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高新区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高新区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区间发展 不均衡 的现 象。通过 对现 有经济发 展 水平评 价 方 法 的研 究 , 出使 用 因子 分析 的方 法对 全 国 5 提 4
个 高 新 区进 行 评 价 , 在 因 子 评 价 过 程 中 将 影 响 因子 归 纳 为 经 济 发 展 总 量 因 子 、 济 发 展 速 度 因子 、 济 并 经 经
田新 豹 芦 彩梅 。 ,
(. 1 山西 大学0 ;. 西大学 管理 学院 , 3 062 山 山西 太原 0 0 0 ; 3 0 6 3 山西大 学 管理科 学与 工程研 究所 , . 山西 太原 0 0 0 ) 3 0 6
摘 要 : 国 高 新 区 经 过 2 我 0多 年 的 发 展 , 区 经 济 规 模 得 到 了快 速 的 扩 张 。在 取 得 成 就 的 同 时 , 存 在 园 园 也
第2 卷 第 6 9 期
2 1年 3 0 2 月
科
技 进
步 与 对 策
Vb12 0. .9N O6 M ar201 . 2
Sc e e& Te hn og Pr r s n i y inc c ol y og e sa dPolc
基 于 因 子 分 析 的 我 国 高 新 区经 济 发 展 评 价 研 究
家级 , 此 , 家 高新 区数 量 已达 到 5 至 国 6家 。2 1 0 0年 4
月 , 技部启动 国家级 高新 区升 级工作 。21 科 0 0年 9月 2 6日 , 国务 院正 式 批 复 , 意 全 国 1 同 3个 省 级 高 新 区 升 级 为 国家 级 高 新 区 , 国 高 新 区 的 整 体 格 局 基 本 形 成 。 我 其 分 布 情 况 见 表 1 。
选 择 若 干 智 力 密 集 区 , 取 特 殊 政 策 , 步 形 成 具 有 不 采 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各省制造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X 1
X 2
X 3
27 _ 0 _. 1 9 .9 o 8 01 5 . 3
一 4 - l ..3 -. 1 O 2 0 g oo . o2 6 7 一 3 -.1 _.l - 2 0 5 o3 o2 o8 _ 4 _ 1 。3 03 6 _3 7 o2 _ 5 O9 — o -. 。9 1 0 9 。3 3 一. O0 ..9 _. 05 g .0 o5 o4 0 1 9 2 0 2 1 2 3
O2 O3 O4 02 .6 . .8 .9 7
O2 —.O 00 .4 0 1 . 01 8 .2
新 疆 _ 5 O站 23 n2 08 8 5
福建 辽宁 OZ -.1 -.8 0 6 .7-03 oO . O
4 2 9 5
2 6
江 苏
浙江 上 海 河 南 山 东
25 -.7 _ 9 1 1 .1 。0 。3 . 2
20 —,4 -. 1 2 .4 0l o。 3 . O L蛎 一 1 O3 0 6 . 07 0 7 OO 36 — 3 O7 8 6 0 3 .0 11 —.3 02 . 03 . 05 7 2 .7
-. — O 01 -.3 1 。4 0 7 . o2 7 3 6
重庆 _ 7 —.2 02 - 9 3 o 2 29 5 。 0 O
F 制 4 造业增 加值( 亿元)
F 利润 5 总额( ) 亿元
” 产品 销售率 ( ) % F 效益 7 指数( % )
夭掌 ;
湖 北 云南
1 _ 6 - 7 -.3 1 1 。O 。3 01 3
.. -.4 -。 _ o0 01 。5 g 4 o1 l 5
宁夏
西藏
9 O2 一 3 0 Lo o
基于SPSS因子分析全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
基于SPSS因子分析的全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三大经济地带分类已不能满足现状。
虽然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取得较大进展,但东西部之间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因此缩小地区间差距,实现各地区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意义。
本文通过选取除港、澳、台之外的31个省市为样本,基于能够综合反映经济状况的多个指标,采用SPSS的因子分析的方法,选取了对社会发展状况影响较大的几个指标,对我国除台湾、香港、澳门在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各省的人均GDP分布差异,从而体现出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便于我们去寻找一些省市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了解各地发展优势所在和劣势所在,为了进一步更好地去改善和改革提供了一点可供参考的价值,也在此提出来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各省市;发展状况,因子分析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经济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但省内部却存在由北至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如何客观、定量的对全国各地区经济差异做出评价,提出有效解决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建议,促进全国全面经济协调发展,是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国民收入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总体水平非常可观,面对我国十三亿的庞大人口,平均下来就是一个非常小的数目了,人均水平在世界中排在了后面。
比如一些贫富差距,卫生医疗方面,教育的投入方面投入不均,导致了诸多的问题。
