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文语法常用句型总结

初中文言文语法常用句型总结

初中文言文语法常用句型总结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学习文言文语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初中生们更好地掌握文言文语法,本文将总结一些常用的句型,供大家参考。

一、主谓结构

1. 主谓结构是文言文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句型。它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主语一般出现在句首,谓语出现在主语之后。

例如:文言文中常用的谓语动词有“为”、“有”、“是”等。

二、主谓宾结构

1. 主谓宾结构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型之一。与主谓结构不同的是,主谓宾结构需要在谓语后面加上宾语。

例如:古人常将儿童视为祖国的未来。

三、主谓宾补结构

1. 主谓宾补结构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型之一。它由主谓宾构成,谓语后跟补语,补语对宾语进行补充和说明。

例如:他被评为全班的优秀学生。

四、主谓状结构

1. 主谓状结构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型之一。它由主谓构成,谓语后跟状语,状语对动作进行修饰和补充。

例如:他勇敢地迎接了考试的挑战。

五、主系表结构

1. 主系表结构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型之一。它由主语、系词和表语构成,系词起连接作用,表达主语的属性、状态。

例如:他是一位聪明的学生。

六、倒装结构

1. 倒装结构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型之一。它在句子的语序上跟常用句式相反,主要分为全部倒装和部分倒装两种形式。

例如:乃知守舍之要义。

七、并列结构

1. 并列结构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型之一。它由两个或更多的并列成分构成,这些成分在结构上平行并列,可以起到并列、对比、列举等作用。

例如:父母又慈又爱,教师又严又公。

八、叠词结构

初中语文必背的7大文言文句式

初中语文必背的7大文言文句式

初中语文必背的7大文言文句式,轻松读懂文言文

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文言句式可分为7种: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2.此帝王之资也。(……也)

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

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二.被动句

1.而君幸于赵王。(……于……)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4.受制于人。(……受……于……)

5.为天下笑,何也?(为)

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7.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9.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三.疑问句(不是特殊句式)

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包括:

1.倒装句:动词或谓语放在主语之后,例如“彼此相爱”、“山高路远”。

2.并列句:使用“而”、“乃”等连词进行句子并列,例如“风吹雨打,日晒

风干”。

3.省略句:省略主语、宾语或谓语,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比拟句:通过“如”、“若”等词表达比拟关系,例如“春风如剪刀,暖阳

似温柔”。

5.反问句:用问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一旦死去

岂不是空?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

1、判断句式

2、宾语前置

3、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4、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5、介词结构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介词结构放在谓语之后的现象,一般由“与、以、为、自、于、”等为标志。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6、省略句

1)主语省略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淆之战》)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 2)谓语省略

一鼓作气,再(击鼓)而衰,三(击鼓)竭。(《曹刿论战》)

3)宾语省略

动词宾语的省略

例:屠惧,投(之)以骨。(《狼》)

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

4)介词省略(以省略“于”最为常见)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7、被动句

1)“……于……”式。例如: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

2)“……见……”式。例如: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初中文言文常见文言句式

初中文言文常见文言句式

人教版文言文常见文言句式

判断句

一.基本形式是用“者.也”

(1)“……,……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5)“……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二.其它形式的判断的句式

(1)“为”,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即”,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是”做动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兵革非不坚利也

三.无判断词的判断句

(1)其色墨(2)此皆良实(3)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一.省略主语

(1)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2)(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二.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1)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中(戴)峨冠而(长)多髯者(《核舟记》)

三.省略宾语

(1)投(之)以骨。(《狼》)(代指狼)

(2)君与(之)俱来。(《隆中对》)(代指诸葛亮)

(3)客从外来,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

1用“…者,…也”来表示;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

3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用“…也”来表示;这有两种情况:

①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②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5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

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必学、必考内容!以后升入高年级的学习,文言文学习也都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文言文确实是不少童鞋的心头痛、眼中刺……之乎者也一大堆的文言文到底要怎么才能读懂,怎样才能学好?

其实想要学好文言文并不难,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只有这几种,只要掌握它就可以轻松读懂文言文。

1.无乃……乎?

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一般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例句: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

(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2、……孰与……

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例句:

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

3、……之谓也 其……之谓也 

这是宾语前置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初中语文常见的15种文言文固定句式

初中语文常见的15种文言文固定句式

初中语文常见的15种文言文固定句式

初中语文常见的15种文言文固定句式

文言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题目,那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好文言文,下面店铺就给大家带来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无乃……乎?

