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习题2(含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练习题2
例2.6 试绘制图2-8所示RC 电路的动态结构图。
例2.7 化简图2-10所示RC 电路的动态结构图, 并求出传递函数。
R R 1)(1)()()(21221122121++++==Φs C R C R C R s C C R R s U s U s i o(a)(b)(c)例2.8 试绘制图2-22所示RC 电路的动态结构图对应的信号流图。
例2.9 试用梅逊公式求图2-23所示RC 电路的信号流图的传递函数。
例2.10 试用梅逊公式求图2-24所示动态结构图的传递函数。
o例3.1 一阶系统的结构如图3-7所示,其中KK为开环放大倍数,KH为反馈系数。
设KK=100,KH=0.1,试求系统的调节时间ts(按±5%误差带)。
如果要求ts=0.1 s,求反馈系数。
例3.3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s4+2s3+3s2+4s+5=0试判断该系统的稳定性。
例3.4 系统如图3-15所示。
为使系统稳定,试确定放大倍数K的取值范围。
例3.5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s3+2s2+s+2=0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例3.6 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s3-3s+2=0试用劳斯判据确定该方程的根在s平面上的分布。
例3.7 某控制系统的特征方程为s6+2s5+8s4+12s3+20s2+16s+16=0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例3.8 已知系统的结构如图3-23所示。
求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例 3.9 设系统结构如图3-19所示, 其中 又设r (t )=2t , n (t )=0.5×1(t )求系统的稳态误差。
例4.1 设某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211)(s s s R +=s s H s s G s s G 2)(,135)(,510)(21=+=+=)2)(1()()(++=s s s k s H s G例4.9 设某正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例4.10 设某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2)4)(1)(1()()(+-+=s s s k s H s G )22)(73.2()()(2+++=s s s s k s H s G统的根轨迹图。
自动控制理论第二章习题答案
式中 K 为比例常数, P 为阀门前后的压差。若流量 Q 与压差 P 在其平衡点 (Q0 , P0 ) 附近作微小变化,试导出线性化
方程。 解:
设正常工作点为 A,这时 Q0 = K P0
在该点附近用泰勒级数展开近似为:
y
=
f
(
x0
)
+
df (x) dx
x0
(
x
−
x0
)
即 Q − Q0 = K1 (P − P0 )
其中 K1
= dQ dP P=P0
=
1K 2
1 P0
2-7 设弹簧特性由下式描述:
F = 12.65 y1.1
其中,是弹簧力;是变形位移。若弹簧在变形位移附近作微小变化,试推导的线性化方程。 解:
设正常工作点为 A,这时 F0
=
12.65
y1.1 0
在该点附近用泰勒级数展开近似为:
2-3 试证明图2-58(a)的电网络与(b)的机械系统有相同的数学模型。
2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答第二章
图 2-58 电网络与机械系统
1
解:(a):利用运算阻抗法得: Z1
=
R1
//
1 C1s
=
R1 C1s
R1
+
1 C1s
=
R1 = R1 R1C1s + 1 T1s + 1
Z2
=
R2
+
1 C2s
(C2
+
2C1 )
du0 dt
+ u0 R
=
C1C2 R
d 2ui dt 2
自动控制原理_王万良(课后答案2
第2章习题2.1 列写如图题2.1所示电路中以电源电压U 作为输入,电容1C ,2C 上的电压1c U 和2c U 作为输出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图题2.1答案:X L R LL M C R M C M C R M C C X ⎥⎥⎥⎥⎥⎥⎦⎤⎢⎢⎢⎢⎢⎢⎣⎡−−−−+−=211321321100)(& X y ⎥⎦⎤⎢⎣⎡=010001其中)(3221311C C C C C C R M ++=2.2 如图题2.2所示为RLC 网络,有电压源s e 及电流源s i 两个输入量。
设选取状态变量23121,,C C L u x u x i x ===;输出量为y 。
建立该网络动态方程,并写出其向量-矩阵形式(提示:先列写节点a ,b 的电流方程及回路电势平衡方程)。
