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混工艺对PA6EPDMnanoCaCO3三元复合材料形态与性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
王晓东等——共混丁艺对PA6/EPDM/nano.CaCO,i元复合材料形态与性能的影响2009年38卷第5期l_●lIl●___-l●_-_●_lIlIl-m一_■ii_i_I_●lllI-_I
共混工艺对PA6/EPDM/nano—CaC03三元复合材料
形态与性能的影响‘
王晓东,徐科杰。

王旭,许向彬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浙江,杭州310014)
摘要:研究两种共混工艺对PA6/EPDM/nano—CaCO,三元复合材料形态与性能的影响。

即一步法:PA6、EPDM和nano.CaCO,直接熔融挤出共混;二步法:EPDM和nano—CaCO,先混炼制得母料,母料再与PA6熔融挤出共混。

研究发
现:二步法工艺会使nano—CaCO,选择性分布在EPDM相中形成“沙袋结构”。

“沙袋结构”粒子具有独特的“微纤化”
断裂耗能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复舍材料的韧性与刚性。

关键词:尼龙-6;纳米碳酸钙;增韧;共混工艺;沙袋结构
中图分类号:TB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45612009)05-001l—03
TheEffectofBlendingTechnologyonMorphologyandPropertiesof
PA6/EPDM/nano-CaC03TernaryComposite
WANGXiao—dong,XUKe—jie,WANGXu,XUXiang-bin
(CollegeofChemicalEngineeringandMaterials,Zheji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Hangzhou,Zhejiang310014,China)Abstract:TheeffectofblendingtechnologyonpropertiesandmorphologyofPA6/EPDM/nano・CaC03ternarycompositewasinvestigated.Onecalledone—stepmethod,whichEPDMandnano-CaC03wasdirectlymeltblendedwithPA6matrix.
Anothercalledtwo—stepmethod,whichEPDMandnano・CaC03wasmixedbythetwin—rollmilltogetmasterbatchfirst,and
thenthemasterbatchwasmeltblendedwithPA6matrix.Theresultsshowedtheternarycompositepreparedviatwo-step
methodcouldforma“sandbagstructure”.Toughnessandstiffnessoftheternarycompositewithsandbagstructureparticle
wouldbeimprovedwiththefiber—formingenergydissipationmode.
Keywords:nylon6;118,110-CaCO,;toughen;blendingtechnology;sandbagstructure
尼龙6(PA6)是一种具有机械强度高、电气性能佳、耐磨、耐油、耐弱酸碱等一系列优异性能的工程塑料,但其韧性差、尺寸稳定性不佳等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交通运输业、机械工业和电子电器业等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弹性体和刚性粒子协同增韧成为聚合物增韧领域的热点之一,因为其结合了弹性体增韧和刚性粒子增韧的优点,可以设计得到比聚合物基体韧性更高,刚性更好的复合材料。

虽然关于聚合物/弹性体/刚性粒子三元共混增韧的文献报道中关于组分相容性‘2。

31、黏度比‘“,以及加工工艺¨。

1等对聚合物/弹性体/刚性粒子三元体系形态与性能的影响很多,但是其中很少有关于共混工艺对PA6/EPDM/nano—CaCO,三元复合材料的形态与性能影响的文献报道,目前对三元共混复合材料增韧机理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和完善。

文章采用PA6作为基体,EPDM、EPDM-g・MAH和nano-CaCO,为分散相,研究共混工艺和nano.CaCO,含量对PA6/EPDM/nano.CaC03三元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冲击断面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该类三元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进行探索。

1实验部分
1.1原料
尼龙6(PA6):1013B,日本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纳米碳酸钙(nano—CaCO,):Winnofil—SPM,平均粒径70nm,比利时苏威集团;
三元乙丙橡胶(EPDM):NordelIP4725P,美国杜邦公司;
马来酸酐接技三元乙丙橡胶(EPDM—g-MAH):EPA830,接
・收稿日期:2009—01一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0573067)。

作者简介:王晓东(1983一),男,硕士研究生。

通信联系人:王旭(1966一),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聚合物共混改性。



2009年
38卷
第5期
千晓东等——共混丁艺对PA6/EPDM/nano-CaC03三元复合材料形态与件能的影响
技率0.8%,杭州海一化学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文章中的EPDM指的是EPDM:EPDM—g・MAH=20:80(质量比)的混合物。

