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苏教版必修5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三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高三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高三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3.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过程(一) 概念和基本性质1. 引入首先,我会通过举例的方式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并通过与等差数列相关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知识点讲解接着,我将通过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公差、首项和通项等知识点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我将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二) 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1. 引入在引导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后,我将通过举例的方式引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并通过与等差数列相关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公式的应用场景和计算方法。

2. 知识点讲解接着,我将详细讲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包括其公式推导过程和相关应用技巧,同时还会通过例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加深学生对这两个公式的理解。

3. 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我将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三) 应用实战1. 引入在学生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基本性质、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后,我将通过实际应用场景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知识点讲解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我将辅导学生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将重点讲解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并教授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我将安排一些实战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学效果还算不错。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 2.2.1 等差数列的概念》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 2.2.1 等差数列的概念》

等差数列复习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高考要求:C 级一、知识梳理1.等差数列的概念:(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 ,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2)若b A a ,,成等差数列,则A 叫做b a ,的等差中项,且A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前n 项和:(1)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其通项公式为n a =通项公式的推广:n a =m a + ),(+∈N n m(2)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n S = (其中+∈N n ,1a 是首项,d 是公差,n a 为第n 项)3.等差数列的有关性质已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n S 是{}n a 的前n 项和.(1)若m +n =p +q (m ,n ,p ,q ∈N *),则有(2)数列m m m m m S S S S S 232,,--…也是等差数列.(3)数列⎭⎬⎫⎩⎨⎧n S n 也是等差数列. 二、基础自测1.(P39练习2改编)已知等差数列5,2,1,--,则该数列的第2021 .2.(P39练习3改编)若等差数列{}n a 中,12a =-,公差2d =,则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n a = .3.(P39例题3改编)若1a ,32,a a …1,+n n a a …, n a 2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则数列{}n a 2的公差为 .4.(P39练习3改编)已知等差数列2,1,13--+,则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 .5.(P44练习5改编)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5a A =(常数),则9S = .6.(P48习题11改编)在数列{}n a 中,118a =-,13n n a a +=+(*n N ∈),则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的最小值为 . 三、典例精讲考点1 基本量的计算例1 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a =1,33-=a(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n a 的前k 项和35-=k S ,求k 的值。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1)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1)

等差数列(2)【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公式,掌握等差数列的特殊性质及应用;掌握证明等差数列的方法;2.明确等差中项的概念和性质;会求两个数的等差中项;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4.能通过通项公式与图像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体会等差数列是用来刻画一类离散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能用图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解决某些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等差数列的图像的应用,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通过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运用,渗透方程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从而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等差中项的概念及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

难点:等差中项的概念及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

【学法与教学用具】:1. 学法:2. 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1)等差数列定义(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 (=n a d m n a m )(-+或p dn a n +=(p 是常数))(3)公差d 的求法:① =d n a -1-n a ②=d 11--n a a n ③=d mn a a m n -- 2.等差数列的性质:(1)在等差数列{}n a 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是它相邻二项的等差中项;(2)在等差数列{}n a 中,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AP如:1a ,3a ,5a ,7a ,……;3a ,8a ,13a ,18a ,……;(3)在等差数列{}n a 中,对任意m ,n N +∈,()n m a a n m d =+-,n m a a d n m-=-()m n ≠; (4)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m ,n ,p ,q N +∈且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3.问题:(1)已知12312,,,,,,n n n a a a a a a +L L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

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

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

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1. 引言本教案是针对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材中的《等差数列》内容进行设计的。

《等差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对学生理解数列的规律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 教案一: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2.1 教学目标•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理解等差数列的性质。

2.2 教学内容1.等差数列的定义;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3.等差数列的性质。

2.3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并总结出等差数列的性质;•演示教学:教师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并帮助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练习巩固: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对等差数列的理解。

2.4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理解程度。

3. 教案二: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3.1 教学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理解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1.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2.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3.运用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3 教学活动•演示推导过程:教师通过详细的步骤,演示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步的意义;•练习应用:学生进行一些实例练习,运用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答问题,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练习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求和公式的掌握情况。

4. 教案三:等差数列的应用4.1 教学目标•熟练运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发现等差数列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1.通过例题引入等差数列的应用;2.探究等差数列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

4.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规律;•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更多的应用案例,并探究其规律和特点;•学生报告: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应用案例进行报告,分享给全班同学。

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

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

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你对等差数列了解多少呢?这次白话文为您整理了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2、体会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3、会简单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体会倒序相加求和的思想方法;2、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模型,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对等差数列求和历史的了解,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倒序相加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解决策略】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

