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创新设计物理教科版选修3-4学案:第1章 第3讲 简谐运动的图像和公式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册导学案
选修3-4全册教学学案选修3-4_11.1简谐振动【学习目标】1.认识弹簧振子并能判断出振动的平衡位置。
2.理解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是一条正(余)弦曲线,知道简谐运动图像的意义。
3.能够根据简谐运动图像弄清楚各时刻质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规律。
【自主学习】1.弹簧振子(1).组成:由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系统叫弹簧振子,它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为什么?)。
(2).平衡位置:振子__________时的位置。
(3).机械振动:振子在______位置附近的________运动,简称________。
2.简谐运动及其图像(1).简谐运动: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___________规律,即它的振动图像(x-t 图像)是一条________曲线。
简谐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弹簧振子的运动就是__________。
(2).简谐运动的图像①坐标系的建立:在简谐运动的图像中,以横坐标表示______,以纵坐标表示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_________。
②物理意义:表示振动物体的_______随_______的变化规律。
重点知识或易混知识问题1.根据对平衡位置的理解,判断正误并举例说明① 在弹簧振子中弹簧处于原长时的状态为平衡状态。
② 在弹簧振子中物块速度为零时的状态为平衡状态。
③在弹簧振子中合外力为零时的状态为平衡状态。
问题2.振动图像的理解,结合判断正误① 如右图所示正弦曲线为质点的运动轨迹。
② 如右图,3s 内的位移为x 1大小为cm cm 10910322=+。
③ 如右图,3s 内的位移为x 2 大小为10cm 。
④ 如右图,1.5s 时的速度方向为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⑤ 0.5s 和1.5s 时的位移相同,速度也相同。
⑥ 0.5s 和3.5s 时的位移相反,速度相反。
XX 1【课堂学习】例1.某一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如图,则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为10cmB.1s到2s的时间内振子向平衡位置运动C.2s时和3s时振子的位移相等,运动方向也相同D.振子在2s内完成一次往复性运动例2.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在1.5 s和2.5 s两个时刻,质点向哪个方向运动?(3)质点在第2秒末的位移是多少?在前4秒内的路程是多少?(4)判断1s—2s过程中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选修34教学案(20份)人教课标版9(教案)
第、节光的衍射光的偏振.衍射条纹是一些明暗相间的条纹,中央条纹最宽、最亮,离中央条纹越远,亮条纹的宽度越小,亮度越低。
.白光的单缝衍射条纹是中央为白色亮纹,两侧为彩色条纹,外侧呈红色,凑近白色亮纹的内侧为紫色。
.偏振光:在垂直于流传方向的平面上,只沿着某个特定的方向振动的光。
一、光的衍射.定义:光经过很小的狭缝 (或圆孔 )时,明显地偏离了直线流传的方向,在屏上应该出现阴影的地域出现明条纹或亮斑,应该属于亮区的地方也会出现暗条纹或暗斑的现象。
.衍射图像:衍射时产生的明暗条纹或光环。
.单缝衍射:单色光经过狭缝时,在屏幕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中央为亮条纹,中央条纹最宽最亮,其余条纹变窄变暗;白光经过狭缝时,在屏上出现彩色条纹,中央为白条纹。
.圆孔衍射:光经过小孔时 (孔很小 )在屏幕上会出现明暗相间的圆环。
.泊松亮斑:阻挡物的衍射现象。
在单色光流传途中,放一个较小的圆形阻挡物,会发现在阴影中心有一个亮斑,这就是出名的泊松亮斑。
二、衍射光栅.衍射光栅的结构由好多等宽的狭缝等距离地排列起来形成的光学仪器。
.衍射图样的特点与单缝衍射对照,衍射条纹的宽度变窄,亮度增加。
.衍射光栅的种类反射光栅、透射光栅。
三、光的偏振.横波与纵波的特点横波中各点的振动方向总与波的流传方向垂直。
纵波中,各点的振动方向总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素来线上。
横波有偏振现象。
.自然光和偏振光()自然光:太阳、电灯等一般光源发出的光,包含着在垂直于流传方向上沿所有方向振动的光,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
()偏振光:在垂直于流传方向的平面上,只沿着某个特定的方向振动的光。
.光的偏振偏振现象只有沿偏振片的“透射方向〞振动的光波才能经过偏振片结论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偏振光的①自然光经过偏振片后,获得偏振光形成②自然光在介质表面反射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偏振现象①把偏振片装在照相机镜头前的应用②电子表的液晶显示.自主思虑——判一判(× ) ()白光经过盛水的玻璃杯,在适合的角度,可看到彩色光,是光的衍射现象。
【教育资料】2017-2018学年高中创新设计物理教科版选修3-1学案:第一章 第3讲 电场 电场强度和电场线学习
[目标定位] 1.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并会进行有关计算.2.理解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及叠加原理.3.会用电场线表示电场,并熟记几种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一、电场和电场强度1.电场(1)概念:存在于电荷周围的一种特殊的物质,由电荷产生.场和实物是物质存在的两种不同形式.(2)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电荷之间通过电场相互作用.(3)静电场:静止电荷周围产生的电场.2.电场强度(1)检验电荷 用来检验电场是否存在及其强弱分布情况的电荷.要求:①电荷量要充分小;②体积要充分小.(2)电场强度 ①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 ②物理意义: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③定义式:E =F q,单位为牛(顿)每库(仑),符号为N/C . ④方向:电场强度的方向与正电荷所受静电力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所受静电力方向相反. 深度思考(1)由于E =F q,所以有人说电场强度的大小与放入的试探电荷受到的力F 成正比,与电荷量q 的大小成反比,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2)这里定义电场强度的方法叫比值定义法,你还学过哪些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点?答案 (1)不正确.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E 是唯一的,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是否放入试探电荷以及放入试探电荷的正负、电荷量的大小无关.(2)如加速度a =Δv Δt,密度ρ=M V 等.用比值定义的新物理量可反映物质本身的某种属性,与用来定义的原有物理量并无直接关系.例1 A 为已知电场中的一固定点,在A 点放一电荷量为q 的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为F ,A 点的场强为E ,则( )A .若在A 点换上电荷量为-q 的试探电荷,A 点场强方向发生变化B .若在A 点换上电荷量为2q 的试探电荷,A 点的场强将变为2EC .若在A 点移去电荷q ,A 点的场强变为零D .A 点场强的大小、方向与q 的大小、正负、有无均无关解析 电场强度E =F q是通过比值定义法得出的,其大小及方向与试探电荷无关;故放入任何电荷时电场强度的方向和大小均不变,故A 、B 、C 均错误;故选D.答案 D例2 真空中O 点放一个点电荷Q =+1.0×10-9 C ,直线MN 通过O 点,OM 的距离r =30 cm ,M 点放一个点电荷q =-1.0×10-10 C ,如图1所示.求:图1(1)q 在M 点受到的作用力;(2)M 点的场强;(3)拿走q 后M 点的场强.解析 (1)电场是一种物质,电荷q 在电场中M 点所受的作用力是电荷Q 通过它的电场对q的作用力,根据库仑定律,得F M =k Qq r 2=9.0×109×1.0×10-9×1.0×1.0-100.32N =1.0×10-8 N .因为Q 为正电荷,q 为负电荷,库仑力是吸引力,所以力的方向沿MO 指向Q .(2)M 点的场强E M =F M q =1.0×10-81.0×10-10N/C =100 N/C ,其方向沿OM 连线背离Q ,因为它的方向跟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3)在M 点拿走试探电荷q ,有的同学说M 点的场强E M =0,这是错误的.其原因在于不懂得场强是反映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它是由形成电场的电荷Q 及场中位置决定的,与试探电荷q 是否存在无关.故M 点的场强仍为100 N/C ,方向沿OM 连线背离Q .答案 (1)大小为1.0×10-8 N 方向沿MO 指向Q (2)大小为100 N/C 方向沿OM 连线背离Q(3)大小为100 N/C 方向沿OM 连线背离Q(1)公式E =F q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不是决定式.其中q 是试探电荷的电荷量.(2)电场强度E 的大小和方向只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是否放入试探电荷以及放入试探电荷的正负、电荷量的大小无关.二、点电荷的电场 电场强度的叠加1.真空中点电荷周围的场强(1)大小:E =k Q r 2. (2)方向:Q 为正电荷时,E 的方向由点电荷指向无穷远;Q 为负电荷时,E 的方向由无穷远指向点电荷.2.电场强度的叠加:电场强度是矢量.如果场源是多个点电荷,则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深度思考公式E =F q 与E =k Q r 2有什么区别? 答案 公式E =F q 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场,E 可以用F q来度量,但与F 、q 无关.其中q 是试探电荷.公式E =k Q r 2是点电荷场强的决定式,仅适用于点电荷的电场强度求解,Q 是场源电荷,E 与Q 成正比,与r 2成反比.例3 真空中距点电荷(电荷量为Q )为r 的A 点处,放一个带电荷量为q (q ≪Q )的点电荷,q 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F ,则A 点的场强为( )A.F QB.F qC .k q r 2D .k Q r 2 解析E =F q 中q 指的是试探电荷,E =kQ r 2中Q 指的是场源电荷,故B 、D 正确. 答案 BD例4 如图2所示,真空中带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的点电荷A 、B 相距为r ,则:图2(1)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O 的场强多大?(2)在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距A 、B 两点都为r 的O ′点的场强如何?解析 求解方法是分别求出+Q 和-Q 在某点的场强大小和方向,然后根据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求出合场强.(1)如图甲所示,A 、B 两点电荷在O 点产生的场强方向相同,由A 指向B .A 、B 两点电荷在O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E A =E B =kQ ⎝⎛⎭⎫r 22=4kQr 2. 故O 点的合场强为E O =2E A =8kQ r 2,方向由A 指向B . (2)如图乙所示,E A ′=E B ′=kQ r 2,由矢量图所形成的等边三角形可知,O ′点的合场强E O ′=E A ′=E B ′=kQ r 2,方向与A 、B 的中垂线垂直,即E O ′与E O 同向. 答案 (1)8kQ r 2,方向由A 指向B (2)kQ r 2,方向与AB 连线平行,由A 指向B 电场强度是矢量,合成时遵循矢量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常用的方法有图解法、解析法、正交分解法等;对于同一直线上电场强度的合成,可先规定正方向,进而把矢量运算转化成代数运算.