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沥青路面下融化盘形成变化特征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冻融循环作用下土壤水热特征研究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冻融循环作用下土壤水热特征研究中文摘要青藏高原作为亚洲多条河流的发源地,是重要的生态功能服务区、气候变化的“感应器”、碳收支平衡的主导区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稀有种质资源保存基地。
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全球变暖已经经历了显著地退化,而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退化又会对土壤环境、高寒生态及寒区水文过程产生强烈的影响。
冻土的季节性冻融过程及土壤水热动态对陆地生态系统、水文过程、地-气水热交换及碳循环、气候系统以及寒区工程等具有深刻影响。
本文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腹地的风火山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对该区域的土壤质量、气象因子、蒸散发、土壤下渗以及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观测、采样研究及数理统计分析,结合冻土区活动层不同冻融循环阶段,开展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冻融循环作用下土壤水热变化特征的研究,获得了如下主要成果:(1)影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植被退化背景下土壤质量的最小数据集(MDS):碱解氮、盐分、全磷和有机质。
并且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土壤质量指数(SQI)也呈现增加的变化趋势,即在植被盖度<30%时,SQI的平均值为0.300~0.442,在植被盖度为30~50%时,SQI的平均值为0.308~0.457,在植被盖度为50~70%时,SQI的平均值为0.328~0.491,在植被盖度>70%时,SQI的平均值为0.327~0.532。
分别采用线性与非线性的得分函数计算得到的结果表明,基于MDS的土壤质量指数可以较详尽的表达出植被退化背景下土壤质量的变化,相较于其他三种方法得出的SQI(SQI L-A、SQI L-WA、SQI N-A),基于MDS的非线性加权的土壤质量指数(SQI N-WA) 可以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植被退化影响下的土壤做出更准确的评价。
(2)在多年冻土区不同土壤冻融阶段,气温与潜在蒸散发存在相似的变化趋势,均在土壤的夏季融化期达到了最大值;并且通过对活动层土壤不同冻融阶段气象要素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各气象要素对潜在蒸散发的贡献率随着冻融循环的更替呈现出了明显的变化。
青海省公路建设中的多年冻土问题浅析
青海省公路建设中的多年冻土问题浅析作者:才秀加来源:《硅谷》2008年第20期[摘要]介绍我省在多年冻土地区修建公路的实践,并就冻土地区公路的病害特征及原因以及多年冻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公路冻土建设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020095-01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多年冻土分布面积最广的高原多年冻土区。
我省北部祁连山地和青南高原广泛分布着多年冻土。
该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除唐古拉山以南部分地区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和昆仑山以北受柴达木内陆干旱气候影响外,绝大部分高原腹地,具有独特的冰缘干寒气候特征,且随海拔增高而呈现明显的气候垂直分带性。
区内寒冷干旱,气候多变,四季不明,空气稀薄,气压低,一年内冻结期长达7至8个月(每年9月至次年4、5月)。
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高山地区降水以雪、冰雹为主,广阔的高平原上则以降雨为主,60%~90%的降水在正温季节,冬季少雪,除个别的高山地区外,雪盖一般均不稳定且厚度小。
风向以西北、西风为主,大风(≥8级)多集中于10月至次年4月间。
青藏高原是世界中、低纬度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分布区,这里的多年冻土具有地温高、厚度薄、极不稳定等特点,其复杂性和独特性举世无双。
冻土分布于高纬地带和高山垂直带上部,根据冻土的地理分布,成土过程的差异和诊断特征,可分为冰沼土和冻漠土两个土类,其中冰沼土广泛分布于北极圈以北的北冰洋沿岸地区,冻漠土广泛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和其他高山地区。
我国多年冻土分为高纬度和高海拔多年冻土。
高纬度多年冻土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面积为38-39万平方公里。
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在青藏高原、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以及东部某些山地,高海拔多年冻土形成与存在,受当地海拔高度的控制。
一、冻土概况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含有丰富的地下冰,水分产生迁移并具有相变变化特征,因此,冻土具有流变性,其长期强度远低于瞬时强度特征,并具有融化下沉性和冻胀性。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变形
t 】 2 0 l 1 0 2
文 章 编 号 : 0 00 4 2 0 ) 10 1 6 1 0 2 0 0 2 0 0 0 L 0
青 藏 高原 多年 冻 土 地 区公 路 路 基 变 形
刘永智 . 吴青柏 , 张建明 . 盛 埕 。
中 1 学 院 寒 早 医环 境 。 J 程 研 究 所 冻 土 工 国 家 重点 实 验 室 ,H肃 兰 州 科 ・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l 【 期 2 0 0 2年 2月
冰 J
凉
f
V0l 2
No .1
1) ( UR NA 】 ( F G IA CI { Y ANI GE(C Y( 1 ) () Kr J ) ) GY (
观 测 路 段 .在 设 立 地 温 观 测 场 的 同 时 , 照 统 一 的 按
纵 、 方 向及测 点 间距 .共 布设 了路 基 变形 监 测 路 横 段 3 处 每 个路 段共有 4个 横 向剖 面 , 个 横 向剖 每 面布 置 了 5个监测 点.这 样 . 个 路 基变 形 观测 路 每 段 共有 变形监 测控 制点 2 0个 另外 , 了用 水 准仪 为 准 确获 取路 基变形 过程 资料 . 每个路 段专 门设 有 l 6
时 的认识 和公路 等级 及路面标 准 ( 级砂 砾路 面 ) 三 的
时, 多年冻 土 生存 环境保 护 是极为 重要的 .
