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问题解题方法

合集下载

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思路

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思路

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思路

一.两类问题:(已知运动求力,已知力求运动)

二:3种力

1:重力(

2:弹力:压力和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

拉力沿绳

弹簧的弹力F=kx (x指弹簧的形变量)

3:摩擦力:动摩擦F=

静摩擦与正压力无关,由运动情况决定,存在最大值

三:3种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F恒定,根据F=ma,a也恒定。v与F共线。

例1:火箭内的台秤上放有质量为18kg的测试仪器,火箭从地面起动后,以加速度a=g/2竖直匀加速上升,g=10m/s2试求:

(1)火箭刚起动时,测试仪器对台秤的压力是多大?

(2)火箭升至地面的高度为地球半径的一半,即h=R/2时,测试仪器对台秤的压力又是多大?

270N,98N

反思:

2:平抛运动(类平抛运动):(水平抛出的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F恒定,根据F=ma,a也恒定。v与F垂直,定性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1)平抛运动是一个同时经历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2)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恒定,所以竖直方向上在相等的时间内相邻的位移的高度之比为…,竖直方向上在相等的时间内相邻的位

移之差是一个恒量。

(3) 平抛运动的规律:描绘平抛运动的物理量有、、、、

、、

、,已知这八个物理量中的任意两个,可以求出其它六个 方向

方向

方向的

3:圆周运动:(必须要向心力) F 不恒定,根据F=ma ,a 也恒定;F 与v 不共线,定性为非匀变速曲线运动

线速度:v=

角速度:

转速n :单位时间里转的圈数。n= 周期T :转一圈所用的时间。 频率f :单位时间完成圆周运动的次数。 常用关系:n=f=1/T 向心加速度

高考物理动力学问题解题方略例谈

高考物理动力学问题解题方略例谈

高考物理动力学问题解题方略例谈

浙江省温州中学(325000)王金聚

[摘要]动力学问题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文章以高考试题为例,对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进行

归纳总结,并提出解答动力学问题应该注意的某些问题,以期对物理高考复习备考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动力学问题;解题;途径;高考物理[中图分类号]G 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3)05-0039-03

动力学是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科学。高中物理教材中主要包含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和动量与能量三大板块,它们都是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动力学问题既是力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力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历年高考物理命题的重点和热点。以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为例,试卷总分为110分,其中涉及动力学的问题合计达54分,占比49.1%,可谓“半壁江山”。因此,在考前的最后复习阶段,准确把握动力学考点的内涵和外延,有效提升学生解答动力学问题的能力,无疑是需要重点落实的问题之一。

动力学有两类最基本的问题: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1中间一

行所示。

图1动力学的内容、规律及公式

由于动力学的内容多、规律多、公式多,因此解决动力学问题的途径也往往不止一种。如图1所示,常见的途径大致可分为三种,即加速度途径、能量途径和动量途径。

(1)加速度途径。分析物体的受力或运动情况,先求得加速度,再通过加速度去寻求结果。

(2)能量途径。考查外力做功的情况,确定物体动能的变化,应用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

(1)

(2)

2.两类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图解

注:我们遇到的问题中,物体受力情况一般不变,即受恒力作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常用的运动学公式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如 2/2,2,21,0202200t t t t v v v t s v as v v at t v s at v v =+===-+

=+=等

.

3.

(1)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

(2)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同一题目,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4)当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去分别求合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的方向上

.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物体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根据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代入公式,按代数和进行运算.

(6)求解方程,检验结果,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1.

(1)明确研究对象,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

.

(2)先分析重力.

(3)接着分析弹力:围绕研究对象一周,找出与它接触的物体,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

接触且有弹性形变),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弹力.确定弹力的方向时注意三种情况:①绳这一类物体产生的拉力方向沿着绳;②在面上产生的弹力方向垂直于面;③杆所产生的弹力方向可

以沿着杆,也可以不沿着杆

.

(4)然后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粗糙接触面间有弹力且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摩擦力.