三、电场线和匀强电场1.电场线的特点(1)电场线是为了形象描述电场而假想的一条条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2)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限远出发,终止于无限远或负电荷.(3)电场线在电场中不相交.(4)在同一电场中,电场强度较大的地方电场线较密.2.画出几种特殊的电场线(自己画出电场线)答案3.匀强电场(1)定义:电场中各点电场强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电场.(2)特点:①场强方向处处相同,电场线是平行直线. ②场强大小处处相等,要求电场线疏密程度相同,即电场线间隔相等.深度思考(1)在相邻的两条电场线之间没画电场线的地方有电场吗?(2)电场线是物体的运动轨迹吗?答案(1)电场线是假想的.如果在每个地方都画电场线也就无法对电场进行描述了,所以在相邻的两条电场线之间没画电场线的地方也有电场.(2)电场线不是运动轨迹,运动轨迹由运动电荷的受力和初速度共同决定,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为速度方向;电场线上各点的切线方向为该点的场强方向,决定着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例5如图3所示是某静电场的一部分电场线分布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3A.这个电场可能是负点电荷的电场B.点电荷q在A点处受到的电场力比在B点处受到的电场力大C.正电荷可以沿电场线由B点运动到C点D.点电荷q在A点处的瞬时加速度比在B点处的瞬时加速度小解析负点电荷的电场线是从四周无限远处不同方向指向负点电荷的直线,故A错;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由题图知E A>E B,又因F=qE,得F A>F B,故B正确;由a=Fm知,a∝F,而F∝E,E A>E B,所以a A>a B,故D错;正电荷在B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沿切线方向,故其轨迹不可能沿曲线由B到C,故C错误.答案 B(1)电场线并不是粒子运动的轨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由带电粒子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共同决定.电场线上各点的切线方向是场强方向,决定着粒子所受电场力的方向.轨迹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为粒子在该点的速度方向.(2)电场线与带电粒子运动轨迹重合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电场线是直线.②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或受其他力,但其他力的方向沿电场线所在直线.③带电粒子初速度的大小为零或初速度的方向沿电场线所在的直线.1.(对电场强度的理解)电场中有一点P,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若放在P点的试探电荷的电荷量减半,则P点的场强减半B .若P 点没有试探电荷,则P 点场强为零C .P 点的场强越大,则同一试探电荷在P 点受到的电场力越大D .P 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答案 C解析 场强是表示电场本身性质的物理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是否有试探电荷以及试探电荷的电荷量均无关,选项A 、B 错误;由E =F q得,F =qE ,q 一定时F 与E 成正比,则知P 点的场强越大,同一试探电荷在P 点受到的电场力越大,故C 正确;P 点的场强方向为就是放在该点的正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放在该点的负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故D 错误.2.(对电场强度的理解)如图4所示,在一带负电的导体A 附近有一点B ,如在B 处放置一个q 1=-2.0×10-8 C 的电荷,测出其受到的静电力F 1大小为4.0×10-6 N ,方向如图,则B 处场强多大?如果换用一个q 2=+4.0×10-7 C 的电荷放在B 点,其受力多大?此时B 处场强多大?图4答案 200 N/C 8.0×10-5 N 200 N/C 解析 由场强公式可得E B =F 1q 1=4.0×10-62.0×10-8N/C =200 N/C ,因为是负电荷,所以场强方向与F 1方向相反.q 2在B 点所受静电力F 2=q 2E B =4.0×10-7×200 N =8.0×10-5 N ,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同,也就是与F 1方向相反.此时B 处场强仍为200 N/C ,方向与F 1相反.3.(点电荷的电场 电场强度的叠加)如图5所示,M 、N 和P 是以MN 为直径的半圆弧上的三点,O 点为半圆弧的圆心,∠MOP =60°.电荷量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点电荷分别置于M 、N 两点,这时O 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 1;若将N 点处的点电荷移到P 点,则O 点的场强大小变为E 2,E 1与E 2之比为( )图5A .1∶2B .2∶1C .2∶ 3D .4∶ 3答案 B解析 设半圆弧的半径为r ,M 、N 点的点电荷的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M 、N 两点的点电荷在O 点所产生的场强均为E =k Q r 2,则O 点的合场强E 1=k Q r 2+k Q r 2=2k Q r 2.当N 点处的点电荷移到P 点时,O 点场强如图所示,合场强大小为E 2=k Q r 2,则E 1与E 2之比为2∶1. 4.(电场线的特点及应用)下列各电场中,A 、B 两点电场强度相同的是( )答案 C解析 A 图中,A 、B 两点场强大小相等,方向不同;B 图中,A 、B 两点场强的方向相同,但大小不等;C 图中是匀强电场,则A 、B 两点场强大小、方向均相同;D 图中A 、B 两点场强大小、方向均不相同.故选C.题组一 对电场及电场强度的理解1.(多选)下列关于电场和电场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产生的,电场最基本的特征是对处在它里面的电荷有力的作用B .电场是人为设想出来的,其实并不存在C .某点的场强越大,则同一电荷在该点所受到的电场力越大D .某点的场强方向为试探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答案 AC解析 电场是电荷周围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产生的,不是假想的,故A 正确,B 错误;由E =F q得,F =Eq ,当q 一定时,E 越大,F 越大,所以C 正确;场强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反,D 错误.2.(多选)关于电场强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场强度与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成正比B .试探电荷的电荷量越大,电场强度越大C .电场强度是电场本身的性质,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及其所受电场力大小无关D .电场强度的方向就是正的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答案 CD解析 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只与电场本身的性质有关,与试探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及其所受电场力大小无关,A 、B 错,C 对.人们规定电场强度的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D 对.3.下列关于电场强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公式E =F q只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B .由公式E =F q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E 与试探电荷在电场中该点所受的静电力成正比C .在公式F =k Q 1Q 2r 2中,k Q 2r 2是点电荷Q 2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 1处的电场强度大小;而k Q 1r 2是点电荷Q 1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 2处的电场强度大小D .由公式E =kQ r 2可知,在离点电荷非常近的地方(r →0),电场强度E 可达无穷大 答案 C解析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F q适用于任何电场,选项A 错误;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由电场本身决定,与电场中该点是否有试探电荷以及引入的试探电荷所受的静电力无关,选项B错误;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是通过电场产生的,选项C 正确;公式E =kQ r 2是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的计算式,当r →0时,所谓的“点电荷”已不存在,该公式已不适用,选项D 错误.题组二 电场强度的叠加4.如图1所示,AC 、BD 为圆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圆心为O ,将带有等量电荷量q 的正、负点电荷放在圆周上,它们的位置关于AC 对称.要使圆心O 处的电场强度为零,可在圆周上再放置一个适当电荷量的正点电荷+Q ,则该点电荷+Q 应放在( )图1A .A 点B .B 点C .C 点D .D 点答案 D解析 由电场的叠加原理和对称性可知,+q 、-q 在O 点的合场强方向应沿OD 方向,要使O 点的合场强为零,放上的电荷+Q 在O 点的场强方向应与+q 、-q 在O 点的合场强方向相反,所以D 正确.5.下列选项中的各14圆环大小相同,所带电荷量已在图中标出,且电荷均匀分布,各14圆环间彼此绝缘.坐标原点O 处电场强度最大的是( )答案 B解析 设带电荷量为q 的14圆环在O 点处产生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 0,根据对称性可得四种情况下,O 点处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 A =E 0,E B =2E 0,E C =E 0,E D =0,选项B 正确. 题组三 电场线的特点及应用6.(多选)以下关于电场和电场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场线就是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B .在电场中,凡是有电场线通过的点,场强不为零,不画电场线的区域内的点,场强为零C .同一试探电荷在电场线密集的地方所受静电力大D .电场线是人们假想的,用以形象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客观上并不存在 答案 CD解析 电场线是为了方便描述电场强度的大小及方向而引进的假想线,它一般不与电荷的运动轨迹重合,没画电场线的区域也有电场,场强不为零,A 、B 错误,D 正确.在同一电场中,电场强度较大的地方电场线较密,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也较大,C 正确.7.如图2所示是点电荷Q 周围的电场线,图中A 到Q 的距离小于B 到Q 的距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图2A .Q 是正电荷,A 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 点的电场强度B .Q 是正电荷,A 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 点的电场强度C .Q 是负电荷,A 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 点的电场强度D .Q 是负电荷,A 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 点的电场强度答案 A解析 正电荷的电场线向外辐射,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强度大,所以A 正确.8.(多选)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3所示,则( )图3A.电荷P带正电B.电荷P带负电C.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D.