为 了 掌 握 不 同 多 年 冻 土 类 型 及 气 候 环 境 条 件 下
的冻 土路基 变形 过程 . 9 年底 ,在原 有唐 北 地 区 1卯
8个观测 路段 的基 础 上 .在 唐南 地 区新 增设 了 3个
m 深 的 水 准 点 一 个
浅谈青藏融区与多年冻土区过渡带桩基地温变化规律
土施 工材料 及 施 工 方 法对 钻 孔 灌 注桩 的 回 冻规 律 的 影 响 , 对 钻 孔机 具 的 性 能 、 进 效 率、 并 钻
成桩工艺、 桩体 混凝 土灌 注 工 艺进行 了研 究。 关 键 词 :钻 孔 灌 注桩 ; 工 ; 围土 层 : 温 变化 施 周 地
中 图分 类 号 :T 5 U7 5
1 . 水 文 地 质 特 征 3
清 孔 — — 下 放 钢 筋 笼 — — 下 放 导 管 — — 进 行 水 下 混 凝 土 的 浇 筑 等 工序 。试 验 基 桩 的 施工 是在 进 行 了工 程 桩施 工完 毕 后 进 行 的 。 开 始 钻 孔 前 , 有 测 试 元 件 的 钢 筋 笼 已制 作 完 毕 。钻 孔 作 业 采 用 带 HC 0型 R 6 8旋 挖 钻 机 ,该 旋 挖 钻 机 为 意 大 利 si ME 6 一1 o C公 司 l 设 计 制 造 的一 种 新 型 钻 孔 灌 注 桩 施 工 机 械 。 本钻 机 由 履 带 式 走 行 机 构 、 液 压 驱 动 、 能 控 制 系 统 组 成 , 油 动 力 , 在 各 种 不 全 智 柴 可 同 的土 层 、 岩 、 含 冰量 地 层 及 砂 岩 等 地 质 条 件 下 进 行 钻 孔 作 泥 高 业 , 其 在 泥 岩 、 冰 、 冰 地 层 中更 为实 用 , 风 化 泥 岩层 中钻 尤 多 富 在 进速度可达 6mh 8mh /~ / ,对施 工场地的要求 很低 ,移 位甚 为方 便 , 杆 刚 度 大 , 位 准 确 , 够 保 证钻 孔 的垂 直 度 。在 钻 机工 作 钻 定 能 室内有 一钻孔深度计数器 , 钻机司机可随时掌握钻孔深度。由于 每 次 钻 斗 装 满 钻 渣 后 , 离 孔 位 卸 于 地 表 , 而 可 以对 钻 孔 桩 的 提 因 工 程 地 质 情 况 进 行 详 细 准确 记 录 。 与 常规 泥 浆 护 壁 反 循 环钻 机 施 _ 比较 , 用 旋 挖 钻机 可 以 丁相 运 提高1效 2 二 O倍 以 上 。2 墩 桩 施 工 时 , 用 常规 泥 浆 护 壁 反 循 采 环钻机施工 1 5d左右才可成一孔 , 而R和 遇到硬岩时无法施工 , 而 运 用 旋 挖 钻 机 通 常 6 - 2h即 可成 孔 。此外 , 用旋 挖 钻 机 不 1 h 采 需 要 泥 浆 护 壁 , 小 对 周 围环 境 的 污 染 ; 减 由于 这 种 施 ] 方 法 成孔 二 速度快 , 孔质量好 , 成 孔壁规则 , 具有 自动测孔 深 , 控制钻孔倾斜 度, 因而成 孔垂 直度好 , 对周 同冻土环境 扰动少 , 融化圈亦小 , 对 保 持 地 基 土 的 天 然 状 态 有 利 ;能 够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节 约 混 凝 土数 量。总之 , 采用旋挖钻机进行冻土区钻孔灌 注桩 的施工具有很大 的优越性 , 值得 推广使用 , 但其设 备造价高 。 在 D 2 9 5 0中桥 钻孔 桩施 工 过 程 中 ,第一 根 钻 孔桩 钻 进 K12 + 4 过程 中孔}有冰块 , 勺 待该桩施工完毕后 , 进行该桥墩下其他基桩施 工时则不再有冰块存在。4 墩基础 的两根基桩在施 工过程中有相 互 穿 透 的情 况 , 地下 承 压水 和 地 层条 件 有关 ; 明钻 孔施 工 及 桩 与 说 身 混 凝 土在 硬化 过 程 中产 生 的水 化 热对 该 地 区冻 土 层 的环 境 影 响 很 大 , 时也 说 明 融 区与 多年 冻 土 过渡 带冻 土层 较为 脆 弱 。 同 试桩 的施 工 开 始 于 2 0 年 1 月 5H上 午 1 01 0 0时 3 0分 , 钻进 至设计标高, L 清孑 完毕后 的时刻为 1 时 3 8 0分 , 总钻孑 时间为 8 , L h 其巾两层 06m厚 的砂岩层钻孑 耗 时 4h ( 括修 理焊 接钻头 的 . L 包 时 间 ) 成孑 深度 2 净 桩 长 2 . m( 承 台底 而标 高 )成 孑 。 L 47m, 1 至 8 , L 平 均 桩 径 1 5I, 计 桩 径 1 . I设 0 T .m。桩 底 持 力 层 为 泥灰 岩 。 0
青藏高原五道梁附近多年冻土活动层冻结和融化过程
青藏高原五道梁附近多年冻土活动层冻结和融化过程赵林程国栋李述训赵新民王绍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国家冻土工程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Email: linzhao@)摘要对约占青藏高原总面积2/3的多年冻土活动层进行了监测研究. 通过对青藏高原五道梁附近地温和水分观测资料的分析, 依据活动层中温度变化过程和水热的传输特征, 把活动层的冻融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 即夏季融化过程(ST)冬季降温过程(WC)和春季升温过程(SW). 在夏季融化和秋季冻结过程中, 活动层中水热耦合特征较为复杂, 水分的迁移量极大,1205第45卷 第11期 2000年6月简 报1206而在其余两个阶段, 活动层中的水分迁移量较小, 热量主要以传导方式传输. 在不同冻融阶段,活动层中的水热耦合过程伴随着水分输运的不同方式而发生变化. 经过整个冻融过程后, 多年冻土上限附近的水分含量趋于增大, 这也是多年冻土上限附近厚层地下冰发育的主要原因.关键词 活动层 冻融过程 水热耦合多年冻土是通过活动层热动态变化过程而实现; 另外, 在全球和区域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多年冻土中储藏的碳水化合物将随活动层的增厚逐步释放到大气中, 从而进一步影响局域甚至全球气候变化. 这些又与活动层冻融过程中的水热状况及输运特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IPCC 报告预测, 全球的平均气温在未来1个世纪中将以每10年0.34]表明, 阿拉斯加北部活动层温度在过去10年中的年际变化与全球气温的变化特征有着极好的相关关系, 在我国青藏高原也发现类似的现象[5]. 只有揭示活动层在现代气候条件下的冻结和融化特征, 才能预测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变化, 才能从活动层和多年冻土温度变化过程中提取出气候变化的信息.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五道梁附近地温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的分析, 把活动层的冻融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 并对各个阶段的水热输运过程以及水热耦合特征进行了分析. 文中的温度资料取自1996年6月至1998年5月五道梁观测场的地温资料, 该观测场位于青藏公路沿线五道梁南7 km 的低山丘陵区, 海拔高度4 735 m. 地温观测是在0, 20, 40, 80, 160和320 cm 深度处利用DT600数采仪进行1小时1次自动记录, 从4.00; 中子水分测量记录是1997年6月至1998年8月同一观测场的资料, 该项观测每月进行3次, 每次分别对1070 cm 为含砾砂土, 70 cm 以下为砂砾土, 其中160 cm 以下为厚层地下冰层. 观测场附近的多年冻土上限在150作为观测场附近土壤的冻结温度, 从图1可以看出,1996年和1997年两年中, 测点附近活动层的冻结过程是从9月中旬开始由下向上缓慢发展的, 此时地面温度在4简 报第45卷 第11期 2000年6月1207根据在年冻结融化过程中活动层水热状况的不同特征, 把活动层的年变化过程划分成4个阶段(图1和2), 即夏季融化过程(ST)冬季降温过程(WC)和春季升温过程(SW).(1) 夏季融化过程(ST). 活动层的夏季融化过程是指活动层由地表向下融化开始(4月底)至融化到最大深度结束(9月中)的整个过程. 此时活动层温度从地面开始向下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活动层处于吸热过程中, 热量传输由上向下, 融化锋面逐渐向下迁移. 水分输运以由上向下为主,具体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附近, 这些水分的重力输运所引起的热量传输量较小;(第45卷 第11期 2000年6月简 报1208表迁移; 另外, 在这一层土壤的不饱和土中, 存在着水汽对流现象; (·Ç´«µ¼ÐÔÈÈ´«Êä, 而且两种热量传输过程均非常活跃; 而融化锋面之下, 传导性热传输占绝对优势.(2) 秋季冻结过程(AF). 活动层融化到最大深度后开始由底部向上冻结, 从此开始了秋季的冻结过程, 一直到活动层全部冻结结束为止(图1和2). 活动层的秋季冻结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即由下向上的单向冻结阶段和阶段. 单向冻结阶段从由底部开始向上冻结始, 到地表开始形成稳定冻结止; 而阶段从地表开始形成稳定冻结始, 到冻结过程全部结束止.在单向冻结阶段, 活动层基本上仍是一个开放体系, 至少在白天的一些时段存在着与大气间空气的对流和水分的交换. 活动层温度底部低, 中间部分或上部略高, 温度梯度较小, 且仍在逐渐减小. 活动层的上部在日间从大气中吸热, 夜间向大气中放热, 与大气间日均热交换量处于较为平衡状态. 而在活动层底部, 随着冻结锋面向上的移动, 水分在温度梯度的驱动下从融化层向冻结锋面迁移零幕层两端低, 而两个冻结锋面之间的融化层温度为0, 传导性热传输不再能通过这一层向上或向下传输. 根据的发展特征, 又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即快速冻结阶段和相对稳定冻结阶段(图1).从地表形成稳定的冻结层开始, 融化层上部的冻结锋面在不到10天内快速向下移动了约1.10 m, 融化层下部的冻结锋面也在缓慢地上移(图1). 