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湘教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内容
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22—26 页。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四大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概况,通过读图掌握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3.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4.能简单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5.通过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海洋与陆地”部分激励学生利用以前的课外知识判断推测海陆面积比例,从而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七大洲”、“四大洋”强调利用各种地图、地理图表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悟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海洋——生命的摇篮。逐步激发热爱地球的情感,自觉保护环境,促进科学态度的形成,培养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教学重点
了解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以及有关大洲、大洋突出特色的“世界之最”,大洲的面积大小排序等是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各大洲、大洋的位置关系有一定难度。
教学突破不论是大洲的分布、大洲、大洋的特色还是位置关系,都应从地图中分析、总结。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地理学科特色,充分利用各种形象直观的地理图表,指导学生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进而熟练掌握,并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02【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教案】第二章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
(3)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4)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能力目标:
(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4)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及报告的撰写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海陆分布情况,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空间感的建立。
关键点灵活运用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及海陆分布是关键。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册、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湘教版七上地理 2.2世界的海陆分布 复习 教案设计
2 世界的海陆分布
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能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作用。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复习重点:
1、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复习难点:
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复习时间:一课时
复习过程:
1.海陆分布
(1)海陆分布概况
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占71%;陆地面积小,占29%。概括地讲,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半球的海陆分布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在判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北半球。
(3)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案)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比例,掌握世界海陆分布概况
2、区分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掌握七大洲的面积、名称、分布及各州的分界线
3、区分海洋、海峡三个概念,掌握四大洋的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科学态度的形成。
【重点、难点】
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相邻大洲的分界。
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及相邻大洲的分界。
【教学方法】
自学--展示—提升法
【教具使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地球上海洋和陆地比例为_______:______。
2、什么叫做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峡?举例说出你所知道的海峡?
3、赤道穿过的大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_______、_________;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_______。
5、________洋和__________洋的周围有五大洲。
6、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的大洋是_____________洋。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抱
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教学设计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通过绘制、拼接大洲的简单几何图形,了解大洲的基本轮廓和相互位置关系。
4.利用地图,学会用大洲位置来描述大洋的位置。
5.在地图上能够辨别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地理事物。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四大洋等三部分内容。
“海洋与陆地”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从地球卫星照片可以明显看出,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绝大多数。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并且控制着地球表面其他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分布格局。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数据说出海陆所占比例,而不要求了解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数据。
比例不同的海洋与陆地不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虽然分布比较杂乱、不规则,但是还是有规律可循。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根据地图或地球仪描述海洋与陆地的分布特点。描述海陆分布特征就要有描述方法,因此从另一侧面来看,本条“标准”间接要求学生了解海陆分布特点应该如何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一般从以下几点描述:第一,海陆所占比例;第二,海洋和陆地的完整性;第三,从不同角度看,海洋和陆地相对集中在什么部位。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地图和数据用自己的话描述以上分布特点。
按照“标准”设计思路,教材通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和“宇航员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分呈蔚蓝色”两个案例简洁地说明了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强调了“我们生活的陆地周围是广阔的海洋”和地球是“水的行星”。教材利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和“东、西半球海陆分布”两幅地图,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第一,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
地理初一上湘教版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案
地理初一上湘教版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案
教学目标:
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辨别大陆、岛屿、大洲。
3、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差不多轮廓特点和空间分布特点,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并准确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
4、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培养观看、想象、动手能力、填图技能和辩证唯物观。
教学重难点:七大洲的轮廓特点、空间分布,大洲的分界线。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依照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表达学生主体地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明白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是地球,然而有人却说是水球,他们谁说得对?什么缘故会有不同的说法呢?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如何?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读“海洋与陆地”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世界上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②读图2-18,看一看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依旧海洋面积大?
③读图2-19,分析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依旧海洋面积大?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辩论:假如让你重新为地球命名,地球应该被称为“水球”依旧“地球”?说出你的理由。
【教师精讲点拨】两种叫法都能够,只是摸索问题的角度不同。由于人们最先认识陆地,因此叫地球,是长期形成的适应。由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因此叫水球。通过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注: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差不多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探究结论】由于人们最先认识陆地,因此叫地球,是长期形成的适应。由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因此叫水球。两种叫法都能够。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这一节
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海陆分布的特点,以及海洋和陆地的划分。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等概
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海陆分布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还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掌握
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
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
特点。
2.难点:对于海陆分布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
象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
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以及地球仪等
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球相关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案例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案例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案例》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半球陆地面积比西半球少
B.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北半球少
C.无论南北半球都是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D.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下列关于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陆就是大洲
B.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合称为大洲
C.大洲比大陆面积大
D.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陆地
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
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美洲
四大洋按照面积大小排列,依次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D.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
成为亚洲与非洲分界线的是()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A.巴拿马运河
B.土耳其海峡
C.乌拉尔山
D.苏伊士运河
读世界海陆分布地图(10分)
B
B
⑦
⑦
⑥
⑥
⑤
⑤
(1)填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大洋名称:
①,②,③,④,
⑤,⑥,
⑦。
④
(3)图中字母B代表运河,该运河是洲与洲的分界线。
教学设计表单
④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案例这篇文章共1731字。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海陆分布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借助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岛屿、半岛及大洋、海和海峡。
3.能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知道其名称、位置、轮廓及分布。记住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重点难点】
1.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
2.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自主学习:
一、海陆分布
1、为什么有人把地球又称为“水球”?