利用数形结合、类比归纳的思想,层层深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整理出推导公式的思路,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从而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软件,电脑【教学过程】一、明确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确定本节课中心任务: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那么什么叫数列的前n项和呢,对于数列{an}:a1,a2,a3,…,an,…我们称a1+a2+a3+…+a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用sn表示,记sn=a1+a2+a3+…+an,如S1 =a1, S7 =a1+a2+a3+……+a7,下面我们来共同探究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二、问题牵引,探究发现问题1:(播放媒体资料情景引入)印度泰姬陵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见图),奢靡之程度,可见一斑。

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圆宝石吗?即: S100=1+2+3+······+100=?著名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就会算,闻名于世;那么小高斯是如何快速地得出答案的呢?请同学们思考高斯方法的特点,适合类型和方法本质。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2.2《等差数列》 教案5篇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2.2《等差数列》 教案5篇

2.2 .1等差数列的概念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概念(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对比,建立等差数列模型,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情景1:把班上学生学号从小到大排成一列:如:1,2,3,4,…,63,64.问题1:请学生归纳出上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521(,+∈≤≤=N n n n a n 。

问题2:把上面的数列各项依次记为64321,,,,a a a a ,学生填空:()()()1,,1,163642312+=+=+=a a a a a a问题3:上面的数列有什么特点,你能用数学语言(符号)描述这些特点吗?(教师引导,学生完成)11+=-n n a a (2≥n ),或者写成 11=--n n a a (2≥n ).注:强调2≥n ,原因在于1-n 有意义。

问题4:提问学生,能用普通语言概括上面的规律吗?数列后一项等于前一项加“1”,或者 数列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为“1”. 上面的数列已找出这一特殊规律,下面再观察一些数列并也找出它们的规律。

情景2:看幻灯片上的实例(1)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共设置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数列(单位:kg ): 48,53,58,63.(2)水库的管理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

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18m ,自然放水每天水位下降2.5m ,最低降至5m 。

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组成数列(单位:m ):18,15.5,13,10.5,8,5.5.(3)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为单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金计算下一期的利息。

按照单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

如,按活期存入10000元钱,年利率是0.72%,那么按照单利,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组成的数列是:10072, 10144, 10216, 10288, 10360.(4)全国统一鞋号中,成年女鞋的尺码最小的是21码,相邻两个鞋号间隔0.5码,最大的是25码,组成的数列:21,21.5 ,22 ,22.5 ,23 ,23.5 ,24 ,24.5 ,25.问题5:请学生写出上面的数列,观察这些数列的特点,并用数学语言(符号)描述这些特点:(1)51=--n n a a ,2≥n ,+∈N n ;(2)5.21-=--n n a a ,2≥n ,+∈N n(3)721=--n n a a ,2≥n ,+∈N n ;(4)5.01=--n n a a ,2≥n ,+∈N n 问题6:观察并归纳上面这些数列的共同特征,用数学语言(符号)描述这些特点:1n n a a d --=(d 是常数),(2≥n ,+∈N n )满足这种特征的数列很多,我们有必要为这样的数列取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教案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基本问题.教学重难点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基本问题.教学过程等比数列性质请同学们类比得出.【方法规律】1、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联系着五个基本量,“知三求二”是一类最基本的运算题.方程观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2、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常用的方法使用定义.特别地,在判断三个实数a,b,c成等差(比)数列时,常用(注:若为等比数列,则a,b,c均不为0)3、在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大(小)值时,常用函数的思想和方法加以解决.【示范举例】例1:(1)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30,前2n项和为100,则前3n项和为 .(2)一个等比数列的前三项之和为26,前六项之和为728,则a1= ,q= .例2:四数中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首末两项之和为21,中间两项之和为18,求此四个数.例3: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奇数项之和为44,偶数项之和为33,求该数列的中间项.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教案【二】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等差数列定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能力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定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归纳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差”的理解、把握和应用教学过程由电影《红高粱》主题曲“酒神曲”引入等差数列定义问题:多媒体演示,观察----发现?一、等差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例 1:观察下面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 2.2.1 等差数列的概念》1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 2.2.1 等差数列的概念》1

等差数列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掌握等差中项的概念.
2 逐步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尽可能地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研究和领悟得出的结论,从而到达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开展智能的目的.
【教学过程】。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3 苏教版必修5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3 苏教版必修5

第 5 课时:§2.2 等差数列(3)【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公式以及推导该公式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2.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历史有名的高斯求和的介绍,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的第k 项与倒数第k 项的和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和这个规律;由学生建立等差数列模型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应用的实践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类比函数概念、性质、表达式得到对等差数列相应问题的研究。

