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白螺旋体基因亚型研究及其意义
兽医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1.什么是菌落?了解菌落有何实际意义?2.绘出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图。
3.比较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及化学组成的差异。
4.试述脂多糖及外膜蛋白的组成及功能。
5.叙述细菌核体与真核细胞核的异同。
6.解释荚膜的概念及其功能。
7.S层是什么样的结构?8.试述鞭毛的结构和功用。
9.菌毛的本质、分类及功能如何?10.叙述芽胞的结构、功能及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的原因。
11.根据鞭毛、芽胞为何能鉴别细菌?12.什么是革兰染色?有何意义?其染色机制如何?13.试述应用电镜观察细菌有哪些特点和限制?第二章1.细菌菌体分裂为什么只需较短时间?2.细菌的生长曲线如何确定?有何意义?3.试述细菌生长的各个期的特点。
4.培养基有哪些种类?各有何用途?6.生物被膜有何特点?7.何谓密度感应系统调控?举例说明其作用。
8.试述益生菌及益生元的概念及应用价值。
9.何谓菌群失调?保持动物正常菌群有何重要意义?10.试述悉生生物学和悉生动物的概念、实验动物分类(包括定义)以及培育实验动物的意义。
第三章1.何谓灭菌、消毒、防腐?举例比较它们的异同。
2.试述影响微生物的主要物理因素及其实用价值。
3.试述各种热力灭菌法的方法原理及其主要用途。
4.根据对微生物的灭活作用可分为哪些类型?列举常用的辐射方法及其杀菌原理和应用。
5.试述滤过除菌的概念及其应用。
第四章1.什么是柯赫法则?如何从分子水平解释柯赫法则?2.试述致病菌侵入宿主细胞的主要过程。
3.什么样的细菌能内化入胞?意义何在?4.什么是细菌外毒素?其基本特性及组成如何?5.什么是类毒素?有何用途?6.试述内毒素的来源、组成、致病意义及检测方法。
7.比较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异同点。
第五章1.何谓细菌遗传?细菌变异?2.概述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3.质粒有哪些主要特点及类型?4.试述毒力岛的概念及特点。
5.在自然条件下细菌的基因转移重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6.什么叫转化?试述转化的一般过程。
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及临床相关性研究进展
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及临床相关性研究进展汤镇(综述);曾丹(审校)【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3页(P420-421,422)【关键词】梅毒;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临床相关性【作者】汤镇(综述);曾丹(审校)【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 400014;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 400014【正文语种】中文梅毒是一种典型的性传播疾病,别名杨梅疮,其病原体为苍白密螺旋体,现习惯称梅毒螺旋体(TP)。
TP可侵袭宿主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可引起孕妇流产,还可通过胎盘导致死胎和胎传先天梅毒。
TP侵袭力极强,可破坏患者表皮或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更易进入和排出宿主,从而致使梅毒患者感染或传播HIV的风险增加4~5倍,促进HIV的感染和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统计资料显示,全球每年超过1 200万例新增梅毒者[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31个省市区上报的梅毒病例数高达358 534例,其发病率居全国甲乙类法定报道传染病第3位,说明梅毒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2]。
TP不能体外培养,曾一度使得其流行病学研究受到很大限制。
TP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其流行病学研究奠定了基础,Pillay等[3]提出联合梅毒螺旋体酸性重复蛋白基因(arp)和重复基因家族(tpr) Ⅱ类基因的双基因分型方法,将TP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推向新的发展时期。
近年来,随着梅毒发病率的逐年递增,TP分子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受到国内外众多的学者关注,现就TP基因分型及临床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TP形态纤细,两端尖直,有8~14个弯曲成锐角的规则的螺旋结构,外膜、胞质微丝、菌体和周质蛋白组成其生物体结构。
TP基因是一条环状DNA链,共编码1 041个长约1 023 bp开放阅读编码框,具有生物活性的开放阅读编码框有577个,其中有57个开放阅读编码框编码18种运输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及阳离子等营养物质的转运蛋白[4]。
致病性苍白密螺旋体PPT课件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1909年,首次发现斑疹伤寒的 病原体,并因研究此病而牺牲, 1916年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这 类病原体作为纪念。
10
立克次氏体(Ricket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ia)
共同特征
专性寄生、二分裂繁殖 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寄生在吸血节肢动物体
内,或为寄生宿主、或为储存宿主、或同时为 传播媒介 多形态,革兰染色阴性,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 之间 大多是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16
支原体(Mycoplasma)
大小、形状、结构
大小:50~300纳米 形状:呈高度多样性 结构
17
支原体(Mycoplasma)
培养和繁殖
营养要求比一般细菌高 在pH7.8~8.0间生长,低于7.0则死亡(溶脲
脲原体pH6.0~6.5) 生长缓慢 典型的菌落呈荷包蛋样 液体培养基不易见到混浊 是引起细胞培养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L型 与原菌相关,常可以回复
细胞膜不含固醇 大多需高渗培养
菌落稍大 直径0.5~1.0mm 液体培养有一定混浊度, 可粘附于管壁或管底
21
衣原体(Chlamydia)
衣原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 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 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 胞型微生物 .