正试探电荷在c点受到的电场力大于在d点受到的电场力答案AD解析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故A正确,B错误;从电场线的分布情况可知,b点的电场线比a点的密,所以b点的电场强度大于a点的电场强度,故C错误;c点的场强大于d点场强,所以正试探电荷在c点受到的电场力大于在d点受到的电场力,故D正确;故选A、D. 9.A、B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个点,一带负电的微粒仅在静电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点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其v-t图像如图4所示.则此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可能是()图4答案 A解析从题图可以直接看出,粒子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大逐渐减小,故微粒所受电场力做负功,图线的斜率逐渐增大,说明粒子的加速度逐渐变大,电场强度逐渐变大,从A到B电场线逐渐变密.综合分析知,微粒是顺着电场线运动,由电场线疏处到达密处,正确选项是A. 10.(多选)A、B两个点电荷在真空中所产生电场的电场线(方向未标出),如图5所示.图中C点为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MN为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D为中垂线上的一点,电场线的分布关于MN左右对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5A.这两点电荷一定是同种电荷B.这两点电荷一定是异种电荷C.D、C两点电场强度相等D.C点的电场强度比D点的电场强度大答案BD解析由题图可知,电场线关于中垂线对称,两点电荷一定是等量异种电荷,A错,B对.中垂线上,C点场强最大,离C点越远,场强越小,C错,D对.题组四综合应用11.在一个点电荷Q的电场中,Ox坐标轴与它的一条电场线重合,坐标轴上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 m和5 m.已知放在A、B两点的试探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方向都跟x轴的正方向相同,电场力的大小跟试探电荷所带电荷量大小的关系图像如图6中直线a 、b 所示,放在A 点的试探电荷带正电,放在B 点的试探电荷带负电.求:图6(1)B 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2)试判断点电荷Q 的电性,并确定点电荷Q 的位置坐标.答案 (1)2.5 N/C ,方向沿x 轴负方向(2)带负电,位置坐标x =2.6 m解析 (1)由题图可得B 点电场强度的大小E B =F q =10.4N/C =2.5 N/C.因B 点的试探电荷带负电,而受力指向x 轴的正方向,故B 点场强的方向沿x 轴负方向.(2)因A 点的正电荷受力和B 点的负电荷受力均指向x 轴的正方向,故点电荷Q 位于A 、B 两点之间,带负电.设点电荷Q 的坐标为x ,则E A =k Q (x -2)2,E B =k Q (5-x )2由题图可得E A =40 N/C ,则E A E B =(5-x )2(x -2)2=402.5解得x =2.6 m 或x =1 m(不符合题意舍去).12.竖直放置的两块足够长的平行金属板间有匀强电场.其电场强度为E ,在该匀强电场中,用丝线悬挂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丝线跟竖直方向成θ角时小球恰好平衡,且此时带电小球与负极板之间的距离为b ,如图7所示.求:图7(1)小球带电荷量是多少?(2)若剪断丝线,小球碰到金属板需多长时间?答案 (1)mg tan θE(2)2b cos θg sin θ解析 (1)由小球处于平衡状态,知小球带正电,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T sin θ=qE ①T cos θ=mg ②由①②联立得tan θ=qE mg ,故q =mg tan θE. (2)由第(1)问中的方程②知T =mgcos θ,而剪断丝线后小球所受电场力和重力的合力与未剪断丝线时丝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剪断丝线后小球所受重力、电场力的合力等于mg cos θ.小球的加速度a =T m =g cos θ,小球由静止开始沿着丝线拉力的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碰到金属板上时,它的位移为x =b sin θ,又由x =12at 2,得t = 2x a = 2b cos θg sin θ.。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SWSJ)教科版选修3-4教学案:第一章阶段质量检测含答案
阶段质量检测(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6分,选不全得3分,错选不得分)1.弹簧振子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简谐运动,在振子向着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 )A .振子所受的回复力逐渐增大B .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逐渐增大C .振子的速度逐渐增大D .振子的加速度逐渐增大解析:选C 振子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位移逐渐减小,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故回复力也逐渐减小,所以A 、B 错误;在振子向着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回复力做正功,故速度逐渐增大,所以C 正确;回复力逐渐减小,故加速度逐渐减小,所以D 错误。
2.一根弹簧原长为l 0,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时伸长x 。
当把这根弹簧与该物体套在一光滑水平的杆上组成弹簧振子,且其振幅为A 时,物体振动的最大加速度为( )A.Ag l 0B 。
错误!C.错误!D。
错误!解析:选B 振子的最大加速度a=错误!,而mg=kx,解得a=错误!,B项正确。
3.如图1所示,物体m系在两弹簧之间,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且k1=k,k2=2k,两弹簧均处于自然状态,今向右拉动m,然后释放,物体在B、C间振动,O为平衡位置(不计阻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1A.m做简谐运动,OC=OBB.m做简谐运动,OC≠OBC.回复力F=-kxD.回复力F=-3kx解析:选AD 设m在平衡位置O处两弹簧均处于原长状态,则m振动后任取一位置A,如图所示.设在A处m的位移为x,则在A处m所在水平方向的合力F=k2x+k1x=(k2+k1)x,考虑到F与x方向关系有:F=-(k2+k1)x=-3kx,选项D正确,C错误;可见m做的是简谐运动,由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得OC=OB,选项A正确,B错误。
4.如图2所示为同一实验室中甲、乙两个单摆的振动图像,从图像可知( )图2A.两摆球质量相等B.两单摆的摆长相等C.两单摆相位相差错误!D.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摆球通过的路程总有s甲=2s乙解析:选BC 由题图知:T甲=T乙,则摆长相等,但A甲=2A乙,x甲=2sin 错误!,x乙=sin ωt,故B、C项正确。
2017-2018学年高中创新设计物理教科版选修3-4学案:第二章 机械波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
章末整合提升机械波⎩⎪⎪⎨⎪⎪⎧波的形成⎩⎪⎨⎪⎧形成条件:波源和介质形成原因:介质与介质间有相互作用力波的实质:传递振动形式、能量和信息波的分类⎩⎪⎨⎪⎧ 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描述波的物理量⎩⎪⎨⎪⎧波长λ波速v :v =λf 或λ=vf (v 由介质决定)频率f 或周期T (f 由振源决定)机械波⎩⎪⎪⎪⎨⎪⎪⎪⎧波的图像⎩⎪⎨⎪⎧物理意义从波动图像可获得的信息与振动图像的区别波的现象⎩⎪⎨⎪⎧波的反射:波从两种介质的界面上返回原介质波的折射: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要改变传播方向波的干涉:两列波在相遇的区域内叠加而成波的衍射: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多普勒效应: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 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一、波动图像反映的信息及其应用 从波动图像可以看出:(1)波长λ;(2)振幅A ;(3)该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4)如果波的传播方向已知,可判断各质点该时刻的振动方向以及下一时刻的波形;(5)如果波的传播速度大小已知,可利用图像所得的相关信息进一步求得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T =λv ,f =v λ.【例1】 振源O 起振方向沿-y 方向,从振源O 起振时开始计时,经t =0.7 s ,x 轴上0至6 m 范围第一次出现如图1所示简谐波,则( )图1A .此波的周期一定是0.4 sB .此波的周期可能是715 sC .此列波的波速为607m/sD .t =0.7 s 时,x 轴上3 m 处的质点振动方向沿+y 方向解析 由图可知波长λ=4 m ,当0至6 m 范围第一次出现图示简谐波,说明x =4 m 处的质点第1次位于波峰位置,所以波传播的时间t =T +34T =0.7 s ,则周期T =0.4 s ,选项A正确,B 错误;由v =λT 得波速v =4 m0.4 s =10 m/s ,选项C 错误;波向右传播,由“上下坡”法可判断出t =0.7 s 时,x 轴上3 m 处的质点振动方向沿-y 方向,选项D 错误.答案 A针对训练1 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2实线所示,从此时刻起,经0.1 s 波形图如图虚线所示,若波传播的速度为10 m/s ,则____________.图2A .这列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B .这列波的周期为0.4 sC .t =0时刻质点a 沿y 轴正方向运动D .从t =0时刻开始质点a 经0.2 s 通过的路程为0.4 mE .x =2 m 处的质点的位移表达式为y =0.2sin (5πt +π) m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波长等于4 m ,由已知得波速等于10 m/s ,周期T =0.4 s ,B 正确;经0.1 s 波形图如题图虚线所示,说明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A 正确;t =0时刻质点a 沿y 轴负方向运动;从t =0时刻开始质点a 经 0.2 s ,即半个周期通过的路程为0.4 m ,D 正确;由y =A sin (ωt +φ)易得E 正确.答案 ABDE二、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的区别和联系面对波的图像和振动图像问题时可按如下步骤来分析: (1)先看两轴:由两轴确定图像种类.(2)读取直接信息:从振动图像上可直接读取周期和振幅;从波的图像上可直接读取波长和振幅.(3)读取间接信息:利用振动图像可确定某一质点在某一时刻的振动方向;利用波的图像可进行波传播方向与某一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4)利用波速关系式:波长、波速、周期间一定满足v =λT=λf .【例2】 (多选)图3甲为一列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Q 、P 是波上的质点,图乙为质点P 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像,从该时刻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A .经过0.05 s 时,质点Q 的加速度大于质点P 的加速度B .经过0.05 s 时,质点Q 的加速度小于质点P 的加速度C .经过0.1 s 时,质点Q 的运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D .经过0.1 s 时,质点Q 的运动方向沿y 轴正方向解析 由图乙可知,质点的振动周期T =0.2 s ,经过0.05 s ,即14周期,质点P 到达负向的最大位移处,而此时质点Q 处在正的某一位移处,位移越大,加速度越大,故B 正确;经过0.1 s ,即12周期,质点Q 在从正的最大位移处回到平衡位置的途中,运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故C 正确.