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加快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的强省之策

合集下载

以自贸区建设加快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

以自贸区建设加快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

以自贸区建设加快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作者:马维胜来源:《柴达木开发研究》2017年第04期青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要加快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并指出这是强省之策,核心是提高站位,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绝不能在新的发展阶段被边缘化。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我理解,干部的决定因素首先体现在把党代会形成的思想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善于为目标和现实之间架桥过河,进而把美好的蓝图变成实在的现实。

近年来,兄弟省区的做法和经验告诉我们,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必须要加快自贸区、陆路口岸等平台建设。

本文认为,青海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建设自由贸易区,是加快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的很好桥梁。

青海急需搭建扩大开放的综合平台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战略,青海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青海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制订了《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把青海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战略通道、商贸物流枢纽、产业基地、人文交流基地。

目前,青海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步伐明显加快,已经与部分沿线国家共同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圆桌会议”、“青海—土库曼斯坦经贸合作圆桌会议”,在俄罗斯等国开展农牧业、资源开发务实合作,在马来西亚开展旅游、餐饮等领域投资合作,举办中国青海(越南)商品博览会、白俄罗斯“青海特色商品展示会”等境外商贸活动,达成—批合作协议。

西宁至东京、曼谷、首尔、吉隆坡、台北、香港等6条国际(地区)航线正式开通,首趟中欧班列(西宁—比利时安特卫普)成功开行。

同时,还与周边省份协同争取国家重大工程布局,已经开通西宁至西安高铁,实施格库铁路、格敦铁路、新青川大通道公路等骨干项目,建设西宁至成都铁路,完善西宁机场口岸基础配套,推进跨境电商发展,实现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

加强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接实施方案

加强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接实施方案

加强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接实施方案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安全保障,促进共同发展。

推进战略、规划、机制对接,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联通。

创新对接方式,推进已签文件落实见效,推动与更多国家商签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等,加强海关、税收、监管等合作,推动实施更高水平的通关一体化。

拓展规则对接领域,加强融资、贸易、能源、数字信息、农业等领域规则对接合作。

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区域和国际发展议程有效对接、协同增效。

推动陆海天网四位一体联通,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基本框架,构建以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聚焦关键通道和关键城市,有序推动重大合作项目建设,将高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容可及目标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

提高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推动国际陆运贸易规则制定。

扩大“丝路海运”品牌影响。

推进福建、新疆建设“一带一路”核心区。

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

建设“空中丝绸之路”o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投资合作优化升级,积极发展丝路电商。

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

以“四个转变”推进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锚定“四个转变”奋

以“四个转变”推进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锚定“四个转变”奋

以“四个转变”推进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编者按:连日来,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在全省干部群众中持续引发热议。

大家一致认为,全会深刻分析了我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明了青海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和蕴含的机遇,要求在谋划工作中,既要站在青海看青海,又要跳出青海看青海,还要面向未来看青海,各项工作围绕“四个扎扎实实”来部署、来推进、来检验,努力推进青海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

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治青理政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特别是“四个转变”的理念,对于凝聚全省人民的共识,汇聚全省人民的力量,加快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系统行业不同,奋斗目标一致。

本期《昆仑讲堂•面对面》,记者采访了四位不同战线线上的党员领导干部,请他们谈谈如何科学把握国情、省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如何在此基础上锚定“四个转变”奋斗目标,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

敬请读者关注。

锚定“四个转变”奋力开创青海工作新局面╱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先导区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城中区委副书记、区长吉辉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四个转变”理念在全省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省委书记王国生在全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了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为我们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实现“四个转变”指明了方向。

今后五年,城中区委、区政府将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做全面深化改革、构筑“四梁八柱”的具体实践者,提升核心城区的工作标准,朝着“首善之区”的高标杆努力,不断增强中区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引领经济绿色发展新方向,为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贡献力量。

以党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立足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南川发展新定位,突出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有序推进生态治理与修复,增强绿色发展承载力。

加快开放强省建设学习心得-1

加快开放强省建设学习心得-1

“加快开放强省建设”培训学习心得在国培中心的统一安排下,我参加了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培训主题是“加快开放强省建设”,通过这次学习,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一、加快开放的意义是重大的,当前的世界,既是创新的世界,又是开放的世界。

