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退化的制度成因分析
嫩江流域湿地退化机理分析及恢复原则
嫩江流域湿地退化机理分析及恢复原则1 研究背景湿地是一种随着气候和降水等因素而随时变化的生态系统,是自然降解、过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的自然地类,被誉为“地球之肾”。
自然水体的源头、流域大小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格局、功能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近几十年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等影响,湿地的面积大幅度萎缩、生态功能逐渐退化乃至丧失等重要问题。
全球生态循环现状显著受气候因素影响,引发水环境时空分布特征的变化,并导致极端生态事件频率增加。
气候因素的影响也加剧了气温、干旱、洪水等事件的强度和频率,使得湿地的生态功能急剧减弱,水量平衡改变,湿地承载力大幅降低,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与此同时,不合理的湿地资源利用也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人类长久发展大计不利。
湿地生态系统结构遭到破坏,耕地和水利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也降低了湿地生产力,导致湿地生态功能逐渐衰退。
这些恶化的湿地资源环境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由于近些年科技的迅猛发展,农用机械的大面积普及,又由于种子、化肥的不断迭代进步,导致农民种地对土壤的要求不需要太过于严格,农民种地依靠的人力劳动成本也大幅度降低。
种种因素,导致很多农民在嫩江湿地内随意开垦。
随之而来的是大面积湿地退化、大型珍惜鸟类失去了它们赖以生存的湿地环境,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背道而驰。
随着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快速城镇化兴起、人口基数持续增长,对粮食、水资源等需求不断增长,加之无序的开发与利用,导致生态、气候急剧变化。
世界已经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联合国在2005年完成的千禧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指出,在过去50年中,人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快速、广泛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态系统。
因此,生态系统结构遭到破坏,服务能力下降,维护成本增加,更严重的是突发风险增强。
显然,需要长时间持续维持人类发展进程,需要在综合的视角下探索一条应对复杂问题的新途径。
东北湿地的退化及其原因
东北湿地的退化及其原因一、湿地的定义“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
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二、湿地的作用1、物质生产湿地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七里海沼泽湿地是天津沿海地区的重要饵料基地和初级生产力来源。
2、大气组分调节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
3、水分调节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
4、净化沼泽湿地象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
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5、提供动物栖息地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
6、调节局部小气候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汽,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
三、东北湿地东北地区是我国湿地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地处温带、寒温带, 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湿地类型以淡水沼泽和湖泊为主, 总面积为6731 78万hm2。
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7151%。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下游平原, 大小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山地也发育了大面积的沼泽, 是我国淡水沼泽的集中分布区。
中国湿地退化的原因分析
KEJI2017年2月(上)75中国湿地退化的原因分析卢虹羽(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6)[摘要]湿地作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之一。
我国的湿地面积位居于世界第四位,是各种湿地类型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但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湿地资源被不合理的改造和利用,湿地退化现象逐渐变得严重。
因此,对湿地退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针对湿地退化进行研究,分析湿地退化的具体原因。
只有找到湿地退化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开展下一步的治理工作,保护湿地环境。
[关键词]湿地;退化;原因[中图分类号]X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7)04-75-2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为,“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凡是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也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延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区域。
”[1]。
不同的国家和组织对于湿地的定义也有一定的区别,本文主要研究中国湿地,故引用中国对于湿地的定义:湿地处于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
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一般以低水位时水深2m处为界,并且少有周期性的以水生、湿生植物为植物的优势种;低层土主要是湿生土壤;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土被水淹没4个月以上。
世界三大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海洋及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世界各地的分布非常广泛。
湿地是位于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区域,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数量庞大,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生物极为依赖、不可分割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
虽然湿地的总面积较少,但其正为地球上大约20%的生物提供着生境。
我国的湿地资源虽然相对比较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导致人均湿地资源较为匮乏。
