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静力学基础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建筑力学是建筑类施工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建筑力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杆件结构(或构件)外力(荷载、约束反力)的平衡、内力的分布规律(轴力图、剪力图、弯矩图)、应力的计算方法及分布、应变的概念及变形的计算及材料的力学性能。
二、本课程的教学模块和基本要求模块一静力学基础(一)绪论初步了解建筑力学的学习目的、内容和任务及学习方法。
(二)静力学的基本概念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了解力和平衡的概念;(2)掌握静力学四个公理;(3)熟悉约束及约束反力;(4)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画物体受力图;(5)掌握结构计算简图的简化。
2.能力培养要求熟悉约束及约束反力、掌握结构计算简图的简化、熟练进行受力分析和画受力图。
模块二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一)平面特殊力系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掌握力的投影、力矩、力偶矩计算;(2)熟悉合力投影定理、合力矩定理;(3)了解力偶及其性质;(4)掌握平面特殊力系平衡方程。
2.能力培养要求(1)能熟练进行力的投影、力矩、力偶矩计算;(2)熟练应用平衡方程求解平面特殊力系的平衡问题。
(二)平面一般力系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熟悉力的平移定理及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2)掌握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
2.能力培养要求熟练应用平衡方程求解物体和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模块三基本构件的内力、应力、应变(变形)计算(一)轴向拉抻和压缩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了解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其基本假设;构件变形的基本形式;轴向拉抻与压缩变形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2)了解内力的概念,掌握求内力及轴力图绘制方法;(3)了解强度概念,掌握构件横截面正应力计算及应力分布规律;(4)掌握应力、应变关系及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计算方法。
2.能力培养要求(1)具有轴力计算并绘制轴力图的能力;(2)具有轴向拉抻和压缩构件的应力计算能力;(3)具有轴向拉抻与压缩构件的变形计算能力。
模块一 静力学基本知识
C
C
A
FAx FA FAy F C
B
FB
F C
B
FB
F′C F′C
FAx
A FAy
A
FA
例题5:图示机构中,当销钉C附于BC杆,销钉A附于AB杆 时,不计摩擦和自重,试分别画出各杆及整体的受力图。
FBy
P B P
FCy
C FCx FC B C F
C
y FAx D FDx A
链杆就是两端铰接而中间不受力的刚性直杆。这种约束只能限制物体沿链 杆轴线方向上的运动而不能限制其他方向的运动,所以,链杆约束的约束反 力沿着链杆的轴线,指向为拉力或压力。常用符号R表示。链杆属于二力杆的 一种特殊情形。
① 两端用光滑铰链与其 它物体连接的刚杆;
链杆
链杆:
② 不计自重; ③ 杆上无其它主动力作用。
F
A
=
B F
A
F1 F2
=
A
B
F1
1.1.2 静力学基本公理 4、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 为仍作用于该点的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 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 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即:合力为原两力的矢量和。 矢量表达式:R= F1+F2
A F2
R
F1
1.1.2 静力学基本公理
1.2.2 几种常见的约束及其反力 1、柔体约束 用柔软的皮带、绳索、链条阻碍物体运动 而构成的约束叫柔体约束。约束反力作用于接 触点,方向沿绳索中心线背离物体,为拉力。 用T来表示。
T P P
1.2.2 几种常见的约束及其反力 2、光滑接触面约束 当两物体在接触处的摩擦力很小而略去不计时, 其中一个物体就是另一个物体的光滑接触面约束。 光滑接触面的约束反力作用于接触点,沿着接 触面的公法线指向被约束的物体,为压力。用N来 表示。
力学 静力学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一)
=( yZ −zY )i +( zX − xZ) j +( xY − yX )k =[mO (F )]x i +[mO (F )]y j +[mO (F )]z k
