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归思想──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一)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数学思想的理论和抽象程度要高一些,而数学方法的实践性更强一些。
人们实现数学思想往往要靠一定的数学方法;而人们选择数学方法,又要以一定的数学思想为依据。
因此,二者是有密切联系的。
我们把二者合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那么,要想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要深入到数学的“灵魂深处”。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能获得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这一总体目标贯穿于小学和初中,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进行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之所在。
同时,也能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符号化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归纳思想、分类思想、方程思想、集合思想、函数思想、一一对应思想、模型思想、数性结合思想、演绎推理思想、变换思想、统计与概率思想等等。
为了使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很好地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笔者把这些思想方法比较系统地进行概括和梳理,明晰这些思想方法的概念,整理它们在小学数学各个知识点中的应用,并就如何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一、符号化思想1、符号化思想的概念。
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数学世界时一个符号化的世界,数学作为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符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数学有了符号,才使得数学具有简明、抽象、清晰、准确等特点,同时也促进了数学的普及和发展;国际通用的数学符号的使用,使数学成为国际化的语言。
符号化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
2、如何理解符号化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并把符号意识作为数学与代数的内容之一给出了诠释。
归纳总结小学数学思想方法
归纳总结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和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归纳总结的角度,分为四个方面介绍小学数学的思想方法。
第一,逐步细化的思想方法。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需要将问题逐步细化,从整体到局部,从抽象到具体,以达到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一系列小问题的目的。
以解方程为例,我们可以先确定方程的类型,然后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求解方法,最后逐步计算得出方程的解。
通过这种逐步细化的思想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第二,归纳和演绎的思想方法。
归纳是指通过观察和实践,总结规律和特点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通过归纳来推测未知的数学规律。
例如,在学习数列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列的前几项,从中找出数列的特点和规律。
演绎是指根据已知条件及推理推出结论的方法。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常常运用演绎的思想方法,通过已知条件和数学定理,得出问题的解答。
第三,整体思维的思想方法。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要树立整体思维的观念,将问题看作一个整体,并且从整体出发,把握问题的关键。
例如,在解决面积问题时,我们应该结合几何图形的特点,将图形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几何形状,然后计算它们的面积,最后再进行求和。
通过整体思维的思想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复杂的数学问题。
第四,灵活运用不同方法的思想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多种解题方法,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尽量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例如,在解决乘法运算时,可以采用列竖式,也可以采用分解因式的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化简计算过程。
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我们也要根据问题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通过归纳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正确的思想方法对于学习者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逐步细化的思想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归纳和演绎的思想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总结规律,整体思维的思想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复杂问题,而灵活运用不同方法的思想方法可以提高解题效率。
化归思想──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
化归思想──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二、化归思想1.化归思想的概念。
人们在面对数学问题,如果直接应用已有知识不能或不易解决该问题时,往往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转化形式,把它归结为能够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最终使原问题得到解决,把这种思想方法称为化归(转化)思想。
从小学到中学,数学知识呈现一个由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过程;然而,人们在学习数学、理解和掌握数学的过程中,却经常通过把陌生的知识转化为熟悉的知识、把繁难的知识转化为简单的知识,从而逐步学会解决各种复杂的数学问题。
因此,化归既是一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同时,化归思想也是攻克各种复杂问题的法宝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化归所遵循的原则。
化归思想的实质就是在已有的简单的、具体的、基本的知识的基础上,把未知化为已知、把复杂化为简单、把一般化为特殊、把抽象化为具体、把非常规化为常规,从而解决各种问题。
因此,应用化归思想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数学化原则,即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应用数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实践能力。
因此,数学化原则是一般化的普遍的原则之一。
(2)熟悉化原则,即把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
人们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面对新知识的过程;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面对陌生问题的过程。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转化过程对学生来说既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与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一致的。