答案 BC针对训练2 (多选)图4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1 s 时刻的波形图,P 是平衡位置为x =1 m 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为x =4 m 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 的振动图像,则( )图4A .横波的波长是8 mB .横波的频率是0.2 HzC .质点P 随波迁移的速度大小为40 m/sD .t =0.1 s 时质点P 正沿y 轴正方向运动解析 由波动图像可知,横波的波长是8 m ,选项A 正确;由质点Q 的振动图像可知,横波的周期为0.2 s ,频率是5 Hz ,选项B 错误;质点P 围绕平衡位置振动,不随波迁移,选项C 错误;根据质点Q 的振动图像,t =0.1 s 时刻,质点Q 正沿y 轴负方向运动,说明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t =0.1 s 时质点P 正沿y 轴正方向运动,选项D 正确.答案 AD三、波动问题的多解性 波动问题出现多解性的原因:(1)空间周期性: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的距离Δx =nλ+x 0(n =0,1,2……),式中λ为波长,x 0表示传播距离中除去波长的整数倍部分后余下的那段距离.(2)时间周期性: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时间Δt =nT +t 0(n =0,1,2……),式中T 表示波的周期,t 0表示总时间中除去周期的整数倍部分后余下的那段时间.(3)传播方向的双向性:我们解决的都是仅限于波在一条直线上传播的情况,即有沿x 轴正方向或负方向传播的可能.(4)介质中质点间距离与波长的关系的不确定性:已知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及某一时刻它们所在的位置,由于波的空间周期性,则两质点存在着多种可能波形.做这类题目时,可根据题意,在两质点间先画出最简波形,然后再做一般分析,从而写出两质点间的距离与波长关系的通式.【例3】 如图5所示,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线,虚线是0.2 s 后的波形图线.图5(1)若波向左传播,求它传播的距离及最小距离; (2)若波向右传播,求它的周期及最大周期; (3)若波速为35 m/s ,求波的传播方向.解析 (1)由题图知,λ=4 m ,若波向左传播,传播的距离的可能值为Δx =nλ+34λ=(4n+3) m(n =0,1,2,…)最小距离为Δx min =3 m(2)若波向右传播,Δx =⎝⎛⎭⎫nλ+14λ=(4n +1) m(n =0,1,2,…),所用时间为Δt =⎝⎛⎭⎫n +14T =0.2 s ,故T =0.84n +1s(n =0,1,2,…),所以T max =0.8 s.(3)Δx =v ·Δt =35×0.2 m =7 m =(λ+3) m ,所以波向左传播. 答案 见解析。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4教学案全集(共32份)
第1节简_谐_运_动1.回复力是使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其方向指向平衡位置,简谐运动的回复力满足关系式:F=-kx。
2.由平衡位置指向物体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为物体的位移,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为振幅,物体在一个周期内的路程为四个振幅,但四分之一周期内的路程不一定为一个振幅。
3.振子做简谐运动时,振动能量不变,振子远离平衡位置时,动能减小,势能增大。
机械振动与简谐运动[自读教材·抓基础]1.机械振动(1)机械振动: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在某一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简称振动。
(2)平衡位置:物体能静止的位置(即机械振动的物体所围绕振动的位置)。
2.简谐运动(1)回复力:①概念:当物体偏离平衡位置时受到的指向平衡位置的力。
②效果:总是要把振动物体拉回至平衡位置。
(2)简谐运动:①定义:如果物体所受的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则物体所做的运动叫做简谐运动。
②公式描述:F =-kx (其中F 表示回复力,x 表示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k 为比例系数,“-”号表示F 与x 方向相反)。
[跟随名师·解疑难]1.弹簧振子应满足的条件(1)质量:弹簧质量比小球质量小得多,可以认为质量只集中于振子(小球)上。
(2)体积:弹簧振子中与弹簧相连的小球的体积要足够小,可以认为小球是一个质点。
(3)阻力:在振子振动过程中,忽略弹簧与小球受到的各种阻力。
(4)弹性限度:振子从平衡位置拉开的最大位移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2.简谐运动的位移(1)定义:振动位移可用从平衡位置指向振子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方向为从平衡位置指向振子所在位置,大小为平衡位置到该位置的距离。
(2)位移的表示方法:以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以振动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规定正方向,则某时刻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可用该时刻振子所在位置的坐标来表示。
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1)由F =-kx 知,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大小与振子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即回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教育资料】2017-2018学年高中创新设计物理教科版选修3-2学案:第一章 1-2 电磁感应的发现 感应电流产生的
[目标定位] 1.知道奥斯特实验、电磁感应现象,了解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发现过程.2.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3.能说出磁通量变化的含义,会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一、电磁感应的发现1.奥斯特实验的启迪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不少物理学家根据对称性的思考提出,既然电能产生磁,是否磁能产生电呢?2.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即“由磁生电”的条件,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法拉第将“磁生电”的现象分为五类:(1)变化中的电流;(2)变化中的磁场;(3)运动中的恒定电流;(4)运动中的磁铁;(5)运动中的导线.深度思考电流的磁效应与电磁感应有什么区别?答案电流的磁效应是指电流周围产生磁场,即“电生磁”.电磁感应现象是利用磁场产生感应电流,即“磁生电”.“电生磁”和“磁生电”是两种因果关系相反的现象,要正确区分这两种现象,弄清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关键.例1下列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A.通电导体周围产生磁场B.磁场对感应电流发生作用,阻碍导体运动C.由于导体自身电流发生变化,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D.电荷在磁场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解析根据引起电流原因的五类情况可知,导体自身电流发生变化,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为电磁感应现象.故选项C正确.答案 C二、磁通量及其变化1.磁通量的计算(1)B与S垂直时:Φ=BS,S为线圈的有效面积.如图1(a)所示.(2)B与S不垂直时:Φ=BS⊥=B⊥S,S⊥为线圈在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B⊥为B在垂直于S方向上的分量.如图(b)、(c)所示.(3)某线圈所围面积内有不同方向的磁场时,规定某个方向的磁通量为正,反方向的磁通量为负,求其代数和,如图(d)所示.图12.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其正、负分别表示与规定的穿入方向相同、相反.3.磁通量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磁感应强度B不变,有效面积S发生变化.如图2(a)所示.(2)有效面积S不变,磁感应强度B发生变化.如图(b)所示.(3)磁感应强度B和有效面积S都不变,它们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如图(c)所示.图24.用磁感线的条数表示磁通量.当回路中有不同方向的磁感线穿过时,磁通量是指穿过某一面磁感线的“净”条数,即不同方向的磁感线的条数差.深度思考将两个同圆心但大小不同的线圈套在条形磁铁上,通过哪个线圈的磁通量大?答案通过小线圈的磁通量大.若穿过某一平面的磁感线既有穿出,又有穿入,则穿过该面的合磁通量为磁感线的净条数.例2磁通量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重要物理量,如图3所示,通有恒定电流的导线MN与闭合线框共面,第一次将线框由位置1平移到位置2,第二次将线框绕cd边翻转到位置2,设先后两次通过线框的磁通量变化分别为ΔΦ1和ΔΦ2,则()图3A.ΔΦ1>ΔΦ2B.ΔΦ1=ΔΦ2C.ΔΦ1<ΔΦ2D.无法确定解析设闭合线框在位置1时的磁通量为Φ1,在位置2时的磁通量为Φ2,直线电流产生的磁场在位置1处比在位置2处要强,故Φ1>Φ2.将闭合线框从位置1平移到位置2,磁感线是从闭合线框的同一面穿过的,所以ΔΦ1=|Φ2-Φ1|=Φ1-Φ2;将闭合线框从位置1绕cd边翻转到位置2,磁感线分别从闭合线框的正反两面穿过,所以ΔФ2=|(-Φ2)-Φ1|=Φ1+Φ2(以原来穿过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后来从另一面穿过的方向为负方向).故正确选项为C.答案 C磁通量虽然是标量,但有正、负.该题中线框由位置1平移到位置2和绕cd边翻转到位置2时,在位置2的磁通量大小都相等,但磁感线穿入的方向相反.例3边长L=10cm的正方形线框有10匝,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间的夹角θ=30°,如图4所示,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B=2+3t (T),求:图4(1)2s末穿过线框的磁通量.(2)第3s内穿过线框的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解析(1)2s末穿过线框的磁感应强度B2=(2+3×2) T=8T,由Φ=BS sinθ,知2s末穿过线框的磁通量Φ=B2S sinθ=8×(0.1)2×sin30°Wb=4×10-2Wb.(2)第3s内磁感应强度的变化ΔB=3T,所以ΔΦ=ΔBS sinθ=3×(0.1)2×sin30°Wb=1.5×10-2Wb.答案(1)4×10-2Wb(2)1.5×10-2Wb(1)求解磁通量的变化量时要取有效面积;(2)磁通量的变化与线圈的匝数无关;(3)磁感线从不同侧面穿过线圈时磁通量的正、负不同.三、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如图5所示,将可移动导体棒AB放置在磁场中,并和电流表组成闭合回路.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图52.如图6所示,实验操作及电流计指针的摆动情况如下:图63.(1)电路闭合;(2)磁通量发生变化.如果电路不闭合,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但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就像直流电路一样,电路不闭合,没有电流,但电源仍然存在.深度思考在螺线管A(如图7甲所示)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t=t0时刻线圈B中有感应电流吗?图7答案有.虽然此时穿过B的磁通量为0,但磁通量在变化,感应电流的产生取决于Φ的变化,与Φ的大小无关.例4图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解析根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A选项中,电路没有闭合,无感应电流;B选项中,面积增大,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增大,有感应电流;C选项中,穿过线圈的磁感线相互抵消,Φ恒为零,无感应电流;D选项中,磁通量不发生变化,无感应电流.