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上数学,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例1集体备课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的内容主要包括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新的知识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来表示一些物体,同时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已经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概念和关系,但是对于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可能还有一些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具体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来表示一些物体。
2.让学生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能够通过集合的表示方法来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集合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操作集合的表示方法,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情境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准备一些集合的卡片,用于让学生实际操作集合的表示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情境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例如,展示一些水果的图片,让学生找出所有的苹果,并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来表示。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来表示一些物体。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集合的表示方法,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九单元《 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九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集合》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的方式来表示和区分事物。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数学中的集合奠定基础,对于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分类和归纳,对事物进行区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的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用集合的方式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的方式来表示事物。
2.难点: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实例、活动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和卡片。
2.准备集合的道具,如小球、卡片等。
3.准备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图片,如动物园的动物,让学生初步感受集合的概念。
引导学生发现,用集合的方式表示动物,可以更清晰地区分它们。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让学生观察和讨论,理解集合的特点和表示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每组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给定的集合。
如用卡片、小球等道具,表示不同的集合。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和讲解,巩固学生对集合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集合的知识。
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第1课时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
2.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分类和交集并集操作。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集合的概念进行问题求解。
二、教学重难点1.集合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2.集合的分类和交集并集运算。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集合的定义、符号表示、相关示例等。
2.教具:数学教具、图片或实物用于教学辅助。
3.板书:整理清晰的板书内容,包括定义、示例、计算方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学生通过回顾前几课学习的内容,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授课1.理解集合:讲解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
2.集合的分类: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如何对集合进行分类。
3.集合的交集并集:讲解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操作,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这些概念进行计算。
3. 操练1.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集合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2.综合练习:布置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集合的概念、符号表示以及集合的分类和交集并集运算。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集合有了基本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六、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相关准备。
七、板书设计•集合的定义•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的分类•集合的交集与并集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符号表示以及分类和运算方法。
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今天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都能够掌握好集合的相关知识,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三年级数学学科上册教案主备人:教/ \学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学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方// \、法/ \教学预设、出示题目,引发冲突设计意图改进意见教学过程F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2.共有多少人呢?谁来说一说?二、研讨交流,体会含义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问题:1.算出来的人数怎么和实际人数不符呢?2.为什么“两项都参加的”影响了我们解决问题?3.“两项都参加的”到底应该算几个人?三、绘制“韦恩图”,解决问题以实际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践培养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1、探究: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表示“既能清楚地看出每个人的情况,又能明显看出一共有多少人”?2、读懂“韦恩图”,再次体会两项都参加的学生问题:1•看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解答?9+ 8-3= 14 (人)四、巩固练习,加深认识(一)基础练习1.把下面动物的序号填写在合适的圈里要求:填一填,说一说学生的独立思考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学会了学习。
龜地的学生f跚轻的举生2、(1)既荣获“语文之星”又荣获“数学之星”的有()人。
(2)荣获“语文之星”或“数学之星”的一共有()人。
问题:括号里填几?你是怎样知道的?(二)拓展练习学脱堆疗乒耳球比等.A?a L H俎两牛小蛆各有北人,聲蛆两人一对进荷比罪.釦古粽洶敢、生者迪人下一轮,逼后阿组第一名进荷决賽曲亭小组寮杷一并堪■进彳亍,F场比賽?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2)怎样解决问题呢?写一写,画一画。
(3)—共要进行多少场?你是怎样想的?(8 + 4 + 2+ 1)X 2 = 30 (场)六、布置作业作业:第106页练习二十三,第1〜3题课后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集合的分类和性质3. 集合的运算和运用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集合的分类和性质3. 集合的运算和运用教学难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理解2. 集合的分类和性质的应用3. 集合的运算和运用的灵活运用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集合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的讲解材料。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如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集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解集合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如用花括号{}表示集合,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
2. 教师通过举例说明集合的分类和性质,如空集、有限集、无限集等。
3. 教师讲解集合的运算和运用,如交集、并集、补集等。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概念和性质进行解答。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四、合作交流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的概念和性质的重要性。
