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考试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
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
能获得的高产水平。3.实生苗:以种子作为材料培育出来的苗木。4.苗木: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
6.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
百分率。7.千粒重:是指1000粒种子在气干状态下重量。
8.营养繁殖体:是利用乔灌木树种的营养器官(根、茎、干、叶、芽等)培育的苗木。9.种子的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
皮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
现象。10.低温:是指温度在0-5℃。
11.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12.外来树种:从分布区以外引入的植物。
13.林学特性: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
面积产量的性质。14.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15.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所组成的林分。
16.林木生长:指林木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可
逆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17.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和器官的生长速率随昼
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18.森林潜在生长力: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
用所能达到的最高生产力。
20.种子催芽:通过机械、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
子萌发的措施。21.直播造林:把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而培育的造林方法。22.直苗造林: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方法。
森林培育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
3.实生苗:以种子作为材料培育出来的苗木。
4.苗木: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
5.种源:是指取得种子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6.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7.千粒重:是指1000粒种子在气干状态下重量。
8.营养繁殖体:是利用乔灌木树种的营养器官(根、茎、干、叶、芽等)培育的苗木。
9.种子的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皮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10.低温:是指温度在0-5℃。
11.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12.外来树种:从分布区以外引入的植物。
13.林学特性: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14.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5.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所组成的林分。
16.林木生长:指林木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可逆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17.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和器官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18.森林潜在生长力: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达到的最高生产力。
20.种子催芽:通过机械、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
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答案)-2015
《森林培育学》课程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立地条件: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包括气候、土壤、生物等环境。
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种源:指取得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种子安全含水量: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的最低含水率。
林分密度:是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森林主伐:是对成熟林分或林分中部分成熟的林木进行采伐的过程。
适地适树:使培育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或达到培育目标。
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数。
纯林:把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纯林。
混交林: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
生理成熟(physiological maturity):当种子内部贮藏的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具有发芽能力时称为生理成熟。
形态成熟(morphological maturity):当种子具有发芽能力,且果实、种子显示出成熟特征时,称为形态成熟。生产上多以形态成熟做为确定采种期的标志。
生理后熟:还有少数树种,如银杏的种实,虽然在形态上已呈现出成熟的特征,但种胚还未发育完全,只有采收后经过层积处理,种胚才逐渐伸长至正常的大小而具有发芽能力,这种现象称为生理后熟。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森林立地:是按影响森林形成和生长发育的环境的异同所区分的有林地和宜林地地段。
2、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3、立地条件: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可以通用。
4、立地类型: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5、森林立地类型: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
