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1资料.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柯尔克孜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少数民族柯尔克孜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04
柯尔克孜族音乐与舞蹈
民歌与歌曲
民歌
柯尔克孜族的民歌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通常由单旋律乐器伴奏,如库姆孜。民歌主题多样,包括爱情、历史 、生活等,是柯尔克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曲
柯尔克孜族的歌曲通常由男性演唱,以独唱和合唱形式为主,也有对唱和轮唱等形式。歌曲主题涵盖了生活的各 个方面,包括爱情、劳动、历史等,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

传承措施与方法
传承人培养
传统手工艺品保护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传承人的支持 力度,通过提供资金和培训等方式, 鼓励他们传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品。
加强对传统手工艺品的保护和开发, 鼓励传承人制作更多的手工艺品,促 进其商业化发展。
文化节庆活动
举办柯尔克孜族民俗文化节庆活动, 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其中,增强文化 认同感。
饮食习俗
主食
柯尔克孜族的主食以面食为主,如馕、面条、饺 子等。同时,他们也喜欢吃肉类和奶制品,如羊 肉、牛肉、马肉等。
饮品
柯尔克孜族的饮品以奶茶为主,也喜欢喝马奶和 酸奶。其中,奶茶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饮品之一。
节庆活动
开春节
开春节是柯尔克孜族最重要的节日之 一,也是他们的新年。在这个节日里 ,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赛 马、摔跤、歌舞表演等。
03
柯尔克孜族传统体育
马背竞技
赛马
赛马是柯尔克孜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历史悠久,深受人 们的喜爱。赛马比赛通常在草原、马场等宽阔平坦的场地进 行,参赛选手骑着马匹进行速度和耐力的比拼,争夺冠军。
叼羊
叼羊是柯尔克孜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具有强烈的竞技性和 趣味性。参赛选手骑马争夺一只象征性的“羊”,谁先夺得 “羊”谁为胜者。这一运动需要选手具备高超的骑术、速度 和力量。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最后更新时间:2016-05-03 00:19:56柯尔克孜族,也译作吉尔吉斯族,中亚的一支民族,为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中国境内约有16万柯尔克孜人(2000年),主要分布于新疆西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历史《史记》中最早记录了柯尔克孜人的情况,称之为“鬲昆”。

两汉时称“坚昆”,魏晋南北朝至隋代称“结骨”、“契骨”、“纥骨”、“护骨”。

唐代时根据汉语的音译通称为“黠戛斯”。

五代十国、辽、宋、金时又称“纥里迄斯”,大蒙古国和元代时称“吉利吉斯”等,这些名称其实都是各时期各种不同的音译。

清代时按准噶尔人的称呼,称其为布鲁特。

乃蛮、钦察、契丹等来自哈萨克汗国的部族属于吉尔吉斯的“色尔特克勒克”(意为“外部之人”),不属于吉尔吉斯本部。

吉尔吉斯人原本世代居于西伯利亚南部、叶尼塞河上游的盆地。

在汉代受匈奴统治,二世纪中叶后受鲜卑和柔然统治。

北齐、隋唐时期先后受突厥汗国、回纥统治,后在840年灭回鹘后独立过一段时间,一直到924年才被耶律阿保机的大契丹国统治。

蒙古帝国时期划入益兰州,到17世纪,受到准噶尔汗国蒙古人和俄罗斯帝国人排挤,渐渐迁移到天山北麓的伊塞克湖一带,即今日吉尔吉斯共和国之地。

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平定准噶尔蒙古后,吉尔吉斯人被满清统治。

后来满清衰落,在1864年的北京条约将伊犁河及天山一大部分割让俄国,因为人随地归,吉尔吉斯人从此被俄罗斯帝国统治。

一部分因为被准噶尔裹胁叛乱被乾隆帝送交今黑龙江省富裕县,又称富裕柯尔克孜人。

柯尔克孜人最早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早期生活在天山南部及中亚等地的柯尔克孜人公元10世纪前后就皈依伊斯兰教。