本文通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全国31个地区进行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讨论省市经济发展的特点,针对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找出原因,并且利用所学知识,对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力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区所处自然环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不尽相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基础也不尽相同,因此我国各省市的社会发展状况也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全国30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全国30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全国各地区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经济发展水平。
为了对全国30个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被广泛应用。
首先,我们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和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并可以解释这些因子与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选择了GDP总量、人均GDP、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外资吸引等指标作为评价经济发展水平的变量。
通过因子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几个综合指标,用于评价各个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接着,我们可以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分类。
聚类分析是将样本划分为几个相似的类别,每个类别内的样本相似度高,而类别间的相似度较低。
我们可以通过聚类分析得到若干个类别,这些类别可以代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将市自治区进行分类,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各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参考。
最后,我们可以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
通过对因子得分和聚类结果的比较,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综合评价。
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各个市自治区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发展机会。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经济发展策略和政策的参考。
在实施全国30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
指标的选择应当代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权重的确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综合考虑。
另外,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及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可以对全国30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这种方法能够降低数据的维度,提取出关键的因子,并对样本进行分类。
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价,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因子分析案例
因子分析案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一)案例教学目的因子分析是一种数据简化的技术。
它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假想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
这几个假想变量能够反映原来众多变量的主要信息。
原始的变量是可观测的显在变量,而假想变量是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称为因子。
本案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从反映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20个指标(变量)中抽出5个因子变量对44个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别计算出其因子得分和总得分,揭示出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发展状况。
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力图使学生加深对因子分析的统计思想和实际意义的理解,明确因子分析方法的适用环境,掌握因子分析软件实现操作方法,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断增大。
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状况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
对主要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和综合评价,可以了解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状况,为制订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依据。