6、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使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2]。通俗讲就是把树栽植到最适宜其生长的地方。所谓适地就是要正确认识造林地的气候、土壤、地形、天文、植被等立地条件确定适宜的造林树种适树就是要正确认识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确定适宜的造林地[3]。
7、播种育苗:用种子播种繁殖所得的苗木称为播种育苗或实生苗。
8、抚育采伐:也称抚育间伐,是林分郁闭后直至主伐的期间,对未成熟的森林定期而重复的伐去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条件,同时获取一部分木材的一种森林培育技术措施。
9、择伐:是森林主伐方式之一,是在预定的森林面积上定期地、重复地、有选择性地采伐成熟林的树木和树群。
10、渐伐:是指为了在老林的(上方或侧方)庇护下而形成新林,在近乎单层的成熟林中进行的任何更新法。具体是指成熟林伐区内2-4次逐渐地伐除全部林木。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森林立地
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
立地条件:是指在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森林立地因子概述: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文)、森林植被因子(类型、组成、覆盖度及其生长状况)和人为活动因子(最大干扰因子也是最重要的因子)。
物理环境因子:
气候:温度、降水;
地形: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型、小地形等;
土壤: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土壤腐殖质、土壤酸碱、土壤侵蚀度、各土壤层次的石砾含量、土壤含盐量、成土母岩和母质的种类等;
水文:地下水深度及季节变化、地下水的矿化度及其盐分组成。
森林立地分类原则:科学性、实用性(例:中山阳坡厚土层红壤立地条件类型)
造林地种类:荒山荒地;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
四旁地:路旁、水旁、村旁和宅旁植树的造林地种类。
四旁植树:是指在路旁、水旁、村旁、宅旁进行成行或零星植树。
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腾出的林地。
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后留下来的林地。
第二章林种规划和树种选择
森林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其中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称为商品林,而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称为公益林。
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林分。
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林分。
经济林:以生产木材以外的林产品为主要目的。
薪炭林:以生产木材燃烧(薪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和生产繁殖材料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森林立地
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
立地条件:是指在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森林立地因子概述: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文)、森林植被因子(类型、组成、覆盖度及其生长状况)和人为活动因子(最大干扰因子也是最重
要的因子)。
物理环境因子:
气候:温度、降水;
地形: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型、小地形等;
土壤: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土壤腐殖质、土壤酸碱、土壤侵蚀度、各土壤层次的石砾含量、土壤含盐量、成土母岩和母质的种类等;
水文:地下水深度及季节变化、地下水的矿化度及其盐分组成。
森林立地分类原则:科学性、实用性(例:中山阳坡厚土层红壤立地条件类型)
造林地种类:荒山荒地;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
四旁地:路旁、水旁、村旁和宅旁植树的造林地种类。
四旁植树:是指在路旁、水旁、村旁、宅旁进行成行或零星植树。
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腾出的林地。
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后留下来的林地。
第二章林种规划和树种选择
森林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其中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称为商品林,而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称为公益林。
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林分。
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林分。
经济林:以生产木材以外的林产品为主要目的。
薪炭林:以生产木材燃烧(薪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和生产繁殖材料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森林培育学材料复习
森林培育学复习材料
一、名词解释(参考)
1.极性和再生: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称为极性。再生是指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
2.森林立地(立地条件):森林立地是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3.森林立地类型: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4.树种生态学特性: 是指树种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每一树种在千万年的长期进化中,形成各自的生态学特性。
5.树种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包括树种的形态学、解剖学和遗传特性。
6.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就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7.四绿工程:绿色城区\绿色乡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
8.林分结构: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包括组成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年龄结构,主要决定于树种组成、林分密度、林木配置和年龄结构。
9.林种组成:指该林分中树种组成的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10.造林地整地:造林前进行的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的总称。