汤飞凡教授 1897-1958
22
衣原体(Chlamydia) 共同特征
8
螺旋体(spirochete) 致病性
苍白密螺旋体(T. pallidum,TP)——梅毒 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钩端螺旋体病 伯氏疏螺旋体(B.burgdorferi)——莱姆病
回归热疏螺旋体(B.recurrentis)——回归热
性病实验室检测与质量管理
淋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直接显微镜检查淋球菌
分离培养淋球菌 非培养技术检测淋球菌(核酸检测)
直接显微镜检查
男性淋病涂片(尿道)
女性淋病涂片(宫颈)
直接显微镜检查
男性淋菌性尿道炎的尿道标本敏感性及特异性可高达95%~99%,具诊断
价值。
宫颈标本、无症状男性尿拭子及取自直肠的涂片时敏感性仅40~70%。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FTA-ABS
完整的梅毒螺旋体包被——“金标准”。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TP-WB(IgG/IgM)
梅毒螺旋体转印或基因重组抗原包被——确证试验/胎传梅毒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TPPA
抗原为超声裂解的梅毒螺旋体,常用于实验室内部复核。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TP-ELISA
VDRL(肉眼)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VDRL(低倍镜)
1:1阳性
1:2阳性
1:4阳性
1:8阳性
1:16阳性
1:32阴性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RPR与TRUST
临床应用
辅助诊断
梅毒螺旋体感染后,人体会产生抗类脂质物质的抗体。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呈阳性 反应,与活动性梅毒有关,是判断“现症感染”的指标,结合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 果可确诊梅毒。 超过10 %的静脉药瘾者的滴度>1:8,部分早期梅毒和潜伏梅毒的滴度<1:8,低滴度
未经治疗的病人,其血清内的非特异性 感染梅毒螺旋体后,一旦梅毒螺旋体抗 抗体可长期存在。经正规治疗后,非特 体试验呈阳性,则患者终身阳性。 异性抗体滴度可以逐渐降低甚至转为阴 性。
梅毒血清学检测
梅毒诊断标准
梅毒诊断标准梅毒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包括非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查、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查和脑脊液检查等。
一、病史1、不洁性行为史、嫖娼、配偶或性伴侣有梅毒感染等。
2、孕妇感染梅毒史,所生子女出生时存在梅毒感染。
3、输血史,尤其是早期梅毒患者接受过输血或血液制品者。
二、临床表现1、早期梅毒(1)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阴部出现无痛溃疡(硬下疳),通常在受感染后2~4周出现。
(2)二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皮疹和扁平湿疣以及骨关节、眼、神经、内脏等部位的病变。
皮疹可表现为全身丘疹、斑疹等,通常在感染后8~10周出现。
(3)三期梅毒(内脏梅毒):主要表现为内脏器官的严重病变,如心脏血管梅毒、头部梅毒等。
通常在感染后2年左右出现。
2、潜伏梅毒(隐性梅毒)无任何临床症状,但血清学检查阳性,感染期限不定,但通常在感染后2年以内。
3、三期复发梅毒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的严重损害,并可累及全身各内脏器官,甚至危及生命。
三、实验室检查1、非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查:如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可检测血清中的反应素抗体。
主要用于诊断一期和二期梅毒,以及判断疗效和复发。
2、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查:如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可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主要用于诊断三期梅毒,以及判断疗效和复发。
3、脑脊液检查:主要用于诊断神经梅毒,包括脑脊液VDRL和TPPA 等检查。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梅毒。
诊断后应及时进行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和传播。
神经梅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神经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神经系统感染,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本文将详细介绍神经梅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治疗这种疾病。
一、神经梅毒的症状及病史神经梅毒的症状繁多,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神经系统症状,例如头痛和呕吐等。
此外,视物模糊、记忆力减退和四肢无力等症状也较为常见。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方面的问题,如抑郁和焦虑等。
EMT(上):亚型、标志物诱导因素
EMT(上):亚型、标志物诱导因素EMT,助力肿瘤侵袭性增强的帮凶。
上皮间质转化现象(EMT),指的是上皮细胞在形态学上发生成纤维细胞或间充质细胞表型的转变,细胞极性消失,细胞骨架重排,并且迁移运动能力增加的现象。
EMT是可逆的,在解除诱导因素后,细胞可发生间质上皮转化(MET),即间质细胞表型向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事件,从加强细胞间的连接紧密,减弱细胞的的移动和侵袭能力。
EMT和MET是相反的生物学过程,一旦EMT可逆过程不能完成,最终会导致病理结果。
1EMT的3种亚型根据EMT发生的特定生物学环境,可将EMT分为3种亚型。
1型EMT:与胚胎植入、发育和器官形成相关。
通过这种转化,上皮细胞获得了能够在细胞外基质中迁移的表型,并迁移到特定的部位参与组织的形成。
2型EMT:与组织再生、损伤修复和器官纤维化相关。
通过产生纤维细胞,从而修复由创伤和炎症反应造成的组织损伤。
3型EMT:恶性肿瘤发生时,上皮样细胞转化为间质样细胞的过程,与肿瘤相关的表型转化相关。
这些细胞通常位于肿瘤周边,通过EMT获得局部和全身的侵袭能力,最终导致肿瘤的转移。
2EMT的标志物(biomarker)在EMT过程中,即有上皮样细胞的标志物,又有间质样细胞的标志物。
1)上皮样细胞的标志物A)E-cadherin(E-钙粘蛋白),一种Ca2+依赖的、与细胞间黏附密切相关的跨膜糖蛋白,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的膜表面,是典型的上皮细胞标志物。
E-cadherin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呈负相关性。
细胞膜表面钙粘蛋白类型的转变(E-cadherin转变为N-cadherin),可增加细胞的运动性及侵袭和转移的能力。
B)β-catenin,胞浆蛋白,位于正常上皮细胞和非侵袭性肿瘤细胞膜上。
通常认为,细胞质中的β-catenin反映了E-cadherin的分解情况;而位于细胞核中的β-catenin 则发挥了激活转录因子的作用。
C)Claudin-1,属于Claudins家族,介导细胞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
基因突变分析技术及其临床意义
基因突变分析技术及其临床意义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中发生的错误或变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基因突变分析技术不断涌现,并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基因突变分析技术,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意义。
首先,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一种常用的基因突变分析技术。
PCR可以扩增特定的DNA区域,使其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复制的DNA片段。
PCR可以用于特定基因突变的检测和定量PCR可以用于检测某个基因的拷贝数变化。
