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4.2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4、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方法步骤
① 镜检计数室:
在加样前,先对计数板的计数室进 行镜检。若有污物,则需清洗,吹干 后才能进行计数。
② 加样品:
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加盖专用的 盖玻片,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滴于盖 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缓缓渗入,一次性充满计 数室,防止产生气泡,充入细胞悬液的量以不超过 计数室台面与盖玻片之间的矩形边缘为宜。多余培 养液可用滤纸吸去。
随机取样,多次计数,取平均值
如何计数?
血球计数板
1、血球计数板的结构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 微生物数量的仪器,由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 特制玻片制成的玻片中有四条下凹的槽,构成 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 横槽隔为两半,每半边上面刻有一个方格网。
大方格
中 方 格
小 方 格
例1
2×108
例2 检测员将1 mL水样稀释10倍后,用抽样检测的 方法检测每毫升蓝藻的数量;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用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 纸吸去多余液体。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 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
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 中格80个小格内共有蓝藻n个,则上述水样中约有 5 蓝藻 5n×10 个/mL。
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下,这样使酵母菌分 布均匀,防止酵母凝聚沉淀,提高计数的 代表性和准确性,求得的培养液中的酵母 菌数量误差小。
②.本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如果需要,请讨 论说明怎样设计;如不需要,请说明理由。
不需要。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的自身对照
第1天
第4天
第6天
第 7天
③.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需要。尽量减少误差。对每个样品计数三 次,取其平均值。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可能影响酵母种群数量增长的限制因素:除了温度、养分外,生 活空间、种群密度等也须考虑。
4)那么,酸碱度等因素会不会影响酵母种群数量增长?
再见
血球计数板的分区与分格
25(中格)×16(小格)
16 (中格)×25 (小格)
• 血球计数板的分区与分格
*
*
#
#
*
*
• 例一
• 1大格=Βιβλιοθήκη 6中格•=16 X 25小格
•
=400小格
#
#
#
例二 1大格=25中格
=25 X 16小格 =400小格
高倍镜下的中方格 中方格的边界是双线,计数时以内线为边界
血球计数板计数
计数方法
思考:
#
#
1、设每个中方格中的细
菌数分别是:A1,A2,
A3,A4,稀释倍数为:
B,则样品中细胞数/ml是
多少?
#
#
1立方毫米=1毫升
(A1+A2+A3+A4)/4*16*10*1000*B
• 一个大方格有25个中方
#
# 格的计数板为例进行计算:
设5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
A,菌液稀释倍数为B,
C组不装培养液,只装无菌水10mL,酵母菌母液0.1mL,环境温度28℃ ,与A组形成营养条件对照。
3. 实验操作
(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配制 材料:用天平称取 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大烧杯量 取1000 mL水。 (2)灭菌 (3)接种 (4)培养 将 A、C试管置于 28℃的恒温箱中培养。将 B试管置 于5℃的恒温箱中培养。 (5)计数 每次每组按序号取一支试管。每次取样前要试管振荡 摇匀用滴管吸取1滴培养液滴在已盖在血球计数板网格上的盖玻 片的边缘,待培养液自行渗入并充满网格后,再放在显微镜下进 行细胞计数,如记数时发现,细胞数较多,不易分辨,吸取的样 液应当稀释。方法是:将9 mL无菌水移入1支干净的试管里,然 后立即将1mL培养液移入试管里并充分混匀,使原培养液被稀释 10倍。再依照刚才方法进行取样记数。
必修三 4.2种群数量的变化
必修三 4.2种群数量的变化【学习目标】1.概述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说出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类型。
3.解释种群数量的波动类型及其原因。
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自主学习讨论】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形式。
2.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⑴数学方程式:⑵:优点是直观。
二、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和下降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⑴含义:条件下的种群,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图,大致呈“J”型。
⑵数学模型①模型假设a.条件:和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
②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表达式为N t=。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⑴含义:在条件下,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的增长曲线,呈“S”型。
⑵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又称“K值”。
3.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⑴影响因素:①自然因素:②人为因素⑵研究意义:对有害动物的、野生生物资源的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
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原理:⑴酵母菌可以用来培养。
⑵理想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型曲线;有限环境下,其增长呈型曲线。
2.目的:初步学会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计数及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绘制。
3.注意事项⑴酵母菌计数采用方法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数的酵母菌。
⑵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巩固检测】1.数学模型是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①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②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③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④提出合理的假设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③①②④2、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其种群数量变化,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先呈“S”形增长,后呈“J”形增长 B.先呈“J”形增长,后呈“S”形增长C.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保持稳定 D.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3.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第二节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三、演练.提升
