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十三章 总体规划【结构】
城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与解析(第四版)1_12章
![城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与解析(第四版)1_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2fcad2c381c758f5f61f674c.png)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⑤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9726a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8.png)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答案城市规划原理课后答案【篇一: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5 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1. 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第13章 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ppt课件
![第13章 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934d5ca58da0116d174946.png)
❖一、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 ❖二、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四、总体规划的编制
1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和和特点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 (二)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战略性规划 (三)新时期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四)城市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2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
❖ 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 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 措施。
❖ 20世纪以来,城市人口与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迅速扩大,规 划越来越认识到需要从更长远的角度和更大的范围对城市发 展进行控制和引导。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更加注重区域整体的空间规划和经济 发展规划的结合,战略性规划扩大到了更大的范围和不同的 空间层次。
❖ 目前,我国也开始对战略性规划进行积极实践和广泛讨论, 许多城市将战略研究的成果直接用于指导城市总体规划,这 对于体现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性具有重要意义。
❖ 在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以及重点发展项目等 方面,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出轮廓性安排的基 础上,通过城市总体规划落实到具体的土地资源配置和空 间布局上。
❖ 3、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着共同的规划对象, 都是针对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或利用进行的 规划,但是在内容和作用上存在着差异。
❖ 在编制内容上,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低耗、社 会和谐的要求,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 节约型城市。
(四)城市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 1、总体规划与区域规划
❖ 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 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发展进行的综合部署,但在地域 范围、规划内容的重点和深度方面有所不同。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8a7abca98271fe900ef950.png)
第一章1、两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城市:“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 是一种交易场所。
3、按照行政区划的标准,我国的城镇可以划分为直辖市、市和镇;其中,按行政管辖的不同,还可以把市进一步划分为地级市和县级市;建制镇无可争议的是城镇的一种类型。
4、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代,或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5、春秋战国之际,各诸侯之间攻伐频繁,也正是这个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筑城的高潮。
6 城市化的定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7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1 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 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3 城市化水平高。
8 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过程: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再城市化9、1989 年12 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城市规划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 。
而在2007 年通过的《城乡规划法》中已经废除了这一条。
第二章1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买一个朝代最显著地特点2 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希波丹姆的布局形式3 田园城市的理论4 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5 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1 城市全球化;2 区域一体化;3 信息网络化;4 全球城镇化。
6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1 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符合开放型的思想方法;2 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思想方法; 3 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4 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7 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1 对工作方法的冲击和影响;2 对工作中的传递方式的影响。
第三章1、1909 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而中国是在2007 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主干法。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aad4a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f.png)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内容概述:第一章城市规划的概念与方法- 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目的-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的基本方法- 城市规划的组织机构与程序第二章城市发展与规划- 城市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城市规划的历史沿革-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三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与特点- 城市空间结构的要素与形成机制- 城市空间布局的原则与方法- 城市功能布局的规划与调整第四章城市用地与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用地规划的意义与目标- 城市用地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用地规划的分类与方法-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与步骤第五章城市生活与社区规划- 城市生活空间的需求与特点- 城市社区的定义和功能- 城市社区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城市社区规划的实施与管理第六章城市交通与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的发展与特点- 