巧解动力学问题的常用方法

巧解动力学问题的常用方法

• 如图所示,动力小车上有一竖杆,杆顶端 用细绳拴一质量为m的小 球.当小车沿 倾角为30°的斜面匀加速向上运动时,绳 与杆的夹角为60°,小车的加速度为( )
3 A. g 2
B.
g
C. 3 g
D.
g/2
• 解析:该问题中,小球受到两个不在同一直 线上的力的作用,分析小球的受力后,画出 受力图,用合成法求合力及绳子拉力,再用 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加速度. • 小球的受力及力的合成如右图所示 • 由几何关系可得:∠1=∠2=30°, • 所以 • F=mg,由F=ma得a=g • 答案: B
【正确解答】
(1)求物块不掉下时的最大拉力,其存在的临界
条件必是物块与木板具有共同的最大加速度a1
特别提醒:(1)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所受的力及物体 运动的初始状态共同决定的. (2)无论是哪种情况,加速度都是联系力和运动的 “桥梁”.
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分析
1.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辆小车A,其质量 为mA=2.0 kg,小车上放一个物体B,其质量为mB= 1.0 kg.如图甲所示,给B一个水平推力F,当F增大到 稍大于3.0 N时,A、B开始相对滑动.如果撤去F, 对A施加一水平推力F′,如图乙所示.要使A、B不相 对滑动,求F′的最大值Fm.
实战演练(一)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kg,在6.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 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是4.2N,求物体在4S 末的速度和4S内发生的位移。

动力学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技巧

动力学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技巧

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技巧。

一、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联用求解综合题一般步骤:

⑴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此类问题的求解步骤是先应用牛顿定律求出加速度,再根据初始条件应用运动学公式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此类问题的求解步骤是先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再应用牛顿定律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⑶无论是已知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还是已知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如果物体中受两个互成角度的力作用而做加速运动时,则这两个力的合力方向(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直接合成)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必定相同.因此,解题时只要已知或判断知加速度方向,就可知合力方向,反之亦然,若平行四边形中有直角三角形,要充分利用三角形的数学知识分析.

二、如何求瞬时加速度的方向

在处理和弹性绳(或软弹簧)相连物体的瞬时加速度时,一般要用到弹性绳的形变,发生形变的过程需时较长,在短时间内形变量可视作不变这一结论.

三、动力学中正交分解法

⑴如果物体受三个力及三个以上力作用产生加速度,常采用的办法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最好使x轴沿加速度方向,然后将各个力进行正交分解,分别求出x轴和y轴方向的合力∑F x和∑F y,然后根据下式

∑F x=ma x, ∑F y=0布列方程。

⑵如果物体所受各个力互相垂直或大部分互相垂直,而加速度又和这些力有一夹角,这时一般用分解加速度的方法处理,即x和y轴与各个力(或大部分力)互相垂直,根据∑F x=ma x, ∑F y=ma y 布列方程。

四、动力学中连接体问题处理方法

⑴隔离法:若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或方向不同时,一般应将各个物体隔离出来,分别对各个物体根据牛顿定律列式,并要注意标明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找到各物体之间的速度制约关系。

动力学问题解析与解题技巧

动力学问题解析与解题技巧

动力学问题解析与解题技巧

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

在学习和解决动力学问题时,我们需要运用一定的解析与解题技巧,

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和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

技巧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动力学问题。

一、问题分析

在解决动力学问题之前,首先需要仔细分析问题。对于给定的问题,我们应该明确所求的量和已知的条件,理解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规律。准确的问题分析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

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

二、自由体图

自由体图是解决动力学问题时常用的图形工具,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画出物体受力的示意图。通过绘制自由体图,我们可以

清晰地了解物体所受的力以及它们的作用方向和大小。自由体图有助

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为后续的计算和解决提供便利。

三、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础,也是最常用的解题方法之一。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利用这一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力的大小等信息,从而解决动力学问题。

四、平衡问题

平衡问题是动力学问题中的一类特殊情况,它通常描述物体受到的

合外力为零的情况。在解决平衡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并结合受力分析和几何条件来求解未知量。平衡问题常见于静力学和