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约361万柯尔克孜族人,与现今的在中国新疆的16万柯尔克孜人均信仰伊斯兰教。

而生活在中国黑龙江的富裕柯尔克孜人则信仰萨满教,新疆额敏因长期与厄鲁特生活因此信仰藏传佛教。

吉尔吉斯斯坦因浩罕汗国而伊斯兰化,南部吉尔吉斯更为伊斯兰化。

【传统文化】柯尔克孜族的文化介绍 柯尔克孜族文化艺术

【传统文化】柯尔克孜族的文化介绍 柯尔克孜族文化艺术

【传统文化】柯尔克孜族的文化介绍柯尔克孜族文化艺术
悠久的
历史
和牧业生产生活,造就了柯尔克孜人豪放爽朗的性格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其中最
突出的民歌、诗歌、音乐。

柯尔克孜族的史诗最着名的是《玛纳斯》,有20多万行。


一部传记性的英雄史诗,描绘了玛纳斯家族八代人反抗异族侵略、保卫家乡和柯尔克孜族
人民的安宁生活这样一个主题。

这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很高的口头文学,丰富了祖国的
艺术宝库。

柯尔克孜族人民能歌善舞,阿肯、伊尔奇、玛纳斯奇是民间音乐的创作者、加工者和
传播者。

还肓多种群众性的娱乐、体育活动,如赛马叼羊、摔跤、马上角力、拔河、荡秋千、
夜游、捉迷藏、欧运、姑娘追,等等。

民间乐器亦很丰富,有考姆兹(三弦口琴)、奥孜考
姆兹(吹奏乐器)、克雅可(二弦拉琴)、帕米尔考姆兹(铁三弦)、却奥尔(牧笛)等。

柯尔克孜族还具有独特风格的工艺美术,其中尤以刺绣、编织最为着名。

柯尔克孜族妇女擅长刺绣,她们在头巾、枕头、被面、衣袖边、马衣以及悬挂的各种
布面装饰品上绣出各种的精致花纹,其中有花卉、飞禽、走兽和各种几何图案。

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活泼。

他们编织的挂毯、地毯,花色图案精美。

花毡、白毡帽、银质马鞍、木制碗、盒等,精巧美观、古朴耐用。

各种工艺品以红、蓝、白色为主,尤以红色最受欢迎。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原上的雄鹰——柯尔克孜族

高原上的雄鹰——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是柯尔克孜语“四十个姑娘”的意思。

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期生活在蒙古大草原上以叶尼塞河为中心的地方,时称坚昆,公元9世纪摆脱回鹘统治建立汗国。

如今,在中国境内的柯尔克孜人主要居住在现在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少数散居在新疆北部的伊犁地区和新疆南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也有一些柯尔克孜人,是当年民族南迁的时候迁居那里的。

柯尔克孜族男子一般不留长发,而留胡须。

妇女梳两条辫子,未出嫁的姑娘则扎40根辫子。

男子一年四季多戴白毡帽,冬季多穿皮衣皮裤,上身穿白色绣花边的圆领衬衫,外套羊皮或黑蓝色棉布无领长“袷袢”,也有用驼毛织成的,袖口黑布沿边,系皮腰带,带上拴小刀、打火石等物。

女性穿对襟上衣,宽大无袖,长不过膝,缀银,下搭多褶的长裙,外套黑色坎肩或“袷袢”。

他们的服装华美,色彩绚丽,美不胜收。

最抢眼的要数头顶的华冠,看着就让人肃然起敬,穿戴之后使得女性显得那么庄重和尊贵。

宗教在柯尔克孜服饰中也得到了反映。

柯尔克孜人在历史上和很多西域的游牧民族一样,早期曾经信奉过萨满教,后来又皈依佛教,17世纪后才信奉伊斯兰教。

伊斯兰文化对柯尔克孜文化产生了多方面深刻的影响,他们喜爱的图案,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一些萨满教及佛教艺术中人物和动物造型的痕迹,又形成了自己极富草原生活气息的伊斯兰纹饰特点。