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交通规划的控制与管理第七章城市环境与环境规划- 城市环境的问题与挑战- 城市环境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环境规划的评价与监测第八章城市景观与景观规划- 城市景观的意义与价值- 城市景观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景观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景观规划的保护与管理第九章城市保护与保护规划- 城市保护的意义与目标- 城市保护规划的原则与步骤- 城市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保护规划的实施与监测第十章城市更新与更新规划- 城市更新的概念与动因- 城市更新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更新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更新规划的实施与评价第十一章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特点-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路径-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监测-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展望附录:国内外城市规划实例分析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59291cbe45c3b3566ec8b7b.png)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第1章到第18章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一、城市的形成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一、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
规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第1章到第18章市广场为中心。
2、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ff901220453610661ed9f4c4.png)
④人文生态学理论
人文生态学就是用自然生态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来 集中研究人类社区的特征和规划,它是20世纪最早的有 系统地研究人类社会中社会活动与空间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一样具有许多共同的规 律和特征,它最主要的概念是“竞争”和“统治”。人 文生态学理论认为资源的短缺性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竞 争,而在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中,工商业倾向于向中心 城市集中,当它们形成一定程度的集中后,便改变或增 强了中心城市(城区)本身与周围城区(地区)间的联 系,并逐渐实现中心城区对城市的“统治”或城市对区 域的“统治”。同时这种“统治”力量也是社会性的, 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②增长极理论又称发展理论
由 F· 佩鲁( F· Perroux )于 1950 年提出,它认 为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并不是均衡的,它在发 展过程中存在突出的极化现象,而在极化过 程之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支配性经济单位具 有推动受支配地位经济单位增长的“推动” 效应。因此它主张首先积极发展中心城市, 然后通过中心城市的增长极作用的发挥带动 周围地区的发展,并认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这种集中式的发展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一 个必须的过程。
(二)城市规划的任务
1990 年 4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城市规划法》将规划管理的基本任务概 括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 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制定规划 和进行建设”。自 2008 年开始实施《中华人 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则根据中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现实需求强调城乡统筹发展、以人为 本和可持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将规划管理的基本任务概 括为“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规划的若干基本概念
第13章 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第13章 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d7dc1f5ef7ba0d4b733b31.png)
最新课件
20
❖ 在确定城市性质时,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 1)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是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城
市性质是最主要、最本质职能的反应,是对城市职能中的 特殊职能、基本职能、主要职能的综合概括。城市职能一 般是通过城市现状资料的分析,对城市现状客观存在的职 能的描述;而城市性质则一般表示城市规划期内的目标或 方向,带有明显的未来发展指向。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从土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出发制定 的土地用途的规划和部署;城市总体规划是从城市功能和 结构完善的角度出发对城市土地使用所作的安排。二者在 规划目标、规划内容以及土地使用类型的划分等方面都存 在着差异。
❖ 城市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通过对土地用途的控制保证了城市的发展空间,城 市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的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中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
最新课件
6
(三)新时期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 当前我国总体规划正面临新宏观发展环境,必须树立引导 城市科学理性发展的思想和理念,这不仅是正确制定城市 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指导总体规划工作开展的前提。
❖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2)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想; ❖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最新课件
7
❖ 城市性质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确定城市性质是总体规划的 首要内容。不同的城市性质决定着不同城市的特征和工作 重点,是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和用地构成的重要依据 ,对确定城市规模,城市用地组织的特点以及各种市政公 用设施的配置水平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 城市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城市规划原理目录
![城市规划原理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98ab0218fc4ffe473368abcd.png)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目录第1篇城市与城市规划
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
第1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第2节城市的发展
第3节城镇化
第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第1节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第2节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第3节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
第4节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第3章城乡规划体制
第1节城乡规划体制概述
第2节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法规系统
第3节我国现行城乡规划行政系统
第4节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技术系统
第5节我国现行城乡规划运作体制
第2篇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第5章生态与环境
第1节人与环境
第2节城市生态系统
第3节城市环境
第6章经济与产业
第7章人口与社会
第8章历史与文化
第9章技术与信息
第3篇城乡空间规划
第10章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第11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第12章城乡区域规划