因此,学会把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则。
(3)简单化原则,即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
对解决问题者而言,复杂的问题未必都不会解决,但解决的过程可能比较复杂。
因此,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寻求一些技巧和捷径,也不失为一种上策。
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数学化归是一种求解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它通过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更简单的问题进行求解,提高了问题的解决效率和准确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入化归思想的教学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化归思想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化归思想是指将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一个等价但较为简单的问题进行求解的思想方法。
化归的基本方法包括分类归纳法、递推法、反证法等。
1.分类归纳法:将问题的所有可能情况分为几类,再逐一考虑每一类问题的解决办法。
通过对每一类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可以将原问题转化为多个较为简单的问题进行求解。
2.递推法:通过递推的方法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按照一定的规则逐步化为一个简单的问题。
通过递推法可以逐步推导出问题的解决步骤和解答。
3.反证法:通过假设问题的反面来得出问题的解答。
通过反证法可以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矛盾的问题或一个已知的问题进行求解。
1. 教学目标明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化归思想的应用,并将其作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化归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理设置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化归思想解决问题。
如利用化归思想解决组合数学问题、等式方程问题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化归思想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创新意识和方法。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5. 加强实践操作:化归思想的应用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实践,因此教师要适时安排相关的实践操作,提供学生广泛的练习机会。
1.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通过引入化归思想的教学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化归思想与化归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化归思想与化归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化归思想与化归方法是数学中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它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化归思想通过将复杂的问题化简为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解决难题;而化归方法则通过逐步分解和归纳问题,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的规律和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化归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归思想和方法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提高数学解题的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化归思想与化归方法的引导和培养,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化归思想、化归方法、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和化归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化归思想是指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转化为一个简单的问题,通过逐步分解、优选策略等方法,最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而化归方法则是指具体如何将化归思想运用到具体的数学问题中,通过具体的步骤和方法,逐步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求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和化归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点,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化归思想和化归方法去解决实际或抽象的数学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化归思想和化归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情况,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实例,说明化归思想和化归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教学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可以更好地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2. 正文2.1 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帮助学生建立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化归思想强调将一个问题分解成若干个更小的部分,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逐步推导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符号化思想──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
符号化思想──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数学思想的理论和抽象程度要高一些,而数学方法的实践性更强一些。
人们实现数学思想往往要靠一定的数学方法;而人们选择数学方法,又要以一定的数学思想为依据。
因此,二者是有密切联系的。
我们把二者合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那么,要想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要深入到数学的“灵魂深处”。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这一总体目标贯穿于小学和初中,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进行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之所在。
同时,也能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符号化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归纳思想、分类思想、方程思想、集合思想、函数思想、一一对应思想、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演绎推理思想、变换思想、统计与概率思想等等。
