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八课咬文嚼字练习人教版5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3单元8咬文嚼字含答案
8 咬文嚼字
本课话题——怀疑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这番话不免啰唆,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作为一个贬义成语,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但朱光潜先生并没有因此就轻易同意这种观点和看法,而是敢于怀疑,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后,提出了相反的看法,发表了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可以说没有怀疑就没有改变,没有创新。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大胆怀疑,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陈宪章(清) 2.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李四光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4.真正的科学首先教人们怀疑,教人们摸不着头脑。
——乌纳穆诺5.为了正确地认识真理,我们首先必须怀疑它并同它辩论。
——诺瓦利斯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倒涎.( ) 憎.恶( ) 剥啄.( ) 岑.
寂( ) 没镞.( ) 茗.烟( ) 付梓.( ) 灞.
桥( ) 讥.刺( ) 清沁.( ) 搅.
扰( ) 【答案】 xián zēnɡ zhuó cén zú mínɡ zǐ bà jī qìn jiǎo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落⎩⎪⎨⎪⎧落.
枕( )落.汤鸡( )大大落.
落( ) (2)嚼⎩⎪⎨⎪⎧咬文嚼.字( )咀嚼.( )倒嚼.( ) (3)藉⎩⎪⎨⎪⎧蕴藉.( )杯盘狼藉.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咬文嚼字》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咬文嚼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课内有关用字佳话实例,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咬文嚼字”对准确地传情达意的好处;能理清课文思路并对课文质疑进而解疑;能联系自己的语言实践举例说明作者的论断。
过程与方法:(过程)预习—研读—写笔记—讨论—总结应用;(方法)整体感知——课堂研读——拓展延伸——迁移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严谨的语文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用字佳话实例。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二课时。
【预习任务】预习课文,要求完成课后习题一,撰写习题二的发言提纲。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通读课文,读懂课文的基本内容,对文中的几个例证再“咬嚼”一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下面这个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呢?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的,可悲的是很多人渐渐都成了盗版的。
(这句话道出的意思是:每个人出生时都是独一无二,有独特特点的,或有个性的,卢梭对此有更精炼的表达:上帝创造了我,然后又将模子打破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点,变得千人一面了,给人一种大家活得一样的感觉。这句话表达深刻的原因是:“原创”与“盗版”两词的运用既具有我们现代生活气息,又很形
象生动地表达了我们人正如某些出版作品一样失去个性的特点,从而引发我们思考由“原创”变成“盗版”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你能猜出下面语句可能表达出的意思吗?此句用语表达有何特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
50
二、用词严谨 ,语言准确精当 。 作者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纤细的文字 敏感力,在课文中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 深入浅出地将运用文字应有的谨严精神,以 及必须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时留心玩索的 好习惯等观点表达出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
21
宋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
22
3、对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 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作者是 怎样评价?
“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 赞美时并不适宜;“是”在逻辑上是联接词, 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全不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
5
1、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 佳句。
2、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 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 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
6
本文标题是“咬文嚼字”。按照通常意义来讲, 咬文嚼字含有贬义,说的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即过 于斟酌字句,或说死抠字眼儿而不顾及精神实质的 现象。作者在这里是贬词褒用,借以说明在文学创 作和阅读方面“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阐明 “在表里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 调整思想和情感”的道理。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咬文嚼字》教学课件
正反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善用联想义
反对套板效应
第三部分(8)对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
咬文嚼字示例
课文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结合自己的体会,从读过的诗文上再举一两个例子说明这个论断。
眼 (忍) 看朋辈成新鬼
“忍看”更有悲愤的味道。
红杏枝头春意浓(闹)
——这一“闹”字,可见其杏之红,其红之浓。 无“声”的景象附上了有声的意味。
④“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结构不同,不合逻辑
启示: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
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一)第一部分1——5。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效果。 第l、2段为第一层次。 分析第一层(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 作用何在? 对比; 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第三层次5段,列举了唐代大诗人韩愈和贾岛“推敲”诗句的佳话。 1.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 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 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