湿地退化具体是指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劣化或遭到破坏而导致其功能降低与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过程[2]。
湿地退化原因分析及修复方法概述
湿地退化原因分析及修复方法概述摘要: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其中包含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我国湿地总面积在全世界位列第四,是湿地类型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湿地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各种资源被不合理利用与改造,退化现象日趋严重,这就要求我们对这一问题引起高度重视,深入分析湿地退化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为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法。
鉴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湿地退化的特征表现,然后论述湿地退化的原因,最后提出具体的修复方法,旨在能增加湿地面积,为人类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湿地退化;原因;修复方法1湿地退化的特征1.1 湿地面积缩减面积大小是判断湿地退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只有保证湿地面积足够稳定才能促使湿地环境的良性发展,同时确保其具备足够强大的外界干扰抵御能力。
但由于人类的盲目开发利用,导致我国湿地面积持续缩减,甚至部分湿地已经完全消失。
1.2 生态结构被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属于陆地与水域系统的一个过渡性区域,因此湿地当中往往生存着丰富多样的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前些年由于人们环保意识薄弱,对湿地生物进行过度捕捞,导致湿地生物链断裂,湿地生物种类骤减,整个生态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退化现象较为严重。
1.3 生态功能减弱湿地环境具有净化过滤污染物、调节物质循环、区域气候和河川径流、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项功能,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对内部的合理调节,同时对外界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随着湿地系统的不断退化,该项调节功能也会随之减弱甚至完全丧失[1]。
2湿地退化的原因分析(1)大力发展农业、盲目开垦湿地资源。
(2)地下水资源开采量持续增加,致使地下水位下降,部分湿地水资源补给地下水。
(3)连年干旱、持续高温,地表水面积锐减,很多泡沼水量明显缩减甚至出现枯水状态[2],湿地水严重矿化,矿物质的聚集使湿地逐渐盐碱化,泡沼与河流水质恶化。
湿地退化与保护措施分析
湿地退化与保护措施分析湿地是指受水环境影响的广泛地域,包括沼泽、河流、湖泊、沿海区等,这些地域中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众多物种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湿地正面临不断加剧的退化问题。
本文将分析湿地退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湿地退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物种入侵等。
首先,人类活动是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的底泥开采、造成湿地水位下降的灌溉系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等,都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其次,气候变化也对湿地退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温度升高、降水模式改变等气候变化因素,可能导致湿地植被变化、水位波动和水质恶化。
此外,外来物种的入侵也对湿地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它们捕食和竞争本地物种,破坏湿地生态平衡。
为了应对湿地退化的问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加强湿地的科学研究与管理,了解湿地的更新和回复能力,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其次,制定和执行湿地保护政策与法律法规,确保湿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湿地资源。
国际间的湿地保护组织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湿地生态系统的问题。
同时,应加强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湿地的认知和关注度。
保护湿地的措施还包括湿地的恢复与重建。
湿地的恢复可以通过人为干预来实现,包括固定湿地水位、人工湿地重建和湿地植被的修复等。
此外,湿地的重建也可以通过引进和培育适应湿地环境的植物和动物物种来实现。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湿地恢复其生态功能,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资源。
此外,加强湿地教育和公众参与也是保护湿地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湿地教育活动,向公众传递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湿地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此外,公众参与湿地保护工作,共同参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加强社区参与,形成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在总结中可以提到,湿地退化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福祉都造成了重大影响。
中国湿地退化与保护研究
中国湿地退化与保护研究湿地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具生态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它为许多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稳定的栖息地,同时也对水环境的净化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问题。
为了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中国湿地退化与保护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湿地的退化主要源于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
过度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湿地被填埋和破坏,大量湿地生物失去了栖息地。
由于过度放牧、过渡农业和排放废水等原因,湿地水质污染严重,许多湿地动物和植物无法生存。
同时,全球气候变暖也对湿地造成了威胁。
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和温度的波动,影响湿地的水位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使湿地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中国开展了广泛的湿地保护研究。
首先,中国加强了湿地保护的立法和政策。
