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脑复苏中的应用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
♦当呼吸气体经过红外线传感器时,红外线
光源的光束透过气体样本,并由红外线 检测器测定红外线的光束量,因CO2能吸 收特殊波长的红外线(4.3μm),光束量 衰减程度与CO2浓度呈正比。
♦最后经过微电脑处理获得PETCO2或呼气末
二氧化碳浓度(CETCO2),以数字(mmHg或 kPa及%)和CO2图形显示。
PETCO2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监测体内CO2产量的变化
静脉注入大量NaHCO3, 体温升高, 突然放松止血带以及恶性高热, 均使CO2产量增多, PETCO2增加; 而且,PETCO2迅速增高是恶性高热敏感的早期指标。
PETCO2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监测循环功能
PETCO2与CO(心排量)存在相关性,在通气 量恒定的情况下,CO的增减会引起肺血流量增 减,从而造成肺泡CO2的增减,PETCO2能迅速做 出反应。 休克,心跳骤停及肺梗塞,肺血流减少或停 止,CO2浓度迅速为零,CO2波形消失,PETCO2 作为复苏急救时心前区挤压是否有效的重要的 无创监测指标,而且判断其预后价值更大,此 时,PETCO2水平与心输出量为相应变化。
♦ PETCO2升高
2)基线和PETCO2同时逐 渐升高
活瓣关闭失灵 CO2吸收剂失效
注意事项
1、调零和定标
使用前应常规将采样管通大气调零,使基线位于零点, 同时应定期用 标准浓度CO2气体定标,以保证仪器测定准确性。
2、避免采样管堵塞
水汽、分泌物和治疗用气雾液积聚在采样管内,一旦阻 塞采样管, 就不能测定PETCO2,甚至水可进入分析室内污染 传感器,使仪器失灵, 因此使用时应将采样管放在高于病人 的位置,可减少液体流入导管的机 会,导管被阻塞时应及时 清洗或更换。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脑复苏中的应用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脑复苏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脑复苏时的临床意义。
方法观察46例院内心跳骤停患者和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复苏时PETCO2 值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值的变化。
结果好转出院的19例和死亡的27例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37mmHg)6例,而根据PETCO2值和动脉二氧化碳总值又出现:①PETCO2值低于27mmHg,同时动脉二氧化碳总值低于18 mmoL/L者18例,均于24h内死亡;②PETCO2值低于27mmHg者3例和PETCO2值高于37mmHg 者6例,但动脉二氧化碳总值在(18~23 )mmoL/L之间者9例,于24h后死亡。
这表明PETCO2值和动脉二氧化碳总值均低时复苏成功的可能性极小;而PETCO2值过低和过高均对复苏不利,尤其过低时,当维持动脉二氧化碳总值大于18 mmoL/L时对复苏是有利的,死亡组间不同PETCO2值(mmHg)及动脉二氧化碳总值(mmoL/L)间的关系见表2。
表1 两组PETCO2值(mmHg)及动脉二氧化碳总值(mmoL/L)间的关系(x±s)注:存活组和死亡组组间相比,PETCO2值(mmHg)P 37mmHg,动脉二氧化碳总值(mmoL/L)在18~23间。
P 37mmHg)及过低(<27mmHg)均对脑复苏不利,动脉二氧化碳总值低,尤其低于18mmol/L时,提示患者细胞代谢下降,患者死亡率极高,应引起我们重视[8,9]。
只有当检测到PETCO2值变化过低或过高时,通过药物、呼吸调整、按压频率和深度调节,维持动脉二氧化碳总值大于18mmoL/L,时,将能有效提高我们的复苏成功率。
本组资料例数虽少,尚缺乏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以上数据,但是给我们提示,心肺脑复苏时尽管有许多因素可影响到体内CO2的生成和排除,但血流灌注是影响PETCO2 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PETCO2不仅可作为脑复苏时的一种简单、无创的监测方法,监测PETCO2和动脉二氧化碳总值对我们临床进行心肺脑复苏及抢救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3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2)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崔晓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2)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监测技术,是除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外的第六个基本生命体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已规定P ET CO2为麻醉期间的基本监测指标之一。
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且使用简便,对判断肺通气、血流变化及代谢变化等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随着传感分析、微电脑等技术的发展和多学科相互渗透,利用监测仪连续无创测定P ET CO2已在麻醉、ICU、呼吸、急诊等科室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生理原理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呼气时排出体外,在产生、运输和排出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发生障碍,均可使CO2在体内潴留或排出过多,并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O2)、肺泡通气量(VA)和肺血流灌注量三者共同影响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ACO2)。
CO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肺泡和动脉血CO2很快完全平衡,且无明显心肺疾病的患者V/Q比值正常,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一定程度上,P ET CO2≈PACO2≈PaCO2,所以临床上可通过测定P ET CO2反映paCO2的变化。