力矩矢量的方向
MO r
F
按右手定则 M= r*F r*
四、力 系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力所构成的系统称为力 系,又称力的集合。 平面汇交力系、平 面平行力系、平面力偶 系、平面一般力系、空 间力系。
保持力偶矩矢量不变,分别改变力和 保持力偶矩矢量不变, 力偶臂大小,其作用效果不变。 力偶臂大小,其作用效果不变。
M=Fdk
只要保持力偶矩矢量大小和方向不变 , 力偶可在与其作用面平行的平面内移动 力偶可在与其作用面平行的平面内移动。
三 力偶系的合成 1、空间力偶系 力偶系合成的结果得到一个合力偶,其矩失 等于各力偶矩失的矢量和。 2、平面力偶系 力偶系合成的结果得到一个合力偶,其矩等 于各力偶矩的代数和。 即: n
力的表示方法: 力是矢量,在书写力时,常用一带箭头的线段 来表示力;在印刷体中,常用加黑的字母表示, 如F、P、G、F1等等。 F P G F 力的作用点: 通常当力的作用比较集中,对所研究问题的结 果不会产生影响,则可将其理想化为点,这个力 就称为集中力。当力分布于一个较大面积或较大 线性尺寸上时,应当按照分布力对待,其强度用 载荷集度标示,即单位面积或单位长度上的受力 大小(如:N/m,KN/c㎡等)。
力对点之矩失
m O ( F ) = r × F , m O ( F ) = r ⋅ F ⋅sin( r , F ) = F ⋅d
即:力对点的矩等于矩心到该力 力对点的矩等于矩心到该力 作用点的矢径与该力的矢量积。 作用点的矢径与该力的矢量积。
静力学基础知识
弹性力学问题分析
弹性力学问题
弹性力学是研究弹性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变 形和应力的学科。在工程中,弹性力学被 广泛应用于结构分析和设计。
分析方法
弹性力学问题分析可以采用有限元法、变 分法等数值方法和解析方法进行求解。根 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 解,可以得到物体的应力分布、位移分布 等信息。
分离变量法
将多变量问题分解为多个 单变量问题,逐个求解。
反三角函数法
用于求解与角度相关的静 力学问题。
静力学问题的数值解法
有限元法
将物体离散化为有限个单元, 通过数学方法求解每个单元的 受力情况,进而得到整个物体
的受力分布。
边界元法
基于边界条件建立数学模型,用 于求解某些特定的静力学问题。
有限差分法
外伸梁的受力分析
总结词
外伸梁的一端伸出支座并受到约束,受力分析需要考虑 伸出端部的支撑反力和跨中挠度的情况。
详细描述
外伸梁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结构形式,其受力分析需要考 虑伸出端部的支撑反力和跨中挠度的情况。在外伸梁的 伸出端部,支撑反力的大小和方向需根据具体约束条件 进行确定,同时该端部的刚度需考虑支撑反力的影响。 此外,跨中挠度是外伸梁受力后的主要变形表现,其大 小和分布情况需根据梁的跨度、荷载分布等因素进行计 算。通过对支撑反力和跨中挠度的分析,可以确定外伸 梁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关键参数,为结构设计提供 依据。
简支梁的受力分析
总结词
简支梁的两端受到自由度的约束,受力分析需要考虑跨 中挠度和支座反力的情况。
详细描述
简支梁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结构形式,其受力分析需要考 虑跨中挠度和支座反力的情况。在简支梁的两端,支座 对梁产生反力,这些反力的大小和方向需根据具体约束 条件进行确定。此外,跨中挠度是简支梁受力后的主要 变形表现,其大小和分布情况需根据梁的跨度、荷载分 布等因素进行计算。通过对跨中挠度和支座反力的分析 ,可以确定简支梁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关键参数, 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1-静力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
二力构件
只有两个力作用下处 于平衡的物体
LIMING UNIVERSITY
不是二力构件
二力杆不一定是直杆
LIMING UNIVERSITY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
2、加减平衡公理 若在作用于刚体上的已知力系上添加或减去任 何平衡力系,则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并不改变。
=
在此,力是有固定作用线的滑动矢量
一、受力分析 解决力学问题时,首先要选定需要进行研究的物体,
即选择研究对象;然后根据已知条件,约束类型并结合 基本概念和公理分析它的受力情况,这个过程称为物体 的受力分析。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有: 一类是:主动力,如重力,风力,气体压力等。 二类是:被动力,即约束反力。
以上两类力通称为外力。
1.3 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的两个力的合力仍作 用在该点上,其大小和方向由两个力组成的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
