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理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所迫切需要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地关系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人地关系指的是人类与地球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在这篇文章中,我想探讨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改善这种关系。
首先,人地关系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人类的活动对地球
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包括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这些行为不仅直接威胁着地球的健康,也会对人类自身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的行动保护地球。
其次,可持续发展需要人地关系的平衡。人类生活离不开地球资源,但过度开
采和不合理利用会导致资源变得稀缺,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地球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我们应当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推动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排放,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个方面是环境保护。环境问题已经
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环境保护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应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从个人出发,减少污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此外,政府和企业也应当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和管理,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推动绿色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改善人地关系而贡献自己的力量。首先,
我们可以改变生活方式,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排放。例如,节约用水,减少食物浪费,鼓励低碳出行等。其次,我们可以提高环保意识,从购物环节开始,选择环保产品和包装,并鼓励其他人也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最后,我们可以参与到环保组织和社区活动中,积极推动环保行动,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环保经验和观点。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卢光延
来源:《地理教育》2010年第06期
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从古到今的思想家、科学家都在思考的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和哲学的发展,人地关系思想也在发展。人类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史前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阶段。古代天命论的人地观认为人和自然界都是上帝的创造物;文艺复兴后的进步思想家看到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但环境决定论从种族的生理、心理特点着眼来看这种作用,导致社会达尔文主义;环境影响论则认为地理环境影响社会生产力,并指出人类社会有自己内在的发展规律;或然论是对决定论的修补,但也没有正确解释人地关系;工业社会的巨大成就使征服论盛行,但人类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随之出现。随着时代发展,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出现,人地关系的上述各种理论都逐渐显示出局限性。
现在,人们把人类和自然界看作是统一在自然经济社会大系统中的伙伴,二者必须协调互利,这是协调论的人地关系思想。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尤其在工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具有与以往不同的性质,已经上升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类型:可再生资源的开采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速度超过了人类寻找可替代产品的速度;环境污染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不可逆转的环境退化速度超过了人们建造新环境的速度。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如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森林遭毁、生物种类锐减、水资源短缺、气温升高、自然灾害频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不断增长的社会公害事件引起人们极大的恐慌和不满,加上能源危机的冲击,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以往所走过的历程,总结过去无限制地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发展经济以及“先污染、后治理”,“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所带来的严重教训。人类普遍认识到历史上将经济、社会与环境割裂开来,谋求自身、局部、暂时的经济增长带来的严重后果。努力探索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2l世纪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念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高一地理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调控
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
时期
背景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思想
现代通信技术及电
子计算机的发明与
应用极大地推动了
信息社会 (后工业 社会)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当代信息技术和知 识经济,使人类社 会的组织制度、经
营管理、价值观念
和生产生活方式等
产生了一系列变革
人地关系有所缓和
①调节、适应自然 ②关于人地关系的 研究向生态化、低 碳化、绿色化、循 环化等方向进一步
防治土地荒漠化, 治理水土流失和土 壤污染,保护基本 农田,对工矿废弃 地进行复垦等
森林资源
是地球最大的陆 地生态系统,是 维持地球生态平 衡的重要因素
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森 林被砍伐
砍伐与抚育相结合 部分地区可退耕还 林、封山育林等
阅读(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类型
地位
存在问题
解决途径
水资源 海洋资源
多
人类对资源和环境 开发利用的强度与 广度都明显增大, 环境遭到破坏,甚 至导致一些文明的
消失
①崇拜、改造自然 ②尽管还不能正确 认识人地关系的不 协调,但对人地关 系有了一定程度的 认识,如我国古代 朴素的人地关系思
想
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
时期
背景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思想
工业社会
人地关系理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4.1 环境决定论(4)
马克思曾经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 生命的历史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基本事实就是 这些个体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 界的关系……任何历史记载都应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他们 在历史进程中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普列汉诺夫则 进一步从地理环境影响社会历史的具体方式上阐述其唯物 史观,他特别重视“自然界对社会生产力状况的影响,并 且通过生产力状况对人类的全部社会关系以及人类的整个 思想上层建筑产生影响”; “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影 响,是一种可变的量。被地理环境的特征所决定的生产力 的发展,增加了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因而是人类对于周 围的地理环境发生了一种新的关系”。自然环境之作为人 类历史运动中一个重要的因子,不仅是由于他对人性的影 响,而且由于它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2.2农业文明时代(文明之初到公元16世纪初 )
人类逐渐从自然的约束中解放出来,走上了能动地改 造和支配自然的道路。社会组织能力的增强、科学技 术的发展及其所推动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在自然 面前不再仅仅是乞求和幻想,人类正逐步克服地理环 境的阻滞、利用自然界为自己服务。但是发展在起步 阶段仍相对缓慢,人类还不能跨越或打破自然环境造 成的阻隔,减少或消除其对文化发展的不利影响。人 类开发和利用自然空间的活动也尚未全面地改变地理 环境的面貌,地理环境对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时 期仍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自然观在这一阶段出现了 暂时的平衡,但生产力水平的加速发展预示着人地关 系的天平将进一步向人的一方倾斜。
第十一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引发温__室___效__应_、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
_生__活_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 影响水的_有__效__利__用_,危害人体健康或
水污染
肥以及畜禽粪便等
破坏生__态___环__境_,造成水质恶化
高考总复习第1轮 地理
返回导航
第十一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主要类型
主要污染物
危害
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农用化学 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形状等发生变
(3)环境污染的治理 ①加快构建_绿__色__产__业__体系,大力发展_低__碳__循__环__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②构建_政__府__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③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_减__排__承诺。
高考总复习第1轮 地理
返回导航
第十一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返回导航