11.封山育林:是遵循森林演替规律,利用林木的天然更新能力,采取以封为主,封育结合,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恢复森林.
12.林木分级:为方便对林分经营管理,需要根据林木生长状况的差异对林分内所有个体进行分组,称为林木分级。
13.植苗造林与分殖造林:植苗造林又称栽植造林或植树造林,是以苗木作材料进行的一种造林方法。以树木的营养器官作为造林材料直接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分生造林。
森林培育学复习提纲
绪论:
1.了解森林培育学的定义,是干什么的
2.我国林业建设中的几大重点工程
第一章人工林概述
1.人工林、天然林指代的范围,有什么特点
2. 人工林产量构成
3.我国林种的划分
第二章造林区划
1. 造林区划、造林类型区、立地条件、立地质量、立地类型划分、立地指数的概念
2.立地条件划分的方法
第三章造林树种选择
1.树种选择的原则
2.用材林、防护林、水保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3.四旁植树
4.适地适树的概念、途径、方法
第四章造林密度
1.林分密度、造林密度、初始密度的定义,及相互之间的区别
2.密度的作用规律
3.合理的人工林密度如何确定
4.自然整枝
第五章人工林组成
1.纯林、混交林的定义,特点
2.树种间的关系和作用方式
3.混交类型、混交比例
4.不提主要树种、伴生树种、灌木树种的分类方法,而是改成主要树种、混交树种两种类型
5.混交方式有哪几种,大概有什么特点
第六章造林整地
1.造林整地的方式、方法,有什么特点
第七章造林方法
1.造林方法分类及特点
第八章人工幼林的抚育管理
1.幼树管理的内容及技术措施
2.封山育林的概念,方法
第十章森林抚育间伐的基础
1. 抚育间伐的定义
第十一章森林抚育间伐方法及技术要素
1.抚育间伐的三要素(开始期、强度、间隔期)
2.间伐开始期确定的方法(采用林分连年生长量曲线中拐点出现的时间点)
3.抚育间伐的方法
4.抚育间伐强度的确定
第十四章林分改造
1.低产林、次生林、原始林等概念
2.低产林形成原因及改造方法
3. 封山育林的概念、方式方法,封山育林与人工造林的区别
第十五章天然林保护
1.天然林
2.天然林保护的意义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活动。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森林培育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前期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和收获利用阶段。
森林培育工作的展望:
1.多目标定向培育与多功能培育的结合
2.森林培育要以提高森林质量和生产力为重点
3.集约化培育和自然化培育的统一
4.森林培育必须因地制宜,适当多样化
5.处理好森林培育与其他森林经营措施及其他相邻行业的关系
第二章森林立地
生境:林木和其他活体生物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空间场所。
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能力。
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所有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能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
立地分类:把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
森林立地的基本构成: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物理活动因子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文。
林型:反映林分的立地条件和生产能力指标,具有相同的立地条件、相同的起源、相似的林木组成,具有共同的森林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林分总体。
森林立地分类的依据
(1)系统区划单位的划分依据
主要依据地貌、水热状况、岩性等的分异。
(2)系统分类单位的划分依据
主要是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立地因子的差异。
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直接评价法和间接评价法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8 个小题,每个3分,共24 分)
1 立地条件:是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一定程度与立地质量通用。
2 立地类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立地分类是指对林业用地的立地条件、宜林性质及其生产力的划分。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造林营林措施,以期达到造林营林的生态、经济目的。
3 分殖造林:又称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4 插条造林:插条造林是截取树木或苗木的一段枝条或树干作插穗,直接插值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5 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6 人工林: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指人工起源的林分,包括造林地及其在其上生长的林木。
7 混交林: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人工林
8 混交比例:指造林时每一树种的株数占混交林总株数的百分比。
9 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10 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林木数量。
11 林种:指满足不同造林经营目的的森林种类。
12 改树适地:通过对树木的改造,即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提高林木的适应性,使树种最大程度地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13 相对生长速率:指单位时间内重量或体积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
14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是林木分化的基础。
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
《森林培育学》提纲一、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
工程造林
立地条件
立地指数
森林立地类型
适地适树
林种
用材林
防护林
薪炭林
经济林
纯林
混交林
森林生产力
种源
母树林
种子园
采穗圃
生理成熟
形态成熟
千粒重
发芽率
发芽势
种子安全含水量
苗圃
播种育苗
容器育苗
营养繁殖育苗
林分密度
造林密度
森林主伐
森林更新
二、简答题
2. 简述适地适树的概念及其途径。
3. 简述防护林中水源保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
4. 简述林分密度的作用。
5. 简述混交林培育的意义及其优点的相对性。
6. 简述树种混交的主要类型并各举出2~3例。
7. 简述林木群体生长发育6个阶段的特点及培育关键技术要点。
8. 请问种子储藏有哪些方法,分别适合什么类型的种子?