这些突变检测结果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和医生了解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的关系,并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其次,新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基因突变分析技术。
与传统测序技术相比,NGS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的特点。
NGS技术的应用使突变的检测更加高效和可靠,同时也降低了检测成本。
NGS可以用于对整个基因组的突变进行分析,探索基因突变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此外,NGS技术还可以对肿瘤样本进行测序,帮助医生确定个体的肿瘤突变谱,从而为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
另外,比较基因组学是一种比较不同个体基因组序列的方法,可以揭示不同物种或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异。
比较基因组学的突变分析可以帮助科研人员研究种属间的进化关系,也可以帮助医生识别有风险的基因突变。
例如,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科学家们发现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卵巢癌等遗传性疾病有关。
这些研究对于早期发现患者的遗传病风险,进行家族病史风险评估以及成人遗传咨询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此外,单细胞测序是一种新兴的基因突变分析技术,可以对单个细胞的基因组进行测序研究。
传统的测序技术受限于细胞样品的数量和杂质,无法获得单细胞的具体信息。
而单细胞测序技术可以提供细胞间的异质性资料,从而帮助研究人员探索细胞类型的多样性和发展动态,对早期疾病的发现和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
trbv基因 亚型
trbv基因亚型
TRBV基因是人类T细胞受体β链的基因,它编码T细胞受体
的β链的可变区域。
TRBV基因有多个亚型,每个亚型都有不同的
功能和特征。
这些亚型的存在使得T细胞受体能够识别和结合不同
的抗原,从而参与免疫应答。
在人类基因组中,TRBV基因有多个亚型,每个亚型都位于不同
的染色体位置。
这些亚型的序列差异导致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所
不同。
例如,不同的亚型可能在其氨基酸序列中具有不同的变异位点,这些变异位点可以影响T细胞受体的亲和力和特异性。
此外,TRBV基因的亚型也可能在不同的疾病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研究表明,某些TRBV基因的特定亚型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发
病风险相关联。
因此,对TRBV基因亚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免疫
系统的功能,还有助于揭示与疾病相关的遗传风险因素。
总之,TRBV基因的亚型具有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它们在免疫
应答和疾病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TRBV基因亚型的深入研
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疾病的发
病机制。
梅毒螺旋体基因重组抗原及其血清学诊断研究进展
梅毒螺旋体基因重组抗原及其血清学诊断研究进展梅毒这种慢性传染病,不仅临床表现复杂,而且病程长,危害性大,长期以来在临床中无法完整的培养好苍白密螺旋体,因而导致在临床中以苍白密螺旋体为基础的抗原研究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近些年来随着对苍白密螺旋体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与苍白密螺旋体基因相关的抗原研究也得了极大的发展。
目前临床中对于梅毒的诊断主要以血清学实验为主,掌握与其相关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利于梅毒的早发现、早治疗。
本文将对苍白密螺旋体重组抗原以及与其对应的血清学诊断的进展做一个综述。
导致人体感染梅毒的致病菌为苍白螺旋体的亚种-密螺旋体(TP),感染人体的主要致病菌株为Nichols株。
梅毒螺旋体的细胞质被3层细胞质外膜包裹着,而暴露于外膜的跨膜蛋白数量较少,但跨膜蛋白在临床中对于梅毒的诊断确诊有着极大的实际价值[1]。
在实际的临床操作中,很难对梅毒螺旋体进行体外培养,确诊梅毒的方式由培养梅毒螺旋体替代为利用梅毒螺旋体的重组抗原进行对应的检测。
1 梅毒螺旋体基因重组抗原的研究进展1.1 Tpr基因家族Tpr基因家族涵盖了12个蛋白,这12个蛋白按照同源性氨基酸的分类应该属于3个不同的亚型,其中Ⅰ亚型为Tpr C、D、F、I,Ⅱ亚型为Tpr E、G、J,Ⅲ亚型为A、B、H、L、K[2]。
在这3个亚型中,在梅毒感染兔的模型中,诱导T细胞以及强烈的抗体反应的为Tpr K,这一实验结果提示着使用Tpr免疫能够有效地减弱梅毒患者损伤后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在分子结构学上,对于Tpr家族的Ⅰ亚型而言,其中它们的C端和N端高度相似于F端和N端,特别是在Tpr的C、D两个亚型之间,它们C端结构的相似度高达94%[3]。
在对Tpr家族的抗原氨基末端的重组性实验中发现,这些抗原对于感染梅毒患者的损伤的进展有着一定程度的减弱作用,这些重组抗原很可能起着关键作用的阶段为梅毒患者的不完全免疫阶段。
1.2 TpN15、TpN47、TpN17、TmpA 1989年有学者利用兔子的抗体血清成功的筛查出了Tp基因组中的6个重组克隆,且利用Western法以及电泳法成功的筛选出了TpN15、TmpA、TpN17等3个蛋白[4]。
梅毒螺旋体基因重组抗原及其血清学诊断研究进展
梅毒螺旋体基因重组抗原及其血清学诊断研究进展作者:莫显文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4年第28期【摘要】梅毒这种慢性传染病,不仅临床表现复杂,而且病程长,危害性大,长期以来在临床中无法完整的培养好苍白密螺旋体,因而导致在临床中以苍白密螺旋体为基础的抗原研究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近些年来随着对苍白密螺旋体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与苍白密螺旋体基因相关的抗原研究也得了极大的发展。
目前临床中对于梅毒的诊断主要以血清学实验为主,掌握与其相关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利于梅毒的早发现、早治疗。
本文将对苍白密螺旋体重组抗原以及与其对应的血清学诊断的进展做一个综述。
【关键词】梅毒;慢性传染病;苍白密螺旋体;血清学Research Progress on Gene Recombinant Antigen of Treponema Pallidum (TP) and Its Serology Diagnosis/MO Xian-we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28):141-144【Abstract】 Syphilis, a chtonic infectious disease, with complicated clinical manifestaion,long course and huge perniciousness, and complete treponema pallidum (TP) is unable to culture in clinical for a long time, which leads hinders in the antigen study based on TP. In latest years,with the constant and deeper study on the TP genes, it reached a big process that the study on related antigens of TP genes. The diagnosis of sphilis is based on serology currently, so it would be helpful for the treatment of syphilis that mastering related serology diagnosis. This paper is a summary abou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gene recombinant antigen of TP and its serology diagnosis.【Key words】 Syphilis; Chronic infectious disease; Treponema pallidum; SerologyFirst-a uthor’s address:Guidong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Wuzhou 543001,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8.048导致人体感染梅毒的致病菌为苍白螺旋体的亚种-密螺旋体(TP),感染人体的主要致病菌株为Nichols株。