2. 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基本知识。
通过课堂练习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集合的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讲解详细补充和说明: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知识的基础。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九单元《 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九单元
《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集合的概念,能正确运用集合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的分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思维变换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乐于合作,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及集合的分类。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并能运用集合概念进行简单的分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集合示意图。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完成课前预习,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呈现实际生活中的集合概念,引导学生认识集合的概念并促使学生思考。
2. 学习(25分钟)
(1)集合的定义
教师向学生介绍集合概念,并通过示意图加深学生对集合的理解。
(2)集合的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集合进行分类,让学生理解集合分类的基本逻辑。
3. 操练(15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分类练习来巩固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4.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在概念的建立,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集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以上就是本次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对集合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数学广角——集合》单元集体备课及全部课时教学设计
重难点突破建议基数,就是用两个集合的基数的和减去它们的交集的基数”这一基本方法。
再如,学生列式为8-3=5,9+5=14时。
让学生说明“8-3表示只参加踢毽比赛的”,在维恩图上指一指是哪两部分相减,体会差集,在说明“9+5表示参加跳绳比赛的加上只参加踢毽比赛的”的同时,在维恩图上指一指是哪两部分相加,体会并集。
(三)设计丰富练习,内化集合思想设计和选择一些趣味性、基础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素材练习,围绕着集合思想的感悟、理解和运用展开,提升学生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技能。
如果学生不能画出维恩图,不必一味让学生“创造”,教师可以用讲授法让学生认识并理解。
出示维恩图让学生先独立填写,再汇报交流。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具,配合学生汇报直观演示将两个集合圈合并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知识的难度和要求,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渗透集合思想。
例如,对于集合的术语,如集合、元素、交集、并集等,虽然在教学中可以介绍给学生,但并不需要让学生掌握,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交流就可以了。
教科书中出现的解决问题都是计算运算后的集合(并集或交集)的元素个数,但重点不是熟练计算,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此类问题,了解、体会集合概念及运算的道理。
另外,教科书中只给出了利用维恩图表示两个集合的交和并的问题,没有出现三个集合的情况。
如果学生在解决练习二十三第3题和第5题的时候,尝试用维恩图表示三个集合的运算,教师应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本单元设计了2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例1与做一做用一课时,练习二十三用一课时。
3.拓展练习,解决思考题。
师: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一共要进行多少场,你是怎样想的?写一写,画一画。
“思考题”渗透利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A组和B组的小组赛都需要淘汰15人,都需要进行15场比赛,因此,小组赛要进行30场。
再加上决赛,一共要进行31场比赛。
[设计意图:通过多元化、有梯度的设计练习题,加深学生对集合的理解,灵活运用集合图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时 集合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时集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彼此不同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集合的方法进行解决。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介绍集合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彼此不同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2. 集合的表示方法: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和描述法。
3. 集合的运算:介绍集合的并、交、差运算,让学生理解这些运算的含义和规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
2. 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特别是并、交、差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果摊上的水果、文具盒里的文具等,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集合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彼此不同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和描述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用集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班级中喜欢足球和篮球的学生。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用集合的方法,描述自己家里的家庭成员。
2. 请学生用集合的方法,找出班级中喜欢唱歌和跳舞的学生。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用词严谨,讲解清晰,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
2. 在案例分析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在实践操作环节,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出错,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在课后作业环节,要注重作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集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时集合人教版》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九单元《 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九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用集合的符号表示物体,能够分析物体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之后,进一步对数学知识的拓展,对于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
但是,对于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用集合的符号表示物体。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能够分析物体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
2.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物体之间的关系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通过实物、图片、卡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从而达到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物、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如“这些苹果和这些橙子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初步感受集合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集合的例子,如“所有的学生”、“所有的苹果”等,同时引导学生用集合的符号来表示这些集合。
在此过程中,教师解释集合的表示方法,如“{ }”表示集合,“x”表示元素。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集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析这些集合之间的关系。
如“所有的男生”和“所有的女生”是互斥的集合,而“所有的学生”包含了“所有的男生”和“所有的女生”。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第1课时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9单元第1课时讲述了集合的概念和运用。
本节课主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意义,学会用集合图表示不同的物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紧凑,由浅入深,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集合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的意义。