图题2.2*答案:⎥⎦⎤⎢⎣⎡⎥⎥⎥⎥⎥⎥⎦⎤⎢⎢⎢⎢⎢⎢⎣⎡−+⎥⎥⎥⎥⎥⎥⎥⎦⎤⎢⎢⎢⎢⎢⎢⎢⎣⎡−−+−=⎥⎥⎥⎦⎤⎢⎢⎢⎣⎡s s e i C L L R C C L L L RR 0001100100111x x x 12121321&&&U 3+-se[]111−−−=R y ⎥⎥⎥⎦⎤⎢⎢⎢⎣⎡321x x x +[]⎥⎦⎤⎢⎣⎡s s e i R 11 2.3 列写图题2.3所示RLC 网络的微分方程。
其中,r u 为输入变量,c u 为输出变量图题2.3答案:r c cc u u dt du RC dtu d LC =++22 2.4 列写图题2.4所示RLC 网络的微分方程,其中r u 为输入变量,c u 为输出变量。
图题2.4答案:r c cc uu dt du R L dtu d LC =++22 2.5 图题2.5所示为一弹簧—质量—阻尼器系统,列写外力)(t F 与质量块位移)(t y 之间)(t图题2.5答案:)()()()(22t f t ky dt t dy f dtt y d m =++ 2.6 列写图题2.6所示电路的微分方程,并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其中r u 为输入变量,cu 为输出变量。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及其解答 第二章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及其解答第一章(略) 第二章例2-1 弹簧,阻尼器串并联系统如图2-1示,系统为无质量模型,试建立系统的运动方程。
解:(1) 设输入为y r ,输出为y 0。
弹簧与阻尼器并联平行移动。
(2) 列写原始方程式,由于无质量按受力平衡方程,各处任何时刻,均满足∑=0F ,则对于A 点有021=-+K K f F F F其中,F f 为阻尼摩擦力,F K 1,F K 2为弹性恢复力。
(3) 写中间变量关系式220110)()(y K F Y Y K F dty y d f F K r K r f =-=-⋅=(4) 消中间变量得 020110y K y K y K dtdy f dt dy f r r=-+- (5) 化标准形 r r Ky dtdyT y dt dy T +=+00 其中:215K K T +=为时间常数,单位[秒]。
211K K K K +=为传递函数,无量纲。
例2-2 已知单摆系统的运动如图2-2示。
(1) 写出运动方程式 (2) 求取线性化方程 解:(1)设输入外作用力为零,输出为摆角θ ,摆球质量为m 。
(2)由牛顿定律写原始方程。
h mg dtd l m --=θθsin )(22其中,l 为摆长,l θ 为运动弧长,h 为空气阻力。
(3)写中间变量关系式)(dtd lh θα= 式中,α为空气阻力系数dtd l θ为运动线速度。
(4)消中间变量得运动方程式0s i n 22=++θθθmg dt d al dtd ml (2-1) 此方程为二阶非线性齐次方程。
(5)线性化由前可知,在θ =0的附近,非线性函数sin θ ≈θ ,故代入式(2-1)可得线性化方程为022=++θθθmg dt d al dtd ml 例2-3 已知机械旋转系统如图2-3所示,试列出系统运动方程。
解:(1)设输入量作用力矩M f ,输出为旋转角速度ω 。
(2)列写运动方程式f M f dtd J+-=ωω式中, f ω为阻尼力矩,其大小与转速成正比。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2(含答案)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2-1试建立题2-1图所示各系统的微分方程[其中外力)(t F ,位移)(tx 和电压)(t u r为输入量;位移)(t y 和电压)(t u c为输出量;k (弹性系数),f (阻尼系数),R (电阻),C (电容)和m (质量)均为常数]。
解(a )以平衡状态为基点,对质块m 进行受力分析(不再考虑重力影响),如图解2-1(a)所示。
根据牛顿定理可写出22)()(dt yd m dt dy f t ky t F =--整理得)(1)()()(22t F m t y m k dt t dy m f dtt y d =++—(b )如图解2-1(b)所示,取A,B 两点分别进行受力分析。
对A 点有)()(111dtdydtdxf x x k -=-(1)对B 点有y k dtdydt dx f 21)(=-(2)联立式(1)、(2)可得:dtdx k k k y k k f k k dt dy2112121)(+=++(c) 应用复数阻抗概念可写出)()(11)(11s U s I csR cs Rs U c r ++=(3)`2)()(Rs Uc s I =(4)联立式(3)、(4),可解得:),可解得: Cs R R R R Cs R R s U s U r c 212112)1()()(+++= 微分方程为: r r c c u CR dt du u R CR R R dt du 121211+=++ (d) 由图解2-1(d )可写出)可写出[]Cs s I s I s I R s U c R R r 1)()()()(++= (5))()(1)(s RI s RI Css I c R c -= (6)[]Css I s I R s I s U c R c c 1)()()()(++= (7)联立式(5)、(6)、(7),消去中间变量)(s I C 和)(s I R ,可得:,可得:1312)()(222222++++=RCs s C R RCs s C R s U s U r c |微分方程为微分方程为 rr r c c c u RC dt du CR dt du u R C dt du CR dt du 222222221213++=++2-2 试证明题2-2图中所示的力学系统(a)和电路系统(b)是相似系统(即有相同形式的数学模型)。