第十一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2.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是环境问题的基本形式,三者既有区别, 又相互联系。
提示:区别:①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 境质量下降;②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③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联系:环境 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 引起生态破坏。
协调人地关系和 3.区域认知:认识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区差异。
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有哪些主要途径?
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有哪些主要途径?
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以下几点:
1.发展绿色经济:通过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
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绿色经济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环境污染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恢复,以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促进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采取措施减少资源的消耗,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减少环境压力。
3.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系
统恢复工作,保护和修复湿地、森林、草地等生态系统,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功能。
4.推动科技创新和绿色技术应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
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打造绿色、低碳的社会发展模式。
5.加强环境治理和监管:建立健全的环境治理体系和法律法
规,加强环境监测、评估和执法力度,推动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促使生产和生活方式更加环保可持续。
6.加强教育与宣传:加强环境教育,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和
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人们意识到人地关系的重要性,激
发积极的环保行动。
7.加强国际合作和跨界治理: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和区域性
特点,强调国际合作和跨界治理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信息共享和技术转让,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现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多个方面的综合努力,包括发展绿色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环境治理和监管、加强教育与宣传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这些途径有助于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知识要点+思维导图)总结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PPT)
知识要点: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世界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2)资源不合理利用
知识要点: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世界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知识要点: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5.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问题
含义
区别 产生机制
(7)郦道路元所谓环水也(所谓:所说的)
知识要点: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6.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把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 化的一种模式。
知识要点: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7.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生态农业
【解析】2.可持续发 展的原则有公平性、持 续性和共同性,没有阶 段性原则,①②③正确 ,④错,选A。
1.依据“干湿分开,资源回收,末端决定前端”的原则,北京市
生活垃圾( )①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
圾四类②分类体系分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四步③最终处理方法是全部集中焚烧、填埋④其中的有害垃圾投放
【解析】3.考查影响城市 发展的因素,随着荒漠化 的发展,许多古文明中心 被风沙淹没,逐渐衰落, 现在只剩遗址,B正确;交 流物质短缺、中外文化融 合以及现代公路兴起不是 导致古城衰落的原因,ACD 错误,故选B。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是指人类与地球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当今世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地关系变得日益紧密且复杂。协调人地关系成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本文将探讨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一些改善人地关系的措施。
一、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人地关系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地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人地关系失去协调,将会导致环境的恶化,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保护生态环境
人类通过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了自身的需求,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然而,人类活动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协调人地关系要求我们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以实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2.减少资源浪费
由于人类的活动,包括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等,导致了资源浪费的问题。如果不协调人地关系,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将会对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资源的浪费,节约能源,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3.促进社会公平与人的全面发展
协调人地关系还要求我们追求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社会的公正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公平的实现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发展,还包括教育、健康、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只有在这样一个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
为了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提倡适度消费
文明标准
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 考虑经济利益
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 要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 明和生态文明
时间尺度 当代人的最大需求
强调代际公平
空间尺度
从区域利益出发,采取封 闭式、掠夺式和转嫁式的 发展方式
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 互补的发展方式
返回导航页 结 束 放 映
第一讲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返回导航页 结 束 放 映
第一讲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2)内涵: ① 生态 持续发展(基础)。 ② 经济 持续发展(条件)。 ③社会 持续发展(目的)。 (3)原则: 公平 性、持续性、 共同 性。 [重点提醒]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 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 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
态 土地荒漠化 然植被遭破坏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破 坏
生物多样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 大熊猫、华南虎、藏
性减少 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 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
返回导航页 结 束 放 映
第一讲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环境问题
原因
典型事例
大气污染、
工业“三废”的大量
水污染、
泰晤士河的悲剧
环 土壤污染
排放
5.2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一课时)(教学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漏斗区”
小试牛刀 莱州湾畔曾是我国内陆海水入侵最严重的“深
度海侵地”,而如今则成为山东著名的绿色走廊。该地的经
验:实施水系联网工程建设,开源节流;调整农业结构,趋
利避害。据此完成1-2题。
2.莱州湾畔地区人民成功地抗击“海水入侵”,说明他们的行
动和措施符合( )
A.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论思想 B.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活动P129 (2)艾尔瓦河的大坝由修建到拆除,体现
了人地关系思想怎样的转变?