2002年,中国制定了《湿地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湿地保护的目标和原则,并推动了湿地保护的实施。
政府还建立了湿地保护区网络,为湿地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管理机制。
其次,中国加强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调查和监测。
通过定期调查和监测湿地的面积、植被、水质和动物等指标,可以及时了解湿地的退化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此外,中国还支持湿地保护的社会参与和科学研究。
通过与公众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能够提高湿地保护的参与度和科学性,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在湿地保护研究方面,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旨在揭示湿地退化的原因和机制,并寻求有效的保护措施。
例如,研究人员对不同类型的湿地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湿地退化与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他们发现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控制过度开发可以有效减缓湿地退化的速度。
此外,研究人员还利用遥感技术研究湿地的变化情况,提供了湿地保护的重要数据支持。
通过这些研究,中国积累了丰富的湿地保护经验,为湿地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中国湿地保护研究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退化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方案
退化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方案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能够维持生物多样性,还能够防治自然灾害、净化水质、改善气候等,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化等活动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湿地面临退化和破坏的危险。
因此,对于退化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工程已经变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旨在保护和修复一处退化的湿地,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现状分析1. 湿地退化原因(1)土地开发利用不当。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湿地被用作房地产开发、农田耕种、工业厂区建设等,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破坏加剧,湿地退化严重。
(2)生态环境污染。
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湿地,导致湿地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湿地植被生长状况恶化,湿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3)生物入侵。
一些外来入侵物种侵入湿地,破坏了湿地的生态平衡,对湿地植被和野生动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加速了湿地的退化。
2. 湿地退化现状(1)湿地植被减少。
原有的湿地植被面积减少,植被种类单一,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2)水质恶化。
湿地水域受到严重的污染,水质差,无法满足生物生存的需要。
(3)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湿地生态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生物种群数量减少和种类减少。
三、项目目标1. 保护湿地退化区域,减缓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2. 恢复湿地原有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 提高湿地保护和管理水平,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四、项目内容1. 湿地植被恢复(1)在湿地退化区域进行植被调查,确定湿地退化区域植被恢复的目标。
(2)确定湿地退化区域植被恢复的栽植物种类和数量,确保恢复的植被能够适应湿地生长条件。
(3)进行湿地植被的种植和管理工作,保证植被生长的顺利。
2. 水质改善(1)建立湿地水质监测网,对湿地水质进行定期、全面的监测。
(2)对湿地水质差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确定针对性的水质改善措施。
生态学——若尔盖湿地退化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案
若尔盖湿地退化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案若尔盖高原湿地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对维护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稳定区域温室气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在阻止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向东南方向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同时也是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地区之一,在研究全球生态系统变化和保护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加之若尔盖湿地海拔高,气温低,生物的生存、繁殖和活动能力低,若尔盖湿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严重,沙化日益加剧。
通过观看短片和广泛查找资料,本文主要总结了导致诺尔盖湿地退化的因素以及提出了一些对于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湿地退化因素分析(1)气候变化●降水量减少:年降水量的变化尤其显著, 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降雨量的减少使得整体呈现干旱化的趋势。
●气温增高:年均气温在波动中呈现增长的趋势, 使土壤水分损失增加, 导致区域干旱化, 进而加速湿地、草地退化的过程。
(2)人类活动●开沟排水:为了满足牧业对草场资源的需求, 扩大牧场, 当地把沼泽地作为备用草场资源进行开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沟排水疏干沼泽的工作。
排水三年后的沼泽, 土壤理化性质有相应改变, 地表植物演替加速, 由沼泽向草甸演变, 牧草产量增加。
然而, 湿地开沟排水是人为干预自然沼泽的重大行动, 造成了大量水土流失,是在短期内导致沼泽迅速退化最严重的干扰活动;●过度放牧:过度放牧导致草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生态恢复,造成了土壤板结、草场荒漠化、牧草产量和质量不断下降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导致牧区放牧的恶性循环,不断蚕食破坏湿地和草原,同时也成为制约当地牧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公路房屋等基础设施,导致湿地的水文状况和土壤结构受到了直接的破坏。
于此同时,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对湿地中的动物造成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态环境日益脆弱;●过度开垦:为解决牧区人口的增长导致的粮食问题,出现了大量的开垦荒地现象。