第13章总体规划
第14章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4篇城市专项规划
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16章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
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第18章城乡住区规划
第19章城市设计
第20章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第5篇城市规划的实施
第21章城市开发规划
第22章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74f16b1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7.png)
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
01
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是 城市居民生活和经济发 展的重要保障。
02
03
04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充分考 虑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需 求,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
公共设施包括教育、医疗、 文化、体育等设施,需要合 理布局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对初步方案进行深化设计,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环境影响评估 等方法,对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和优化。
汇总规划方案,形成规划文本、图件及附件,报请审批机关批 准。
城市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规划宣传与公众参与
通过媒体、公示等方式宣传规划,鼓励公众 参与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规划调整与修改
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划进行适时调整与修改, 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绿地与景观还需要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建筑高度等因 素,以实现城市的立体绿化和生态化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0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关系到城市的 未来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02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
03
环境保护需要考虑空气质量、水环境、土壤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面, 以实现城市的绿色发展。
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 进行的规划,如交通规划、 环境保护规划等。
02
城市规划的要素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它 涉及到城市的发展方向、功能布局、 交通组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土地利用规划需要确定各类用地的规 模、布局和用地性质,并制定相应的 控制指标和措施,以保证城市的有序 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考虑土地的自然条 件、经济状况、社会需求和环境承载 力等因素,以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 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1-12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1-12章课后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32dde5770bf78a65295431.png)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⑤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e7c24f56f1aff00bed51e99.png)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仅供参考作者: 收集于网络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一)城市形成的动因城市与人类文明史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二)城市发展的规律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l、城市物质构成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内外扩展和内部重组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再开发的时机经济结构重组与物质环境演化(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三)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四、城市与区域发展(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l、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城镇体系的概念l、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1)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2、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5ebd63267ec102de2bd89ba.png)
【第一次劳动大分工】从事农业与从事畜牧业的分工产生了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产生了城市【城镇定义的本质特征】①产业构成②人口数量③职能【城镇与村庄区别】产业结构—城镇聚集更多的人口,城镇是工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人口数量—城镇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城镇拥有更完备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古代城市发展的4个因素】①城市与防御要求(巴比伦城、提姆加得城)②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③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封建城市的中心:中国—政治统治的中心,宫殿、官府衙门;欧洲—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④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城镇化/城市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过程和现象。
包括:①人口职业的转变②产业结构的转变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镇化3阶段】(诺瑟姆曲线S)起步、加速、稳定。
起步—生产力水平低,城镇化速度缓慢,城市人口未到30%。
加速—城镇化超过30%,快速提升阶段,到达60%。
稳定—农业现代化过程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城市人口。
《周礼》“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管子》“因天才,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比中准绳”打破了《周礼》的束缚。
《商君书》论述了道路、农田、山陵丘谷间比例的合理分配,分析了粮食供给,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规模之间的关系,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先例。
【邺城布局特征】以宫城为中心,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其,道路分级明确。
【南北朝时期】①城市布局中出现了大量宗庙和道观,城市的外围出现了石窟,拓展和丰富了城市空间内容。
②城市空间布局强调整体环境观念,强调形胜观念,强调城市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整体和谐,强调城市的信仰和文化功能。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1a4c92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7.png)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第1章到第18章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一、城市的形成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一、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