正常P ET CO2为5%,而1%CO2约等于11Kpa(7.5mmHg),因此,相当于5KPa(38mmHg)。
物理原理CO2监测仪可根据不同的物理原理测定呼气末CO2,包括红外线分析仪、质谱仪、拉曼散分析仪、声光分光镜和化学CO2指示器等,而最常用的CO2监测仪是根据红外线吸收光谱的原理设计而成的,因CO2能吸收特殊波长的红外线(4.3μm),当呼吸气体经过红外线传感器时,红外线光源的光束透过气体样本,光束量衰减,且衰减程度与CO2浓度呈正比。
红外线检测器测得红外线的光束量,最后经过微电脑处理获得P ET CO2或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C ET CO2),以数字(mmHg或kPa及%)和CO2图形显示。
呼末二氧化碳监测在麻醉和危重病人的应用 (2)优秀课件
PETCO2平台偏低
波形显示低PETCO2和正常肺泡气平台 过度通气 生理死腔增大(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血管床减少肺
血流减少或肺血管栓塞)
26.10.2020
常见异常PETCO2的波形及意义
PETCO2升高
26.10.2020
PETCO2逐渐升高
波形未变时, PETCO2升高可能是 体温升高 潮气量或者分钟通气量偏低 气道阻塞、呼吸机小量漏气 CO2产生增加 气腹时可能CO2吸收
26.10.2020
PETCO2的波形需要观察的指标
基线:代表吸入CO2浓度; 高度:代表呼出CO2的浓度; 形态:正常CO2波形与不正常波形; 频率:反映呼吸频率; 节律:反映呼吸中枢或呼吸机的功能
26.10.2020
二氧化碳波形异常
反映病人气道功能、气体输送系统功能或心肺 系统存在异常
26.10.2020
出口处端采集CO2测量
26.10.2020
培训图P23
26.10.2020
旁流型和主流型的优缺点
旁流型
主流型
优点:是不需要密闭环境,可 用于非插管病人的监测
缺点:因呼出水汽凝结成水珠 引起取样管阻塞、或因取样 管较长引起漏气、扭曲,都 可导致监测数据不准,波形 失真,反应速度慢等问题
优点:测定更及时、准确,气 道内分泌物或水蒸气对监测 结果影响小
PETCO2在临床麻醉、心肺脑复苏、院前急救、重症监护、麻醉后恢 复室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6.10.2020
26.10.2020
PETCO2监测的方法
质谱仪法:反应快,能连续监测,但仪器价格昂贵,难以在临床广 泛应用
比色法:简便有用,但精确性欠佳 红外线监测法: CO2仅对波长4.3μm的红外线才有强烈的吸收作用。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PPT
02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 临床应用
监测通气功能
监测通气功能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可 以反映通气功能,通过监测 EtCO2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通 气功能障碍,如通气不足或通气 过度。
判断通气效果
EtCO2水平可以反映肺泡通气量, 有助于判断通气效果,指导医生 调整通气参数。
评估呼吸衰竭程度
调整通气参数
根据EtCO2水平的变化,可以调整呼 吸机的通气参数,如潮气量Biblioteka 频率等 ,以改善通气效果。03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 优缺点
优点
实时监测
无创无痛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可以实时监测患者 的呼吸状况,及时发现呼吸衰竭、通气不 足或过度通气等异常情况。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是通过无创方式进 行,不需要插入导管等侵入性操作,减轻 了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操作简便
可靠性高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操作简单,易于掌 握,适合在床边进行连续监测。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影 响较小,可靠性较高,能够为临床医生提 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缺点
价格较高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设备相对昂贵,增加了医疗成本。
误差较大
在某些情况下,如患者剧烈咳嗽、使用呼吸机等,呼末二氧化碳 分压监测结果可能存在较大误差。
影响因素多
患者的体温、循环血量、血红蛋白含量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呼末二 氧化碳分压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04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 未来展望
技术改进
传感器技术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新型传感器可能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更好地捕捉患者的生理变化。
颅脑外科手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体会.doc
颅脑外科手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体会颅脑外科手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体会【摘要】目的评价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用于颅脑外科手术的价值。
方法选择成年颅内手术20例,全麻维持采用异丙酚60~100 μg/kg·min复合异氟醚吸入,加卡肌宁6~9 μg/kg·min微电脑泵输注,术中机械控制纯氧通气,潮气量11±7.4 ml/kg·min,呼吸频率12次/分,吸氧浓度1.5~2.0 L/min,呼吸机控制呼吸。
开颅后调节呼吸频率,使PETCO2分别为25 mmHg(T1)、30 mmHg(T2)、38 mmHg(T3),并维持30分钟后采集动脉血,测定血气及生化各指标。
在抽取动脉血标本时,需要保持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在99~100,各时相间心率与动脉血压之差<±15。
结果三个时相的pH、PaCO2和总二氧化碳TCO2差异显著,而PaCO2与PETCO2之差、,HCO3-,BE 以及K值组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颅内手术控制性过度通气时,PETCO2是反映PaCO2变化的可靠指标。