刚体力学中,需要灵活运用相关定律和原理。

五、碰撞问题

碰撞问题是动力学问题中的另一类重要情况,描述物体间相互作用

的过程。在解决碰撞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物体的质量、速度、动量

守恒等因素。通过分析碰撞前后物体的状态和能量转化,我们可以解

(最终)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途径

(最终)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途径

Q = × 2mv1 − ( M + 2m)v共 得,Q = 3.125 J 2 2
2010.四川自贡市第四次诊断24题 四川自贡市第四次诊断24 例3:(2010.四川自贡市第四次诊断24题) 如图所示,同时存在着场强为E 如图所示,同时存在着场强为E,方向竖直 向上匀强电场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 向上匀强电场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 足够长的光滑绝缘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 足够长的光滑绝缘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 斜面倾角为30 一带电小球P 斜面倾角为300。一带电小球P静止在斜面 顶端且小球P对斜面无压力。若将小球P 顶端且小球P对斜面无压力。若将小球P以 一定初速度水平向右抛出; 一定初速度水平向右抛出;同时另有一 不带电的小球Q 不带电的小球Q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 PQ均可视为质点),PQ运动轨迹在同一竖直面内, 均可视为质点),PQ运动轨迹在同一竖直面内 下(PQ均可视为质点),PQ运动轨迹在同一竖直面内,一 段时间后,小球P恰好与斜面上的球Q相遇, 段时间后,小球P恰好与斜面上的球Q相遇,且相遇时小球 的速度方向与其水平方向夹角为60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P的速度方向与其水平方向夹角为600.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求: q g 带电小球的比荷为多少; (1)带电小球的比荷为多少; mg = qE得, = m E PQ相遇所需的时间 相遇所需的时间; (2)PQ相遇所需的时间; 小球P (3)小球P在斜面顶端所获得的初速度多大 mv 2πm

物理干货高中动力学问题解题模型大汇总(7类常用附例题)

物理干货高中动力学问题解题模型大汇总(7类常用附例题)

物理干货高中动力学问题解题模型大汇总(7类常用附例题)

一、0-v-0模型

模型概览: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加速至某速度时,改为匀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涉及这类过程的问题称为 0-v-0 问题。

方法提炼:

设 0-v-0 过程中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1,时间为 t1,位移大小为 x1,末速度为 v;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2,时间为 t2,位移大小为 x2。整个过程 v-t 图像为:

由图像中斜率、面积比例关系,可得:

即:0-v-0 过程中,匀加速、匀减速运动过程的时间之比、位移之比均等于二者加速度大小的反比。

补充说明:

1. 在做选择题、填空题时可直接套用比例结论;但在解答题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对比例作出证明。

2. 当题目涉及0-v-0 过程的总时间、总位移时,可灵活使用和比关系计算分过程的时间和位移,

如:

经典例题:

例. 某种类型的飞机起飞滑行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0m/s2,加速过程中突然接到命令停止起飞,飞行员立即使飞机紧急制动,飞机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6.0m/s2。已知飞机从启动到停下来的总时间为30s,则飞机制动做减速运动的距离为()

A.288m B.432m C.648m D.1080m

思路分析:

【答案】B

【解析】飞机做0-v-0 运动,根据相应比例,加速运动时间与减速运动时间之比为:

则匀减速过程的时间为:

将匀减速过程视为反向的匀加速过程,有

故选 B。

强化训练

二、差量法求解弹簧问题

模型概览

弹簧连接物体一个或多个物体,当其中某个物体受力发生位置的改变时,求解弹簧形变量或者弹簧劲度系数。

解决动力学问题三种途径

解决动力学问题三种途径

标量,只有正值, 无负值.
焦(J)
单位 1 N · = 1 kg · s m/s 1J=1N· m
概 念 解 析
过程量,反映力 状态量,描述物 对时间累积效 体或物体系动力 学运动状态 应.研究冲量应 明确是某力、几 个力或合力的冲 量. 1 = mυ2-mυ1. F t ma t m 2 t
这两种观点都是研物体或系统运动状态变化过程 中状态的改变。研究中不注重讨论如何变化的细节, 而是更关心对运动状态变化量及引起变化原因的研究。
对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的加速度,而讨论时间 问题(如打击、碰撞这种时间短且冲力随时间变化或 变力、多过程复杂作用问题,一般应用动量定理求解; 对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的加速度、时间的问题,无 论是恒力还是变力、单一过程或复杂过程,一般应用 动量定理求解。
2、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 审题时,要弄清题目中的物理过程及其进行的条件, 明确运动的性质,把握过程中的不变量、变量、关联量的 相互联系,并找出与物理过程相适应的物理规律及题目中 的等量关系。 (二)根据物理情景,选择物理规律,列式求解。 ——参见前面说明
二、解决力学综合题目的注意要点
1、注意物理过程的不唯一或解答结果的不唯一。 在有些问题特别是字母表示已知量的题目中,物理过程往往随 着已知量的不同取值可能而改变。通常可将物理量取值分成几 个不同的范围来讨论,分别在各个范围内求解;还有的题目结 果不唯一,必须对结果形式、数值进行分析讨论,看其是否符 合题意。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二个途径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二个途径

复习导学动力学问题解题研究

姓名班级学号动力学问题包含涉及运动和力及其关系的所有问题。它的理论体系的建立是在力学中完成的,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也能解决电磁学、热学等相关问题。故动力学问题是整个高中物理的核心问题,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统计表明:涉及动力学问题的高考题占物理科总分的70%。

一、相关理论

1.基本运动模型及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般变速直线运动:

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

2.功能角度的理论及公式

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功能关系式:

能量守恒定律:

二、解决动力学问题的解题依据选择例析

不同的动力学题目因受力情况、运动情况、题目条件的不同。解题的理论依据选择不同。若选择不当,会导致有时题解不出来或使简单问题复杂化;反之,问题的解决就简便、明快。故正确地选择解题依据是解决动力学问题时最重要的起始思维,是正确解题的前提。解决动力学问题的解题依据归纳起来有两个途径:

1.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公式形成途径一—运动定律途径。

2.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共同形成途径二——功能途径。

(一)有的动力学问题可以从二个不同角度分析研究

1. 恒力作用的直线运动

例1.水平恒力拉着木块在粗糙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已知恒力N F 10=,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素40.0=μ,物体的质量kg m 0.2=,求经过位移m s 8=物体的速度。2/10s m g = (用两个途径的两种解法解决)

2. 恒力作用的曲线运动

例2.“歼—10”战斗机质量为m ,以水平速度v 0飞离跑道后逐渐上升,若飞机在此过程中水平速度保持不变,同时受到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恒定升力F (该升力由其他力的合力提供,不含重力)。求当飞机上升到h 高度时飞机的速度大小。

物理中动力学题解题技巧与重要知识点

物理中动力学题解题技巧与重要知识点

物理中动力学题解题技巧与重要知识点

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与力学关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解题过程中,了解一些动力学的重要知识点以及运用一些解题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动力学问题。本文将介绍一些物理中动力学题解题技巧和重要知识点。

1. 速度、加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在解决动力学问题时,我们经常需要处理速度、加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根据物理学的基本定义,位移是速度关于时间的积分,而速度是加速度关于时间的积分。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微积分的方法来求解速度、加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例如,当我们需要求解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时,可以将加速度关于时间的积分,得到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同样地,我们可以将速度关于时间的积分,得到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这些关系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计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状态和运动轨迹。

2.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是解决动力学问题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该定律表述了力与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F = m * a

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这个定律在解决动力学问题时经常被使用,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受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加速度。

在使用牛顿第二定律时,需要注意力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如果力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将加速运动;如果力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反,则物体将减速运动。

3. 弹力和重力

在动力学问题中,弹力和重力是两个常见的力。弹力是指物体受到弹簧或者其他弹性物体拉伸或压缩产生的力,它的大小与伸长或压缩的程度成正比。重力是指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引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种途径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种途径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种途径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利用三种途径解决动力学问题的程序教学重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规律解决动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是高中物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种途径是:

一、能量的途径。(考查外力的做功情况,确定动能的变化,应用动能定理解

题)