水稻苍白叶突变体pgl3(t)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的开题报告
水稻苍白叶突变体pgl3(t)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的开题报告一、背景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发展与食物安全密切相关。
水稻植株疾病、虫害、恶劣气候等因素均会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其中,叶片突变是水稻发生突变的一种形式,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关注。
水稻苍白叶突变体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水稻叶突变形式,该突变表现为水稻植株叶片呈现苍白色,生长发育不良。
目前,对水稻苍白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工作已经开始开展,可以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遗传特性和基因表达进行研究。
这有助于确定水稻苍白叶突变体的病因,从而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将针对水稻苍白叶突变体pgl3(t)开展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实验,希望为进一步探究该型水稻叶突变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分析水稻苍白叶突变体pgl3(t)的遗传特性,探究其发生突变的原因,并通过基因定位实验确定其可能的致病基因。
三、研究内容1.对苍白叶突变体pgl3(t)进行遗传分析。
通过对水稻家族群体的交配,观察和记录苍白叶突变体的遗传特点及其后代的表型和基因型。
2.设计合适的遗传标记,并进行标记扫描。
采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苍白叶突变体和正常类型水稻基因组DNA的差异,并通过标记扫描确定可能存在的突变位点。
3.对潜在候选基因进行筛选和鉴定。
根据基因组序列分析和相关文献报道,对标记扫描后得到的潜在基因进行筛选和鉴定,找出可能与水稻苍白叶突变体形成关联的基因。
4.分析潜在基因功能。
针对筛选出的潜在基因,进一步分析其功能特点,探究其可能的表达调节机制,以及与其它基因互动的情况。
四、研究意义通过本次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水稻苍白叶突变体的遗传特性和基因定位,从而更好地掌握其致病机制和表达调控规律。
这对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本研究的结果也有望为类似叶突变的病原菌病、病毒病等提供借鉴。
衡阳地区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的实验研究
2 2 2 2 2 2 图 ?2 M7"9 酶切 )*+ 基因 *J+ 产物的 +NF* M: @3 1 B 1VT 1@@ T! ;4: 标准参照物; 13 )*4’56&-7 株;? B U 临 床株: 1、 A3 # 亚型; ?、 E、 D、 U3 . 亚型;Q3 K 亚型; C3 T 亚型; S3 > 亚型
12 材料和方法
13 12 标本来源及处理 2 )*4’56&-7 标准株由新疆 乌鲁木齐地方病防治中心董永惠惠赠, 用 89:#,! ;4: <-&&. =’$ ( 8’#>"( ) 提取 ;4:。临床标本为 ?@@A 年 ? 月 B ?@@C 年 D 月衡阳地区就诊于南华 大学性病研究所、 附属南华医院及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的疑似梅毒硬下疳的生殖器溃疡患者 C? 例 ( 无重复 病 例) , 患 者 均 有 不 洁 性 接 触 史。其 中, 男 AE 例, 年龄 1D B CC 岁; 女 1E 例, 年龄 1E B C? 岁。临床标本用蘸取无菌生理盐水的棉签擦 洗溃疡渗出物后, 将液体挤入 13 C ,F G* 管内即 用 89:#,! 基因组 ;4: 纯化试剂盒提取 ;4:, 若 标本暂时不提取时置 H D@I 或 H ?@I 短期保存。 13 ? 2 试 剂 2 *J+ 引 物 ( 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 成) ; 89:#,! ;4: <-&&. =’$ ( 8’#>"( ) ; !K/)#L;4: 酶、 .4)*7 和 ;4: 标准参照物 ( 上海生物工程公 司) ; M7"9 限制性内切酶 ( 4G< ) ; 琼脂糖 ;4: 纯 化系统 ( 华美生物工程公司) 。 13 A 2 筛 选 )* 阳 性 标 本 2 !&-:*J+ 扩 增 )*4’0 56&-7 标准株和临床株, !&-: 基因引物序列 ( N: C’ H )OJOJO)O)OJO::)OO)O)OO)J H A ’ ; +: C’ H J:J:O)OJ)J:::::JOJJ)OJ:JO H A ’ ) 、 反 应体系和条件参照文献 [?] 。产物 G< 染色, ?P 琼脂糖电泳后、 紫外灯下观察结果。 13 Q2 *J+ 扩增 )* :+* 基因 2 !&-:*J+ 阳性者 用 *J+ 扩 增 )* :+* 基 因, :+* 基 因 引 物 序 列 ( N: C ’H J::O)J:OO:JOO:J)O)JJ H A ’ ; C’ H OO):)J:JJ)OOOO:)OJ H A ’ ) 、 反应体系和 条件均参照文献 [A] 。扩增后取扩增产物 1@ !F 在 CP 的 *:OG 胶上 E@ R 电泳 ? 6 后用硝酸银染 色, 观察并拍摄结果。 13 C2 巢式 *J+ 扩增 )* )*+ 基因及 +NF* 分析 2 !&-:*J+ 阳 性 者 用 *J+ 扩 增 )* )*+ 基 因, )*+ 基因引物序列 ( 外引物 N: C ’H :J)OOJ)J)0 OJJ:J:J))O: H A ’ ; C ’ H J):JJ:O0 O:’H J:O0 O))))OJJO))::OJ H A ’ ; C ’ H ::)J::OO0 O:O::):JJO)J H A ’ ) 、 反应体系和条件均参照 文献 [A ] 。扩增后取 C@ !F 终产物用琼脂糖 ;4: 万方数据 C1@
梅毒螺旋体相关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性下疳螺旋体 ( p a eei) hgdn 上异源表 达 , s 使得 下疳螺旋 体能黏 附于层 黏附蛋 白。而 且 ,p7 1重组 蛋 白的纯 化抗体 能特异 T05
性抑制下疳螺旋体 黏 附 于层 黏 附 蛋 白。C m r a eo 拉 对 T 0 5 n等 p7 1蛋 白的合 成 多肽 进 行 研 究 , 定 了与 层黏 附 蛋 白结 合 的 确
和Cs K 的表达。初 步结果证 实 ,07 1 T 05 重组蛋 白可通过 T R L 2和 C 4途径激 活 MA K / 3 D1 P sp 8和 N .B, F K 诱导 T P1表达 C s H一 K, 其可 能是 T p的一个重要 的致病 因子 。
二 、0 3 T 01 6
T03 p 16全长 18 p 编码 45个氨基酸 , 4 8b , 9 相对分子量 5 2 。用信 号序列预测程序 预测 T 0 3 因编码脂 蛋 白信号 转 0 13 p 16基 导多肽 , 在第 2 3和 2 4位氨基酸之间存 在一 个信 号转 导多 肽酶 ( P s 切 割位点 】 S aeI) 1 。免疫荧 光和透 视 电子显 微镜检 测 到 T0 3 p 16位于螺旋体外膜 , 能和宿主细胞 外基质糖 蛋白纤 维黏附素 和层 黏蛋 白结合 , 参与 T p黏附宿主 细胞 ] 。在核苷 酸和氨
基酸水平 ,p 16的 O F区在梅 毒螺旋体亚 型和菌株之间表现 出高度多 态性 。Sru a 等l 用 D A微 列阵技术 和全基 因扩 T03 R t hl 8 o N 增研究 发现在 T Ne o p i l 准株 和 兔 梅 毒 密 螺 旋体 ( p rli u id)C nel A株 之 间存 在 T 0 1 h s标 aau cnc i u i i s t u 03 6基 因序 列 异 质 性。 Bi m n等 …对 Sr t 4株 , rk a n t e e 1 两种雅 司株 ( a o Sm aF 和 C nelA株 4种 菌株 的 T0 3 S aD、a o ) m uiui p 16基 因进行 P R扩 增和 D A C N 测序 , 其结果和 Nc o 标准株序列相 比较 , i l hs 发现这些菌株 的 T 03 V 16基 因存在多处核 苷酸错配 、 插入 、 缺失 , 导致其 氨基 酸的不
apoe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