在整个全球面临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面临着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开放大潮。

要加快强省建设,必须大力创新,必须全面开放。

要加快强省建设,必须构建创新型经济新体系,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

加快开放强省建设,要有一个强大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一带一部新定位”。

推进“三个着力”和“四大体系”“五大基地”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加快强省建设要坚持目标导向、问导向的基本原则。

要紧扣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构建有利于推动创新、扩大开放的长效机制。

坚持全面创新,全面开放。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原则,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

坚持创新惠民、开放利民、坚持改革突破,整体协同。

坚持人才优先项目支持。

以人才优先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引领支撑创新发展、开放发展。

加快开放强省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让XX省的综合实力在去国进位争先,走在中部崛起前列加快迈进基本现代化。

具体表现在创新型经济新体系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形成、复合型人才发展新机制健全。

三、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新技术开发。

要实施重大科技工程项目攻关。

在众多前沿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取得一批标志性的创新成果,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推进各个领域协同创新。

健全产学研用技术创新协同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各类研发机构,支持企业牵头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着力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新型技术创新研究院。

认真贯彻党代会精神奋力实现新青海目标

认真贯彻党代会精神奋力实现新青海目标

认编者按对青海历史方位和外部环境的认识与判断省委党校吴玉敏首先,青海进入跨越式发展始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新世纪之后则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我省实现了主导型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初步实现了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特别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因为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发展的层次不断提升、发展的优势逐渐显现、发展的动力持续增强、发展的成果更多惠民、发展的环境愈发向好、发展的合力广泛凝聚、发展的引领更为有效、发展的保证更加坚强,青海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其次,客观准确地把握省情,实事求是地对待发展中的问题,是更好地推动青海进步提升的必要前提。

我省仍然存在着发展不足、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任务艰巨;贫困发6月14日,省委宣传部、青海日报社、省社科联、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联合召开了省垣社科理论界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

会上,与会领导、学者围绕党代会精神,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理论与实践的层面进行了热烈交流和深入研讨,取得了共识,凝聚了力量,坚定了信心,激发了干劲。

为更好推动党代会精神落在实处,现将座谈会发言摘要刊登,以期更加深入地宣传阐释研究党代会精神,更加坚决地高举旗帜、奋发有为,干出一个新青海。

生率较高,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短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保护任务艰巨;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基层基础工作、干部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全面从严治党任务艰巨等问题。

青海所处的欠发达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

第三,在准确把握青海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同时,还要全面分析掌握所处的外部环境,在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推动新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面向未来,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需要以战略眼光认清我省所处的外部环境。

第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拓展了青海发展的新空间,带来了发展机遇。

第二,新一轮改革创新的大潮,推动青海发展进入新阶段。

第三,第一个“百年目标”的临近,引领青海发展实现新提升。

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宋纯利 宋 政目前,我国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顶层发展战略不完善、组织领导机构不健全、政策法规制度不完备、技术标准体系不互通、新兴领域融合不深化、体制机制运行不顺畅等问题,为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就需要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会议上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并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使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

为贯彻落实习主席这一重大思想成果,就需要找出制约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一、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在军民融合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丰硕成果,促进了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的同步增长。

但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军民融合层次还比较低,范围还比较窄,程度还比较浅,与强军目标的要求相比,与世界发达国家军民深度融合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顶层发展战略不完善 战略规划布局事关融合成败。

当前,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缺乏顶层战略规划设计和统一领导,部门职能存在交叉,多头管理问题较为突出。

从近年来我国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实践探索来看,地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规划布局军地衔接不够、资源、技术和人才军民双向共享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

出现这一情况,在于目前我们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不够、军地脱节的情况比较明显,导致国防需求没能很好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国防建设不能充分利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例,政府对国防科技工业的能力建设和产业发展按照军民属性分线管理,不利于军、民两方面科研生产能力和两类产业的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军地科技资源和科研成果难以共享。

关于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考

关于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考

专家论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

”党中央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作出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决策。

我们必须充分认清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本质特征,更加自觉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在新的更高层次上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动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意义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明确提出,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不断开创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

因此,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对于全面提升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具有的重大意义,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推动军民融合科学发展。

