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医院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

医院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

医院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

医院输血科血库的工作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管理制度:确定输血科血库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和人员编制等管理体制。

2. 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保障输血科血库工作的顺利进行。

3. 人员培训:为血库人员提供必要的岗前培训和定期的继续教育,确保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4. 血液采集与储存:制定相关的采血和血液储存操作规范,包括采集血样、筛查病原体、血液分型、血液储存等。

5. 血液管理:确保输血科血库血液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包括合理的血液库存管理、严格的血液配血和交叉配血等。

6. 设备设施管理:对输血科血库的设备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可靠。

7. 质量管理:建立和落实血库质量管理体系,在各个环节中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督。

8. 安全防护措施:制定输血科血库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和环境防护等,保障工作人员和血液的安全。

9. 信息化管理:建立和完善输血科血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血液信息的统一管理和查询。

10. 紧急处理程序:制定血库紧急处理程序,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保障血液供应和安全。

以上是传统的医院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具体的工作制度可能因不同医院和地区而有所差异。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血液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

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

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

一、目的和范围

1.1 目的

为确保输血科血液管理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范围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输血科相关工作人员和输血科内的所有血液管理活动。

二、血液管理的基本原则

2.1 安全性优先

在进行输血活动时,必须始终以患者的安全为首要考虑。

2.2 规范化操作

所有的血液管理活动必须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流程进行,严禁任意操作。

2.3 信息记录与管理

所有的血液管理活动必须进行详细的信息记录,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存。

三、血液管理的具体要求

3.1 血液储存和保管

3.1.1 血液储存室的建设必须符合相关规范,保持洁净、干燥、通风良好和恒温恒湿。

3.1.2 血液的储存必须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有效期。

3.1.3 血液分类和储存要按照不同血液成分的要求进行,避免交叉感染和混淆。

3.2 血液的采集和配血

3.2.1 血液采集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遵循无菌操作和消毒要求。

3.2.2 配血必须进行有效的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3.2.3 血液的输血需遵循血型相容原则,确保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3 输血操作和监测

3.3.1 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指标的检测,确保适宜的输血量和速度。

3.3.2 输血设备的选择和操作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和要求,遵循无菌操作和消毒要求。

3.3.3 输血过程中必须进行密切监测,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指标的监测。

3.4 输血反应的处理和报告

3.4.1 对于出现输血反应的患者,必须立即停止输血,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输血科质量管理方案

输血科质量管理方案

输血科质量管理方案

一、输血科(血库)的组织管理

(一)输血科的组织管理

输血科根据卫生部卫医发[2000]184号“关于印发《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通知总则第四条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协同临床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确定年输血品种和数量,分析研究和处理不良反应与并发症。

(二)输血科配备标准

1、人员输血科(血库)的规模可根据医院床位数或医院年用血量及救治患者对象来决定。一般人员与床位之比为1:100~150。

2、人员技术职称都应该是具备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中专毕业生,并有专业技术职称。三级医院至少配备一名主任医(技)师;二级医院至少配备一名副主任医(技)师以上人员;其他各级医院输血科(血库)至少配备一名医学专业。

3、科室设置医院输血科(血库)应设置在邻近用血较多的手术室或病区。房屋应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清洁干燥,大小至少应具备充足的工作空间。一般应分为贮血室、配血室、值班室及清洁室等。

4、设备一般有4~60C 贮血冰箱,-300C低温冰箱,显微镜,台式离心机,370C和560C水浴箱、各种规格的离心机、显微镜及实验室常规配置等。

(三)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

输血科(血库)的各级各类人员除了像其他业务科室一样承担科内的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以外,还必须做到各负其责。

1、行政主任(副)职责

(1)负责解决输血科复杂、疑难的检查、诊断、治疗及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技术问题。参加临床会诊和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审签重要的诊断报告和治疗方案。

输血科的质量管理.