【关键词】开颅手术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全麻期间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是病人进行有效呼吸交换的保证。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技术的应用使得临床医生能够连续、无创的监测病人的通气功能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情况。
本文对20例颅脑手术全麻病人术中PETCO2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PETCO2监测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成年颅内手术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24~67岁,平均47±13.77岁;体重65.29±11.27 kg。
均除外有循环和呼吸系统疾患,术前血气分析各参数均正常。
2.麻醉方法麻醉前30分钟肌注东莨菪碱0.3 mg,麻醉诱导前记录各项监测指标,并做血气分析(T0)。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二氧化碳值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作用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二氧化碳值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作用黄进杰【摘要】目的研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动脉二氧化碳值在心肺脑复苏(CPR)中在临床意义。
方法监测31例院内心跳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开始至30 min 内的PETCO2值及CPR后10~15 min动脉血二氧化碳值的变化。
结果存活出院的11例和死亡的27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ETCO2可作为心肺复苏预后的一种监测指标,配合动脉血二氧化碳值对判断心肺脑复苏预后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CO2) and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value i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Methods Monitored the value of PETCO2 from the beginning of CRP to within 30 min of 31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and change of the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value in 10-15 minutes later after CRP. Results In 11 discharged patients and 27 died patients, the comparativ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PETCO2 can be a monitoring index of prognostic CRP, cooperating the value of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gives a better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judgment of prognostic CRP.【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4(000)014【总页数】3页(P1-2,3)【关键词】心肺脑复苏;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值;预后【作者】黄进杰【作者单位】537100 广西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急诊科【正文语种】中文2005 年心肺复苏指南推荐把 PETCO2作为心肺脑复苏的有用的具有预见性的无创监护手段 , 此后不断有人对此进行研究 , 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的相关性在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报道上都得到了证实 , 陈旭岩等[1]研究将复苏20 min PETCO2水平 10 mm Hg(1mm Hg=0.133 kPa)作为阈值时 ,所有复苏失败者均未超过此水平 ,而所有复苏成功者均超过此阈值,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是 100%,故而将 PETCO2监测作为评价心肺复苏预后的指标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现状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现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值的变化及其对心肺脑复苏患者的预后的作用,逐渐受到国内外急诊及重症医学的重视。
从基础研究到临床报道均表明PETCO2与CPR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心肺复苏的无创监测指标。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就把PETCO2列为CPR过程中能够评价CPR效果和预后的有用的一个无创监护手段,现将PETCO2监测原理、影响因素、在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叙述。
心肺復苏过程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值的变化及其对心肺脑复苏患者的预后的作用,逐渐受到国内外急诊及重症医学的重视。
从基础研究到临床报道均表明PETCO2与CPR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心肺复苏的无创监测指标[1]。
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在2005年把PETCO2列为CPR过程中能够评价CPR效果和预后的有用的一个无创监护手段[2],目前国内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在复苏时对PETCO2进行动态监测,应用也得以逐渐普及。