答:从改造自然和征 服自然的态度转变为 人地协调的观点,积 极谋求人地和谐。
活动P129 2. 结合下表,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P129 (1)分析各发展阶段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
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大坝建成前,艾尔瓦河盛产鲑鱼。鲑鱼栖息于太平洋,在繁殖期会溯河而 上,进入艾尔瓦河产卵。但是,这两座大坝挡住了鲑鱼溯河洄游的通道,也破 坏了河中其他鱼类和贝类的生存环境。该地区纳入美国国家电网系统后, 大坝的发电功能减弱,同时,也为了恢复艾尔瓦河及其沿岸的生态环境,美国 于 2012 年和 2013 年先后拆除了这两座大坝,随之艾尔瓦河重塑了当地 的生态系统。在艾尔瓦河河口,淤出了一片面积较大的沙洲,为多种鱼类和 蟹类提供了新的栖息地。同时,当地鲑鱼的数量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人地关系思想 改造、征服自然;“和谐论”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PPT教学课件
能力二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思维导引】
1.“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分别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个方面? 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从我做起?
【能力形成】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2.转变发展观念,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
(2)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危害 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和高度
对环境的影响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资源短缺、生 进一步深化与发 态破坏、环境 展,“_和__谐__论__”产生, 污染等环境问 主张人类应主动谋 题愈发严峻, 求与自然地理环境 人地矛盾激化 的和谐
人口数量 生产力水平
信息社会 (后工业社会)
现代通信技术 及_电__子__计__算__机__ 的发明与应用 极大地推动了 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
2.“两步走”判定人地关系思想: 第一步,判定人地关系思想类型的问题,一般都会有一个背景材料,这个材料可能是 一句话(如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图片(能够反映该时期人类的生产活 动或者思想的图片)、数据(能够反映该时期人类生产活动的数据)、表格等。不 管是哪一种背景材料,解决此类问题要看懂材料含义。 第二步,根据每个时期人地关系特点对号入座即可。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 农业文明时期——地理环境决定论、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思想;工业社会时 期——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等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后——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论。
地理《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PPT精品课件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改造自然阶段
时期:农业社会 生产力水平:生产力发展、灌溉和耕作技术发展 主要环境问题:依附减弱,对抗增强、环境趋于恶化 人地关系:环境科学萌芽(保护生物和因地制宜)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3.征服自然阶段
时期:工业社会 生产力水平:发展速度惊人,较高 主要环境问题: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
大坝拆除后的艾尔瓦河河口
1. 大坝挡住了原本溯河涧游的通道, 破坏了河中其他鱼类和贝类的生存环境; 减少河口泥沙,改变河口生态环境,使大 量生物失去了栖息地;该地区纳入国家电 网后,大坝供电功能减弱。
2.从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态度转变 为人地协调的观点,积极谋求人地和谐。
02
探究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请大家阅读第123页“阅读”----“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分 别探究下列三个问题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哪三个方面? (3)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哪三个基本原则?