自动控制原理练习题2
例2.6 试绘制图2-8所示RC 电路的动态结构图。
例2.7 化简图2-10所示RC 电路的动态结构图, 并求出传递函数。
R R 1)(1)()()(21221122121++++==Φs C R C R C R s C C R R s U s U s i o(a)(b)(c)例2.8 试绘制图2-22所示RC 电路的动态结构图对应的信号流图。
例2.9 试用梅逊公式求图2-23所示RC 电路的信号流图的传递函数。
例2.10 试用梅逊公式求图2-24所示动态结构图的传递函数。
o例3.1 一阶系统的结构如图3-7所示,其中KK为开环放大倍数,KH为反馈系数。
设KK=100,KH=0.1,试求系统的调节时间ts(按±5%误差带)。
如果要求ts=0.1 s,求反馈系数。
例3.3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s4+2s3+3s2+4s+5=0试判断该系统的稳定性。
例3.4 系统如图3-15所示。
为使系统稳定,试确定放大倍数K的取值范围。
例3.5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s3+2s2+s+2=0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例3.6 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s3-3s+2=0试用劳斯判据确定该方程的根在s平面上的分布。
例3.7 某控制系统的特征方程为s6+2s5+8s4+12s3+20s2+16s+16=0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例3.8 已知系统的结构如图3-23所示。
求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例 3.9 设系统结构如图3-19所示, 其中 又设r (t )=2t , n (t )=0.5×1(t )求系统的稳态误差。
例4.1 设某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211)(s s s R +=s s H s s G s s G 2)(,135)(,510)(21=+=+=)2)(1()()(++=s s s k s H s G例4.9 设某正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例4.10 设某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2)4)(1)(1()()(+-+=s s s k s H s G )22)(73.2()()(2+++=s s s s k s H s G统的根轨迹图。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章习题答案
2-1试建立如图 所示电路的动态微分方程。
解:输入u i 输出u ou 1=u i -u oi 2=C du 1 dt )- R 2(u i -u o )=R 1u 0-CR 1R 2( du i dt dt du oC + - u i o R 1R 2 i 1 i i 2u 1i 1=i-i 2 u o i= R 2u 1 i 1= R 1 = u i -u o R 1 dt d (u i -u o ) =C C d (u i -u o ) dtu o - R 2 = u i -u o R 1 CR 1R 2 du o dt du idt +R 1u o +R 2u 0=CR 1R 2 +R 2u i(a)i=i 1+i 2 i 2=C du 1 dtu o i 1= R 2 u 1-u o = L R 2 du o dt R1i= (u i -u 1) (b)C+-iu o R 1R 2i 1 ii 2Lu 1 = R 1 u i -u 1 u o +C R 2 du 1 dtu 1=u o + L R 2 du o dtdu o dt R 1R 2 L du o dt + CL R 2 d 2u o dt 2 = - - u i R 1 u o R 1 u o R 2 +C )u o R 1R 2 L du o dt ) CL R 2 d 2u o dt 2 = + +( u i R 1 1 R 11 R 2+(C+ 解:2-2 求下列函数的拉氏变换。
(1)t t t f 4cos 4sin )(+= (2)te t tf 43)(+= (3)t te t f --=1)((4)te t tf 22)1()(-= 解:(1) f(t)=sin4t+cos4tL [sin ωt ]= ωω2+s 2=s s+42+16L [sin4t+cos4t ]= 4s 2+16s s 2+16+s ω2+s 2L [cos ωt ]=解:(2) f(t)=t 3+e 4t 解:L [t 3+e 4t ]= 3!s 41s-4+ 6s+24+s 4s 4(s+4)=(3) f(t)=t n e atL [t n e at ]=n!(s-a)n+1(4) f(t)=(t-1)2e 2tL [(t-1)2e 2t ]=e -(s-2)2(s-2)3解:解:2-3求下列函数的拉氏反变换。