四川若尔盖湿地退化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四川若尔盖湿地退化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四川若尔盖湿地退化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本文以四川若尔盖湿地为研究对象,主要贡献为:(1)应用卫星遥感数据对若尔盖湿地退化趋势进行了科学定量分析;(2)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相关利益主体进行解析,在寻求利益均衡点的基础上,提出湿地保护性开发对策;(3)针对湿地退化因素提出了多种对策,其中生态移民的设想对保护四川若尔盖湿地较为适宜;(4)提出了"禁止-限制-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以指导湿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作者:高洁GAO Jie 作者单位: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成都,610015 刊名:四川环境ISTIC英文刊名:SICHUAN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6 25(4) 分类号:X22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退化博弈对策。
治理湿地退化的技术与措施
治理湿地退化的技术与措施一、湿地退化的原因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水资源维护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湿地的面积逐年缩小,甚至有的湿地发生了退化,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1.资源过度利用。
湿地是一种稀缺自然资源,如果过度开发利用,就会造成湿地的病态生态和生境的破坏,导致水质恶化、水位下降等问题。
2.非法开垦。
由于湿地地形较为平坦,地势低洼,造成了湿地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困难。
有些区域的开发商为了达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没有经过湿地保护批准就直接开发利用,导致湿地破坏。
3.污染环境。
人类活动的副产品威胁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工厂废水、城市污水、农业污水等种种污染源都让湿地雪上加霜。
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平衡,成为了拯救湿地的难点。
4.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的潜在危害缓慢显现,但对湿地的破坏却是致命的。
全球变暖、全球降水量的变化等,都让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不可估量的危机。
二、治理湿地退化的技术与措施从长远的角度看,人们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技术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和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质量和健康程度。
目前,对于治理湿地退化问题,有以下的技术和措施:1.湿地重建对于已经退化的湿地,需采取湿地重建措施。
这项技术主要为湿地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帮助,可以有效的抵制湿地退化,确保湿地的生态系统得到健康的生态环境的支持。
2.湿地修复针对已经受灾的湿地,需采取的措施是湿地修复。
这项技术主要是为了帮助湿地恢复破坏后的生态环境,通过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生境的重构来帮助湿地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平衡。
3.污染防治湿地的生态系统恢复需要有效的防止引入过多的污染物,或是有效清除污染物。
因此,对于治理湿地退化的措施中,这部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4.湿地保护对于湿地的稀缺性和公益性,社会需重视湿地保护问题。
湿地的保护从源头上防止湿地受到的损害,平衡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让湿地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发展。
红树林湿地的退化与修复方法研究
红树林湿地的退化与修复方法研究一、红树林湿地的退化原因1. 人为因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捕捞、过度排放等活动对红树林湿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大量的滥伐木材和围填海等行为导致了红树林湿地的土壤侵蚀和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
2. 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红树林湿地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了水温升高、酸化加剧等问题,使得红树林湿地的植被生长受到挑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严重的考验。
3. 其他自然因素除了人为因素和气候变化外,红树林湿地还面临着诸如天然灾害、生物入侵、土壤贫瘠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这些都对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平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影响海岸线稳定性红树林湿地是海岸线的稳定剂,它可以减缓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和侵蚀,并为海岸线提供支持和保护。
红树林湿地的退化会导致海岸线稳定性下降,加速了海岸线的侵蚀和退缩。
2. 减少生物多样性红树林湿地是许多生物的家园,大量的生物种类依赖于红树林湿地的生态环境,如果红树林湿地退化,就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威胁到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
3. 影响渔业资源红树林湿地是渔业资源的主要孵化场所和栖息地,大量的渔业资源依赖于红树林湿地的生态环境。
如果红树林湿地退化,将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对渔业产生不利影响。
三、红树林湿地的修复方法研究1. 恢复退化的红树林湿地对于已经退化的红树林湿地,可以通过重新植树、生态恢复等方法,恢复其原有的生态环境。
这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工作,制定合理的恢复方案,确保植被的种植和生长能够顺利进行。
2. 控制人为活动的影响要想有效地修复红树林湿地,就必须控制和减少人为活动对红树林湿地的破坏。
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立法监管等措施,限制开发、捕捞、排放等活动的范围和程度,保护红树林湿地的生态环境。
3. 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及时了解红树林湿地的动态变化和趋势,为制定科学的修复方案和保护措施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湿地生态系统概述 •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 •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影响 • 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方法 •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措施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湿地生态系统概述
