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古诗词阅读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朝代】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朗读节奏划分】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
⑵半轮秋: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
⑶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在今四川中部峨眉山东北。
源出宝兴县北,东南流经雅安、洪雅、夹江等地,到乐山汇大渡河,入岷江。
⑷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省犍为县,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乐山县志》谓当指四川省乐山县之嘉州小三峡: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清溪在黎头峡之上游。
一说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⑸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唐代州名,属剑南道,治所在巴县,即今重庆市。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主题思想】《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通过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作者】杜甫【朝代】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朗读节奏划分】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⑴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⑵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⑶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卷附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唐]李白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
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
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
③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①五代•李煜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③。
千里江山寒色④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释】①望江南:词牌名。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
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③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
④寒色:即秋色。
(1)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肃杀、凄寒的景色。
(2)这首词借助梦中的美景来抒发词人怎样的情感?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溪桥晚兴郑协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
②苹苹:草木茂盛。
③杨花:喻身世飘零。
④④杜鹃:喻故国之思。
(1)“杜鹃”常被用作凄凉哀伤的象征,在古诗词中有多种称呼,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杜鹃”被称为“”。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做简要分析。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发挥想象,请以黄莺为第一人称,写一写黄莺想对诗人说的话。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考点精准练习-(含分析)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临:澹澹:竦峙:星汉:(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四句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感情基调是怎样的?(3分)(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请简析。
(4分)答案:(1)到达、登上/水波荡漾的样子/耸立/银河(4分,每个词解释1分。
)(2)这四句诗描写了大海生机勃勃(1分)、雄伟壮丽(1分)的景物特点,感情基调是昂扬雄壮的(1分)。
(3分。
景物特点概括为“生机勃勃”1分,“雄伟壮丽”1分;感情基调“昂扬雄壮”1分,写“萧瑟感伤”不得分,意思近即可。
)(3)诗人借助想象(1分)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1分)。
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1分),抒发了作者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1分)。
(4分。
手法“想象”1分,句意理解点出“壮丽景象”1分,情感“博大胸怀”1分,“远大志向”1分。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落尽子规..啼,闻道(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杨花:子规:闻道:(2)“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中的“愁心”蕴含丰富的内容,请说说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答案:(1)柳絮/布谷鸟/听说(3分,每个词解释1分。
)(2)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对自己过去遭遇的伤感情绪。
(3分。
情感“同情”1分,“关切”1分,“伤感”1分。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江春入旧年。
乡书(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次:客路:残夜:乡书:(2)(2016年花都区期末)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完整版 (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完整版班级姓名完成情况01 观沧海(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观沧海》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诗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
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抱负?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①杨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②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注释】①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赚得:骗得。
(1)本诗除借助景物描写说明道理外, 还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找出一种简要分析。
(2)诗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深刻道理,请简要说出给你的启发。
3.古诗阅读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诗后两小题。
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一、二句写出“雨”怎样的特点?(2)诗歌的三、四句运用对比的手法,请从这个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5.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芳斗艳。
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在天空中尽情飞舞。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兰[明]徐渭兰亭旧种越王兰①,碧浪红香天下传。
近日野香成秉束②,一篮不值五文钱。
【注释】①传说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兰花。
②秉,量词,束,把。
(1)诗中的“兰”比喻________,“野香”比喻________;(2)兰花“一篮不值五文钱”表达了作者________。
【答案】(1)君子;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2)鄙视那些伪文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解析】【分析】(1)这首诗的题目是“兰”,第一句写旧日在兰亭种下一片越王兰,第二句描写了兰的叶和花,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第三句写最近把这些野花扎成束,一筐野花也不值五文钱。
徐渭非常喜欢兰花,写了不少关于兰花的诗。
这些诗表面上是看写的是花,其实是托物寓意,借写兰花表现自己的理想和情操。
兰花在文人墨客眼里是君子的象征,这首诗也不例外,相对应,野花就比喻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
(2)诗中的野花比喻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这些人就像野生兰花一样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他们沽名钓誉,表面看道貌岸然,其实骨子里却追名逐利,没有真才实学,作者说这样的人不值一钱,就明确表达了对这些人的鄙视,也表现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译文:从前我在兰亭种下一片越王兰,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现在一把野花不值五文钱.故答案为:⑴君子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⑵鄙视那些伪文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语内涵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古诗阅读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附答案)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3.春日[宋]晁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
②趁:追逐。
这首诗通过描绘______、细雨翻萍、______的春日景象,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诗的三、四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诗歌三、四句表达的情感与下面哪一句相同?请说明理由。
诗句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二: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请简要分析“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妙处。
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6.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①,一夜征人②尽望乡。
【注】①芦管:一种笛类乐器,以芦叶为管。
②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1)诗歌一二句描绘了沙、_______这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荒凉、_________的意境。
(2)请描绘“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所描写的画面,并说说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阅读题训练(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阅读题训练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所展现的画面。
(2分)2.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2分)(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2.请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简要赏析(2分)(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2分)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作简要赏析。