2.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获得发现的成就感,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代数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与现实有关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等差数列n 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及应用难点: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推导思路的获得,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n 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体会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与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讲练结合2.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小故事”:著名的数学家高斯(德国 1777-1855)十岁时计算1+2+3+…+100的故事:高斯是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高斯十岁时,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题目,老师说: “现在给大家出道题目:“1+2+…100=?” 过了两分钟,正当大家在:1+2=3;3+3=6;4+6=10…算得不亦乐乎时,高斯站起来回答说:“1+2+3+…+100=5050。

教师问:“你是如何算出答案的?高斯回答说:因为1+100=101;2+99=101;…50+51=101,所以101×50=5050”故事结束:归纳为 1.这是求等差数列1,2,3,…,100前100项和2.高斯的解法是:前100项和2)1001(100100+⨯=S ,即2)(1n n a a n S += 二、研探新知1.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1)求和公式(一):2)(1n n a a n S +=(倒序相加法) 思考:受高斯的启示,我们这里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求和呢?思考后知道,也可以用“倒序相加法”进行求和。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 2.2.1 等差数列的概念》6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 2.2.1 等差数列的概念》6

等差数列【教学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以及简单应用.2.在定义的理解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应用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获得新知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理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学情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第2章“数列”第2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已有初步的浅层次的认识。

对于新学内容,学生容易理解是等差数列定义的数学文字语言表述及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简单运用.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的等差数列定义的数学符号语言表述及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为此,教学中需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究机会.【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以及通项公式的函数意义的理解.【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情境:教材P29 2.1节开头第一个问题:某剧场有30排座位,第一排有2021位,从第二排起,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那么各排的座位数依次为20212,24,26,28,….2.问题:说出第30排有多少个座位?设计意图:①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入实际生活中等差数列的模型.②让学生再次理解数列通项的概念.二、学生活动活动一:设计自主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定义初步认识.问题1:观察下列数列有何共同特点?怎样用数学语言刻画你所观察出来的数列的特点?1 1,3,5,7,9,;2 2,4,6,8,10,; 3 5,0,5,10,15,---; 4 ,3,3,3,3,3.活动二:设计探究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定义再认识.问题2: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公差为d ,请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写出与相邻两项相关的等式.活动三:选择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定义再拓展(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问题3:设}{n a 是一个首项为1a ,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你们能得出更一般的结论,写出它的第n 项n a 的表达式吗?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三、意义建构(一)关于等差数列定义的学习过程1、等差数列定义的初认识以问题1为背景,教师首先指出:“具有上述规律的数列,我们称之为等差数列,你能给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吗?” 然后教师在学生归纳表达的基础上,完整揭示等差数列的定义,并对定义中关键字词进行重点说明,出示课题. 再次提出新问题,引出公差的概念及符号表示,“以上四个等差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多少?”2、等差数列定义的再认识以问题2为载体,首先让学生就等差数列定义进行数学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互译.课堂巡视发现学生大致会写出如下两种形式的等式:一是根据定义列出具体两项之间的等量关系,如:d a a =-12,d a a =-23,…;或d a a +=12,d a a +=23,…;或d a a =-12, d a a 213=- ,…;或d a a +=12,d a a 213+=,….二是能列出连续两项之间的一般关系,如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然后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列式让学生进行自我投影展示,相互评述.得出等差数列定义的符号语言:)2(1≥=--n d a a n n .这就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并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设好铺垫.(二)关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学习过程以问题3为载体,对等差数列定义的进行再拓展.首先组织学生4人小组讨论,然后进行班级交流,学生展示不同的讨论结果.课堂实况大致有以下4种.状况一:d a a =-12, 状况二:d a a +=12,d a a =-23, d a a +=23,… …d a a n n =--1. d a a n n +=-1.各式相加,得 各式相加,得d n a a n )1(1-=-, d n a a n )1(1-+=.即d n a a n )1(1-+=.状况三:d a a =-12, 状况四:d a a n n +=-1d a a 213=-, d a n 22+=-d a a 314=-, d a n 33+=-… …d n a a n )1(1-=-, d n a )1(1-+=,即d n a a n )1(1-+=. 即d n a a n )1(1-+=.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中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选用两种或三种方法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如不完全归纳法、累加法、迭代法等.设计意图:①由于学生较易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而且也具备这方面的基础,所以首先设计自主学习的方式对定义进行初认识,逐步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刻画等差数列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②为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选择探究学习的方式,通过数学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互译,探究得出用符号语言表示等差数列定义的一般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等差数列定义的理解,另一方面尽可能的把学生头脑中的问题引出来,使他们探究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以便加以指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③学生根据等差数列定义所列的等式中,已蕴含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但有的学生的列式并不完善,学生自己可能也没意识到列式中所蕴含的方法,所以有些学生单凭自行探究还不能完成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为此进一步采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以达到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在进一步认识等差数列定义的过程中,建构新的数学知识.四、数学运用选择例1(教材P 37例3: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12-=n a n ,求1a 和公差d .)让学生自主完成解答,感受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而后联系 “思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反映的一些本质特征:如n a 是以正整数n 为自变量的特殊的一次函数;这个特殊函数的图像是位于轴右半平面上的一些孤立的点,而且这些点都在直线)(1d a dx y -+=上;等差数列的公差d 便是图像上各点所在直线的斜率,进一步还可得出公差d 与数列单调性的关系.通过例2(教材P 36例2: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3a =10,9a =28,求12a .)的教学,先让学生自主运用方程(组)的思想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再启发学生发现d a a )312(312-+=d a )912(9-+=,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推广到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更一般的形式:d k n a a k n )(-+=.设计意图:①充分挖掘教材中例题的内涵,以发挥例题的示范性,实现其发展性和培养性.如例1从函数观点出发,由特殊到一般,利用数形结合,加深学生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理解.例 2通过讨论,明确推广后的等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以及该等式的作用在于:Ⅰ.已知等差数列的某一项与公差可求出任意指定项;Ⅱ.已知等差数列的任意两项可求出公差.②在例题的教学中,让学生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处理数列中不同能级要求的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通项公式的理解,又让学生在应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促进学生观察、归纳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五、回顾反思请同学们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设计意图:①通过回顾,学生再次体会本课所学数学知识和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从基本定义、概念出发,运用旧知,通过探索得出一些新的结论,这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②通过交流表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性思维.六、课外作业1、必做题:教材P35练习第4、5题;教材P37练习第2、5题;教材P38习题第2、3、4、题;2、选做题:教材P38习题第5、6、7题.设计意图:①进一步强化等差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的运用.②设计选做题实施分层作业,让学生尝试应用等差数列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减轻部分学生的学业负担,另一方面也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发挥更大的潜能.。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 2.2.1 等差数列的概念》9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 2.2.1 等差数列的概念》9