输血科的质量管理.
9、质控工作人员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业务技术的全面质量检查监督。
(2)质控人员必须坚持原则,作风正派,遵纪守法,能熟练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能胜任本岗位工作。
(3)负责对血液及成分、化验检查等各项技术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和监督。
9、质控工作人员职责
(4)负责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质检、标签、外包装、入库、出库和有关资料等质量检查和监督。
5、技士职责
(1)负责输血前的准备和必做项目的实验检测工作。
(2)负责血型鉴定和发血工作,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3)负责储血冰箱的管理、血液的储备、血液质量的鉴定。
(4)负责药品、器材及其它物品的保管工作。
(5)参加科室值班。
6、技工职责
(1)上班前工作室卫生准备就绪,使工作室保持空气新鲜。
(二)输血科配备标准
1、人员输血科(血库)的规模可根据医院床位数或医院年用血量及救治患者对象来决定。一般人员与床位之比为1:100~150。
2、人员技术职称都应该是具备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中专毕业生,并有专业技术职称。三级医院至少配备一名主任医(技)师;二级医院至少配备一名副主任医(技)师以上人员;其他各级医院输血科(血库)至少配备一名医学专业。
(2)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HCV)、梅毒抗体(RPR)、艾滋病抗体(HIV)和谷丙转氨酶(ALT)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医院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范文(4篇)

医院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范文(4篇)

医院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范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院输血科血库的工作,提高输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特编制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本工作制度适用于医院输血科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输血科血库管理人员、输血科医生、输血科技师和输血科护士等。

第三条输血科血库的工作目标是保证输血品质的安全、提高供血效率、提供优质的输血服务。

第四条输血科血库的工作原则是安全第一、科学规范、服务至上、依法办事。

第五条输血科血库的工作职责包括:血液采集、鉴定、储存、配血、输血、质控和管理等。

第六条输血科血库应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输血管理的规定,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操作规范。

第七条输血科血库应进行定期的质量控制活动,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第八条输血科血库应保证血液储存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和完好性,及时进行维修和检查。

第九条输血科血库应建立健全血液档案管理制度,确保血液的追溯来源和使用情况的可查性。

第十条输血科血库应进行科学的血液资源管理,保证血液的合理利用,并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有关血液资源情况。

第二章血液采集和管理

第十一条所有参与血液采集和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采血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

第十二条血液采集应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采集的血液品质安全。采集时应核实献血者的身份和献血资格,保证献血者的健康和安全。

第十三条血液采集后,应及时进行血型和常规检测,确保血液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检测结果应进行记录,并妥善保存。

第十四条血液采集后,应按照规定的温度要求进行储存,确保血液的保存质量。采用专门的冷藏设备和储存器具,严禁使用过期或破损的设备。

输血科血液质量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液质量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液质量管理制度

血液输血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其中存在输血相关并发症的

风险,如输血反应、感染、输错血等。为了确保输血安全有效,提高血液

质量管理水平,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血液质量管理制度。本文将从制度建设、质量监控和技术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血液质量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制度建设

1.建立血液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框架。制定相应的法规,明确血液质

量管理的责任主体和责任要求,规范血液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

2.建立质量管理部门。设立一个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血液质量

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监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3.建立血液质量管理的流程和制度文件。包括血液采集、血型鉴定、

血液保存、血品分配和输血反应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和工作规范。

4.建立质量监督和质量评价机制。对血液质量管理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对质量问题进行评价和改进。

二、质量监控

1.建立血液质量监控系统。包括对采血过程、血型鉴定、血液保存、

血品配送等环节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建立质量控制指标和标准。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血液质量控

制的指标和标准,对每个环节进行监测和评估。

3.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对血液质量管理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其血液质量监控和控制的能力。

4.建立质量反馈和改进机制。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和处理,制定改进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三、技术应用

1.应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如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血型鉴定,通过PCR技术可以准确鉴定输血患者的血型,避免输错血的风险。

2.应用先进的血液保存技术。如采用冷冻保存技术,将血液在-80℃

输血科血液质量管理制度5篇

输血科血液质量管理制度5篇

输血科血液质量管理制度5篇

第一篇:输血科血液质量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液质量管理制度

1.对血液中心送来的血液及成分,必须进行核查,外包装应完好无损,标签填

写完整,清楚,准确。

2.每天检查贮血质量,发现异常情况,如血浆层变色(变灰、变黑等)或出现

气泡及絮状物,红细胞色泽变紫色等,不能发出使用。严重脂肪型的血浆不能发出使用。

3.病房已启封的及输剩的血及成分不能使用。

4.过期的血液及成分不能使用。

5.每天询问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相关疾病情况,并作详细记录,发现较严重的输血反应要追踪查因,发现输血后感染相关疾病要及时上报血液中心处理。