1.通常用血球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若计数室为1mm×1mm×0.1mm方格,由 400个小方格组成,若多次重复计数后,算得每个小方格中平均有5个酵母菌,则10mL该培 养液中酵母菌总数有 个。 5×400×10000×10=2×108 2、检测员将1 mL水样稀释10倍后,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蓝藻的数量;将盖玻片 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已 知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 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 d、e 5个中格80个小格内共有蓝藻n 个,则上述水样中约有蓝藻多少个。
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3、设计探究思路:
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① 血球计数板的构造 ② 种类: 25个中格 25 X 16=400小格 16个小格
16个中格 16 X 25=400小格 25个小格
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3、设计探究思路:
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① 血球计数板的构造 ② 种类: ③ 计数室的规格:计数室有长×宽:1mm×1mm, 2mm×2mm 3mm×3mm等 深度均为0.1mm。 如果以1mm×1mm来计算:每个计数室共有400小格,总容积为 0.1mm3
8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 80 ×400×10000×稀释倍数=n/ 80×400×10000×10=5n×105
三、演练.提升
3.(2008江苏高考)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 了A、B、C和D 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 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 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组 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 培养液体积/mL A 4.0 200 B 4.0 800 C 0.8 200 D 0.8 800
实验13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解析版)
实验13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核心知识回顾1、实验原理(1)用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曲线增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曲线增长。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的方法。
2、实验设计(1)变量分析: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培养液的体积等。
(2)步骤:先将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用吸去多余的培养液→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显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的总数。
3、结果分析(1)开始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的增长符合型曲线增长模型。
(2)de段曲线下降的原因可能有随着消耗逐渐减少,有害产物逐渐积累,培养液的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等。
4、实验注意事项及分析①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②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减小误差。
③本实验(“需要”或“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需要”或“不需要”)做重复实验,目的是尽量减小误差,应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
④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培养液重新计数。
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
⑥若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每个计数室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为16个小方格,将样液稀释100倍后计数,发现计数室四个角及中央共5个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总数为20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为个/mL。
⑦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一定时间内酵母菌活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但实际上显微镜直接计数的是总的菌体(包括死菌和活菌),可以通过染色法区别活细胞与死细胞。
活的酵母菌将呈色,死的酵母菌将呈色,然后分别计数,算出两者比例,从而进一步换算出总菌体数中的活菌数。
3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高考实验对接]
(2009· 广东高考)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 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 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 因素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受营养条件、空间、pH、温
[多维思考]
(1)实验中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测得 的是什么数目? 提示:细胞总数。 (2) 实验中初始阶段,酵母菌进行哪种呼吸方 式? 提示:有氧呼吸。
↓
(5)绘图分析:将所得数值用曲线表示出来,得出酵母菌种群 数量变化规律。
三、基本技Leabharlann 要求(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 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 则计数。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 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 减小误差。 (3)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 (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5)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6)需要进行重复实验,使获得的数据更准确。
一、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 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 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
(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
二、实验流程 ↓ ↓
(2)震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 (3)观察并计数: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混合均匀并培养, 每天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 ↓ 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 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 (4)重复(2)、(3)步骤:连续观察7天,统计数目。
谈“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注意事项
染色 剂采 用 台盼 蓝或 亚 甲基蓝溶 液 。 台盼蓝 和亚
甲基 蓝都 是 细胞 活性 染料 , 常 的活 细胞 细胞 膜 结构 正 完整 , 够 排 斥 台盼 蓝 或 业 甲基 蓝 , 之 不 能够 进 入 能 使 细胞 内 , 丧 失 活性 或 细 胞膜 不 完 整 的 细胞 , 而 细胞 膜 的通 透性 增 加 , 可被 台盼蓝 或 亚 甲基蓝 染 成蓝 色 。通
1 . 染 色 方 法 3
取 出刚 稀 释 好 的细 胞 1 ,加 入 1 mL mL台 盼 蓝
活酵母 有 芽殖现 象 , 若芽 体 达到母 细 胞大小 的一 半 时 , 可作 为 两 个 菌体 计 数 , 芽体 小 于母 细 胞 一 即 若 半 时为 1 酵母 细胞 。 个 计数 一个样 品要从 两个 计数 室
