类。
第五条会计核算中心档案归档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一)按照档案类别和保管期限分别归档;(二)归档的档案应完整、准确、整洁,无破损、褪色等现象;(三)归档的档案应按照档案类别、编号、时间顺序排列整齐;(四)归档的电子档案应转换为可读格式,并备份至专用存储设备。
第三章档案保管与维护第六条会计核算中心档案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保管:(一)档案库房应保持干燥、通风、防潮、防虫、防鼠、防火、防盗等;(二)档案柜应使用防盗、防火、防潮、防尘等材料制作,并安装锁具;(三)档案应按照类别、编号、时间顺序摆放整齐,便于查找;(四)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清理、整理和保养。
第七条会计核算中心档案维护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定期检查档案库房的安全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二)对破损、褪色的档案进行修复、复制;(三)对过期档案进行销毁处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第四章档案利用与查询第八条会计核算中心档案利用应遵循以下规定:(一)档案查询需经单位负责人批准;(二)查询者应提供合法身份证明;(三)查询者应遵守档案保密规定,不得泄露档案内容;(四)查询者应爱护档案,不得随意涂改、损坏、污损档案。
第九条档案查询方式:(一)现场查询;(二)电话查询;(三)电子邮件查询。
第五章档案销毁与迁移第十条会计核算中心档案销毁应遵循以下规定:(一)档案销毁需经单位负责人批准;(二)档案销毁前应进行鉴定,确认无保存价值;(三)档案销毁应采取安全、环保的方式,确保信息安全。
会计核算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单位会计核算档案管理,确保会计核算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会计核算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会计核算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档案必须真实反映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
(二)完整性原则:会计核算档案应完整记录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不得遗漏。
(三)准确性原则:会计核算档案内容应准确无误,不得有虚假、伪造、篡改等情况。
(四)安全性原则:会计核算档案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
第二章档案范围第四条会计核算档案包括以下内容:(一)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
(二)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
(三)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四)其他会计资料:包括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说明、财务报表附注等。
第三章档案管理职责第五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核算档案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第六条会计部门负责会计核算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销毁等工作。
第七条以下人员具体负责档案管理工作:(一)档案管理员:负责会计核算档案的日常管理,包括归档、保管、查询、销毁等工作。
(二)档案保管员:负责会计核算档案的物理保管,确保档案安全。
第四章档案收集与整理第八条会计凭证的收集与整理:(一)会计凭证应在经济业务发生后的五个工作日内收集齐全。
(二)会计凭证收集齐全后,由会计人员进行审核,确保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
(三)审核合格的凭证,由会计人员填写《会计凭证归档清单》,并交档案管理员归档。
第九条会计账簿的收集与整理:(一)会计账簿应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及时整理。
(二)整理过程中,应确保账簿的连续性、准确性。
(三)整理完毕后,由会计人员填写《会计账簿归档清单》,并交档案管理员归档。
第十条财务报表的收集与整理:(一)财务报表应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及时整理。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规定

一、总则为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确保会计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
三、会计档案的管理原则1. 完整性原则:会计档案应完整无缺,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 安全性原则:会计档案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其不被毁损、散失和泄密。
3. 保密性原则:会计档案涉及单位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严格控制查阅范围。