撰文·摄影/王守垠高原上的雄鹰——柯尔克孜族TRAVELING IN XIN JIANG 行游新疆柯尔克孜族妇女擅长刺绣,常在衣服的领、袖、前胸等处绣上美丽精致的几何图案。

这些服饰做工精细考究,构图贴近生活,亲切朴实,风格独特,草原气息浓郁,民族特色突出,立体感极强,条纹清晰,古朴典雅,编织也表现出精湛的技艺。

猎鹰之乡在巍峨的雪山下,彪悍的柯尔克孜牧民骑着骏马,右臂擎鹰,左手挽缰,那景色犹如一副大气磅礴的油画,将柯尔克孜人的英勇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柯尔克孜人来说,猎鹰是一个民族的符号,是他们的精神图腾。

柯尔克孜人过去主要以游牧、狩猎为生,在没有枪支的岁月,除了骏马和猎狗外,猎鹰便是他们最好的帮手。

柯尔克孜族民情风俗5篇

柯尔克孜族民情风俗5篇

柯尔克孜族民情风俗5篇第一篇:柯尔克孜族民情风俗柯尔克孜族民情风俗柯尔克孜族在喀什分布在塔什库尔干、疏附、疏勒、莎车、叶城、英吉沙等地。

“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或“草原人”等说法。

柯尔克孜的先民,最初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唐朝时称“黠戛斯”。

公元840年,一部分黠戛斯人随着回鹘人西迁到了新疆。

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现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

他们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也有一部分信仰喇嘛教。

柯尔克孜男子常戴高顶方形卷沿帽和两侧有突出护耳的皮帽或毡帽,内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衫,外套羊皮或蓝、黑色棉布做成的长“袷袢”,腰束皮带,并佩带小刀。

女子喜穿缀有银扣的对襟上衣,下穿多褶长裙或下端带皱裥的连衣裙,外套黑色坎肩或袷袢。

姑娘们普遍喜好红色衣裙,戴红色丝绒圆顶小帽或水獭皮帽。

妇女多披白色头巾,穿绣有花纹的高筒皮靴。

未婚姑娘喜扎许多小辫,婚后改扎双辫。

妇女喜戴耳环、项链、手镯、戒指等。

柯尔克孜族的饮食,主要为奶子、奶皮、奶油、酸奶、奶饴等奶制品和牛、羊、马、骆驼等肉类,辅以面食、蔬菜。

喜喝茯茶。

柯尔克孜族牧民多住圆形毡房,顶部开天窗。

夏季多住在草原及河流附近,冬季迁居向阳山谷。

定居的群众多住方形平顶土房,房子周围种有瓜果、蔬菜。

柯尔克孜族十分好客和注重礼节。

路上相见,互相问候,家里来客,热情款待。

迁居时,邻居们也要互相设宴招待。

柯尔克孜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民歌的形式和内容比较丰富,著名的民间史诗《玛纳斯》,是一部古代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

乐器有10多种,以三弦琴“库姆孜”最为人民喜爱。

传统的工艺美术——刺绣、擀毡、雕刻、织花等也别具特色。

文娱活动丰富多彩,除唱歌、跳舞、说故事外,有刁羊、赛马、摔跤、马上拉力、拔河等。

“姑娘追”是柯尔克孜人民喜爱的一种马上运动,也是青年男女表白爱情的一种特殊方式,通常在喜庆丰收、举行婚礼、欢庆集会时举行。

开始时将参加运动的人员分成两部,然后一方出男,一方出女,男女骑马同往指定地点。

柯尔克孜族简介

柯尔克孜族简介

柯尔克孜族‎简介15世纪3‎0-40年代,柯尔克孜人‎受瓦剌首领‎也先的追击‎,一部分人逃‎到了天山地‎区,受东察台汗‎国管辖。

清代称柯尔‎克孜族为“布鲁特”,公园175‎9年清军平‎定新疆大小‎合卓的叛乱‎的过程中,柯尔克孜族‎一个部落首‎领阿奇木曾‎率带领柯尔‎克孜人配合‎清军,围攻喀什噶‎尔,起到了牵制‎作用。