现就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1 PETCO2监测的原理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肺泡内PETCO2由二氧化碳生成量(VCO2)和肺泡通气量(V A)决定,即PETCO2=VCO2×0.863/V A,0.863为气体容量转换成压力的常数,CO2弥散能力是氧气20倍,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CO2,迅速经毛细血管和静脉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进入肺泡内,经呼吸排出体外。
在肺泡和肺动脉CO2完全平衡情况下,最后呼出的气体中正常人PETCO2≈PaCO2。
PETCO2的测定有红外线法、质谱仪法和比色法三种,临床常用的红外线法是应用CO2能吸收波长为4.3 μm的红外线,通过监护仪直接读取PETCO2值,也可通过波形动态显示其变化曲线,其正常值与动脉血二氧化碳(PaCO2)值(35~45 mm Hg)相当,其检测方式分为主流监测和旁流检测两类。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作者:陈志苹来源:《健康之路》2014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来急诊室就诊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并符合入选标准患儿26例,根据复苏是否达自主循环恢复分为初始复苏成功组和失败组,监测心肺复苏(CPR)过程中PetCO2的变化。
复苏成功组CPR0、5、10、20min的 PetCO2分别为10.75 ±6.87、25.15±6.78、32.05±5.45、33.86±5.85mmHg,复苏失败组CPR0min、5min、10min、20min的PetCO2分别为10.56±3.75(P>0.05)、11.73±5.73(P关键词: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021-01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是重要的肺通气指标。
PetCO2测量是无创性,可连续观察,动态显示肺通气情况。
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期间监测PetCO2的循证医学研究显示PetCO2与复苏成功率密切相关。
PetCO2监测在成人CPR中已见不少报告,但在儿童CPR的运用尚属少见,现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來我院急诊室就诊的呼吸心跳骤停并实施CPR的26例患儿PetCO2情况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来我院途中或在门诊就诊时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并来我院急诊室就诊的患儿。
1.2入选标准。
能够在3-5分钟内开始CPR,并接受即刻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患儿入选。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张亮刘万周【摘要】【摘要】目的探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64例行心肺复苏的患者,依据治疗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心肺复苏治疗,研究组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下实施心肺复苏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对照组抢救成功率53.1%,低于研究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满意度68.8%,低于研究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下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且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008)016【总页数】2【关键词】【关键词】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心肺复苏;临床疗效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为无创监测方法,在监测通气情况的同时,还可反映肺血流及循环功能情况[1]。
因其具有无创性及连续性的优势,已作为常规监测手段广泛应用于急危重学科[2-3]。
心肺复苏为急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4]。
为提高心肺复苏效果,本研究在心肺复苏中应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技术,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64例行心肺复苏的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依据治疗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
对照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29~59岁,平均年龄(47.4±2.6)岁;研究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28~59岁,平均年龄(47.8±2.9)岁。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各项体征的监测与评估,予以常规抢救药物治疗,同时实施心肺复苏措施。
研究组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下实施心肺复苏,应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护设备严密监控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依据其监测情况调整抢救时间及措施。
经鼻前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麻醉恢复室患者中的应用