01
湿地的定义和特点
湿地定义
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生态交 错带,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和价 值。
湿地特点
湿地具有湿润、半湿润的生境特 点,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
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
湿地生态系统由土壤、水体、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等组成,具有复杂的空 间结构和生态关系。
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水分、净化水 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 等多种功能,对人类生产生活也有着 重要的影响。
通过实施公众科普项目,如科学实验、观测调查等,让公 众亲身参与湿地保护工作,提高公众对湿地的了解和保护 意识。
国际合作与交流
参与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研究和探讨湿地 保护的策略和技术,共享经验和资源。
借鉴国际经验
学习借鉴国际上成功的湿地保护经验和做法,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加 以吸收和应用,提高湿地保护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退化表现
若尔盖湿地的水域面积减少,泥炭层被破坏,生物多样性 降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
成果
若尔盖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生物多样 性有所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所改善。
江苏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案例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背景
江苏盐城湿地自然保护 区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境 内,拥有丰富的湿地资 源。然而,由于人类活 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盐城湿地也面临严重的 退化问题。
内陆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失 败 停止人 类干扰
积极恢复 通复(通过调整设计) 新的生态系统平衡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 构、功能被持续的干扰 消极的恢复 失败 部分恢复 持续表现出生态 系统功能限制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机理
水域与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二)湿地恢复原则及目标
次生演替理论 自我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
A年龄 C竞争 D干扰 E环境条件 G生长 H啃食 P疾病 播种 种子 f(A),f(D),f(H),f(P) 种子散布 成年植株 f(A),f(C),f(D),f(H),f(P)
湿地恢复的自我设计理论和设计理论
水域与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自然动态的湿地 改变前的生态 系统与结构 失败 人类干扰生态系统过程 改变水文过程(洪水、水位、通道、 筑坝、城市化、农业、火灾、放牧) 自然干扰(洪水、啃食、火、 暴风) 消极的恢复 潜在的天然湿地 生态系统类似于 改变前的类型 败 失 退化的湿地 乡土种减少、生产 力降低、功能改变
水域与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水域与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四)湿地恢复的合理性评价
生态合理性:恢复退化的湿地到接近于受干扰前的自然状 态,即重现系统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及有关的物理、化学 和生物学特征,直到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并健康发展。 社会合理性:加强湿地保护宣传力度,出台湿地立法,增 强公众的参与意识,是社会合理性的具体体现。 经济合理性:一方面指恢复项目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指 恢复后的经济效益,即遵循最小风险与效益最大原则。
水域与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二、湿地退化的机理
(一)气候干旱化 (二)水利工程设施影响
(三)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四)湿地退化的制度成因
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退化原因及恢复方式
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3、脆弱性 湿地生态系统易受自然及人为活动的干扰,生态平衡极易受到破坏,且 受破坏后难以恢复 这主要由湿地所具有的特殊水文条件所决定。湿地水文状况的稳定性 或节律决定着湿地的稳定性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2、气候与水文调节 湿地强烈蒸发和蒸腾作用,把大量水分送回大气,使局部气温和湿度等 气候条件改善,特别是湿地水体的调节作用更加明显,常形成特殊的局部小 气候 此外,湿地释放的甲烷等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具有重要影响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3、物质生产 湿地生态系统的高生产力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产及生活资源。它不 仅提供木材、饲草、芦苇等重要的植物性原料,而且也是渔业毛皮动物等 的重要生产基地
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4、过渡性 湿地是介于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型生态系统,它既具有陆地 生态系统的地带性分布特点,又具有水生生态系统的地带分布特点,表现出 水陆相兼的过渡型分布规律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1、清除污染 湿地土壤及生存于其中的多样的植物群落,微生物群落具有吸附,吸收 和分解污染物,净化环境的功能,它们在去除悬浮物,促进营养物质循环,产 生氧气等方面亦有重要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原因
湿地退化是指湿地因其生态特征的变化导致湿地生态过程及其功能的 削弱或失衡
主要有两个原因: 1、一是自然变化,如植被演替、沉积作用等引起的湿地变化 2、人为作用,即由于人类盲目的生产活动和不合理的管理实践产生的 湿地生态退化
退化湿地的恢复
生态恢复是指根据生态学原理,通过一定的生物、生态以及工程技术和 方法,人为改变和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或过程,调整、培植和优化 系统内部及外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和时空秩序,使生态系统的 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成功地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乃至更高的水平
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
