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质
合集下载
传质过程(化工基础,化学).
无论哪种类型的均相混合物,要将 其分离成纯净或几乎为纯态物质,必 须造成一个两相物系,利用原物系中 各组分间某种特性的差异,使其中某 个组分在两相间进行传质。
物质在两相中的传质历程
物质首先从一相主体扩散到两 相界面的该相一侧,然后通过相 界面进入另一相,最后从此相的 界面向主体扩散。
例如气体吸收,气相主体中溶 质扩散经过气相到达气液相界面, 溶解进入液相,然后扩散进入液 相主体。
(3)传质过程推动力与速率 组分偏离平衡状态的程度是传质过程
的推动力。
由于相组成的表示方法不同,推动力的 形式便不一样,可以是压力差、浓度差 等等
上述空气中氨向水中传递过程的例子, 气相氨浓度用分压表示时,过程推动力 为p一p*。
传质过程中,物质传递的快慢常以传质速率 来表示,其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单位相接触 面上被传递组分的物质的量。
(2)传质过程的方向与极限
相间传质和相际平衡所共有的几点规律: ①一定条件下,处于非平衡状态的两
相体系内组分会自动地进行旨在使体系 的组成趋于平衡态的传递。经过足够长 的 时间,体系最终将达到平衡态,此时 相间没有净的质量传递;
② 条件的改变可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 如改变后的条件保持恒定,一定时间后, 体系又可达到新的平衡。
2.传质过程的共性
(1)传质的方式与历程 单相物系内的物质传递是依靠物质的扩散作
用来实现的。常见的扩散方式有:
• 分子扩散:物质靠分子运动从高浓度处转移 到低浓度处,物质在静止或滞流流体中的扩散 便是此种。
• 涡流扩散:因流体的湍动和旋涡产生质点位 移,使物质由高浓度处转移到低浓度处的过程。 实际上,湍流流动有湍流主体和滞流底层之分, 所以其中物质传递既靠涡流扩散也靠分子扩散, 两者统称对流扩散。
传质
如在蒸馏、吸收、萃取等单元操作中。在非均相
反应器中,相际传质也起着重要作用。
二、分子扩散传质的基本定律及扩散系数
1、浓度——混合物中各组分所占份额的表示。 浓度的表示方法很多,“工程热力学”中学过的质 量成分、容积成分和摩尔成分都能反映各组分所占 份额。传质计算中更多采用质量浓度和摩尔浓度。
(1)质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所含某种组分
1 1 18.5810 T 2 M M B A 2 p AB ΩD
6 3 1 2
DAB
(cm 2 /s)
(6)
由(6)式看出: DAB= DBA
p — 总绝对压力(atm)
AB — 碰撞直径(又称核距) , AB
A B
2
( , nm, 109 m)
对流扩散只能在流体中进行。(机理同热对流)
由于传质设备中的流体常常是流动的,当流体相
对于固定表面有宏观运动时,如气体或液体掠过
固体表面、或气体掠过液体或固体表面时的质交
换过程是工程上重要的传质方式,称为“对流传 质”。 对流传质是发生在两相交界面上的传质现象。液 体表面蒸发或溶解(溶入液体);固体表面升华 (变为气体)或渗透(如流体进入固体称渗透)。 注意对流传质与对流扩散的区别。
例如海水淡化 冷冻法: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淡水变成固 态冰的同时盐被分离出去。 蒸馏法:加热海水时水蒸发为蒸汽,然后冷凝为 淡水,同时盐被分离出去。
2、定义
传质——混合物中由于浓度差而引起的质量传递 过程。 传质常伴随传热,如: • 衣物等的晾晒(类似于湿球温度计);
• 空调室内冬季采用喷雾使空气加湿;
如无法查表,可按下式估算
5 12 Vc 6
反应器中,相际传质也起着重要作用。
二、分子扩散传质的基本定律及扩散系数
1、浓度——混合物中各组分所占份额的表示。 浓度的表示方法很多,“工程热力学”中学过的质 量成分、容积成分和摩尔成分都能反映各组分所占 份额。传质计算中更多采用质量浓度和摩尔浓度。
(1)质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所含某种组分
1 1 18.5810 T 2 M M B A 2 p AB ΩD
6 3 1 2
DAB
(cm 2 /s)
(6)
由(6)式看出: DAB= DBA
p — 总绝对压力(atm)
AB — 碰撞直径(又称核距) , AB
A B
2
( , nm, 109 m)
对流扩散只能在流体中进行。(机理同热对流)
由于传质设备中的流体常常是流动的,当流体相
对于固定表面有宏观运动时,如气体或液体掠过
固体表面、或气体掠过液体或固体表面时的质交
换过程是工程上重要的传质方式,称为“对流传 质”。 对流传质是发生在两相交界面上的传质现象。液 体表面蒸发或溶解(溶入液体);固体表面升华 (变为气体)或渗透(如流体进入固体称渗透)。 注意对流传质与对流扩散的区别。
例如海水淡化 冷冻法: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淡水变成固 态冰的同时盐被分离出去。 蒸馏法:加热海水时水蒸发为蒸汽,然后冷凝为 淡水,同时盐被分离出去。
2、定义
传质——混合物中由于浓度差而引起的质量传递 过程。 传质常伴随传热,如: • 衣物等的晾晒(类似于湿球温度计);
• 空调室内冬季采用喷雾使空气加湿;
如无法查表,可按下式估算
5 12 Vc 6
化工基础 第四章 传质过程.
注意!传质速率方程式有多种形式(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多 种 传质推动力和相应的传质系数)。传质比传热更复杂。
• 作业 • 1.2.3.4
kL
DL
L
c csm
N A p A1 p A 2
1
推动力 阻力
kG
N A cA1 cA 2
1
推动力 阻力
kL
过 程 进 行 的 速 率
推动力 阻力
显然,若流体气体中的湍流愈激烈Re,则δ ,传质阻力也 愈小,即1/k。
传质速率方程式能否用于计算? (cA1-cA2)可求,但k=?(同传热的,k取决于流体物性、流动 状况等因素)实验测定经验公式(下一章)。
RT p p dl A
利用边界条件积分后
因整体流动而产生的传递速率分别为 :
N
D
ln
p p Ai
Dp ln Bi
N
N cA 和N
N
c B
A,M
Mc
B,M
Mc
A RTl p p RTl p
A1
B1
由于 p pA1 pB1 pA2 pB2 pA1 pA2 pB2 pB1
对流扩散
N D D dcA
AB
E dz
层流:D占主要地位; 湍流:DE占主要地位。
DE——涡流扩散系数。非物性常数,与湍动程度有关,且与流体 质点所处位置有关,很难测定。 D——扩散系数。在温度压力不变时为Const.