6.每天定时观察贮血冰箱温度,并作记录,确保冰箱正常运行及贮血安全。

7.如遇特殊情况确需启封血液或成分时,必须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启封后的血液或成分必须立即输用。超净工作台需定期清洁消毒。

8.每批新购进的试剂必须进行质量鉴定,合乎要求才能用于试验。

9.不定期与血液中心合作进行室间质控试验,确保我科交叉配血试验的稳定可

靠,保障输血安全。

第二篇: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一、血液预订管理

1.根据本院临床用血需求每周3次向保定市中心血站上报用血需求计划

2.我院需特殊稀有血型血液时,应提前三天预约,并负责向临床

医生做好解释工作,与保定市中心血站积极沟通,确认取血时间。

二、血液接收核对、入库、贮存管理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核对。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保障医疗质量及患者安全,规范输血流程,我院设立输血科(血库),依法进行输血管理。本制度旨在明确输血科的管理职责、规范操作流程、确保血液安全。

二、管理机构

1. 输血科(血库)设立主体为医院,负责输血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2. 输血科(血库)设立的领导机构为输血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或副院长担任主任委员,输血科科主任担任副主任委员,其余相关部门主管担任委员。

3. 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领导、协调、监督输血工作的开展,定期召开会议制定输血的管理

规章制度。

三、管理职责

1. 输血科(血库)负责医院输血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实施。

2. 输血科(血库)负责建立完善的血液储存、管理系统,并确保血液安全。

3. 输血科(血库)负责建立输血流程规范,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程。

4. 输血科(血库)负责组织输血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

知识。

5. 输血科(血库)负责对输血设备及设施的检测、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6. 输血科(血库)负责建立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输血信息的追溯和审核。

7. 输血科(血库)负责与相关部门及组织进行沟通,及时处理输血过程中的问题和投诉。

8. 输血科(血库)负责定期进行血液品质监测,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操作流程

1. 输血前准备

(1)患者需要接受输血治疗时,医生需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输血,制定输血方案。

(2)根据医生开具的输血申请单,由护士或医技人员前往血库领取相应的血液制品。

2. 输血过程

(1)护士或医技人员核对患者及血液制品信息,确保无误后,开始输血。

医院输血科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输血科质量管理制度

输血科质量管理制度

一、为确保安全输血,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具有高度责任感、高度的质量意识及法制观念,严格执行献血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随时保持头脑清醒地工作。

二、各种实验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三、各种试剂坚持购买使用三证齐全产品,所用试剂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以保证质量。

四、接受标本和发放血液必须坚持“三查”、“七对”制度,准确无误后才可签收、签发。

五、血型鉴定和配血试验必须坚持复核制度。两人上班时,每次均由另一人复查;只一人上班时,本人也需做两次,并盖上复核章、签上姓名,方可发出报告。

六、配血标本必须使用近期新鲜的,即要求无输血治疗三天内的,若在输血治疗24小时后或大量输血1000ml以上,还需配血的,要重抽标本方能体现受血者体内免疫现状,以保证配合试验的有效性。

七、工作间安装空调,保证任何季节工作温度控制在20~24℃,亦是试剂保存条件要求,避免造成微柱内试剂蒸发干枯。

八、每次收到血站发回的血制品,必须按照入库、贮存制度认真检查核对,合格者尽快放入专用冰箱分类依次存放,不得混放。

九、定期对各仪器进行检查、核对。平时注意观察离心机转速;水浴箱、孵育箱温度在规定范围内;冰箱内应有温度记录仪,贮血冰箱每天人工观察四次,并作好记录。若发现异常立即设法解决,并报告主任。

十、认真做好各项登记工作,各种记录须详细、完整、全签名,保存10年。

十一、做好各项统计工作,每月需对临床用血的成分血比例、输血反应反馈情况等做出统计汇总上报医务科和市血站。

十二、血费及配血检查费收取需及时查对,确认取血单与申请单、配血报告单上患者信息一致,不得有误。取血单上必须有请求医生,取血者和发血者全名签字,并保证帐目月底统计与血站及财务科核对无误。