4. 可利用性原则:会计档案应便于查阅、复制和利用,为单位的经营管理提供支持。
四、会计档案的归档1. 归档范围: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
2. 归档时间:会计年度终了后,财务部门应将本年度形成的会计档案整理归档。
3. 归档要求:会计档案应按照规定进行立卷、装订,并填写《会计档案归档目录》。
五、会计档案的保管1. 保管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
2. 保管方式:会计档案应按照规定采用纸质、电子等介质进行保管,并确保介质安全。
3. 保管责任:财务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定期检查、维护保管设施。
六、会计档案的查阅与复制1. 查阅范围:查阅会计档案应限于与业务工作相关的单位和个人。
2. 查阅程序:查阅会计档案应办理登记手续,填写《会计档案查阅登记簿》。
3. 复制要求:复制会计档案应保证其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七、会计档案的销毁1. 销毁条件:会计档案保管期满,且无保存价值的,可予以销毁。
2. 销毁程序:销毁会计档案应办理审批手续,并填写《会计档案销毁清单》。
3. 销毁方式:销毁会计档案应采取安全、环保的方式,防止泄露商业秘密。
八、监督与检查1. 财务部门应定期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会计核算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核算档案管理制度一、制度概述本制度是为规范和加强公司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会计核算档案管理制度,使会计核算工作有据可依,对外部部门的核算负责,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和完整性。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具有会计核算功能的部门和人员。
二、制度目的•规范和加强公司财务管理,提高会计核算管理水平。
•确保会计核算工作有据可依,对外部部门负责。
•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完整性及法律合规性。
•进一步加强对会计核算档案的管理,为公司提供更全面、准确和及时的财务信息服务。
三、制度内容1. 建立完整的会计核算档案管理制度公司要建立完整的会计核算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所有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备份、保密和销毁等方面都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监督,以尽量减少风险和误差发生。
2. 确保会计凭证合法、准确•会计凭证必须详细反映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遵循会计法规和财务政策等相关要求。
•会计凭证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金额、日期、摘要等项目进行归档,并定期核对。
3. 确保账务处理的合法性、准确性•审核经济业务的合同、协议、凭证等文件,确保账务处理合法。
•结合实际情况,对账务信息进行科学分析、核对和审核,提高准确性。
4. 建立会计档案管理的规范和科学的流程•设立会计档案管理的管理部门,负责会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及科学化把控。
•建立会计档案管理的科学流程,包括档案存储、销毁、查阅等流程的设定,保障会计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5.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推行财务信息自动化处理,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人为因素对会计核算带来的风险和误差。
•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会计核算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实现档案的长期保存、快速查阅和安全传输。
四、制度实施•全公司上下要加强对本制度的宣传和普及,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
•本制度应作为公司的合同附件,签署后执行。
•本制度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审核和修订,以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适应。
五、制度监督公司应建立健全会计核算档案管理监督体系,定期对公司的会计核算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察和督促,防止违反制度和法律的行为的发生,保障公司各个方面运作的合法性和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核算材料的归档与管理嘉鱼县档案局李晖一、会计档案概述(一)会计档案的定义会计档案是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核算专业材料,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等。
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定义的含义:1.会计档案的来源是各类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经济活动(主要指会计核算活动)。