§等差数列(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大量的实例观察与举例分析,发现数列的项与项之间的“等差”关系,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2、采用累加、归纳猜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且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通过等差中项,让学生充分理解等差数列;4、通过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并能解决相应的问题。

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关键理解“等差”的特点,强调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

教学方法导学式、讲练结合。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引入引用姚明发球训练的事例,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兴趣,进而阅读教材P36-P38内容。

教师活动若把上述例子中的数列放在一起,请同学们考虑:这四个数列有何共同特点?(1)0,5,10,15…(2)48,53,58,63(3)18,, 13, , 8, (4)6000,6500,7000,7500,8000,8500,9000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依次回答上述四个数列都是递增或递减的,而且递增或递减的都是同一个常数。

教师总结同学们观察的非常好,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等差数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研究教材,感受等差数列模型的现实背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为探究共性、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提供实例。

环节二:形成概念(一)教师活动咱们说例子中的四个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同学们能不能试着给等差数列下一个定义?学生活动学生考虑后给出等差数列定义:相邻的两个数的差是一个常数,那么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教师活动形成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a n},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 d 表示。

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示:a n - a n-1=dn≥2,n∈N,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概念,教师加以完善,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中的关键点。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教案(4)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教案(4)

等差数列(二)教学目标:明确等差中项的概念,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公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教学过程:Ⅰ.复习回顾等差数列定义:a n -a n -1=d (n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 n =a 1+(n -1)d (n ≥1),推导公式:a n =a m +(n -m )dⅡ.讲授新课首先,请同学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问题1:如果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A ,使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应满足什么条件? 由等差数列定义及a 、A 、b 成等差数列可得:A -a =b -A ,即:a =a +b 2 . 反之,若A =a +b 2 ,则2A =a +b ,A -a =b -A ,即a 、A 、b 成等差数列. 总之,A =a +b 2 a ,A ,b 成等差数列.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不难发现,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如数列:1,3,5,7,9,11,13,……中,3是1和5的等差中项,5是3和7的等差中项,7是5和9的等差中项等等.进一步思考,同学们是否还发现什么规律呢?比如5不仅是3和7的等差中项,同时它也是1和9的等差中项,即不仅满足5=3+72,同时还满足5=1+92. 再如7不仅是5和9的等差中项,同时它也是3和11的等差中项,还是1和13的等差中项,即:7=5+92 =3+112 =1+132. 看来,a 2+a 4=a 1+a 5=2a 3,a 4+a 6=a 3+a 7=2a 5依此类推,可得在一等差数列中,若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际问题.[例1]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 cm ,最低一级宽110 cm ,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分析:首先要数学建模,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求其解,最后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将其还原为实际问题的解.解:用{a n }表示梯子自上而下各级宽度所成的等差数列,由已知条件,有a 1=33,a 12=110,n =12. 由通项公式,得a 12=a 1+(12-1)d ,即:110=33+11d ,解得:d =7.因此,a 2=33+7=40,a 3=40+7=47,a 4=54,a 5=61,a 6=68,a 7=75,a 8=82,a 9=89,a 10=96,a 11=103.答案:梯子中间各级的宽度从上到下依次是40 cm ,47 cm ,54 cm ,61 cm ,68 cm ,75 cm ,82 cm ,89 cm ,96 cm ,103 cm.评述:要注意将模型的解还原为实际问题的解.