2.培养学生用集合图表示不同物体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意义,学会用集合图表示不同物体。
2.难点:培养学生对集合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游戏,让学生理解和接受集合的概念。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和集合图。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卡片、集合图等。
3.教学场地:准备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进行游戏和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找不同”游戏,引出集合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不同的物体,并将其归类。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果、动物等,让学生尝试将其归类。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集合图表示这些物体。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集合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集合图表示解答。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集合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的分类4. 集合的运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分类和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的内涵,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等教学素材2. 实物道具(如水果、文具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集合现象,如水果篮中的水果、文具盒中的文具等。
引出集合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讲解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2)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图形法等。
(3)讲解集合的分类,如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等。
(4)讲解集合的运算,如交集、并集、补集等。
3.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物道具,用所学的集合表示方法表示该实物道具的集合。
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关于集合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分类和运算。
让学生明确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关于集合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采用以下板书设计:集合的概念:由一些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第【1】篇〗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第1课时集合【说教学内容】教材第104页例1。
【说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集合思想,掌握填写集合圈的方法。
2.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读取集合圈中的信息,理解“重复部分”。
【说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1.导入:课间,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看,三(1)班选拔了一部分喜欢运动的同学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出示例1),那么我们能算出参加这两项比赛共有多少人吗?2.猜一猜:你认为有多少人?(可以有不同的结果)3.同学们猜出了多少种结果,那么到底谁猜得对?(1)有人数了数跳绳9人,踢毽8人,共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2)有人说参加比赛的人数没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没有17人,是因为有人重复报了两项比赛。
)4.那到底有多少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表示能清楚地看出来呢?(引导:把重复的人连线或打记号等。
)可在表格上直接连线,能最清楚地看出有3人重复报了。
5.为了更清楚地让我们看出哪些人只报了一项,哪些人两项都报了,你有什么好办法?(适当引出画集合图的方法。
出示课题:集合)6.你能把人名填到集合图中吗?(1)小组协作完成。
(2)把人名不要了,换了人数你会填吗?(独立完成)(3)观察集合圈图,要算出参加比赛的总人数怎样列式?为什么?(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反馈)(4)反馈:9+8-3=14(人)①说算理。
②适当追问:为什么要减3?7.回顾算理,整理思路:通过对例1的分析解答,有什么要与同学们交流的?关键要注意什么?(减去重复的)8.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①独立填写。
②重点观察重复处。
(2)做一做第2题。
①独立填写。
②反馈思路。
二、拓展深化,巩固提高1.练习二十三第1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篇1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教材专门安排来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即“集合”。
教材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即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能运用集合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父与子2.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父亲黄伟光。
李煜,他的父亲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父亲王立成,王立成的父亲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师追问:为什么减1?二、初步探究,感知重叠1.查看原始数据,引出重复。
师:我们来看看三(1)班是被老师选上的幸运之星。
(课件出示)书法比赛小丁李方小明小伟东东绘画比赛小明东东丹丹张华王军刘红老师:你从这张表格中学到了什么信息?(2)老师: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老师:怎么会错呢?仔细看看。
谁能告诉我?(3)师:那到底是多少人呢?我们来数数看。
第九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第九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与属性。
3. 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差集)。
4. 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与运算。
2.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具体的集合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集合的概念。
2. 新课内容讲解:结合PPT,详细讲解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元素与属性以及集合的运算。
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在小组内完成。
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进行解决。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集合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示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元素与属性、集合的运算以及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设计一些基础题,让学生巩固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与运算。
2. 提高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进行解决。
3.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等,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在理解集合概念、掌握集合运算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主题集体备课
3.借助直观,深刻理解维恩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
单元重点难点习题设计
1.看右图回答问题。
复习讲评................................1课时
单元教
学反思
知识结构图:
画集合图
数学广角
列算式计算时减去重复的部分
教学重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难点:
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维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通过对之前知识的学习,明确了在一个圆圈内部的数字或符号是符合一定要求的,所以在学习本章之前不存在意义理解困难。在几个圆圈的囊括下,所有的被调查的内容都被填写了进去,关键问题,即对重复部分的理解是本章的重中之重。
讨论意见
学情分析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1、初步体会集合思维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
3、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探索,获得成功的体验。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想
1.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方法。学生画的图示并不一定是标准的维恩图,只要能清楚地表示出两个集合的关系,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1)一共调查了( )人。
(2)喜欢篮球的有( )人,只喜欢足球的有( )人, 两种球都喜欢的有( )人。
2.把2张长度都是10厘米的彩纸重叠粘贴在一起(如下图),重叠部分长多少厘米?如果3张彩纸同样重叠,重叠后的彩纸一共长多少厘米?