(2分)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首小令的情景。
(2分)2.这首诗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最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2分)3.“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人”是个怎样的人?(2分)(五)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2分)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3、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4、赏析“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分)(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基础训练解析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下列诗句中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所表现诗人情怀差别最大的一项是()A.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其一)B.河流大野犹言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答案】D【详解】A.句意为: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觉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B.句意为:黄河在广阔的原野上奔流仍嫌受约束,潼关以西,山山相连,峰峦起伏,不知什么叫平坦。
“犹嫌束”“不解平”运用拟人修辞,赋予黄河、秦岭以人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C.句意为: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
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
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D.句意为: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落花时节” 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对国运衰微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A、B、C三项都表现诗人出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D项表现出的是对个人身世和时代变化悲叹和感慨。
故选D。
2.请选出下列对刘禹锡《秋词》赏析有误..的一项()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诗人开篇两句便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诗情。
部编本七年级下学期古诗词习题八首及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学期古诗词习题八首及答案1. 《登鹳雀楼》题目:请写出《登鹳雀楼》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写了王之涣登上鹳雀楼,俯瞰远方美景的情景。
2. 《静夜思》题目:请写出《静夜思》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写下了李白在深夜思念乡愁的情感。
3. 《望庐山瀑布》题目:请写出《望庐山瀑布》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望庐山瀑布》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述了杨万里站在山脚,仰望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4. 《春晓》题目:请写出《春晓》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春晓》是唐代文学家孟浩然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清晨的景色和自然的生机。
5. 《望月怀远》题目:请写出《望月怀远》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望月怀远》是唐代文学家张九龄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表达了张九龄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6. 《登高》题目:请写出《登高》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登高》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登高时的豪情壮志和对时事的思考。
7. 《赋得古原草送别》题目:请写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写了白居易在古原草地上与友人告别的情景。
8. 《登鹳雀楼》题目:请写出《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主要意境。
答案:《登鹳雀楼》描绘了作者登上高楼,远眺美景的壮丽场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思考。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文言文阅读
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文言文阅读一、古诗词阅读(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解释下列词语。
毕竟:________别样:________2.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西湖美景的句子是哪两句?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2)却.话巴山夜雨时________2.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妻子相见的无奈。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题(带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题(带答案)《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解释词语:玉笛:折柳:故园:闻:2、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的思想感情。
3、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简单作一下分析。
4、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春夜洛城闻笛》参考答案1、解释词语:玉笛:精美的笛子折柳:《折杨柳》笛曲。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故园:指故乡,家乡闻:听;听见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念家乡3、答: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
《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3)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4)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分)(5)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6、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7、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8、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竹里馆》参考答案(1)(2分)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2分)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3)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4)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5)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阅读。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冷露”写出中秋月夜的氛围。
(2)“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问,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阅读诗歌,分析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4.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合理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现思乡之情的?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小题。
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巴山雨夜”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请你说说“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4.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富于动态感,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注满秋池的景象,又衬托出诗人深重绵长的愁绪。
B.《夜雨寄北》一诗运用了情境交融、动静结合的手法,语言浅显、朴素,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C.“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气氛,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D.《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成功地运用景物烘托的手法,是情景交融的佳作,因此被誉为“秋思之祖”。
6.《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和《夜雨寄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都运用了反衬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反衬手法在抒发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状况,“孤村”表明了诗人与世隔绝的状态,首句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阅读整理
(一)《观沧海》曹操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从写作手法和抒情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答:写作手法: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境即诗人的主观感受。
抒发感情: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
3.诗中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出好在哪里。
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4、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
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5、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7、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所展现的画面。
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8、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表现了作者虽年老而又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初一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阅读。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冷露”写出中秋月夜的氛围。
(2)“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问,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1)诗的第二句中“夏寒”一词似乎违背季节常理,你是怎么理解的?(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诗歌鉴赏(甲)西洲曲南北朝乐府民歌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甲)(乙)两首诗所写的季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知识卡片,分析两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