行缓缓渗入 , 一次性充满计数室 , 特别要 防止产生气 泡, 否则会 影 响计 数 。充入 细胞 悬液 的量 以不超过 计 数室台面与盖玻片之间的矩形边缘为宜 , 多余培养液
即用 滤纸 吸去 。
些注 意事 项 , 希望 能 给教师 和学 生有 所 帮助 。
1 酵 母 细胞 的染 色 本实 验 必须要 对 活酵母 细胞进 行 染 色处理 , 否则 在计 数 时 , 会错 把 死 酵 母 菌一 起 统 计 在 内 , 成 数 量 造 偏大 。
谈“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 实验的注意事项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探究实验(公开课)
25×16型: 即大方格内分为 25中格,每一中格 又分为16小格。
2、计数
16×25型: 一般取四角的 四个中方格(100 个小方格)计数 25×16型: 一般计数四个角 和中央的五个中方 格(80个小方格) 的细胞数。
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方法步骤
① 镜检计数室: 在加样前,先对计数板的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 则需清洗,吹干后才能进行计数。 ② 加样品: 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加盖专用的盖玻 片,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让培养液自行缓缓渗入,一次性充满计数室,防止产生 气泡,充入细胞悬液的量以不超过计数室台面与盖玻片 之间的矩形边缘为宜。多余培养液可用滤纸吸去。 ③ 计数: 稍待片刻(约5min),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 室底部后,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先在低倍镜下找 到计数室所在位置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计数并记录。
问题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
建议你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什么? 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
误差。
问题2:本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如果需要 请讨论对照组应怎样设计和操作;如果不 需要,请说明理由。
不需要,本实验旨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在 一定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只要分组实验, 获得平均数值即可。
2×108ຫໍສະໝຸດ 例2 检测员将1 mL水样稀释10倍后,用抽样 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蓝藻的数量;将盖玻片 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 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已知 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 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
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中格80个 小格内共有蓝藻n个,则上述水样中约有蓝藻 5n×105 个/mL。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实验原理: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2.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
3.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注意: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
仪器介绍:血细胞计数板血细胞计数板的构造血细胞计数板是由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制成的。
玻片中有四条下凹的槽,构成三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隔为两半,每半边上面,刻有一个方格网。
方格网上刻有9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其中共有400个小格,供微生物计数用。
这一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体积为0.1mm3。
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以计数酵母菌为例(1)样品稀释的目的是便于酵母菌悬液的计数,以每小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一般稀释10倍即可.(2)将血细胞计数板用擦镜纸擦净,在中央的计数室上加盖专用的厚玻片.(3)将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用吸管吸取一滴置于盖玻片的边缘,使菌液缓缓渗入,多余的菌液用吸水纸吸取,捎待片刻,使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血细胞计数室内.(4)计数;五点取样法3.计算公式酵母细胞数/ml=每个小格酵母菌数目×400×104×稀释倍数注释:培养的时间不同取样酵母菌的稀释倍数是不同的。
2.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讨论探究思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按计划中确定的工作流程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记录的数据用曲线图表示出来。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实验目的: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来研究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尝试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通过使用血球计数板掌握单细胞生物的计数方法。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三、实验材料:酵母菌菌种,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
四、实验用具:无菌水,试管,棉塞,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无菌滴管,无菌移液管,小烧杯或小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纱布、滤纸、镊子、盖玻片。
五、方法步骤:1、取相同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5ml肉汤培养液,塞上棉塞。
2、用高压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标记甲、乙、丙等。
3、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各5ml,摇匀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起始酵母液个数,做好记录。
4、将各试管送进恒温箱,25℃下培养7天。
5、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
六、实验结论:培养液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呈S型增长变化。
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一、实验目的:1、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
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3、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
二、实验原理:1、高等植物的分生组织有丝分裂较旺盛。
2、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变化不同,可用高倍显微镜根据各个时期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那个时期。
4.2种群数量的变化(刘强)编号:16011
4.2种群数量的变化编写:刘强 审核:刘强 使用时间:2012. 编号:16011学习目标: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的数学形式。
建立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一般包括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和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步骤。