(三)案例研究过程1、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第三产业发展表现在多个方面,下面选取20项评价指标,具体如下:x1: 人口数x2: GDPx3: 第三产业增加值x4: 货运总量x5: 批、零、商品销售总额x6: 外贸收购总额x7: 年末银行贷款余额x8: 社会零售物价指数x9: 实际利用外资x10: 万名职工拥有科技人员数x11: 旅游外汇收入x12: 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x13: 邮电业务总量x14: 职工人均工资x15: 人均居住面积x16: 用水普及率x17: 煤气普及率x18: 人均道路面积x19: 人均公用绿地面积 x20: 政策体制2、数据资料以上20个指标的原始数据取自《城市统计年鉴1993-1994》。
3、因子分析将20个原始指标表示为少数m 个因子与特殊因子的线性组合,因子分析模型为:1111122112211222222020,1120,2220,20m m m m m m X l F l F l F X l F l F l F X l F l F l F εεε=+++⎧⎪=+++⎪⎨⎪⎪=+++⎩ (1) ()1,,m F F F '=称为公共因子,是不可观测向量; ()120,,εεε'=称为特殊因子;()20ij mL l ⨯=称为因子载荷(矩阵),称为第i 个变量在第j 个因子上的载荷。
基于因子分析的国家高新区发展评价研究
1
2
qy h I ee u
s Ue h i J lu ii n nr
97 5
8 5 8 8 7 7
29 0
4 1 2 48 5
zn s o o g h uu r
c uk U h O
8 0 2
2 8 0
58 5
86 9
g n y z nlh n h o geo ! az i c
关键 词 : 高新 区 因子 分 析 发 展 评 价 中 图分 类号 :2 7 文 献标 识码 : F0 A
Co ealn q s u f lt  ̄ h o
g g z ng h r i on ̄ o e aCh zns u o g ho m znimt e gi a
cuo hku I in mi u r
z n ah e 鲥i z i
5 0 0
4 1 4
84 3
8 1 6
E t c i n Me h d P i c p l mp n n A a y i X a t t o : r i a Co f o n o e tn l s s
RoainMeh d V d a wm K ie Nom aia o tt t o : a m x o as r r l t n z i
国经 济运 行 情 况提 供 借 鉴 。
在上节我们选取了 7 高新 区发展 的主要经济指标 ,并把企业数 、 个 净利润 、 上缴税 额 、 营业总收人归为高新 区的社会效益 , 把工业 增加值 、 工业总产值 、 口创汇归为高新区的经济效益 。从 因子分析中也可以看 出 出上 述 结 论 。
文章 编 号:0 4 4 1 ( 00 1— 1 - 2 10 — 9 4 2 1 )1 0 1 0 "
《研究与发展管理》第21卷(2009年)总目次
婧 ,等 ( —6) 29
从 知识 资本指 数评估 地 区创新表 现 … ……… ……… …… ………… 吴
洁 ,张运 华 , 琴芬 ( -0 ) 施 21 3
浙江区域技术 创新适 宜度 的实证 研究 ……… ……… …… ……… … 周 青 ,陈畴镛 ,张定 华 ( —0 ) 219
— —
睿 , 省三 ( 45 钱 】 )
基 于武 汉光谷 、 北京 中关村 等产业 集群 的实 证 …… …… 胡
蓓 ,周均旭 ,翁清雄 ( —1 15 )
基于 C A的产业集 群技术发 展动力研 究 … ………… ………… …… 蔡彬 清 ,陈 国宏 ,李 美娟 ( —8 15 ) 中国高新 区分工模 式 的缺 陷与转换 路径分 析 …… ………… ………… ……… 赵 大平 ,汤玉 刚 ( —4 16 ) 企 业动态能力 的形成和演 化
16 1
研 究 与 发 展 管 理
第 2 卷 1
制造业 企业服 务外包 决策模 型研究 …… ……… …… ……… ……… 孙大鹏 , 开 忠 , 杨 朱振 坤 ( -4) 26
转 型环境下 电信 实业 企业集 团 的战略协 同与管 理创新 …… … 冯武锋 ,陆力斌 ,田也 壮 ,等 ( —3 27 ) 企业 电子商务 采纳 : 织行 为与 战略整合 视角 的实证研 究 …… ……… …… 朱 组 镇, 赵 晶 ( 9 27 )
企业集 群创新 行为影 响 因素 的实 证研究 … …… ……… …… … 胡恩 华 , 红梅 , 光平 ,等 ( —8 单 刘 28 )
区域创 新效率 的环境 影响 因素分 析
— —
基 于 D A T b 两 步法 的实证检 验 … ……… …… … 白俊红 ,江可 申 ,李 E —o i t
国家高新区发展阶段划分及差异化战略研究——基于实力的评价
文章编 号 :02—95 (0 9 0 — 0 0— 6 10 73 20 ) 1 0 5 0
区域 经济 呈现 明显 的阶段性 、 阶段 的特 征和 驱 动 区域 增 长 的机 制 力 量 不 同 , 区域 经 济发 展 的 基 各 是
本规律。高新区也是一种区域经济 , 呈现阶段性的突出特征和规律。认清高新区所处的发展 阶段 , 有利 于高新区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正确把握高新 区的发展形势、 制定适合高新 区发展战略、 出台支持高新区发
过程。周元 、 王维才(03 建立 了我国高新 区阶段发展理论框架及其分析模 型, 20 ) 认为高新 区的发展分
为要素群集阶段、 产业主导阶段 、 创新突破 阶段和财富聚集阶段, 是高新 区阶段发展理论的重要突破。沈
伟 国, 陈艺春(07 从产业发展和功能转变角度, 20 )。 认为我国高新区发展历程主要可分为要素空间集聚、
的基础 上 , 试 着将 高新 区发 展 实力 评价 结果 尝 作为划 分依 据 , 5 对 3个 国家 级高新 区进行 了阶 段 划分 , 并针 对 各高 新 区的 发展 阶段 提 出相应
的发展 战略 。 二、 高新 区阶段划分依据
作 为分析工具 , 采用 主成分 分析方法 确定 因子变
四个阶段 。在不同发展阶段 , 高新 区有其不 同特征 , 也存 在不同的发展 问题。刘凤 朝、 刘则渊 、 云生 冷 (02 将高新区的演化机理归纳为从产业园发展到产业区扩张再到产业带形成的阶段发展历程 , 空 20 ) “ 间扩张” 是这一历程 的显著特征。黄鲁成 (0 2 在研究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性特征时指出 , 20 )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一样 , 其整体演化过程是一个 由低级 向高级 、 由不成熟 向成熟的过渡
基于因子分析的区域R&D绩效评价研究
应, 从而在具体的投入产 出体系设计中将时滞效应 具体化, 设定为一年或者几年。本文认 为从微观角 度观察 , 每一年的 R &D活动的“ 输入” 到其“ 出” 输 之间存在一定 的时滞 , 但是其 时滞跨度会 由于涉及
不 同 的行 业 和不 同 的研 究 类 型 而 不 同。例 如 : 由于 行 业竞 争 的加 剧 , 子 工 业 对 R&D 活 动产 出的 时 电
域 R D活动的有很强的实特意义, & 因子分析方法对于大量数据的抽象分析有较好的效果, 适合 R &D活动评价的
特点 。 它在评价过程 中能够避免人为 因素影响 而进行客观 的评 价 , 文章最后根 据 蛄果数 据分析得 出 了我 田创新 效 率有待提 高的蛄论 .