4.诗歌鉴赏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今广东一带)后,逃归的途中。
(1)“经冬复历春”中“历”的意思是:________(2)诗歌前两句里的“绝”和“复”反映诗人在贬谪期间怎样的生活状况?(3)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
诗中的“怯”和“不敢” 反映了怎样的心理?5.阅读古诗题春晚①(宋)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②数点傍林飞。
吟③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注释】①春晚:暮春傍晚。
②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③吟:诵读诗文。
(1)诗中“”一句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诗人笔下的村野有着的特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简要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
七年级语文上阅读课外古诗词
七年级语文上阅读课外古诗词七年级语文上阅读课外古诗词,答复以下问题(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李白生活在盛唐时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被后世称为“ ”,又与被称为“李杜”。
2、此诗的体裁是近体诗中的,诗的韵脚是。
3、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⑵闻道龙标过五溪4、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5、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6、“月亮文化”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诗人尤其喜爱月亮,借月抒情;其中又以李白最为典型,他是以月入诗最多的诗人。
请从你的文化文学积累中写出一联李白的含有“月”字的诗句。
7、王昌龄之所以是李白的好朋友,是因为王昌龄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他尤其擅长七绝,号称“七绝圣手”。
请从你的文化文学积累中试写出一联王昌龄的诗句。
8、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个诗的国度。
现代诗歌中有许多诗句都是从古代诗歌中借用或化用而来的。
有一首流行歌曲的歌名就是从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化用或至少受到启发而写出的。
这首流行歌曲的歌名是《》。
9、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10、从诗中发出的情感信息,揣摩李白写此诗时的心理活动。
(二)《夜雨寄北》1、李商隐是的诗人,李白、杜甫在历史上有“大李杜”之称,李商隐合同时代的那么有“小李杜”之称。
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何当共剪西窗烛⑵却话巴山夜雨时3、本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4、本诗中“却话”一词照应了“”。
5、诗中蕴含羁旅他乡的抑郁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风光之中的诗句是:。
6、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7、对本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A、第一句中的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欣彤古诗文理解及鉴赏(七年级)山中杂诗梁·吴均ϖ山际见来烟,高高的山顶上飘来轻烟,ϖ竹中窥落日。
竹林中能看到落日的余辉。
ϖ鸟向檐上飞,鸟儿在房檐上飞。
ϖ云从窗里出。
云朵从窗子里飘出来。
赏析• 本诗作者借幽居的景象,暗示当时的山居之乐,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情。
——主题• 本诗歌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这一主题。
句句写景,句句有情。
——特点练习巩固1、"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环境清幽,闲适恬淡的心情。
2、"鸟向檐上飞,鸟向檐上飞",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不能。
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所以不能改。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里,• 弹琴复长啸。
一边弹琴一边吹着口哨。
• 深林人不知,竹林里僻静幽深,没人知晓我在做什么,• 明月来相照。
只有一轮明月照耀着我,陪伴着我。
品味感情感受意境• 景:优美高雅• 情:宁静淡泊• 画面:• 一片宁静、幽深的竹林里,一个人独自坐在那里,他面前摆放着一架琴。
诗人一边弹着琴,有时“长啸”,似乎是在抒发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然而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又有谁能明了呢?只有天上的一轮明月在陪伴着他。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半轮秋月悬挂在峨眉山巅。
• 影入平羌江水流。
• 月影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中。
• 夜发清溪向三峡,• 在夜色中我从清溪泽出发,奔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 到了渝洲看不见你,多么想念啊。
1、“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 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ϖ谁家玉笛暗飞声?ϖ散入春风满洛城。
ϖ此夜曲中闻折柳,ϖ何人不起故园情!不知从哪儿传来悠扬的笛声,它随着春风飞入整个洛阳城。
倾听才知是一曲《折杨柳》,谁能不勾起思念故乡之情呢!《折杨柳》:古乐曲。
古人别离,折杨柳相赠,以寄托伤离之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感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
“散”字用得妙。
“散”是均匀、遍布。
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
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715--770)的诗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热情澎湃。
与高适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姿的生活。
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是岑参边塞诗的基调。
路漫漫涉边塞,思故乡表达了诗人远泪不干涉边塞思乡怀亲之无纸笔捎口信,话平安情怀报平安此诗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既有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所展现的画面。
这句诗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
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3、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滁洲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0后),唐代诗人,曾在苏州做地方官,后人称他“韦苏州”。
他的诗以简洁朴素的语言歌咏水景物,抒写田园生活的乐趣;也有一些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幽草黄鹂春潮野渡涧边生深树鸣闲淡宁静“怜” 雨急悠闲恬淡为诗之舟横眼特点:以景写情,借景述意1、请描绘“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飘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家去了,只见一叶小舟系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全诗表露了恬静的胸怀和忧伤之情怀(表达了诗人悠闲恬淡的心情和脱俗隐逸的超然情怀)3、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江南逢李龟年》背景简介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
《明皇杂录》中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
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
杜甫尝赠诗(即指此诗)。
”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安史之乱后)国家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
诗歌赏析岐王宅里寻常见,追忆昔崔九堂前几度闻。
日情谊正是江南好风景,述今相落花时节又逢君。
逢感慨抒发了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感慨“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
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寻常,平常;几度,多次。
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
“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品味诗歌一、二句写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
三、四句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
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
“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
“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写出别意。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
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
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
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2、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
“苍苍” “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3、中国古诗往往以“寄托遥深”显示无穷的艺术魅力,这首是短短二十字,却含义丰富,请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虽怀才不遇但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
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文大意】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
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
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诗文欣赏】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
“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
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
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 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
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 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
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的1、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待客的悠然和因友人未到而产生的淡淡的孤寂。
2、诗歌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净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
隐约写出了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3、“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