对流传质
膜模型
c cA1 F
层流底层 (DE ≈ 0,分子扩散)
作用物
流体分子
流体质点
作用方式
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传质理论 ppt课件
ppt课件
35
(5) 温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
ppt课件
36
ppt课件
37
§3-6 流体和多孔介质中的扩散和扩散 系数
ppt课件
38
ppt课件
39
ppt课件
40
ppt课件
41
ppt课件
42
ppt课件
43
多孔介质中的弥散传质 The origin of dispersion(弥散)
Physically, a non-constant advecting velocity
D f x c ~ j x u ~ ij)f jku ~ iu ~jfu ~ kc ~f
(*)
(1 C r)c ~ u ~ jf u x i jf u ~ ju ~ if( c x jfjk u ~ k c ~ f) 0
ppt课件
48
Thus the last equation can be simplified as:
u j 0 x j
u ti xjuju i1 x p i xj
( u i uj) xj xi
c t xj
ujcxj
(Df xcj)
ppt课件
45
Volume-averaged macroscopic GEs
u j f 0 x j
uif t
xj
ujf
uif
1pf
f xi
microscopic equations reads the spatial deviation: u~ j 0 x j
D D u ~i t xj(u ~juif u ~iu ~j)1f x ~ pi xj( x u ~ij u ~ xij)
传质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物质的量称为该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定义为混合物中组分物质的量除以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分数: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与混合物总质量之比称为该组分的质量分数,定义为混合物的总质量除以组分的质量分数。
摩尔分数:混合物中某组分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的总量之比称为该组分的摩尔分数。
热扩散:在没有浓度差的二元体系中,由于各处存在的温度差而形成的扩散,称为热扩散。
压力扩散:在没有浓度差的二元体系中,由于各处存在的压力差而形成的扩散称为压力扩散。
对流传质扩散:对流传质是指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的总和。对流传质是在流体流动条件下的质量传输过程,其中它包含着由
浓度边界层概念:1当流体流过固体壁面进行质量传递时,质量传递的全部阻力集中于固体表面上一层具有浓度梯度的流体层中,流体层即为浓度边界层。2流体流过壁面进行传质时,有温差会在壁面上形成三个边界层速度边界层,热边界层,浓度边界层。3当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进行对流传质时,在紧贴壁面时,由于流体具有黏性,必然有一层流体粘附在壁面上,其速度为零。
等温吸附与等压吸附:等温吸附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吸附量越大。等压吸附中温度升高,会降低吸附能力。
干燥循环:吸附空气中水蒸气的吸附剂被称为干燥剂,干燥剂的吸湿和放湿是由干燥剂和表面的蒸气压力与环境空气的蒸气压差造成的,前者较低,干燥剂吸湿,反之放湿,两者相等达到平衡。
除湿剂应有特性:1表面蒸气压力较低2对于空气中的水分有较大的溶解度3对混合气体中的其他组分基本不吸收或吸收甚微4低粘度,降低泵的输送功耗,减小传热阻力5高沸点。高冷凝热和稀释热,低凝固点6除湿剂性质稳定,低挥发性,低腐蚀性,无毒。7廉价易得。
除湿器分类:按其除湿过程冷却与否分为绝热型除湿器,内冷型除湿器
质量分数: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与混合物总质量之比称为该组分的质量分数,定义为混合物的总质量除以组分的质量分数。
摩尔分数:混合物中某组分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的总量之比称为该组分的摩尔分数。
热扩散:在没有浓度差的二元体系中,由于各处存在的温度差而形成的扩散,称为热扩散。
压力扩散:在没有浓度差的二元体系中,由于各处存在的压力差而形成的扩散称为压力扩散。
对流传质扩散:对流传质是指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的总和。对流传质是在流体流动条件下的质量传输过程,其中它包含着由
浓度边界层概念:1当流体流过固体壁面进行质量传递时,质量传递的全部阻力集中于固体表面上一层具有浓度梯度的流体层中,流体层即为浓度边界层。2流体流过壁面进行传质时,有温差会在壁面上形成三个边界层速度边界层,热边界层,浓度边界层。3当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进行对流传质时,在紧贴壁面时,由于流体具有黏性,必然有一层流体粘附在壁面上,其速度为零。
等温吸附与等压吸附:等温吸附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吸附量越大。等压吸附中温度升高,会降低吸附能力。
干燥循环:吸附空气中水蒸气的吸附剂被称为干燥剂,干燥剂的吸湿和放湿是由干燥剂和表面的蒸气压力与环境空气的蒸气压差造成的,前者较低,干燥剂吸湿,反之放湿,两者相等达到平衡。
除湿剂应有特性:1表面蒸气压力较低2对于空气中的水分有较大的溶解度3对混合气体中的其他组分基本不吸收或吸收甚微4低粘度,降低泵的输送功耗,减小传热阻力5高沸点。高冷凝热和稀释热,低凝固点6除湿剂性质稳定,低挥发性,低腐蚀性,无毒。7廉价易得。
除湿器分类:按其除湿过程冷却与否分为绝热型除湿器,内冷型除湿器
环境工程原理第05章质量传递.