246-257#[2*Barret K M,Meschia J F.Acute ischemic stroke management:Medical management]〕*.Semin Nerol,2010,30(5):461-468.:3*姚麟,连晓鹏,秦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标准化诊疗流程实施效果分析口*•新医学,2015,46(10):702-705.[4*Saver J L,Fonarow G C,Smith E E,et al.Time to treatment with intravenous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nd outcomefrom acute ischemic stroke[J*.JAMA,2013,309(23):2480-2488#)*William J.Powers,Alejandro A.Rabinstein,Teri Ackerson,et al.Guidelinesfortheearlymanagementofpatientswithacuteischemic stroke)*.Stroke2018,49:el-e244.)*Van Schaik S M,Van Der VeenB,Van den Berg-VosR M,et al.A-chievingadoor-to-needletimeof25minutesinthrombolysisfora-cute ischemic stroke:a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Stroke Ce-rebrovascDis20142310):2990-299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 :4013-4017.[8*Monks T,Pitt M,Stein K,et al.Maximzing the population ben-efitfromthromobolysisinacuteischemic:Amode l ingstudyof inhospitaldelays[J*Stroke20124310):2706-2711#)*卢祖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管理:AHA/ASA2013年新指南简介)*•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2):127-129.)0*杨云霞.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附48例病例))*.中国实用医药20149(12):60-61.[11*Sha L H.Pre-hosptai and hospital emergency nursing of cohesion)!*.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5,211):2173#(修回日期2019-01-16)经鼻前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麻醉恢复室患者中的应用郑丽萍任玲黄文广(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手术部,浙江台州318050)摘要目的评价在麻醉恢复室患者中应用经鼻前庭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6月手术结束后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已拔除气管导管或没有插气管导管的自主呼吸的患者100例,分成胸科手术组和非胸科手术组。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ICU的应用
有患 者均在 使用 呼吸机 的过 程 中进 行 P O 监 测 , C
部分 ( 8例 ) 在气管插 管时应 用。 还 采用丹 麦 S W 公 司生 产的 Ah n T & t ar 多 功能 e q
监护 仪 , 呼气末 二 氧化 碳 分压 监 测为 旁 流 型红 外 其
线法 , 开机 预热 1 ml 右 , 0 n左 连通 大 气调 节 零 点 , 将 取样管 接于 气管导 管上 即可 。在 气管插 管时 的应用
器械护 士夹取 供体 角 膜 片时 , 可夹 角矾 膜 缘 。制 只
做 植片时 , 内皮 面 向上 , 钻 冲切 不 可用 力 过猛 , 将 环 以免植 片边 缘部位 内皮 细胞 受 挤压伤 而死亡 。
参 考 文 献
5 1 严格操 作规程 。此 手术系增 视性手术 , . 手术人 员必须严 格无 菌 操作 。戴 手套 后 充分 洗 手 , 底 去 彻 除手套上 的滑石 粉 。术 前粘 贴 手 术 薄膜 、 中 以吸 术 水海绵代 替人工棉 棒 , 减少术 野中的微粒 、 絮等 。 棉
碳分压( a O ) 较好的相关性( PC :有 P<00 ) 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值 , .1 . 其大小与不 同的原发病有关 同时还耐 P O c 2监测
的 观 察 要点 、 床 意 义 及仪 器 的 日常 护理 进 行 了探 讨 , 为这 项 技 术 在 临 床 上有 重要 的应 用 价 值 。 临 认 关键 词 砰 气 束二 氧 化碳 ; 监 测 ; 护 理
作音 单 位 3 00 杭 州 市 浙 江 大学 医 学 院 附 属 第二 医 院 急 诊 科 10 9 姚玉 红 : .9 0年 出 生 , 专 , 管 护 师 女 17 太 主
2 0 1 1 8I 樯 0 l0 皇 l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儿童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儿童心肺复苏中的应用诸澎伟;周晓娟;姜源渊【摘要】目的:评价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在儿童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5~12月在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住院期间接受心肺复苏的4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心电监护仪进行PETCO2浓度持续监测,读取不同时间点(0 min、5 min、10 min、20 min、30 min、1 h、3 h、12 h、24 h) PETCO2值。
在心肺复苏0 min、10 min、1 h、3 h、12 h、24 h时抽取患儿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分析心肺复苏成功的患儿在心肺复苏不同时间点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并分析32例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ROSC)并存活者(存活组)与13例死亡组患儿的PETCO2变化情况。