孙亮版《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t
F ( s ) = F1 ( s) + F2 ( s ) =
− s Aω ⋅ (1 + e ω ) 2 2 s +ω
π
(c) 由于信号 f (t ) 为周期信号,第一周期的信号如图所示, 其拉氏变换为
F1 ( s ) =
M 2 M −ηTs M −Ts M − e + e = (1 − 2e −ηTs + e −Ts ) s s s s F (s) = 1 ⋅ F1 ( s ) 1 − e −Ts
• •
忽略二次以上各项有
F ( x, i ) = F0 ( x0 , i0 ) + F x ( x, i ) x = x0 ⋅ ( x − x0 ) + F i ( x, i ) x = x0 ⋅ (i − i0 )
i =i0 i =i0
令
ΔF = F ( x, i ) − F0 ( x0 , i0 ) K x = F x ( x , i ) x = x0
→ F2 ( s ) = −
t0 f3(t)
f2(t)
1 1 −t 0 s 1 −t0 s 1 − e − t0 s (1 + t0 s ) F ( s ) = F1 ( s ) + F2 ( s ) + F3 ( s ) = 2 − 2 ⋅ e − t0 ⋅ ⋅ e = s s s s2 (b) 由于信号 f (t ) 可以分解为信号的组合如图所示, f(t) f1(t) f2(t) A Aω f1 (t ) = A sin ωt → F1 ( s ) = 2 2 s +ω 0 π π − s Aω π ω → F2 ( s ) = 2 ⋅e f 2 (t ) = sin ωt ⋅1(t − ) 2 ω s +ω ω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解:由图可得
联立上式消去中间变量U1与U2,可得:
2-8某位置随动系统原理方块图如图2-7所示。已知电位器最大工作角度,功率放大级放大系数为K3,要求:
(1) 分别求出电位器传递系数K0、第一级与第二级放大器得比例系数K1与K2;
(2) 画出系统结构图;
(3) 简化结构图,求系统传递函数。
证明:(a)根据复阻抗概念可得:
即 取A、B两点进行受力分析,可得:
整理可得:
经比较可以瞧出,电网络(a)与机械系统(b)两者参数得相似关系为
2-5 设初始条件均为零,试用拉氏变换法求解下列微分方程式,并概略绘制x(t)曲线,指出各方程式得模态。
(1)
(2)
2-7由运算放大器组成得控制系统模拟电路如图2-6所示,试求闭环传递函数Uc(s)/Ur(s)。
2-10试简化图2-9中得系统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C(s)/R(s )与C(s)/N(s)。
图2-9 题2-10系统结构图
分析:分别假定R(s)=0与N(s)=0,画出各自得结构图,然后对系统结构图进行等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换,将其化成最简单得形式,从而求解系统得传递函数。
解:(a)令N(s)=0,简化结构图如图所示:
可求出:
令R(s)=0,简化结构图如图所示:
所以:
(b)令N(s)=0,简化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所以:
令R(s)=0,简化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2-12 试用梅逊增益公式求图2-8中各系统信号流图得传递函 数C(s)/R(s)。
图2-11 题2-12系统信号流图
解:
(a)存在三个回路:
存在两条前向通路:
所以:
(3)简化后可得系统得传递函数为
自动控制原理第2章课后习题及解答
uc
= R1RL2C ur
2-3 证明图 2-34 (a) 所示的力学系统和图 2-34 (b) 所示的电路系统是相似系统(即 有相同形式的数学模型)。
图 2-34 系统原理图
解
(a) 取A、B两点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如图解2-3(a)所示。对A点有
k2 (x − y) + f 2 (x − y) = f1 ( y − y1 )
9
- 17 -
(3)
X (s) =
1
s(s + 2)3 (s + 3)
(4) X (s) =
s +1
s(s 2 + 2s + 2)
解
(1) x(t) = et−1
(2)
原式
=
2 3
⋅
s
2
3 + 32
x(t) = 2 sin 3t 3
(3)
原式 = −1 + 1 − 3 + 1 + 1 2(s + 2)3 4(s + 2)2 8(s + 2) 24s 3(s + 3)
+
1 C2R2
uc
=
du
2 r
dt 2
+
2 CR
dur dt
+
1 C2R2
ur
(c) 由图解 2-2(c)可写出
Ur (= s) R1 [I1(s) + I2 (s)] + (Ls + R2 )I2 (s) (6)
1 Cs
I1
(s)
=
(Ls
+
R2
)I2
(s)
(7)
大工17春《自动控制原理》在线作业2满分标准答案
大工17春《自动控制原理》在线作业2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60 分)1. PID调节器中的D指的是()。
A. 比例B. 积分C. 微分D. 比例积分满分:6 分正确答案:C2. 在分析中常将同频率下输出信号相位与输入信号相位之差称为()。