同时, 融化层中水分不断向冻结锋面迁移60 cm, 此时, 整个未冻结土层的温度稳定在冻结温度附近, 冻结锋面从上向下的移动速率也明显减小, 这就是的相对稳定冻结阶段. 在这一阶段, 水分继续从融化层向两侧的冻结锋面迁移, 并在冻结锋面处冻结下部高,梯度逐渐增大, 传导性热传输为这一阶段热量传输的主要方式, 同时伴有少量由温度梯度驱动的未冻水迁移引起的耦合热传输. 除地表附近少量的土壤水分蒸发外, 活动层中的未冻水趋向于向上迁移(图2), 但由于地温极低限制了未冻水的含量和活力, 使得其迁移量较少.(4) 春季升温过程(SW). 从1月下旬开始, 随着气温的升高, 开始了活动层的升温过程,活动层中的温度梯度逐渐减小, 地表附近的水分蒸发量增大, 而活动层内部的水分迁移量也逐步减小, 此时的热量传输仍以传导性热传输为主. 从3月下旬开始, 地表附近开始出现了日冻融过程, 白天土壤表层融化, 水分蒸发, 夜间冻结时水分向冻结锋面迁移, 周而复始, 土壤表层的水分明显减少. 当然, 某些地方由于有地表雪盖, 阻止了地表附近的日冻融过程的发生,同时由于融雪水分的补给, 土壤表层的含水量明显增大.经过以上4个过程, 活动层完成了一个冻融周期.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活动层中的水分在夏季融化过程和秋季冻结过程中以向下迁移为主, 迁移量也较大, 而在冬季降温过程和春季升温过简 报第45卷 第11期 2000年6月1209程中虽有水分总体向上迁移的趋势, 但迁移量较小, 活动层中的水分在经历了一个冻融周期后有向下迁移的趋势. Fukuda 等人[7]通过试验研究表明: 在土壤的冻结过程中, 水分向冻结锋面的迁移量与冻结速率有很大关系, 土壤冻结得越慢, 冻结锋面处水分的增加量就越大. 而活动层由底部向上的冻结过程始终是一个缓慢的冻结过程. 这也就是说, 青藏高原的降水(集中于夏部分通过地下径流流走外, 剩余部分将被逐步运移到多年冻土上限附近冻结, 从而逐渐导致多年冻土上限附近成为富冰区. Hinkel 等人[8]通过对北极阿拉斯加地区Barrow 附近沿一条剖面线进行钻孔取样分析, 得出: 多年冻土上限附近的含水量从1963年到1993年, 30年间约增加了5%; 在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区也发现[9]在经历过夏季融化过程之后多年冻土上限附近的总含水量趋于增加, 这都是多年冻土上限附近厚层地下冰形成的主要原因.2 冻融过程中的水热耦合问题多年冻土活动层中水热同时运移的过程即是水热耦合过程, 这种过程是以物质(水)和能量同时迁移, 即以耦合流的形式实现, 主要包括液态水对流和气态水迁移. 活动层中的水分迁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 在冻结的土壤中由温度梯度驱动的未冻水迁移. Perfect 等人[10]通过试验证明: 在已经完全冻结的土壤中, 只要存在温度梯度, 就有水分的迁移, 水分由温度高的一端向温度低的一端迁移, 温度梯度是土壤中水分迁移的驱动力. 同时指出, 水分的迁移量与温度梯度和温度有关, 温度梯度越大, 温度越高, 水分的迁移量就越大; 反之, 迁移量就小. (2) 重力作用驱动的自由水的下渗. (3) 不饱和土壤中由于温度梯度或(和)渗透梯度差异的驱动, 水汽发生蒸馏和对流. (4) 毛细作用力驱动的毛细水迁移.自然, 土壤水分以任何一种方式迁移, 都要伴随着热量的传输. 在夏季融化过程, 已融化的土层中主要发生着自由水和毛细水的迁移, 相对而言, 自由水的下渗占主导地位, 耦合热流同时向下传输; 而在仍未融化的活动层的其余部分, 主要发生着温度梯度驱动的未冻水的向下迁移, 耦合热流同样向下; 秋季冻结过程的第1阶段, 即自下而上的冻结阶段, 未冻结土层中水分迁移的主要方式有毛细水迁移零幕层14], 在两侧的冻结层中主要发生着由温度梯度驱动的未冻水迁移导致的水热耦合迁移; 冬季降温过程(WC)和春季升温过程(SW)中, 由温度梯度驱动的未冻水迁移成为水热耦合迁移的主导方式.3 讨论多年冻土活动层的冻结融化过程不仅受气候因素的制约, 地形地貌地表植被特征以及水文状况等都是其影响因素.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冻融过程和水热特征表现出了极大的时空分布差异, 表现在不同地区活动层开始冻结和融化的时间第45卷 第11期 2000年6月简 报1210活动层及多年冻土中热量向大气中的传输, 从而使活动层中的温度梯度小得多, 自然在冬季的水热耦合流要小; 再次, 由于这些地区活动层开始融化较晚, 而雪盖融化后土壤表层的含水量较高, 又增加了水分蒸发的耗热量, 使得这些部位的活动层厚度较小.总之, 就活动层的整个冻融循环而言, 夏季融化过程和秋季冻结过程是水分迁移量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1998040803)±ù¶³È¦¶¯Ì¬±ä»¯»ù´¡Ñо¿to the Second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11443 Romanovsky V E, Osterkamp T 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thermal regime of the active layer and near-surface permafrost in Northern Alaska. Permafrost and Periglacial Processes, 1995, 6: 3132735 Jin H, Cheng G, Li X, et al. Permafrost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under a changing climat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9, 44 (Supp): 152447 Fukuda M, Orhun A, Luthin J N.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coupled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in soils during freezing. Cold Reg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80, 9(3): 2231994. Arctic and Alpine Research, 1996, 28(3): 3006610 Perfect E, Williams P J. Thermally induced water migration in frozen soils. Cold Reg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80, 9(3):101151612 Outcalt S I, Hinkel K M. The fractual geometry of thermal and chemical time series from the active layer, Toolik Lake,Alaska. Physical Geography, 1992, 13(4): 273简报第45卷第11期 2000年6月13Outcalt S I, Hinkel K M. The response of near-surface permafrost to seasonal regime transitions in tundra terrain. Arctic and Alpine Research, 1996, 28(3): 27427415丁永建, 叶佰生, 刘时银, 等. 青藏高原大尺度冻土水文监测研究. 科学通报, 2000, 45(2): 2088417王绍令, 赵新民.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温监测结果分析. 冰川冻土, 1999, 21(2): 15922(2000-01-07收稿, 2000-03-20收修改稿)。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质地剖面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质地剖面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质地剖面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全球重要的现代冻土区之一。
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对土壤水分保持能力、通透性以及养分的吸附能力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海拔、不同地理位置的土壤质地剖面分布模式,并对影响土壤质地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更好地理解该地区土壤质地的特点和形成机制。
1. 引言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和西北部,是地球上最大的高原。
由于高原地形和高海拔的特殊环境条件,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土壤质地呈现出独特的分布模式。
对该地区土壤质地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多年冻土区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的演化过程。
2.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质地剖面分布模式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质地剖面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地形、气候、植被等。
