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说课稿
黄骅市羊二庄镇杨庄中学张英
一、教材分析
我执教的题目是《马说》,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

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文中充溢着愤懑之情和潦倒之意。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下面我将针对本课按照确定目标、落实目标和检测目标进行解析。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文言文,有了一定的文言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常用词语的用法。

这篇文章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但学生受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的限制,难以完全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基于这种情况,本节课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对于内容则不过份深入。

三、目标的确定
(一)相关课标摘引: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二)课标相关内容解读: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是诵读、积累和体会,在诵读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诵读中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在积累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因此,对《课程标准》相关内容中的关键词解读如下: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其中“正确的”可以分解为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准重音,读准语调等;“流利的”朗读,可以分解为读的连贯,不指读,不词化,读出一定的速度;“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分解为读出心理的变化,读出态度的变化,读出心情的变化等等,这些变化都落实在语气上,即读准语气。

“理解基本内容”可以分解为知道文章大意,对于常用的文言词语,关键的句子能准确的说出其现代汉语意。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可分解为: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做出思考,表述感受。

(三)确定学习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新标准》、文章核心内容,学情,并结合我校“1+1生活化创新课堂”的课改新理念,我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1、正确朗读课文,力求能够当堂背诵课文。

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3、理解文章寓意,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其中目标1、目标2为学习重点,目标3为学习难点)
四、目标的落实
(一)教学方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引导学生学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

并通过小组合作,发挥集体智慧的魅力。

2、诵读品味法:引导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

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

3、创造性学习法培养学生拓展思维,大胆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设计、小组教学
(三)具体教学过程预设如下:
一、导入文本:展示图片,马年说马——引出课题,介绍文体。

二、走进文本:
1、顺读文章
(1)裸读,学生在毫无提示的情况下,打开课本直接读。

(2)纠读,师生共同纠错订正(针对字音和停顿),投影展示正确读音和停顿。

(3)自由读,自己试读一遍,同桌互相听读一遍。

(4)选读,同学们可以选择某一段落或全篇读。

(既可以个人展示也可以同组结伴展示)。

2、研读文章
(1)解读文意:要求同学们结合导学案中的归纳整理,查漏补缺,质疑探究、熟悉内容,小组竞答。

Ⅰ、正音辨形: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无马邪.()外见.()不以千
里称.()也祗()辱骈()死一食.()或尽粟()一石()
槽枥()()
Ⅱ、积累字词
⑴马之.千里者⑵世有伯乐
...
..⑶然后有千里马
⑷祗辱
..之间骈:槽..于奴隶之手祗:辱:⑸骈.死于槽枥
枥:
⑹不以.千里称.也以:称:⑺一食
..或尽.粟一石一食:尽:
⑻才美
..不外见才美:⑼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常:等:⑽一食或.尽粟一石或:⑾策之不以其道.⑿食之不能尽.其材尽:
⒀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通:
⒁执策而临.之⒂其真不知.马也⒃安.求其能千里耶?安:
Ⅲ、一词多义
策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临之()
之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③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其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其真无马邪?()③其真不知马也。

()食①食不饱,力不足()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Ⅳ、归纳通假字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⑵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显示。

⑶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⑷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Ⅴ、教师范读,学生听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Ⅵ、全班齐读,读出感情
(2)品读寓意
Ⅰ、了解作者,介绍背景
①、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

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

②、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

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

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Ⅱ、思考问题,分析文章(小组讨论,任选题目作答)
①、课文首先为我们摆明了什么观点?突出强调了什么问题?
②、请在第一段中当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时会有怎样的遭遇?
③、请从第二段中找出句子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注:让我们再来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吧,记住我们千里马的不幸……
A.要读出对这些饲马者的谴责与不满。

B.请注意句式的选择:许多“不”字的使用,表达出了强烈的否定语气。

④、请从第三段中找出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文段中哪句
话能揭示全文的主旨?
注:第三自然段蕴藏着对驭马者无知、傲慢的憎恶、鄙视与嘲讽,请大家来试一试:
A、内养情感;外修语调、快慢、轻重、紧张舒缓;读时物我两忘
B、用排比修辞刻画了驭马者的愚妄
⑤、本文表面虽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那么文中以“伯乐”、“千里马”、
“食马者”各比喻哪几类人?
⑥、全文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Ⅲ、听朗读录音体会文章意境
Ⅳ、全班同学根据投影提示齐背全文。

(三)拓展文本
1、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

伯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的、无私的吗?千里马最重要的是自己创造条件被人发现,主动出击而不是坐等良机。

你怎么看待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呢?
2、播放新闻联播沙画视频
思考: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你认为怎样才能多出人才?怎样才能人尽其才?(四)本课小结,教师寄语
怀才不遇自古有之,人生不如意事也是十有八九,但幸福与苦难总是同在,当我们身处人生低谷时,千万不要丧失信心与希望,学会珍惜一切,因为磨难会让我们变得更坚强、更有力。

七、板书设计马说
韩愈
顺读----说马(托物)
研读----谈人才(寓意)
设计感悟: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采用多种形式,以读贯穿始终,在拓展延伸和布置作业时,设计具体的、开放性的题目使学生有话可说,并有所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