A. 相位差B. 信号差C. 频率差D. 相差满分:6 分正确答案:A3. 一阶滞后环节的最大滞后相角为()。
A. 0°B. 60°C. 90°D. 180°满分:6 分正确答案:C4. ()是相位滞后环节,它的低通性能好。
A. 比例环节B. 微分环节C. 积分环节D. 振荡环节满分:6 分正确答案:C5. 用直接求解闭环特征根绘制根轨迹的办法,对于()是不适用的。
A. 一阶系统B. 二阶系统C. 三阶系统D. 高阶系统满分:6 分正确答案6. 当根轨迹分支在实轴上某点相遇又向复平面运动时,该交点称为根轨迹的()。
A. 会合点B. 分离点C. 相遇点D. 分离极点满分:6 分正确答案:B7. 如果开环零点数目m小于开环极点数目n,则有()条根轨迹终止于无穷远处。
A. nB. mC. n-mD. m-n满分:6 分正确答案:C8. ()是用来确定根轨迹上某点的相应增益值。
A. 辐角条件B. 幅值条件C. 开环增益D. 开环零点满分:6 分正确答案:B9. ()的对数相频特性恒为0°。
A. 比例环节B. 惯性环节C. 积分环节D. 振荡环节满分:6 分正确答案:A10. 为了减少校正装置的输出功率,以降低成本和功耗,()装置通常被安置在前向通道的前端。
A. 串联校正B. 反馈校正C. 并联校正D. 前馈校正满分:6 分正确答案:A二、判断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1. 以开环根轨迹增益为可变参数绘制的根轨迹称做参变量根轨迹。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正确答案:A2. 利用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其相角的超前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二)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二)一、选择题1、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1c ω=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A. 1011s s ++C. 210.51s s ++B. 1010.11s s ++ D. 0.11101s s ++2、一阶系统的闭环极点越靠近S 平面原点:A. 准确度越高 C. 响应速度越快B. 准确度越低 D. 响应速度越慢3、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s Ke TS τ-+,其幅频特性()G j ω应为: A. 1Ke T τω-+τω-B. 1Ke T τωω-+4、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A. 判断稳定性 C.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B. 计算输入误差 D. 求系统的根轨迹5、 适合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 A.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B.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C. 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D. 非线性系统。
6、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 )的元件又称比较器。
A. 微分 C. 加减B. 相乘 D. 相除 7、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 )A. 比较元件C. 执行元件B.给定元件D. 放大元件8、二阶欠阻尼系统的性能指标中只与阻尼比有关的是()A. 上升时间C. 调整时间B.峰值时间D. 最大超调量9、在用实验法求取系统的幅频特性时,一般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来求得输出信号的幅值。
A. 相位C. 稳定裕量B.频率D. 时间常数10、已知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呈现出等幅振荡,则其阻尼比可能为()A. 0.707 C. 1B.0.6 D. 011、非单位反馈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传递函数为H(S),则输入端定义的误差E(S)与输出端定义的误差*()E S之间有如下关系:A.* ()()() E S H S E S=⋅C.*()()()()E S G S H S E S=⋅⋅B.*()()()E S H S E S=⋅D.*()()()()E S G S H S E S=⋅⋅12、若两个系统的根轨迹相同,则有相同的:A. 闭环零点和极点C. 闭环极点B.开环零点D. 阶跃响应13、已知下列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应画零度根轨迹的是:A.*(2) (1) K s s s-+C.*2(31)Ks s s+-B.*(1)(5Ks s s-+)D.