1949年‎9月25日‎,柯尔克孜人‎民和新疆人‎民一道迎来‎了新疆的和‎平解放,暮1954‎年7月14‎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宣布成‎立。

柯尔克孜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

柯尔克孜“Airgh‎i z”是本民族的‎自称。

汉文史书中‎的“鬲昆”、“隔坤”、“坚坤”、“结骨”、“纥坤”、“护骨”、“契骨”、“纥迄斯”、“黠戛斯”、“辖戛斯”、“黠戛司”、“纥里迄斯”、“吉利吉斯”是“柯尔克孜”一词在清代‎前不同历史‎时期的汉译‎音。

清朝称“柯尔克孜”为“布鲁特”。

史诗《玛纳斯》也有“布鲁特”或“布鲁依特”的称呼。

有关柯尔克‎孜名来源的‎传说,在民间又有‎两种:一种是“四十个姑娘‎”的传说。

因为柯语中‎“柯尔克”意为四十,“克孜”意为姑娘。

“柯尔克孜”即为四十个‎姑娘的含义‎。

此含义便引‎申出了柯尔‎克孜族源于‎四十个姑娘‎这种带有神‎话色彩的民‎间故事。

这种传说,在六七百年‎前的元朝时‎期就已广泛‎流传。

《元史》载:“吉利吉斯者‎,初以汉地女‎四十人于乌‎斯之男结婚‎,取此义义名‎。

”关于“柯尔克孜”含义的第二‎种解释是:“柯尔”意为大山、山脚、山里等;“克孜”是从“乌古孜、奥古孜、盖孜、依孜”等演变而来‎的。

“乌古孜”是一位国王‎、“奥古孜”意为大河、“盖孜”意为游动、“依孜”意为印迹。

库木孜简介‎库木孜,是柯尔克孜‎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考姆兹。

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乌恰、阿克陶、阿合奇,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等地。

库木孜,用整块杏木‎、柳木挖制,全长90厘‎米。

柯尔克孜族人物故事

柯尔克孜族人物故事

柯尔克孜族人物故事柯尔克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柯尔克孜族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奉献精神,为柯尔克孜族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一位著名的柯尔克孜族人物是阿布力孜·阿布力提。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勤奋的精神。

阿布力孜在学校里成绩优异,尤其擅长文学和历史。

他对柯尔克孜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非常感兴趣,经常深入研究和探索。

阿布力孜毕业后,他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为柯尔克孜族的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他成立了一个文化研究团队,致力于收集、整理和传承柯尔克孜族的传统文化。

阿布力孜和他的团队走遍了柯尔克孜族的各个角落,采访老一辈的长者,记录他们的口述历史和传统故事。

他们还收集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博物馆,展示柯尔克孜族的文化遗产。

阿布力孜并不满足于仅仅收集和保护柯尔克孜族的文化遗产,他还积极推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他组织了许多文化活动,包括展览、演出和研讨会,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他还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团体建立了合作关系,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阿布力孜的努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他多次获得国家级和地方级的文化奖项,成为柯尔克孜族文化事业的代表人物。

他的事迹也被媒体广泛报道,成为柯尔克孜族的骄傲和自豪。

阿布力孜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成功,更是柯尔克孜族整体发展的缩影。

他的努力代表了柯尔克孜族人民对自己文化传统的珍视和传承。

他的事迹激励着更多的柯尔克孜族人走出去,为自己的民族争光。

通过阿布力孜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柯尔克孜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他们在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的同时,也积极融入现代社会,与其他民族进行交流和合作。