1.2
复合材料及试样的制备
1.2.1
复合材料的制备
一步法,PA6、EPDM和nano-CaCO,在双螺杆挤出机上直接
熔融共混。

二步法,EPDM和nano-CaCO,先在双辊开炼机上塑
炼10rain制得母料,母料再与PA6在双螺杆挤出机上熔融共
混。

其中塑炼温度160℃,挤出温度200—230℃。

混合前PA6、nano—CaCO,及母料均在105℃下真空干燥6h。

1.2.2试样的制备
复合材料的挤出粒料经干燥后,在注射机中注塑成标准拉伸、冲击试样。

注射料筒温度250℃。

1.3
性能表征
1.3.1
形态观察
样品在液氮中浸30rain后,使之在预制的缺口处发生脆性断裂,将脆断后的试样放置于沸腾的甲苯溶液1h,取出试样,清洗干净并晾干。

将刻蚀断面喷金后置于Hitachi一¥4700(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分散相形态。

取另一新鲜的冲击试样,在其断面喷金后观察其断面形态。

1.3.2力学性能
冲击强度:按GB/T1843—1996测试;
拉伸强度:按GB/T1040—1992测试,拉伸速率50
mm/min;
力学性能测试环境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5)%。

2结果与讨论
2.1
PA6/EPDM/nano.CaCO,复合材料的分散相形态
图1为试样脆断刻蚀后断面的SEM照片。

IaJl}JJ¨J
(B)PA6/EPDM(80/20)两元复合材料;(b)一步法制备的PA6/EPDM/nano—CaC03(60/20/20)三元复合材料;
(c)二步法制备的PA6/EPDM/n帅o-CaC03(60/20/20)三元复合材料。

图1试样脆断刻蚀后断面SEM照片(×2万)
图1(a)是PA6/EPDM(80/20)两元复合材料刻蚀后的SEMnano.CaCO,团聚体,这种结构被称之为“沙袋结构¨7-s]。

照片。

图1(a)中,分散相EPDM均匀地分散于基体PA6中,粒2.2
共混工艺对PA6/EPDM/nano.CaCO,复合材料力径较小(大约200nm),表明PA6与EPDM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学性能的影响
这是因为EPDM相的马来酸酐基团与PA6相的氨基基团在界图2是在不同共混工艺下,PA6/EPDM/nano.CaCO,三元复
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良好的界面层。

图1(b)是一步法制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nano.CaCO,含量的关系。

图2(a)表明:备的PA6/EPDM/nano—CaC03(60/20/20)三元复合材料刻蚀后nano.CaCO,含量对一步法制得的复合材料缺口冲击性能影响的SEM照片。

图1(b)中,在基体PA6中同时存在黑色EPDM很小;而二步法制得的复合材料随着nano.CaCO,含量增加,缺孔洞和无规分布的nano—CaCO,团聚体,这表明:nano—CaCO3团口冲击强度从24.8kJ/m2持续增加到59.0kJ/m2,增幅达
聚体和EPDM是各自分散在基体PA6中。

图1(c)是二步法制137.9%。

图2(b)表明:随着nano—CaCO,含量增加,一步法制
备的PA6/EPDM/nano—CaCO,(60/20/20)三元复合材料的刻蚀备的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二步法制备的复后的SEM照片。

图1(c)中,nano。

CaCO,粒子主要是以团聚体合材料随着nano.CaCO,含量增加,弹性模量从1.4GPa增加到
形式分布



¥型味訇量
一12一
c)表明


墨1

型1

1“1

nan。

一CaCO,含量/%
nan。

-CaC03含量/%
nan。

一CaCO,含量/%
(a)(b)
(C)
一口一一步法;一O一二步法。

圈2不同共混工艺下nano—CaC03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和二
王晓东等——共混下艺对PA6/EPDM/nano・CaCO,i元复合材料形态与件能的影响


2009年38卷第5期
步法制得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都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基
体相同。

由此可见,二步法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相对平衡的刚性和韧性。

2.3
PA6/EPDM/nano—CaCO,三元复合材料缺口冲击
断面形貌
图3为试样冲击实验后的断面的SEM图。

【aJ
IlJJ
(a)一步法;(b)二步法。

圈3试样冲击实验后的断面的SEM田
图3(a)是一步法制备的PA6/EPDM/nano-CaCO,(60/20/20)三元复合材料冲击断面的SEM照片。

图3(a)中,复合材料断面较平滑,没有明显的空洞化和基体屈服形变,表现出材料脆性断裂的特征。

图3(b)是二步法制备的PA6/EPDM/nano—CaCO,(60/20/20)三元复合材料冲击断面的SEM照片。

图3(b)中,复合材料呈现出明显的成纤断裂模式:断面出现明显的、有规则的拉丝现象,并伴随大量的空穴和微纤,表明PA6/EPDM/nano・CaCO,(60/20/20)三元复合材料存着明显和摹体屈服形变和韧性断裂特征。