【可持续】
三
长远的,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强调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国家之间的公平(代内公平)
激化,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公害 人地关系:人类试图成为环境主宰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4.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阶段
时期:信息社会 生产力水平:达到较高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来自百度文库人口激增,资源欠缺,
高中练习题地理中的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练习题地理中的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地理中的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关注的是人类与自然环
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而可持续发展则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
础上,不损害未来人们的需求和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发展。在高中地理学习中,了解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对于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意识至关重要。
一、人地关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人地关系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动态性。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使不同地区
的人地关系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例如,沿海地区的人地关系更加集中
在渔业、航运、旅游等方面,而内陆地区的人地关系则更多与农业、
采矿等相关。
人地关系的表现形式包括农业、工业、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
农业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耕种、养殖等活动来获取食
物和原材料。工业革命的到来使人地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化带
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大量人口迁移到城市并从事工业生产和服务业。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土地利用、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二、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中保
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社会公平和人类福祉。人地关系的
优化和协调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首先,人地关系的优化可以减少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资源管理,可以减少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不可逆转的环境问题。合理利用循环经济模式,降低资源消耗和排放,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人地关系的协调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人类福祉。地理环境的不平衡造成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平的问题,而人地关系的协调可以减少这些差距,提高社会的整体福祉。例如,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改善城市居住和交通条件,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PRED协调发展的机制
科技进步—区域PRED协调发展的动因 经济发展—区域PRED协调的核心 社会发展—区域PRED协调的目的 资源环境—区域PRED协调的物质基础 协同作用—区域PRED协调有序的保证
区域PRED协调发展的含义
协调是指P、R、E、D四个子系统组成特大 系统的协调发展 协调是指系统内部组成要素之间的影响和作 用 协调是指系统间相互作用、相互配合,而不 是各自的发展状况 结构协调是区域PRED协调发展的主要目标 区域PRED协调发展以多要素的组合匹配为 基础
区域PRED协调发展的特征
人地系统的结构
人地系统的结构可以理解为三个关系圈的 集合,其核心圈是人,包括人的组织、文化、 技术、可称其为人地核,是人地系统的调控、 管理与决策中心;第二圈是人地系统的内部 环境圈,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 发展,称其为人地基,是人地系统的内部介 质;第三圈是外部环境,称其为人地库,是 人地系统的基础支持系统。
资源模式
掠夺式开发利用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只强调直 接利益 可持续开发利用中兼顾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 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以降低经济增长速度、 限制资源利用为代价、而是要在经济发展的 同时增加资源可持续能力,充分合理地利用 资源,提高资源综合效益,不断扩大资源利 用的深度和广度,防止或避免发生资源的耗 竭及空心化现象
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人地关系图:
说明:
⑴人类社会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环境。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2.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
时期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理论人地关系思想
采集—狩猎社
会
原始的平衡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崇拜、敬畏自然
农业社会人类与环境的对
抗性明显增强
;开始出现不协
调
可能论崇拜、改造自然
工业社会人地关系全面呈
现不协调,人地
矛盾迅速激化,
尖锐对立
和谐论(人地协调
论)
改造、征服自然
信息社会开始走向协调走可持续发展论调节、适应自然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
1.概念: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系统。如下图归纳:
3. 实施可持续发展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原则含义具体做法区分
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
间、代际之间、
人类与其他生
物种群之间、
不同国家与地
区之间的公平
保护生物的
多样性;各
国都有发展
权;应和子
孙后代共享
资源和环境
侧重的是“权利”,即“人人平等,
万物均衡”。①共享资源和环境。从
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剖析,包括同代
人之间、代与代之间、人与其他生物
种群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
部门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等,其中