种群增长曲线与数学方程式相比其优点与局限性是 。
针对性练习:1、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 )A .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B .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C .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D .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从教材的两个实例看出,种群呈____________增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针对性练习:2、在什么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目会呈指数增长( )A .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B .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C .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D .只有在实验室中的理想条件下3、如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的原因是: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结构总是___________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___________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___________降低,___________增高。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2)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通常遵循以下模式:
1. 潜伏期(lag phase):在初始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较少,适应环境需要一定时间来进行繁殖和适应。
在此阶段,种群数量增长缓慢,菌落较小。
2. 指数期(exponential phase):一旦酵母菌种群适应了环境条件,其数量开始迅速增加。
在指数期中,种群数量
以指数速度增长,每个细胞通过二分裂产生新的子细胞。
此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
3. 平台期(stationary phase):当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
耗尽或有害物质积累到一定水平时,酵母菌种群数量不再
继续增加。
在平台期中,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新生细
胞数量等于死亡细胞数量。
4. 降解期(death phase):当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完全
耗尽,或者有害物质浓度过高时,酵母菌种群开始寿命减少,死亡细胞数量超过新生细胞数量。
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直到完全消失。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到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pH值、温度和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酵母菌株和培养条
件也会导致种群数量变化的差异。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指在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产生大量的子孙。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的数量会迅速增加,直到达到一个平衡点。
2. 酵母菌是以营养物质为基础,通过进行代谢活动来生存和繁殖的。
在培养液中,酵母菌首先会利用培养液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如糖类来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这个过程被称为酵母菌的生长阶段,菌落数量会迅速增加。
3. 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加,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会逐渐被消耗殆尽。
当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时,酵母菌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进入代谢减慢阶段。
这个过程被称为酵母菌的平衡阶段,菌落数量会停止增加,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
4. 在酵母菌的平衡阶段中,菌落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死亡率和出生率。
死亡率是指酵母菌死亡的速率,可能由于竞争资源、环境压力或外界干扰引起。
出生率是指新酵母菌子代的产生速率,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来实现。
5. 如果酵母菌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那么酵母菌数量就会减少,进入菌落数量下降的阶段。
相反,如果酵母菌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那么酵母菌数量就会增加,进入菌落数量增加的阶段。
6. 此外,酵母菌的数量变化还会受到培养液中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
这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酵母菌的生长速率和代谢活动,从而影响菌落数量的变化趋势。
7. 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酵母菌,并在一段时间内定期取样,使用细胞计数法或培养基平板计数法来测定菌落数量。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从而了解酵母菌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
8. 总结起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酵母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死亡率和出生率、环境因素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研究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行为,对于工业发酵、食品加工和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4天
第 6天
死亡
第7天
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变化
酵母菌数量/万个·mL-1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
2
3
4
5
6
7
时间/d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议将试管 震荡几次,目的是什么?
目的: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分布均匀,以保证 估算准确,减少误差
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
探究:
回顾思考:
1、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出芽生殖 2、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
兼性厌氧(可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酵母菌的培养条件要注意那些问题?
比如要用适宜的温度培养,调节好PH值,溶氧 量的控制等。
1、实验原理 (1)酵母菌属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有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无氧时二氧化碳和酒精 (2)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 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变化规律。
血球计数板 •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 生物的一种仪器。 • 计数时,常采用样方法。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 生物的一种仪器。 • 计数时,常采用样方法。
大方格:2mm×2mm×0.1mm (25×16规格) 中方格:5×5个 小方格:4×4个(共400个)