答案 B(1)电路闭合和磁通量发生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两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2)磁通量发生变化,其主要内涵体现在“变化”上,磁通量很大若没有变化也不会产生感应电流,某时刻磁通量虽然是零但是如果在变化仍然可以产生感应电流.1.(磁通量的理解)六根绝缘的导线,在同一平面内组成四个相等的正方形,导线中通以大小相等的电流,方向如图8所示,在这个四个正方形区域中,指向纸面内且磁通量最大的区域是()图8A.ⅠB.ⅡC.ⅢD.Ⅳ答案 A解析由于是直线电流的磁场,6支电流在每个区域的磁感线的分布都有区别,只有逐一求出6支电流在每个区域的分磁通量之和,才能进行比较.设每支电流的磁感线穿过相邻区域的有两条,穿过较远区域的有1条,就可以作出穿过各区域的磁感线分布图,如图所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2.(电磁感应现象)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答案 D解析产生感应电流必须满足的条件:①电路闭合;②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要发生变化.选项A、B电路闭合,但磁通量不变,不能产生感应电流,故选项A、B不能观察到电流表的变化;选项C满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也能产生感应电流,但是等我们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后,电流表中已没有电流,故选项C也不能观察到电流表的变化;选项D满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产生感应电流,可以观察到电流表的变化,所以选D.3.(产生感应电流的判断)(多选)如图9所示,竖直放置的长直导线通有恒定电流,有一矩形线框与导线在同一平面内,在下列情况中线框产生感应电流的是()图9A.导线中的电流变大B.线框向右平动C.线框向下平动D.线框以AB边为轴转动答案ABD4.(磁通量的变化)一电阻为R、面积为S的矩形导线框abcd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成θ=45°角(如图10所示).当导线框以ab边为轴顺时针转过90°的过程中,穿过导线框abcd的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____________.图10答案2BS(正、负均可)解析由Φ=BS sinθ,θ=45°知,初、末状态磁通量大小都为22BS,但由于初、末状态磁场穿过线框某一面方向相反,若选Φ初=22BS,则Φ末=-22BS,所以ΔΦ=Φ末-Φ初=-2BS,若选Φ初=-22BS,则ΔΦ=2BS.题组一电磁感应现象1.法拉第经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将历史上认为各自独立的学科“电学”与“磁学”真正联系起来.在下面几个典型的实验设计思想中,所做的推论后来被实验否定的是()A.既然磁铁可使近旁的铁块带磁性,静电荷可使近旁的导体表面感应出电荷,那么静止导线上的稳恒电流可使在近旁静止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B.既然磁铁可使近旁运动的导体中感应出电动势,那么稳恒电流也可使近旁运动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C.既然运动的磁铁可使近旁静止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那么静止的磁铁也可使近旁运动的导体中感应出电动势D.既然运动的磁铁可使近旁的导体中感应出电动势,那么运动导线上的稳恒电流也可使近旁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答案 A解析法拉第经过研究发现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都与变化和运动有关,B、C、D三项所叙述的情况都被实验证实了,A项中的推论不成立.2.唱卡拉OK用的话筒内有传感器,其中一种是动圈式的,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膜片后粘接一个轻小的金属线圈,线圈处于永磁体的磁场中,当声波使膜片振动时,就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传感器是根据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B.该传感器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C.膜片振动时,穿过金属线圈的磁通量不变D.膜片振动时,金属线圈中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答案 B解析当声波使膜片前后振动时,膜片后的金属线圈就会跟着振动,从而使处于永磁体的磁场中的线圈切割磁感线,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故B项正确,A、C、D项均错误.题组二磁通量及其变化的分析3.如图1所示,虚线框内有匀强磁场,大环和小环是垂直于磁场方向放置的两个圆环,分别用Φ1和Φ2表示穿过大、小两环的磁通量,则有()图1A.Φ1>Φ2B.Φ1<Φ2C.Φ1=Φ2D.无法确定答案 C解析对于大环和小环来说,磁感线的净条数没有变化,所以选C.4.如图2所示,ab是水平面内一个圆的直径,在过ab的竖直平面内有一根通电直导线ef,已知ef平行于ab.当ef向上竖直平移时,电流产生的磁场穿过圆的磁通量将()图2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始终为零D.不为零,但保持不变答案 C解析作出磁感线穿过圆的情况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根据磁场具有对称性可以知道,穿入圆的磁感线的条数与穿出圆的磁感线的条数是相等的,故磁通量始终为零,C项正确.5.如图3所示,a、b是两个同平面、同心放置的金属圆环,条形磁铁穿过圆环且与两环平面垂直,则穿过两圆环的磁通量Φa、Φb的大小关系为()图3A.Φa>ΦbB.Φa<ΦbC.Φa=ΦbD.不能比较答案 A解析条形磁铁磁场的磁感线的分布特点是:①磁铁内外磁感线的条数相同;②磁铁内外磁感线的方向相反;③磁铁外部磁感线的分布是两端密、中间疏.两个同心放置的同平面的金属圆环与磁铁垂直且磁铁在中央时,通过其中的磁感线的俯视图如图所示,穿过圆环的磁通量Φ=Φ进-Φ出,由于两圆环面积S a<S b,两圆环的Φ进相同,而Φ出a<Φ出,所以穿过两圆环的有效磁通量Φa>Φb,故A正确.b题组三有无感应电流的判断6.(多选)下列情况中都是线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其中线框中有感应电流的是() 答案BC解析A中导体虽然“切割”了磁感线,但穿过闭合线框的磁通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感应电流;B中线框的一部分导体“切割”了磁感线,穿过线框的磁感线条数越来越少,线框中有感应电流;C中虽然与A近似,但由于是非匀强磁场,运动过程中,穿过线框的磁感线条数增加,线框中有感应电流;D中尽管线框是部分切割,但磁感线条数不变,无感应电流.故选B、C.7.如图4所示,恒定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有小缺口的圆形的导体线圈,线圈平面垂直于磁场方向.当线圈在此磁场中做下列哪种运动(均未出磁场)时,线圈能产生感应电流()图4A.ab连在一起,线圈沿自身所在的平面做匀速运动B.线圈沿自身所在的平面做加速运动C.线圈绕任意一条直径做匀速转动D.ab连在一起,线圈绕任意一条直径做变速转动答案 D解析B、C两个选项错误的原因是线圈没有形成回路,A选项错误的原因是匀速平移不会改变磁通量的大小.8.(多选)如图5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两条平行的金属导轨,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导轨上有两条可沿导轨自由移动的金属棒ab、cd,与导轨接触良好.这两条金属棒ab、cd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v2,若井字形回路中有感应电流通过,则可能()图5A.v1>v2B.v1<v2C.v1=v2D.无法确定答案AB9.(多选)如图6所示,开始时矩形线框与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且一半在磁场内,一半在磁场外,若要使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图6A.将线框向左拉出磁场B.以ab边为轴转动C.以ad边为轴转动(小于60°)D.以bc边为轴转动(小于60°)答案ABC解析将线框向左拉出磁场的过程中,线框的bc部分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或者说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减少,所以线框中将产生感应电流;当线框以ab边为轴转动时,线框的cd边的右半段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或者说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在发生变化,所以线框中将产生感应电流;当线框以ad边为轴转动(小于60°)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在减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线框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如果转过的角度超过60°(60°~300°),bc边将进入无磁场区,那么线框中将不产生感应电流;当线框以bc边为轴转动时,如果转动的角度小于60°,则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始终保持不变(其值为磁感应强度与矩形线框面积的一半的乘积).10.某学生做观察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将电流表、线圈A和B、蓄电池、开关用导线连接成如图7所示的实验电路,当他接通、断开开关时,电流表的指针都没有偏转,其原因是()图7A.开关位置接错B.电流表的正、负极接反C.线圈B的接头3、4接反D.蓄电池的正、负极接反答案 A解析图中所示开关的连接不能控制含有电源的电路中电流的通断.而本实验的内容之一就是用来研究在开关通断瞬间,电流的有无是否导致磁场发生变化,进而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因而图中接法达不到目的.关键是开关没有起到控制电源接通、断开的作用,开关应串联到电源和接头1、2之间.11.如图8所示,固定于水平面上的金属架CDEF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MN沿框架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运动.t=0时刻,磁感应强度为B0,此时刻MN到达的位置使MDEN 构成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为使MN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从t=0开始,磁感应强度B应怎样随时间t变化?请推导出这种情况下B与t的关系式.图8答案B=B0ll+v t解析要使MN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应使穿过线框平面的磁通量不发生变化,在t=0时刻,穿过线框平面的磁通量Φ1=B0S=B0l2设t时刻的磁感应强度为B,此时刻磁通量为Φ2=Bl(l+v t)由Φ1=Φ2得B=B0ll+v t.。
高中创新设计物理教科版选修3-4学案:第一章 机械振动 章末整合提升含解析
