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舒婷《致橡树》中的新时代女性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舒婷《致橡树》中的新时代女性意识
刘里燊中文系2011级汉语言文学四班 201113000211
【内容摘要】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包括了三个层次的女性意识: 自我觉醒、自我审视、自我超越, 是时代与经历孕育诗人诗歌女性意识的主旋律。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是对传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的传承, 人格独立是当代女性文学回归这种女性意识的表现。她在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爱情观。这首诗不仅是一首爱情诗, 同时也是人道主义大潮中泛起的一朵别致的浪花。它标志着中国新女性的的意识的觉醒。
【关键字】自我觉醒;自我审视;自我超越
一、从意象浅谈文本内容。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在这里,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挺拔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烘托的写作手法。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言的会意。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两人就这样守着,两棵坚毅的树,两个新鲜的生命,两颗高尚的心。一个像勇敢的卫士,每一个枝干都随时准备阻挡来自外面的袭击、保卫两人世界;一个是热情的生命,开着红硕的花朵,愿意在他战斗时为其呐喊助威、照亮前程。他们共同分担困难的威胁和挫折的考验;同样,他们共享人生的灿烂,大自然的壮美。也许各自有各自的性格特点、爱好等,但作者希望两人能够求同存异,多听对方的意见和建议,多换位思考。
诗人要的就是这样的伟大爱情,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诗歌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都代表了当时的诗歌新形式,具有开创性意义。另外,尽管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诗的语言并非难懂晦涩,而是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二、自我觉醒意识的浅析
在人类的历史上,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 女性由于长期的男权中心社会的文化而被变成了一种依附性的存在。因此, 即使是被人们无数次歌颂的爱情, 也无不以男性的眼光和价值标准作为取舍的依据。中国古代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 有对孟姜女式的忠贞的歌颂; 有对民间传说中对苦苦守望丈夫归来直到化为石头依旧痴心不改的神女峰传说的迷恋; 即使是代表女性发言, 表达对男性的不满与抗争的作品, 也无非是怨这样一种情绪的流露而已。女性在婚姻的道路上更是备受男性折磨,男性可以三妻四妾,忍受公公婆婆的不平等待遇,甚至被当成生殖工具……
然而时代毕竟在发展。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女性作为人而不仅仅是作为性的意识开始觉醒。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家、女权主义运动的理论家西蒙波伏娃在她的第二性中曾通过大量的妇女传记、社会和历史资料的研究, 深入探讨了女性问题。她认为, 男女两性间的差别并不比两个单个人间的差别更大。是以男人为中
心的社会使女人成了第二性, 她被拒绝给予、她自己也拒绝接受和男人一样的成为具有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能力的主体的权力。她被教导, 她必须取悦别人, 她必须将自己变成-物。人们才会喜欢;因此, 她应该放弃自发性。人们对待她, 像对待一俱活娃娃, 她得不到自由。一种恶性循环就此形成: 因为她愈不运用她的自由去了解、捕捉她周围的世界, 她的源泉便愈枯竭, 而她也愈不敢自己肯定为一有主见之自我。因此她极力呼吁全社会应给予女性以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同时也呼吁女性自身自主意识的觉醒。无独有偶,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女诗人舒婷则以自己的创作表达出同样的观念。
诗人选取橡树和木棉两棵树的物象作为抒发情志的载体, 形象地表达了崭新的爱情观念。诗人既抓住了物象自身的特点, 又将其拟人化, 以木棉对橡树表白自己的爱情观念的方式宣告了理想的爱情模式。因而, 读来既是情人间的喁喁私语,又是女性为自己的平等的人的权力而向对方要求理解的真诚大胆的努力。
诗人一开始就开诚布公, 直面爱人橡树表明了自己的爱情观: 作为新时代的女性, 绝不学攀高附贵的凌霄花, 去夫贵妻荣地爱;也不做陪衬式小鸟, 虽充满痴情却无足轻重地作为附丽——无论是借男性的高贵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的粗俗者还是只有痴情却无力付出真爱的浅薄者, 都不是自己所要扮演的; 因为她们都在传统的模式下丧失了女性作为人的自我。这是对传统爱情模式中两种女性惯常角色的否定,一种女性为自己争取权利的一种觉醒。
三、自我审视意识的浅析
作者从全新的角度,肯定了女性的生存和社会价值,对传统的女性附庸意识进行彻底的鞭挞。“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男女双方应该是平等的。“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作者希望是共同的付出而不是单方面的,女人也有自己的价值所在,不是任男人宰割的——“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上的独立就会决定了一个人人格上的独立。舒婷致橡树在某种程度上提醒某些女性, 女人可以接受男人的真心付出, 但是绝对不可以借此抬高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女人可以接受男人诚挚的爱情, 但是绝对不可以泯灭自我;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我们仿佛看到舒婷对裴多菲说: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