为了使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很好地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笔者把这些思想方法比较系统地进行概括和梳理,明晰这些思想方法的概念,整理它们在小学数学各个知识点中的应用,以及了解每个思想方法的适当拓展。
一、符号化思想1.符号化思想的概念。
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数学世界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数学作为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符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数学有了符号,才使得数学具有简明、抽象、清晰、准确等特点,同时也促进了数学的普及和发展;国际通用的数学符号的使用,使数学成为国际化的语言。
符号化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
2.如何理解符号化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并提出了几点要求。
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者们不断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思想就是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一种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探讨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化归思想正是帮助学生培养这些能力的重要方法。
小学阶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问题可能很复杂,难以直接解决。
而化归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将这些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从而更容易解决。
化归思想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分解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问题可能比较复杂,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和解决。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化归思想,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逐步解决。
对于一个较为复杂的数学题目,可以将其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小问题,然后逐一解决,最后再将结果合并起来,这样就能够更容易地解决这个大问题。
2. 衍生题目化归思想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出更多的衍生题目,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通过将一个题目进行适当的变形和扩展,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化归思想还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将生活中的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化归思想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1. 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化归思想的应用,可以使数学学习更加灵活有趣。
分解问题、衍生题目、解决实际问题等方法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2.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归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化归思想的应用,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归思想与化归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化归思想与化归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化归思想与化归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化归思想和化归方法,并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化归方法在教学中的操作技巧。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化归思想与方法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和运用。
还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与方法进行了详细对比,总结了它们在教学实践中的价值。
最后强调了化归思想与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总结了它们在教学中的应用。
这将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化归思想、化归方法、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案例分析、对比、重要性、发展、总结、引言、正文、结论、未来、思维方式、问题解决、教学方法1. 引言1.1 介绍化归思想和化归方法化归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化归思想是指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化处理,从整体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通过化归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化归方法是一种具体的解题方法,是在化归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具体操作步骤。
化归方法通过逐步分析、简化问题,找到关键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有条理地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化归思想和化归方法非常重要。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化归思想和化归方法,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化归思想和化归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精密的学科,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小学数学教学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分析1. 引言1.1 介绍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化归思想是一种将复杂问题简化为简单问题进行解决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复杂数学题目时进行系统化的解题思路,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化归思想方法,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和实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化归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内容结束】2. 正文2.1 理解化归思想的概念化归思想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指的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或表达式化简成更为简单的形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理解化归思想的概念是教学的基础。
学生需要明白化归思想的核心思想是将复杂问题简化,找到问题的本质。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分糖果或分苹果等,帮助学生理解化归思想的实际应用。
学生需要掌握化归思想的方法。