关键调 ;聩效评价 ・ 因子分析 ・ 指标体 系・ R&D 中圈分类号 : Z 3 F 8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0 9 17 2 0 )3 0 6 -0 l 0 —9 0 (0 6 0 - 0 5 5
一
个 地 区企业 的终 端 产 品的创 新能 力 ; 表 示 高新 X8
技术产业增加值 ( 单位: 亿元) 它反映了一个地区高 , 技术产业的最终创新成果 的水平 。
二、 评价指标体 系的建立
( ) 一 评价指 标 的选择 评 价 指 标 的选 择 是 综 合 评 价 的第 一 个 重 要 环
法却有着不 同的解决思路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
一
、
问题的提 出
对比分析是当前被广泛采用的一种主流分析方法 , 使用同行评议法等主管赋予指标权重的评价方法确
研 究与发 展 ( R&D) 动 是 区域 创 新 系统 中最 活
具有创造性的核心部分 , 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 区科 技水平的重要指标 , 更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 区能否 实现 由外延式发展 向内涵式发展转 变的关键因素。
高新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高新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摘要】本文在对高新区的概念和高新区综合评价理论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产业集聚能力、产业创新能力、产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四个维度设计了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并充分利用各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提出组合评价方法,为高新区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新区;组合评价;产业集聚;产业创新;产业竞争;可持续发展一、高新区内涵的提出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为“高新区”)是性质和功能相似的一类地域组织,即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在一定地域内的相对集中,其任务是研究、开发和生产高技术产品,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
高新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指标,其涉及范围广泛,重要性很高。
高新技术开发区是高新技术的起源地和集聚地,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基地。
因此,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自1988年以来,我国政府批准设立了54个国家级高新区。
经过25年的建设,高新区通过不断的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努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现了区域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多数高新区已经成为带动所在城市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充满活力的新增点。
对高新区的发展状况做出科学的评价,有利于其可快速、可持续发展。
高新区评价指标主要涉及创新能力、产业集聚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高新区创新能力的评价尤为重要,它是发挥区域高新区已有产业优势,加快发展节奏、优化发展环境和拓展发展空间,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产业集聚对于区域整合现有资源,调整产业布局,优化经济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高新区竞争力表现出来的是争夺资源和市场的能力,是评价高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衡定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加快社会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是提升我国科技地位的推动力量。
二、国内高新区评价研究现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
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省统计学会关于河北省第十五届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比结果的公示
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省统计学会关于河北省第十五届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比结果的公示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北省统计局
•【公布日期】2023.09.14
•【字号】
•【施行日期】2023.09.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统计
正文
河北省统计学会关于河北省第十五届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
比结果的公示
在全省统计系统和广大统计科研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专家委员会评审,河北省第十五届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审工作圆满结束。
河北省统计局特邀五位教授组成专家委员会,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共评选出统计科研优秀成果:科研课题类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2项;论文类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2项;专著、教材和信息技术类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示。
联系人:高晗
联系电话:(0311)87044911
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省统计学会
2023年9月14日河北省第十五届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比结果
一、科研课题类
二等奖
三等奖
二、论文类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三、专著、教材、信息技术类
二等奖
三等奖。
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绩效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引言高新技术企业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评价高新技术企业的综合绩效对于判断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
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往往只关注企业的财务指标,这无法全面反映出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综合绩效进行评价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因子分析的原理因子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可以通过对多个指标的综合分析来揭示这些指标背后的潜在因子。