(一)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是适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当今时代,随着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革命的迅猛发展,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高。

为适应新军事革命的要求,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世界各国积极推进军民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中央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将军民融合式发展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战略选择,通过统筹社会经济资源,兼顾国防建设与国家各领域建设的科学协调发展,把国防建设深深融入国家经济社会体系之中。

这样,不仅有利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而且还有利于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

(二)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军民融合式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建设思路和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和精神实质。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强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体系、国防动员体系与经济社会的融合,体现了全面发展的要求;强调国防建设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相适应,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同步,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在战略规划、体制机制、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相互配套和相互衔接,体现了协调发展的要求;强调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种资源,降低消耗,提高建设效益,避免时断时续或大起大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聚焦“四个转变” 推动“四个扎扎实实”

聚焦“四个转变” 推动“四个扎扎实实”

“四个转变”提出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青海大学财经学院院长、教授李双元建设生态文明高地的历史任务。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

“四个转变”的战略目标就是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成为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示范区,彰显青海在国家生态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引领。

“四个转变”,就是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比较优势、服务国家战略等有效途径,增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后劲,从整体上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相契合。

“四个转变”,就是通过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并满足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

同人民的热切期盼相呼应。

民有所呼,我必有所应。

通过扎实推进“四个转变”,实现经济发展、生态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和民生改善的协调统一。

“四个转变”是省委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解决青海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产物,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精髓,必将推动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

“四个转变”是省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确立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坚持好拓展好的行动纲领,必将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落地生根。

“四个转变”回应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为青海各族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增添了动力和活力,必将开启青海“十三五”新征程。

“四个转变”指明了实现中国梦青海新篇章的现实路径,提供了青海发展的坚实基础、重要保障、重要手段和重要抓手,必将不断开拓新空间、实现新发展。

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青海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勇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的战略举措,是推动青海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青海发展战略转换、发展路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

“两件大事”的内涵和路径

“两件大事”的内涵和路径

“两件大事”的内涵和路径中共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在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山西要办好“两件大事”:一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力争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五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一件是抓住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机遇,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

“两件大事”一经提出,就显示出强烈的感召力和强劲的带动力,成为山西人民的共同追求和全省转型跨越的方向引领。

一、“两件大事”是集成创新,凝聚了山西探索科学发展之路的最新成果站高才能看远,远虑方可深谋。

省委将山西发展置身于全国发展大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思考和谋划,将山西转型放在全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整个资源型地区转型的大趋势中思考和谋划,把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三步走”宏伟战略紧密连接起来,把强晋富民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起来,在局部和全局、历史和未来、需要和可能的结合点上,提出办好“两件大事”这一重大战略思路,打开了山西发展的新视野、新天地。

(一)“两件大事”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转型是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不同阶段、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具体表现。

在经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冲击后,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求经济转型新途径,重构经济发展新模式,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展开新一轮竞争。

从我国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线,转型升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取向。

谁能转型升级,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谁能尽快转型,谁就能抢占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

对此,不仅是普遍共识,更是各方共为。

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的“腾笼换鸟”,还是中西部地区的承接产业转移和“弯道超车”,都是转型的现实之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是共同奋斗目标,也是时代主旋律;既是民望所归,更是国运所系。

距离实现全面小康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经济发达地区一路领先,致力于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实现现代化,欠发达地区不甘落后,竞相赶超。