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
湖泊生态系统可能会退化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
1. 水质污染:湖泊生态系统容易受到水体中污染物的影响。
比如,水体中的化学污染物(如污水、工业废水等)可以导致水质的变差,从而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生存。
2. 土地开发: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被不断开发和利用。
这些土地开发活动可能会导致
湖泊周围土壤被破坏、水体污染等问题,从而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气候变化会导致气温升高、降雨量减少,从而使水体变得更加干燥。
这些因素都可能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4. 自然灾害:湖泊生态系统也可能因自然灾害而退化。
比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可
能会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
我国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成因及其对策
我国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成因及其对策作者:韩楚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8年第07期近年来,我国湿地生态系统遭遇了严重的退化危机,导致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其生态调节功能也逐渐减弱,给我国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带来了极大影响。
本文简单介绍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负面作用,对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成因展开分析,并就其改善应对策略加以探讨。
湿地系统是我国极为常见的生态系统,从理论上来说属于水域生态系统,但也兼具陆域生态系统的部分特征。
可以说,湿地生态系统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资源,同时对我国生态系统的调解有着良好作用,是我国必不可缺的重要生态系统。
但近年来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问题愈发明显,需要加以重视并进行改善解决。
一、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负面作用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意味着其功能的全面减弱。
首先,湿地生化系统的退化会严重降低湿地的水量贮存作用,从而减弱其对洪水的抵抗作用,使得洪水的威胁性越来越大,增加防洪堤坝的压力。
其次,湿地生化系统的退化意味着湿地面积的减少,从而使得其供水能力大幅降低,难以为我国居民提供稳定的水源。
另外,湿地生态系统作为丰富的物种资源库,包含了大量的植物与生物,是保证我国生态平衡、能源丰富的重要基地。
而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使得其中包含的物种资源大量减少,对我国物种多样性造成严重打击。
最后,湿地生态系统对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调节作用,能有效减少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更能净化水体,消减环境污染。
而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净化造成了严重影响。
例如,松江湿地作为我国最大的河流型城市湿地,其生态系统退化给哈尔滨乃至整个黑龙江的生态环境保护都造成了恶劣影响。
二、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成因(一)自然环境变化湿地生态系统属于水域生态系统,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积水,可以说,水是组成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
不可避免的,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水量会受到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如季节性缺水。
青藏高原的退化湿地保护
青藏高原的退化湿地保护青藏高原是中国境内最大的高原,也是全球最大的高原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之一的区域,青藏高原的退化湿地保护问题备受关注。
一、退化湿地的现状青藏高原的湿地包括高寒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等多种类型。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湿地面临严重退化的问题。
首先,人类活动是导致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的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捕捞等行为对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湿地的土壤质量下降、水质污染加重、物种生存环境恶化等问题逐渐显现。
其次,气候变化也是湿地退化的重要因素。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决定了湿地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
全球气温的上升导致青藏高原的冰雪融化,湿地水量减少,湖泊干涸,河流枯竭等问题不断出现,进一步加剧了湿地的退化。
二、退化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保护青藏高原的退化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
从生态角度来看,湿地是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湿地能够调节气候、稳定水位、净化水质,同时也是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保护退化湿地不仅可以维持生态平衡,还能够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从经济角度来看,湿地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湿地资源可以用于农业灌溉、渔业养殖、旅游观光等产业发展,为当地经济做出贡献。
保护湿地可以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社会角度来看,湿地保护可以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保护湿地能够净化空气、改善水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此外,湿地还能够提供教育和科研的场所,促进人们的文化传承和科技进步。
三、退化湿地保护的对策措施为了保护青藏高原的退化湿地,需要采取综合的对策措施。
首先,加强管理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健全的湿地保护管理机制,加强对湿地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湿地破坏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其次,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
通过加强湿地保护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促使人们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工作,共同努力保护青藏高原的湿地。