笔者认为"“…:在水平冲击应力作用下,沙袋结构粒子中的nano—CaCO,团聚体受到赤道方向的压应力和两极方向的拉应力作用,使其在两极与EPDM发生界面脱粘而形成空穴,弹性体呈现局部“微纤”化。

由于产生的空穴被nano—CaCO,粒子隔开,不会产生大的空隙,从而将流体静应力限制在粒子两粒附近,避免了通常由空化引起的宏观不稳定断裂,因此具有独特的微纤化耗能方式。

对于一步法制备的三元复合材料由于没有形成沙袋结构粒子,在受外力作用时,粒子由于处于硬质的PA6基体中,所以只能作为整体发生形变,同时在垂直外力方向明显收缩,导致在基体与粒子间产生系带,并承受较大的负荷,由于系带极易断裂而发展成空穴,从而导致材料的断裂破坏。


结论
1)PA6/EPDM/nano—CaCO,三元复合材料的分散相形态强
烈地依赖于复合材料的共混工艺。

采用二步法工艺会使nano.CaCO,选择性分布在EDM相中形成沙袋结构,而一步法工艺无法在复合材料中形成沙袋结构。

2)在二步法制备的三元复合材料中,增加nano-CaCO,可以达到增韧和增刚的效果。

当nano-CaCO,含量为20%时,二步法制备的PA6/EPDM/nano-CaCO,(60/20/20)三元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和弹性模量比一步法制备的PA6/EPDM/nano—CaCO,(60/20/20)三元复合材料分别高139.4%和14.5%。

3)冲击断面的SEM照片显示,二步法制备的三元复合材料中的增韧和增刚效果与其形成的沙袋结构有关,因为沙袋结构粒子具有独特的微纤化耗能方式。

参考文献:
[I]邓如生.共混改性工程塑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60.
[2]范宏,傅丽玲,h志杨,等.PP/M-HOS/POE三元复合材料的界面
改性与力学性能[J].塑料工业,2004(9):36—38.【3]
解廷秀,刘宏治。

欧玉春,等.界面作用对HDPE/POE/CaC03三元复合材料韧性的影响[J].高分子学报,2006(1):53—58.[4]
刘国栋,瞿雄伟,杨丽庭,等.聚合物界面张力与粘度比对三元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
44—48.
[5]张芳,杜春毅,张炎.PP/POE/nano.CaC03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热分析[J].塑料工业,2005(1):19—22.
[6]
武德珍,宋勇志,金日光.PVC/弹性体/纳米CaC03复合体系的加工和组成对力学性能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04(1):119
一123.
[7]王旭波,许向彬,王旭,等.PA6基“沙袋结构”复合材料的形态及力学性能[J].塑料工业,2008,36:43—45.
[8]WangX,SunJ,HuangR.Influenceofthecompounding
routeon
the
propertiesofpolypropylene/nano・CaC03/ethylene-pmpylene・dieneterpolymertereomponent
composites[J].JoumalofApplied
PolymerScience,2006,99:2268—2272.
[9]单桂芳,杨伟,李忠明,等.聚合物材料空化效应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5(5):36—45.
[10]郏强,冯金茂,俞月初,等.聚合物增韧机理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4):12—15.
(本文编辑GZW)
(上接88页)
[2]Kalichevsky

T,Jaroszkiewicz
EM。

AblettS.The
glass
transitionof
amyl
pectin
measuredby
DSC,DMTAand
NMR[J].Carbohydr
Polym,
1992。

18:77—88.
[3]CMC编辑部[日].塑料橡胶用新型添加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380.
[4]师昌绪.材料大辞典[M].北京:化工出版社,1994:725.
[5]孟兆荣.王进.杨军.土豆淀粉马来酸酐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广州化工,2009,37(1):67—71.
[6]富露祥。

于吴,那海宁.等.淀粉/聚丙撑碳酸酯/马来酸酐酯化淀粉完全降解甥料的研究[J].塑料,2008,37(3):61—62.
(本文编辑SXQ)
一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