加快开放强省建设学习心得

加快开放强省建设学习心得

“加快开放强省建设”公需科目学习心得在医院和国培中心的统一安排下,我参加了这次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学习,学习的主题是“加快开放强省建设”,通过这次学习,我感触颇深,下面谈谈我对这次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加快开放强省建设必须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以开放助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必须发挥“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打造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腹地;;打造产业聚集的重要基地;要重点关注具有竞争优势和潜在竞争优势的产业,着力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速推进产业化,全面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通过强化创新、智能改造、优化结构、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巩固扩大竞争优势;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要大力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要积极培训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大力扶持农村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开放强省建设要加强国际性通道建设,以湘欧快线“一主两辅”陆桥大通道为重点,统筹湘粤桂和湘滇跨境出海大通道国际联运,打造中欧班列南方区域核心枢纽;加快航空运输发展,构建中部国际航空枢纽;要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提高口岸通关效率;积极融入全国一体化通关格局;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电子口岸实体平台,探索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要打造一批具有带动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龙头型贸易平台企业,建设省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操作流程标准化和程序化;加快国际展会、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通关代理中心、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等贸易平台建设;加快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与新型贸易平台相应的政府监管模式;要争取更多国际会展、机构、人才和项目落户湖南;要着力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错位发展;对接500强提升产业链;全面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企业,建立信息库、项目库,着力提升县域配套服务能力,开展差别化、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关联度大、聚集度高的配套企业;要加强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出口基地建设,加大出口品牌建设培育力度;鼓励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质量检验,建立国际认可的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加快开放强省建设要推进引资与引技、引才、引管理相结合;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的引进力度,力争通过引进一个团队,引进一批人才,改良或新生一个产业;引导高层次人才向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集聚;要对接湖南商会建设新家乡,深入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鼓励湘商回乡创业,大力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企业总部、产业、资本、慈善、公益、营销渠道、专业市场、人才、科技回湘发展;要加速科技创新,实施重大科技工程项目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取得一批标志性的创新成果;加速成果转化,大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一批融科技示范、技术集成、创业孵化、平台服务于一体的“星创天地”;要推进产品创新;大力支持新产品开发,加快新型优势产业链建设,;全面加强质量建设,培育发展新型市场主体;推进产业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国际化建设;要强化文化创新;深入挖掘湖湘文化的优秀特质,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湖湘文化“走出去”,讲好湖南故事、传播好湖南声音,扩大湖湘文化影响力;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加快开放强省建设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应该通过继续教育开阔视野,积极关注国家政策,关注社会发展;在业务上也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增加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个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

“四个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

学习园地Editor/陈奇青海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努力用“四个转变”新思路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

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

西宁作为全省加快推进“四个转变”、奋力建设新青海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必须努力践行“四个转变”,从而让西宁有一个全新的定位,让西宁成为发展的先行城市、重点城市。

“四个转变”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牢固树立,一以贯之。

谋划西宁工作,要有更大视野,始终把握大势,突出稳增长、优生态、惠民生三大领域,打好脱贫攻坚、结构调整、畅通西宁、环保督察、创建文明城市五大攻坚战;规划西宁发展,要把准定位,始终把“四个转变”作为贯穿一切工作的主线,着力攻坚畅通西宁、环保督察、文明城市创建等民生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倾力补齐民生短板,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推动西宁前进,始终要有很强的机遇意识,抓住难得的重要机遇。

我国的国家战略随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对地方城市实施国家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西宁作为我国重要的城市之一,国家战略布局无疑是国家托付的一项重要使命。

当前为适应国家战略的调整,西宁必须从国家战略演进轨迹和新的战略重点入手,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西宁在全国大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要求,充分发挥西宁的国家战略资源优势,着力推进国家战略的实施,完成国家的重托,从而实现既更好更快地发展自己,又为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新动力;保持西宁可持续发展,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始终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西宁特点的发展新路;抓好西宁各项事业,要始终保持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按照“四个转变”要求大胆探索、勇于领先一步,遇到困难决不退缩,走小步、不停步、坚决不走回头路,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务求工作实效。

五四战略的内容

五四战略的内容

五四” 战略是“四个扎扎实实” “四个转变”“四化同步”“四
个更加”“四种本领” 。

(一)“四个扎扎实实” :一是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三是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

四是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二)“四个转变” :一是加快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

二是加快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

三是加快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

四是加快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

(三)“四化同步” :一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二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三是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四)“四个更加” :一是建设更加富裕新青海。

二是建设更加文明新青海。

三是建设更加和谐新青海。

四是建设更加美丽新青海。

(五)“四种本领” :一是增强学习和政治领导本领。

二是增强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本领。

三是增强依法施政和群众工作本领。

四是增强狠抓落实和驾驭风险本领。

四个转变是什么

四个转变是什么

四个转变是什么实现“转变”,必须继续深化农牧业改革,释放改革红利。

下面就来和小编小编一起看看四个转变是什么吧。

四个转变是什么一“四个全面”是立足当前基础、着眼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

政府工作重在抓落实,深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市州层面来看,就是要加快“四个转变”,提高行政效能,有效落实中省决策部署。