输血科质量管理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输血科质量管理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输血科质量管理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一、质量管理目标

1.确保输血安全,降低输血相关风险。

2.提高输血服务质量,满足临床需求。

3.持续改进输血科管理水平,提升科室综合素质。

二、质量管理组织架构

1.成立输血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输血质量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2.设立输血质量管理人员,负责日常输血质量管理工作。

3.建立输血质量控制小组,负责输血质量控制的具体实施。

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1.制定输血质量管理手册,明确输血质量管理的目标、原则、组织架构、工作程序等内容。

2.制定输血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输血操作规程、输

血前核对流程、输血后跟踪管理等。

3.制定输血质量控制计划,包括输血科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估等。

四、质量控制程序

1.输血前核对程序:

(1)医技人员需对患者血型进行鉴定,并确保患

者血型与所需输血血型相符。

(2)在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交叉配

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3)医护人员应携带病历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

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

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2.输血过程中监控程序:

(1)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血

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

是指为确保输血过程中质量和安全的管理体系。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此管理制度中的要点:

1. 输血科负责制定和实施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制订相关政策和程序,确保工作的规范和标准。

2. 确保所有输血过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包括血液采集、血型鉴定、病原体筛查、血库管理、输血反应监测等环节。

3. 设立管理部门或委员会,负责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并设立相应工作程序和规范,明确责任和权限。

4. 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能对各项操作进行正确的执行。

5. 建立一套完整的文档体系,包括标准操作规程、流程图、数据记录等,以便于监督和审查。

6. 进行规范的血液质量控制,包括定期的血液质量评价、标准品的使用和监测、设备的检修和维护等。

7. 进行安全措施的管理,包括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确保血液仓储和运输的安全。

8. 建立完善的错误报告和处理机制,对输血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事故进行及时的报告和处理,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9. 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质量评估,接受相关监管部门的检查和审计,确保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10. 加强与相关科室的合作与沟通,建立跨部门的质量控制机制,共同提高输血质量和安全的管理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可能因医疗机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制定该制度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医院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

医院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

医院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

1. 引言

医院输血科血库是医院内至关重要的部门之一,负责储存、检验和输血血液制品的供应。为了确保血液供应的安全和有效,建立一套科学的工作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2. 血库存储管理制度

2.1. 血液储存设备

血库应配备符合质量管理规定的冰箱、冷藏柜和冷冻库等设备,以确保血液制品的冷链质量。

2.2. 血液储存条件管理

血库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温度和湿度,确保符合储存要求。同时,应建立血液储存记录,包括温度记录和储存时间。

3. 血库血液采集管理制度

3.1. 血液采集流程管理

血库应制定血液采集的具体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包括献血者的登记信息、采集设备的消毒和血液采集的血袋选择等。

3.2. 血液采集器具管理

血库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血液采集器具,并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和清洁,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3. 血液采集者培训和质量控制

血库应定期进行血液采集者的培训,包括血液采集技巧、安全操作和血源管理等。同时,还应建立血液采集绩效评估和质量考核,确保血液采集的质量和安全。

4. 血库血液检验管理制度

4.1. 血液检验项目和方法管理

血库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确定血液检验的项目和方法,并建立相应的操作规范。

4.2. 血液检验设备和试剂管理

血库应购买符合质量要求的血液检验设备和试剂,并按照规定进行设备的维护和试剂的储存。

4.3. 血液检验结果评估和报告

血库应对血液检验结果进行评估和报告,及时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给临床科室,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

5. 血库血液制品的发放和管理制度

5.1. 血液制品发放程序和要求

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I目的

为了血液库存的管理,特制定此制度。

Il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输血科工作人员。

Ill制度

一、血液预订、接收核对、入库、贮存制度:

(一)根据全院临床用血申请制定用血计划,每年上报采供血机构,每天根据第二天备血情况预约,并可根据临床用血情况,及时与采供血机构沟通,随时补充调配,以维持一定的库血量,确保24小时临床供血,特别是应急用血。

(二)输血科工作人员应配合采供血机构送血人员认真核对所送血液的数量及质量,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是否合格,标签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供血者条形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及时间或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储存条件)等。共同在送血清单上签字,并保留一份清单备查。