柯尔克孜族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同时也为多元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之,柯尔克孜族人物阿布力孜·阿布力提的故事展示了柯尔克孜族人民的智慧、勇气和奉献精神。

多姿多彩的柯尔克孜族乐器文化(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民族)

多姿多彩的柯尔克孜族乐器文化(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民族)

多姿多彩的柯尔克孜族乐器文化(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民族)他们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公元前3世纪,他们的先民就已经生活在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他们的先民曾多次捍卫了祖国领土完整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玛纳斯》诉说的就是他们的故事今天专业人士就和大家共同分享那些属于柯尔克孜族的故事吧柯尔克孜族的历史变革柯尔克孜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

《史记·匈奴列传》最早出现了对柯尔克孜族的先民的记载。

约公元前3世纪末,柯尔克孜的先世已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叶尼赛河上游。

汉文史籍中称为“鬲昆”、“坚昆”。

后历经各朝各代,族称也不断更替。

清代时为“布鲁特”。

1759年在平定大小和卓之乱的过程中,布鲁特希布察克部落的头领阿奇木比曾率兵攻破大小和卓控制的喀什噶尔,起到了牵制作用。

1856年沙俄入侵伊塞克湖地区,遭到柯尔克孜人民的坚决抵抗。

1865年柯尔克孜族人民举行了抗击阿古柏匪帮入侵的武装斗争。

1877年在清军收复失地的过程中,得到了柯尔克孜族人民的密切配合。

1895年英俄两国彼此勾结,背着中国政府私自瓜分了帕米尔地区,该地的柯尔克孜族与塔吉克族组织了“绥远回队”,为此做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柯尔克孜族人擀毡子1937年后,受苏联十月革命影响的柯尔克孜族先进分子伊斯哈克拜克率部进驻喀什,担负着从喀喇昆仑到帕米尔高原一带的边卡驻防任务,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边境的安宁。

1949年,柯尔克孜族人民与新疆各族人民一道迎来了新疆的和平解放。

柯尔克孜族的艺术贡献族称的含义“柯尔克孜”是民族的自称,也是其他民族对该民族的称呼。

“柯尔克孜”含义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一说是四十的复数,可解释为是四十个部落;一说是“山里的游牧人”,还有“山中的乌古斯人”、“依山傍河之人”、“草原人”的说法。

柯尔克孜族的语言文字柯尔克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柯尔克孜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克普恰克语组。

公元前2世纪由古柯尔克孜人创用的象形文字“鄂尔浑——叶尼塞文”今已失传。

柯尔克孜族习俗你了解多少

柯尔克孜族习俗你了解多少

柯尔克孜族习俗你了解多少柯尔克孜族习俗你了解多少柯尔克孜族很注重一些人生礼节,如诞生礼、摇篮礼、满月礼、割礼、丧葬和婚礼,他们都会按照祖上留下的习惯和规矩来进行。

下面店铺推荐柯尔克孜族风俗习惯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柯尔克孜族的风俗习惯家庭制度柯尔克孜族的家庭为一夫一妻制。