2.世人与钱钟书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从 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A.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 B.钱钟书不迷信,不盲从,独抒新见。他认为哪一 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就用哪 一个字。 启示:品味语言要独立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合情 合理)就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课件29张
B.形容卖弄才学。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 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贬词褒用
? 文中义: (学生阅读)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 放松的谨严。
明确: 2、“套板反应”安于滥调,毫不斟酌,无新奇;与创造是死敌,
倾向“套板反应”,与文艺无缘。 3、“套板反应”安于套语滥调,无新奇;而创作是创新,故动
机不相容,是死敌。 4、“一定要舍弃那些陈腐的思想和言辞”;才能不至于滑到套板
反应中,在思想和情感上创新,才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实例:
道理:
郭沫若改字
阅读下列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 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 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问题:“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 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 么?请简要赏析。
(2004年高考辽宁卷)
“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析:“扶”字恰到好处,与“轻”“细”相 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 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 以一种柔美之感。一个“失”字,就勾画了 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 诗的感染力。一字生辉。“轻风”徐来, “细柳”动态不显“摇”“舞”这类较露的 动词不妥。下句中添“映”“隐”也欠妥 帖。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 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第8课 咬文嚼字 Word版含解析
第8课 咬 文 嚼
字
初读强基·自主学习
一、词语积累
1.易混辨析
(1)捉摸·琢磨
捉摸→意思是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
琢磨→读zuó mo 时,意为思索;考虑。读zhuó mó时,指雕刻和打磨(玉石)或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
(2)简洁·简捷 简洁
PK 台
简捷 简明扼要,没有多余内容。多用于说话、行文等
直截了当,也指简便
快捷。侧重于方式、
方法
(3)举不胜举·不胜枚举
词语 词义 区别
2.易错识记
(1)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2)点铁成金: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也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
(3)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4)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也比喻气量小。【近义联想】
斤斤计较:形容过分计较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的事。
睚眦必报:指像被人瞪了一眼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二、词语运用
1.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在横线处。
(1)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科学家已经发现了银河系中部的气体运动,这可能是最难以捉摸的黑洞物种的迹象。(捉摸·琢磨)
(2)河北共青团助力教育扶贫工作,今后,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办理手
续会更简捷。(简洁·简捷)
(3)疫情之下,感人的事情实在不胜枚举:多地出现免费发放口罩的热心市民,不断给白衣天使送餐的热心市民,以及匿名捐款给湖北疫区的善心人。(举不胜举·不胜枚举)
2.判断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的正误。
(1)近日,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42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其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
退出
课文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咬文嚼字》,感知了作者 严谨的文学创作态度。了解了文字和作者表达的思想 感情之间的密切关系。同学们也要有“咬文嚼字”的 精神,并要运用自己从本文中获得的写作启示,提升 自己的写作水平。
布置作业
赏析画线句。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整体感知
1、文章有几段?标出标号。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 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
明确:文章共分8自然段。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 者主要的观点是: ①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 神;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 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 术的完美。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整体感知
郭老改字
引
结
苏轼写诗 写
作 套版反应
达到艺术完美
作者的观点
1.运用文字用该有的谨严精神; 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情感 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才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合作探究
一、文章列举了哪几个“实例”?说明了哪些道 理?每一个实例各从什么角度说明这些“道理”?
1.郭沫若改字
实例:
2.王若虚改《史记》
3.韩愈改诗
4.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2016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练习题
第八课:咬文嚼字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就是( )
A、咀嚼.(jiáo) 上乘.(chéng) 锱铢
..必较(zhīzhū) 拘.礼(jū)
B、没镞.(zú) 付梓.(xīn) 清沁.肺腑(xīn ) 斟.酌(zhēn)
C、岑.寂(cén) 憎.恶(zèng) 深恶痛嫉. (jí) 胸襟.(jìn)
D、蕴藉
..(yùn jiè) 尺牍.(dú) 咬文嚼.字(jiáo) 流弊.(bì)
2、下列四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就是( )
A、援例红彤彤凝炼事过景迁
B、含糊兴冲冲揉合锱铢必较
C、谨严热烘烘付梓深恶痛绝
D、含义耍花招精髓发人深醒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就是
A、老人步履艰难地翻过一个山头,狂风吹得她有些摇晃,使她越发显得老气横秋
....。
B、政委充满信心地说:“这伙敌人固然凶残狡诈,但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我坚信我们的侦察兵一定能完成任务!”
C、吕秀莲之流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
....总有一天会成为套在她们脖子上的绞索。
D、西部大开发既就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就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挥
..