这包括将问题归纳成一般性规律,利用数学符号和表达式表示问题,以及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子问题等。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实验等,帮助学生掌握化归思想的方法。
教师还应设计符合小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策略。
这包括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化归思想解决问题,通过多次实践提高学生的化归思维能力。
理解化归思想的概念是学生掌握化归思想的基础,同时教师也需要设计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化归思想。
这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才能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
“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一、“化归”思想的内涵“化归”思想,是世界数学家们都十分重视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从字面意思上讲,“化归”理解为“转化”和“归结”两种含义,即不是直接寻找问题的答案,而是寻找一些熟悉的结果,设法将面临的问题转化为某一规范的问题,以便运用已知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使问题得到解决。
而渗透化归思想的核心,是以可变的观点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变形,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是对问题进行直接进攻,而是采取迂回的战术,通过变形把要解决的问题,化归为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从而求得原问题的解决。
化归思想不同于一般所讲的“转化”或“变换”。
它的基本形式有:化未知为已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曲为直。
匈牙利著名数学家罗莎·彼得在他的名著《无穷的玩艺》中,通过一个十分生动而有趣的笑话,来说明数学家是如何用化归的思想方法来解题的。
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设在你面前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你想烧开水,应当怎样去做?”对此,某人回答说:“在壶中灌上水,点燃煤气,再把壶放在煤气灶上。
”提问者肯定了这一回答,但是,他又追问道:“如果其他的条件都没有变化,只是水壶中已经有了足够的水,那么你又应该怎样去做?”这时被提问者一定会大声而有把握地回答说:“点燃煤气,再把水壶放上去。
”但是更完善的回答应该是这样的:“只有物理学家才会按照刚才所说的办法去做,而数学家却会回答:‘只须把水壶中的水倒掉,问题就化归为前面所说的问题了’”。
“把水倒掉”,这就是化归,这就是数学家常用的方法。
翻开数学发展的史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便是一个精彩的例证。
二、“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1、数与代数----在简单计算中体验“化归”例1:计算48×53+47×48机械地应用乘法分配律公式进行计算,学生不容易真正理解。
将48这一数化归成物,即看到了相同的数48,想起了红富士苹果,以物红富士苹果代替数48,相同的数48是化归的对象,红富士苹果是实施化归的途径,于是48×53+47×48就转化成求53个苹果与47个苹果之和的问题是化归的目标。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化归思想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化归思想1. 引言1.1 数学化归思想的定义化归思想是指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或表达式通过合理的变换、规约或等价转化,化简为相对简单且易于处理的形式。
在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和策略,通过对问题的重新理解和转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化归思想的本质在于通过适当的变换或等价替换,将问题简化为已知的或易于解决的情形,从而使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直观和便捷。
化归思想的核心是通过逐步简化和变换问题,逐步追溯到问题的根源,找到问题的本质,并逐步解决问题,达到解题的目的。
在数学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逐渐培养和提高化归思想,从而在解决更加复杂和抽象的数学问题时,能够灵活应用化归思想,找到解题的关键和方法。
化归思想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数要求、格式要求等。
以下是您所需的内容:化归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化归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通过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易于理解的形式,化归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框架,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理解深度。
化归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需要学生运用化归思想将问题分解、归纳、推理,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还能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论。
化归思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化归思想,学生可以发现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体会到数学的美妙和深刻,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他们对数学的深入学习和探索。
化归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并积极倡导化归思想的应用与培养。
对小学数学运用化归思想方法的分析
小学教育67化归思想方法作为数学教学中一种相对隐性的思想方法,其实就隐含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与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数学化归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系统全面的对数学教材中隐含的化归法进行整体与发掘,加强教学方案设计环节的准备,从而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渗透化归思想防范,帮助学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化归思想方法的策略比较多,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以及教学互动的环节选择恰当有效的策略,才能事半功倍。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中有效运用化归思想方法开展教学的策略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一、在复习环节用复习为化归法埋下伏笔所谓化归思想方法,其实就是把要解决的新问题转化成已经解决了的旧问题,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有效促进化归思想方法的顺利渗透和运用,必须要加强数学复习环节,重视在复习相关知识内容时为化归思想方法预设伏笔。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解读有关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相关教学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计算“25+2=?”与“25+20=?”的问题,教师应当预先通过PPT 设计展示这些算式:“25=20+?”“5+2=?”“20+7=?”“40+5=?”等等。