结果在心肺复苏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患儿的PETCO2与PaCO2之间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r=0.82~0.91);PETCO2的均值为(30.8±8.9) mmHg,PaCO2的均值为(31.6±7.7) mmHg,其均值相关系数达到0.87。
存活组和死亡组患儿在心肺复苏5 min、10 min、20 min、30 min时的PETCO2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的PETCO2值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呈现平稳上升的态势,而死亡组在心肺复苏初始阶段有短暂上升后呈现出下降趋势。
结论与PaCO2检测相比,PETCO2监测更为简便、直观,能动态监测。
PETCO2监测可作为儿童心肺复苏过程一项重要的预后监控指标,可考虑用来判定心肺复苏的效果。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5(000)023【总页数】3页(P3547-3549)【关键词】儿童;心肺复苏;呼气末二氧化碳;临床应用【作者】诸澎伟;周晓娟;姜源渊【作者单位】无锡市儿童医院PICU,江苏无锡 214023;无锡市儿童医院PICU,江苏无锡 214023;无锡市儿童医院PICU,江苏无锡 21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6二氧化碳浓度监测(Capnography)是呼吸循环中对呼出二氧化碳(Exhaled carbon dioxide)的测量过程。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郑实全【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心肺复苏中进行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接受心肺复苏的41例患者为此次任务的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心肺复苏成功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20例,为心肺复苏未成功,研究组为21例,为心肺复苏成功,对所有患者心肺复苏过程中,均实施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T1~T5)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变化情况.结果:统计数据并比较分析,研究组T1时间段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与参照组T1时间段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2~T5时间段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均要高于参照组T2~T5时间段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两组组间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19(032)002【总页数】3页(P392-394)【关键词】呼气末二氧化碳;心肺复苏;临床效果;应用【作者】郑实全【作者单位】深圳市西丽人民医院 5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7;R54对于心搏骤停患者来说,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抢救处理,患者会在6min后,其身体重要器官以及大脑会受到不可逆的伤害,心肺复苏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抢救手段,对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1]。
参考目前临床中针对心肺复苏患者的抢救监测相关研究内容发现,对患者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进行监测,能够对患者的抢救效果进行提前预测,可以作为判断患者抢救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2]。
在此研究背景下,我院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对41例实施心肺复苏患者,积极对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监测应用价值,做出更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现如下报告。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心肺复苏患者抢救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心肺复苏患者抢救中应用的效果分析付东明【摘要】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心肺复苏患者抢救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9月—2017年12月所接诊的进入急诊抢救室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60 例.以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前2 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以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后2 年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各30 例.比较两组的复苏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新版心肺复苏指南指导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心肺复苏患者抢救中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复苏成功率.【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8(009)008【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效果【作者】付东明【作者单位】中山市博爱医院急诊科,广东中山 5284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心肺复苏是重症患者抢救的主要手段,也是恢复心肺功能有效措施[1],本研究选取我院从2014年9月-2017年12月所接诊的进入急诊抢救室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60例,分析了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心肺复苏患者抢救中应用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14年9月-2017年12月所接诊的进入急诊抢救室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60例。