任何一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都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地关系理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内容概要 1、人地关系理论研究的意义 2、生产力发展与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3、不同地域的人地关系理念 4、经典的人地关系理论 5、人地关系理论与区域规划理念的创新 1、人地关系理论研究的意义所谓人地关系理论是指各种人文现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即人们对自然环境在文化(包括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看法。它是人类文化系统的重要要素,是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方式和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近代以来,人地关系日趋紧张。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对人类文明的繁衍和发展意义重大。 2、生产力发展与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2.1 史前阶段这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时代,但透过原始宗教和神话传说,我们依然可以追寻到原始自然观的踪迹。表现:原始宗教包括原始人群中普遍存在的自然崇拜、鬼魂崇拜、灵物崇拜以及占卜、巫术等,它是初民屈服于自然,或在自然的威力下软弱无力的表现;而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则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们对自由驾驭自然的向往。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极其低下使人类在自然面前甚为被动。对于生产生活中的得失成败,人类都只能归因于自然界或某种超自然因素的力量,对它们人类除了深感神秘莫测,只有崇拜,而这种崇拜实际上就是乞求。但初民并不甘心做自然的奴隶,幻想中的超人应运而生,他们在神话传说中不仅超脱了自然的束缚,而且束缚了为难人类的自然事物。 2.2农业文明时代(文明之初到公元16世纪初)人类逐渐从自然的约束中解放出来,走上了能动地改造和支配自然的道路。社
会组织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所推动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在自然面前不再仅仅是乞求和幻想,人类正逐步克服地理环境的阻滞、利用自然界为自己服务。但是发展在起步阶段仍相对缓慢,人类还不能跨越或打破自然环境造成的阻隔,减少或消除其对文化发展的不利影响。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空间的活动也尚未全面地改变地理环境的面貌,地理环境对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时期仍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自然观在这一阶段出现了暂时的平衡,但生产力水平的加速发展预示着人地关系的天平将进一步向人的一方倾斜。 2.3近代工业文明(1)地理大发现开辟了人类世界相互交流的新渠道,人类的足迹开始踏谝地球的各个角落,整个世界不可避免地连成一个整体,人类实现了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又一次飞跃,人地关系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走出中世纪的黑暗,当人类用三百年时间经历了巨大社会变革和观念更新之后,工业革命发生了。正如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中所述,它产生了底特律郊外的大汽车厂,而且还使拖拉机在农田上奔跑,办公室里有了打字机,厨房里有了电器冰箱。它产生了新闻日报和电影、地下铁路和DC-3型飞机……。这一切都表现出人类征服、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巨大潜能。终于,人类实现了摆脱自然束缚的梦想,开始沉醉于征服自然的胜利之中。 2.3近代工业文明(2)此后的二百年,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继续飞速发展,从表面上看,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仿佛大大超过了自然控制人类的能力,自然在依附于人类。不幸终于降临了,人类的观念发生了不该发生的变化,相当多的人自觉不自
觉地认为:他们可以对自然界为所欲为,他们已经完全成为自然的主宰。当“第三次浪潮”向人类袭来,胜利的辉煌下却掩藏着无限危机。带着切肤的疼痛,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然观这一古老的命题。 2.4知识经济时代(1)近现代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也加剧了人与自然界的矛盾冲突。人口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已使人类把目光投向外层空间,人类进入了空间探索的时代。宇宙变得越来越广袤,而地球似乎日益缩小。当一只手已伸出地球,星际探索却传来这样的暂时结论,即在可以想见的未来中,人类还不可以找到一个地球以外的人间天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还必须长久地依赖地球。终于,全球发出一个共同的声音,“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2.4知识经济时代(2)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人探索的最重要的主题,人地和谐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追求。在心底,人们呼唤早日抛弃传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为了后代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所能作出的最明智的选择。虽然,出于各种缘由,可持续发展仍然只是梦想,但无可辩驳的是,自然观正逐步迈入人地和谐共处的新阶段。 3、不同地域的人地关系理念(1)形形色色的自然观不仅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蕴含着地方文化精神的作用。自然观在空间的分异固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密切相关,但也与地方文化理念的差异相关联。如果说,初民的自然观都表现出对自然的恐惧与依附,较少地域差别;那么至迟在农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地域、各民族自然条件、经济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差异,逐步形成了自然观的地域分化。 3、不同地域的人地关系理念
(2)地处东地中海的希腊,虽然也有天人和谐说,但希腊哲人更擅长与将自然作为外在于人类的、独立的认识对象,形成较为发达的自然哲学。例如,柏拉图的“理念说”,把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对立起来,把理念世界理解为外部世界的普遍性、统一性方面,而把感性世界理解为外部世界的个别性、多样性方面。这种主客两分,将自然对象化的观念,成为近代西方思维的起点。 3、不同地域的人地关系理念(3)处于自然经济和宗法制度氛围中的东方民族更习惯将自然与人置于一个彼此相连的大系统中思考两者间的关系。例如孕育于中国较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一个典型。《庄子??齐物篇》:“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易传》主张天人协调刘禹锡:“天与人交相胜耳”张载《正蒙??乾称篇》:“民胞物与”“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3、不同地域的人地关系理念(4)中世纪的西方,科学是神学的婢女,人们饱受自然力量的摧残和压迫;但文艺复兴运动推动着人文主义和科学精神的觉醒。高扬的“人性”大旗使人居于万物之灵的优势地位,飞速发展的科学则成为认识和征服自然的锐利武器。笛卡儿发展了精神与物质截然相分的二元论,认定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各行其是,只依自身规律行事。这引导近代西方文明走向与自然的分离和对立。正如阿尔??戈尔在《濒临失衡的地球》里所写,“按照笛卡儿的解释,我们与地球无关,有权将地球视为一堆无生命的资源,可以随意掠取。”而以后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为人类开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