F2
R F1 F2
F1
R F1 F2
F2 F1
1.1 力的基本概念和静力学基本公理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
LIMING UNIVERSITY
R F2
F1
1.2 约束、约束的基本类型
一、约束的概念 自由体: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叫自由体。 非自由体:位移受限制的物体叫非自由体。 约束 :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预先施加的限制条件称为
约束。(阻碍物体运动的装置)
LIMING UNIVERSITY
约束反力 :约束给被约束物体的力叫约束反力。 (约束反力总是与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如:踢到墙上的足球所受的力。
LIMING UNIVERSITY
工程力学第一章静力学基础知识
§1-2 静力学公理
二、二力平衡公理(公理二)
作用于同一刚体
上的两个力,使刚体 平衡的必要且充分条 件是,这两个力的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力平衡公理示意图
§1-2 静力学公理
二力平衡条件只适用于刚体。 二力等值、反向、共线是刚体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 对于变形体,二力平衡条件只是必要的而非充分条件。
公理一与公理二的区别
§1-2 静力学公理
巧拆锈死螺母
该方法的力学原理是:
根据二力平衡公理,若在 锈死螺母的相对面作用一 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平衡力(F,F′),螺栓与 螺母将保持平衡,确保螺 栓不会折断。
螺母受力分析
§1-2 静力学公理
三、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公理三)
在一个刚体上加上或减去一个平衡力系,并 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作用与反作用力示意图
§1-2 静力学公理
一、作用与反作用公理(公理一)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永远是 成对出现 已知作用力就可以知道反 作用力,两者总是同时存在, 又同时消失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作用与反作用力示意图
§1-2 静力学公理
公理一的应用
人在划船离岸时,常把浆向岸上撑。这就 是利用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
§1-1 力与静力学模型
1.对物体的合理抽象与简化—刚体
刚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和大小都保持不 变的物体。
简单地说,刚体就是在讨论问题时可以忽略由于受力而引起的形状和体积改变的理想模型。
§1-1 力与静力学模型
受力的木板可以抽象为刚体吗?
刚体
§1-1 力与静力学模型
2.对受力的合理抽象与简化——集中力与分布力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静力学基础PPT幻灯片
F Fxi Fy j Fzk
(1-2)
11
1.1 力与力的投影 直接投影法
直接投影法
若已知力F在直角坐标轴上的三个投影,其 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F Fx2 Fy2 Fz2
(1-3)
cos Fx
F
cos Fy
F
cos Fz
F
(1-4)
光滑球铰链(球铰链):一般用于空间问题。 光滑圆柱铰链(柱铰链):用于空间和平面情形。
1.光滑球铰链约束:
A F
A
B
FAz
A
FAx
FAy
1.3 约束与约力
1.3.3 光滑铰链约束 2.光滑圆柱铰链约束:
F
Fy
Fx
1.3 约束与约束力
1.3.4 链杆约束
定义:两端用光滑铰链与物体连接,中间不受力(包括自重在内)的刚性 直杆称为链杆。一般用符号 F表A 示。
大小:标量, Fxy·h 转向:正负符号确定(逆时针为正/右手 螺旋)
方向:转轴轴线方向(确定)
单位:N·m
n
Oh
Fxy
注意:当力与轴平行(Fxy)或0 相交时(h=0),亦即力与
轴共面时,力对轴之矩等于零。
1.2 力矩与力偶
1.2.2 力对点之矩
在右图中,设力F的作用点为A,自空间任 一点O向A点作一矢径,用r表示,O点称 为矩心,力F对O点之矩定义为矢径r与F的 矢量积,记为 MO。(F )
M x (F ) yFz zFy M y (F ) zFx xFz M z (F ) xFy yFx
这说明,力对点之矩在过该点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力对该点的轴之矩。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知识
Fxy F sin X Fxy cos F sin cos
Y Fxy sin F sin sin
F Fx2 Fy2 Fz2 cos Fx F ,cos Fy F ,cos Fz F
38
§1-6
用线汇交于一点,则另一力的作用线必汇交
于同一点,且三力的作用线共面.