[例2]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pn +q ,其中p 、q 是常数,且p ≠0,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如果是,其首项与公差是什么?分析:由等差数列的定义,要判定{a n }是不是等差数列,只要看a n -a n -1(n ≥2)是不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就行了.解:取数列{a n }中的任意相邻两项a n -1与a n (n ≥2),a n -a n -1=(pn +q )-[p (n -1)+q ]=pn +q -(pn -p +q )=p它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所以{a n }是等差数列,且公差是p .在通项公式令n =1,得a 1=p +q ,所以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p +q ,公差是p .看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 n =pn +q (其中p 、q 是常数)当p =0时,它是一常数数列,从图象上看,表示这个数列的各点均在y =q 的图象上.当p ≠0时,它是关于n 的一次式,从图象上看,表示这个数列的各点均在一次函数y =px +q 的图象上.例如,首项是1,公差是2的无穷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相应的图象是直线y =2x -1上的均匀排开的无穷多个孤立点.如图所示:[例3]已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其和为15,其平方和为83,求此三个数.解:设此三数分别为x -d 、x 、x +d则⎩⎨⎧(x -d )+x +(x +d )=15(x -d )2+x 2+(x +d )2=83解得x =5,d =±2.∴所求三个数列分别为3、5、7或7、5、3.评述:三个数成等差数列时注意其设法.[例4]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a 1=2,a 2=3,若在每相邻两项之间插入三个数后,和原数列仍构成一个等差数列,试问:(1)原数列的第12项是新数列的第几项?(2)新数列的第29项是原数列的第几项?分析:运用递推归纳的思想方法,从特殊中找规律,得到或猜想出一般结论,然后再回到特殊解决问题,这应该是解决本题的一个基本途径.解:原数列的第一项是新数列的第1项,原数列的第二项是新数列的第2+3=5项,原数列的第三项是新数列的第3+2×3=9项.……原数列的第n 项是新数列的第n +(n -1)×3=4n -3项.(1)当n =12时,4n -3=4×12-3=45,故原数列的第12项是新数列的第45项.(2)令4n -3=29,解得n =8,故新数列的第29项是原数列的第8项.评述:一般地,在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每相邻两项之间插入m 个数,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则新数列的公差为dm +1 ,原数列的第n 项是新数列的第n +(n -1)m =(m +1)n -m 项.[例5]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3+a 8+a 13=12,a 3a 8a 13=28,求{a n }的通项公式.分析一: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解.解法一:设所求的通项公式为a n =a 1+(n -1)d则⎩⎨⎧(a 1+2d )+(a 1+7d )+(a 1+12d )=12(a 1+2d )(a 1+7d )(a 1+12d )=28即⎩⎨⎧ a 1+7d =4 ①(a 1+2d )(a 1+7d )(a 1+12d )=28 ②①代入②得(a 1+2d )(a 1+12d )=7③ ∵a 1=4-7d ,代入③,∴(4-5d )(4+5d )=8即16-25d 2=7,解得d =±35. 当d =35 时,a 1=-15 ,a n =-15 +(n -1)·35 =35 n -45当d =-35 时,a 1=415 ,a n =415 +(n -1)·(-35 )=-35 n +445. 分析二:视a 3,a 8,a 13作为一个整体,再利用性质:若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解题. 解法二:∵a 3+a 13=a 8+a 8=2a 8,又a 3+a 8+a 13=12,故知a 8=4代入已知得⎩⎨⎧a 3+a 13=8a 3·a 13=7 解得⎩⎨⎧a 3=1a 13=7 或⎩⎨⎧a 3=7a 13=1由a 3=1,a 13=7得d =a 13-a 313-3 =7-110 =35. ∴a n =a 3+(n -3)·35 =35 n -45. 由a 3=7,a 13=1,仿上可得:a n =-35 n +445. 评述:在解答本题时,首先应注意到{a n }是等差数列这个大前提,否则,仅有a 3+a 8+a 18=12及a 3a 8a 13=28就无法求出a 3,a 8,a 13的具体值;其次,应注意到a 3,a 8,a 13中脚码3,8,13间的关系:3+13=8+8,从而得到a 3+a 13=a 8+a 8=2a 8.Ⅲ.课堂练习课本P 36练习已知一个无穷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1)将数列中的前m 项去掉,其余各项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多少?解:设一无穷等差数列为:a 1,a 2,…,a m ,a m +1,…,a n ,…若去掉前m 项,则新数列为:a m +1,…,a n ,…,即首项为a m +1,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2)取出数列中的所有奇数项,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多少?解:若设一无穷等差数列为:a 1,a 2,a 3,a 4,a 5,…,a n ,…,则取出数列中的所有奇数项,组成的新数列为:a 1,a 3,a 5,…,a 2m -1,…即,首项为a 1,公差为2d 的等差数列.(3)取出数列中的所有项数为7的倍数的各项,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各是多少?设一无穷等差数列为:a 1,a 2,a 3,…,a n ,…,则新数列为:a 7,a 14,a 21,…,a 7m ,…,即首项为a 7,公差为7d 的等差数列.Ⅳ.课时小结通过本节学习,首先,需掌握等差中项概念,及A =a +b 2 与a ,A ,b 成等差数列的关系,另外,还应注意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的灵活应用.Ⅴ.课后作业课本P 39习题 4,5,6,7。