(三)血库工作人员应及时将采供血机构送来的血液进行详细的分类登记或输入电脑存档。血液入库内容包括血入库日期、

采血时间和有效期、献血者的血型、条形码、血液的品种、容量及经手人等。按A.B 、0、AB 血型、采血日期及有效期、不同的血液成分分别依次排列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四)各血液制剂保存温度和保存期

品种 保存温

保存期度

去白细胞红细胞

4土2fl C ACD :21天

(CPRC)

红细胞悬液 (CRCs )

CPD :28天

CPDA :35天

4土2℃ (同CRC)

洗涤红细胞 (WRC )

4±2℃ 24小时内输注

机器单采浓缩血

22±2βC 24小时(普通板(轻振荡) 小板 袋〉

新鲜冰冻血浆一20℃以下

或5天(专用袋制备)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

一、背景

输血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其开展输血项目需要使用大量的血液制品。而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避免输血过程中因为血液制品的污染、混淆等导致的输血反应和其他并发症,需要建立严格的血库管理制度。本文旨在介绍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

二、血库管理

(一)血液库存管理

1.血液库存的选择:根据患者输血需求,进行规划和采购,确保库存种类和数量符合医院输血需求。

2.血液库房的布局:应按照控制交叉感染的要求对血液库房进行合理布局,确保血库的远离门诊、病房及医技科室。

3.血液保质期管理:应严格执行血液制品的保质期,血液库存过期的血液制品应及时处理。

4.血液库存的分类和编号管理:应按照血液种类和使用要求进行分类和编号管理,保证冷藏、冰冻和室温保存的血液制品不混淆。

(二)血液品质管理

1.每批次采集的血样要进行常规检验,确保样品符合相关标准,输血前应对病人进行全面的初筛。

2.对进行输血患者的病史要全面询问,以便对存在潜在风险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处理。

3.对血液制品的不安全因素要加强检测。

(三)血液制品管理

1.根据血液需求进行血液制品的提取和存储,血液制品须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完毕。

2.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相关要求,应对使用输血患者进行全面的初筛和细节操作;

3.血液制品在输血过程中应进行严格检验,防止其在输血过程中受到外界影响,影响血液质量。

(四)血液品控管理

1.血液品控质量监测:通过对血液的温度、酸碱度、过期期限、外观等方面的定期监测,提高血液品质的把控能力,为临床输血提供保障。

2.血液品质检测流程:建立严格的检验流程与标准,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输血科管理制度

输血科管理制度

输血科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输血科(血库)的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输血科(血库)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合理。

第四条输血科(血库)的主要职责包括: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血液入库、储存、出库、配型,对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第二章人员与资质

第五条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

任心和良好的业务素质,严格执行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

第六条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资质:(一)具有医学专业背景;

(二)掌握临床输血相关理论知识;

(三)熟悉血液制品的性质、用途、储存和运输要求;

(四)具备临床输血操作技能;

(五)经过输血相关培训并合格。

第三章血液入库与储存

第七条输血科(血库)应按照临床用血计划,及

时向血站或其他合法采血机构采购血液制品。

第八条输血科(血库)接收血液制品时,应进行

验收,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安全。验收内容包括:

(一)核对血液制品的品种、数量、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二)检查血液制品的外观、包装、标签、储存条件等;

(三)确认血液制品的合格证明和检测报告。

第九条输血科(血库)应建立健全血液制品的储存管理制度,确保血液制品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储存。

第十条输血科(血库)应定期对储存的血液制品进行质量监测,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第四章血液出库与配型

医院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3篇)

医院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3篇)

医院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医院输血科血库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输血安全性和质量,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本工作制度适用于医院输血科的所有血库工作人员。

第三条医院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忠诚履行职责,严格按工作要求进行工作。

第四条医院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素质,严守职业操守。

第五条医院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保持工作状态良好,做到身体健康,服从工作安排,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医院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当保守工作秘密,不得私自泄露与工作有关的信息。

第七条医院输血科将不定期对血库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定个人绩效的依据。

第二章工作责任

第八条医院输血科血库主要工作人员包括血库主任、副主任和技术人员,分别对应不同的工作职责。

第九条血库主任是血库工作的主要责任人,负责组织和协调血库工作,制定血库的日常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

