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篇理解性默写高中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考必背古诗⽂理解性默写(64篇)
(1)《劝学》
【⼀】
1、开篇就提出了全⽂的中⼼论点,即。在后⾯⼜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句常⽤成语的句⼦是:“,”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这与《荀⼦·劝学》篇中指出“, ,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劝学》中说, ; , .
1, “学不可以已”锲⽽不舍,⾦⽯可镂。
2,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3,锲⽽舍之,朽⽊不折;锲⽽不舍,⾦⽯可镂
【⼆】
1.荀⼦认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中对应的语句是:。
2.在⽂中⽤⽐喻说明事物经过⼀定的变化,可以提⾼的句⼦
是,;, .。
3.在⽂中⽤⽐喻的⼿法,借助⽊头经过烘烤后发⽣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
是:,,。
4.有时作者⼜采⽤对⽐的⽅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字的说服⼒。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劣马与好马进⾏对⽐以说理的句⼦是:,;,。
5.《劝学》中从反⾯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法达到远⼤⽬标的句⼦是:,
;,。
6.《劝学》中作者连⽤“登⾼⽽招”、“顺风⽽呼”、“假舆马”、“假⾈揖”四个⽐喻,从见、闻、陆、⽔等⽅⾯阐明了在实际⽣活中由于利⽤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从⽽说明⼈借助学习,就能弥补⾃⼰的不⾜,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
高中必背古诗文64篇理解性默写
《劝学》
1.“”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2.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1.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
《蜀道难》
22.《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23.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24.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琵琶行》
25. “,。”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26.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7. 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念奴娇·赤壁怀古》
28. 本文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
“,,。”
29. 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30. 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1. 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32.词人化用典故,表达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
33.描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论语》
34. .表现孔子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35. 孔子对于弟子宰予言行不一,言而无信感到生气的句子是:
高考64篇理解性默写
高考64篇理解性默写
64篇理解性默写整理
①《孔子语录》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论语十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②《鱼我所欲也》
1.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2、是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舍生而取义者也
3. 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曹刿论战》
1、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1)《劝学》
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逍遥游》
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3)《师说》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含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1)《劝学》
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逍遥游》
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3)《师说》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
则近谀。
(4)《阿房宫赋》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4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1)《劝学》
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逍遥游》
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3)《师说》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到被子的两句是: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能乐观向上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借自然景物写凄凉寒冷景象(或描写塞外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细致入微的写出了早春的特有景色的句子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写出一切美好的事物,最美的时节就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的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的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连赞大陆之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了民意,打破了
(完整版)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1)《劝学》
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逍遥游》
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3)《师说》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含标准答案---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1)《劝学》
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
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
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高中必背篇目理解性背诵默写
(1)《劝学》
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逍遥游》
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3)《师说》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理解性默写高三64篇
(1)《论语》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鱼我所欲也》
1. 《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含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1)《劝学》
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逍遥游》
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3)《师说》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
则近谀。
(4)《阿房宫赋》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高考64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64篇(高中)
1.劝学荀子(战国)
1. 《劝学》一文中说:“,,;,,
。”刘禹锡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2.在《劝学》中,荀子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的句子是:“,;,。”
3.在《劝学》中,“,”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4.《劝学》中的“”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5.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劝学》中的“”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6.《劝学》中,劝导我们要从每一小步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日积月累,才能取得成功的句子是:“,;,。”