9. 简述种子休眠的主要类型及催芽方法。
10.简述一年生播种苗的4个生长时期的特点及其育苗技术要点。
11.简述扦插苗的4个生长时期的特点及其育苗技术要点。
12.简述容器育苗的优缺点。
13.简述造林整地的作用与主要方式的特点。
14.简述造林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5.简述林地管理和林木管理有哪些主要工作环节。
16.简述森林抚育采伐的目的与意义。
17.简述生长抚育4种主要方法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
18.简述3种森林主伐方式及3种更新方式的概念。
1.概念:
森林培育
森林培育学
立地质量
立地条件
立地质量评价
立地指数
森林立地类型
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森林培育的对象可以是人工林,也可以是天然林。
森林培育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复习资料
绪论
1.森林培育
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六大林木工程: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3.我国森林覆盖率:21.63
4.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的五大转变:
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转变
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进行转变
由毁林开荒到退耕还林
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到有偿使用
由部门办林业到全社会办林业
第一章
1.人工造林范畴:
人工造林;在无林或者原来不属于林业用地的土地上造林
人工更新:在采伐迹地或火烧迹地上造林
低产林改造:对某些低价值林分采用造林地方法进行改造
2.人工林营造的目的:
为了维持、改进和扩大林业资源,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木材和各种林产品,并发挥森林的多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林种;根据人工林的不同效益及不同造林意愿,为追求最大的有效生物产量而将森林划分成的不同种类。
用材林:在有限的土地上营造出速生、丰产的用材林,以获取更多的优质木材
经济林:生产以外的林产品特点:经营比较集约、收益早且稳定、市场化明显
防护林:利用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及其他的有利防护性能
薪炭林
特殊用途林
4.定向培育:按最终用途确定的对木材原料的要求,生产出种类、质量、规格都大致相同的木材原料,加强工业与木材原料生产之间的联系,并采用集约经营等科学管理措施以缩短营林周期,从而在价格上有竞争力的大批木材原料。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全
一、、概念
1、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学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简述题
1、森林培育学的内容
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
2.、森林培育的对象
人工林和天然林
3、森林的三大效益
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
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
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
三、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趋势。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在发达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基本建立,如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内可收获大量木材。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森林培育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复习资料
1.立地质量: 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
素、生物因素。
2.森林立地类型: 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
林地段的组合
3.荒山荒地: 没有生长过森林植被,或在多年前森林植被遭破坏,已退化为荒山或荒地植被
的造林地
4.立地条件: 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可以通用
5.森林培育阶段: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培育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郁闭成林、成熟、主伐更新的整个培育过程,是用科学手段营造或更新森林并加以抚育保护的一项建设事业。
6.立地指数法:在有林区,评价造林地立地质量的方法之一,是采用林分基准年龄时上层木所能达到的平均高度作为评定宜林地立地质量的指标(即立地指数法)。
7.林种:是指满足不同造林经营目的的森林种类,通常按照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来划分。
8.林木生长:林木由种子萌发,经过幼苗时期,长成枝叶茂盛、根系发达的林木,这就是林木的生长。
9.林木个体发育:即林木器官、组织或细胞在质上的变化,也就是新增加的部分在形态结构以至生理机能上与原来部分均有明显区别。在高等植物中,发育是指达到性机能成熟,指林木从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质变现象。
10.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就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11. 生态学特性:是指树种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
复习参考-森林培育学
复习参考
一、名词
1.次生林
2.低效林
3.抚育采伐
4.立地质量
5.林分改造
6.林农复合经营
7.林型
8.人工更新
9.森林更新
10.森林立地类型
11.森林培育
12.适地适树
13.速生丰产林
14.造林典型设计
15.造林施工设计
16.择伐
17.植生组混交
二、填空
1、通常根据一年中林木高生长期的长短,可把树种分为?
3、常用的混交方法有7种,即?
3、四旁地是指?。
4、人工播种造林方法一般可以分为?
4、疏伐方法分为?
5、速生丰产林以?基本特征。
6、幼林林木抚育包括?
7、林木分级的常用方法有?。
8、我国农林复合系统的结构大致上可以分为?。
9、树种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为?
三、简答
1.按造林材料划分,造林方法有哪些?选用条件是什么?
2.次生林改造通常采用哪些技术措施?
3.封山育林有哪些类型?各自有什么特点?
4.混交林有哪些主要混交方法?各有何特点?