10
[证 ]
∵ F1 , F2 , F3 为平衡力系,
∴ R , F3 也为平衡力系。 又∵ 二力平衡必等值、反向、共线, ∴ 三力 F1 , F2 , F3 必汇交,且共面。
公理4
[例] 吊灯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拉)
等值、反向、共线、异体、且同时存在。
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
因此,对刚体来说,力作用三要素为:大小,方向,作用线
9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 一个合力,此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
大小和方向由以原两力矢为邻边所构成的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R F1 F2
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平衡,若其中两力作
11
公理5
刚化原理
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此变形体变成
刚体(刚化为刚体),则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公理5告诉我们:处于平衡
状态的变形体,可用刚体静
力学的平衡理论。
12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一、概念 自由体: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叫自由体。
非自由体:位移受限制的物体叫非自由体。
约束: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预先施加的限制条件称为约束。 (这里,约束是名词,而不是动词的约束。) 约束反力:约束给被约束物体的力叫约束反力。
工程力学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 1
18
活动铰支座的简化图形
19
3)球形铰链约束
FN
A
B
约束反力过球心,指向不定:
可用三个相互正交的分力 来表示
Fx 、Fy 、Fz
20
4. 固定端约束(平面)
21
1. 具有光滑接触面的约束 (不计摩擦)
约束力特点 方向---------沿接触处的公法线 指向---------指向受力物体 作用点 -----接触处.
P
N
10
光滑接触面约束实例
11
2. 由柔软的绳索、链条或皮带(自身重量不计)构成的约束
约束反力特点: (只能承受拉力)
方向---------沿绳索
任意两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等值、反向, 共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6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力学模型的建立 一、研究对象的简化 二、载荷的简化
表面力
1)按作用方式分
(静力学部分——刚体)
分布力 集中力
体积力
静载荷(加载、卸载缓慢,作用期间不随时间变化)
2)按是否随时间而变分
两个力等值、反向、共线 说明:① 对刚体(是充要条件)
② 对变形体(是必要条件)
2
2、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 成一个合力,此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 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以原两力矢为邻边所 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即,合力为原两力的矢量和。
矢量表达式: FR F1 F2
冲击载荷(打桩)
动载荷
交变载荷
7
三、约束与约束反力的简化
(一)、几个概念
自由体: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叫自由体。
理论力学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知识
Fn对轴心O的力矩。
解: 1)直接法:由力矩定义求解
M o (Fn ) Fn h Fn r cos
2)合力矩定理
将力Fn分解为切向力Ft和法(径) 向力Fr,即
Fn Ft Fr
由合力矩定理得:
M o (Fn ) M o (Ft ) M o (Fr ) Ft r 0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 的作用点也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构成 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或者说,合力矢等于这两个力矢 的几何和。
合力(合力的大小与方向)FR F1 F2 (矢量和) 亦可用力三角形求得合力矢 此公理表明了最简单力系的简化规律,是复杂力系简化的基础。
约束力: 当不计摩擦时,轴与孔在接触为光滑 接触约束——法向约束力。
约束力作用在接触处,沿径向指向轴心。
当外界载荷不同时,接触点会变,则约束力的大小 与方向均有改变。