新疆生态湿地退化原因及影响性分析
新疆生态湿地退化原因及影响性分析湿地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被冠以“绿色水库”和“生物贮水库”之称。
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
新疆生态湿地多位于冲洪积平原下部和部分风积平原区,属于干旱、半干旱荒漠湿地生态系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貌组成、恶劣的气候因素、水资源的缺乏等,新疆生态湿地系统更加的脆弱,破坏后带来的后果也更加的严重。
标签:湿地;退化原因;影响性分析;湿地保护1.引言新疆位于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纬度较高,属大陆性北温带干旱气候,地形地貌整体为“三山夹两盆”的形式,降水集中在中高山区,水资源主要以河流、地下潜流、渠系引水的形式向下游运移,经过冲洪积平原区形成了绿洲,逐渐枯竭于风积平原荒漠区。
在冲洪积平原区下部和风积平原区地形平缓、地层颗粒小、孔隙性低、透水性差,地下水径流缓慢、水位抬升,在部分低洼地带地下水溢出形成了湿地。
新疆生态湿地多位于冲洪积平原下部和部分风积平原区,属于干旱、半干旱荒漠湿地生态系统,降水量小、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地下水埋深浅,生物多样性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
2.湿地退化、破坏原因近年来,随着人类一系列的生产开发利用活动规模的增大,生态湿地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
尤其新疆生态湿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貌组成、恶劣的气候因素、水资源的缺乏等,生态湿地系统更加的脆弱,破坏后带来的后果也更加的严重。
通过对新疆生态湿地退化破坏的现状了解,分析其退化破坏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⑴上游开发利用新疆各流域水资源主要形成于中高山区,补给来源主要为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出山口的水资源量往往代表整个流域的水资源量。
随着人类在上游的一系列工程的建成使用,如:水库、引水渠道、矿井、水厂、工厂等,截取了上游较为丰富的水资源,造成下游水资源补给量明显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含水量降低,原有的沼泽湿地逐渐萎缩、退化,生态湿地遭到破坏。
⑵土地开垦随着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生产力大步提高,大型机械广泛使用,对土地的开垦较之过去简单易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
一、前言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环境效益,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系统。
然而,由于人类对湿地价值认识的不足,加之经济发展的压力,世界范围内的湿地遭受了过度开发和破坏,湿地退化和丧失严重。
当前对湿地退化机制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研究湿地退化的自然生态过程及其机理,对湿地退化的社会经济成因,尤其是制度成因方面的分析则较为缺乏。
制度,一般意义上是指社会中个人或团体共同遵循的一套行为规则。
简单地说,我们可以将制度理解为约束人门行为的一系列规则。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对若干国际环境问题案例的分析结果显示:导致经济发展不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的结构性原因,就在于对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反映出的制度失灵,即市场失灵或政府失灵同时存在,具体表现为成本和收益、稀缺和价格、权利和义务、行为和结果等一系列的脱节与背离。
湿地退化除了认识上的原因外,更为根本的是没有一套严格的体制和制度来强制性地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湿地破坏行为的出现不能仅仅去批评人们行为的好坏,更重要的是要从制度规则上去找原因。
本文运用相关的制度理论,分别从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角度对当前湿地破坏行为的制度成因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为制订适当的湿地保护制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市场失灵与湿地退化(一)市场失灵的含义在理想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但其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所有资源的产权一般而言是清晰的;所有稀缺资源必须进入市场,由供求关系来决定其价格;完全竞争;人类行为没有明显的外部效应,公共产品数量不多;不存在短期行为、不确定性和不可逆决策。
然而,在现实中这些前提条件通常难以同时满足,因而市场机制通常起不到最优配置资源的作用,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谓的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s)。
市场失灵可以进一步被定义为市场存引导经济过程走向社会最优化方面的无能为力,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无法把外部影响反映在成本和价格中,或者是减少了效用和利润,使那些并未直接参与市场活动的当事人不得不承受这些外部性的侵害。
(二)湿地保护中市场失灵的表现按照制度理论,湿地功能与效益所表现出的经济属性,即效益外部性、公共物品性、产权的不完整等,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方式下,均属于市场失灵的范围,必然造成湿地资源的过度利用或低效利用,进而造成湿地丧失或退化。
市场失灵作为造成湿地退化的主要经济原因,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市场。
湿地的许多功能和效益,如湿地滞留沉积物和营养物,调节微气候,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缺乏相应的市场,无法进行市场交易,被排除在市场配置资源的体系之外。
另外,湿地中的一些有形的直接资源产品市场虽然存在,但价格偏低,只反映了劳动和资本成本,没有反映生产中资源耗费的机会成本,市场没有反映出湿地资源的真实价值。
缺乏市场是湿地资源和环境的低效使用和管理不当的首要原因,其市场价格不能反映湿地资源使用的真实社会成本和效益,这种价格传达了关于湿地资源稀缺性的错误信息,同时对湿地资源的管理、有效利用和保护没有足够的刺激。
(2)外部性的存在。
湿地外部性的存在使湿地生态系统的许多功能与效益,如作为重要物种的栖息地、调节气候、净化污染物等被排除在市场之外,其他人不用通过市场交换(未加偿付)就能获益,即这些效益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
由于外部性的存在,湿地的市场价格不能如实反映其真实的价值,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倾向于将湿地低效率配置。
(3)产权不完整。
建立明晰的产权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根本前提,湿地效益的外部性特点及非排他性决定了湿地效益产权的不完整,使得市场机制不能自动将湿地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的用途。
湿地的许多效益常常超出特定湿地系统的空间范围,湿地所有者对湿地的功能边界控制能力有限,无法完整地拥有湿地带来的所有收益。
如湿地支持珍稀濒危的生物多样性,所有的人都可以从该项服务中获得潜在的利益,它无法排除任何人。
不管湿地所
有者是否同意,特定区域的个人和社区都可共享湿地的许多功能与效益。
要实现湿地产权的安全、专一、排他性的占有并实行其衍生和派生权利的交易费用将相当高昂,使得湿地得不到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