2.会计档案的形成过程是会计核算活动的直接产物。
3.会计档案的内容和成分主要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
4.会计档案的作用是对国家、社会、个人有保存备查价值。
5.会计档案的属性是经济活动的原始记录性。
6.会计档案的地位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档案的特点1.形成范围的普遍性。
凡有会计和会计工作的地方和单位,都要形成会计档案。
其范围遍及城乡,包含各行各业,涉及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甚至个人,这些单位,每天都在发生大量的会计事项,每年形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可谓汗牛充栋,卷帙浩繁。
2.内容的专业性。
会计档案是通过会计核算形成的。
会计核算是会计特有的专门手段,有着专门的规则和方法,从而使会计档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正因为如此,会计档案被称为一种专门档案。
3.相互间的衔接性。
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三种核算材料依次形成,环环相扣,它们共同记录和反映着同一经济业务、构成不可分割的会计核算体系。
4.核算材料的共同性。
各类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是相同的,形成的会计档案都是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三种形式,而且许多材料的规格样式是可以通用的,其记录形式主要是数据性和表格式。
5.形式的多样性。
从规格上讲,凭证、账簿、报表大小不一;从装订形式看,一般账簿不需重新装订;从形成与管理方式的发展状况看,会计档案材料的现代化进程比一般公文处理快,载体形式发展迅速。
(三)会计档案与相关档案资料的区别1、与文书档案的区别:各单位的各种财务、预算、计划及经费请示、批复等材料,以及有关财经法规、规章、制度等文件一般都作为文书档案处理,而不属于会计档案范畴。
2、与会计资料的区别:各单位收集或购买的各种公开或内部出版物,以及会计档案的复制品(文件汇集等),不是会计工作中直接产生的,不能反映本单位会计活动的历史面貌,不是会计档案,而是会计资料。
二、会计核算材料的归档范围(一)会计凭证原始凭证会计凭证记账凭证(二)会计账簿会计账簿是由一定格式的账页所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记载各项经济活动的簿籍。
主要指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簿和其他会计账簿。
(三)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说明。
会计报表包括会计报表主表、会计报表附表、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按照编制报表的时间,一般分为月报、季报、年报三种。
会计报表按其反映的主要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四)其他会计材料会档保管清册会档销毁清册会计移交清册在企业和其他组织中,还应对银行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等进行归档。
这里应特别说明的是,财会部门经办和形成的有关财会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度、计划、总结、报告及来往文书等都不属于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其中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应作为文书档案收集归档。
三、会计核算材料的整理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湖北省会计档案管理实施办法(鄂财会发〔1999〕398号)相关精神执行会计档案的整理步骤第一步,分类会计文件材料按如下方法之一进行分类:(一)类型—年度分类法即首先将本单位的会计文件材料按凭证、账簿、财务报告、其他。
其次将同一类别内的会计核算材料分成各年度。
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是按会计核算材料的类型操作,简便易行,容易掌握,分类方法与排架顺序一致;适用于一般单位的预算会计,应优先推荐。
(二)年度—类型分类法即首先将本单位的会计文件材料按年度分开。
其次将同一年度内的会计核算专业材料分为凭证、账簿、财务报告、其他四大类。
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是按年度分开,便于逐年操作,简便易行,容易掌握,便于查找和利用,但一般与排架方法不一致。
这种分类方法也适用于一般单位的预算会计。
除以上二种适用于一般单位的会计文件材料分类方法外,还有如下两种方法分别适用于财政机关和税务、银行等单位。
(三)年度—组织机构—类型分类法即首先按年度分开;其次把一个年度内形成的会计核算材料按组织机构分开,然后在组织机构内再分凭证、账簿、财务报告、其他四类。
其优点是能分别集中各机构会计核算材料,便于财政机关各部门的利用。
这种分类方法适用于总预算会计(财政机关)。
(四)年度—会计类型—会计核算材料类型分类法即首先按年度分开;其次把一个年度内的会计核算材料先按会计类型(如:税务单位的税收会计、经费会计等)分开;然后将同类型的会计核算材料分成凭证、账簿、财务报告、其他四类。
其优点是便于反映不同的会计活动,能将同类性质的会计材料集中在一起,保持相互的内在联系。
这种分类方法多适用于税务、银行等单位的会计。