在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中,我们可以将企业的各项指标按照其性质分为若干个因子,通过因子分析找出这些因子背后的共同因素,从而减少指标数量和复杂度。
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高新技术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应包括多个方面,以全面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几个综合绩效评价指标:1.技术创新能力:包括研发投入、专利申请数量、技术人员比例等指标,反映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2.市场竞争能力:包括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销售增长率等指标,反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
3.财务健康状况: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回报率等指标,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
4.组织管理能力: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组织效率、员工满意度等指标,反映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内部协调能力。
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方法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取评价指标:根据前文所述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选取适合的指标作为评价因素。
2.数据收集:通过调查问卷、企业报表等方式,收集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数据。
3.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4.因子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选取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找出各个因子和主成分。
5.因子权重计算: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计算各个因子的权重,进一步确定指标在综合绩效评价中的重要程度。
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高新区产城融合测度研究
一
体化发展 、 社会人 文生 态协调发 展 ; 刘 明 认 为 产 城
融 合 的实 质 就 是 产 业 和 城 镇 的 协 调 发 展 、 良性 互 动 ; 林
其产城 融合 水平 并进行 等级 分类 , 最后提 出 了对 策建议 。
关 键词 : 因子分析 ; 聚类 分析 ; 产城 融合 ; 高新 区
D OI : 1 0 . 6 0 4 9 / k j j b y d c . 2 0 1 3 0 4 0 2 9 0
中图分 类号 : F 2 6 3
第3 0 卷 第1 6 期 2 0 1 3 年8 月
科
技
进
步
与
对
策
Vol _ 3 ON O. 1 6 A ug. 2 01 3
Sc i e nc e& Te c hn ol og y Pr og r e s s a nd Po l i c y
基 于 因 子 聚 类 分 析 的 高 新 区产 城 融 合 测 度 研 究
聚类 方 法 , 建立 测 度 模 型 , 最 终 对 产 城 融 合 水 平 进 行 测 度 和 等 级 分类 。
括社会融合 、 经济 融合 、 文化 融合 、 产 业 融 合 和 空 间 融 合 等 内容 , 最终表现在城 镇核心 功能提升 、 空 间 结 构 优 化、 城 乡一 体 化 发 展 、 社会 人 文生 态协 调 发展 等方 面 , 其 本 质是 以 人 为 核 心 要 素 , 实 现 多 元 要 素 的 均 衡 协 调
套 等 资 源要 素 的 合理 布局 , 也 要 全 面 兼 顾 产 城 融 合 发 展
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唐山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 : F 2 2 4 文献标志码 : A
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 2 O世纪人类在科技产业化
方面最重要的创举。这种产业 发展与科 技活 动的结合 解决
量; ( 6 ) 地方政府 的支持程度 ; ( 7 ) 公共财政对科研 的支持程
度; ( 8 ) 国际开放程度 。 我国 , 李梦玲 、 赵希 男 ( 1 9 9 5 ) 总结高新 区有集聚 、 孵化 、
( 1 . 河北联合大学 研究生学院 , 河北 唐山 0 6 3 0 0 9 ; 2 . 河 北联合大学 管理学 院 , 河北 唐山 0 6 3 0 0 9 )
关键 词 : 国家国家高新技术开发 区; 唐 山市; 因子分析 法 摘 要: 通过对 国家高新技 术开发 区评价 体 系理论 的研 究和 总结 , 结合 2 0 1 1 年唐 山国家高新技术 开发 区的 实 际情况 , 通过 因子分析 法对河北省的 4个 国家级 高新技术开发 区, 分别是石 家庄 、 保 定、 唐 山、 廊 坊燕郊 4个 国 家级 高新 区其进行 了评价 , 并根 据相应 的评价 结果 , 对唐山 国家高新技 术开发 区建设 工作提 出了一些战略与
一
了分析 , 同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 合 的方法 分别对 5 2个 高 新 区发展 条 件 进 行 了 评 价。黄 宁燕 、 梁 战平 ( 1 9 9 8 ) 通 过 1 9 9 3 -1 9 9 6年大 量 的统 计 数 据 分 析 , 提 出 一 种 硬评 价 方 法—— 聚类分析法 , 并将其 实际应 用于评价研究我 国高新 区 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他们根据《 国家高新 区企业统计 报表》 中国家确定 的标准 统计指标 , 设计 了一套评价 指标 体系 , 包 括 l 8个经济类指标 ( 其 中普通经济指标 1 3个 , 产业规模指 标 5个 ) , 1 4个科技类 指标( 其 中人才优势指标 4个 , 创新指 标 1 O个 ) 及 4个环境类 指标 , 每个 指标 又从 投入 产 出的角 度进行描述 , 并通过聚类方法对 1 9 9 3年至 1 9 9 6年我国高新 区的发展进行分析和评价 。吴 玉鸣 ( 2 0 0 2 ) 通过建 立 中国国 家级开发 区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 能力综合 评估与 区划指标 体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态势评价
1 评 价行 标 准 化 产 品 的 生 产 , 先 融 入 了全 球 分 工 率 体 系 。 外 企 业 的 迅 速 集 聚 直 接 推 动 了 高 新 区 区 的 滚 动 发 展 , 实 了 区 内 产 业 , 高 了 高 充 提 新 区 土 地 利 用 率 , 进 了 高 新 区 的 超 常 规 发 促 展 , 许 多 高 新 区 的 发 展 规 模 迅 速 突 破 其 早 使
式 ) 发展 方 式 的 转 变 。 由于 高 新 区建 立 初 的 期 依 靠 提 供 土 地 和 优 惠 政 策 来 吸 引 企 业 进
区 所 形 成 的 企 业 空 间 聚 集 不 具 有 稳 定 性 和
年 为诞 生 和 成 型 期 , 始 实 施 高 技 术 产 业 开 开
发 计 划 ( 炬 计 划 ) 至 19 火 , 9 2年 底 , 国共 形 全 成5 2个 国家 高 新 区 , 西 藏 和青 海 之 外 , 除 各
新 区发 展 的 近 况 进 行 了定 量 分 析 , 并把 评 价 结果 与 19 9 4年 的 情 况 进 行 对 比 , 图反 映 各 地 区 高新 区发 展 演 变 的 最新 动 态 。 力
关 键 词 高 新 技 术 开 发 区 因 子 分 析 法 中 图 分 类 号 F 2 , 17 9 作 为 开 拓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 动 经 济 和社 推 综 合 评 价 文 章 编 号 10 — 3 8 2 0 ) 1 2 0 1 7 4 (0 2 1 —0 7—0 3 1 2 对 我 国 高 新 区所 处 特 殊 阶段 的 认 识 .