一般来说,高海拔地区的土壤质地以石质和黏土为主,而低海拔地区的土壤质地以砂质为主。
在不同地理位置,土壤质地也有所不同。
例如,高原西南部的土壤质地以黏土为主,而高原东南部的土壤质地以砂质为主。
此外,土壤质地的剖面分布也存在季节变化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多年冻土的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变化所致。
3. 影响土壤质地的因素分析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质地的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地形是影响土壤质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原的地形多样性导致了土壤质地的多样性。
其次,气候条件也影响着土壤质地的形成。
青藏高原的气候条件严酷,干旱和寒冷的气候导致土壤质地的脆弱性增强。
第三,植被覆盖对土壤质地有重要影响。
植被密度越高,土壤质地越好。
4.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质地的意义与挑战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质地的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了解土壤质地的分布模式可以指导土地利用和开发。
其次,土壤质地对水分和养分的保持和吸附能力影响植物生长,因此深入研究该地区的土壤质地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浅谈冻土区公路路面病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冻土区公路路面病害原因及防治措施浅谈冻土区公路路面病害原因及防治措施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由于经常性的冻融循环,路面病害发生频繁,给公路行车造成严重的隐患。
对该特殊区域的公路路面病害的形成以及处治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冻土区路面病害处治措施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千米,是我国冻土分布最广的区域。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大量的公路干线在青藏高原的季节行冻土和多年冻土区修建起来,但由于该区域地理环境复杂、气候环境恶劣,许多公路干线出现了病害现象。
公路干线承担了西部交通运输的主要承载量,公路病害的发生给地区经济发展、人民出行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冻土区公路路面病害的主要形式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公路干线路面大多采用沥青路面,在长时间的车载下,沥青路面容易发生裂缝、变形、松散以及泛油病害,其中路面变形损坏占病害形式数量将近一半,是路面病害的主要形式。
在沥青路面层损坏中,裂缝类损坏占比较大,在公路养护的日常保养中要格外注意对路面裂缝的及时修补工作。
冻土区公路路面病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有:1、恶劣的自然环境。
青藏高原海拔高,多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高原辐射量是内地地区平均的两倍以上。
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公路路面沥青老化严重,沥青面层极易变脆变硬,路面开裂、面层裂缝、松散现象严重,在加上高原区域的强烈太阳辐射以及气温急剧变化的影响,路面病害程度进一步加剧。
2、沥青路面的热吸收率高导致路面下出现融化盘和融化核是导致路面病害的主要原因。
经过对沥青路面和砂石路面的热吸收的研究分析发现,沥青路面地表反射率要比砂石路面减少15%以上,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则高出20%以上,沥青路面温度平均比砂石路面要高出5℃左右,在夏季,沥青路面的温度甚至是砂石路面的五倍以上,正是沥青路面温度要高于公路周边,路面下面的季节性融化层比周边土壤一般会提前20-30天融化,而在冬天,冰冻的时间又会推迟20天左右,路面高温的存在彻底改变了冻土与大气间的热交换条件,打破了地表的热平衡,阻碍了地表面的蒸发过程,形成了路面下面的融化盘。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 . N o r t h w e s t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C o . , L t d .o f C .R .E .C . , L a n z h o u 7 3 0 0 0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S i n c e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o p e r a t i o n o f t h e Q i n g h a i — T i b e t R a i l w a y , t h e r e h a v e b e e n a s e r i e s o f
p e r ma f r o s t u n d e r t h e s u b g r a d e h a v e a l r e a d y be e n c h a n g e d. T he ma i n i n l f ue n c e f a c t o r s u s u a l l y i n c l u d e t he
Ana l y s i s o n Su bg r a de De f o r ma t i o n Fe a t u r e s a n d I nf lue n c e Fa c t o r s i n
P e r ma f r o s t Re g i o n s o n Qi n g h a i - T i b e t R a i l wa y
青藏高原气候与冻土状况变化分析
青藏高原气候与冻土状况变化分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原面积最广的高原,也是地球上最大的冻土区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气候和冻土状况变化非常引人关注。
本文将从气候和冻土两个方面来分析青藏高原的变化。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青藏高原的气候状况。
青藏高原的气候受到喜马拉雅山和山脉的阻隔,形成了典型的高原季风气候。
该地区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气候区域。
东部气候温和湿润,夏季多雨,冬季多雪,气温变化较小。
西部气候干旱寒冷,降水量少,气温波动大。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青藏高原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第一方面,降水量的变化。
青藏高原降水量多年来一直呈现波动的趋势。
根据太阳辐射的变化,青藏高原的降水模式也在逐渐改变。
近十年来,高原东部的降水量逐渐增多,而西部则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
这种变化对于高原地区的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来说都是有一定影响的。
第二方面,气温的上升。
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的影响尤为明显。
数据显示,青藏高原的平均温度在过去几十年里上升了约1.5摄氏度,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近两倍。
由于气温上升,高原上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导致冰川退缩、湖泊面积减小,进一步影响到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平衡。
以上是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大致情况,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冻土状况的变化。
首先,冻土退化。
青藏高原的冻土属于高寒地区的永久冻土,是该地区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主要稳定因素之一。
然而,随着气温的上升,青藏高原的冻土状况正在发生变化。
冻土融化速度增加,导致土壤结构疏松,水分渗透性增强。
这对于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冻土下沉。
由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冻土下沉现象在一些地区十分严重。
冻土下沉对于当地的建设和基础设施造成威胁,同时也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
最后,冻土退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冻土是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石,其退化将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温场变化规律