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例子是很多的。如: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

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

二、……孰与……

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如下面的例子:

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句式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

“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多髯者为东坡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

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兵革非不坚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9)“……者,……”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也”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

(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1)省略主语 :a 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b 蒙后省

c对话省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此,

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初中语文常见的15种文言文固定句式

初中语文常见的15种文言文固定句式

初中语文常见的15种文言文固定句式

初中语文常见的15种文言文固定句式

文言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题目,那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好文言文,下面店铺就给大家带来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无乃……乎?

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例子是很多的。如: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

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

二、……孰与……

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如下面的例子:

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句式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初中语文中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结构,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一、主谓结构

主谓结构是文言文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句式结构之一,其结构简单明了,常用于陈述事实、描述对象等。

例如:

1. 以善谋而定功。

2. 吾土木积而成山。

3. 民穷则国蹙。

以上三个句子都是由主语和谓语组成,主语是行为的执行者或者事物的拥有者,而谓语则是表达行为或者状态的动词。这种主谓结构在文言文中非常常见。

二、主谓宾结构

主谓宾结构是句中包含有宾语的主谓结构,宾语既可以是名词、代词,也可以是地点状语、时间状语等。

例如:

1. 以心为官。

2. 推心置腹。

以上两个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依然是主谓结构,只是在句中加入了

宾语,宾语为名词或者代词。这种主谓宾结构在文言文中也非常常见。

三、主谓宾补结构

主谓宾补结构是在主谓宾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了表达补充说明或者

描述的宾语补足语。

例如:

1. 以才智为邦。

2. 佞而不善。

以上两个句子中,宾语补足语进一步修饰了宾语,使句子更加完整

和丰富。主谓宾补结构在文言文中也非常常见。

四、主谓宾定状结构

主谓宾定状结构是在主谓宾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了修饰宾语

和谓语状语的定语和状语。

例如:

1. 以千里之任而屈指间焉。

2.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以上两个句子中,定语进一步修饰了宾语,状语则修饰了谓语。主

谓宾定状结构在文言文中也非常常见。

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

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

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

文言常用句式和现代汉语的常用句式基本是相对应的,主要要求同学们掌握判断句、疑问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五种句式。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如: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疑问句

文言文中的疑问句,一般要用疑问代词(谁、何、曷、安、孰等)或疑问语气词(乎、邪(ye))提出问题。

用疑问代词的,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用疑问语气词的,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三、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文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

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部编版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大全

部编版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大全

部编版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大全*参考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

1. 描述事物的句式

- 是......的:如“是燕子下来了。”(《汉殇帝凤楼宴诗》)

- 看起来像......:如“夜光虫带来的是天空中的荧光。”(《草原

夜行者》)

- 随着......:如“随着农民奔走呼号的声音不断地传来。”(《飞

渡三峡》)

- 由于......:如“由于下雨,他迟到了。”(《观堂本道士》)

2. 表达感情的句式

- 因为......,所以......:如“因为思念家乡,他决定回去。”

(《思南五甲人患疟疾》)

- 对......感到......:如“对于自然,我感到敬畏。”(《西昆山奇石》)

- 一......就......:如“一见山水,我心旷神怡。”(《金黄花儿》)

3. 描述动作的句式

- 进行......:如“红叶纷飞,道士们正在奉行法术。”(《拯救因果》)

- 以......开始:如“四季有变,从秋季开始。”(《草原秋天》)

- 随着......的变化而......:如“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旧。”(《白

质霜寒苦竹枝》)

4. 赞美与称赞的句式

- 多么......啊!:如“多么美丽的花园啊!”(《迎接古佛宴食》)- 真是太......了:如“这个消息真是太令人高兴了!”(《贞观之治》)

- 可以说是......:如“这个成绩可以说是靠她的努力取得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5. 引用名言警句的句式

- 正如......所说:如“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史记•淮阴侯列传》)

- 好像......的话:如“好像老子说的那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草堂经云舟笔记》)

初中文言文句式

初中文言文句式

初中文言词句式

(一)

初中阶段常有的文言文特别句式有四种:

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必定或否认,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

(—)、用“,,者, ,, 也”来表示。

1、xx 胜者, xx 人也《 xx 涉世家》

2、xx 者, xx 也《 xx》

3、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用“,,者,, 也”来表示,即主语后边不用“,”号。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2、望之蔚但是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3、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xx》