7.不坚持,什么也做不成;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劝学》中所说:“,;,。”
8.在《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9.在《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0.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1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
2.逍遥游庄周(战国)
1.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含答案---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含答案---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1)《劝学》
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逍遥游》
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3)《师说》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
则近谀。
(4)《阿房宫赋》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高考理解性默写(共64篇)
高考理解性默写(共64篇)
初中篇
(一)《论语》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二)《鱼我所欲也》
1.《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高考必背64篇理解性默写
64篇高考情景式默写(高中篇)
(一)《劝学》
1.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 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
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
1. 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
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
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
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 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设喻,告诉我们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就会像
螃蟹一样,一事无成。
(12)《荀子·劝学》中,以冰为例,说明客观事物经过
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的句子是:“__,
________水__为__之_________,_______而__寒__于___水_______”。
64篇理解性默写高中
2
(5)《荀子·劝学》中,“______假___舆__马__者________,非利
“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64篇理解性默写高中
1
(9)《荀子·劝学》中“_____锲__而__舍__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锲__而__不___舍_______,_______”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
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
就。
(10) “____蚓__无___爪__牙__之__利______,_____,
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______而__绝__江___河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
无不同,然而最终却能通过学习超过一般人。
(6)《荀子·劝学》中,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 成渊,_______蛟__龙__生__焉________;积善成德, ______而__神__明___自__得______,圣心备焉”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
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不断学习
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4)《荀子·劝学》中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 “_不___如__须___臾__之___所__学__也___”。阐述,接着用“吾尝跂而望 矣, _不___如__登___高__之__博___见__也___”。 做比喻,说明只有摆正
一、劝 学
(1)《荀子·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_____学___不__可__以___已______”。
(2)《荀子·劝学》中,篇首就说明对待学习应采取 “_____学___不__可__以___已______”的态度和方法。
(3)《荀子·劝学》中用“____故___木__受__绳___则__直____ , ______金__就___砺__则___利_____”。
(2)李白在《上李邕》一诗中以大鹏自喻:“大鹏一日
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的这两句诗化用了庄子
《逍遥游》里的句子:“___鹏__之___徙__于__南__冥___也____,水击三
千里_抟__扶__摇__而___上__者__九__万___里__”。去以六月息者也”。
(3)庄子在《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
以游无穷者”。
(7)《逍遥游》中,庄子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
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 待”才是真正的逍遥,“______至__人___无__己________,神人无 功, ______圣__人__无__名_______64_篇_理”解性默是写高做中 到真正逍遥的人。 6
________上__食__埃__土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告诉我们,即使像蚯蚓一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
有所成。(高考题)
(11)“_____蟹__六__跪__而___二__螯_____ ,
__非__蛇__鳝__之___穴__无__可__寄__托___者__,_____”,《荀子·劝学》从反
“____驽__马___十__驾__________,____功__在__不__舍___________”。
64篇理解性默写高中
3
(13)《荀子·劝学》认为木要改造成为“其曲中规” 的轮,要用“輮”;金要利,需“就砺”;而人通过 “__君___子__博__学__而___日__参__省__乎___己__”就能改造成为 “__则___知__明__而__行___无__过__已___”的君子。
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
(7)《荀子·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
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____故__不__积__跬___步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_____无__以__成___江__海_______”。
(8)《荀子·劝学》中,用好马和劣马进行对比,强调学
习必须持之以恒,其表示劣马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5)庄子《逍遥游》一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问的荣
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且___举__世__誉__之___而__不__加__劝__,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达到了 “定乎内外之分,____辩__乎___荣__辱__之__境______”的境界。
(6)庄子《逍遥游》中,作者所阐释的真正的逍遥游是: “若夫_____乘__天__地__之___正_______ ,____而__御__六___气__之__辩______,
(14)《荀子·劝学》中,从正面设喻,说明学习要注 意积累的句子是:“______积___土__成__山________”风雨兴焉; ______积__水__成___渊________,蛟龙生焉”。
(15)《荀子·劝学》中,和“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有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___故___不__积__跬__步________ , ______无__以__至___千__里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
“_____风__之___积__也__不__厚_____ ,___则__其__负__大___翼__也__无__力___”来说
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
64篇理解性默写高中
5
(4)庄子《逍遥游》中写朝菌不知道一个月的时间变化,
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间变化的句子是: “___朝__菌__不__知___晦__朔_______ ,____蟪__蛄__不__知___春__秋______”。
(16)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是用 心专一的缘故。
64篇理解性默写高中
4
二、逍遥游
(1)庄子在《逍遥游》中描绘鹏:“鹏之背,不知其几
千里也;怒而飞,___其__翼__若__垂___天__之__云_____”。即使如此,
在作者看来也依然有所待,并非逍遥,因为它“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___去__以__六__月___息__者__也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