第五章 质量传递
质量传递:是指物质在浓度差、温度差、压力差、电 场或磁场场强差等推动力作用下,从一处向另一处的 转移,简称传质,包括相内传质和相际传质两类。 质量传递的推动力 浓度差 温度差 压力差 场强差 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
热扩散
压力扩散 强制扩散
第五章 质量传递
质量传递与动量传递、热量传递有相似之处,但比后 二者复杂。如与传热过程比较,主要差别为: (1) 推动力差别
A
A
相界面 气相或液相 B+A A 固相 C 吸附
吸收
解吸 吹脱、汽提
A 脱附
相界面 液相 液相 B+A S+A
A
相界面 固相 液相 B+A S+A
A
萃取
浸沥(取) 固—液萃取
2、反应中的传质过程: 用水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氨 石灰/石灰水洗涤烟气脱硫 催化氧化法净化汽车尾气 3、传质过程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 过程的极限: 相平衡关系——传质方向 过程的速率: 传质机理——传质速率
表示组分A向浓度减小的方向传递 A物质的量浓度,kmol/m3
N Az DAB
dC A dz
A在z方向浓度梯度,kmol/m3· m
扩散通量
通过垂直于扩散 方向的单位截面积扩散的物质量,kmol/(m2· s)。
第二节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传热推动力为温度差,单位为º C;
传质过程推动力为浓度差,浓度有多种表示方法
(如气相分压、摩尔浓度、摩尔分数等),不同表示方
法的推动力和单位均不同。 (2) 过程最终状态的差别 传热是Δt = 0;相际间传质浓度差≠0,而是相平 衡(如:NH3 溶于H2O)。
第五章 质量传递
本章主要内容
质量传递:是指物质在浓度差、温度差、压力差、电 场或磁场场强差等推动力作用下,从一处向另一处的 转移,简称传质,包括相内传质和相际传质两类。 质量传递的推动力 浓度差 温度差 压力差 场强差 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
热扩散
压力扩散 强制扩散
第五章 质量传递
质量传递与动量传递、热量传递有相似之处,但比后 二者复杂。如与传热过程比较,主要差别为: (1) 推动力差别
A
A
相界面 气相或液相 B+A A 固相 C 吸附
吸收
解吸 吹脱、汽提
A 脱附
相界面 液相 液相 B+A S+A
A
相界面 固相 液相 B+A S+A
A
萃取
浸沥(取) 固—液萃取
2、反应中的传质过程: 用水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氨 石灰/石灰水洗涤烟气脱硫 催化氧化法净化汽车尾气 3、传质过程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 过程的极限: 相平衡关系——传质方向 过程的速率: 传质机理——传质速率
表示组分A向浓度减小的方向传递 A物质的量浓度,kmol/m3
N Az DAB
dC A dz
A在z方向浓度梯度,kmol/m3· m
扩散通量
通过垂直于扩散 方向的单位截面积扩散的物质量,kmol/(m2· s)。
第二节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传热推动力为温度差,单位为º C;
传质过程推动力为浓度差,浓度有多种表示方法
(如气相分压、摩尔浓度、摩尔分数等),不同表示方
法的推动力和单位均不同。 (2) 过程最终状态的差别 传热是Δt = 0;相际间传质浓度差≠0,而是相平 衡(如:NH3 溶于H2O)。
第五章 质量传递
本章主要内容
化工原理讲稿(下册)-应化第八章传质过程概论
第二节 扩散与单相传质
湍流流体中在进行涡流扩散的同时、也存在分子
扩散,总扩散通量应为两者之和,即
J AT
(D
DE
)
dcA dZ
2.对流传质(Convection Mass Transfer)
流动的流体与壁面(或相界面)之间的物质传递称为对流 传质。当流体是湍流流动时,对流传质是涡流扩散与分子扩 散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流传质是相间物质传递的基础。
2.传质过程的应用 主要用于均相物系的分离,根据分离的物系不同,有不 同的单元操作,如常见的蒸馏,吸收,萃取等等,是石油和 化学工业最常用的工业过程。 例如乙烯及汽、煤、柴油的制备; SO2、H2S的吸收等。
第一节 概 述 (Introduction)
3.分类 (1)气(汽)-液接触传质过程
精馏: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饱和蒸汽压或沸点或挥发 性的差异而将各组分分离开来; 吸收:利用气体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不同而将各组分分离开来; 增(减)湿:不饱和气相与温度比它高的热水接触为增湿; 含水蒸气的饱和湿气体与温度比它低的冷水接触为减湿。
aAm
aA
xA
M
m
A
ai
MA
ai
Mi
Mi
aA
xAM A xi M i
第一节 概 述 (Introduction)
(二)质量比和摩尔比
若双组分物系由A、B两组分组成,则
1.质量比
a mA
mB
质量比和质量分率的换算关系如下
a a 1 a
a a 1 a
第一节 概 述 (Introduction)
气体中的扩散,浓度的影响可以忽略; 液体中的扩散,浓度的影响不可忽略,压力的影响不 显著。 来源: 实验测定;
质量传输之传质原理-费克定律和斯蒂芬定律
应用相似理论时首先建立描述该现象的 微分方程式,接着求出相似准数,然后在相 似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并整理数据,这样 就可能用少数实验得到的数据找出现象的普 遍规律。
1.4 对流传质微分方程式及对流传质相似
1.4.1对流传质微分方程式
C
ux
C x
uy
C y
uz
C z
0.625
1
1
Sh 0.664 Re1/2 Sc1/3 0.664 206002 0.6253 81.47
aD
Sh
D l
81.47
0.241 10
1.963cm /
s
70.68m /
h
15℃时,pA1=1708Pa,而pA2=750Pa
g A=aD
MA RT
(PA1
dpA dx