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温场变化规律
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表温度是影响青藏铁路沿线结构安全性能的重要要素之一。
为了研究多年冻土区地表温度变化规律,本文利用2005—2016年期间梅里雪山地段、西
宁地段及兰州地段的温度记录数据,通过分析地温的变化规律,探讨冻土区地温变化特征,为青藏铁路沿线地段地温变化特征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从整体上看,从2005年5—7月到2016年7—9月,青藏铁路沿线冻土区平均
地温呈现明显递增趋势,平均地温增加了0.2-0.3℃,其中从2005年6月到2016年6月,梅里雪山地段地温增长最大,达到1.9℃。
从季节变化规律来看,三个地段冻土区地温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
以梅里雪
山地段为例,表明该地段地温由5月底开始升温,随着8月初的到来,地温开始出现较大
变化,9月末达到最高值,在10月份开始逐渐减少,冬季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递减现象,随后,5月份又重新回到升温平稳期。
西宁地段和兰州地段地温变化趋势也比较明显,总体
来说就是先升后降,出现平稳期的变化趋势。
从小时变化规律来看,梅里雪山地段、西宁地段及兰州地段多年冻土区地温开始有较
为明显的上升变化趋势于8时左右,地温出现最大值于16时左右,最小值于凌晨四 five
后左右,多时间段的地温变化总体表现为明显的升高趋势。
综上所述,梅里雪山地段、西宁地段及兰州地段多年冻土区地表温度每年呈现出稳定
变化的趋势,总体上有较大温度变化,而在每天24小时内,凌晨4 five左右为最低,8
时至16 点表现出较明显的升温趋势,该研究有助于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层厚度及层次
的科学研究,以及冻土区内的地温地表面的观测与热量传递效应的研究。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感悟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感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全球最大的冻土区之一。
多年冻土是指地下温度长期低于冰点,导致土壤中的水分冻结形成冻土。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正在发生变化。
第一,气候变化对多年冻土的影响是显著的。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青藏高原的冻土正在融化。
这导致了土壤的稳定性下降,土壤的承载能力减弱,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增强。
例如,冻土的融化会导致土壤沉降和地面变形,进而影响到建筑物、道路和基础设施的稳定性。
第二,人类活动也对多年冻土的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青藏高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但是由于人类的开发活动,如农业、牧业和矿业开采,大量的热能被释放到土壤中,导致冻土的变化。
此外,过度放牧和乱砍滥伐也破坏了植被覆盖,进一步加速了冻土融化的速度。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给我带来了一些感悟。
首先,气候变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其次,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
我们应该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最后,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改
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消耗,保护自然资源。
总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结果。
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保护环境,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感悟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感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冻土区域之一。
多年来,青藏高原的冻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地球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进行感悟和总结。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冻土是指在地表下一定深度的土壤或岩石层中,温度长期低于0℃的现象。
冻土的存在与气温、降水等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青藏高原的气温也在不断上升,这导致了冻土区域的面积和厚度的变化。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冻土面积正在逐渐减少,冻土厚度也在变薄。
这种变化对于高原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还与人类活动有关。
随着青藏高原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对冻土的影响日益显著。
例如,高原地区的城市化和农田开垦等活动导致了土地的覆盖变化,改变了地表的热量平衡,进而影响了冻土的分布和特征。
另外,青藏高原的矿产开发、交通建设等活动也会对冻土造成破坏。
因此,人类活动对冻土的变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还对生态系统和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冻土是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冻土的变化会影响高原地区的水文循环和生物多样性。
例如,冻土的融化会导致土壤湿度增加,进而影响植被的分布和生长。
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带来的影响。
首先,应加强对冻土的监测和研究,及时掌握冻土的变化情况。
其次,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对冻土的破坏。
例如,限制矿产开发和交通建设的规模和区域,保护冻土区域的生态环境。
此外,应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冻土的利用效率,推动冻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变化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生态系统和环境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研究和监测冻土的变化对于认识和理解地球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沥青路面下融化盘形成变化特征
2 2 91 λ 9 1 + 9 1 = 1 2 9t 9x 9z 2
( 1) ( 2) ( 3) ( 4) ( 5) ( 6)
T1 ( x , 0 , t)
= T s0 , ( - a < x < a) = Tf
T1 ( x 0 , z 0 , t) C2
9 T2 92 T 2 92 T 2 =λ + 2 9t 9x 2 9z 2
① 本文于 1996 年 2 月 28 日收到 。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134
冰 川 冻 土
19 卷
在天然条件下很少见到 。 库德里雅采夫 ( 1992) 的试验结果 , 砂石 、黑化 、新 ( 旧) 白色涂料 、沥青表面和 砾石垫层表面的反射率分别为 18 % 、6 % 、75 % 、10 %~30 % 、13 % 。可见 , 沥青路面 颜色改变造成的反射率差异对路面下融化盘形成影响比较小 。就平均值而言 , 上述砂石 和砾石表面与沥青表面的反射率值在某种意义上实际是相同的 , 这一点也被青藏公路五 道梁北坡试验路面和天然地面下钻孔实际测温资料得到了证实 。所以 , 过分强调多年冻 土沥青路面铺设后表面颜色变黑引起表面大量吸热 , 导致路基下沉和路面破坏的观点 , 在认识论上是不够全面的 。
u2 = T2 - T0 Tf - T 0 C1 ( T s - T f ) 2λ T 0 - Tf 1STt , β= K21 , ST= , τ= 2 , u0 = Tf - T 0 T s - Tf L T C1π a s0 - T f
则式 ( 1) ~ ( 9) 可写为∶ 92 u 1 92 u 1 2 S T 9 u 1 2 + 2 = π τ 9 ζ ξ 9 9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滑塌发育特征及规律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滑塌发育特征及规律罗京;牛富俊;林战举;刘明浩;尹国安;高泽永【期刊名称】《冰川冻土》【年(卷),期】2022(44)1【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和高原多年冻土持续退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滑塌现象普遍发育,其形成不仅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还可能威胁工程构筑物的稳定性。