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
• 盖盖玻片
• 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 待菌体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显微镜下计数 • 计算:1mL菌液的数量=
(A/5×25×10000×B=5000A·B(五个方格中总菌数 为A,稀释倍数为B)。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改进实验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改进实验本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改进实验方法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改进实验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控制变量:在控制变量方面,我们需要注意调控好培养液中的饲料浓度、温度、pH值、搅拌速度等因素,以保证得到准确的结果。
为了避免外界环境对实验产生影响,需要将实验进行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控制实验操作的卫生程度。
2. 实验时间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目的选择实验时间的长短,比如可以选择在不同时间段内对酵母菌种群数量进行观察和记录。
可以在实验开始时设置一个适当的起始浓度,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取样进行数量测量。
同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培养时间进行实验比较。
3. 测量方法的改进:在测量酵母菌数量方面,可以采用更加准确和精细的测量方法,比如使用显微镜进行直接观察和计数,或者使用流式细胞仪等现代化测量设备进行精确测量。
4. 实验重复与统计分析: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需要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并进行统计分析。
这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并通过统计数据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重复要求条件相同,并且随机分组,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1. 实验材料准备:酵母菌培养液、适当的培养基、培养皿、移液管、显微镜等。
2. 实验操作步骤:- 在无菌条件下,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培养基和酵母菌培养液。
- 设置起始浓度并将培养液注入培养皿中。
- 每隔一段时间取样进行数量测量,可以使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和计数,也可以使用现代化测量设备进行精确测量。
- 记录测量数据并统计分析。
- 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并比较结果,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分析曲线的形态和趋势。
- 对不同实验组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的酵母菌数量变化,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过以上改进实验的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和可靠地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酵母菌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备课素材:“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验中的平行重复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的平行重复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现象,由于其偶然性无法进行反复观察。
而在科学实验中,人们可以使研究现象重复出现,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比较,最终得出可重复的实验结论。
在精密度较高的医药学领域,重复原则被细分为3层含义:重复实验、重复取样和重复测量。
2019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材设置了一个问题“要做重复实验吗?为什么?”:一些老教师和同学认为不需做重复实验。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目的在于:研究酵母菌在实验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与已知结论的验证实验相比,探究实验的结果未知,重复原则在后者中显得更加必要。
该探究实验的步骤如下:首先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例如A组~G 组),每组学生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扩培初始浓度相同的样品(酵母菌),并通过抽样检测法,统计不同时间点(0d~7d)的样品种群密度(表1),完成实验后,得到相应数据。
以A组为例,在初始时间点(0d)统计酵母菌种群密度为A-0,依次类推,得到一组数据(A-0A-1A-2……A-7)并绘制成酵母菌生长曲线,那么该曲线能够代表多组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吗?这明显是不够严谨的,由于操作过程中存在各种人为因素的误差,结果会对实验产生难以避免的偶然性影响,所以仅参考一次独立实验过程所得出的结论缺乏可信度。
而可重复性原则可以减少这一类误差,从而提高实验结论的准确度。
以1d为例,A组~G组均独立完成对酵母菊种群密度的统计,得到一组数据(A-1B-1C-1……G-1),求得平均值作为1d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均一1)。
相比单次独立实验所得到的数据(A-1),由多次独立重复实验得出的均值(均-1)更具有代表性和可重复性。
依次统计不同时间点,得到一组平均值(均-0均-1均-2……均-7),绘制生长曲线。
该曲线体现了可重复性原则,所得结论更科学严谨。
与可重复性原则不同,并不是所有科学实验都需要遵循平行重复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计数时,如果使用16格×25格规格的计数室,要按 对角线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中格(即100个 小格)的酵母菌数.如果规格为25格×16格的计数板, 除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一个中格 (即80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 (6)当遇到位于大格线上的酵母菌,一般只计数大方 格的上方和右方线上的酵母细胞(或只计数下方和左 方线上的酵母细胞). (7)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 算每1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
浓度等都能影响酵母菌数量。调查酵母菌的数量 时,可采用抽样检测法;不可用普通载玻片,应用 血细胞计数板。
(3)设计实验: A组为实验组,装培养液10 mL,酵母菌母液0.1mL, 环境温度28℃。 B组装培养液10 mL,酵母菌母液0.1mL,环境温度 5℃,与A组形成温度条件对照。 C组不装培养液,只装无菌水10mL,酵母菌母液 0.1mL,环境温度28℃,与A组形成营养条件对照。
室条件下,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可以观察酵母菌种群数 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取相邻两边及顶角计数。
2、步骤
l 培养液配制: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葡萄糖20g,1000 mL水),分装到5个锥形瓶中 (200mL/锥形瓶) l 灭菌: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将培养液和取样、计 数时所用的滴管分别灭菌。贴标签。
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 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Ⅰ 10 10 Ⅱ 5 5 ) Ⅲ 10 5 Ⅳ 数(103个)
Ⅰ
10 10
Ⅱ
5 5
Ⅲ
10 5
Ⅳ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解析:Ⅰ和Ⅲ试管中培养液多,营养物质多,其内种群的 K值大于试管Ⅱ和Ⅳ的。4个试管内种群的起始阶段因空间 和食物等比较充裕,属于“J”型增长。接种量不同,种 群的增长速率不同,不能同时达到K值,接种量大的先达 到稳定期继而先进入衰亡期。 答案:B
3.讨论 (1)在计数前,还应有哪些步骤?需注意些什么?
