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14《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观点。
2.能够体会“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能够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
理解“意境”“意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默一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惆怅
..(chóuchàng) 真zhì(挚) 浮光掠.影(lüè)
暮ǎi(霭) 渲.染(xuàn) 朝.朝暮暮(zhāo)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
....”“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胸有成竹:画竹子前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画家作画前,对所画的对象有整体的把握,非常熟悉。
(2)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
....,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3)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
..,意境会更鲜明。
渲染:比喻夸大地形容。
(4)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
..,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
堂皇:气势宏大。
二.读一读
1.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全文进行概括。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语文说课稿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语文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山水画的意境》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介绍山水画
的历史、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欣赏山水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观念,对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但
他们在欣赏和分析山水画时,可能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深入的审美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从理论入手,深入欣赏和分析山水画,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山水画的历史、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
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审美鉴赏
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画艺术,增强民族自豪
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山水画的历史、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
2.难点:欣赏和分析山水画,提高审美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分析、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山水画的意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山水画
的美。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以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作品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展示多幅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体会山水画的意境。
3.分析:讲解山水画的历史、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山水画。
4.实践:分组进行山水画创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山水画的魅力。
5.总结: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学生能够掌握山水画的构图、笔墨、色彩等基本技法。 - 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山水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山水画的构图、笔墨、色彩等基本技法。 - 山水画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2.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讲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历程等。 - 讲解山水画的构图、笔墨、色彩等基本技法。 - 讲解山水画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方法。 2. 演示法 - 教师现场示范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如构图、笔墨、色彩等。 - 教师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3. 讨论法 - 组织学生讨论山水画的意境,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的内涵。 - 组织学生讨论山水画作品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4. 实践法 - 安排学生进行山水画的实践创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3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山水画的意境》节选自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漫谈山水画》一文。文章探讨了山水画的历史、山水画创作中的意境和意匠问题,课文节选的是作者集中探讨意境的部分。本文处于统编教材9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课文是一篇较为标准的文艺论文,从语文素养的培育上看,这篇文章有四个方面的学习价值:其一,把握“意境”的内涵。学以致用。其二,学习、借鉴作者的论述思路。其三,构建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其四,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圈点勾画出关键词句,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结合的方式,用图表形式梳理出文章的论述思路,还要引导学生分析体会作者论述观点所用的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契合性,以及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并从中借鉴学习作者分析实例的方式。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适当拓展阅读,提升对意境的认识,形成自己具有批判性的看法。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首次接触文艺论文,文章内容涉及一定的专业知识,学生阅读时有较大难度,尤其对于基础较差及艺术审美能力不足的学生会觉得晦涩难懂,甚至难以产生兴趣进行深入阅读。因此教学应该把理解性阅读放在首位,教师要将之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三、教学目标
1、识记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2、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3、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一、教材分析
《山水画的意境》是人美版教材15册第2单元的教学内容,课业类型为造型·表现课,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山水画中的笔墨情趣、构图经营和诗书画印来了解山水画情思俊永、耐人寻味、情景交融的意境。并通过完成一幅山水小品画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本单元共分三课时。第一、第二课时:山水画的笔墨常识,临摹树石的画法,为山水画创作作铺垫。第三课时:感悟山水画的意境美,尝试创作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本教案是第三课时。
二、教学目标
㈠识目标:感悟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水画的创作方法。
㈡力目标:提高对山水画的欣赏能力、构思创作能力。
㈢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国画的浓厚兴趣,以及对传统艺术的珍视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㈠教学重点:感悟山水画的意境美,学习山水画创作的基本方法。
㈡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学过的笔墨技法创作一幅有意境的山水小品画。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㈠教学手段:本课采用传统教学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这里既有课堂讲授和演示,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声音、文字、图像集于一体,使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都充分地调动起来。将讲述式、提问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观察、自主探究来理解山水画意境的含义。使学生在欣赏、交流、实践等一系列体验中,感悟山水画的意境美。
㈡教学方法:欣赏、讨论、讲授、示范、实践等。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课题:山水画的意境
㈠意境的含义:有情感的画境。
㈡品味山水,感悟意境。
㈢意境的由来:师法自然,经营位置
笔墨情趣,诗情画意
融情入境。
㈣创作步骤:⒈确定主题⒉铅笔构图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及原文
《山水画的意境》课文原文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02 教学内容
山水画的基本概念
总结词
理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和 基本特点。
详细描述
介绍山水画的起源,阐述其在中 国绘画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分析 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包括构图、 笔墨、色彩等方面的表现。
山水画的意境表现
总结词
掌握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
05 教学评价
学生自评
自我认知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和掌握程度进行反思,判断是否达到 预期学习目标。
总结反馈
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得失,为后续学习提供改进方向。
教师评价
课堂表现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 动情况和学习态度。
作业完成情况