5.简述常用的造林整地方法及其特点。
6.简述低效人工林和次生林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7.简述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8.简述农田防护林的树种选择要求。
9.简述速生丰产林的概念、基本特以及培育技术特点。
10.简述天然林和人工林的优缺点。
11.简述用材林树种选择的要求。
12.简述鱼鳞坑整地的适用条件和技术要点。
13.简述择伐作业的应用条件。
14.森林培育有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简述各阶段所采用的技术措施。
15.试述植苗造林的特点、应用条件和技术要点。
16.碳汇林培育应掌握哪些原则,并概述碳汇林培育的技术要点。
17.选择合适造林季节应考虑哪些因素?
18.影响造林苗木成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一、、概念
1、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学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简述题
1、森林培育学的容
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
2.、森林培育的对象
人工林和天然林
3、森林的三大效益
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
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
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
三、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趋势。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在发达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基本建立,如
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可收获大量木材。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工造林的重要意义
1.人工造林:是在无林或原来不属于林业用的土地上造林。
2.人工更新:在原来生长森林的迹地(采伐、火烧)上造林。
3.人工造林的发展方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高效林业发展方向/林种多样性发展方向/短周期方向发展方向/定向培育发
展方向/向无性系林业方向发展/城市林业发展新方向。
4.林种:根据森林的效益、功能和用途不同而划分的森林种类。
人工林的林种的类型: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林。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地森林。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地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5.生态公益林:以发挥生态、社会效益为主导功能的森林。商品林:以生产木材、薪炭、干鲜果品及其他工业
原料等为主的森林和灌木林。
6.分类经营:指将《森林法》中划分的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五大林种按其发挥的主要功能
进行重新划分。将防护林、特种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将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划为商品林。
7.林木个体生长: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不可逆的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8.林木生长过程的描述:1)林木生长曲线。2)林木生长速率。3)林木生长量。按调查因子分:树高、直径、根系、
断面积、材积、重量、形数生长量。按照部位:林木、树干、枝条生长量。按照时间:总生长量、定期生长量、连年生长量等。
9.林木的发育:指林木个体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即林木器官、组织或细胞在质上的变化。
全期生长型春季生长型
10.林木个体生长的相关性:1)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相关性。2)主茎和侧枝的相关性。3)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
相关性。4)极性和再生。
11.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1)幼林阶段:种子形成幼苗到1-3龄前,或造林后1-3年。维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保证
个体成活至关重要。2)幼树阶段:指幼苗成活后到郁闭前阶段,或称郁闭前阶段。是扎根和根系大量发生的重要时期。应及时采取抚育措施。3)幼林龄阶段:林分郁闭后的5-10年或更长时间,为森林的形成期,属于结实幼年期。4)中龄林阶段:森林的外貌和结构大体定型,林木先后由树高和直径的速生期转入到树干材积的速生期,群体生物量中,干材生物量的比例迅速提高而叶生物量的比例相对减少。5)成熟林阶段:树木个体增大到一定程度,高生长开始减缓甚至停滞,树冠有较大幅度的扩展,直径生长在相当长时期内还维持较大生长,材积生长量和生物量增长趋于高峰,维持一段时间后下落。种子产量高、质量好。可采伐利用。6)过熟林(衰老)阶段:林木生长趋缓、健康程度降低,病虫、气象、火灾的作用增强。种子产量降低、质量下降。