过去,受宗教影响,富者也有多妻的。

男权很大,老年人威信最高,妇女受和男人较平等对待。

旧式婚姻带有封建买卖性质,一般由父母包办。

订婚有指腹婚、幼年订婚、成年订婚三种形式。

娶妻彩礼至少要牲畜“一打”(九头)。

通婚范围不受氏族部落限制,直系亲属和近亲不能通婚,但有姑表和姨表婚等,并有与外族通婚现象。

好宾客,重礼节。

两人在路上相遇,要用手抚胸躬腰互相问好。

凡有来客,不论是亲威朋友,还是陌生人,都热情款待。

中多禁忌。

禁食猪、驴、狗肉和自死牲畜及一切动物的血;严禁在住宅附近大小便;谈话时不能擤鼻涕;忌讳骑快马到门口下马,因为这意味报丧或有不吉利消息;最忌撒谎、欺骗和赌咒。

饭前饭后要洗手,洗手后手上的水不能洒,要用布擦干。

做客时,吃东西要留下一点,不能吃尽,以示主人招待丰盛。

吃饭时,不许用手摸擦食物,也不允许用鼻子嗅食物,不能动别人的碗勺。

服饰方面忌坦露胸背的衣服,禁止穿裤衩背心在室外活动和作客等等。

客人吃饭时,他人不能进屋或窥探。

客人告别出门时,要背朝门外退出。

丧葬时将尸体用白布缠头和全身,实行土葬,由男子送葬。

服饰特点柯尔克孜族的服装,妇女多喜红色,穿短装,也有穿连衣裙的。

衬衫宽大直领。

布料衣服缝制简单,高级衣服缝制讲究,袖口和对襟处钉银扣。

裙子用宽带,或用绸料迭成多褶,制成圆筒状,上端束于腰间,下端镶制皮毛。

内衣翻领套坎肩,坎肩领口甚大,内衣显露。

在短装外面套大衣,多为黑色,翻领敞胸,冬季内加棉絮。

妇女戴圆形金丝绒红色花帽,叫“塔克西”,上面蒙上头巾。

另一种帽子叫“艾力其克”,镶有装饰品和刺绣。

戴这种帽子时,里面要戴绣花软帽。

冬季戴“卡尔帕克”,毛毡制成,顶加帽穗,帽面用呢料或布料,帽两侧开口,顶部一般是白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 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 分南北两种方言。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柯 尔克孜拼音文字。
生产方式: 柯尔克孜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活在平原地带 的柯尔克孜族也经营农业。
柯尔克孜族之宗教习俗
柯尔克孜人最初是崇拜图腾。有名的图腾是雪豹和 牛。
柯尔克孜族绝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居住在塔城地 区额敏县的一部分人信仰藏传佛教和萨满教。
柯尔克孜族之节日习俗
• 主要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掉罗勃左节等 节日。
• 掉罗勃左节:是柯尔克孜人为纪念一位名叫掉罗勃左的柯 尔克孜族英雄而形成的一个节日。据说在很早以前,掉罗 勃左因不堪忍受外族的欺侮,带领40位柯尔克孜族勇士, 与统治者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在一次战斗中,他的马英勇 牺牲了,这位英雄是为了悼念心爱的战马,拔下一撮马尾 ,做了一把“柯亚克琴”,坐在马的旁边,拉起了对战马 思念与哀悼的乐曲。这悲壮的琴声,传到了他的同伴们的 耳边,他们又聚集在英雄的身边,为他的安全脱险欢呼, 并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后来这一活动就变成了柯尔克 孜人互相祝福的节日。这个节日在每年的三月七日到九日 举行,时间为三天。
文化: 柯尔克孜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悠久的文 化,著名的长篇史诗《玛纳斯》成为我国的三大 史诗之一。妇女善刺绣和编织,其多姿多彩的壁 挂最为出名。
库姆孜琴。
服饰: 男性喜欢戴白毡帽(卡尔帕克),穿马靴和袷袢; 女子穿连衣裙,上身套色彩鲜艳的坎肩

猎鹰节
新疆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被称为 “猎鹰之乡”,在此居住的柯尔 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族人驯养猎鹰有着悠久历史
饮食: 主要为牛羊肉和奶制品,辅以面食,喜欢喝 奶茶。 房屋建筑: 生活在牧区的柯尔克孜族一般住毡房,农区 的住土木结构的平房
柯尔克孜族简介
• 历史: • 柯尔克孜是本民族的自称。历史上曾有“ 鬲昆”、“坚昆”、“纥骨”、“黠戛斯 ”、“乞儿吉斯”、“吉利吉思”和“布 鲁特”之称。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融入 了周围一些其他部落成分,促进了本民族 的发展和形成。
分布区域: 新疆柯尔克孜族主要居住在克孜勒苏自治州, 还有一部分分散在天山南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