二、动量的途径。(考查外力对物体产生的动量情况,确定物体动量的是否变

化用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解题)

三、加速度的途径。(考查外力作用在物体上的瞬时效果——加速度,确定物

体的运动情况,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

(一) 规律的梳理

一、动能定理:。

二、动量定理:Ft=mv′-mv=p′-p,或Ft=△p

动量守恒定律:

三、牛顿第二定律:F合=m a

(二)解题思路指津

在以上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种思路中,由于能量是标量,因此用能量的观点解决动力学问题最为简单。解题时在明确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后,即可直接考查有哪些力对物体做功,既不需要考虑研究对象的具体运动过程,也不需要考虑物理量的方向,因此极为简单。

而用动量的观点解决动力学问题时由于动量是矢量,必须考虑公式各物理量的方向。解题时同样在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后,则直接考查是否有力对研究对象产生冲量有哪些力对物体产生冲量,同样不考虑具体的运动过程。但规律的矢量性却是考查的重点。因此较用能量的途径解决复杂。

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时,力、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不仅要考虑他们的方向,而且要考虑在那样的合力作用下,物体的具体运动过程。解题时同样在明确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要根据物体所受的合力及初速度的情况,确定物体究竟做什么运动。因此,这条途径最为复杂。

高中物理动力学题如何应对

高中物理动力学题如何应对

高中物理动力学题如何应对

一、引言

高中物理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涉及到力、质量、加速度等概念,是

学生们常常感到困惑的一个知识点。在考试中,动力学题目往往是难点和重点,因此,掌握解题技巧对于学生们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几个常见的动力学题型出发,为大家介绍一些应对策略和解题技巧。

二、牛顿第二定律题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常常在考试中出现。例如,一个质量

为m的物体受到一个力F作用,求物体的加速度a。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含义,即F=ma。首先,明确已知条件,列出已知和未知量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代入计算,最后得出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转换,保持一致性。

三、斜面上的物体题

斜面上的物体题是动力学中的一个常见题型,涉及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例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沿着倾角为θ的斜面下滑,求物体的加速度a。解决这类

题目的关键是将斜面上的力分解为平行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首先,画出力的分解图,明确各个力的方向和大小。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三角函数的关系,列出方程并进行计算。最后,得出物体的加速度。

四、弹簧振子题

弹簧振子题是动力学中的一个经典题型,考察物体在弹簧的作用下的振动情况。例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通过弹簧与墙壁相连,求物体的振动周期T。解决这

类题目的关键是利用胡克定律和振动的基本公式。首先,根据胡克定律列出弹簧的

力和物体的重力之间的平衡方程。然后,利用振动的基本公式T=2π√(m/k)求解振

动周期。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或给定。

动力学问题解题思路

动力学问题解题思路

动力学问题解题思路

动力学问题就是解决力和运动的关系的问题,它是力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核心问题。初中阶段该问题定性地表述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高中阶段给出了动量的物理规律,要求作动量的计算,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掌握解题规律和思路。

一、要高屋建瓴,把握力学知识体系

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和位移获得速度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力使物体产生了加速度,经过一段时间获得了速度,也可以理解为力在这段位移内对物体作了,功使物体的动能增加了,还可理解为力在这段时间内对物体施了冲量,从而改变了物体的动量。因此,可以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或用三种不同的观点,即加速度观点、能量观点、动量观点来解决它。

二、熟练掌握相应的物理规律及其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是由物理规律本身决定的,加速度观点对应的物理规律是牛顿第二定律,它是质点运动学的核心规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均可从牛顿第二定理导出。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 =ma,公式中F这一项涉及具体性质力的规律,如万有引力定律、胡克定律、摩擦定律,涉及力的合成、分解以及矢量运算遵循的平行四边形法则,a这一项涉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等运动规律,所以全面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就能掌握力学中涉及的大多数规律和法则。