或g A
DAB
dCA dx
gB
M B DBA RT
dpB dx
或gB
DBA
dCB dx
(*)
上面两式两边分别除以相对应的分子
量,得各组分的扩散摩尔质流量:
NA
DAB RT
dpA dx
NB
DBA RT
dpB dx
根据道尔顿定律,得 dpA dpB dx dx
在稳定情况下,NA=-NB(等摩尔逆扩散过程),
(或称传质的普朗特准数Pr’)
的扩散系数,m2/h;
Sc Pe ' ul v v Re D ul D D
♣ 宣乌特准数 (或称对流传质的努赛特准数Nu’)
u--流体的流速,m/s; l--定形尺寸,m; aD--对流传质系数,m/h
1.4 对流传质微分方程式及对流传质相似
1.4.1对流传质微分方程式
C
ux
C x
uy
C y
uz
C z
0.625
1
1
Sh 0.664 Re1/2 Sc1/3 0.664 206002 0.6253 81.47
aD
Sh
D l
81.47
0.241 10
1.963cm /
s
70.68m /
h
15℃时,pA1=1708Pa,而pA2=750Pa
g A=aD
MA RT
(PA1
dpA dx
或g A
DAB
dCA dx
gB
M B DBA RT
dpB dx
或gB
DBA
dCB dx
(*)
上面两式两边分别除以相对应的分子
量,得各组分的扩散摩尔质流量:
NA
DAB RT
dpA dx
NB
DBA RT
dpB dx
根据道尔顿定律,得 dpA dpB dx dx
在稳定情况下,NA=-NB(等摩尔逆扩散过程),
(或称传质的普朗特准数Pr’)
的扩散系数,m2/h;
Sc Pe ' ul v v Re D ul D D
♣ 宣乌特准数 (或称对流传质的努赛特准数Nu’)
u--流体的流速,m/s; l--定形尺寸,m; aD--对流传质系数,m/h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传质理论之一)超详细讲解
上例用比摩尔分率计算: VNH3=VB(YA1-YA2) 吸收前: YA1= yA1/yB2=yA1/(1-yA1 )=0.2/0.8=0.25 吸收后:YA2=yA2/yB2=yA2/(1-yA2)=0.05/0.95=0.053
被吸收NH3的体积: VNH3=80*(0.25-0.053) =15.8 m3
传热过程
吸收过程
理论 将对流给热视为壁 实质 附近滞流层的热传
导过程—付立叶定
将吸收视为A穿过相界面附 近滞流双膜的分子扩散过 程—费克定律
At
T
T
t
t
A1 (T tw1 ) A2 (tw2 t )
N
DAC
DgP
RTpBg
A(
Dl (CA CS
CSl
p )
pi) A(Ci C)
作业: P185 7
§5-3 吸收速率
吸收速率决定吸收达到平衡的时间,决定吸收操作的 生产强度,是吸收设备选型和设备设计的重要依据。
一、吸收速率定义:NA= dnA/dτ 对于稳定吸收过程:NA=nA/τ mol(A)/s 吸收过程是物质的相转移过程,通过扩散方式进行。
二、扩散 1、分子扩散:物质以分子热运动方式穿过静止或滞流流 体的传递过程——特点:传递速率慢。 2 、对流扩散:物质以相对运动方式穿过湍流流体的传递 过程——特点:传递速率快。
A(Ci
C) =klA(Ci-C)
kl
DlCT
lCS
所以,可用界面附近气膜中的扩散速率:
NA=kgA(p-pi) 或液膜中的扩散速率:
计算吸收速率。
NA=klA(Ci-C)
作业: P185 12、13
六、吸收速率方程 1 气膜吸收分速率方程
被吸收NH3的体积: VNH3=80*(0.25-0.053) =15.8 m3
传热过程
吸收过程
理论 将对流给热视为壁 实质 附近滞流层的热传
导过程—付立叶定
将吸收视为A穿过相界面附 近滞流双膜的分子扩散过 程—费克定律
At
T
T
t
t
A1 (T tw1 ) A2 (tw2 t )
N
DAC
DgP
RTpBg
A(
Dl (CA CS
CSl
p )
pi) A(Ci C)
作业: P185 7
§5-3 吸收速率
吸收速率决定吸收达到平衡的时间,决定吸收操作的 生产强度,是吸收设备选型和设备设计的重要依据。
一、吸收速率定义:NA= dnA/dτ 对于稳定吸收过程:NA=nA/τ mol(A)/s 吸收过程是物质的相转移过程,通过扩散方式进行。
二、扩散 1、分子扩散:物质以分子热运动方式穿过静止或滞流流 体的传递过程——特点:传递速率慢。 2 、对流扩散:物质以相对运动方式穿过湍流流体的传递 过程——特点:传递速率快。
A(Ci
C) =klA(Ci-C)
kl
DlCT
lCS
所以,可用界面附近气膜中的扩散速率:
NA=kgA(p-pi) 或液膜中的扩散速率:
计算吸收速率。
NA=klA(Ci-C)
作业: P185 12、13
六、吸收速率方程 1 气膜吸收分速率方程
3. 传质原理(1)
一、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
1. 分子扩散
在一相内部存在浓度差或浓度梯度的情况下,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导致的物 质传递现象。分子扩散是物质分子微观运动的结果。
AA
BB
AA
BB
非稳态分子扩散过程 工业生产中,一般为稳态过程,下面讨论稳态条件下双组分物 系的分子扩散,稳态扩散条件下,各处浓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对于气体中的扩散,浓度的影响可以忽略;温度升高扩散
系数增大,与系统压强成反比。
➢对于液体中的扩散,浓度的影响不可以忽略,而压强的影
响不显著。
➢在固体中的扩散速率小于在液体及气体中的扩散速率。
扩散系数的来源:
实验测定 物理化学手册,化学工程手册等查阅 经验或半经验公式估算
计算公式
– 气相扩散系数(马克斯维尔-吉利兰公式)
质量传递现象 工业生产的蒸馏、吸收、干燥 及萃取等单元操作
相界面
气相主体
液相主体
溶解
气相扩散
液相扩散
吸收过程涉及两相间的 物质传递,它包括三个步骤: 一、溶质由气相主体传递到两 相界面,即气相内的物质传递。 二、溶质在界面上的溶解,由 气相转入液相,即界面上发生 的溶解过程。 三、溶质自界面被传递至液体 主体,即液相内的物质传递。 气液两相界面与气相或液相之 间的传质称为对流传质。
递。对流传热同时存在热传导类似,涡流扩散的同时也伴随分子
扩散。 没有严格的理论描述
对流传质模型
膜模型 溶质渗透理论
表面更新理论
(1)膜模型
c
三个区
CA1 F
层流内层:分子扩散,浓度分
G
布是直线或近似直线