本文在多年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及历史气象资料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滑塌的诱发因素、分布特征及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冻土活动层滑脱的发生是诱发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滑塌的主要因素,其次为工程扰动和湖水的热侵蚀;活动层滑脱型热融滑塌的发育过程主要包括冻土活动层滑脱的发生、后缘坍塌后退及坡面泥流的形成等三个阶段,热融滑塌形成以后其溯源侵蚀过程将持续数年甚至十几年直到后缘位置地下冰含量明显减少或者消失为止;在空间分布方面,热融滑塌更倾向于分布在坡度较为平缓(3°~8°)的丘陵山地及山麓区域的阴坡一侧;近年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滑塌呈剧烈增多的趋势,且这种骤增现象主要发生在有极端气温出现的特殊年份,并不是均匀的分布在每一年。
研究成果对未来青藏高原工程规划、资源开发及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10页(P96-105)【作者】罗京;牛富俊;林战举;刘明浩;尹国安;高泽永【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14【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滑塌变形现场监测分析2.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研究3.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冻融期间水热运移特征分析4.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滑塌型斜坡失稳研究5.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热融滑塌形成机理及处治措施探讨——以青藏铁路格拉段K1154+900~K1155+000段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朱元涛;任倩慧;岳一凡;聂婷婷
【期刊名称】《青海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42)1
【摘要】为探究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本文选取青藏公路沿线2个代表性地区(西大滩、五道梁)2013—2022年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及气象数据,对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的时空变化规律和4个主要影响因素(气温、比湿度、降水量、表层40cm土壤含水量展开研究。
结果显示: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在空间特征上表现为活动层地温波动幅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逐渐趋于平稳;在时间特征上表现为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气温对活动层地温产生的滞后天数逐渐增加。
4个主要影响因素对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影响的顺序为气温>比湿度>降水量>表层40cm土壤含水量,其中气温与比湿度对浅层活动层地温的贡献率最大,表层40cm土壤含水量贡献率最小。
该结果可为青藏公路的病害分析和防治对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8页(P1-8)
【作者】朱元涛;任倩慧;岳一凡;聂婷婷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实验室;水利部江河源区水生态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3.22
【相关文献】
1.气候变化条件下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概率预报(Ⅰ):活动层厚度与地温
2.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温年变化深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3.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起始冻融时间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
4.局地因素对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温影响分析
5.巴颜喀拉山青康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和活动层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活性有机质的季节变化特征
气温 (℃)
地温 (℃)
AD:高寒荒漠 AS:高寒草原 AM:高寒草甸 ASM:高寒沼泽草甸
土壤体积含水率(%)
4.5.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的季节变化
0-10 cm层DOC含量在沼泽草甸、草甸和荒漠样地在4--5月和 7--8月增加。草原DOC含量在研究时段总体呈下降趋势。
4.6. 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MBC和MBN)的季节变化
分组方法不同
活性土壤有机质易分解,周转快,能直接响应植物的营养供应 (Janzen et al.,1992; Six et al.,2002; Davidson and Janssens, 2006 )。 温湿度、植被类型、土壤质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等都影响土 壤活性有机质的大小和分布。
4.8. 土壤活性有机质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0-10cm)
表1 土壤活性有机质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AD
ST
SW
WDSOOCC 0.33 NS 0.31 NS
MBC 0.51 NS 0.28 NS
MBN 0.59 NS 0.37 NS
LFC 0.23 NS 0.17 NS
LFN 0.42 NS 0.29 NS
25
1.5
20
15
1.0
10 0.5
5
0
ASM
AM
AS
AD
0.0
ASM
AM
AS
AD
C:N ratio
20
C:N 比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ASM
AM
AS
AD
从沼泽草甸到荒漠,0-30cm层土 壤SOC和TN含量逐渐降低,SOC 和TN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草 原土壤C:N比最高。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起始冻融时间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起始冻融时间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刘广岳;谢昌卫;杨淑华【期刊名称】《冰川冻土》【年(卷),期】2018(40)6【摘要】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冻融格局对气候系统、能量平衡、水文过程和生态系统有重要的影响,地表冻融时间是反映冻融格局时空变化的重要指标。
为了探明多年冻土区活动层起始冻融时间的影响因素和机制,通过对青藏公路沿线8个典型活动层观测场地表起始融化时间(OOT)和起始冻结时间(OOF)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观测场起始冻融时间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起始融化主要发生在4月中下旬,起始冻结主要发生在10月中下旬。
OOT的年际变化幅度远大于OOF,每年起始冻结的发生较起始融化更为准时。
(2)起始融化发生时的气温普遍比起始冻结发生时高1~4℃。
气温对OOT的影响要比对OOF 大,其中OOT的变化主要与春季气温有关,冬季气温对其影响不大。
(3)植被和土壤水分对OOT和OOF有重要调节作用,土壤含水率越高,植被状况越好,起始融化和冻结的发生时间往往越迟。
(4)在起始融化和冻结阶段,厚度较大和持续时间较长的积雪对地温变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OOT和OOF有延迟作用。