高中数学苏教版5教案:等差数列

高中数学苏教版5教案: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二)教学目标:明确等差中项的概念,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公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教学过程:Ⅰ。

复习回顾等差数列定义:a n-a n-1=d(n≥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 n=a1+(n-1)d(n≥1),推导公式:a n=a m+(n-m)dⅡ.讲授新课首先,请同学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问题1: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A,使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应满足什么条件?由等差数列定义及a、A、b成等差数列可得:A-a=b-A,即:a=错误!。

反之,若A=错误!,则2A=a+b,A-a=b-A,即a、A、b成等差数列.总之,A=错误! a,A,b成等差数列。

如果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

不难发现,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

如数列:1,3,5,7,9,11,13,……中,3是1和5的等差中项,5是3和7的等差中项,7是5和9的等差中项等等。

进一步思考,同学们是否还发现什么规律呢?比如5不仅是3和7的等差中项,同时它也是1和9的等差中项,即不仅满足5=错误!,同时还满足5=错误!。

再如7不仅是5和9的等差中项,同时它也是3和11的等差中项,还是1和13的等差中项,即:7=错误!=错误!=错误!.看来,a2+a4=a1+a5=2a3,a4+a6=a3+a7=2a5依此类推,可得在一等差数列中,若m+n=p+q,则a m+a n=a p +a q。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际问题。

[例1]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 cm,最低一级宽110 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分析:首先要数学建模,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求其解,最后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将其还原为实际问题的解.解:用{a n}表示梯子自上而下各级宽度所成的等差数列,由已知条件,有a1=33,a12=110,n=12。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学案第课时等差数列的概念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学案第课时等差数列的概念

总 课 题等差数列 总课时 第 9 课时 分 课 题等差数列的概念 分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体会等差数列是用来刻画一类离散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会求等差数列中的未知项.重点难点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引入新课1.回顾本章第1.2节开始我们遇到的数列①,②,再考察下面的问题:第23届到第29届奥运会举行的年份依次为Λ,2008200420001996199219881984,,,,,,某电信公司的一种计费标准是:通话时间不超过3分钟,收话费2.0元,以后每分钟收话费1.0元,那么通话费按从小到大的次序依次为Λ,,,,30.10.220.10.20.10.20.2⨯+⨯++如果1年期储蓄的月利率为‰65.1,那么将10000元分别存1个月,2个月,3个月,……,12个月,所得的本利和依次为125.161000025.16100005.1610000⨯+⨯++,,,Λ.上面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等差数列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减去它的前一项所得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d 表示。