文 试 图 通 过 对 近 期 (9 9年 ) 新 区 发 展 态 19 高
截 至 19 9 9年 底 ,5 3个 国 家 级 高 新 区 基
西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论证安排表
专业
导师
拟定学位论文题目
1
李丹妮
201631092
金融硕士
王莉
影子银行对不同地区金融稳定性的研究----以上海、陕西为例
2
张倩茹
201631096
金融硕士
王莉
“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加快建设西安区域金融中心的思考
3
齐煜琪
201631085
金融硕士
王莉
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收益分析比较----以光大银行“鼎泰36号”与陆金所“财富汇”为例
201631089
金融硕士
赵守国
我国保险上市公司资产配置效率研究
7
胡梦春
201631104
金融硕士
赵守国
陕西省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研究
8
王莹
201520094
国民经济学
赵守国
陕西省国家级高新区竞争力评价研究
9
张琪
201520095
国民经济学
赵守国
陕西省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评价研究
西北大学研究生
培养单位:经济管理学院类别(博士/硕士)硕士第(6)组
王满仓
基于久期模型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以中国银行为例
8
姚通
201631106
金融硕士
王满仓
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评估及管理----以X公司为例
9
孔祥如
201520120
金融学
王满仓
韩锦绵
金融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实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西北大学研究生
培养单位:经济管理学院类别(博士/硕士)硕士第(3)组
答辩会时间
3月19日13时-17时
SPSS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论文【范本模板】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实证分析摘要:选取了2013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发展的10项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计算,依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对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做出综合评价,得出了这31各省份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排名,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北京排在前5位,是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沿海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甘肃、海南、青海、宁夏、西藏排在后5位,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较为客观反映了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为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经济发展;因子分析;综合评价;主成分法一、引言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
但区域发展不协调、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仍未根本改变。
本文从我国31 个省市自治区经济的发展视角入手,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用以说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状。
由于衡量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指标有很多,故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十个指标。
二、相关统计指标与数据的选取本文运用了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选取了10项经济指标:第一产业增加值(X1);第二产业增加值(X2);第三产业增加值(X3);地方财政预算收入(X4);地方财政预算支出(X5);固定资产投资额(X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7);货物进出口总额(X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X9);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X10).X2,X3,X4 反映的是经济总量中构成三大产业的不同增加值;X5,X6 反映的是地方财政预算收支;X7 反映的是居民的购买能力;X8反映的是对外贸易;X9,X10反映的是居民的收入与储蓄.本文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具体数据资料见表1。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S in ea dT c n lg n g me tR s ac ce c n e科技管理研究 n ee rh h oo yMa a e
2 1 0 0— 6 5 2 1 ) 5— 0 6—0 3
因子分析的步骤 ,首先得 到 1 9个评价 指标之 间的相关 系数。 从 相关 系数值来看 ,l 指标之 间的相关系数都 比较大 ,除 9个
个别指标 的相关系数在 0 3以下 ,其余 变量指标 之间 的相关 .
收 稿 日期 :20 0 9—0 2 8— 0。修 回 日期 :2 0 0 9—1 2 0— 6
一
根据各变量 的相关 系数矩 阵可 以计算 得到技术创新 能力 的因子特征根及方差贡献率 ( 见表 3 。从 表 3 以看 出,第 ) 可 主成分 的特征根为 1.3 ,方差贡献率 为 7 . 1 %;第二 4 18 443
基金项 目: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项 目 “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的评价研究 ” (0 9 3 200 ) 项目来源 :北方工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 目 “ 区域技术扩散效应测度研究” ( 00 3 2 10 )
张 经 强 : 区域 技 术 创 新 能力 评价 :基 于 因 子 分 析 法 的实 证 研 究 主 成 分 的特 征 根 为 2 3 2 . 2 ,方 差 贡 献 率 为 1 . 1 % ;第 三 主 229
1 7
成分 的特征根 为 137,方差 贡献 率为 7 0 2 。前三个 主成 .4 .9 % 分 的累计方差 贡献率 为 9 . 2 % ,根据 提取 因子 的条 件—— 374 特 征 值 大 于 1 故 选 取 了 三 个 主 因 子 。 因 此 ,用 前 三 个 主 成 , 分 因子就解释 了原始 1 变量的变异 ,即相 当于使用这 三个 9个 主成分来分析 问题 只丢 失 了 6 2 6 的信 息 ,在 很大 程度 上 .7% 减少 了原始数 据的复杂 性。
因子分析法下的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评价
因子分析法下的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评价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通过因子分析法来评价。
因子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多变量统计方法,通过将一系列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隐含的因子,从而评价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些相关的指标来进行因子分析。
这些指标应该涵盖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如GDP增速、人均收入、失业率、产业结构、投资环境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不同地区的经济活力、社会福利水平以及资源禀赋情况。
然后,我们需要对选取的指标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归一化处理等。
清洗数据是为了去除异常值和缺失值,从而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归一化处理是将不同指标的取值范围统一到0-1之间,以便于比较分析。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来提取主要因子。