然后让学生回答,这样做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拆分计算,将新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学生已经掌握了的整十数加一位数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所以,小学数学运用化归思想方法教学时,很多时候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复习前面章节或单元学习过的有关知识,就可以实现化归思想方法的运用,然而这种策略使用过程中需要教师自身具备非常强的素质,能够清晰完整把握教材内容的关联性,系统知识熟练完备,才可以更加游刃有余[1]。
二、在引入新知环节用故事讲述化归法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新的知识内容时,还可以通过讲述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来为学生讲述化归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体会化归思想方法的含义和妙用。
比如,教师在为小学生讲解关于100以内数的连加这个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古代历史上《曹冲称象》这个故事,然后将石头重量以整数来代为表示。
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分析化归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
它是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化简为更简单的问题,或将一个较长的式子、较大的数化简成更简略的形式,从而方便运算和解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化归方法,更要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能力。
化归的思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同类化归。
所谓同类化归,就是将不同的物品按照它们的某一种特征分成若干类,使得同一类中的物品具有相同的特征。
例如将几只不同颜色的汽车分类,就可以得到同颜色的汽车一类。
在教学上,可以通过分类游戏、分类图、分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类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将不同的事物有条理地分成若干类。
(2)差减化归。
所谓差减化归,就是不断地将两个数或两个式子相减,使它们逐渐接近或变成同一个数或式子。
例如,将1+2+3+……+100化简为(1+100)+(2+99)+……+(50+51)。
在教学上,可以通过数列游戏、应用题、练习题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差减化归的思想,掌握化简方法。
(3)配对化归。
所谓配对化归,就是将两个不同但有某种联系的数或式子配对相减或相加,使化简后的数或式子更简略。
例如,ax+bx化简为(a+b)x。
(4)分组化归。
所谓分组化归,就是先将数列或式子等分成若干组后再加或减,使化简后的结果更便于计算或分析。
例如,将3、5、7、9、11、13六个连续的奇数分成两组后相加,得到2×12=24。
二、化归的教学策略(1)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学生尚未理解化归的概念和方法时,可以通过多维度多角度讲解及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理解化归的思想,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接受化归思想。
(2)多角度引导学生。
在进行化归思想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组合、分解问题,用一种或多种化归思想模式解决问题,这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归思想,也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强化练习巩固。
在化归思想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大量练习,不断强化巩固。
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分析1. 引言1.1 引言数学化归思想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是指把一个较难的问题化归为若干个相对简单的问题。
通过化归思想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从化归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以及教学策略一至五展开讨论,分析如何有效地教授化归思想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探究问题本质、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运用、巩固和拓展应用能力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归思想方法。
最终结合结论部分对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进行总结,希望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化归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化归思想方法是小学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归思想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化为简单的形式,从而更容易理解和解决。
通过化归思想方法,学生可以逐步深入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化归思想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帮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加灵活和高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化归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方法,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2.2 教学策略一: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发现规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让学生观察一组数字序列,让他们找出其中的规律,并用公式表示出来。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培养发现规律的能力,从而在解决问题时更有把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推理,帮助他们找出不同问题之间的共同规律。
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分析化归思想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特别适用于解决复杂问题或者无法直接求解的问题。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有助于他们建立数学基本概念的联系,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化归思想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教师在开展化归思想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习惯。
化归思想是一种对问题进行拆解和精简的思维方式,学生需要具备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等解题的基本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式问题的设计,提供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的发现和探究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规律。
可以通过图形的变化、实物的分割等方式呈现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提问和尝试,激发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的兴趣。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