章末整合提升机械振动⎩⎪⎪⎪⎪⎪⎪⎨⎪⎪⎪⎪⎪⎪⎧简谐振动⎩⎪⎪⎪⎪⎪⎪⎨⎪⎪⎪⎪⎪⎪⎧特征⎩⎪⎨⎪⎧运动特征:往复运动、周期性受力特征:回复力F =-kx 简谐运动的数学表达式:x =A sin (ωt +φ)=A sin (2πTt +φ)=A sin (2πft +φ)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振幅A :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的最大值周期T :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频率f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初相φ:用角度描述振子的初始位置简谐运动的图像⎩⎪⎨⎪⎧正弦曲线:纵坐标表示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物理意义:描述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从图像可获得的信息:振幅、周期、位移等两个重要模型⎩⎪⎨⎪⎧弹簧振子:合力为回复力单摆⎩⎪⎨⎪⎧ 回复力来源: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摆角小于5°周期公式:T =2π l g 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g =4π2l T 2简谐运动的能量:振幅决定振动的能量机械振动⎩⎪⎨⎪⎧阻尼振动⎩⎪⎨⎪⎧ 特征:振幅递减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受迫振动⎩⎪⎨⎪⎧定义: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频率: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共振:f 驱=f 固时振幅最大一、简谐运动的图像及应用 由简谐运动的图像可以获得的信息:(1)确定振动质点在任一时刻的位移;(2)确定振动的振幅;(3)确定振动的周期和频率;(4)确定各时刻质点的振动方向;(5)比较各时刻质点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例1】 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_______.图1A.频率是2 HzB.振幅是5 cmC.t=1.7 s时的加速度为正,速度为负D.t=0.5 s时质点所受的回复力为零E.图中a、b两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图中a、b两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由题图可知,质点振动的周期为2 s,经计算得频率为0.5 Hz.振幅为5 m,所以A、B选项错误;t=1.7 s时的位移为负,加速度为正,速度为负,因此C选项正确;t=0.5 s时质点在平衡位置,所受的回复力为零,D选项正确;a、b两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都为负方向,指向平衡位置,故E正确,F错误.答案CDE针对训练悬挂在竖直方向上的弹簧振子,周期T=2 s,从最低点位置向上运动时开始计时,在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像如图2所示,关于这个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t=1.25 s,振子的加速度为正,速度也为正B.t=1 s,弹性势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C.t=0.5 s,弹性势能为零,重力势能最小D.t=2 s,弹性势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解析由图像可知t=1.25 s时,位移为正,加速度为负,速度也为负,A错误;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其振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在最高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为零,B错误;在最低点重力势能最小,动能为零,所以弹性势能最大;在平衡位置,动能最大,由于弹簧发生形变,弹性势能不为零,C错,D正确.答案 D二、简谐运动的周期性和对称性1.周期性: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完成一次全振动后,再次振动时则是重复上一个全振动的形式,所以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经过同一位置可以对应不同的时刻,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具有周期性.2.对称性(1)速率的对称性:系统在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位置具有相等的速率.(2)加速度和回复力的对称性:系统在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位置具有等大反向的加速度和回复力.(3)时间的对称性:系统通过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振动过程中通过任意两点A 、B 的时间与逆向通过这两点的时间相等.【例2】 某质点做简谐运动,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经0.2 s 第一次到达M 点,如图3所示.再经过0.1 s 第二次到达M 点,求它再经多长时间第三次到达M 点?图3解析 第一种情况:质点由O 点经过t 1=0.2 s 直接到达M ,再经过t 2=0.1 s 由点C 回到M .由对称性可知,质点由点M 到达C 点所需要的时间与由点C 返回M 所需要的时间相等,所以质点由M 到达C 的时间为t ′=t 22=0.05 s.质点由点O 到达C 的时间为从点O 到达M 和从点M 到达C 的时间之和,这一时间则恰好是T4,所以该振动的周期为:T =4(t 1+t ′)=4×(0.2+0.05)s =1 s ,质点第三次到达M 点的时间为t 3=T 2+2t 1=⎝⎛⎭⎫12+2×0.2s =0.9 s. 第二种情况:质点由点O 向B 运动,然后返回到点M ,历时t 1=0.2 s ,再由点M 到达点C 又返回M 的时间为t 2=0.1 s .设振动周期为T ,由对称性可知t 1-T 4+t 22=T 2,所以T =13s ,质点第三次到达M 点的时间为t 3=T -t 2=⎝⎛⎭⎫13-0.1s =730s. 答案 0.9 s 或730 s三、单摆周期公式的应用 1.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lg.该公式提供了一种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2.注意:(1)单摆的周期T 只与摆长l 及g 有关,而与振子的质量及振幅无关. (2)l 为等效摆长,表示从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要区分摆长和摆线长.小球在光滑圆周上小角度振动和双线摆也属于单摆,“l ”实际为摆球到摆动所在圆弧的圆心的距离.(3)g 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或“等效重力加速度”.【例3】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常将未知现象同已知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点,进一步推测未知现象的特性和规律.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在研究异种电荷的吸引力问题时,曾将扭秤的振动周期与电荷间距离的关系类比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到地心距离的关系.已知单摆摆长为l ,引力常量为G ,地球质量为M ,摆球到地心的距离为r ,则单摆振动周期T 与距离r 的关系式为( )A .T =2πr GMl B .T =2πr l GM C .T =2πrGMlD .T =2πlr GM解析 由单摆周期公式T =2πlg及黄金代换式GM =gr 2,得T =2πr l GM. 答案 B。
2017-2018学年高中创新设计物理教科版选修3-2学案:第一章 4 楞次定律 Word版含解析
[目标定位] 1.掌握右手定则.2.通过实验探究,感受楞次定律的实验推导过程,培养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3.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及知道右手定则实际上是楞次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并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一、右手定则1.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可以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将右手手掌伸平,使大拇指与其余并拢的四指垂直,并与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手心穿入,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这时四指的指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2.当切割磁感线时四指的指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即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注意等效电源内部感应电流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例1下图表示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ab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情景,其中能产生由a到b的感应电流的是()解析由右手定则判知,A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b,B、C、D中均为b→a.答案 A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应用右手定则比较方便.二、楞次定律1.实验探究将螺线管与电流表组成闭合回路,分别将N极、S极插入、拔出螺线管,如图1所示,记录感应电流方向如下:图12.分析操作方法内容甲 乙 丙 丁 N 极向下 插入线圈 N 极向上 拔出线圈 S 极向下 插入线圈 S 极向上 拔出线圈 原来磁场的方向 向下 向下 向上 向上 原来磁场的磁通量变化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感应电流方向 逆时针 (俯视) 顺时针 (俯视) 顺时针 (俯视) 逆时针 (俯视) 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向上 向下 向下 向上 原磁场的方向与感应 电流的磁场方向的关系 相反相同相反相同3.楞次定律(1)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2)简化表述:⎭⎪⎬⎪⎫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增反减同 (3)适用情况:所有电磁感应现象. 深度思考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的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感应电流的磁场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 当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当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
2018创新设计《高考物理总复习》选修3-3和3-4
2018创新设计《高考物理总复习》选修3-3和3-4[高考导航]考点内容要求高考命题实况常考题型命题热点2014 2015 2016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Ⅰ卷Ⅱ:T33(1)卷Ⅲ:T33(1)选择题填空题①布朗运动②热运动③分子力与分子势能④热量和内能阿伏加德罗常数Ⅰ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Ⅰ温度、内能Ⅰ固体、液体与气体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Ⅰ卷Ⅰ:T33(2)卷Ⅱ:T33卷Ⅰ:T33卷Ⅱ:T33(2)卷Ⅰ:T33(2)卷Ⅱ:T33卷Ⅲ:T33(2)选择题计算题①晶体、非晶体②气体压强的计算③气体实验定律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⑤对液体表面张力的理解液晶的微观结构Ⅰ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Ⅰ气体实验定律Ⅱ理想气体Ⅰ饱和蒸汽、未饱和蒸汽、饱和蒸汽压Ⅰ相对湿度Ⅰ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关系:T=t+273.15 K。
3.分子的动能(1)分子动能是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
(2)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的平均值,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热运动的总动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总和。
4.分子的势能(1)意义: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