可用二个通过轴心的正交分力 Fx , Fy 表示。
(2)光滑圆柱销钉
约束特点:由两个各穿孔的构件及圆柱销钉组成, 如剪刀。
约束力:
第一节 静力学基本概念
力: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作用效果使物体的机 械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墨经>:“力,刑之所以奋也。”
力对物体作用效应
外效应: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内效应: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力的单位:牛[顿](N)或千牛(kN) 1kgf=9.80665N
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力是矢量。
合力矩定理的解析表达式
M F M F M F x F sin y F cos x F y F
静力学基础PPT课件
C A
A
B
B
RB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2–1 静力学公理
公理二 力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任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为作用于同一点 的一个力,即合力。
合力的大小由以两力的为邻边而作出的力平行四边形 的对角线来表示。
矢量表达式:F= F1+F2
F2
F
A F1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2–3 结构及构件的受力图 检查下面的受力图有什么错误
思考题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2–3 结构及构件的受力图
练习题
Q A
Pa B
B
A
C
P
对AB,BC
Q
FAx
FAy
Pa
FRB
FB’
FB
P FA
FC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构及构件的受力图
物体系的受力分析
例题2-3. 由水平杆AB和斜杆BC
方向:与被限制的位移方向相反 大小:由平衡方程确定 (5)主动力:约束反力以外的力 可事先测得的力,如推力、拉力、重力等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2–2 三、常见几种约束类型
1、柔性约束:
荷载 约束 结构的计算简图
FT1
约束
A FT2
柔性约束的特点:
• 只能受拉,不能受压 • 只能限制沿约束的轴线伸长方向
构成的管道支架如图所示.在AB
A
杆上放一重为P的管道. A ,B,C
处都是铰链连接 .不计各杆的自
重 ,各接触面都是光滑的.试分别
画出管道O,水平杆AB,斜杆BC
静力学基础知识
力矩与力矩平衡
总结词
力矩是描述力的转动效果的物理量,由力的大小、力臂长度和力的方向共同决定。力矩 平衡则是描述物体转动状态的一种状态,当作用于物体的所有外力矩之和为零时,物体
保持平衡状态。
详细描述
力矩是描述力的转动效果的物理量,它由力的大小、力臂长度和力的方向共同决定。力臂是从转动轴到力的 垂直距离,对于确定点的转动,所有力的力矩代数和等于零。力矩平衡则是描述物体转动状态的一种状态,
04
静力学中的力系
力系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力系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组力的集合。
分类
根据力的作用线是否通过一点,可以分为共 点力系和非共点力系;根据力的作用线是否 在同一个平面内,可以分为平面力系和空间
力系。
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简化
通过力的平移,将一个力系简化为一个合力,这个合力 与原力系等效。
合成
将两个或多个力合成一个或少数几个力,这些力与原力 等效。
当作用于物体的所有外力矩之和为零时,物体保持平衡状态,即不会发生转动或匀速转动。
力的合成与分解
要点一
总结词
力的合成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 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的过程。在合成 与分解过程中,必须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法则。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力的合成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而力 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的过程。在合 成与分解过程中,必须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法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是表示两个力和分力之间关系的平行四 边形,其中对角线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三角形法则则 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时,分力与合力共同构成一个 三角形。
