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城镇化对妇女儿童带来的影响的调研报告
天峨县人民法院陈少杰
【内容摘要】
天峨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位于红水河上游。作为发展较快的城镇之一,面临三大产业升级的压力。随着经济发展与调整的脚步,我县的城镇化也在加速发展中。在我县城镇化进程中,对我县妇女儿童带来了哪些影响,以及应该如何促进我县妇女儿童全方面的发展?结合“两纲”的指导要求,本院就“城镇化对妇女儿童带来的影响”开展了专项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妇女儿童权益城镇化影响对策
调查目的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法律体系和公共政策,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促进两性和谐发展,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保障妇女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完善覆盖城乡的儿童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初级教育服务的均等化,建立和完善适度普惠的儿童福利体系;提高儿童工作社会化服务水平,创建
儿童友好型社会环境;完善保护儿童的法规体系和保护机制,依法保护儿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基本概况
一、妇女进城务工问题。
由于封建残余正逐步从人们的思想里淡化,国家城镇化系列的政策的推动以及物价上涨等生活经济方面的压力,导致妇女更多的走出农村,向城镇务工求职。进城务工拓宽了妇女们的眼界,提高了妇女的经济地位。在务工过程中,为增加劳动技能,供职方提供专业培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妇女的劳动技能水平。
但农村妇女在进城务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就业渠道狭窄,劳动合同签订率低。
进城务工妇女都是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纷纷进城务工,她们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组织。企业、雇主与务工者签订书面劳动(聘用)合同或服务协议的较少,大多是“口头协议”或“押金合同”。导致当用工单位与务工妇女之间发生劳务纠纷时,务工妇女的权益因没签订用工合同而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劳动和社会保障落实不到位。
在应享受的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五项社会保险中,能享受到的进城务工妇女比例偏低。一方面是用工单
位不依法依规主动为职工交纳上述社会保险;另一方面是部分进城务工妇女对于缴纳养老保险的认识不足,她们觉得自己要缴纳一部分钱,不合适,只求眼前实实在在到手的现金,缺乏长远目光。因此,在遇到生育、疾病和事业等困难时,没能享受到应有的保障。
(三)、维权意识薄弱,维权能力有限。
进城务工妇女的法律意识淡薄,维权困难。由于受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等因素的限制,当进城务工妇女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她们缺少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当她们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不敢主张,怕受到用人单位的解雇,失去工作。同时因自己的法律知识水平有限,无法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她们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自认倒霉。
二、留守儿童问题。
父母外出务工后,留守儿童在亲情关怀及成长教育等方面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亲情关怀缺失。
一般家庭夫妻均外出务工,多数留守儿童每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打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留守儿童与其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淡漠,他们无法得到足够来自父母的关爱。
安全问题有待解决。大部分的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监管不力,或顾不过来,或无人照管。而儿童又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更容易遭受伤害或侵害。
存在不良行为。留守儿童沾染不良行为、违法犯罪现象发生频率较高。由于缺少家庭有效监护,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并且容易受不良环境影响,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一些孩子逃学、旷课,沉溺于网吧、电子游戏场所或娱乐场所等,这些不良行为由于缺乏家长的及时正确引导和帮助,不能及时得到纠正。从而逐渐导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妇女与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妇女为更加适应城镇化的潮流,自愿的或者被动的去接受教育,从农村妇女识字程度到县城里妇女越来越多的谋求更高学历与学位。妇女不再被动的接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也逐步破除女子为家被迫放弃学习的现状。从县城里中考、高考成绩来看,女生获得好成绩的概率较之男生的高,进入高等学府的比例也较男生高。
对于儿童的教育,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以来,大多数孩子都能进入学校学习,少数民族的口音也正在被标准的普通话取代。并且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入学接受义务教育,采取措施防止其辍学。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多数依法依规保障适龄儿童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耐心教
育、帮助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校的寄宿条件也在完善,解决了农村学生到城里上学的某些烦恼与困惑。
我县对于初级教育教师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由此人们对于优秀老师的需求在增长,同时形成良性的就业岗位的循环。但不难看出,农村孩子在进入县城学习时,碰到类似于基础薄弱、性格温弱、家庭困难等问题,由此易产生自卑心理与厌学情绪。同时,又出现另外一种问题。学习的门槛变低,一些孩子们认为授课是学校的应尽义务,自己学或不学学校干预不了,不珍惜学习的机会。与此相对的一种极端又为,城镇化所强迫的儿童的必须受教问题,制度化地灭失了孩子的玩乐时光,应试化教育在孩子心理形成先看成绩,再看性格的交友标准,变态化心理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婚姻家庭问题。于好的方面,城镇化给许多家庭带来了纷繁多彩的娱乐活动,多数有利于增加家庭内部间的联系,利于增加妇女与儿童的幸福感。但由于科技化的到来与农转非或70年代左右的婚姻不同步,导致家庭的正确接受程度与网络通讯不适,往往网络聊天成为夫妻间相互猜忌的导火线。而妇女在面对网络时的好奇与在家庭中缺少的关爱,有时候会犯一些婚姻中的错误,导致婚姻家庭不和睦。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儿童的吸引是极大的,不加以正确引导,极易致使儿童沉溺网络,不务正业。由于妇女独立性的增长,离家的时间越来越长,外出婚嫁的人数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