H
过渡区:涡流扩散和分子扩散, CA2
传质基本知识-传质综述
1 、 2 分类
质量传递都是由于物质分子运动的结果,有分子传 质和对流传质两种方式。化学势的差异是传质动力, 化学势可由浓度、温度、压力和外加电场所引起。 质量传递可以发生在不同的两相和多相间、也可以发生 在同一相内。
1.3传质的基本原理
分子传质是由分子热运动造成;只要存在浓度差,就能够在一切物系中发生。 对流传质由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所引起,仅发生在流动的流体中。例如一杯 水放入一块红糖,在静止的水中,红糖分子借助浓度的差异,会慢慢扩散到 整个杯子的水中,直到整杯浓度都一样。如果对水进行不停地搅动,传递过 程除了分子传质外,还有传质扩散,也即糖分子借水的宏观运动,扩散至整 个杯中水中,两种扩散加快了糖的溶解;
nB=ρBuB
• n=nA+nB =ρAuA +ρBuB =ρu
u AuA BuB
kg /(m2 s)
• 上式为质量平均速度的定义式
•摩尔通量:NA=cAuA •混合物的总摩尔通量:
NB=cBuB
•N=NA+NB=cAuA +cBuB =cum
um
cAuA
cBuB c
kmol /(m2 s)
组分A的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互换关系
已知质量分数,求摩尔分数
A
xA
M
A
(
A
M
A
B
M
B
)
已知摩尔分数,求质量分数
A
xA
M
A
(xAM
A
xB
M
B
)
• 5.质量比 :混合物中某组分质量与惰性组分质量的比值。
组 分A
:
XA
mA m mA
质量 比与质量 分数的关系 :X
传质概述与分子扩散解读
nA nt nA
;
传质概述与分子扩散
XA
xA 1 xA
6/22
知识预备二——传质的速度与通量
1. 传质的速度
uA、uB 为组分A、B通过静止平面的绝对速 度;二元混合物通过此静止平面的速度为 u 或 um(u 以质量为基准,um 以摩尔为基准) 为主体流动速度;二者的差值为相对于主体 流动速度的位移速度,称为分子扩散速度。
“传质原理”的教学,按由浅入深作如下安排:
①单相传质原理
静止流体内部的分子扩散原理 流动流体内部的对流扩散(或对流传质)原理 ②相间传质的模型理论与传质速率方程式 值得指出是,在传质原理的学习中,如能与传热原理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比较, 将是有趣且有益的。
2020/2/29
传质概述与分子扩散
4/22
二、分子扩散
质量传递篇——传质原理 第二十五讲 传质概述 分子扩散
一、传质概述
(一)传质单元操作与传质过程 (二)传质原理的教学思路
二、分子扩散
(一)分子扩散与Fick定律 (二)分子扩散速率的数学描述
1. 准备知识 2. 通用扩散速率方程 3. 两种典型的分子扩散
4. 液相中的定态分子扩散 (三)分子扩散系数
由此可见,①传质过程进行的方向、极限及推动力(与相平衡即热力学内容有关) 以及②传质过程进行的速率(与过程机理模型有关)便成了传质过程要研究的主 要课题。在此基础上,可进而讨论各传质单元操作设备的计算及过程的操作分析 问题。
2020/2/29
传质概述与分子扩散
3/22
(二)传质原理的教学思路
目前,虽然分子扩散和热力学理论已比较完善,但上述工业传质过程 中大多数都包括一个或两个湍流流体,相界面极不稳定,行为复杂, 而现有湍流理论作为推出实用的相界面传质理论的基础很不够,即缺乏对湍流规 律的了解,是相间传质理论发展的主要障碍。这使得传质速率的关联必然以经验 为主。因此,本教科书关于传质原理内容的讨论,只简单介绍几种传质现象、模 型以及传质速率的基本概念。更深入、更广泛的传质理论课题,可参阅“传递过 程”或“传质学”的有关内容。
第七章 传质基础
NH3的摩尔质量为17kg/kmol,溶液的量为15kgNH3与1000kg水之和。故
x nA nA 15 / 17 0.0156 n nA nB 15 / 17 1000/ 18
p A P 2.266 0.0224 101.3
y
m
y x
0.0224 1.436 0.0156
烧杯示意图
NA=4.00×10-8/Z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dt时间内,液面高度降低dZ,在此微元时间内,认为NA保持不 变,则物料衡算得 : NA·A·dt=A·dZ·ρ/M 将(a)式代入上式得: 4.00×10-8dt=780/46·Z·dZ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b)式积分得 Z2=4.718×10-9t+C · · · · · · · · · · (c) 边界条件:t=0,Z=0;t=t,Z=0.1 m t=2.16×106(s)≈24.5 (天)
y=PKG
Kx=CKG
2. 传质阻力 定 义:总传质速率方程写成推动力除以阻力的形式,则分子浓度差即为推动力,分母
气体
液相 pA 层流层 缓冲层 湍流主体 pA
有效膜模型要点: ①将流体在距相界面δ′以内称滞流层, 而滞流层以外 称湍流主体层 ②在湍流主体层流体湍动强烈,浓度趋 于一致,传质充分,无传质阻力。 ③δ′滞流层内,物质完全按分子扩散 传质,传质速率按单向扩散计算
NA DG P ( p pi ) ' RT G pBM
x nA nA 15 / 17 0.0156 n nA nB 15 / 17 1000/ 18
p A P 2.266 0.0224 101.3
y
m
y x
0.0224 1.436 0.0156
烧杯示意图
NA=4.00×10-8/Z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dt时间内,液面高度降低dZ,在此微元时间内,认为NA保持不 变,则物料衡算得 : NA·A·dt=A·dZ·ρ/M 将(a)式代入上式得: 4.00×10-8dt=780/46·Z·dZ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b)式积分得 Z2=4.718×10-9t+C · · · · · · · · · · (c) 边界条件:t=0,Z=0;t=t,Z=0.1 m t=2.16×106(s)≈24.5 (天)
y=PKG
Kx=CKG
2. 传质阻力 定 义:总传质速率方程写成推动力除以阻力的形式,则分子浓度差即为推动力,分母
气体
液相 pA 层流层 缓冲层 湍流主体 pA