(2)针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 化”,有人提出了新的问题,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 关实验。
血球计数板是由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制成的.玻片 中有四条下凹的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 一短横槽隔为两半,每半边上面,刻有一个方格网.方格网上刻有 9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供微生物计 数用.这一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体积为 0.1mm3. 计数室通常有两种规格.一种是大方格内分为16中格,每一中格 又分为25小格;另一种是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 16小格.但是不管计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 点,即每一大方格都是由16×25=25×16=400个小方格组成,见 图.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 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 化是一项有着多方面意义和价值的探究 活动。在这个探究活动中用到了4个科学
方法:(1)数学模型法;
(2)抽样检测法;
(3)显微观察法;
(4)微生物培养法。
基础回扣 (1)酵母菌
•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 • 生长周期短,增殖速度快, • 还可以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研究(探究酵母菌的呼 吸方式)
血球计数板的使用
以计数酵母菌为例 (1)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悬液的酵母菌个数. (2)样品稀释的目的是便于酵母菌悬液的计数,以每小 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一般稀释10倍即可. (3)将血球计数板用擦镜纸擦净,在中央的计数室上加 盖专用的厚玻片. (4)将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用吸管吸取一滴置于盖玻 片的边缘,使菌液缓缓渗入,多余的菌液用吸水纸吸取, 捎待片刻,使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血球计数室内.
2.(2009·广东卷,15)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
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D)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
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 素
解析 用培养液培养酵母菌时,营养条件、pH、O2
(4)探究性实验
• 探究实验设计时要遵循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对照性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等量性原则 平行重复原则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1、实验原理:
种群的数量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呈 “J”型增长,在有限的环境下,种群呈“S”型增长。
酵母菌生长周期短,增殖速度快且世代间不重叠,在实验
血球汁数板使用后,用自来水冲洗,切勿用硬物洗 刷,洗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或用95%的乙 醇,无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脱水使其干燥.通过
镜检观察每小格内是否残留菌体或其他沉淀物.
若不干净,则必须重复清洗直到干净为止.
1、
(2009年江苏生物)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
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
(2)种群数量的变化
• • •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 “S”型曲线有一个K值,即环境容纳量。 种群数量的增长也受到许多环境因素(如温度、培养
液的pH、培养液的成分、代谢产物等)的影响。
(3)血球计数板
•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一 种仪器。 • 计数时,常采用抽样检测法(或显微直接计数法)。
4、结果分析 (1)数据记录 下表为一周的数据记录表:
时间 次数 1 2 3 平均
1
2
3
4
5
6
7
(2)构建数学模型:
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变化
酵母菌数量/万个·mL-1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 2 3 4 时间/d 5 6 7
封闭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模型
5、血球计数板的清洁
例3 检测员将1 mL水样稀释10倍后,用抽样检测
的方法检测每毫升蓝藻的数量;将盖玻片放在 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行渗 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已知每个 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 的总体积为0.1 mm3。
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中格80 个小格内共有蓝藻n个,则上述水样中约有蓝 藻 个/ 5n×mL 105。
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的边缘,待培养液自行渗
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 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 物台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 估算试管(10ml)中的酵母菌总数。
d.若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对培养
液进行稀释。
例1 :在用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对某一稀释 50倍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计数室内(盖玻片 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16,据此 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 2x107 个。
l
接种:接种时要在酒精灯附近,用灭菌干净的
1mL刻度吸管每次吸取0.1mL酵母菌母液,往每个锥 形瓶中加入。(注意滴加量不要太多,避免初始菌数 过多。) l 培养:将锥形瓶置于 28℃的恒温箱中培养
3、计数
a.取样时间一致 b.取样前要将试管振荡摇匀,使酵母菌均匀分布 c.操作方法: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
3.计算公式 (1)16格×25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 10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100×400×104×稀释倍数 (2)25格x16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 8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80×400×104×稀释倍数
例2:酵母菌的计数通常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血球 计数板每个大方格容积为0.1mm3 ,由400个小 方格组成。现对某一样液进行检测,如果一个 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先 后 稀释 再计数。若多次重复计数后,算得每个小方格 中平均有5个酵母菌,则10mL该培养液中酵母 2×108 菌总数有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