而就
..。只有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4、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就是
A、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B、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就是嘴上说说还就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瞧法就是否定的。
C、世界抗击艾滋病会议的代表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与东方电视台台长,香港凤凰卫视总裁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8 咬文嚼字 朱光潜习题(1)
《咬文嚼字》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咀嚼.(jiáo) 上乘.(chéng)
锱铢必较(zhīzhū) 拘礼(jū)
B.没镞(zú) 付梓(xīn)
清沁肺腑(xīn ) 斟酌(zhēn)
C.岑寂(cén) 憎恶(zèng)
深恶痛嫉(jí) 胸襟(jìn)
D.蕴藉(yùn jiè) 尺牍(dú)
咬文嚼字(jiáo) 流弊(bì)
2.下列四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援例红彤彤凝炼事过景迁
B.含糊兴冲冲揉合锱铢必较
C.谨严热烘烘付梓深恶痛绝
D.含义耍花招精髓发人深醒
3.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他自己知道。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与全诗调和的。
A.只要如果或所以而并且
B.只有因为和因为还而且
C.只有如果或所以而而且
D.只要因为和因为还并且
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卢沟桥畔的景色是十分引人入胜的。每当晨蔼苍茫的时候,登芦沟桥,遥望低重的斜日,格外妩媚,西山海峰,笼罩着轻烟,若隐若现,古桑乾河,银波,晓雾,是一幅月色迷离的画境。立于卢沟桥的“芦沟晓月”碑,指的就是这一景象。
A.薄薄粼粼重重 C.淡淡泛泛蒙蒙
B.袅袅闪闪浓浓 D.阵阵荧荧茫茫
5.下面四句话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0余名艺术家、教育家日前聚集在北京,研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学校艺术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8 咬文嚼字 朱光潜课件
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 随笔: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 文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中国宋代以来, 凡杂记见闻,皆用此名,“五四〞以来,十分 流行,一般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 短小活泼为特色。解放以后,它是我国报刊常 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很相似,常常把文 学表现手法与政论结合起来,有很强的战斗性 和感染文力艺,随是笔一:种也文叫艺文艺性短的论短,篇是政文论艺文评论的一
2、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3、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这三那么材料将的都是李广射虎的故事,第一那么里有多个 “石〞,另外两那么里都只有一个“石〞,你认为哪个写得好? 为什么? 材料三:1、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 2、鸟宿池边树,僧 敲月下门。 -----韩愈修改了哪个字,你认为谁的好? 材料四:1、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2、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 泉。//3、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这三句都是说苏轼在无锡惠精山品品PPT茶一事,比较这三句,那一句
‘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
你们觉得是“推〞好精品还PPT是“敲〞好?
补充总结:
如果“僧〞为李凝,那么“推〞 比“敲〞好,孤僧
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自 掩自推,无须敲门。如假设“僧〞为贾岛或他人,那么 “敲〞 比“推〞好。因此关键是“谁〞敲月下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8 咬文嚼字 朱光潜课件(4)
和“有” 性质完全不同
说明的道理:不同句式,情感不同。
精品PPT
思考:“你这”真的“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 适宜”吗?
长辈对幼儿:你这小淘气! ——具体问题具体
水牛
分析
郭沫若
活也牺牲,死也牺牲,
死活为了人民,你毫无怨艾。
你这和平的象征,
你这献身精神的大块,
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 精品PPT
精品PPT
拓展延伸
读书“不要固执于一点,咬文嚼字。”理由有
三: 1、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 欣然忘食。”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 虚心学习。 2、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 而独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为他 “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 3、宋代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 不必太滞。”这是说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精品PPT
• 咬文嚼字是:
• (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
•
的态度。
精品PPT
郭沫若改台词
•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 • 你这没骨气的文人!
你这——是坚决的判断比你是 更有力度(郭)
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
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朱)
•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 •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8《咬文嚼字》基础字词梳理
基础字词梳理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1
读准字音
2
写准字形
3
用准词语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香茗.(míng )
(2)婵.娟(chán) (3)箭镞.(zú)
(4)岑.寂(cén )
(5)灞.桥(bà)
(6)词藻.(zǎo)
(7)付梓.(zǐ )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5)点铁成金: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 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 出色。
(6)不即不离: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 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7)锱铢必较: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 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简洁:指说话、写文章等简明扼要,没有 辨 多余的话 一
简捷:表示直截了当,干脆利落,多用来 辨
形容速度快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2.实例事例
填
要以生动鲜活的 事例 讲述身边的科学发展实例,
一
确保每个基层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理论知识学深学透。
填
辨 实例:指实际的例子。侧重于客观的、实际的。
咬文嚼.字jiáo
(5)落落落..枕汤鸡làoluò 大大落.落. luō
《咬文嚼字》一课一练+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高中语文一课一练《咬文嚼字》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的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
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
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
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咬文嚼字》(有删减)
朱光潜
①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古今人都赞赏“敲”
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他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来看,“推”似乎比“敲”更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所以问题不在“推”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8 咬文嚼字 朱光潜教案(1)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咬文嚼字”。三、教学准备
ppt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讲授法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宋祖英的歌曲《辣妹子》,体会歌词的意味。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提问:辣妹子什么时候最能吃辣?