教师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家长评价
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家长关注孩子在家中的学习状态,对其 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反馈。
VS
沟通交流
家长与教师保持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 表现,共同促进孩子的学习成长。
06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反思
01
02
03
知识点覆盖面
本次课程是否覆盖了山水 画意境的主要知识点,包 括但不限于构图、笔墨运 用、色彩搭配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 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议论文的学习在初中阶段特别初三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课标对议论文的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议论文阅读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对生活现象、社会问题,具有独立思考和分析鉴别能力。议论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议论能力既能衡量一名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又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议论文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和提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认识水平。我们教材安排的议论文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都是经典名篇,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教育的好教材。(二)教材地位:
《山水画的意境》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中国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历朝各代绘制的宏篇巨幅的山水画,还是充满了文人气息的隽秀小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充满了诗情画意,显现出或空灵、隽永、含蓄、蕴藉,或迷远飘渺、奇妙幻境,或雄浑幽深、气势如宏的意境之美。本课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对于山水画的学习,力求改变过于注重技巧、过于强调技法而无暇顾及在画中表现意境的现象。让学生
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教学目标
1.阅读时,要注意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思辨的方法。
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教案第1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把握本文的写作脉络,理清文本思路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诗词和山水画作品的欣赏,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初步理解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重点:过程与方法目标;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讨论法、演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在阅读众多文人雅士的诗赋佳作时,不难发现写山水之情、归隐之乐的诗词数不胜数,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山水诗与山水画的意境。让我们跟着李可染一起,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齐白石的*。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2.生难字词
(1)字音
惆怅(chang)真挚(zhi)渲染(xuan)
胸有成竹(xiōng)朝朝暮暮(mu)浮光掠影(yǐng)
(2)词义
【胸有成竹】强调画家作画前,对于所画的对象已经有了整体把握,非常熟悉。
《山水画的意境》名师教案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2.理清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论证方法,体会本文说理语言的艺术。
3.能够体会“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4.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
2.教学难点:明确什么是意境和获得意境的方法,提升鉴赏能力。【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知识。
2.把握文章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3.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下面三幅画
同学们,你们从这三幅画感受到这三幅画的意境吗?下面请你们跟随我一起走进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的意境》去体会。
教师板书课题:14 山水画的意境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教师: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作者的相关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预设: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以山水画艺术成就最高,开创中国山水画黑、满、重、亮的新画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代表画作:《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2)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教案标题: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理解山水画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会运用不同的绘画技法表现山水画的意境。
4.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水平。
教学准备:
1. 展示山水画的图片、书籍和视频资源。
2. 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笔、颜料、画纸等。
3. 确保教室环境安静、整洁,有足够的光线。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元素和表现手法。
2. 提问学生对于山水画的印象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知识讲解:
1. 介绍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包括中国山水画、日本水墨画等。
2. 解释山水画的特点,如追求意境、注重构图和笔墨的运用等。
示范与实践:
1. 展示一些不同风格的山水画作品,解读其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山水画主题,并进行简单的素描练习。
3. 演示不同的绘画技法,如水墨渲染、干笔勾勒等,让学生尝试运用。
创作与分享:
1.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山水画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2.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3.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分享,互相欣赏和评价。
总结与评价: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山水画的意境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3. 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拓展活动:
1. 邀请一位山水画艺术家或艺术教育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知识讲解、示范与实践、创作与分享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理解和创作能力。同时,通过拓展活动和评价环节,促进学生对艺术的深入理解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山水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幅简单的山水画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山水画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让学生对山水画有初步的了解。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山水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评价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同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山水画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山水画的画面和表现形式。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画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喜欢山水画吗?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山水画的意境。
讲授新课
教师讲解山水画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主要包括:意境深远、笔墨精妙、构图巧妙等。
教师讲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包括:勾、皴、擦、染、点等。
14部编九下《山水画的意境》精品教案
14部编九下《山水画的意境》精品教案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部编九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材中,有一篇关于山水画的文章《山水画的意境》,通过对这篇文章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特点、意义以及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和意境,掌握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和构图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和意境。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在欣赏山水画时能深入体会其意境。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呈现题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山水画的认识。
2.阅读指导:
(1)师生共同阅读文章,注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2)师生一起讨论以下问题:
a.什么是山水画?它具有哪些特点?
b.为什么山水画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c.山水画有哪些意境?如何表现这些意境?