通过主成分分析或最大似然估计等方法,将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一些隐含因子。
这些隐含因子可以解释原始指标数据中的大部分方差,从而更好地反映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最后,我们可以对提取的主要因子进行解释和评价。
我们可以根据因子载荷矩阵,看看原始指标在每个因子上的权重。
如果一些因子的载荷较高,说明该因子对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我们还可以计算不同地区在各个因子上的得分,从而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因子分析法,我们可以评价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例如,如果一个地区在产业结构、投资环境等因子上得分较高,说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健康;如果一个地区在GDP增速、人均收入等因子上得分较低,说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因子分析法能够综合考虑多个指标,更全面地评价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总之,通过因子分析法可以评价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选取相关指标、进行数据处理、提取主要因子,并进行解释和评价,可以得出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结果。
因子分析法为评价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基于因子分析的行业成长性评估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的行业成长性评估研究【摘要】关于行业成长性已成为众多企业和个人十分关注的问题,然而具有普遍性的对各行业成长性的评估研究还很缺乏。
鉴于此,文章通过对反映行业成长性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构建了基于财务指标的行业成长性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法对我国20个行业的行业成长性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我国行业成长性的综合得分和排名,并对最终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行业成长性;指标体系;财务指标;因子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加剧,对行业成长性的判断越来越受到各领域专家的普遍关注。
准确地把握一个行业的发展态势及其成长性,将对企业在制定决策方案起到积极的指引作用,对社会上的求职者在判断一个行业是否为朝阳行业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建立一套对行业成长性的评估体系和方法,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目前在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集中在对企业成长性的研究上。
例如刘倩(2011)以28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为样本,通过主成分聚类的方法构造了我国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
刘曜等(2011)通过对中小板上市公司从盈利能力、风险水平、治理能力和运营周期四个方面进行测度,对影响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因素进行了验证分析。
彭忆等(2012)通过对116家高科技企业进行研究,从企业规模、企业财务状况、企业发展能力和企业科研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了成长性评价模型,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
另一方面是针对某一地区或某一类行业的研究。
例如李林等(2012)对通信行业资本结构与其成长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利用通信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
张涛等(2013)采用因子分析法以行业成长性为视角对商业银行的信贷策略制定进行了研究。
但目前还没有一套通用的用于评估各行业成长性的体系和方法。
针对这一问题,遵循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以及可比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财务指标的行业成长性评估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了行业成长性的最后得分,并用于对行业成长性进行排名,从而找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以为企业选择进入的行业提供指导作用,同时也为个人在择业、就业方面提供很好的参考,从而可以使企业或个人在将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实力
效益指标
人均技术收入x6 单位面积技工贸总收入X7 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增长率X8 工业总产值增长率x。 净利润增长率x1。 人均总收入增长率X”
速度指标
上缴税费总额X1z 社会贡献
高新区工业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X13 高新区企业年末从业人数Xt,
国际化程度出u创汇额X1s
发展状况的不同侧面。
方面加入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在建立指标体系过程
中,主要本着系统性、简洁性、可行性、客观性的原则。 既力求能够全面地反映问题,又尽量减少指标数量,而 且兼顾数据的可得性.并尽量减少主观指标的比重,增 强评价的客观性。指标体系的具体设置见表2。 2.2高新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析 依据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2008年的高新区 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54个高新区的15个指标数据利 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首先利用巴特利特球体检 验变量取值的相关阵是否是单位阵,以判定数据是否适
7.198 2.168 1.328 1.174 1.097
6.906 2.110 1.518 1.218 1.214
裹5因子载荷矩阵
评价指标————1—————————●—————————■广————————■r—————————r—一
Lomponent
技1=贸收入X1 工业总产值X2
0.983 0.864 0.975
区间发展不均衡的现象。通过对现有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的研究,提出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全国54 个高新区进行评价,并在因子评价过程中将影响因子归纳为经济发展总量因子、经济发展速度因子、经济 发展效益因子、经济贡献因子和产业结构因子5个方面。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自身发展差异性、区域不 平衡性和发展基础条件差异性3个方面对高新区发展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新区;经济发展;因子分析;差异性
经济发展水平或类型相近的地区归入一类,不能达到 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定量评价的目的。因此,对经济
发展水平综合的评价主要利用主成分分析(或因子分 析)的方法。如贾凤亭、粱晓俐(2002)[I 3对我国地区经 济发展水平的统计分析;徐君宝、丘勇才(2005)【z3对某 些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研究;刘立、夏元 旭(2006)13]对我国东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测算
如李金华(2000)‘“1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评价系统
研究》一文中就介绍和利用了这些方法。 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本文拟采用因子分析方法 对我国54家高新区2008年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进行 评价。我们采用因子分析法是基于该方法的以下优 点:①全面性,该方法能够应用的基本条件为n>P.即
宜作因子分析(见表3)。检验结果表明:统计值为