2、从南、北半球看,“水球”之称在哪个半球更合适?从东、西半球看,哪个半球陆地面积更大?
○1
○2
○3
○4
○5
○6
○7
合作探究:
活动一、读世界大洲分布图,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 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些?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2、被赤道横穿的大洲有哪几个? 3、跨经度最广与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哪个?
活动二、观察地图,写出下列大洲的分界线:
三、四大洋
1、洋、海与海峡
海洋的主题部分叫 ;海洋的边缘部分叫 ;沟通两海域的狭窄水道叫 ; 2、 观察上图,写出字母代表的大洋名称
A 、
B 、
C 、
D 、 3、四大洋中,面积最大、最深的是 ;形状呈“S ”形的是 ; 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是 ;面积最小、最浅的是 。
课堂练习:
1、跨经度最多的大洋和大洲分别是( )
A.太平洋、南极洲
B.大西洋、亚洲
C.印度洋、北美洲
D.北冰洋、南极洲 2、下列围绕北冰洋的大洲,正确的一组是( )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北美洲、亚洲、非洲
C.大洋洲、亚洲、北美洲
D.大洋州、非洲、北美洲 3、下列哪个洲的主体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
的海陆分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主要介绍了世界的海陆分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培养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
-能够用地图表示地球的海陆分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用地图表示地球的海陆分布。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地球的海陆分布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但对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和地图表示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适合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 教师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海洋和陆地的思考。-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海洋和陆地吗?它们分布在哪些地方?
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
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教师可以指出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大陆上,而海洋则占据了大部分的地球表面。
-教师可以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各大洲的位置和海洋的分布。
2. 讲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包括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的比例,陆地的分布特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
(3)、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4)、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能力目标:(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4)、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及报告的撰写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重点:海陆分布情况,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
难点:学生空间感的建立
关键点:灵活运用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及海陆分布是关键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册、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教学内容,海陆分布可以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较熟悉,关键在于通过读图直观感受,并理解其逻辑关系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我们前面几节课讲的是“地
球”,为什么叫“球”,讲了
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从今天
起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地
球”的“地”。为什么叫地球
呢?
回忆、思考,讨论,
交流、探索被称为
地球的原因
设疑,引起学生
探索的兴趣,激
发学生的好奇
心。
创设情境:我们叫地球叫的很习惯,顺理
成章,但是有人却偏偏认为,叫“水球”才合理。为什么呢?引导学生看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的,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广袤的海洋。读图,分析卫星图
片或各种地图上的
颜色
思考、看地图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
过渡,对新旧知
识承上启下
对所学知识形成
系统印象,将孤
立的知识点穿成
完整的知识体系
海洋与陆地的分布组织游戏,任意抛出一个有海
陆轮廓的气球状地球仪,接住
时记录右手大拇指接触到的
是陆地还是海洋,抛接10次
以上,统计接触到的海洋和陆
地的面积。做游戏、统计,得
出结论:地球上海
洋面积大于陆地面
积,海陆面积比为
7:3。学看世界海
陆面积比较(饼状
图)
引起学生兴趣,
直观、形象。培
养学生的读图能
力;指导学生读
图总结地球上水
多于陆。
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为两个半球,
海陆分布情况如何?引导学
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半球,
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上,都
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
积。观察、讨论、总结提出疑问,调动
学生好奇心;锻
炼学生分析问题
的能力;
陆地与陆地的差别,海洋与海洋的差别:介绍: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洋:海洋的主体部分,离大
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多在
2000米以上;海:海洋的边
缘部分,靠近大陆,面积小,
深度浅。海峡:沟通两个海洋
的狭窄水道。
通过阅读书上的课
文及教师的讲解理
解各概念的含义,
并落实到图上。
文字与图结合。
加深对概念的认
识
学习七大洲指图了解世界七大洲,引导学
生观察各大洲的轮廓、形状、
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
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
欧。启发学生勾画大洲轮廓略
图。观察各大洲的面
积、轮廓,交流讨
论东西半球、南北
半球各有那些大
洲,达成一致意见。
试勾画大洲的轮廓
简图
对大洲有个完整
的认识。
学习四大洋指图了解世界四大洋,把四大
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太
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
洋。读图观察、讨论,
给四大洋排序。了
解四大洋的分布
初步了解四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