纳入标准:(1)年龄<65周岁的患者;(2)患者的心脏停止跳动的时间不超过30 min;(3)积极配合医生的各项检查。
排除标准:(1)患有多发伤、各种疾病终末期的患者;(2)患者对所用的药物具有过敏史。
以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前2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以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后2年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
年龄32~64岁,平均(43.71±2.13)岁。
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
年龄31~64岁,平均(43.74±2.17)岁。
整个研究在患者家属知情的情况下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Ke y wo r d s 】C a r d i o p u l mo n a r y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 Mo n i t o r i n g ; P E T C O 2
定 指导 意 义 。
【 关键 词】心肺 脑 复 苏 ; 监测 ; 呼气 末二 氧化 碳
[ 中图分类号】 R 4 4 3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 6 7 3 - 9 7 0 1 ( 2 0 1 3 ) 3 5 - 0 1 3 0 - 0 2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o n i t o r i n g o f p a r t i a l p r e s s u r e o f c a r b o n d i o x i d e i n e n d e x - p i r a t o r y g a s i n b r a i n r e c o v e r y
HU AN G J i n j i e
Or t h o p a e d i c Ho s p i t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Gu i g a n g Ci t y i n Gu a n g x i Zh u a n g Au ・ t o n o mo u s Re g i o n , Gu i g a n g 5 3 7 1 0 0 , C h i n a
0 . 0 1 ) . C o n c l u s i o n P E T C 0 2 n o t o n l y c a n b e u s e d a s a m o n i t o r i n g i n d e x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f c a r d i o p u l m o n a y r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 C P R ) , b u t
s ui t s Th e r e we r e s i g n i i f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e e n t h e 1 9 p a t i e n t s wh o 1 e t f h o s p i t a l a n d 2 7 p a t i e n t s wh o we r e d i e d <
心 肺 复 苏 (C P R) 和 重 度 颅 脑 损伤 后 脑 功 能 恢 复 与 否 是 衡量 复 苏成 败 的关 键 , 存 自主循 环恢 复 后 的幸 存者 中仍
有 3 0 %患 者存 在 永 久性 脑 损 伤 。2 0 0 5年 1 月 美 国德 克 萨
接. 动 态 记 录 复苏 开 始到 3 0 mi n的 呼 吸末 二 氧化 碳 值 , 选
・
临床探讨 ・
2 0 1 3 年 1 2 月 第 5 1 卷 第 3 5 期
呼气未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脑复苏中的应用
黄 进 杰
广两 壮族 自治 区贵港 市 中两 医结 合 骨科 医 院 , 广两 贵港 5 3 7 1 0 0 [ 摘要】目的 探讨 呼 气末 二 氧化碳 分 压 ( P E T C O 2 ) 在 脑复 苏 时 的临床 意 义 。 方 法 观 察 4 6例 院 内心跳 骤 停 患者 和 重度 颅脑 损 伤患 者脑 复 苏 时 P E T C O 值 及 动脉 血 二氧化 碳 值 的变化 。 结果 好转 出院 的 l 9例 和死 的 2 7例 比较差 异有 高 度显 著性 ( P<0 . 0 1 ) 。 结论 P E T C O 不仅 可作 为 心肺 复苏 的一 种 监测 指 标, 而 且对 判 断预 后 有一
( P E T C O  ̄i n b r a i n r e c o v e r y . Me t h o d s T h e c h a n g e o f P E T C O 2 a n d a r t e i r a l b l o o d p a r t i a l p r e s s u r e o f c a r b o n d i o x i d e ( P a — C O 2 ) o f 4 6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a r d i a c a r r e s t a n d s e v e r e c r a n i o c e r e b r a l i n j u r y p a t i e n t s i n b r a i n r e c o v e y r W e r e o b s e r v e d . R e -
[ Ab s t r a c t 】0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o f p a r t i a l p r e s s u r e o f c a r b o n d i o x i d e i n e n d e x p i r a t o r y g a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