明确:嫁人后,因为嫁人后吃东西“怕不辣”,害怕吃的东西不辣,有点不吃辣就不爽的意思,语气很强烈。这三组词,字是一样的,仅仅因为语序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意味。这就要求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仔细地斟酌地斟酌文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关于斟酌文字的,题目叫:咬文嚼字。
(二)解题
1.“咬文嚼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什么意思?
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
如:
2.从词典中对咬文嚼字的释义来看,咬文嚼字是一个贬义词。那么朱光潜
先生为什么要用一个贬义词作为题目大谈特谈呢?“咬文嚼字”在文中
是否有它特别的含义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三)课文解读
1.文章的最后一段说到:“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例子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
理”。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实例?试找出来后加以分析。
明确:郭老改字、李广射虎、贾岛吟诗、东坡写诗、套板反应。
2.说明一个道理,却举了五个例子,这是不是简单的例子的堆砌呢?这是
从不同角度来证明的。
A.郭老改句(找出三组句子,进行对比朗读,体味不同)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练习 第8课 咬文嚼字 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三单元第八课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婵.娟(chán)倒涎.(xián)锱.铢必较(zī)
B.援.例(yuán) 剥啄.(zhuó) 清沁.肺腑(qìn)
C.蕴藉.(jiè) 尺牍.(dú) 不胜.枚举(shènɡ)
D.付梓.(xīn) 斟.酌(zhēn) 岑.寂无声(cén)
【答案】D(“梓”读zǐ。)
2.对作者关于贾岛诗中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基本观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推”字意境冷寂,表现了孤僧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字说明寺内有人,访者拘礼。
B.“推”字与上句的冷寂一致;“敲”字平添了搅扰。
C.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D.问题不在“推”和“敲”哪一个字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贾岛当时所要说的,而且是与全诗调和的。
【答案】 D
3.课文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
B.因为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人是先有思想,后有语言,思想要用语言来表达,所以作为语言表达工具的文字和思想感情必定有密切关系。
C.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D.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
【答案】 B
4.对本文的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高中语文必修5(人教版)咬文嚼字
——“绿”较之“到”写活了 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 悦兴奋的心情。
四、苏轼写诗
——联想不同,意蕴不同
苏轼: “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五、套板反应
——套语滥调,全无新意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 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 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咬文嚼字
朱光潜:
(1897-1986)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 论家,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有 《文艺心理学》 《诗论》 《谈美书简》。《西方美 学史》是第一部系统论述 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咬文嚼字释义
1.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 质) 。
2.形容卖弄才学。
2.你是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
3.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句式不同,感情不同
句式不同,感情不同:
鲁迅的《祝福》: 1. 祥林嫂,你放着罢! 2. 你放着罢, 祥林嫂 !
二、李广射虎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 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红楼梦》
咬文嚼字的意义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 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 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 到艺术的完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
【单元说明】
这一单元,是全套五册书中的第二个议论文单元,也是惟一的一个文艺评论和文艺随笔单元。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或者评论一位作家,或者谈论我国的一种文学作品,或者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和审美现象,都能持之有故,自成一家之言。
《咬文嚼字》一文,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作者通过对每个实例的咀嚼,使读者领悟到,句式不同意味也不同,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也不同,用字不同意境也不同。对于文字的联想意义,如果用得好,可以使诗的意旨丰富蕴藉;如果误用,就形成“套板反映”,从而告诉读者,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必须“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课文指出,“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原因是,语言文字是那么微妙的东西,用这个字,还是那个字,一句话这样说,还是那样说,竟然有那么大讲究。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的好习惯。