*(1)(2)K ss s--14、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取决于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A. 低频段C. 高频段B.开环增益D. 中频段15、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A. 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B.必要条件D. 以上都不是16、以下关于系统稳态误差的概念正确的是( C )A. 它只决定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B.它只决定于系统的输入和干扰C. 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输入和干扰有关D. 它始终为0非线性系统17、当输入为单位加速度且系统为单位反馈时,对于I型系统其稳态误差为()A. 0 C. 1/kB.0.1/k D.18、开环控制的特征是()A. 系统无执行环节C. 系统无反馈环节B.系统无给定环节D. 系统无放大环节19、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A. 相位滞后校正C. 微分调节器B.相位超前校正D. 积分调节器20、在信号流图中,只有()不用节点表示。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 (2)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测试题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系统中属于开环控制的为()。
A.自动跟踪雷达B.无人驾驶车C.普通车床D.家用空调器2.下列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的为()。
A.自动流水线B.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C.普通车床D.家用电冰箱3.下列系统属于定值控制系统的为()。
A.自动化流水线B.自动跟踪雷达C.家用电冰箱D.家用微波炉4.下列系统属于随动控制系统的为()。
A.自动化流水线B.火炮自动跟踪系统C.家用空调器D.家用电冰箱5.下列系统属于程序控制系统的为()。
A.家用空调器B.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C.普通车床D.火炮自动跟踪系统6.()为按照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定义的控制系统。
A.连续控制系统B.离散控制系统C.随动控制系统D.线性控制系统7.下列不是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的是()。
A.稳定性B.复现性C.快速性D.准确性8.下列不是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方式的是()。
A.开环控制B.闭环控制C.前馈控制D.复合控制9.下列不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环节的是()。
A.被控对象B.被控变量C.控制器D.测量变送器10.自动控制系统不稳定的过度过程是()。
A.发散振荡过程B.衰减振荡过程C.单调过程D.以上都不是二、单项选择题1.C2.D3.C4.B5.B6.C7.B8.C9.B 10.A第二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一、填空题1.数学模型是指描述系统()、()变量以及系统内部各变量之间()的数学表达式。
2.常用的数学模型有()、()以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等。
3.()和(),是在数学表达式基础演化而来的数学模型的图示形式。
4.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为,在()条件下,系统的()量的拉氏变换与()量拉氏变换之比。
5.系统的传递函数完全由系统的()决定,与()的形式无关。
6.传递函数的拉氏变换为该系统的()函数。
7.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子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点。