apoe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poe gene typing is atopic of great interest and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 The apoe gene, also known as apolipoprotein E gen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lipid metabolism and is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diseases, particularly Alzheimer's disea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Understanding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apoe gene typing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disease risk assessmen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One of the key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apoe gene typing lies in its association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D). The apoe gene has three major alleles: apoe2, apoe3, and apoe4. Individuals who inherit two copies of the apoe4 allele are at an increased risk of developing AD compared to those with other genotypes. The presence of apoe4 allele is associated with an earlier age of onset and a higherrisk of developing AD. This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for genetic counseling and risk assessment in individuals witha family history of AD, enabling early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Furthermore, apoe gene typing has implication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 as well. The apoe4 allele has been shown to be a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si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dividuals carrying the apoe4 allele have higher levels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VD. This knowledge can aid in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personalized treatment approaches for individuals with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Apart from AD and CVD, apoe gene typing has been linked to other conditions as well. For instance, the apoe4 allele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amyloid plaques in the blood vessels of the brain. Additionally, apoe gene typing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relation to other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such as Parkinson's disease and multiple sclerosis, although the findings are still inconclusive.In a clinical setting, apoe gene typing can also guide treatment decisions. For instance, in AD management, knowledge of an individual's apoe genotype can help determine the most suitable treatment approach. Individuals with the apoe4 allele may benefit from early initiation of preventive measures such as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cognitive training, and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On the other hand, individuals with other apoe genotypes may require alternative treatment strategies.Moreover, apoe gene typing can aid in drug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ized medicine. The apoe genotype can influence an individual's response to certain medications, including cholesterol-lowering drugs and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By identifying individuals who are more likely to respond to specific treatments, healthcare providers can optimize therapeutic outcomes and minimize adverse effects.In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poe gene typing is multifaceted and spans various medical disciplines. It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diseaserisk assessmen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conditions such as Alzheimer's diseas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other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Furthermore, apoe gene typing can guide treatment decisions, aid in drug development, and contribute to personalized medicine. As research in this field continues to advanc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apoe gene typing will undoubtedly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patient care and outcomes.。
人类基因组研究及意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及其意义人们回顾过去20世纪一百年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时, 最激动人心的伟大创举之一就是和“曼哈顿的原子弹计划”、“阿波罗人类登月计划”一起被誉为本世纪科学史上三个里程碑的“人类基因组计划”2000年6月26日是人类生命科学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已经绘出,人体全部基因的初步测序研究工作完成。
这项重大研究成果标志着人类在研究自身的过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现在大家对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比较熟悉,通常将HGP与阿波罗等月计划和曼哈顿原子弹计划相提并论,生物学家则强调HGP这是人类系统认识自我的最为宏大的科学工程,是人类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解读和研究人类遗传物质DNA的全球性合作计划,从重大科学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来看, HGP无疑是这三者中最突出的,其意义远远大于人类登上月球和原子弹爆炸。