静力学的基本假设
模块一 静力学基本知识共78页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Thank you模块一 静力学基本知识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模块一静力学基础
任务一课程概述一、填空题1.建筑中由若干构件连接而成的能承受和传递作用的骨架体系称为( 建筑结构 ),简称结构。
这里所说的“作用”,是指能使结构或构件产生效应(内力、变形、裂缝等)的各种原因的总称。
2.作用可分为( 直接作用 )和( 间接作用 )。
( 直接作用 )即习惯上所说的荷载,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系,如结构自重、家具及人群荷载、风荷载等。
( 间接作用 )是指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如地震、基础沉降、温度变化等。
3.建筑结构由( 水平构件 )、( 竖向构件 )和( 基础 )组成。
( 水平构件 )包括梁、板等,用以承受竖向荷载;( 竖向构件 )包括柱、墙等,其作用是支承水平构件或承受水平荷载;( 基础 )的作用是将建筑物承受的荷载传至地基。
4.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学会使物体产生两种力效应,分别是(外效应)和(内效应 )。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与(作用点)。
5.使物体产生运动或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称( 荷载 )。
(主动力)6.工程设计的任务之一就是保证构件在确定的外力作用下能正常工作而不失效,即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7.在任何外力作用下,大小和形状保持不变的物体称(刚体 ) 。
在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尺寸的改变和形状的改变)的固体称(变形固体)。
8.结构中的每一个基本部分称为(构件),全部构件由杆件组成的结构称为(杆系结构)。
9.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是( 轴向拉(压)变形 )、(剪切变形)、(扭转变形)、(弯曲变形)。
二、选择题1.刚度是结构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材料抵抗( A )的能力。
A.变形B.破坏C.弯曲2.强度是结构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材料抵抗( B )的能力。
A.变形B.破坏C.弯曲3.关于材料的变形下列分法正确的是( A )。
A.基本变形和组合变形B.拉伸变形和压缩变形C.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三、简答题1. 什么是构件?什么是杆件?描述杆件的要素有哪些?杆件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工程中常见杆件是哪种杆?答:构件——组成建筑结构的单个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二十六 结构刚度验算
一、填空题
1.用积分法求梁的挠曲线方程,积分常数由梁位移的( 边界 )条件和( 连续光滑 )条件来确定。
2.用叠加法计算梁变形的条件是(梁的变形很小且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
3.提高梁的刚度的主要措施为( 合理选择截面形状 );(尽量减少梁的跨度 );( 合理安排梁的约束和加载方式 )。
4.梁截面形心的线位移,称为( 挠度 )
5.力在其它原因引起的位移上所做的功称( 虚功) 。
6.在变形过程中,某截面所转过角度,称为该截面的 ( 角位移)。
7.位移符号“Δip ”中的两个下标i 、p ,其中下标i 的含义是(产生位移的位置);下标p 表示 ( 引起位移的原因 )。
8.当求得的位移Δip 为负植时,说明了( 实际位移与虚拟力方向相反 )。
二、选择题
1.两简支梁,一根为钢,一根为铜。
已知它们的跨度和抗弯刚度均相同,若在跨中有相同的载荷F,二者的( B )不同。
A.支反力
B. 最大正应力
C. 最大挠度
D. 最大转角
2.下列哪种措施不能提高梁的弯曲刚度?( D ) A.增大梁的抗弯刚度 B.减小梁的跨度
C.增加支承
D.将分布荷载改为几个集中荷载 3. 一杆系结构如图所示,设拉压刚度EA 为常数,则节点C 的水平位移为( 0 )。
三、判断题
(√)1.平面弯曲梁的挠曲线必定是一条平面曲线。
(×)2.由于挠曲线的曲率与弯矩成正比,因而横截面的挠度和转角也与截面上的弯矩成正比。
(√)3.梁的挠曲线方程随弯矩方程的分段而分段,只要梁不具有中间铰,则梁的挠曲线仍然是一条光滑、连续的曲线。
F
A
B
C ︒
30︒
30
(√ )4. 梁的变形有两种,它们是挠度和转角 。
四、计算题
1. 试用互等定理求跨度中点C 的挠度,设EI=常量。
解:(a )
(1)将P 力移到C 截面处。
(2)由位移互等定理
EI Pal a EI Pl a θδδf B c 16162
21221=