第十条血库副主任是血库主任的助理,协助主任完成各项工作,负责血库的日常管理和安排。

第十一条血库技术人员是血库工作的主力,负责血库的各项技术操作和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血库主任、副主任和技术人员应保证自身的工作领域和专业素质,不断学习和更新血库知识。

第十三条血库主任、副主任和技术人员应按照《医疗器械管理法》和《献血法》的规定进行工作,确保输血安全。

第十四条医院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保证血库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确保血液成分和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五条医院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随时掌握血液库存情况,做好血液的采集、分离、分装和储存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制度

一、输血科(血库)是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直接实施医院输血管理、监督、检测的临床科室,全面负责血液质量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输血科(血库)各项工作制度:(1)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岗位职责;(2)输血不良反应登记和报告制度;(3)样品登记、各种记录管理和保存制度;(4)血液储存、运输、发放制度;(5)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职业暴露应急制度;(6)差错登记、报告和处理制度;(7)污物处理制度;(8)血液报废制度;(9)仪器、设备使用、管理、保养制度;(10)检验报告结果保密制度;(11)血液及血液成分登记、记录管理和保存制度;(12)工作环节查对、交接班制度;(13)消毒制度;(14)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及备案制度等。

三、输血科(血库)建立完整的实验和仪器标准操作规程:(1)血液入库、贮存、发放规程;(2)血样采集和送检规程;(3)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4)仪器使用操作规程;(5)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操作规程;(6)应急预案;等。

四、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树立高度的血液质量管理和输血安全意识,加强业务技能,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医院制定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和《输血科标准操作程序》开展工作,保证用血安全。

五、输血科(血库)有职责和义务向临床医师提供输注血液和血液成分的咨询意见或建议,参与指导和协助临床输血和对输血反应的处理。

六、医院统一使用卫生行政部门指定血站供应的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品;对血站供应的血液做好核查工作;核查内容如下:(1)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2)献血者的姓名(或条形码)、血型;(3)血液品种;(4)采血日期及时间;(5)有效期及时间;(6)血袋编号(或条形码);(7)储存条件;(8)血袋是否破损、血液是否存在凝块、溶血、气泡等。

血液包装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应拒领拒收。

七、对入库血液应及时做好登记,登记时必须核对血型、血量、采血时间及血液质量检查,并按血型、种类、时间有序存放在血液专用冰箱内,所备各型血液及血液制品,应有明显标志;定期检查储存血液的质量,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八、发放血液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同时检查血液质量包括外观及内在的质量,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血液一律不得出库;各科室应由医护人员取血,并配备专用血液运输箱贮存、运输血液,严格遵守《xx市医疗机构血液冷链管理技术规范》要求;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得退回。

九、在接收标本时要认真核查、签字。核查申请单上各项内容是否填写完整,号码是否一致。必须保证标本准确可

靠,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应通知病房重新留取,留样标本应在2-6℃冰箱保存7天以上备查。

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配血时,必须检测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和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除盐水法外应加做酶法、聚凝胺法、微柱凝胶法或抗人球法等其中一种,对可疑结果应重复检查,并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汇报,与临床相关科室保持密切联系。

十一、每日检查冰箱温度,同时观察血液质量,严格按照血液有效期限保存血液,发现质量可疑时,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避免血液过期。

十二、加强消毒管理,并按照要求进行生物监测:(1)血迹、体液及时消毒;(2)物表、地面、空气每日消毒;(3)贮血冰箱内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4)消毒剂应进行有效浓度监测,消毒容器定期消毒;(5)消毒工作完整记录。

十三、患者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相关疾病情况,并作详细记录,发现输血后感染相关疾病及较严重的输血反应要追踪查因,及时与供血机构联系,做好协调处理事项。

十四、交接班工作有记录;每天下班前,检查室内用电情况,冰箱、冰柜等是否正常;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

十五、加强输血科(血库)仪器管理,熟悉各种仪器性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每天检查科内各种仪器设备是否完好、正常,并做好登记使用记录;定期检查及校正各种仪器,做好维护和计量工作。

十六、每批新购进的试剂必须进行质量鉴定,符合要求才能用于试验;将室内质控、室间质评作为科室常规化、制度化的质量保证体制。

十七、主动深入临床科室,分析临床各科的用血情况,对临床用血进行动态观察,加强输血质量的管理,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