(2)分子势能的决定因素:微观上——决定于分子间距离和分子排列情况;宏观上——决定于体积和状态。
5.物体的内能(1)等于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是状态量。
(2)对于给定的物体,其内能大小由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决定。
(3)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位置高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4)改变内能的方式知识点三、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气体和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知识点四、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1.原理与操作2.注意事项(1)将所有的实验用具擦洗干净,不能混用。
(2)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以小于0.1%为宜。
(3)浅盘中的水离盘口面的距离应较小,并要水平放置,以便准确地画出薄膜的形状,画线时视线应与板面垂直。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选修34全一册教学案(22份)鲁科版3(教案)
第节单摆.单摆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在偏角很小的状况下,单摆做简谐运动。
单摆的回复力由重力沿圆弧切向的分力供应。
.单摆的周期公式为:=π ,此式仅在摆角小于°时成立,单摆的周期由摆长和重力加速度共同决定,与摆球质量没关。
.由=π 得=,依照此式可求出某地的重力加速度。
单摆的运动[ 自读教材·抓基础].定义把一根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拴一个小球,线的质量和球的大小能够忽略不计,这种装置叫做单摆。
.单摆的回复力() 回复力的本源:摆球的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
() 回复力的特点:在偏角很小时,单摆的回复力与它偏离平衡地址的位移成正比,方向总指向平衡地址。
.运动规律单摆在偏角很小时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像依照正弦函数规律。
[ 随从名师·解疑难].单摆是一种理想模型,实质摆可视为单摆的要求是什么?() 细线形变要求:细线的伸缩能够忽略。
() 细线与小球质量要求:细线质量与小球质量对照能够忽略。
() 小球密度要求:小球的密度较大。
() 线长度要求:球的直径与线的长度对照能够忽略。
() 受力要求:与小球碰到的重力及线的拉力对照,空气对它的阻力能够忽略。
() 摆角要求:单摆在摇动过程中要求摆角小于°。
.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判断单摆可否做简谐运动,可解析摆球的受力状况,看回复力可否吻合=-的特点,如图-- 所示。
图--() 在随意地址,有向线段OP 为此时的位移,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θ 供应摆球以点为中心做往来运动的回复力。
() 在摆角很小时,θ ≈ θ=,=θ=,方向与摆球位移方向相反,因此有回复力回==-。
令=,那么回=-。
因此,在摆角θ 不高出°时,单摆做简谐运动。
.单摆的运动特点() 摆球以悬挂点 ( ′点 ) 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变速圆周运动。
() 摆球以最低点 ( 点 ) 为平衡地址做简谐运动。
[ 特别提示 ]() 单摆振动的回复力为摆球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回复力不是摆球所受的合外力,自然向心力也不是摆球所受的合外力( 最高、最低点除外)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 简谐运动的图像和公式[目标定位] 1.知道所有简谐运动的图像都是正弦(或余弦)曲线.2.会根据简谐运动的图像找出物体振动的周期和振幅,并能分析有关问题.3.理解简谐运动的表达式,能从该表达式中获取振幅、周期(频率)、相位、初相等相关信息.一、简谐运动的图像1.坐标系的建立: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描绘出简谐运动中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称为简谐运动的图像(或称振动图像).2.图像形状:严格的理论和实验都证明所有简谐运动的运动图像都是正弦(或余弦)曲线.3. 由简谐运动图像,可找出物体振动的周期和振幅.想一想 在描述简谐运动图像时,为什么能用薄板移动的距离表示时间?答案 匀速拉动薄板时,薄板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即x =v t ,因此,一定的位移就对应一定的时间,这样匀速拉动薄板时薄板移动的距离就能表示时间.二、简谐运动的表达式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可用正弦函数(或余弦函数)来表示.即x =A sin(ωt +φ)其中ω=2πT ,f =1T ,综合可得x =A sin(2πTt +φ)=A sin(2πft +φ).式中A 表示振动的振幅,T 和f 分别表示物体振动的周期和频率.物体在不同的初始位置开始振动,φ值不同.三、简谐运动的相位、相位差 1.相位在式x =A sin(2πft +φ)中,“2πft +φ”这个量叫做简谐运动的相位. t =0时的相位φ叫做初相位,简称初相. 2.相位差指两振动的相位之差. 一、对简谐运动图像的认识 1.形状:正(余)弦曲线 2.物理意义表示振动质点在不同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获取信息(1)简谐运动的振幅A 和周期T ,再根据f =1T求出频率.(2)任意时刻质点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图1所示,质点在t 1、t 2时刻的位移分别为x 1和-x 2.图1(3)任意时刻质点的振动方向:看下一时刻质点的位置,如图2中a 点,下一时刻离平衡位置更远,故a 点对应的时刻质点向x 轴正方向振动.图2(4)判断质点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变化情况:若远离平衡位置,则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位移越来越大;若靠近平衡位置,则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位移越来越小.注意:振动图像描述的是振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而非质点运动的轨迹.比如弹簧振子沿一直线做往复运动,其轨迹为一直线,而它的振动图像却是正弦曲线.【例1】 (多选)如图3所示为某物体做简谐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A .由P →Q ,位移在增大B .由P →Q ,速度在增大C .由M →N ,位移先减小后增大D .由M →N ,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解析 由P →Q ,位置坐标越来越大,质点远离平衡位置运动,位移在增大而速度在减小,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由M →N ,质点先向平衡位置运动,经平衡位置后又远离平衡位置,因此位移先减小后增大,由a =F m =-kxm 可知,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答案 AC借题发挥 简谐运动图像的应用(1)可以从图像中直接读出某时刻质点的位移大小和方向、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质点的最大位移.(2)可比较不同时刻质点位移的大小、速度的大小、加速度的大小.(3)可以预测一段时间后质点位于平衡位置的正向或负向,质点位移的大小与方向,速度、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趋势.针对训练1 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像如图4所示,在前2 s 内具有最大负方向速度的时刻是( )图4A .0.5 sB .1 sC .1.5 sD .2 s解析 质点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速度方向也可以根据切线斜率的正、负来判断,也可以根据下一时刻位移的变化来判断,还可以根据简谐运动的过程来判断.答案 B二、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与相位、相位差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表达式 x =A sin(2πft +φ)1.由简谐运动的表达式我们可以直接读出振幅A 、频率f 和初相φ.可根据T =1f 求周期,可以求某一时刻质点的位移x .2.关于两个相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相位差Δφ=φ2-φ1的理解 (1)取值范围:-π≤Δφ≤π.(2)Δφ=0,表明两振动步调完全相同,称为同相. Δφ=π,表明两振动步调完全相反,称为反相. (3)Δφ>0,表示振动2比振动1超前. Δφ<0,表示振动2比振动1滞后.【例2】 一个小球和轻质弹簧组成的系统按x 1=5sin ⎝⎛⎭⎫8πt +π4cm 的规律振动. (1)求该振动的周期、频率、振幅和初相.(2)另一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 2=5sin ⎝⎛⎭⎫8πt +54πcm ,求它们的相位差. 解析 (1)已知ω=8π rad/s ,由ω=2πT 得T =14 s ,f =1T =4 Hz.A =5 cm ,φ1=π4.(2)由Δφ=(ωt +φ2)-(ωt +φ1)=φ2-φ1得,Δφ=54π-π4=π.答案 (1)14 s 4 Hz 5 cm π4(2)π针对训练2 (多选)有两个简谐运动,其表达式分别是x 1=4sin ⎝⎛⎭⎫100πt +π3cm ,x 2=5sin ⎝⎛⎭⎫100πt +π6c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振幅相同 B .它们的周期相同 C .它们的相位差恒定D .它们的振动步调一致解析 由简谐运动的公式可看出,振幅分别为4 cm 、5 cm ,故不同;ω都是100π rad/s ,所以周期(T =2πω)都是150 s ;由Δφ=(100πt +π3)-(100πt +π6)=π6得相位差(为π6)恒定;Δφ≠0,即振动步调不一致.答案 BC简谐运动的图像1.(多选)如图5所示是表示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 .t 1时刻振子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上正方向运动B .t 2时刻振子的位移最大C .t 3时刻振子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上正方向运动D .该图像是从平衡位置计时画出的解析 t 1时刻振子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负方向运动,选项A 错误;t 2时刻振子运动到负向最大位移处,选项B 正确;t 3时刻振子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上正方向运动,选项C 正确;该图像是从正向最大位移处计时画出的,选项D 错误.答案 BC2.装有砂粒的试管竖直静立于水面,如图6所示,将管竖直提起少许,然后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在一定时间内试管在竖直方向近似做简谐运动.若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如图所示描述试管振动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图6解析 试管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平衡位置是在重力与浮力相等的位置,开始时向上提起的距离,就是其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正向最大位移.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 D简谐运动的表达式3.(多选)一弹簧振子A 的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式为x =0.1sin 2.5πt ,位移x 的单位为m ,时间t 的单位为s.则( )A .弹簧振子的振幅为0.2 mB .弹簧振子的周期为1.25 sC .在t =0.2 s 时,振子的运动速度为零D .