那么究竟什么是使人如此重视的HGP呢?我们知道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它的总和就是基因组,就人类基因组而言,指合成有功能的人体各类细胞中蛋白质及或多肽链和RNA所必须的全部DNA顺序和结构,人体遗传物质综合就是人类基因组,由大约30亿碱基对组成,分布在细胞核的23对染色体中。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从而解读所有遗传密码,揭示生命的所有奥秘。
诺贝尔奖获得者杜伯克于1986年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短文中率先提全面解剖人类基因组的计划。
1988年,该计划正式获得美国国会批准,并于1990年10月1日</st1:chsdate>正式启动。
其总体规划是:拟在15年内至少投资30亿美元,进行对人类基因组的分析。
不久,该计划发展成一个由多国政府支持的国际项目,先后有美、英、日、德、法及中国等6个国家参加。
HGP其最初的目标是,用15年时间(1990-2005),构建详细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图和物理图,确定人类DNA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定位全部基因,并对其他生物进行类似研究。
细胞亚型gcb-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细胞亚型gcb-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细胞亚型gcb是一种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讨论的重要概念。
它作为细胞内功能和作用的一种关键因子,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定义和特征。
首先,细胞亚型gcb是指一种特定的细胞类型,具有特殊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这种细胞亚型在形态学上通常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包括细胞大小、形状、细胞器的分布和排列等方面的特点。
此外,细胞亚型gcb在细胞内具有特定的标志物和生物标记,可以通过免疫染色等技术手段来进行鉴定和识别。
其次,细胞亚型gcb在细胞功能和作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细胞亚型gcb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其在细胞生理、生化和遗传调控等方面的作用机制。
例如,细胞亚型gcb在细胞分裂、膜转运、基因表达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外,细胞亚型gcb还与细胞分化、发育、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对于细胞命运的决定和维持组织结构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细胞亚型gcb作为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概念,具有独特的定义和特征。
对其功能和作用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揭示细胞内各种生物过程的调控机制。
因此,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细胞亚型gcb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并且对其未来的研究前景也充满期待。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本篇文章的整体布局和组织方式。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参考写作:文章结构部分: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阐述细胞亚型gcb的定义、特征、功能、作用以及其重要性和研究前景。
首先,引言部分将提供对细胞亚型gcb的概述,介绍其基本概念和背景信息。
通过这部分的阐述,读者将能够了解到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以及其在细胞生物学领域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来深入探讨细胞亚型gcb。
第一部分将重点介绍细胞亚型gcb的定义和特征。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研究成果的整理,我们将详细描述细胞亚型gcb的结构、组成和生理特征等重要方面,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认识。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重点关注细胞亚型gcb的功能和作用。
常见致病细菌B
大肠埃希菌K12株细菌基因组
大肠埃希菌K12株细菌基因组
基因长度:4639kb 基因数量:4288 主要致病基因:ST毒素(质粒)
LT毒素(质粒) Ⅲ型分泌系统(致病岛) 紧密黏附素(致病岛) Vero毒素(前噬菌体)
埃希菌的结构
荚膜
鞭毛
肽聚糖 细胞壁
外膜
菌毛
LPS侧链
细菌结构
荚膜 鞭毛 LPS 菌毛(定植因子)
EHEC 大肠 溶原性噬菌体编码 Vero毒素,中断蛋白 质合成,引起血性腹泻。最常见的血清 型是O157:H7。
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 毒综合征等。
EAEC 小肠 质粒介导集聚性粘附菌毛、肠集聚耐热 婴幼儿持续性腹泻。 毒素。导致大量液体分泌。
泌尿系统感染
尿路感染: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
败血症/脑膜炎
细菌结构
菌毛 Ⅲ型分泌系统
抗原类型
菌体抗原(O抗原):生物种、血清型 荚膜抗原(K抗原):无分类学意义
致病性与临床表现
1、急性菌痢 2、中毒性菌痢 3、慢性菌痢
致病因子
Ⅲ型分泌系统 肠毒素(Vero毒素) 志贺毒素:肠毒素作用
细胞毒作用 神经毒作用
LPS
检测与防治
1、微生物学检查 2、防治
肠炎/腹泻
ETEC——霍乱样腹泻 EIEC——菌痢样腹泻 EPEC——婴幼儿腹泻 EHE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O157:H7) EAEC——婴幼儿持续性腹泻
肠炎/腹泻
致病 致病 主要致病机制
菌
部位
所致疾病
ETEC 小肠 质粒介导耐热肠毒素和不耐热肠毒素, 婴幼儿及旅游者腹泻。 致使细胞内液和电解质大量分泌。
基因与结构
1、细菌基因组 2、细菌结构 3、抗原类型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 总
四个阶段:一、以导致遗传病的基因突变位点为靶标,以DNA分子杂交为核心二、以PCR技术为核心三、以生物芯片为核心四、以DNA测序技术为核心广义:分子标志物包括基因组DNA、各种RNA、蛋白质和各种代谢物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靶标主要以核酸(DNA和RNA)为主基因组DNA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中最常用的分子靶标病原生物基因1.菌种鉴定:PCR-测序和PCR-DNA探针杂交;缩短检测时间2.确定病毒感染和病毒载量:明确感染源,判断病情,监测疗效3.病毒分析:基因型变异产生不同临床症状4.细菌耐药监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指导选择治疗方案,控制病原菌的感染传播基因变异1.致病基因的分子缺陷 2.线粒体基因突 3.肿瘤相关基因单基因病 1.致病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影响了编码产物量和质的改变,如血红蛋白病、血友病、Duchenne肌营养不良等。
2.致病基因中核苷酸三联体重复序列发生高度扩展,如脆性X综合征、亨廷顿病、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