第二步,组卷会计核算材料的组卷包括会计核算材料的前处理、案卷组合、卷内材料排列、装订、封面编目等步骤。
DA/T 39-2008规定的会计凭证封面格式会计凭证封面填写示例单位名称:湖北省档案局凭证名称:转账凭证会计主管:张三装订人:李四2009年3月31日会计档案盒格式(三)财务报告的组卷①检查核对。
会计报表装订前按编报目录核对是否齐全。
②案卷组合。
会计报表应分基层单位会计报告、汇总会计报告分别装订。
年终决算报表要单独装订,季报和月报可根据张数的多少,装订成一卷或数卷。
财务报告的文字材料是对会计报表的分析和说明,必须与会计报表组合到案卷,以保持其内容的密切联系。
③卷内材料排列。
排列顺序为:③-1会计报表封面;③-2会计报表编制说明;③-3各种会计报表(按会计报表的编号顺序排列);③-4财务报告的必要文字说明;③-5会计报表的封底。
④填写卷内目录和备考表。
④-1填写会计档案卷内目录。
会计档案卷内目录的用纸尺寸采用国际标准A4型(长宽为297mm×210mm),纸张质量宜采用70克以上白色书写纸制作。
其表头如下:卷内目录各项目填写方法:顺序号:以卷内文件材料排列先后顺序填写序号,亦即件号。
责任者:填写对档案内容负有责任的团体和个人,即文件材料的署名者。
文号:填写文件制发机关的发文字号。
题名:即文件材料标题,一般应照实抄录,没有标题或标题不规范的,可自拟标题,外加“[]“号。
日期:填写文件材料的形成时间,以8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年月日,如20070619。
页号:填写卷内文件材料所在起页的编号。
备注:在需要说明情况的文件材料栏内打“*“号,并将需说明的情况填写在备考表中。
②填写会计档案备考表。
卷内备考表用纸尺寸及质量要求与会计档案卷内目录相同。
各项目填写方法是:本卷情况说明:填写卷内文件材料(财务报告类和其他类)缺损、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情况。
案卷立好后发生或发现的问题由有关的管理人员填写并签名,标注时间。
立卷人:由负责立卷者签名。
检查人:由案卷质量审查者签名。
立卷时间:填写完成立卷工作的年月日。
检查时间:填写审查案卷质量的年月日。
(5)装订。
按组合时分出的卷数采用三孔一线方式在财务报告左侧装订,结头在财务报告的背面。
注意将财务报告的下边和左边对齐压平,防止折角,如有损坏部位应修补后进行装订。
(6)装盒。
财务报告应装入会计档案盒中,盒的格式及封面、脊背与会计账簿使用的档案盒一致,填写要求参见会计账簿装盒有关部分。
应注意的是:会计账簿与财务报告在档案盒正面主要是通过案卷题名来区分;在盒脊上主要是通过“目录号“中的代字或代号来区分。
第三步,案卷排列与编号(一)案卷排列会计档案案卷按如下之一方法排列:(1)按照类别—年度排列。
即案卷按凭证、账簿、财务报告、其它四类分开,再按时间顺序排列。
这种排列方法适用于一般单位,。
(2)按照年度—类别排列。
即先将不同年度的会计档案分开,同一年度的会计档案按凭证—账簿—财务报告—其他顺序排列。
由于凭证、账簿、报表外形尺寸不同,这种排列方法易造成柜架浪费。
补救的方法是全部使用同一规格的卷盒,一盒中可装若干凭证、账簿、报表,但应注意盒脊上填写若干个案卷号。
(3)会计类型单一,档案数量较多的单位,可采用先按保管期限,再按年度,然后再按形式(名称)的方法排列。
(4)财政局的会计档案,先按保管期限,再按年度,然后按组织机构,最后按形式(名称)排列。
会计类型较多的建设银行、税务机关等单位,可采用先按保管期限,再按年度,然后按会计类型,最后按形式(名称)的方法排列。
会计档案排列方法很多,各有利弊,各单位应选择适合本单位的排列方法,要注意方便适用,选定后不要随意变动。
(二)编案卷号(1)编大流水号。
一般的单位应编大流水号。
即凭证、账簿、财务报告分别编各年度累计的大流水号。
如2002年有12本凭证,编1-12号;2003年从13号开始编号。
(2)编小流水号。
会计档案特别多的单位,可编小流水号。
即同一年度同一类型的会计档案案卷都从1开始编卷号。
如2002年有80本凭证,编1-80号,2003年又从1号开始编号。
一般单位:每种类型会计核算材料从1开始编号。
会计档案数量较多的单位(如税收部门),1号目录从1到1000号以内结合年度断号;从2号目录又开始从1开始编号。
会计档案数量特别多的单位(如金融部门),每年、每月、每旬编一个流水号。
此时,目录号用相应的时间表示。
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告等要求编页号。
凭证的页号一般编在左上方;账簿、财务报告一般用原有的页号,也可重新在左右下角编号;第四步,编目、上架(一)确定保管期限按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制发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的规定,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
属于永久保管的有:行政和事业单位年度决算报表、税收年报(决算)、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等,其余为定期保管。
定期保管的期限分为25年、15年、10年、5年、3年共5类。
(二)拟写案卷题名会计档案应逐卷填写案卷题名。
案卷题名由会计核算单位、会计年度、会计核算材料的名称三部分组成。
如:国家档案局2001年总账;国家档案局2001年度财务报告。
(三)编制案卷目录会计档案应编制电子或纸质案卷目录。
(1)纸质会计档案案卷目录用纸尺寸及质量要求。
会计档案案卷目录的用纸尺寸采用国际标准A4型(长宽为297mm×210mm),纸张质量宜采用71克以上白色书写纸制作。
(2)会计档案案卷目录格式。
会计档案目录表头如下:(3)案卷目录各项目的填写方法。
①案卷号:根据整理会计档案时会计凭证盒或会计档案盒上的对应项目填写。
②类别:填写该卷会计档案所属的类别,如:“会计凭证类“、“会计账簿类“、“财务报告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