有效膜模型要点: ①将流体在距相界面δ′以内称滞流层, 而滞流层以外 称湍流主体层 ②在湍流主体层流体湍动强烈,浓度趋 于一致,传质充分,无传质阻力。 ③δ′滞流层内,物质完全按分子扩散 传质,传质速率按单向扩散计算
NA DG P ( p pi ) ' RT G pBM
化工原理(第八章传质基础)
D2 = D1 ( T2µ1 ) T1µ 2
3、生物物质的扩散系数 化 工 原 理 对于水溶液中生物溶质扩散系数的估算,当溶质的分子量 小于1000或其分子体积小于500 cm3/mol 时,可用下式计 算:
DAB
1/ T (φM B )T2 −15 = 7.4 ×10 µVA0.6
m2 / s
吉 首 大 学
吉 首 大 学
JA pA1 pB1 JB pA2 pB2
由于总压p=pA+pB为常数,微分则有:0=dpA+dpB DAB=DBA=D
二、扩散系数 化 工 原 理 扩散系数是衡量物质扩散能力的物理性质,单位:m2/s 1、气体中的扩散系数 气体中的扩散系数与其系统、温度和压力有关,其数量级为 10-5m2/s 对于二元气体扩散系数的估算,通常使用富勒(Fuller)公 式:
固相 C
固相 B+A
气相 C+A
液相 A
汽相 精 馏
干 燥
B+A A+B B
三、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化 工 原 理 1.质量分率和摩尔分率 混合物中某组分A的质量mA占混合物总重量m的分率,称为 组分A的质量分率 。即: wA= mA/m 混合物中某组分A的摩尔数nA占混合物总摩尔数n的分率,称 为组分A的质量分率 。即: xA= nA/n 2.质量比和摩尔比 以B为参照组分,则质量比:w = mA/mB,摩尔比:X = nA/nB 3.质量浓度和摩尔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称为质量浓度,即: CA=mA/V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称为摩尔浓度,即: cA=nA/V
C (C -C ) A Ai CBm
CA CAi CAi’
δ δ’
’ D’ C (C’ C ) Ai- ’ A C’ δ’ Bm
3、生物物质的扩散系数 化 工 原 理 对于水溶液中生物溶质扩散系数的估算,当溶质的分子量 小于1000或其分子体积小于500 cm3/mol 时,可用下式计 算:
DAB
1/ T (φM B )T2 −15 = 7.4 ×10 µVA0.6
m2 / s
吉 首 大 学
吉 首 大 学
JA pA1 pB1 JB pA2 pB2
由于总压p=pA+pB为常数,微分则有:0=dpA+dpB DAB=DBA=D
二、扩散系数 化 工 原 理 扩散系数是衡量物质扩散能力的物理性质,单位:m2/s 1、气体中的扩散系数 气体中的扩散系数与其系统、温度和压力有关,其数量级为 10-5m2/s 对于二元气体扩散系数的估算,通常使用富勒(Fuller)公 式:
固相 C
固相 B+A
气相 C+A
液相 A
汽相 精 馏
干 燥
B+A A+B B
三、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化 工 原 理 1.质量分率和摩尔分率 混合物中某组分A的质量mA占混合物总重量m的分率,称为 组分A的质量分率 。即: wA= mA/m 混合物中某组分A的摩尔数nA占混合物总摩尔数n的分率,称 为组分A的质量分率 。即: xA= nA/n 2.质量比和摩尔比 以B为参照组分,则质量比:w = mA/mB,摩尔比:X = nA/nB 3.质量浓度和摩尔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称为质量浓度,即: CA=mA/V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称为摩尔浓度,即: cA=nA/V
C (C -C ) A Ai CBm
CA CAi CAi’
δ δ’
’ D’ C (C’ C ) Ai- ’ A C’ δ’ Bm
第5章 传质过程
“载点”与“泛点”将Δp/H~u关系线分为三个区 段,即恒持液量区、载液区与液泛区。
影响泛点气速的因素有填料特性、流体物性、气液的流 量等。实际操作气速常取泛点气速的50%~85%。
(2)板式塔
①塔板的结构 板式塔的壳体为圆筒形,里面装有若干 块水平的塔板。
液体靠重力作用自上而下逐板流向塔底,且在各快塔板 板面上形成流动的液层;
相间传质的每一步有各自的速率方程,称为分速率 方程;整个过程速率方程为总速率方程,相应的有传质 分系数和总系数之分。
3. 塔设备简介
气体吸收和液体精馏两种气液传质过程通常在塔设 备内进行。塔设备的基本功能在于提供气、液两相充分 接触的机会。
根据塔内气液接触部件的结构型式,分为填料塔与板式 塔两大类。
c.舌形塔板
舌形孔的典型尺寸为:φ=20°,R=25mm,A=25mm。
舌形塔板结构简单、不易堵塞。液体流动阻力小。 对负荷波动的适应能力较差,气相夹带较严重。
d.筛孔塔板
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气体压降小、生产能力 较大;缺点是操作弹性 范围较窄,小孔筛板易 堵塞。
e.导向筛板
① 在塔板上开设了一 定数量的导向孔,开口 方向与液流方向相同; ② 增加了鼓泡促进装 置,把液流入口处的塔 板翘起一定角度,使液 体一进入塔板就有良好 的接触。
两相界面的该相一侧,然后通过相界面进入另一相,最 后从此相的界面向主体扩散。
(2)传质过程的方向与极限
例:分析氨和空气的气体混合物与水在一恒温恒压的 容器中进行两相接触的传质过程。
相间传质和相际平衡的共有规律 ①一定条件下,处于非平衡态的两相体系内组分会自发 地进行传递,使体系组成趋于平衡态。
②条件的改变可破坏原有的平衡。其平衡体系的独立变 量数由相律决定:f = k –φ + 2 f为独立变量数, k为组分数, φ为相数, 2 指外界只有 温度和压力两个条件可以改变体系的平衡状态。
影响泛点气速的因素有填料特性、流体物性、气液的流 量等。实际操作气速常取泛点气速的50%~85%。
(2)板式塔
①塔板的结构 板式塔的壳体为圆筒形,里面装有若干 块水平的塔板。
液体靠重力作用自上而下逐板流向塔底,且在各快塔板 板面上形成流动的液层;
相间传质的每一步有各自的速率方程,称为分速率 方程;整个过程速率方程为总速率方程,相应的有传质 分系数和总系数之分。
3. 塔设备简介
气体吸收和液体精馏两种气液传质过程通常在塔设 备内进行。塔设备的基本功能在于提供气、液两相充分 接触的机会。