基因多态性用于:1.基因定位和疾病相关性分析2.疾病诊断和遗传咨询3.多基因病的研究4.器官移植配型和个体识别循环游离核酸检测(包括游离DNA和游离RNA)用于:产前诊断、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病例检测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以分子杂交技术、PCR技术和DNA测序技术、芯片技术、双向电泳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为主要技术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可用于微生物感染的确诊、感染性病原体的分型、耐药监测。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有利于临床上对遗传性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重要国际生物信息中心:1.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2.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EBI)3.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DDBJ)一级核酸数据库有GenBank、EMBL和DDBJ;蛋白质序列数据库有SWISS-PROT、PIR、UNIPRO T等。
蛋白质X射线晶体三维结构数据库有PDB等。
蛋白质数据库常用的有SWISS-PROT、 PIR、 PDB数据库。
hla发展历史
hla发展历史HLA发展历史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人类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HLA的发现和研究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HLA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20世纪初期,人们已经开始研究人类免疫系统,但是对于HLA的认识还非常有限。
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才开始逐渐认识到HLA的重要性。
当时,一些研究人员发现,某些人在接受器官移植时会出现排斥反应,而这种反应与HLA有关。
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促进了HLA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研究HLA的分子结构和遗传规律。
当时,一些研究人员发现,HLA分子由两个不同的蛋白质链组成,分别称为α链和β链。
这一发现为HLA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后来的HLA分型技术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研究HLA的分型技术。
当时,一些研究人员发现,HLA的分型可以通过血清学方法和细胞学方法来实现。
这一发现为HLA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手段,也为后来的HLA 分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研究HLA的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功能。
当时,一些研究人员发现,HLA分子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识别和结合外来抗原,从而激活免疫反应。
这一发现为HLA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也为后来的HLA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HLA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人们开始研究HLA的多态性和遗传变异,以及HLA与疾病的关系。
这些研究为人类免疫系统的研究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HLA的发现和研究历程是人类免疫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医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HLA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HLA医学百科
HLA医学百科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简称HLA)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移植、疾病诊断和药物治疗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篇百科将对HLA医学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以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应用HLA相关技术。
一、基本概述HLA是一组高度多态的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上。
它们编码着一系列表面分子,包括MHC-I类和MHC-II类分子。
这些分子在调节免疫反应、识别外源抗原和介导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二、HLA分型方法1. DNA序列分析法DNA序列分析法是目前最常用的HLA分型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特定HLA基因进行PCR扩增,然后进行Sanger测序或下一代测序技术,最终得到该基因的序列信息。
这种方法准确性高,但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实验室条件。
2. PCR-SSP法PCR-SSP法(聚合酶链式反应-特异性引物扩增法)是一种基于特异性引物扩增的HLA分型方法。
它通过特定的引物设计,可以将目标HLA基因的特定区域扩增出来。
PCR-SSP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3.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利用细胞表面HLA分子的抗原抗体标记来分析其表达情况的方法。
通过选择性标记HLA分子,可以通过流式细胞术技术对细胞表面的HLA进行精确的检测和分型。
三、HLA在移植医学中的应用HLA在移植医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HLA分型,可以确定移植配型的合适程度,从而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器官移植等领域,HLA的配型匹配程度对于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和移植物生存率有着重要影响。
四、HLA与疾病诊断HLA基因型与许多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HLA基因的表型分析,可以探索疾病与个体之间的关联。
例如,HLA-B27基因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因此,对HLA基因型进行分析,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五、HLA与药物治疗HLA在药物治疗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示 tpr K基因 C 区含有 T 细胞表位, 可刺激机体 产生细胞免疫反应; tpr K 基因 V 区存在 B 细胞表 位, 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反应。M organ等 [ 18] 在 一项研究中发现, 用感染 T p兔血清抗体对同种群进 行被动免疫, 能延迟和改变 ∀ 期和 #期梅毒损害的 进展, 但不能预防感染, 后者可能是 tpr K 基因 V 区 的变异性导致。多项研究发现针对某一 T p菌株 tpr K基因 V 区的抗体与异质性 tpr K 基因 V 区交叉反 应有限, 使 T p逃避机体的免疫杀伤, 导致再感染或 慢性持续性感染 [ 18 21] 。新近发现 arp基因编码的蛋 白质具有强烈的免疫原性, 它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 主要针对 arp的重复序列区域, 这将有助于 Tp感染 的血清学诊断 [ 22] 。
∃ 245∃