规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第1章到第18章市广场为中心。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f4a367b27d3240c8447ef5b.png)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607647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必修课总学时:64 讲课学时:64 实验学时:0学分:4适用对象: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先修课程:建筑初步城市地理学执笔人:孟彩红审定人:董杰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城市规划原理是工程管理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它涉及到资源、环境、人口、经济、艺术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全面系统的教学,阐明城市规划的意义,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课程教学:以所选教材为基本素材,参考书为辅助材料,结合实际,选取讲授内容,不断补充前沿知识理论。
采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可视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改基本要求:除课堂讲授外,积极采用案例讲解、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
采用课内教学和课外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课外作业旨在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课程重点与难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4学时)重点:城市的形成与定义,城市化的测度及其发展阶段。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6学时)重点: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尤其是近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2学时)重点:城乡规划的法规系统、行政系统、技术系统以及运作体制。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2学时)重点:城市规划的目标与价值观,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及实现途径。
第五章生态与环境(2学时)重点:人与环境的关系,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环境第六章经济与产业(4学时)重点: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城市规划中经济与产业的分析方法第七章人口与社会(2学时)重点: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城市人口与社会的分析方法,城市人口预测的方法研究。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绪论城市与城镇化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绪论城市与城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8ccf888aaea998fcc220ebf.png)
❖ 笼统地说,中外各国大体都有小村、村庄、 镇、城市、大城市这样一套居民点的系列。
村庄和比村庄还小的居民点一般是乡村型的居 民点,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
镇和比镇大的居民点是城镇型的居民点,统称 城镇,是以非农业活动为主的人口集中点。
46
城市的定义:
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人口为主体的居 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村庄;相对于村 庄,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 集中地,是该地域或更大腹地的经济、政 治、和文化生活的中心。
⑤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 不同于乡村;
还可以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许多方 面寻找城乡间的差异。
定义城镇的标准
❖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城镇定义标准。 ❖ 世界各国各地区根据各自社会经济发展的特
点,制订了不同的城镇定义标准。 ❖ 这些标准很少离开以上城镇的本质特征,所
商业与手工业分离 集镇
城市 扩张与功能转化 大城市
居民点的形成 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产生
城市的形成
居民点形成
原始聚落的分布: 与河流有极其密切
的关系: 尼罗河、
两河(底格里斯、幼 发拉底)、印度河、 黄河、长江流域农业 文明的发达与原始村 落的出现(约5000年 前)
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城镇与城市的界定
❖ 在许多场合下,城市和城镇这两个概念有严格的区 分。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才称为 城市,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为镇,市和镇的 总称才叫城镇或市镇。
❖ 在不严密的情况下,又常常把城市作广义理解,代 表城镇居民点的合称。我国城市规划法所称的城市 就包括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 本书除作专门说明外,也把城市作广义的理解,包 括乡村以外的一切城市型聚落。
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原理13
![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原理13](https://img.taocdn.com/s3/m/92b8897a27d3240c8447efe8.png)
3.66
5
T
对外交通用 地
44.16
4.80
4.52%
54.32
5.03
4.61 53.01 2.41
2.17
6
S
道路广场用 地
116.28
12.64
11.70%
135.80
12.57
11.51 258.11 11.70
10.59
7
U
市政公共设 施用地
14.37
1.56
1.47%
22.14
2.05
1.88 40.77 1.87
1.67
G
绿地 0.52 0.06 0.05% 55.02 5.09 4.67 366.76 16.70 15.04
8其 中
G1
公共绿地 0.52 0.06 0.05% 38.50 3.57
G2
生产防护绿
地
—— —— ——
9
D
特殊用地 0.94 0.10 0.90%
10
E
水域及其他 用地
合计
城市建设用 地
开放空间网络
机遇区域和强化区域
重建区域
伦敦规划(2004)简介
蓝线网络 视线保护框架
伦敦中心次区域 东伦敦次区域
一、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
➢ 总体规划作为战略性规划
2. 战略性规划的形成 (2)我国战略规划历程 与西方国家战略规划的复兴同步,我国也开始了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的研究实践及讨论。 自2001年广州开展战略规划研究之后,包括北京、上海、沈阳和众多
信息化、微机处理
民主监督公开化
立法监督、民主监督
行政管理集中化
集中地点、统一行政
城市规划原理第十三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十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109ede2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7.png)
2021/5/27
4
第一节 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
战略规划的实践
在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上海市经济社会长远 计划及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先导,上海市政府组
织各方面的数百名专家,历时2年,开展了 “迈向 21世纪的上海”——即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的重
大课题研究。
基于这一课题的城市发展战略对其后上海市经 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起了重要 的作用,可以说为上海市在20世纪90年代的全面发 展奠定了理论和策略思想的基础。
地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应按居住、工
作、游憩进行分区及平衡后,再建立三者
2021/5/27
联系的交通网。
24
第三节 城市总体布局
《马丘比丘宪章》
•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指出:“雅典 宪章为了追求分区清楚却牺牲了城市的有 机构成”。
• 主张在今天,不应当把城市当作一系列孤 立的组成部分拼凑在一起,必须努力去创 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环境”。
2021/5/27
19
2021/5/27
20
2021/5/27
21 不同形态表现出来的。
l 2、城市总体布局是城 市在一定的历史时期, 社会、经济、环境综合 发展而形成的。
l 3、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前瞻性——“弹性”发 展空间。
l4、规划布局随社会、 经济等发展需调整修编.
27
第三节 城市总体布局
• 我国城市结构的布局本身存在问题。 • 国内绝大多数大城市的中心区都是政府机关、企
事业单位和商业设施的集中地,郊区和卫星城则 逐渐发展为市民居住地。 • 上班时千军万马集中拥向城区,下班时集中撤离, 这种过度集中的放射状交通流,大大超出了道路 的承载能力。 • 传统的城市结构布局,它的基础结构已不适应大 众汽车消费时代,需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