在转变思维方式中提升行政理念思维引领行动,深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有适应新常态的行政理念。

一是强化法治意识。

法治思维是现代治理的首要思维。

地方要结合法治政府建设,尽快出台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划,把法治思维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

要探索完善委员会议事决策制度,在国土、规划、财税、国有资产、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实行集体决策,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法治化水平。

二是强化市场意识。

政府资源有限,市场活力无穷。

越是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越是要善于运用市场机制。

积极探索市场化融资办法推进项目建设,化解资金难题。

善于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借助社会力量改善公共服务。

三是强化大局意识。

新常态蕴含着新机遇。

要认真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把握国家定向调控、精准调控方向和重点,从中发现新机遇,捕捉新机遇。

要抢抓国家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军民融合发展等重大战略发展机遇,加强孝感发展的宏观谋划,努力把中省政策机遇变成实实在在的项目支撑。

四是强化底线意识。

底线思维就是要求我们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政府工作要把握好民生、安全、生态“三条底线”。

民生底线,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始终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民生保障,把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做得更加具体、更加精准,把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安全底线,就是要时刻绷紧安全之弦,突出重点行业领域,狠抓重点关键环节,以铁的标准、铁的面孔、铁的手腕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

生态底线,就是要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的新期待,把生态理念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重点加强企业的生态监管,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筑牢生态安全网。

融入国家战略体现出 青海发展的更高站位

融入国家战略体现出 青海发展的更高站位

融入国家战略体现出青海发展的更高站位作者:薛红焰来源:《党的生活·青海》2017年第05期中共青海省委十二届十三次会议提出:我们在认识省情和谋划发展上,要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大省的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

“四个转变”,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充分体现青海实际、促进青海更好发展的新思路,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3·10”讲话精神和视察青海“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实践部署。

在此,本文重点就“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的重大意义谈几点认识。

国家战略,是国家决策层综合分析一个时期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现状、内在趋势、民众诉求与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和安全环境,结合本国社会和自然等方面的资源状况,而做出的全局性长期规划。

和地方发展战略相比,国家战略更突出地体现出发展的高站位和全局性、前瞻性和长远性、根本性和创新性等特征。

进一步融入国家战略,体现出青海发展的更大格局、更宽视野和更高定位。

一是融入国家战略,使青海发展具有更高站位和全局性意义。

青海是内地通往新疆和西藏的交通要道,是连接新疆、西藏、四川、甘肃的核心地带,是中国西部的重要腹地和“稳藏”、“安疆”的战略支撑点,因此在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如果与国家战略相脱节,青海因经济总量较小,所具有的许多优势就很难体现出来,新时期青海发展必须融入国家战略。

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例,青海省是陆上“丝绸之路”中国境内段上的一个重要省份,如果发展滞后、矛盾重重,就会形成丝绸之路上的“洼地”,影响国家大战略的实施。

因此,与国家战略紧密联系起来,青海发展的地位就会大幅度提升,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是青海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推进国家战略有效实施的迫切需要。

融入国家战略,青海作为资源大省、生态大省和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才能充分彰显出来,体现出青海发展的更高站位和全局性意义。

2020年关于四个转变个人发言材料

2020年关于四个转变个人发言材料

2020年关于四个转变个人发言材料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2020年关于四个转变个人发言材料,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用四个转变新思路深入推进四个扎扎实实落地落实,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意义重大。

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2020年关于四个转变个人发言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2020年关于四个转变个人发言材料篇【一】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四个转变的发展新思路,是省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青海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和前瞻谋划,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

推动四个转变落地落实,必须以严格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保障。

强化政治自觉,思想上与省委保持高度一致。

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

作为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首要的是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执行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四个转变新思路上来,以思想上的深刻认同、行动上的高度自觉,坚定不移地抓好执行落实。

握牢政治规矩,行动上坚决抓好贯彻落实。

四个转变是省委的共识,是青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遵循。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清醒认识到三分决策、七分执行的道理,眼中看到全局、心中装着大局,善于把本职工作与四个转变贯通起来,自觉做到在四个转变大局下考虑问题、谋划工作。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示范引领,形成巨大的头雁效应,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引领到落实四个转变上来,推动形成新青海建设的强大合力。