化归思想的核心是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软件、幻灯片等,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出发,通过观察、实验、计数等方式逐步抽象问题,并通过归纳总结提炼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引导和提示,并适时提供相应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对抽象和概括的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和应用。
小学数学化归思想的教学策略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习惯,启发学生的发现和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化归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探析小学数学中化归思想的运用策略
探析小学数学中化归思想的运用策略
化归是指将问题转化成相同形式或同种类型的问题,从而使问题更易于处理或解决。
在小学数学中,化归主要是将问题转化成更简单或更直观的问题,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计算。
下面将就小学数学中化归思想的运用策略进行探析。
1.相似三角形化归法
相似三角形化归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化归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关于比例的问题。
例如,若要比较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大小,通常可以使用相似三角形化归法,将两个三角形
按比例缩放至相同大小,然后比较它们的底和高的乘积大小即可得到答案。
2.约分化归法
约分化归法主要用于分数运算中,将分数变形为最简分数形式,便于计算。
例如,若
要将两个分数相加,可以使用约分化归法,将两个分数化为相同分母后再进行运算。
3.升级化归法
4.代数化归法
代数化归法主要用于解决代数方程组和代数式问题,将复杂的代数式化简为简单的代
数式,便于计算。
例如,若要解决某个代数方程组,可以使用代数化归法,将其中一些变
量用其他变量表示出来,以便于求解。
5.凑整化归法
凑整化归法主要用于解决大数减小数的求解问题,将小数凑整成整数,便于计算。
例如,若要求解60.8-19.7,可以使用凑整化归法,将小数89.7凑整成90,然后进行计算得到70.2。
综上所述,掌握化归思想的运用策略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和解题非常重要。
学生应该
在实际的学习和解题中加强对于化归思想的理解和运用,从而掌握更多的化归方法,提高
数学计算和解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主要是探讨如何教会学生正确运用化归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化归思想是指将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化为一个更容易解决的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各种类型的问题,如加减混合运算、分数运算、方程式求解等。
一、开发化归思想的潜能化归思想是运用归纳法、递归法、因果推理等多种思维技巧来降低问题难度的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化归思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增强学生的化归思想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归纳法和递归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归纳的能力。
通过举例子、讲道理、观察法则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归纳的过程,理解其本质和应用方法。
同时,要引导学生掌握递归法,即通过一个步骤的结果来推导出下一个步骤的方法。
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并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化归为更简单、更易解决的问题。
2.培养学生因果推理与逻辑思考能力化归思想还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因果推理和逻辑思考能力。
因为化归思想的核心是将一个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问题,需要通过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和逻辑结构,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求解。
如果学生缺乏这种因果推理与逻辑思考能力,可能难以理解复杂问题,更不可能找出其中的简单规律。
3.教授化归思想的具体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模拟演练、练习题等方式,教授学生化归思想的具体方法。
例如对于加减混合运算,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例题来展示如何运用化归思想:例:计算:200+400-150+482- (30+268)=420+214=634方法2:把各项按正负号分别合并相加: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理解化归思想的本质,并学会运用它来求解数学问题。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发掘化归思想的潜能。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提供多元化的问题情景针对同一类问题,通过提供多种不同情景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分析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数学化归思想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数学化归思想方法指的是通过对问题进行分解、归纳和抽象,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来解决。
本文将从教学策略的角度分析如何有效地教授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以便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他们更善于从具体的事物中归纳和理解抽象的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材料和实物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归纳。
在教授面积的概念时,可以使用纸片和桌子等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定义,并通过观察、比较和总结来获得面积计算的方法。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考能力。
数学化归思想方法强调把问题分解成简单的子问题来解决,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化归思想方法解决。
在教授加减法运算时,可以给学生出一道较复杂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将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部分,并逐步解决。
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数学化归思想方法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授数论的概念时,可以给学生一些有趣的数学谜题或游戏,让他们通过思考和探索来发现规律和定理。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要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数学化归思想方法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方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并逐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教授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可以通过练习来巩固学生对基础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并逐步引导他们运用化归思想方法解决更复杂的面积问题。