北京高新区的示范作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
条件积极创建高新区。1991年3月6日国务院印发 《关于批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有关政策规定 的通知》,正式拉开了高新区前期创业的序幕。1991年 国务院批准第一批27个国家级开发区,同时制定了一
内涵广、覆盖面大、说明问题具体细致等优点。然而体
收稿日期:2011—06—13 基金项目: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0041009—04) 作者简介:田新豹(1975一).男.山西运城人.博士.山西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城经济发展・芦彩梅(1975一).女.山西 忻州人,博士.山西大学管理学院剐教授.山西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刮所长.研究方向为管理复杂性。
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思想指导下,提出了“为加快新兴产业发展,要在全国
其分布情况见表1。
经过近20年的发展,高新区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
就,但就各高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说。它们之间还存
在一定的差异,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各高新区之间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进行研究。
选择若干智力密集区。采取特殊政策。逐步形成具有不
Tota・
v黧of。。‰mu%l玳沁8
47.989 14.453 8.854 7.825 7.313 47.989 62.442 71.296 79.120 86.434
Totat
v篓i三。执”∥。
46.037 14.065 10.119 8.122 8.090 46,037 60.102 70.221 78.343 86.434
1
008.94.观察到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
样本容量多于变量个数。这样在进行指标体系的设计
平0.01。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代表总
万方数据
第6期
田新豹,芦彩梅: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高新区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裹3 Bartlett球形检验
n
・119・
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4总方差分解
Component Tot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198 2.168 1.328 1.174 1.097 0.663 0.487 0.382 0.175 0.154 0.092 0.046 0.018 0.011
v黧of。。岛…%ulat沁。
学者根据多目标决策的归一化原理,设计了一种综合 评价指标。这种方法利用一定的运算方法将各个指标
表1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区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目前.国内有关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
文献中,对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主成 分分析(或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但聚类分析只能将
时可以选择较多的变量以全面反映高新区的总体经济 状况,而通过对数据空间的降维,在选择m个(m<p) 综合因子后,仍保留了原数据80%以上的信息量;②可 比性,该方法中使用的数据都经过标准化的无量纲处 理.使指标间具有可比性和可加性;③权数的科学性。 综合评价函数的权数是根据各综合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选择,客观合理。
47.989 14.453 8.854 7.825 7.313 4.423 3.246 2.548 1.165 1.026 0.613 0.305 0.121 0.072 47.989 62.442 71.296 79.120 86.434 90.857 94.103 96.651 97.817 98.843 99.456 99.760 99.881 99.953
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国际竞争的焦点就是高新技术产 业或产品的竞争。谁拥有了高新技术优势,谁就能在
国际竞争中占有主动权,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
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全国13个省级高新区升
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我国高新区的整体格局基本形成。
为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支柱力量。为了迎接世界 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各国纷纷建立高新区以促进高新
裹2高新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
77q
高新区技T贸总收入X1 规模指标
蚕尝耋墨,x2
高新技术企业数K
人均总收入X5
:8:。1。。。8 Sphericity
T。8‘。‘ Approx. df Sig. Chi—Square 一q“8。。
0.027 —0.044 0.107 0.108 0.091 0.297 --0.039 0.898 0.838 0.668 0.078 0.077 一O.150 0.067
0.08l 0.142 0.006 0.070 0.053 --0.514 0.100 0.283 0.286 —0.487 0.597 0.045 0.512 0・003
评价高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状况,首先应衡量该高
新区的经济实力,而反映经济实力不仅仅是看其经济总 量,也要关注其效益和发展速度。本文在以下的分析中 将从经济规模、经济效益以及发展速度3方面来综合评 价高新区的经济实力,并分别根据经济含义设置相应的 度量或评价指标。另外。高新区作为各地区重点发展 的区域,还肩负着带动地Ⅸ发展的责任,为了能反映高 新区的这一特点,我们在设置经济规模、经济效益以及 发展速度指标的同时,还分别从社会贡献和国际化两
地兴起建设高新区的热潮;1992年底,国务院又批准25
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杨陵建立了农 业高新区,从而使高新区总数达到53个。2007年,宁
波高新区成功升级,国家高新区数量从53家增加至54 家,但距离杨凌农业示范区的建立已然相隔lO年。 2009年,泰州医药高新区和湘潭高新区一起升级为国 家级,至此,国家高新区数量已达到56家。2010年4 月,科技部启动国家级高新区升级工作。2010年9月
同特色的新兴产业开发区”的战略布局。1988年开始 实施火炬计划,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高新区,为我国高 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给高新技术企业一 个“成长的家”。在“863”计划、火炬计划的推动和最早
1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以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人鲍威尔首次推出《社 会指标》为先导,并经欧美主要发达国家、日本、前苏联 等在这一领域作了大量研究与探索,推出了一系列的 杜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试图对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 作出全面的评价。社会指标类型的综合评价体系具有
l l
u”5‘,43 008.945
105 o.000
根据累计贡献率≥80%或入。≥l。可以确定5个因 子。这5个因子涵盖了原指标数据信息量的80%以上 (见表4)。 求解因子载荷矩阵,得到5个因子在各变量上的 载荷(见表5)。 为了更好地对因子进行解释,对原因子载荷矩阵 进行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6。 从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上述5个公共因子对高新 区发展能力解释的变异程度是不同的,反映了高新区
第29卷第6期 2012年3月
科技进步与对策
Science&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V01.29 No.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