例题剖析例1 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1)1,1,1,1,1; (2)4,7,10,13,16;(3)3-,2-,1-,1,2,3.例2 求出下列等差数列中的未知项:(1)3,a ,5; (2)3,b ,c ,9-.(1)在等差数列{}n a 中,是否有)2(211≥+=+-n a a a n n n ? (2)在数列{}n a 中,如果对于任意的正整数)2(≥n n ,都有211+-+=n n n a a a , 那么数列{}n a 一定是等差数列吗?例3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1)1-,1-,1-,1-,1-;(2)1,21,31,41; (3)1,0,1,0,1,0;(4)2,4,6,8,10,12; (5)7,12,17,22,27.2.目前男子举重比赛共有10个级别,除108公斤以上级别外,其余的9个级别从轻到重依次为(单位:kg ):54,59,64,70,76,83,91,99,108,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课堂小结运用等差数列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课后训练班级:高一( )班 姓名:____________一 基础题1.已知下列数列是等差数列,试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1)( ),5,10; (2)1,2,( );(3)31,( ),( ),10.2.已知等差数列x ,2,y ,2-,…,则=-x y _______________.3.已知等差数列x ,12-,y ,8-,…,其中第一个正项为第________项.4.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1)21,1,23,2,25; (2)4,2,0,2-,4-;(3)1,2,3,2.5.求出下列等差数列中的未知项:(1)a ,b ,10-,c ,20-; (2)x ,3lg ,6lg ,y .二 提高题6.已知1a ,2a ,3a ,…,n a ,1+n a ,…,n a 2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1)n a ,1-n a ,…,2a ,1a 也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公差是多少?(2)2a ,4a ,6a ,…,n a 2也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公差是多少?7.已知等差数列{}n a的首项为1a,公差为d.(1)将数列{}n a中的每一项都乘以常数a,所得的新数列仍然是等差数列吗?若是,公差是多少?(2)将数列{}n a中的所有奇数项按原来的顺序组成的新数列{}n c是等差数列吗?若是,公差是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差数列
教学目标:
明确等差中项的概念,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公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
等差数列定义:a n -a n -1=d (n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 n =a 1+(n -1)d (n ≥1),推导公式:a n =a m +(n -m )d
Ⅱ.讲授新课
首先,请同学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问题1:如果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A ,使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应满足什么条件?
由等差数列定义及a 、A 、b 成等差数列可得:A -a =b -A ,即:a =
a +
b 2 . 反之,若A =
a +
b 2 ,则2A =a +b ,A -a =b -A ,即a 、A 、b 成等差数列. 总之,A =a +b 2 a ,A ,b 成等差数列.
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不难发现,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
如数列:1,3,5,7,9,11,13,……中,3是1和5的等差中项,5是3和7的等差中项,7是5和9的等差中项等等.
进一步思考,同学们是否还发现什么规律呢?
比如5不仅是3和7的等差中项,同时它也是1和9的等差中项,即不仅满足5=3+72
,同时还满足5=1+92
. 再如7不仅是5和9的等差中项,同时它也是3和11的等差中项,还是1和13的等差
中项,即:7=5+92 =3+112 =1+132
. 看来,a 2+a 4=a 1+a 5=2a 3,a 4+a 6=a 3+a 7=2a 5
依此类推,可得在一等差数列中,若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际问题.
[例1]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 cm ,最低一级宽110 cm ,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分析:首先要数学建模,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求其解,最后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将其还原为实际问题的解.
解:用{a n }表示梯子自上而下各级宽度所成的等差数列,由已知条件,有a 1=33,a 12=110,
n =12.
由通项公式,得a 12=a 1+(12-1)d ,即:110=33+11d ,解得:d =7.
因此,a 2=33+7=40,a 3=40+7=47,a 4=54,a 5=61,a 6=68,a 7=75,a 8=82,a 9=89,a 10=96,a 11=103.
答案:梯子中间各级的宽度从上到下依次是40 cm ,47 cm ,54 cm ,61 cm ,68 cm ,75 cm ,82 cm ,89 cm ,96 cm ,103 cm.
评述:要注意将模型的解还原为实际问题的解.
[例2]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pn +q ,其中p 、q 是常数,且p ≠0,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如果是,其首项与公差是什么?
分析:由等差数列的定义,要判定{a n }是不是等差数列,只要看a n -a n -1(n ≥2)是不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就行了.
解:取数列{a n }中的任意相邻两项a n -1与a n (n ≥2),
a n -a n -1=(pn +q )-[p (n -1)+q ]=pn +q -(pn -p +q )=p
它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所以{a n }是等差数列,且公差是p .
在通项公式令n =1,得a 1=p +q ,所以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p +q ,公差是p .看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 n =pn +q (其中p 、q 是常数)
当p =0时,它是一常数数列,从图象上看,表示这个数列的各点均在y =q 的图象上.当p ≠0时,它是关于n 的一次式,从图象上看,表示这个数
列的各点均在一次函数y =px +q 的图象上.
例如,首项是1,公差是2的无穷等差数列的通项
公式为:a n =2n -1,相应的图象是直线y =2x -1上的均
匀排开的无穷多个孤立点.如图所示:
[例3]已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其和为15,其平方
和为83,求此三个数.
解:设此三数分别为x -d 、x 、x +d
则⎩⎨⎧(x -d )+x +(x +d )=15(x -d )2+x 2+(x +d )2=83
解得x =5,d =±2.
∴所求三个数列分别为3、5、7或7、5、3.
评述:三个数成等差数列时注意其设法.
[例4]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a 1=2,a 2=3,若在每相邻两项之间插入三个数后,和原数列仍构成一个等差数列,试问:
(1)原数列的第12项是新数列的第几项?
(2)新数列的第29项是原数列的第几项?
分析:运用递推归纳的思想方法,从特殊中找规律,得到或猜想出一般结论,然后再回到特殊解决问题,这应该是解决本题的一个基本途径.
解:原数列的第一项是新数列的第1项,原数列的第二项是新数列的第2+3=5项,原数列的第三项是新数列的第3+2×3=9项.……原数列的第n 项是新数列的第n +(n -1)×3=4n -3项.
(1)当n =12时,4n -3=4×12-3=45,故原数列的第12项是新数列的第45项.
(2)令4n -3=29,解得n =8,故新数列的第29项是原数列的第8项.
评述:一般地,在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每相邻两项之间插入m 个数,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则新数列的公差为d
m +1 ,原数列的第n 项是新数列的第n +(n -1)m =(m +1)n -m 项.
[例5]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3+a 8+a 13=12,a 3a 8a 13=28,求{a n }的通项公式. 分析一: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解.
解法一:设所求的通项公式为a n =a 1+(n -1)d
则⎩⎨⎧(a 1+2d )+(a 1+7d )+(a 1+12d )=12(a 1+2d )(a 1+7d )(a 1+12d )=28
即⎩⎨⎧ a 1+7d =4 ①(a 1+2d )(a 1+7d )(a 1+12d )=28 ②
①代入②得(a 1+2d )(a 1+12d )=7