【总页数】12页(P1067-1078)【作者】刘广岳;谢昌卫;杨淑华【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14【相关文献】1.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的构造融区水资源及其供水意义2.青藏铁路隧道浅埋多年冻土区冻融特征分析3.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涵洞基础的冻融变形特征4.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冻融期间水热运移特征分析5.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冻融状况及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湿地土壤冻结、融化期间的陆面过程特征
青藏高原湿地土壤冻结、融化期间的陆面过程特征张海宏;肖宏斌;祁栋林;李甫【期刊名称】《气象学报》【年(卷),期】2017(075)003【摘要】利用青藏高原中部玉树隆宝湿地2015年7月-2016年7月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土壤冻结、融化前后土壤温、湿度和地表能量收支特征,结果表明:冻土持续时期为12月至次年4月,深层土壤的冻结较浅层土壤滞后,融化过程快于冻结过程,5-40 cm土壤全部冻结历时51 d,全部融化历时19 d.土壤体积含水量年变化幅度达0.6 m3/m3.冻结过程5-4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下降,融化过程5-1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升高.土壤冻结之后,感热通量白天的值升高,潜热通量白天的值降低,净辐射和土壤热通量均降低,土壤热通量日变化幅度增大.土壤融化之后,潜热通量、净辐射和土壤热通量白天的值升高.地表反照率、鲍恩比、土壤热导率和土壤热扩散率冻结后增大融化后减小,土壤热容量冻结后减小融化后增大.%Using observed data at Longbao wetland, Yushu from July 2015 to July 2016, features of soil temperature, soil moisture and surface energy budget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ozen period of soils lasts from preceding December to subsequent April.The soils at deeper depths freeze later than that near the surface.The thawing process is faster than the freezing process.The soil at 5-40 cm depth completely freezes within 51 d and thaws within 19 d.The magnitude of annual variability of soil water content is up to 0.6 m3/m3.5-40 cm soil moisture decreases during the freezing period and 5-10 cm soil moisture increases during the thawingperiod.When the soil is frozen, sensible heat flux increases while latent heat flux decreases during the daytime, net radiation and soil heat flux both decrease, and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soil heat flux becomes larger.After thawing, latent heat flux, net radiation and soil heat flux all increase during the daytime.Surface albedo, the Bowen ratio, an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diffusivity of soil increase after freezing and decrease after thawing.The soil thermal capacity decreases after freezing and increases after thawing.【总页数】11页(P481-491)【作者】张海宏;肖宏斌;祁栋林;李甫【作者单位】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西宁,810001;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西宁,810001;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西宁,810001;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西宁,8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04【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草甸和湿地下垫面陆面特征比较分析 [J], 张海宏;李凤霞;周秉荣;肖宏斌2.HUBEX试验期间淮河流域陆面过程特征的初步分析 [J], 林朝晖;杨小松;郭裕福3.两极海冰与青藏高原陆面物理过程“耦合”特征 [J], 周丽;徐祥德4.NIM陆面过程模式的研究Ⅱ:青藏高原夏季陆面过程的数值模拟 [J], 邵海燕;陈万隆5.青藏高原西部陆面过程特征的模拟分析 [J], 王澄海;师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路段冻土过程rn的变化和控制建议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路段冻土过程rn的变化和控制建议吴青柏;米海珍【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00(027)002【摘要】According to groun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of frozen soil under the asphalt pavement of the Qinghai-Xizang Highway, the main causes for frozen soil process changes and the thermal conditions of the active layer are analyzed. Changes in the depths of the permafrost table are predicted using the thermal state equation and control proposals for the frozen soil changes are provided%本文通过青藏公路沥青路面下冻土地温观测,分析冻土过程变化的主要原因。
根据青藏公路楚马尔河高平原段的地温温度场的一年观测结果,分析活动层的热状态,并通过热状态方程预测人为多年冻土上限的变化,给出了冻土变化的控制建议【总页数】1页(P17)【作者】吴青柏;米海珍【作者单位】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兰州73000;甘肃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兰州 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45;P642.14【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与天山山地多年冻土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比较分析--以青藏公路格拉段与天山公路独库段为例 [J], 昌敦虎;陈鹏;陈济丁2.青藏公路工程条件下多年冻土的变化 [J], 刘戈;樊凯;章金钊;吴青柏3.青藏公路冻土路段冻土过程的变化和控制建议 [J], 吴青柏;朱元林4.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对气候变化和工程影响的响应分析 [J], 吴青柏;董献付;刘永智5.青藏公路多年冻土路段边坡植被种植试验研究 [J], 陈济丁;邓超;孔亚平;何子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温场变化规律
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温场变化规律
潘卫东;余绍水;贾海锋;刘登科
【期刊名称】《冰川冻土》
【年(卷),期】2002(24)6
【摘要】青藏铁路通过约 550km的多年冻土区 ,统计和分析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区主要气象台站的资料可以看出 ,近 30a来高原多年冻土区的气候变化总的趋势是向着气温升高的方向发展的 ,气温的变化对多年冻土热状态的扰动主要表现在地温场的变化上 .30多年来高原气温升高0 .45℃左右 ,并引起冻土地温平均升高了0 .2~0 .3℃ .分析青藏铁路通过的多年冻土地区典型地段测温孔资料 ,发现多年来气候转暖已经使冻土上部 (2 0m以上 )地温明显升高 ,影响深度已经波及到了
40m .
【总页数】6页(P774-779)
【关键词】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地温场;气温;工程地质条件
【作者】潘卫东;余绍水;贾海锋;刘登科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16.41;P642