⨯=⨯=== 方向向上 (b )
(1)将P 力移到C 截面处,如下图
(2)由位移互等定理
EI Pl l EI l P EI l P l θf δδf c c c 4852
)2)2((3)2(23
2
31221-
=⨯-+-=⨯+===
方向向下。
2. 试求图示各梁截面B 的挠度和转角。
A
B
a)
D
C
a
l /2
l /2 P l /2
l /2 P B
C
A
b)
a
l q
B
C
A
a)
A
B
D
C P
1 2
P
B
C A
1
2
解:(1)在B 处作用虚加力Pf 和Mf ,并列出弯矩方程
f
f f
f M x a l P qx x M M x P x M -+---=--=)(21)()(222
211
(2)上式分别对Pf 和Mf 求偏导数
1)
( 1)()()( )(212211-=∂∂-=∂∂+--=∂∂-=∂∂f
f f f M x M M x M x a l P x M x P x M
(3)用卡氏定理求挠度和转角
⎰⎰⎰⎰⎰⎰⎰⎰--+---+---=∂∂+∂∂=∂∂=+---+---+---=∂∂+∂∂=∂∂=
--a
f f a
l f f l f
l f f B a
f f a
l f f l f
l f f B dx EI
M x a l P qx dx EI
M x P dx M x M EI x M dx M x M EI x M M U
θdx x a l EI
M x a l P qx dx x EI
M x P dx P x M EI x M dx P x M EI x M P U
f 02
22
21
122
22111102
222
21
1122
221111)1()(21)1()
()()()()()]([)(21)()
()()()()(
(4)令上两式中的Pf 和Mf 为零
EI qa dx EI
qx θa l EI
qa dx x a l EI qx f a
B a
B 6)1(210)4(24)]([210302
22302
222=--+=-=+---+=⎰⎰
x 1
q
B
C
A
x 2
P f
M f
挠度和转角的方向与虚加力的方向一致。
3.求下图所示简支梁在力 P 作用下右支座处的转角 B 。
(16分)
解:作 MP 图及M 图如下
由图乘法计算转角 B
4.求下图所示刚架B 点的竖向位移,EI=常数。
P
l/2
l/2
A
B
EI
P
A
B
Pl
4
M P 图
A
B
M 图
1 1
2
c B 111l Pl ωy Pl 242θ===EI EI 16EI
q
3EI
2EI
C
B
A
a
a
a
a
1
M 图
A
B
C
解:
由图乘法计算公式,得刚架B 处竖向位移为:
ΔBV =
16EI 9qa EI a
qa 21a 2EI a 43qa 21a 31422=
+(↓)
5 .简化电机轴的尺寸和载荷如图所示,已知E=200GPa ,d=130 mm ,定子与转子的许用间隙δ=0.35mm ;校核轴的刚度。
解:
(1)用叠加法求梁的最大挠度
m
....ql Pl d E EI ql EI Pl y y C max 1003103841100351548110531301020064384548643845483434
9434
43-⨯=⎪⎭⎫
⎝⎛⨯⨯⨯+⨯⨯⨯π⨯⨯=⎪⎭⎫
⎝⎛+π=--==
(2)刚度校核
δ= m .y max m 0310
6. 试求图所示外伸梁C 点的竖向位移∆CV 。
梁的EI=常数
解:MP.M 图分别如图 (b).(c)所示。
BC 段的MP 图是标准二次抛物线;AB 段的MP 图较复杂,但可将其分解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标准二次抛物线图形。
于是由图乘法得
B
A
P=3.5
C
500
500
q=1.035
24381231)(1
12
1332211l y ql l y y y EI cv ⨯
=⨯⨯=-+=
∆ωωωω 2322l y ⨯=
228121ql l ⨯=ω 238132ql l ⨯=ω 2213l y ⨯
= 代入以上数据,于是
⎪⎪⎭⎫ ⎝⎛⨯-⨯+⨯=∆41231683481333l ql l ql l ql EI
CV
()
↓=EI ql 1284
7.试求图18.23(a)所示伸臂梁C 点的竖向位移∆cv 。
设
EI=1.5x105KN.m2
解:荷载弯矩图和单位弯矩图如图 (b) (c)所示。
在AB 段, MP 和M 图均是三角形;
在BC 段,MP 图中C 点不是抛物线的顶点(因为0≠=C Q dx dM
),但可将它看作是
由 B.C 两端的弯矩竖标所连成的三角形与相应简支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标准抛物线图(即图b 中虚线与曲线之间包含的面积)叠加而成。
将上述各部分分别图乘再叠加,
即得:
3645321463002121⨯⨯⨯⨯-⎪⎭⎫ ⎝⎛⨯⨯⨯⨯⨯=
∆EI EI CV
()↓==⨯==
cm m EI 44.40444.0105.16660
66605
8. 试求图 (a)所示刚架结点B 的水平位移∆BH 。
设各杆为矩形截面,截面尺寸为b ×h ,惯性矩l=bh3/12,E 为常数,只考虑弯矩变形的影响。
解:
先作出MP 图和M 图,分别如图 (b) (c)所示。
应用图乘法求得结点B 的水平移为 ()3322111
y y y EI BH ωωω++=
∆
⎪⎭⎫ ⎝⎛⨯⨯⨯+⨯⨯⨯+⨯⨯⨯=281323221213221211222l l ql l l ql l l ql EI ()→=EI ql 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