人教版版三年级数学(上)备课方案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集合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体会集合思想。
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的基本思想之一,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应该掌握的重要数学思想。
学生从一年级学习数数时,就开始接触集合思想,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体会了集合元素之间建立的对应关系,对集合理论的基础——分类的思想方法也非常熟悉,在此基础上介绍“维恩图”表示集合及其运算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集合的意义及集合的运算,学习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思考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备内容
数学广角
集合(1课时)
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备目标
备重难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案(校级一等奖)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104-105页数学广角—集合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体会集合图的好处,学会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
2.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利用生活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感受新知1.快问快答师:上课:同学们好。
你们猜老师带你们来这里要上什么课?师:是的,数学课。
进入我们的数学快问快答环节。
师:咱们三(1)班语文数学老师一共有几名?师:三年二班呢?三(1)和三(2)语文数学老师一共有多少名?师:出现了2种不同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算一下,伸出你们的手指,三一语文数学老师,三二语文数学老师,2+2=4提出疑惑师:三一语文数学2名(手指),三(2)语文数学2名,明明4个人,怎么变成3个人?顺势问:“4个手指,怎么变成3个手指?”生:“把两个手指叠在一起。
”“为什么?”生:郭老师既是三一班的数学老师也是三二班的数学老师,这样就只有三个人了”师:真棒!把掌声送给自己,除了感谢自己还要把掌声送给一个词,刚才你们已经说出来了,叫做“既……又……”师:生活中像这样有重复现象的问题,在数学上我们把他叫做重叠问题(板书)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1.“抢椅子”游戏师:找两个同学,两把椅子进行抢椅子游戏。
期待生成:学生马上表示无法游戏。
教师趁机提出:应该如何安排人数与椅子数?教师提供选择:你们是选减少椅子呀还是增加人?生成1:增加人。
(其实,这是必然的,要是再减少椅子,两个人抢一把椅子,一轮就分出胜负,游戏就结束了。
人教版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体备课教案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班级学情分析:我校三年级共有学生43人,大多数数学学习能力较强,但是优劣差距较大,所以教学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教学目标: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
4、通过学习学生能应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学用具:课件、卡片、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小朋友们喜欢什么样的球类运动呢?(让学生各抒已见。
)当有人说到足球时。
老师马上引到学校冬季运动会,我们三年级3个班的比赛情况,结果我们班得了第一。
那我们班比赛了几场?学生回答两场。
三个班比赛,每两个班比赛一场,那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呢?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然后汇报,并说理由。
二、引导参与:4人小组合作完成。
然后汇报,并说理由。
三、共同探究:师:XX年世界杯足球C组比赛有几国家?是哪几个国家?让学生发表意见。
他们说不出,老师再告诉他们。
师: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课件演示主题图)1、让学生大胆说一说、猜一猜。
2、四人小组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讨论讨论。
3、学生汇报。
4、汇报时可让学生利用学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
5、一小组演示。
6、其他同学认真观看。
8、然后在相互探讨、补充。
9、力求能准确算出比赛场数。
10、方法允许多样。
每种方法都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
老师适当引导。
11、师生共同。
A、用画“正”字数出要踢多少场。
B、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成正方形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C、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在一直线上在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13、用课件将上面第二、第三种方法直观演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
教学
目标
单元目标
预设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解决问题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它的意义。
2.学会借助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兴趣。
1.借助直观图,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含义,理解维恩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数学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
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老师还不想告诉你们,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出示第104页表格)
说一说:从表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学生提出问题:那么,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计算吗?