严守政治纪律,路径上形成鲜明导向。

加强考核激励、制度约束和宣传引导,使四个转变深入人心、融入实践、开花结果。

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围绕四个转变新思路,调整充实考核指标,激励想做事的能做事、能做事的做成事、做成事的做大事。

加强制度建设,将四个转变融入各项政策规定之中,特别是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广大干部围绕四个转变放手干、大胆干,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勇于跳起来摘桃子,对那些畏手畏脚、怕担风险、为官不为,落实四个转变不力的给予诫勉、问责、追责。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任务委内分工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任务委内分工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任务委内分工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02.27•【字号】青发改办〔2018〕1号•【施行日期】2018.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任务委内分工方案的通知各有关处室、委属单位: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深入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一年。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海发展站在新起点上的时候,省委书记王国生在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对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了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牵引性、指导性的讲话,省十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长王建军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新一届政府未来五年工作分两步进行了部署,谋划出到2022年青海“发展质量更优,生态环境更美,文明程度更高,人民生活更好,社会治理更实”的战略方向和奋斗目标,同时,对2018年重点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为确保本届政府未来五年总体部署落到实处,确保2018年工作目标全面完成,现根据省人民政府《青海省第十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任务分工方案》(青政〔2018〕10号)要求,现将涉及我委的相关事项进行如下分工,请认真贯彻落实。

未来五年工作的总体部署一、实施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战略(一)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持续构建“八大绿色产业技术体系”,加快培育“四个百亿元”农牧业产业和“四个千亿元”工业产业,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大对民族医药事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普及提升,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十三章 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new)第十三章 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与答案

第十三章 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new)第十三章 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与答案

第十三章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new)第十三章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与答案一、单选题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是()A.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B.一核.双轴.三城.四区.多节点C.一核.两区.三轴.四城.多节点D.一核.双城.三轴.四区.五节点【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是“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

2、下列有关“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20年总体指导思想的表述错误的是()。

A.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B.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C.使“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更加巩固D.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

选项C错误,使“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更加巩固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

参见教材P312。

3、在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的三个阶段中,增强部分率先发展地区的实力,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的阶段是()。

A.奠定基础阶段B.加速发展阶段C.冲刺发展阶段D.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

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

从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发展地区增强实力,融入国内国际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边远山区.落后农牧区开发,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

参见教材P301。

4、关于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的阶段划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思想准备阶段,从1991年到2000年B.奠定基础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C.加速发展阶段,从2010年到2030年D.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从2031年到2050年【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1)奠定基础阶段。

从2001年到2010年。

(2)加速发展阶段。

从2010年到2030年。

(3)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

从2031年到2050年。

谈谈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认识

谈谈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认识

谈谈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认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认识
作为一个广阔而多样的国家,中国面临着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这一战略旨在促进各个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实现全国经济的共同繁荣。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发展理念之一。

该战略将全面统筹考
虑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个地区的协调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还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进社会公平与稳定。

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一项重要的举措是推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互动。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拥有较为先进的产业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中西部地区则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

通过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同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也重视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

农村地区是中国发展中
的薄弱环节,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政府鼓励农村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这有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强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旨在促进各个地区
之间的均衡发展。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东西部互动和农村发展,我们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协调进步,让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在全省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来青海视察刚好一周年了。

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就是要以抓落实、见行动为鲜明导向,回顾总结一年来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的进展情况,进一步增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刚才,播放了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当时的画面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八位同志的交流发言和其他书面交流材料,内容都很实在。

今天的会议也是一次“四个意识”的教育课。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自觉以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取得了明显成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发表以后,省委及时部署,在全省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的热潮;各地各部门见诸行动,狠抓落实。

一年来,全省贯彻落实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进一步推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把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为第一个扎扎实实,鲜明地提了出来。

总书记讲得非常清楚,发展是全党必须抓紧抓好的重大任务,发展不足仍然是青海的主要矛盾,这对我们青海来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抓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但是这个发展是在新的阶段、新的起点上既有质量又有效益的发展。

从大家刚才的发言中能明显地感觉到,各级干部抓科学发展的意识普遍增强了,各地竞相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了。