【相关文献】
1.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下水的分布规律 [J], 邓明万
2.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地温场分析 [J], 牛东兴;李勇;熊治文;韩龙武
3.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下水的分布规律 [J], 邓明万
4.浅谈青藏融区与多年冻土区过渡带桩基地温变化规律 [J], 周志勇
5.浅谈青藏融区与多年冻土区过渡带桩基地温变化规律 [J], 周志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式 ( 1) ~ ( 9) 可写为∶ 92 u 1 92 u 1 2 S T 9 u 1 2 + 2 = π τ 9 ζ ξ 9 9
) ; λ为导热系数 ; C 为容积热容量 ; 下标 “1 ”和 “2 ”分别为融化和冻 T 为温度 ( ℃
结区域的相应值 ; T f 为相变温 ; a 为路面宽度的一半 。令 : λ C2 T 1 - Tf 2 ζ= x , ξ= z , n = m , S ′= S2 , V ′= V , u1 = 3 , K21 = λ , C21 = a a a C1 T s0 - Tf a a 1
定解问题式 ( 10) ~ ( 18) 目前尚无法求得精确解 , 但当斯蒂芬数 S T 很小时 , 式
( 10) 和 ( 13) 可简化为稳定状态情况 。由于定解问题 :
92 u 92 u 2 + 2 =0 ζ ξ 9 9
u (ζ, 0 )
( 19)
=
ζ≤ 1 ( - 1 ≤ 1)
0 ( 1 < ζ < - 1)
1 问题的提出
在天然条件下 , 多年冻土层的温度状况是由大气和地面之间热交换关系 、活动层及 多年冻土层的岩性 、含水量以及依赖于岩性和含水量的土岩热物理性质和地中热流所决 定 。而不同温度带多年冻土活动层的厚度尽管同样受上述因素影响 , 但由于活动层在冻 结和融化过程水分相变消耗大量的热量 , 所以 , 同一地带或不同地带活动层的差异主要 是由构成活动层的岩性及土的含水量所造成 。尤其在我国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 , 地处中 低纬度 , 不同地带的气温融化指数相差较小 , 而且同一地区不同年份的波动值变化也 小 , 这样 , 岩性和含水量对活动层变化的影响就显得尤为突出 。 与砂石路面相比 , 沥青路面修筑后首先使路面颜色发生了变化 ; 其次沥青路面隔断 了下伏土层与地表间的水力联系 , 地面径流增大 , 表面蒸发减少 , 使路面终年处于很少 水分的蒸发状态 。为了道路工程的稳定性 , 路堤部分主要由颗粒较粗的砂或者砾石组 成 , 含水量一般低于 10 % , 导热性能较好 , 冻融状态导热系数值相差也较小 。由此导 致下伏土层吸热和放热期引起的温度位移现象与天然状况相比变小 , 并消除了地面植物 对水分蒸腾吸热的影响 。所以 , 多年冻土区沥青路面道路修筑后 , 路面温度发生大幅度 升高 (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青藏公路冻土路基研究组 , 1988 ) , 并使路基下 上限深度逐年增大 , 多年冻土顶板下降 , 原天然上限附近地下冰融化 。最后导致多年冻 土垂向衔 接 性 破 坏 , 路 基 沉 陷 , 路 面 破 坏 , 严 重 影 响 交 通 正 常 运 营 。据 王 绍 令 等 ( 1993) 青藏公路沿线勘探资料 , 目前岛状多年冻土区内路基下多年冻土均不衔接 , 即 使在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内 , 路基下大多数多年冻土也由衔接变为不衔接 , 而这一现象
0 9f 2 dξ ξ | ζ0 ,ξ0 = π dτ 9
( 26)
式中 , T s0 为时间 τ 的未知函数 , 可根据路堤中的热流与 ξ = 0 的热流相等近似计算
( L unaardini , 1988) , 即 :
-
λ 1
a
( T s0 - T f )
9 u 1 ( 0 , 0) T s - T s0 =λ 0 ξ 9 d
2 问题的数学描述
沥青路面工程修筑后 , 由于路面的水热条件变化致使通过路面的年吸热量大于散热 量 , 这样在多年冻土南界 、下界和岛状冻土等高温冻土区 , 从道路工程修筑一开始 , 夏 季的融化深度就有可能大于冬季的冻结深度 。所以 , 经过一个冻融循环后多年冻土就可 能出现不衔接现象 , 在多年冻土顶板和季节冻结层底板之间形成融化夹层 。融化夹层随 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和地层内热量积累的增大逐年向下发展加厚 , 使原多年冻土天然 上限附近形成的地下冰融化 、水分逐渐向地层深部迁移积累和路面融沉破坏 。对于地温 较低的区域 , 在道路修筑后的初期 , 虽然下伏地层通过路面的夏季吸热量大于冬季的散 热量 , 但由于多年冻土地温低 , 通过融化层进入冻结层的热量首先是使多年冻土温度升 高 , 同时在活动层冻结期 , 除了自上而下的冻结外 , 还存在自下而上的冻结 。这样保证 了在道路修筑后初期多年冻土的垂向衔接性 。随着冻融循环周期次数增多和地温逐年升 高 , 多年冻土上限将逐年下降 , 最终导致多年冻土沿垂向衔接性破坏和路面的融沉破 坏 。在低温冻土区 , 由于环境温度和多年冻土温度低 , 即使因沥青路面铺设使路面温度 突升 , 也仅使地温升高和活动层厚度增大 , 而不致引起路基下多年冻土出现垂向不衔接 现象 。因此 , 在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铺设后路基下融化盘的形成和发展计算中 , 对工 程有意义的是融化盘逐年的发展变化 。这时 , 问题可用下面二维有相变热传问题的微分 方程及定解条件近似描述 ( 图 1) :
136
冰 川 冻 土
19 卷
) + B 1 f (ζ, ξ ) , 则应用条件 这样 , 如果取式 ( 10) 为稳定状态的解为 : u 1 = A 1 (τ
式 ( 11) 和 ( 12) 得到 , u 1 = f - f 0 / 1 - f 0 。其中 : f = u , f 0 为 f 在相变界面 S ′ 上的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期
李述训等 :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沥青路面下融化盘形成变化特征
γ τ= ∫ 0
2 [ (ζ + u 2 - 1)
β + 9 f ( 0 , 0) f0 f 0 - 1 + 2α ξ 9
2 2 ζ 0 -ξ 0 - 1
( 29)
1
f0 - 1 +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ξ 0 = dτ
+ 4α f 0
β
( 30)
π
2 2 ζ 0 +ξ 0 - 1
2 + 4ξ 0
2u 1 其中 : f 0 = πtg - 1 2 。所以 , ζ + u2 - 1
) + B 2 (τ ) f (ζ, ξ ) , 则由条件式 ( 13 ) 和 ( 15 ) 得 , 值 。同理 , 若令 : u 2 = A 2 (τ ) u 2 = f / f 0 。因此 , 当 f 0 确定后 , 便可给出原问题的近似解 。在相界面任意点 (ζ, ξ
有:
T s0 - T f 9 u 1 9u 2 2 d p -β = T s - Tf 9 n 9 n π dτ ( 23)
摘 要 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 , 沥青路面的辅设改变了地表与大气之间的热交换关 系 , 尤其是路面水分蒸发量大量减少 , 致使路面温度突然升高 , 多年冻土层内能量积蓄增 多 , 地温升高 , 上限逐年下降 。最终在路基下多年冻土顶板上形成融化夹层 , 并随时间延 长 , 多年冻土顶板下降 , 融化夹层逐年扩大 , 多年冻土地下冰融化 , 路面破坏 , 严重影响 道路运营 。 关键词 多年冻土上限 沥青路面 融化盘 季节融化层 季节冻结层
① 本文于 1996 年 2 月 28 日收到 。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134
冰 川 冻 土
19 卷
在天然条件下很少见到 。 库德里雅采夫 ( 1992) 的试验结果 , 砂石 、黑化 、新 ( 旧) 白色涂料 、沥青表面和 砾石垫层表面的反射率分别为 18 % 、6 % 、75 % 、10 %~30 % 、13 % 。可见 , 沥青路面 颜色改变造成的反射率差异对路面下融化盘形成影响比较小 。就平均值而言 , 上述砂石 和砾石表面与沥青表面的反射率值在某种意义上实际是相同的 , 这一点也被青藏公路五 道梁北坡试验路面和天然地面下钻孔实际测温资料得到了证实 。所以 , 过分强调多年冻 土沥青路面铺设后表面颜色变黑引起表面大量吸热 , 导致路基下沉和路面破坏的观点 , 在认识论上是不够全面的 。
C1
2 2 91 λ 9 1 + 9 1 = 1 2 9t 9x 9z 2
( 1) ( 2) ( 3) ( 4) ( 5) ( 6)
T1 ( x , 0 , t)
= T s0 , ( - a < x < a) = Tf
T1 ( x 0 , z 0 , t) C2
9 T2 92 T 2 92 T 2 =λ + 2 9t 9x 2 9z 2
135
( 7) ( 8)
) lim T 2 ( x , z , t ) → T 0 ( x , z →∞ T2 ( x 0 , z 0 , t)
= Tf ds = - L dV dt
λ ∫
S
1
9 T1 | 9m
x,z <s
-λ 2
9 T2 | 9m
x,z <s
( 9)
式中 : L 为单位体积土中水的相变潜热 ; m 为相变界的外法线 ; V 为相变土的体积 ;
在时间 dτ期间 , d p 与 dζ和 dξ间的关系为 ( 图 2) : 9f ζ 9
2
dp =
+
9f ξ 9 9u ζ 9
9f ξ 9
2
| ζ0 ,ξ0 dξ 0
( 24)
9u = 9n 将上式代入式 ( 23) 得到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