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应该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并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教授小学生数学化归思想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分析小学数学中的化归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化归思想方法。
本文将从引起化归思想方法的重要性、采用具体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差异等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引起化归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化归思想方法是一种分析、抽象和推理思维方式,它可以揭示问题内部的本质联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方法涉及到加减乘除、排列组合、相似、等比数列等多个方面。
如果学生掌握了化归思想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采用具体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具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化归思想方法:1.通过实物或图片的方式引入某一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含义。
比如,在学习加减法时,可以以珠玑为例子,让学生理解加减的本质含义。
2.采用带有问题情境的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应用化归思想方法。
比如,在解决“若干个小正方形搭成一个大正方形,那么小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大正方形的边长除以多少”的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想办法把问题化归为一个方程式进行求解。
3.通过有效的提问和问题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时候,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数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问题的分析和探索,帮助学生了解等比数列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关注学生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举个例子,在学习排列组合时,一些学生可能会犯迷糊,不知道从何入手;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比较容易理解,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方法来进行推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查找和分析学生的差异性,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
同时,老师在教学上应该引导学生努力克服困难,自我探究与实践,培养他们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归思想──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二、化归思想1.化归思想的概念。
人们在面对数学问题,如果直接应用已有知识不能或不易解决该问题时,往往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转化形式,把它归结为能够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最终使原问题得到解决,把这种思想方法称为化归(转化)思想。
从小学到中学,数学知识呈现一个由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过程;然而,人们在学习数学、理解和掌握数学的过程中,却经常通过把陌生的知识转化为熟悉的知识、把繁难的知识转化为简单的知识,从而逐步学会解决各种复杂的数学问题。
因此,化归既是一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同时,化归思想也是攻克各种复杂问题的法宝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化归所遵循的原则。
化归思想的实质就是在已有的简单的、具体的、基本的知识的基础上,把未知化为已知、把复杂化为简单、把一般化为特殊、把抽象化为具体、把非常规化为常规,从而解决各种问题。
因此,应用化归思想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数学化原则,即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应用数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实践能力。
因此,数学化原则是一般化的普遍的原则之一。
(2)熟悉化原则,即把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
人们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面对新知识的过程;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面对陌生问题的过程。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转化过程对学生来说既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与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一致的。
因此,学会把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则。
(3)简单化原则,即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
对解决问题者而言,复杂的问题未必都不会解决,但解决的过程可能比较复杂。
因此,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寻求一些技巧和捷径,也不失为一种上策。
(4)直观化原则,即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
数学的特点之一便是它具有抽象性。
有些抽象的问题,直接分析解决难度较大,需要把它转化为具体的问题,或者借助直观手段,比较容易分析解决。
因而,直观化是中小学生经常应用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原则之一。
3.化归思想的具体应用。
学生面对的各种数学问题,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应用已有知识便可顺利解答的问题;另一种是陌生的知识、或者不能直接应用已有知识解答的问题,需要综合地应用已有知识或创造性地解决的问题。
如知道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求它的面积,只要知道长方形面积公式的人,都可以计算出来,这是第一类问题;如果不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割补平移变换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它的面积公式,再计算面积,这是第二类问题。
对于广大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归为第二类问题,并且要不断地把第二类问题转化为第一类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不断地转化求解的过程,因此,化归思想应用非常广泛。
4.解决问题中的化归策略。
1)化抽象问题为直观问题。
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它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这是每个想学好数学的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数学问题的抽象性不断加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不断接受挑战。
如果能把比较抽象的问题转化为操作或直观的问题,那么不但使得问题容易解决,经过不断的抽象→直观→抽象的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下面举例说明。
案例:分析:此问题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每一项都是它前一项的。