在保护生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取得这些成绩,是很不容易的。

在确保稳增长的同时,我们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

传统产业的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全面提高,盐湖资源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盐湖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已全部建成调试。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正在崛起。

今年上半年,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增长30%以上,清洁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的76%,连续7天全部以太阳能、风能及水力发电供应全省用电。

习近平:加快发展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 加快实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重大战略工程

习近平:加快发展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 加快实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重大战略工程

习近平:加快发展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加快实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重大战略工程作者:暂无来源:《中国军转民》 2020年第8期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下午就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举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富国和强军,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军事能力同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抓紧工作,奋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荣弟同志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讲解,并谈了意见和建议。

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了他的讲解,并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

他指出,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重要位置,付出艰苦努力,取得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围绕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提出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开创了强军事业新局面。

今年,我们将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2020年目标任务,并乘势而上,开启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而把我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新征程。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就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了新的战略筹划和安排。

要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全面推进军事理论、军队组织形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现代化,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确保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目标任务。

习近平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格局产生深刻影响,我国安全形势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大。

世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难得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多元文化共融、五大宗教俱全的省情是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现实需要。

青海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7%,信教群众占总人口的52%左右,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符合当前我省基本省情和现实需要,符合全省各民族共同的愿望和根本利益。

四、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是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物质保障。

近年来,为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相继实施了兴边富民、西部大开发、人口较少民族扶持计划、“一带一路”建设等一系列发展战略,这些发展战略的推进对民族地区影响深远,不仅促使青海走上了快速发展轨道,也为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深刻理解“加快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的强省之策
青海经济研究院戴鹏
“加快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是我省提高站位,借力使力,加快发展的兴省之道、强省之策。

一是新时期提升我省发展层次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们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深刻理解国家新要求与积极践行新理念的关键时期和深化省情认识继往开来创新发展理念的关键时点,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打开眼界、拓宽思路,更加积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大政方针,以更长远的眼光、更宽广的视野谋划未来。

二是新形势下推进我省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

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要在一些领域“后队变前队”,实现弯道超越,就必须从全局和大势上把握时机,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拓展新空间并挖掘潜力、扬长避短,加快发展。

三是新环境下放大我省发展优势的根本所在。

多年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与国家战略的充分对接,引领了青海发展的方向,强化了发展支撑,拓展了发展空间,聚集了发展动力。

青海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只有把青海放在全国大局中去谋划,才能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找准发展优势,才能有更大作为,也才能在新的发展阶段不被边缘化。

四是新阶段解决我省主要矛盾的现实需求。

发展不足、发展不快是我们最大的省情,当前又正处经济发展新
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党的十八大
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一系
列新的重大发展战略,顺应时代潮流,把青海融入到国家
总体战略中,上接国家天气,下接省情地气,有利于我们
争取大项目、大投入,在推动和服务国家发展的同时,实
现自身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的发展。

作好三部曲唱响六首歌
省农牧厅孙文龙
实践表明,单一的种植、养殖换不来幸福的生活,被动的看护自然得不到生态文明的发展,必须形成发展与保
护生态、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良性互动互促的局面。

这就
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作好三部曲,唱响六首歌。

要作好转变传统、粗放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积极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调整和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
之曲;作好把生态文明渗透到农牧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提高农牧民素质,倡导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之曲;作好
把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活动建立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
上,发挥和提高农牧业发展生态建设与保护、农牧民生活
改善的联动效应之曲。

要唱响“调、转、补、改、保、创”之歌。

“调”即调优结构,提升农牧业发展质量,构建“三区一带”农牧
业生产布局,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

“转”即构建现代农
牧业经营体系、政策体系,积极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农
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种养大户,重点培育壮大
一批龙头企业,着重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核心竞争能力
和品牌创建能力。

“补”即补短板,增强农牧业发展后
劲。

“改”即改善民生,提高农牧民幸福指数,使各族人
民有更多获得感。

“保”即保护优先,促进农牧业绿色发
展。

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落实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确保农畜产品
质量安全。

“创”即创新机制,激发农牧区发展活力,深
化以“三权分置”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多元
化投入机制和保险政策。

学习园地
Editor/崔雅丽╱
╱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