牛顿第二定律反映的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如何运动的问题,所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首先必须明确研究对象,即研究主体,并将其从周围环境中隔离出来(所谓隔离体法),隔离体法处理连接体问题时,在多数情况中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取连接体的整体为对象,则仍然是一个确定研究主体的问题,研究主体确定了,公式中的m这一项就确定了;第二步对研究主体进行受力分析,这是F这一项的要求;第三步分析研究对象运动状态的变化,从而由运动学规律确定a;第四步由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随后就是解方程和讨论结果了。以上思路简单概括为:明对象、两分析、列方程、议结果。

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技巧

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技巧

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技巧

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的一门学科。在解决动力学问题时,我们需要运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来求解。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动力学

问题解题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类问题。

一、定轨问题的解题技巧

定轨问题是研究物体在力场中运动时的问题,如行星绕太阳、卫星

绕地球等。在解决定轨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技巧:

1.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是物体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定轨问题

中能量守恒定律常常被应用。通过确定系统的初始和末状态的能量以

及能量转换的方式,可以求解物体的运动轨迹。

2.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也是物体运动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定轨问题

中的动量守恒定律也经常被利用。通过确定系统的初始和末状态的动

量以及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可以计算物体的轨道参数。

3. 开普勒定律:开普勒定律是描述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适用于太

阳系行星的运动。根据开普勒定律的公式,可以计算行星的运动轨道、周期等参数。

二、加速度问题的解题技巧

加速度问题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加速运动的问题,如自由落体、匀加速直线运动等。在解决加速度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技巧:

1.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加速运动的基本定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F=ma,可以求解物体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参数。

2. 分解力的方法:有些加速度问题中,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将合力分解为多个分力,进而求解物体的运动参数。

3. 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绘制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高考物理(新课标)热点解题方法汇总3:巧解动力学问题的方法

高考物理(新课标)热点解题方法汇总3:巧解动力学问题的方法

高考物理(新课标)热点解题方法汇总3

巧解动力学问题的方法

动力学问题是指涉及力和运动关系的问题,在整个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牛顿运动定律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常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图象法、假设法、分解加速度法等等.

一、整体法与隔离法

在物理问题中,当所研究的问题涉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构成的物体组或连接体(系统内的物体的加速度不一定相同)时:

(1)若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一般先用整体法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系统的加速度(注意F=ma中质量m与研究对象对应),再根据题目要求,将其中的某个物体(受力数少的物体)进行隔离分析并求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2)若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又不需要求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系统整体列式(F合=m1a1+m2a2+…),减少未知的内力,简化数学运算.

(3)若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又需要知道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往往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并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隔离法和整体法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两种方法配合交替使用,常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例1】(多选)如图3-1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F1、F2作用下运动(F1>F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1