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

(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1、两者不行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2、予谓菊, xx 隐逸者也《爱莲说》

3、莲, xx 君子者也《爱莲说》

4、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用“,,也”来表示。这有两种状况:

( 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1、奂 xx 市,邑八景之一也《 xx》

2、夫战,勇气也《 xx 刿论战》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十则》

4、xxxx,崇高士也《桃花源记》

5、xx 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6、孤之有 xx,犹鱼之有水也《 xx》

( 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1、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2、环 xx 山也《 xx》

3、此则 xx 之大观也《 xx 记》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一)

一、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做谓语的句子.往往不用判断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 (一)“是”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常用做判断句的主语.1.是知也. ((论语)十则)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做主语.知:通:智”,聪明智慧.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2.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做主语.3.是可谓善学者矣.(送东阳马生序)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马生”,做主语.“谓”做主语.

(二)“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三)“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四)“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五)“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六)“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

3.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

4.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7.最是一年春好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9.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了解文言文的一些主要(特殊)句式

了解并掌握文言句式的构成与规律性,可以准确解读句子含义,进而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不必死背概念。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是个判断句,译成现代文,应加判断动词“是”,“陈胜是阳城人”。有的判句没有“……者……也”的

标志,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用“则”表示判断,可译成“这些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表示否定判断,用“非”来表示,如“宴酣之乐,非丝非竹”。文言中表示疑问的句式,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一般都在动词或介词前,形成动宾或介宾倒装。如“何以战?”“微斯人,吾谁与归?”就要译成“凭借什么作战?”“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文言中表示被动的句式,有的借助介词“于”,如“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又如省略句式,在文言中也是常出现的,了解这些文言句式,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我们归纳一下,大体包括以下五大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

1.判断句。包括三种类型:有标志的判断句和无标志的判断句,以及借助“则、乃、皆、即”等副词表判断的句式。

(1)有标志的判断句。如“……者也”式;

例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者……也”式;例句:“陈胜者,阳城人也”;“……也”式;例句:“夫战,勇气也”等等。

(2)无标志的判断句。如:刘备天下枭雄(刘备是天下的英雄豪杰);.荀卿,赵人(荀卿是赵国人)。

(3)借助“则、乃、皆、即”等副词表判断的句式。诸如,“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啊);

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当被立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

皆:

“余购三百盆皆病梅”(我所购买的三百盆都是有病的梅花);

即:“吾所忧,即尔所痛矣”(我所忧虑的,就是你所心痛的)。

2.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动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包括有标志的被动句和无标志的被动句两种类型。

(1)有标志的被动句:句中常用介词“受”

“被”“为”“于”“见”“为……所”“见……于”

“受……于”的方式来表被动。

第一类:用“为”(或“为……所”)表被动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士卒们多数愿为他卖命。)

③“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恐怕被曹操抢了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第二类: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第三类:用“见”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第四类:用“于”表被动

①“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②“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2)无标识的被动句:需要凭借文章的上下文来判断。例如:

①“韩信拜大将。”(韩信被拜为大将军。)

②“予羁縻不得还”(我被羁押不得脱身返回)(《指南录后序》)

③“兵挫地削”(军队受挫,土地被割让)(《史记·贾生屈原列传》)

3.倒装句。主要包括谓语前置、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四种类型。

第一,主谓倒置(谓语前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即: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

第二,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格式:主语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语【余、吾、尔、自、之、是】+动词。

示例:

①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

②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

④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我不欺骗

你,你不欺骗我”)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1)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语十宾语【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动词。

①良问日:“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张良问(沛公)道:‘大王来的时候带什么(礼物)了?”’

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

③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

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④吾谁敢怨?(《捕蛇者说》)译文:“我敢埋怨谁呢?”

⑤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

(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作介词的宾语

格式:主语十宾语【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词十动词,或者:主语十疑问

代词十介词十动词。

示例:①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

②问:(君)何以战?(《曹刿论战》)译文:

“(你)凭什么(与齐国)作战?”

【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格式:宾语十介词十动词。

①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译文:

“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

②余是以记之(《游褒禅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

③一言以蔽之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④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译文:

“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作战的”

⑤成语有:夜以继日,译文:“用夜晚来接着白天”

此外,还有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第三,状语(或介宾短语)后置。

我们知道,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在补语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