但是对于小学和初中的学生来说,还没有学习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如果把一条线段看作1, 先取它的一半表示,再取余下的一半的一半表示,这样不断地取下去,最终相当于取了整条线段。
因此,上式的结果等于1, 这样利用直观手段解决了高中生才能解决的问题。
2)化繁为简的策略。
有些数学问题比较复杂,直接解答过程会比较繁琐,如果在结构和数量关系相似的情况下,从更加简单的问题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立模型,并进行适当检验,如果能够证明这种方法或模型是正确的,那么该问题一般来说便得到解决。
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案例1:把186 拆分成两个自然数的和,怎样拆分才能使拆分后的两个自然数的乘积最大?187 呢?分析:此题中的数比较大,如果用枚举法一个一个地猜测验证,比较繁琐。
如果从比较小的数开始枚举,利用不完全归纳法,看看能否找到解决方法。
如从10 开始,10 可以分成:1和9, 2 和8, 3 和7, 4 和6, 5 和5。
它们的积分别是:9, 16, 21, 24, 25。
可以初步认为拆分成相等的两个数的乘积最大,如果不确定,还可以再举一个例子,如12 可以分成:1 和11, 2 和10, 3 和9, 4 和8, 5 和7, 6 和6, 它们的积分别是:11, 20, 27, 32, 35, 36 。
由此可以推断:把186拆分成93和93, 93和93的乘积最大,乘积为8649。
适当地加以检验,如92和94的乘积为8648, 90 和96 的乘积为8640, 都比8649小。
因为187是奇数,无法拆分成相等的两个数,只能拆分成相差1的两个数,这时它们的乘积最大。
不再举例验证。
案例2:你能快速口算85×85=,95×95=,105×105=吗?分析: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此类题有些共同特点,每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相等,并且个位数都是5。
如果不知道个位数是5 的相等的两个数的乘积的规律,直接快速口算是有难度的。
那么,此类题有什么技巧呢?不妨从简单的数开始探索,如15× 15=225,25 ×25=625,35 × 35=1225。
通过这几个算式的因数与相应的积的特点,可以初步发现规律是:个位数是5 的相等的两个数的乘积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为因数中5以外的数字乘比它大1的数,右边为25(5 乘5 的积)。
所以85×85=7225,95×95=9025,105×105=11025,实际验证也是如此。
很多学生面对一些数学问题,可能知道怎么解答,但是只要想起解答过程非常繁琐,就会产生退缩情绪,或者在繁琐的解答过程中出现失误,这是比较普遍的情况。
因此,学会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对于提高解决繁难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
3)化实际问题为特殊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与小学数学有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数可以用常规的小学数学知识解决;但有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些常用的数量,似乎能用常规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但真正深入分析数量关系时,可能由于条件不全面而无法建立模型。
这时,就需要超越常规思维模式,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举例说明。
案例1:某旅行团队翻越一座山。
上午9 时上山,每小时行3 千米,到达山顶时休息1 小时。
下山时,每小时行4 千米,下午4 时到达山底。
全程共行了20 千米。
上山和下山的路程各是多少千米?分析:由于只知道上山和下山的速度,不知道上山和下山的具体时间,因此无法直接求出上山和下山的路程,但是知道总路程。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题中给出了两个未知数量的总和以及与这两个数量有关的一些特定的数量,如果用假设的方法,那么就类似于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都是上山,那么总路程是18(6× 3)千米,比实际路程少算了2 千米,所以下山时间是2﹝2÷(4-3)﹞小时,上山时间是4 小时。
上山和下山的路程分别是12千米和8 千米。
案例2:李阿姨买了2 千克苹果和3 千克香蕉用了11 元,王阿姨买了同样价格的1 千克苹果和2 千克香蕉,用了6.5 元。
每千克苹果和香蕉各多少钱?分析:此题初看是关于单价、总价和数量的问题,但是,由于题中没有告诉苹果和香蕉各自的总价是多少,无法直接计算各自的单价。
认真观察,可以发现:题中分两次给出了不同数量的苹果和香蕉的总价,虽然题中有苹果和香蕉各自的单价这两个未知数,但这二者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用方程解决,也超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范围。
那么这样的问题在小学的知识范围内如何解决呢?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消元的思想,可以解决这类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把两组数量中的一个数量化成相等的关系,再相减,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不必列式推导,直接分析便可:1 千克苹果和2 千克香蕉6.5 元,那么可得出2 千克苹果和4 千克香蕉13元;题中已知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11元。
用13减去11得2,所以香蕉的单价是每千克2 元。
再通过计算得苹果的单价是每千克 2.5 元。
(4)化未知问题为已知问题。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面对新知识的过程,有些新知识通过某些载体直接呈现,如面积和面积单位,通过一些物体或图形直接引入概念;而有些新知识可以利用已有知识通过探索,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进行学习。
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学习,通过割补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求面积。
这种化未知为已知的策略,在数学学习中非常常见。
下面举例说明。
案例:水果商店昨天销售的苹果比香蕉的2 倍多30 千克,这两种水果一共销售了180 千克。
销售香蕉多少千克?分析:学生在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学习了最基本的有关两个数量的一种模型:已知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以及这两个数量的和或差,求这两个数量分别是多少。
题中的苹果和香蕉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倍数关系;而是在倍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条件,即苹果比香蕉的2 倍还多30千克。
假如把180减去30得150,那么题目可以转化为:如果水果商店昨天销售的苹果是香蕉的2 倍,那么这两种水果一共销售了150 千克。
销售香蕉多少千克?这时就可以列方程解决了,设未知数时要注意设谁为x ,题目求的是哪个量。
这个案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什么?学生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学习方法。
学生不仅要学会类型套类型的解题模式,更重要的是在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形成迁移类推或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师在上面最基本的模型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水果商店昨天销售的苹果比香蕉的2 倍少30千克,这两种水果一共销售了180 千克。
2.水果商店昨天销售的香蕉比苹果的多30 千克,这两种水果一共销售了180 千克。
销售苹果多少千克?3.水果商店昨天销售的香蕉比苹果的少30 千克,这两种水果一共销售了120 千克。
销售苹果多少千克?4.水果商店昨天销售的苹果是香蕉的 2 倍,销售的梨是香蕉的3 倍。
这三种水果一共销售了180 千克。
销售香蕉多少千克?5.水果商店昨天销售的苹果是香蕉的 2 倍,销售的梨是苹果的2 倍。
这三种水果一共销售了210 千克。
销售香蕉多少千克?从以上几个题目的步数来说,可能已经超越了教材基本的难度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