补充、修正
练
习
作
业
设
计
1.同学们去春游,带面包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既带面包又带水果的有48人。参加春游的同学一共与多少人?
2.三年级有20个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5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11人。
(1)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2)只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几人?
(3)只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生:左边,表示只参加跳绳的;右边,表示只参加踢毽的;中间即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
师:介绍用维恩图表示集合。课件出示104页下面的图。
小结:数学上,我们把参加跳绳比赛的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叫做一个集合,这个图被称作是维恩图;把参加踢毽比赛的学生看作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集合。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集合知识。(板书课题)
师:这样的话,能不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中间的是既参加了跳绳的,又参加了踢毽的呢?再想想,看还没有没更好的画法。
生2:中间的同学也应该和左边的圈在一起,因为他们也参加了跳绳的呀。
生3:那我还说中间的还可以圈到右边呢,他们还参加了踢毽呢。
师:那就按你们说的试试吧。
学生动手试着画图,并向全班展示。
师:看图,说说每一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教学难点:
对重复部分的理解。
教学重点:
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理解集合知识的含义,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
形成
教学
基本
流程
预设基本流程
设计意图
补充、修正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师:你能列式计算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
预设:9+8-3 9+(8-3)8+(9-3)6+3+算式表示的含义。因为有3个人两项活动都参加了。9+8是把这3个人多算了一遍,所以要减掉3人。算式是9+8-3=14(人)。
三、巩固练习
P105做一做,P106—2,P107—5。
2.学生在观察、操作、列举中,经历维恩图的产生过程,体会维恩图的特点和集合元素的特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三)
确定
教学
重点
难点
单元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借助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
学
感
悟
3.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提示:借助图、表或其他方式,让其他伙伴能清楚看出你要表达的结果。预设:
方法一:画直观图演示(实践演示解决)
学生可能会写出参赛同学姓名,直观演示。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直观演示。
师:为了能使同学们更方便的看清楚,我们请班里的14名同学分别对应的替代其中一人,演示一遍。
师:请报名参加跳绳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左边,报名参加踢毽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右边。
四、总结提升。
师: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计算然后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出现矛盾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为引入集合的思想埋下伏笔。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然后提出拥挤和来表示更加清晰明了,从而渗透了集合的思想,让学生感受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细化
预设
主备人细化预设
生:左边表示参加跳绳的同学,右边表示参加踢毽的同学,中间就是两种训练都参加的同学。
方法二:画图解决
师:谁也用了画图的方法来表示一下刚才看到的情形?
学生组内讨论,完善自己的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及时指导。
分组展示自己设计的图画,并介绍自己的创意或想法。
预设:
生1:我觉得左边的同学是代表参加跳绳的,应该圈在一起;右边的同学代表参加踢毽的,他们也应该圈在一起;中间的同学再画一个圈。
“参与报名”的学生活动,站到相应的位置。师:杨明、刘红、李芳你们怎么还不站好呀?
生:不知道站哪边。
师:哦?为什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生:因为他们两项运动都参加了,站左边不行,站右边也不行。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他们应该怎么站比较好?
生:站中间。
三位同学都站到了讲台的中间。
师:那左边、右边、中间分别表示什么?
内容
数学广角——集合P104例1
时间
2018.12.6
主持人
主备人
参与人
集体备课过程记录
流程
主备人参考预案
补充、修正
(一)
课标
教材
学情
等
说明
《标准(2011)》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对学生理解题意、解答问题和提高数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切实而有效的发展。《数学广角》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主要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体会集合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并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本单元的例1借助学生熟悉的素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和方法,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