8.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点。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二)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二)一、选择题1、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1c ω=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A. 1011s s ++C. 210.51s s ++B. 1010.11s s ++ D. 0.11101s s ++2、一阶系统的闭环极点越靠近S 平面原点:A. 准确度越高 C. 响应速度越快B. 准确度越低 D. 响应速度越慢3、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s Ke TS τ-+,其幅频特性()G j ω应为: A. 1Ke T τω-+τω-B. 1Ke T τωω-+4、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A. 判断稳定性 C.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B. 计算输入误差 D. 求系统的根轨迹5、 适合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 A.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B.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C. 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D. 非线性系统。
6、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 )的元件又称比较器。
A. 微分 C. 加减B. 相乘 D. 相除 7、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 )A. 比较元件C. 执行元件B.给定元件D. 放大元件8、二阶欠阻尼系统的性能指标中只与阻尼比有关的是()A. 上升时间C. 调整时间B.峰值时间D. 最大超调量9、在用实验法求取系统的幅频特性时,一般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来求得输出信号的幅值。
A. 相位C. 稳定裕量B.频率D. 时间常数10、已知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呈现出等幅振荡,则其阻尼比可能为()A. 0.707 C. 1B.0.6 D. 011、非单位反馈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传递函数为H(S),则输入端定义的误差E(S)与输出端定义的误差*()E S之间有如下关系:A.* ()()() E S H S E S=⋅C.*()()()()E S G S H S E S=⋅⋅B.*()()()E S H S E S=⋅D.*()()()()E S G S H S E S=⋅⋅12、若两个系统的根轨迹相同,则有相同的:A. 闭环零点和极点C. 闭环极点B.开环零点D. 阶跃响应13、已知下列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应画零度根轨迹的是:A.*(2) (1) K s s s-+C.*2(31)Ks s s+-B.*(1)(5Ks s s-+)D.*(1)(2)K ss s--14、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取决于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A. 低频段C. 高频段B.开环增益D. 中频段15、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A. 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B.必要条件D. 以上都不是16、以下关于系统稳态误差的概念正确的是( C )A. 它只决定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B.它只决定于系统的输入和干扰C. 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输入和干扰有关D. 它始终为0非线性系统17、当输入为单位加速度且系统为单位反馈时,对于I型系统其稳态误差为()A. 0 C. 1/kB.0.1/k D.18、开环控制的特征是()A. 系统无执行环节C. 系统无反馈环节B.系统无给定环节D. 系统无放大环节19、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A. 相位滞后校正C. 微分调节器B.相位超前校正D. 积分调节器20、在信号流图中,只有()不用节点表示。
自动控制原理第2章习题解
习 题 22-1 试证明图2-77(a )所示电气网络与图2 77(b )所示的机械系统具有相同的微分方程。
图2-77习题2—1图证明:首先看题2-1图中(a )()()()s U s U s U C R R -=()()()()s U Cs R s CsU s U R s I R R R R ⎪⎭⎫⎝⎛+=+=11 ()()s I s C R s U C ⎪⎪⎭⎫⎝⎛+=221()()()[]s U s U s C R s C R s U C R C -⎪⎪⎭⎫ ⎝⎛+⎪⎪⎭⎫ ⎝⎛+=112211 ()()s U s C R s C R s U s C R s C R R C ⎪⎪⎭⎫ ⎝⎛+⎪⎪⎭⎫ ⎝⎛+=⎥⎦⎤⎢⎣⎡+⎪⎪⎭⎫ ⎝⎛+⎪⎪⎭⎫ ⎝⎛+1122112211111 ()()()()()()s U R s C R s C s C R s U R s C R s C s C R R C11122211122211111+⨯+=⎥⎦⎤⎢⎣⎡++⨯+2—2试分别写出图2-78中各有源网络的微分方程。