若另一弹簧振子B 的位移y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 =0.2 sin ⎝⎛⎭⎫2.5πt +π4,则振动A滞后B π4解析 由振动方程为x =0.1sin 2.5πt ,可读出振幅A =0.1 m ,圆频率ω=2.5π rad/s ,故周期T =2πω=2π2.5π s =0.8 s ,故A 、B 错误;在t =0.2 s 时,振子的位移最大,故速度最小,为零,故C 正确;两振动的相位差Δφ=φB -φA =π4,即B 超前A π4,或说A 滞后B π4,选项D正确.答案 CD4.(多选)物体A 做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是x A =3sin ⎝⎛⎭⎫100t +π2 m ,物体B 做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是x B =5sin ⎝⎛⎭⎫100t +π6 m .比较A 、B 的运动( ) A .振幅是矢量,A 的振幅是6 m ,B 的振幅是10 m B .周期是标量,A 、B 周期相等,都为100 s C .A 振动的频率f A 等于B 振动的频率f B D .A 的相位始终超前B 的相位π3解析 振幅是标量,A 、B 的振动范围分别是6 m 、10 m ,但振幅分别为3 m 、5 m ,A 错;A 、B 的周期均为T =2πω=2π100 s =6.28×10-2 s ,B 错;因为T A =T B ,故f A =f B ,C 对;Δφ=φA -φB =π3,为定值,D 对.答案 CD题组一 简谐运动的图像1.(多选)关于简谐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表示质点振动的轨迹是正弦或余弦曲线B .由图像可判断任一时刻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与方向C .表示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D .由图像可判断任一时刻质点的速度方向解析 振动图像表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是运动轨迹,A 错,C 对;由振动图像可判断质点位移和速度大小及方向,B 、D 对.答案 BCD2.(多选)如图1所示是一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振动周期是2×10-2 sB.第2个10-2 s内物体的位移是-10 cmC.物体的振动频率为25 HzD.物体的振幅是10 cm解析振动周期是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在图像上是两相邻极大值间的距离,所以周期是4×10-2 s.又f=1T,所以f=25 Hz,则A项错误,C项正确;正、负最大值表示物体的振幅,所以振幅A=10 cm,则D项正确;第2个10-2 s的初位置是10 cm,末位置是0,根据位移的概念有x=-10 cm,则B项正确.答案BCD3.(多选)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如图2所示,则该质点()图2A.在0~0.01 s内,速度与加速度同向B.在0.01~0.02 s内,速度与回复力同向C.在0.025 s时,速度为正,加速度为正D.在0.04 s时,速度最大,回复力为零解析F、a与x始终反向,所以由x的正负就能确定a的正负.在x t图像上,图线各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的速度,由斜率的正负又可确定v的正负,由此判断A、C正确.答案AC4.如图3甲所示为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间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图乙为这个弹簧振子的振动图像,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3A.在t=0.2 s时,弹簧振子可能运动到B位置B.在t=0.1 s与t=0.3 s两个时刻,弹簧振子的速度相同C.从t=0到t=0.2 s的时间内,弹簧振子的动能持续地增大D.在t=0.2 s与t=0.6 s两个时刻,弹簧振子的加速度相同答案 A5.如图4所示是用频闪照相的方法获得的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下列有关该图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图4A.该图像的坐标原点是建立在弹簧振子小球的平衡位置B.从图像可以看出小球在振动过程中是沿x轴方向移动的C.为了显示小球在不同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让底片沿x轴方向匀速运动D.图像中小球的疏密显示出相同时间内小球位置变化快慢不同解析该图像的坐标原点是建立在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小球的振动过程是沿x轴方向移动的,故选项A、B正确;由获得图像的方法知,选项C错误;频闪照相是在相同时间内留下的小球的像.因此小球的疏密显示了它的位置变化快慢,选项D正确.答案 C6.一个弹簧振子沿x轴做简谐运动,取平衡位置O为x轴坐标原点.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经过四分之一周期,振子具有沿x轴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能正确反映振子位移x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是()解析根据F=-kx及牛顿第二定律得a=Fm=-km x,当振子具有沿x轴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时,具有沿x轴负方向的最大位移,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答案 A7.(多选)图5为甲、乙两单摆的振动图像,则()图5A.若甲、乙两单摆在同一地点摆动,则甲、乙两单摆的摆长之比l甲∶l乙=2∶1B.若甲、乙两单摆在同一地点摆动,则甲、乙两单摆的摆长之比l甲∶l乙=4∶1C.若甲、乙两摆摆长相同,且在不同的星球上摆动,则甲、乙两摆所在星球的重力加速度之比g甲∶g乙=4∶1D.若甲、乙两摆摆长相同,且在不同的星球上摆动,则甲、乙两摆所在星球的重力加速度之比g甲∶g乙=1∶4解析由图像可知T甲∶T乙=2∶1,若两单摆在同一地点,则两摆长之比为l甲∶l乙=4∶1;若两摆长相等,则所在星球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g甲∶g乙=1∶4.答案BD8.如图6甲、乙所示为一单摆及其振动图像,由图回答:图6(1)单摆的振幅为,频率为,摆长约为(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图中所示周期内位移x最大的时刻为.(2)若摆球从E指向G为正方向,α为最大摆角,则图像中O、A、B、C点分别对应单摆图中的点.一个周期内加速度为正且减小,并与速度同方向的时间范围是.势能增加且速度为正的时间范围是.答案 (1)3 cm 0.5 Hz 1 m 0.5 s 末和1.5 s 末 (2)E 、G 、E 、F 1.5~2 s 0~0.5 s 题组二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与相位、相位差9.有一个弹簧振子,振幅为0.8 cm ,周期为0.5 s ,初始时具有负向最大加速度,则它的振动方程是( )A .x =8×10-3sin ⎝⎛⎭⎫4πt +π2m B .x =8×10-3sin ⎝⎛⎭⎫4πt -π2m C .x =8×10-1sin ⎝⎛⎭⎫πt +32πm D .x =8×10-1sin ⎝⎛⎭⎫4πt +π2m解析 ω=2πT =4π rad/s ,当t =0时,具有负向最大加速度,则x =A ,所以初相φ=π2,表达式为x =8×10-3·sin ⎝⎛⎭⎫4πt +π2m ,A 对. 答案 A10.(多选)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 =A sin π4t ,则质点( )A .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位移相同B .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速度相同C .第3 s 末与第5 s 末的位移方向相同D .第3 s 末与第5 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解析 根据x =A sin π4t 可求得该质点振动周期为T = 8 s ,则该质点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图像的斜率为正表示速度为正,反之为负,由图可以看出第1 s 末和第3 s 末的位移相同,但斜率一正一负,故速度方向相反,选项A 正确,B 错误;第3 s 末和第5 s 末的位移方向相反,但两点的斜率均为负,故速度方向相同,选项C 错误,D 正确.答案 AD11.(多选)一弹簧振子沿x 轴振动,振幅为4 cm ,振子的平衡位置位于x 轴上的O 点.图7甲中的a 、b 、c 、d 为四个不同的振动状态:黑点表示振子的位置,黑点上的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图乙给出的①②③④四条振动图线,可用于表示振子的振动图像的是( )图7A .若规定状态a 时t =0,则图像为①B .若规定状态b 时t =0,则图像为②C .若规定状态c 时t =0,则图像为③D .若规定状态d 时t =0,则图像为④解析 若规定状态a 时t =0,振子从x =3 cm 处沿正方向运动,图像①符合,故选项A 正确;若规定状态b 时t =0,振子从x =2 cm 处沿负方向运动,图像②不符合,故选项B 错误;若规定状态c 时t =0,振子从x =-2 cm 处沿负方向运动,图像③不符合,故选项C 错误;若规定状态d 时t =0,振子从x =4 cm 处沿正方向运动,图像④符合,故选项D 正确.答案 AD12.如图8所示,一弹簧振子在M 、N 间沿光滑水平杆做简谐运动,坐标原点O 为平衡位置,MN =8 cm.从小球经过图中N 点时开始计时,到第一次经过O 点的时间为0.2 s ,则小球的振动周期为s ,振动方程为x =cm.图8解析 从N 点到O 点刚好为T 4,则有T 4=0.2 s ,故T =0.8 s ;由于ω=2πT =5π2 rad/s ,而振幅为4 cm ,从最大位移处开始振动,所以振动方程为x =4cos5π2t cm. 答案 0.8 4cos5π2t 13.如图9所示为A 、B 两个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请根据图像写出:图9(1)A 的振幅是 cm ,周期是 s ;B 的振幅是cm ,周期是s. (2)这两个简谐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3)在时间t =0.05 s 时两质点的位移分别是多少?解析 (1)由图像知:A 的振幅是0.5 cm ,周期是0.4 s ;B 的振幅是0.2 cm ,周期是0.8 s. (2)由图像知:t =0时刻A 中振动的质点从平衡位置开始沿负方向振动,φA =π,由T A=0.4 s ,得ωA =2πT A =5π rad/s.则A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 A =0.5sin(5πt +π) cm.t =0时刻B 中振动的质点从平衡位置沿正方向已振动了14周期,φB =π2,由T B =0.8 s 得ωB =2πT B =2.5π,则B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 B =0.2sin ⎝⎛⎭⎫2.5πt +π2cm. (3)将t =0.05 s 分别代入两个表达式中得:x A =0.5sin(5π×0.05+π) cm =-0.5×22cm =-24 cm ,x B =0.2sin ⎝⎛⎭⎫2.5π×0.05+π2cm =0.2sin 58π cm. 答案 (1)0.5 0.4 0.2 0.8 (2)x A =0.5sin(5πt +π)cm ,x B =0.2sin ⎝⎛⎭⎫2.5πt +π2cm (3)x A=-24cm , x B =0.2sin 58π cm.14.有一弹簧振子在水平方向上的B 、C 之间做简谐运动,已知B 、C 间的距离为20 cm ,振子在2 s 内完成了10次全振动.若从某时刻振子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t =0),经过14周期振子有正向最大加速度.(1)求振子的振幅和周期;(2)在图10中作出该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图10(3)写出振子的振动方程.解析 (1)x BC =20 cm ,t =2 s ,n =10,由题意可知:A =x BC 2=20 cm 2=10 cm ,T =t n =2 s10=0.2 s.(2)由振子经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经过14周期振子有正向最大加速度,可知振子此时在负方向最大位移处.所以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3)由A =10 cm ,T =0.2 s ,ω=2πT =10π rad/s ,故振子的振动方程为x =10sin(10πt +π)cm.答案 (1)10 cm 0.2 s (2)见解析图(3)x =10sin (10πt +π)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