A .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伸长量为F 1+F 22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3.如图3所示,质量为 的物体A,叠放在质量为 的物体B上,A、B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质量为 ,倾角 的斜面体C下滑,已知B、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斜面体C相对地面静止,求:
(1)A、B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
(2)C与地面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g取 )
图3
解析:先用整体法,选A和B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3—1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第一阶段下落1.0Hale Waihona Puke Baidu的末速度
第二阶段重心下落的高度
第三、四阶段交界时刻的速度
从而可计算出在第三阶段中身体重心上升的加速度:
设地面对该同学的支持力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该同学蹬地的作用力的大小:
解析:(1)该同学的整个运动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时间很短,仅为0.45s;然后是做竖直向上的匀减速运动,运动高度0.4m。对该同学在第二阶段中运用运动学公式,可求得两阶段交界时刻的速度
该同学在第一阶段中的加速度为:
设地面对该同学的支持力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他蹬地的力的大小:
所以
在第二阶段有:
所以
在第三阶段有
所以
五.程序法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或不同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列式计算)的解题方法叫做程序法。程序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要正确划分出题目中有多少个不同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状态,然后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程序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应用程序法解题的能力。
例6.一身高 ,质量 的同学,站立举手摸高(指手能触到的最大高度) 。
(1)该同学用力 蹬地,经过时间 竖直地跳起,摸高为 ,假定他蹬地的力为恒力,求 的大小;
(2)另一次该同学从所站 的高度处自由下落,脚接地面后经过时间 身体速度降为零,紧接着他用力 蹬地跳起,摸高为 ,假定前后两个阶段该同学与地面的作用力分别都是恒力,求该同学蹬地的作用力 。(取 )
令小球处在离开斜面的临界状态( 刚好为零)时,斜面向右的加速度为 ,此时对小球:
所以
因为
所以小球离开斜面(如图4—2所示)向右加速运动。
图4—2
所以
四.图象法
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关系,一般地说都可以画出相应的图象,在力学中我们已学过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当然有时也会遇到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在用图象分析问题时,首先要明确该图象的物理意义,横坐标代表什么量,纵坐标代表什么量,单位各是什么,图象的斜率是表示什么等,然后再把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与图象具体结合起来分析,按遵循的物理规律(或公式)列式求解或作出正确的判断。
(2)该问中的整体运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下落高度为1.0m的自由下落阶段;第二阶段是减速时间为0.25s的匀减速至停下的缓冲阶段(此阶段人腿弯曲,重心下降);第三阶段用力F2蹬地使身体由弯曲站直的匀加速上升阶段(此阶段重心升高的高度与第二阶段重心下降的高度相等);第四阶段是离地后竖直向上的匀减速运动阶段,上升高度为0.5m。
例5.图5是电梯竖上上升过程的速度——时间图象,若电梯质量为100kg,则承受电梯的钢绳所受到的拉力在0~2s之间为____________N;在2~6s之间为__________N;在6~9s之间为___________N。( )
图5
解析:图5是电梯竖直上升过程的速度——时间图象,横坐标t和纵坐标v分别代表时间和速度,单位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电梯上升的过程从图象上可知共分三个阶段:0~2s间为匀加速运动,加速度 等于图象的斜率,即为 间为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v等于2s末的速度为 ;6~9s间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6m/s,加速度 的大小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第一阶段有:
例4.一个质量为0.2kg的小球用细绳吊在底角为 的斜面顶端,如图4—1所示,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摩擦,当斜面以 的加速度向右做加速运动,求绳子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
图4—1
解析:先分析物理现象,用极限法把加速度a推到两个极端来分析:当a较小(a 0)时,小球受三个力(重力、绳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作用,此时绳平行于斜面;当a较大(足够大)时,小球将“飞离”斜面,此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未知,那么 向右时,究竟是上述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解题时必须先求出小球离开斜面的临界值 然后才能确定。
A. ;B.
C. ;D.
图2
解析:将车厢的加速度a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如图2—1所示,分析人受力如图2—2所示,重力mg竖直向下,支持力 竖直向上,静摩擦力 水平向右,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二.整体法和隔离法
当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是涉及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系统中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可以把系统中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这种思维方法叫整体法;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求出答案,这种思维方法叫做隔离法,整体法和隔离法在解决问题中是相辅相成的。
动力学问题解题方法
常兴艳
一.正交分解法
将矢量分解到直角坐标系的两个轴上,再进行合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答。我们常见的是力的正交分解,但有些特殊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更便于解题。
例1.如图1—1所示,质量 的小球穿在斜杆上,斜杆与水平方向成 角,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小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 ,则小球沿杆上滑的加速度为多少?( )
图1—1
解析:小球受四个力的作用(如图1—2所示),沿杆的方向和垂直于杆的方向分别为x、y轴(如图1—2所示),将各力分解到x、y轴上。
图1—2
x方向:
y方向:
解得
注意:正交分解时,直角坐标系选择哪两个方向,因题而异,但一般应选加速度a所在的直线为一坐标轴方向。
例2.如图2所示,倾斜索道与水平面夹角为37°,当载人车厢沿钢索匀加速向上运动时,车厢中的人对厢底的压力为其体重的 倍(车厢底始终保持水平),则车厢对人的摩擦力是人体重的( ):()
图3—1
解得其下滑加速度为:
然后根据隔离法,选A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3—2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图3—2
解得A、B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分别为:
再用隔离法,选C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3—3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地面与C之间的弹力为:
图3—3
地面与C之间的摩擦力为:
三.极限法
用极限法分析临界问题的基本思路:将有关条件推向相反的两个极端,从而暴露其间存在的临界状态 分析得出临界条件 进一步根据题目要求,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