根据塔内气液接触部件的结构型式,分为填料塔与板式 塔两大类。
c.舌形塔板
舌形孔的典型尺寸为:φ=20°,R=25mm,A=25mm。
舌形塔板结构简单、不易堵塞。液体流动阻力小。 对负荷波动的适应能力较差,气相夹带较严重。
d.筛孔塔板
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气体压降小、生产能力 较大;缺点是操作弹性 范围较窄,小孔筛板易 堵塞。
e.导向筛板
① 在塔板上开设了一 定数量的导向孔,开口 方向与液流方向相同; ② 增加了鼓泡促进装 置,把液流入口处的塔 板翘起一定角度,使液 体一进入塔板就有良好 的接触。
两相界面的该相一侧,然后通过相界面进入另一相,最 后从此相的界面向主体扩散。
(2)传质过程的方向与极限
例:分析氨和空气的气体混合物与水在一恒温恒压的 容器中进行两相接触的传质过程。
相间传质和相际平衡的共有规律 ①一定条件下,处于非平衡态的两相体系内组分会自发 地进行传递,使体系组成趋于平衡态。
②条件的改变可破坏原有的平衡。其平衡体系的独立变 量数由相律决定:f = k –φ + 2 f为独立变量数, k为组分数, φ为相数, 2 指外界只有 温度和压力两个条件可以改变体系的平衡状态。
传质过程名词解释
传质过程名词解释
传质过程是指物质在不同相之间传递、传递和混合的过程。
这种过程可以发生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之间,使得物质从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移动或分散。
传质过程通常受到浓度差异、温度差异或压力差异的驱动。
在传质过程中,物质可以通过扩散、对流或反应来传递。
扩散是指物质自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随机运动,而对流是指物质通过流动介质(如气体或液体)的流动传递。
在反应中,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或生物转化等方式进行转化或传递。
传质过程在生物、环境和工程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气体交换、溶解、扩散和过滤等。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气(浓度低)+空气
总压 p 溶质(A)分压 p A
pe 与溶液中A的浓度成
平衡的气相分压
密闭容器 水(溶剂)
p A > p e 吸收, p A < p e 解吸, p A = p e 平衡,
氨气(浓度高)+空气(惰性气体) (溶质,被吸收组分)
p A − p e ——吸收总推动力亦可用其他浓度差
(1)流体相间的传质过程 包括气体的吸收、液体的蒸馏、 ①气相一液相 包括气体的吸收、液体的蒸馏、气 体的增湿等单元操作。 体的增湿等单元操作。 气体吸收利用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不 气体吸收利用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不 同,使易溶于溶剂的物质由气相传递到液相。 使易溶于溶剂的物质由气相传递到液相。 液体蒸馏是依据液体中各组分的挥发性不同, 液体蒸馏是依据液体中各组分的挥发性不同,使其中 是依据液体中各组分的挥发性不同 沸点低的组分气化,达到分离的目的。 沸点低的组分气化,达到分离的目的。 气体增湿是将干燥的空气与液相接触, 气体增湿是将干燥的空气与液相接触,水分蒸发进入 增湿是将干燥的空气与液相接触 气相。 气相。
四、 塔设备简介
根据塔内气液接触部件的结构型式分为: 根据塔内气液接触部件的结构型式分为:填料塔与板式塔 两大类。 两大类。 1、填料塔 ①填料塔 液体由上往下流动时,由于 液体由上往下流动时, 塔壁处阻力较小而向塔壁偏流, 塔壁处阻力较小而向塔壁偏流,使填料 不能全部润湿,导致气液接触不良, 不能全部润湿,导致气液接触不良,影 响传质效果,称之为塔壁效应。 响传质效果,称之为塔壁效应。 塔壁效应
d.筛孔塔板 结构简单、造 结构简单、 价低廉、 价低廉、气体 压降小、 压降小、生产 舌形塔板 能力较大; 能力较大;缺 点是操作弹性 范围较窄, 范围较窄,小 孔筛板易堵塞。 孔筛板易堵塞。 e.导向筛板 如图
②板式塔上流体力学状况
a.气液接触状态: (a)泡沫接触状态 泡沫接触状态, 5(b). a.气液接触状态: 图(a)泡沫接触状态,图5(b). 气液接触状态 喷射接触状态,图©两种接触状态 的结合。 喷射接触状态, 两种接触状态 的结合。
P A = P A*
(3)传质过程推动力与速率 传质速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内, 传质速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单位相接触面上被传递组 分的物质的量。 分的物质的量。
传质推动力 传质速率= 传质阻力
即 传质速率=传质系数× 传质速率=传质系数×传质推动力
相间传质的每一步有各自的速率方程,称为分速率方程; 相间传质的每一步有各自的速率方程,称为分速率方程; 分速率方程 整个过程速率方程为总速率方程 相应的有传质分系数 总速率方程, 整个过程速率方程为总速率方程,相应的有传质分系数 和总系数之分 之分。 和总系数之分。
表示动力
相间传质过程的方向和极限的判断: 相间传质过程的方向和极限的判断: ①若物质在一相中(A相)实际浓度大于其在另一相 若物质在一相中( (B相 实际浓度所要求的平衡浓度,则物质将由A (B相)实际浓度所要求的平衡浓度,则物质将由A相向 B相传递; 相传递;
P A > P A*
②物质在A相实际浓度小于其在B相实际浓度所要求 物质在A相实际浓度小于其在B 的平衡浓度,则传质过程向相反方向进行,即从B相 的平衡浓度,则传质过程向相反方向进行,即从B 向A相传递; PA < PA* 相传递; ③若物质在A相实际浓度等于B相实际浓度所要求的 若物质在A相实际浓度等于B 平衡浓度,则无传质过程发生体系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浓度,则无传质过程发生体系处于平衡状态。