3.听音指导:
(1)播放一段山水画的背景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山水画的意境。
(2)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完背景音乐后,让他们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4.观察指导:
(1)呈现几幅山水画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品味其中的意境。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描述其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5.体验指导:
(1)分小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假设自己是一位山水画家,用画笔表现出自己心中的山水意境。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下册14《山水画的意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4《山水画的意境》(公开课一等
奖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山水画的意境
一、导语
李可染的《万山红遍》曾以近3亿的人民币在近现代书画拍卖场中成交,创拍卖纪录新高!请同学们想想其作品高超艺术体现在哪里?
同学们可能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万山红遍,看到雄奇的山峰,错落的红林,明亮的飞瀑,涓涓的小溪,参差的山村,白墙与黑瓦。惊心动魄的视觉冲击,令人震撼的美丽。但此画究竟为什么有如此高超的艺术魅力,作者又是怎样表现这样的美的?
就让我们一起阅读课文《山水画的意境》,体悟作者的绘画感受。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观点,理清文章思路。
2.明确文中以诗歌意境为例来论述的作用。
3.领悟山水画创作对写作的启示,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诠释题目疑难
【山水画】中国画的一种,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发展,隋唐始独立,脱离了人物画。
四、让我们自读课文,思考什么是“意境"并解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2-4段)
2.怎样才能获得意境?
要深刻认识对象,
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5-8段)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意境和意匠二者要紧密结合;
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9-10段)
4.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段: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5.请结合原文语句,以及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如何快速有效地
理清文章的思路。
善于抓住语段中中心句、过渡句、设问句,通过阅读,了解文章内容,随着对意境的认识,逐步理清行文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山水画的意境
1.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2.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内容。
3.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典诗词,也屡次提到了“意境”一词,同学们能结合我们所学过的诗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
提示: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气象雄浑的意境。
可以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其“意境”观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书中讲到,“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的艺术的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
目标导学二:文章初探,把握文本行文思路
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明确:“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明确: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做简要说明。
明确: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4.结合上述分析,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
明确:文章开门见山,在第1自然段就明确提出主要观点。接下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认识顺序展开论述。第2自然段先解决“意境”是什么的问题,即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紧接着对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进行理论阐释。第3、4自然段借助两个实例进行具体说明。从第5自然段开始,作者集中探讨“怎么样”的问题。先用设问引出话题,然后自问自答。第6、7、8自然段分两层,结合事例谈具体做法。最后两个自然段强调山水画还需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将意境传达出来,打动人心。
目标导学三:深入探究,理解文本艺术内涵
1.展示山水画图片与山水摄影图片。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
明确: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其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可见,山水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永不会被山水摄影所取代。
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明确:按照作者的观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情。描写自然的景色与绘出景色无异,且作者提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可见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并无二致。因此,作者在这里以诗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3.“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做简要说明。
明确:作者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来论证他的观点。这个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它的坚忍,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忍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4.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明确: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他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教学提示】
四个探究题设置均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最后一题,由于大多数学生缺少基本鉴赏理论,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也不足,全面而充分地理解问题并不容易;教学过程中教师宜从各方面引导分析,切勿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目标导学四:赏析山水画,品味意境
展示李可染老师画作《万山红遍》,教师引导做简要赏析。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描述了深秋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奇景。“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敢尝试。一方面,“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万山”;另一方面,“红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然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其时,李可染先生恰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1954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水走过。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是胸中有丘壑。这时,他动笔做出此画,而“红遍”的问题也在此间解决了。他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的方法来表现秋色,红为主调,以墨作底,既强调了“遍”字,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
【教学提示】
设置此赏析,并非使学生达到品味山水画意境的高度,而是借此画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三、板书设计
意境⎩⎪⎨⎪⎧概念定义:景与情的结合获得方法⎩⎪⎨⎪⎧深刻认识对象,产生思想感情写景时写情,源于现实超越现实苦心经营意匠
可取之处 本文教学注重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引导学生认识并体
悟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理论。教学过程中设置探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