《说“木叶”》一文,就是咬文嚼字的范例。作者说:“木叶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差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在语言上是一字之差,在艺术形象上却是千里之别,原因何在?这涉及诗歌语言的暗示问题。“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一是使读者更多地想到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二是“木”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于是“木叶”就自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由于“木”在形象上具有树所不具备的艺术特征,因此,“木叶”突出地成为我国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谈中国诗》一文,是谈论中国诗歌的特征。先交代谈论中国诗的根本立场,即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接着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外国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则不然,先有抒情诗,后有戏剧诗,没有史诗。然后阐述中国诗的四个特点。一是篇幅短小,“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二是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富于暗示,“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三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是由于中国诗调较轻,比不上西洋诗调的沉重;又由于中国古代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中国诗“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四是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文章最后指出,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洋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议论性文章。对这类文章的阅读,主要用理性思维。从文章的层次结构入手,理清作者的思路,同时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读方法。可以借鉴这些课文的写法,对自己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作家作品,写一些文艺评论和文艺随笔。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增强文艺评论能力”,当会大有裨益。
【重点列表】
重点名称重要指数
重点1分析文章结构☆☆☆☆☆
重点2分析论证方法☆☆☆☆
重点3概括文章的观点☆☆☆☆☆
【重点详解】
重点1:分析文章结构
【要点解读】
议论文的结构大致是两种:横向展开和纵向展开,横向展开就一个问题在一个层面展开论述,比如谈时间可以谈时间的价值问题、人对时间不同感觉的实质问题、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时间之关系问题、时间的公正与否问题、时间的品格问题等;纵向展开就是就一个问题纵向延伸,主要的方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本文就是纵向展开的方式。
【考向】分析文章结构
【例题】仔细阅读全文,划分本文的层次结构。
【名师点睛】
分析议论文的结构要注意抓住文体特征,明确论点,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注意寻找标志性词语、关键语句,依据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提示来划分层次。关键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总之”、“由此可见”等。关键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设问句和小结句等。
【对点练习】
(2016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3月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真情实感”论的贫乏和僵化
现代和当代散文缺乏系统的理论,散文理论界影响最大的是“真情实感论”。其著名论述是:“散文创作是一种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它主要是以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不难看出,事实上把散文的特殊性定性在“真情实感”,也就是抒情性上。这种“真情实感论”在相当一个时期中,拥有相当的权威,至今仍然得到学界并不敏感的人士的广泛认同,但这样的理论是极其粗陋的。
首先,真情实感并不是散文的特点,而是一切文学共同的性质。其次,真情实感的强调,并非永恒现象,而是一种历史现象,最初出现在五四时期,是对“瞒和骗”的文学传统的反拨,后来,是在新时期对“假大空”政治图解的颠覆。把这种理念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抽象出来,作为散文的永恒的性质,实质上是以抒情为半径为散文画地为牢。中国散文史乃至西方散文史上,并不全以抒情为务,不以抒情见长的散文杰作,比比皆是。不管是蒙田还是培根,不管是博尔赫斯的《沙之书》,还是罗兰·巴特的《艾菲尔铁塔》,甚至是苏东坡的《赤壁赋》,诸葛亮的《出师表》,都不仅仅是以情动人的,其中的理性、智性,恰恰是文章的纲领和生命。
这样的散文理论之所以独步一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话语霸权遮蔽了思维方法上的漏洞。第一个疏漏是把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散文观念当作永恒不变的规律。第二个疏漏比之第一个漏洞更加严重,那就是,真情实感,和巴金讲真话一样,并不是文学的规律,而是对作家的道德要求。第三个遗漏,就散文而言,在表现情感时,并不一定局限于真和实,作为文学创作,最根本的规律乃是想象,更全面的说法应该是真假互补虚实相生。
因为没有西方现成的理论资源,也没有自己的像样的理论,散文不得不从历史和现状中直接进行概括。这就用得上逻辑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问题在于,流行的真情实感论,既没有逻辑的系统性,又没有历史的衍生性。它是一种抽象混沌,没有内部矛盾和转化。实际上,情和感并不是统一的,而是在矛盾中转化消长的。情的特点是动,但是,情是一种“黑暗的感觉”,情之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要借助感觉才能传达,所以叫做“感动”。感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是在情感冲击下发生“变异”的。情人眼里出西施,月是故乡明,贾宝玉第一眼看到林黛玉就说这个姑娘见过的,王维在散文中感到深巷寒犬“吠声如豹”,这些在真情冲击下变异了的感觉,明显不是“实感”,而是“虚感”。通过这种“虚感”传达出来的感情是真情还是假情呢?
看不到内在矛盾,也就看不到运动发展、变化,从而对情与感的历史的消长视而不见。在散文历史的最初阶段,实用理性占着绝对的优势,情在散文中是被排斥的。至少到了魏晋以后,抒情才从实用理性中独立出来。晚明小品中提出独抒性灵,五四散文继承了这个传统。散文的抒情主题,其深层的矛盾,其实不仅在于感,而且在于理。主情的极端就是用变异的感觉来抑制理性,走向极端就是情感的泛滥,变成了滥情、矫情、煽情。故到了二十世纪中叶,西方产生了抑制抒情的潮流,在中国的先锋诗人和小说家中,跳过情感,直接从感觉向审智方面深化,追求冷峻的智性成为主流,而散文却停留在真情实感的抒情中。直到余秋雨出现,他把诗的激情和文化的智性,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迈向了散文的新阶段,也就是从主情到主智的历史过渡。
“真情实感论”如果真要成为一种严密的学科理论基础,起码要把情与感之间的虚和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