12.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条件:1)内部因素:营养物质、代谢机能、激素水平、遗传特征
2)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水分和养分。
13. 林木群体生长量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林分断面积、材积、重量。
14. 影响林分生长发育的因素:立地质量、树种选择、林分群体结构、密度、抚育措施等。
15. 林木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1)光合速率。提高林木的光合速率是提高人工林产量的基本途径。(1)树种遗传品质。
(2)个体特性。(3)生长环境:受光强、温度、湿度、CO2、水分制约。可通过施肥、灌溉等林学措施和林木群体结构的再调节分配作用创造需有利的环境条件。2)叶面积。调节林木最佳的叶面积状态(最适叶面积、枝叶伸展角度):树种搭配、造林密度及密度调节。3)生长期。树种选择、环境条件、林分结构。4)老化过程。叶高光效阶段、生长高峰。
16.光合产量(净第一性生产)=粗第一性生产-呼吸消耗
生态系统净生产量=净第一性生产-净第一性生产
生物量:单位面积上所有生物有机体的干重。经济产量:单位面积的出材量。
提高经济产量的措施:1)降低呼吸消耗。2)避免病、虫、兽害损失。3)提高林分经济系数树种选择。4)林分结构。5)提高出材率干材形质
17人工林产量构成特点:1)种植材料人工选育,具有良好的均一的遗传品质。2)林木个体均匀度好。3)群体结构趋于均匀合理。4)及时划一进入郁闭状态,形成森林环境。5)林地生长环境始终处于人工控制之中。
18.人工林的速生丰产水平与潜力。评价方法:与一般水平的天然林比较,主要比较成材年限、产量水平。近来也开展了生态环境指标的比较。一般结论:1)人工林产量显著高于天然林。2)人工林产量与气候地带性相关。3)中国的一些高产人工林产量水平很高。其中杉木的速生丰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19.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
1)提高适当的培育方式:封山育林、近自然林业、定向培育。
2)遗传改良:培育具有速生性、丰产性、抗逆性和优质性树木品种或类型。
3)林分结构调控:树种组成、密度、水平空间。
4)立地的选择和调控。
二、林业区划与森林立地。
1.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个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
2.引起地域分异的几种因素:1)因太阳辐射能按纬度分布不均引起的纬度地带性。2)大地构造和大地形引起的地域分异。3)海陆相互作用引起的从海岸向大陆中心发生变化的干湿度地带性。4)随山地高度而产生的垂直地带性。5)由地方地形、地面组成物质以及地下水埋深不同引起的地方性分异。
3大、中、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1)大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由于大地构造不同而产生的地貌分异。2)中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大地构造—地貌的进一步分异;垂直地带性;岩性所引起的地貌和土壤分异。3)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通常指较小范围内发生的地方性分异。地貌部位和小气候所引起的分异;土质引起的分异;水文条件所引起的分异。
4.林业区划:是根据各地森林资源、气象、水文、地质地貌、生物、土壤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异同进行的地域区划。
5.林业区划的意义:1)根据各地区开展造林工作的条件的差异性进行区划,以便因地制宜开展造林工作,总结推广造林经验和科研成果。2)因地制宜、适当集中,是实行林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进行造林规划设计的一项基础工作。
6林业区划原则:1)以自然规律为主,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相统一。2)在同一区域内必须有林业生产的共同性和林业生产发展方向的一致性。3)区域地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7区划依据:1)区划对象的自然地理环境。2)把区域性的社会经济条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林业资源的特征相结合。
8.我国的林业区划简介
9.造林区划的不同理解:1)造林区划是立地分类系统的高层次分类单位,是一种适应造林工作需要的自然区划。2)造林区划是一种为造林生产合理布局服务的产业区划,是兼顾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的综合性区划。还要根据人口、交通,产业结构、经济水平及对发展林业的要求来划分。3)造林区划是表达出造林工作特点和要求的林业区划。4)造林区划是单项的造林技术区划。如种子调拨区,苗木标准区、树种产区、引种区等。
10.立地:造林地上凡与林木生长发育相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11.生境:生态因子的总和。森林立地:对森林生长发育意义重大的环境条件的总体(气候、地貌、地质、土壤、水分等。)
12.立地特征:可以通过直接观测得到的地形、部位、气候、地质、土壤和生物等因素所表现的特征。
13.立地分类:根据地域环境综合体的差异大小,对地域空间在进行区分和归并,划出不同类型的立地自然总和体系生态学特征的自然层次分类。
14.立地类型(立地单位):指在地域上不一定连接,但立地环境条件、立地特征基本相同,在造林营林可能性、危险性方面基本一致,并有大致相同的生产能力的许多地段的集合。
15.立地质量:在某一立地上,某一树种相对生产力的泛称。可以以现实生产力、潜在生产力、林木生长适宜程度或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