∵a 1=4-7d ,代入③,∴(4-5d )(4+5d )=8
即16-25d 2=7,解得d =±35 . 当d =35 时,a 1=-15 ,a n =-15 +(n -1)·35 =35 n -45
当d =-35 时,a 1=415 ,a n =415 +(n -1)·(-35 )=-35 n +445
. 分析二:视a 3,a 8,a 13作为一个整体,再利用性质:若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解题.
解法二:∵a 3+a 13=a 8+a 8=2a 8,又a 3+a 8+a 13=12,故知a 8=4
代入已知得⎩⎨⎧a 3+a 13=8
a 3·a 13=7 解得⎩⎨⎧a 3=1
a 13=7 或⎩⎨⎧a 3=7
a 13=1
由a 3=1,a 13=7得d =a 13-a 313-3 =7-110 =35
. ∴a n =a 3+(n -3)·35 =35 n -45
. 由a 3=7,a 13=1,仿上可得:a n =-35 n +445
. 评述:在解答本题时,首先应注意到{a n }是等差数列这个大前提,否则,仅有a 3+a 8+a 18=12及a 3a 8a 13=28就无法求出a 3,a 8,a 13的具体值;其次,应注意到a 3,a 8,a 13中脚码3,8,13间的关系:3+13=8+8,从而得到a 3+a 13=a 8+a 8=2a 8.
Ⅲ.课堂练习
课本P 36练习
已知一个无穷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
(1)将数列中的前m 项去掉,其余各项组成一个新的数
列,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
是多少?
解:设一无穷等差数列为:a 1,a 2,…,a m ,a m +1,…,a n ,…
若去掉前m 项,则新数列为:a m +1,…,a n ,…,即首项为a m +1,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
(2)取出数列中的所有奇数项,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多少?
解:若设一无穷等差数列为:a 1,a 2,a 3,a 4,a 5,…,a n ,…,则取出数列中的所有奇数项,组成的新数列为:a 1,a 3,a 5,…,a 2m -1,…
即,首项为a 1,公差为2d 的等差数列.
(3)取出数列中的所有项数为7的倍数的各项,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各是多少?
设一无穷等差数列为:a1,a2,a3,…,a n,…,则新数列为:a7,a14,a21,…,a7m,…,即首项为a7,公差为7d的等差数列.
Ⅳ.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首先,需掌握等差中项概念,及A=a+b
2
与a,A,b成等差数列的关系,
另外,还应注意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的灵活应用. Ⅴ.课后作业
课本P39习题 4,5,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