4.1 传质过程及塔设备简介 一、传质过程在化学工程中的地位 传质过程在化学工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它广泛运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操作;2、常与化 学反应共存,影响着化学反应过程,甚至成为化 学反应的控制因素。3、在环境保护、生命现象及 许多工程和工业实践中都涉及物质的传递过程。 。 物质以扩散方式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的 过程,称为质量传递过程,简称传质。 过程,称为质量传递过程,简称传质。在一 质量传递过程 单相传质, 相中发生的物质传递是单相传质 相中发生的物质传递是单相传质,通过相界 面的物质传递为相间传质。 面的物质传递为相间传质。 相间传质
性,结构复杂、造价高,尤其是气体流径曲折,塔板 结构复杂、造价高,尤其是气体流径曲折, 压降大、液泛气速低、生产能力小。 压降大、液泛气速低、生产能力小。
浮阀塔板是泡罩塔的改进型,如图。 b.浮阀塔板 浮阀塔板是泡罩塔的改进型,如图。 浮阀塔生产能力与操作弹 性大、板效率高、 性大、板效率高、塔板阻力 小、结构简单、造价低等优 结构简单、 点,但浮阀对材料的抗腐蚀 性要较高,采用不锈钢制造。 性要较高,采用不锈钢制造。 c.舌形塔板 如下图所示。 c.舌形塔板 如下图所示。 舌形孔的典型尺寸为: 舌形孔的典型尺寸为:φ= 20° R=25mm, 25mm。 20°,R=25mm,A=25mm。 舌形塔板结构简单、不易堵塞。液体流动阻力小。 舌形塔板结构简单、不易堵塞。液体流动阻力小。 对负荷波动的适应能力较差,气相夹带较严重。 对负荷波动的适应能力较差,气相夹带较严重。
②液相一液相 在均相液体混合物中加入具有选择性 的溶剂,系统形成两个液相。 的溶剂,系统形成两个液相。 (2)流一固相间的传质过程 ①气相一固相 含有水分或其它溶剂的固体,与比较干燥的热 含有水分或其它溶剂的固体, 气体相接触, 气体相接触,被加热的湿分气化而离开固体进入气 固体的干燥。 相,从而将湿分除去,这就是固体的干燥。 从而将湿分除去,这就是固体的干燥 气体吸附的相间传递方向恰与固体干燥相反, 气体吸附的相间传递方向恰与固体干燥相反,它 的相间传递方向恰与固体干燥相反 是气相某个或某些组分从气相向固相的传递过程。 是气相某个或某些组分从气相向固相的传递过程。
(3)填料塔与板式塔的比较 对塔设备的要求: 气液负荷大, 对塔设备的要求:①气液负荷大,即单位塔截面处理 物料量大,生产能力大;②传质效率高,达到规定分 物料量大,生产能力大; 传质效率高, 离要求的塔高较低; 操作稳定, 离要求的塔高较低;③操作稳定,物料量在相当范围 内变化时不致引起传质效率显著变动; 内变化时不致引起传质效率显著变动;④气体通过塔 时阻力小,以适应减压操作或节省动力; 结构简单, 时阻力小,以适应减压操作或节省动力;⑤结构简单, 易加工制造,维修方便,耐腐蚀,不堵塞。 易加工制造,维修方便,耐腐蚀,不堵塞。 填料塔结构简单,直径小 气体通过阻力小,处理有 直径小,气体通过阻力小 填料塔结构简单 直径小 气体通过阻力小 处理有 腐蚀性的物料好,在压降小的真空蒸馏系统和液气比 腐蚀性的物料好 在压降小的真空蒸馏系统和液气比 大的方面操作有优势;板式塔生产能力和操作弹性大, 大的方面操作有优势;板式塔生产能力和操作弹性大 塔效率稳定利于放大. 塔效率稳定利于放大 吸收操作一般用填料塔;精馏操作采用板式塔。 吸收操作一般用填料塔;精馏操作采用板式塔。
(2)板式塔 ①塔板的结构
板式塔的壳体为圆筒形, 板式塔的壳体为圆筒形,里面装有
若干块水平的塔板。 若干块水平的塔板。 塔板上的气液两相流动有错、逆流之分,如图所示。 塔板上的气液两相流动有错、逆流之分,如图所示。
塔板的结构型式有 a.泡罩塔板 构造如图示。泡罩塔板有较好的操作弹 构造如图示。泡罩塔板有较好的操作弹
的现象称为雾沫夹带。应控制夹带量不超过0.1kg( 的现象称为雾沫夹带。应控制夹带量不超过0.1kg(液 雾沫夹带 0.1kg 体)/kg(干气体)。 )/kg(干气体) kg d.液泛 气速增大,气体通过塔板的压降也增大, 气速增大,气体通过塔板的压降也增大,
降液管内的液面相应地升高; 降液管内的液面相应地升高;板上液体将无法顺利流 下,造成淹塔,即液泛。 造成淹塔, 液泛。
③、单向扩散
涡流扩散: 涡流扩散:是因流体的湍动和旋涡 产生质点位移, 产生质点位移,使物质由高浓度处 转移到低浓度处的过程。 转移到低浓度处的过程。 涡流扩散、分子扩散, 涡流扩散、分子扩散,两者统称 对流扩散。 对流扩散。
)、均相混合物 (2)、均相混合物 )、
某组分在两相间传质,步骤是: 某组分在两相间传质,步骤是:从一相主体扩散到两 相界面的该相一侧,然后通过相界面进入另一相, 相界面的该相一侧,然后通过相界面进入另一相,最 后从此相的界面向主体扩散。 后从此相的界面向主体扩散。
b.漏液
气体通过筛孔的速度较小时,气体通过 气体通过筛孔的速度较小时,
筛孔的动压不足以阻止板上液体的流下, 筛孔的动压不足以阻止板上液体的流下,液体会直接 从孔口落下,这种现象称为漏液 正常操作时, 漏液。 从孔口落下,这种现象称为漏液。正常操作时,一般 控制漏液量不大于液体流量的10%。 控制漏液量不大于液体流量的10%。 10 c.雾沫夹带 板上液体被上升气体带入上一层塔板
1.相 相
2.相界面 相界面 相与相之间在指定条件下有明显的界面, 相与相之间在指定条件下有明显的界面,叫做 相界面。 相界面。 3.相转移过程: 相转移过程: 相转移过程 在传质过程中, 在传质过程中,物质通过相界面从一相转移 至另一相的过程,叫相转移过程。 至另一相的过程,叫相转移过程。
二、传质过程的类型
②液相一固相 含某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与同一物质的固相相接 触时,其分子以扩散方式通过溶液到达固相表面, 触时,其分子以扩散方式通过溶液到达固相表面, 并析出使固体长大,这是结晶 结晶。 并析出使固体长大,这是结晶。 固体浸取是应用液体溶剂将固体原料中的可溶组 固体浸取是应用液体溶剂将固体原料中的可溶组 分提取出来的操作。 分提取出来的操作。 液体吸附是固液两相相接触, 液体吸附是固液两相相接触,使液相中某个或某 是固液两相相接触 些组分扩散到固相表面并被吸附的操作。 些组分扩散到固相表面并被吸附的操作。 离子交换是溶液中阳离子或阴离子与称为离子交 离子交换是溶液中阳离子或阴离子与称为离子交 换剂的固相上相同离子的交换过程。 换剂的固相上相同离子的交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