reg ion of the 15 kD a lipoprote in g ene d ifferentiate pathogenic treponem es J Infec t D is, 1998, 177: 1036 ~ 10 40 2 P illay A, L iu H, Chen CY, et a l M o lecular subtyping of T reponem a pa llidum subspec ies pa llidum Sex T ransm D is, 1998, 25: 408~ 414 3 G iacan i L, M olin i B, G odo rnes C, et a l Q 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pr gene express ion in T reponem a pa llidum iso lates: differences am ong iso lates and correlation w ith T ce ll responsiveness in expe rim en tal syph ilis Infect Imm un, 2007, 75: 104~ 112 4 P illay A, L iu H, Ebrah im S, et al M o lecu la r typing of T reponem a pallidum in South A fr ica: cross sectiona l stud ies J C lin M icrob io ,l 2002, 40: 256~ 258 5 曾铁兵, 吴移谋, 黄澍杰, 等 衡阳和江门地区梅毒螺 旋体 基因 分 型的 初 步研 究 中 华皮 肤 科杂 志, 2004, 37: 692~ 694 6 郑和平, 欧志英, 胡玉山, 等 梅毒螺旋体的巢式 PCR 检测 与基 因分 型 中华 皮肤 科杂 志, 2005, 38: 546~ 54 8 7 W ozn icov V, V o tava M, F lasarov M C linical spec im ens for PCR detection o f syph ilis Ep idem io l M icrobio l Imm uno,l 2007, 56: 66~ 71 8 M ller M, Ew ert I, H ansm ann F, et a l D etection of T reponem a pallidum in the v itreous by PCR Br J O phthalmo ,l 2007; 91: 592~ 595 9 M o lepo J, P illay A, W ebe r B, e t a l M o lecu lar typing of T reponem a pa llidum stra ins from pa tients w ith neurosyph ilis in P retor ia, South A frica Sex T ransm Infect, 2007, 83: 189~ 192 10 Su ttonM Y, L iu H, Ste iner B, et al M o lecu lar subtyping of T reponem a pa llidum in an A r izona County w ith inc reasing ly syphilis mo rb id ity: use o f spec im ens from u lcers and b lood J Infect D is, 2001, 183: 1601~ 1606 11 Bursta in JM, G r impre l E, Lukehart SA, e t a l Sensitive detection o f T reponema pa llidum by using the po lyme rase chain reac tion J C lin M icrobio,l 1991, 29: 62~ 69 12 Pope V, Fox K, L iu H, et a l M o lecular sub typ ing of T reponem a pa llidum from N orth and South Ca ro lina J C lin M icrob io ,l 2005, 43: 3743~ 3746
微生物与感染 2008年 12月第 3 卷第 4期 Jou rnal of M icrobes and In fection, D ecem ber 2008, V ol 3, N o. 4
∃ 243∃
苍白螺旋体基因亚型研究及其意义
邓 蕾 杨 健 杨文林
苍白螺旋体 ( T reponem a pallidum, Tp) 是引起梅 毒的病原体, 几乎可侵犯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导致 组织器官损伤, 甚至引起感染者死亡。梅毒在许多 发展中国家高度流行, 在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地位较 低人群中仍为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有关研究肯 定 梅 毒 是 增 加 人 类 免 疫 缺 陷 病 毒 ( hum an imm unodeficiency v irus, H IV ) 传播的危险因素, 因而 对 Tp的研究愈加受到重视。
Tp基因 arp 和 tp r亚型的检测
1 检测方法 T p基因亚型的检测方法主要有 常规 PCR 和套式 PCR [ 4, 5] 。应用 arp基因的单一序 列片段作为扩增引物, 常规 PCR 即可获得 arp基因 的特异性 产物。 tpr 基因是一 个基因族, 套式 PCR 可以减少非特异性扩增产物。有报道套式 PCR 比 常规 PCR扩增 arp基因的检出率更高, 其原因可能 是常规 PCR敏感性低以及标本在保存过程中发生 DNA 降解或标本 DNA 含量不足 [ 4 6] 。
参 考文献
1 Centurion L ara A, Castro C, Castillo R, et a l The flank ing
微生物与感染 2008年 12月第 3 卷第 4期 Jou rnal of M icrobes and In fection, D ecem ber 2008, V ol 3, N o. 4
∃ 244∃
微生物与感染 2008 年 12月第 3卷第 4 期 Journal of M icrobes and Infect ion, D ecem ber 2008, V o l 3, N o. 4
感性较低 [ 9 11] 。
Tp 基因分型的应用
1 梅毒流行病学调查 Tp的 arp基因和 tpr基 因联合分型的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梅毒的分子流行 病 学调 查, 已 有较 多 学者 进 行了 这 方面 的研 究。 P illay等 [ 2] 在美国伯明翰、路易斯、芝加哥等 10大城 市的研究结果显示 T p的优势流 行株是 14D 亚型, 主要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 另有研究发现南非各地 区优势流行株亦为 14D 亚型 [ 4] 。而在亚利桑那州、 卡罗 来纳 州和美 国北 部, 14F 亚型 是主 要的 流行 株 [ 10, 12 ] 。 F lorindo等 [ 13 ] 首次报道欧洲 Tp流行株为 14A 亚 型。 M olepo 等 [ 9] 发 现在 南非 比勒 陀 利亚, 14A亚型是神经梅毒最主要的流行株, 并检出少见 的亚型 ( 2I、3E 和 17E ) , 但未发现同期南非梅毒患 者生殖器溃疡标本检出的优势流行株 14D 亚型 [ 4 ] , 提示神经梅毒是否有其特异的易感株。我国的湖南 和广东省也有相类似的研究报告, 显示 14D 亚型为 优势流行株 [ 5, 6] , 与 国外文献报道一致。观测各地 区 T p分子亚型分布情况, 可认为流行株相同的地区 其传染源可能相同, 或者该菌株毒力和传染性较强。 检测梅毒患者体内的 T p基因亚型可为临床判断复 发与再感染提供依据, 监测各地区 Tp基因亚型的流 行情况有助于梅毒的防治。
2 标本选择 PCR 检测 T p可使用各种临床标 本, 包括生殖器溃疡和 #期梅毒疹渗出物、淋巴结穿 刺液、血清 (全血 )、脑脊液、羊水、组织抽吸物、石蜡 包埋组织及眼玻璃体等 [ 7, 8 ] 。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 T p基因分型所使用的标本一般采用生殖器溃疡、# 期梅毒疹渗出物、脑脊液或全血。男性生殖器溃疡 渗出物检测 Tp基因的分型阳性率较高, 但由于女性 生殖器溃疡隐匿而不易被发现, 以及许多梅毒患者 就诊时硬下疳已愈合, 其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有学者认为 PCR 对 T p含量极低、存在 T aq 酶 抑制因子的血清 ( 全血 ) 或脑脊液等标本的检出敏
作者单位: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 广州 510260 通讯作者: 杨健, E m ai:l yang j123@ 21 cn com
的 arp型, 共 21个亚型; tpr基因包括 A ~ L 12个亚 基因, 根据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属于 3个 tpr基因亚 家族: 亚家族 ∀ 包括 tpr C、D、F 和 I, 亚家族 #包括 tpr E、G和 J, 亚家族 !包括 tpr A、B、H、K 和 L。在 tpr基因亚家族 ∀ 和亚家族 #中的各亚基因之间分 别具有相同的氨基 ( N ) 端和羧基 ( C) 端, 其区别在 于中央区域基因序列和长度不同; 相比之下, tpr亚 家族 !同 源性不高 [ 3 ] , tpr基因通过 限制性内 切酶 M se ∀ 消 化 后 呈 现 限 制 性 片 段 长 度 的 多 态 性 ( restriction fragm ent leng th polym orph ism, RFLP ) , 根 据不同株出现长度不等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片段 已发现 tpr基因 A ~ L 共 12个亚型。在不同 的 Tp 株内 arp和 tpr基因有不同的组合。将 arp和 tpr 2 种基因型组合为该菌株的基因型, 应用上述 2种基 因系统联合对 T p进行分型的方法结果稳定、可重复 性高、容易操作, 而且对 T p株有很高的鉴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