图2-78 习题2-2图解: (a )()()()t u R t u R dt t du Co r r 211-=+ (b )()()()⎥⎦⎤⎢⎣⎡+-=t u R dt t du C t u R r o 2o 111(c)()()()⎥⎦⎤⎢⎣⎡+-=t u dt t du C R t u R r c c 211 2—3某弹簧的力一位移特性曲线如图2—79所示。
在仅存在小扰动的情况下,当工作点分别为x 0=-1.2,0,2.5时,试求弹簧在工作点附近的弹性系数。
解:由题中强调“仅存在小扰动"可知,这是一道非线性曲线线性化处理的问题。
于是有,在x 0=—1.2,0,2。
5这三个点处对弹簧特性曲线做切线,切线的导数或斜率分别为:1)()()35.5625.2805.175.040402.1==----=-=x dx df2)20020400=--==x dx df 3)65.2155.0320355.2==--==x dx df2- 4图2—80是一个转速控制系统,其中电压u 为输入量,负载转速ω为输出量。
奥鹏地大《自动控制原理》在线作业二标准答案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29.单位加速度函数是r(t)=tu(t)。( )
【选项】: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30.所谓系统的时域分析,就是对一个特定的输入信号,通过拉氏变换,求取系统的输出响应。( )
【选项】: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D是0型系统
【答案】:D
8.延迟时间是指系统的阶跃响应()。
【选项】:
A第一次达到稳定值的50%所对应的时间
B超越稳态值达到第一个峰值所对应的时间
C达到稳态值的90%所对应的时间
D达到稳态值的10%所对应的时间#
【答案】:A
9.为消除干扰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可以在主反馈口到干扰作用点之前()。
【选项】:
3.采用串联超前校正时,通常可使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ωc()。
【选项】: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D不确定
【答案】:C
4.若F(s)=1/[s(s+a)(s+b)],则f(∞)=()。
【选项】:
A 1/(ab)
B ab
C a+b
D a-b
【答案】:A
5. L[cosωt]=()
【选项】:
A 1
B s/(s2+ω2)
【答案】:B
25.沿支路箭头方向而穿过各相连支路的途径,叫通道。()
【选项】: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26.如果劳斯表出现全零行,那么系统必定不稳定。()
【选项】: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27.支路表示了一个信号对另一个信号的函数关系。()
【选项】: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2及答案
模拟试题(二)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第1页共2页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欲保证阻尼比ξ=0.7和响应单位斜坡函数的稳态误差为答案一、解:求得传递函数如下:)()()()(1)()()(4321111s G s G s G s G s G s R s C -= (3分) )()()()(1)()()()()(432132112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R s C --= (3分) )()()()(1)()()()()(432143121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R s C -= (3分) )()()()(1)()()(4321322s G s G s G s G s G s R s C -= (3分) 二、解:sτK s K s G k )2()(2++= (2分) Ks τK s K s R s C +++=)2()()(2 (2分) Ks τK s s τK s s R s E +++++=)2()2()()(22 (2分) 25.02=+=K K e ss τ, (2分) K n =ω,τξωK n +=22 (4分)综合上面的式子,得186.0,36.31==τK (4分) 三、解:跟轨迹图(略)。
系统为:不稳定。
四、解:由Routh 稳定判据:008610161221620813456s ss s (4分) 辅助方程是 08624=++s s解得特征根为2,221-==s s ,j s j s 2,243=-=,j s ±-=16,5。
(6分)由此可知系统临界稳定。
(2分) 五、解:(1) 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s H s G =)10016()12.0(752+++s s s s ; (8分) (2) s rad ωc /38≈,8.16=γ°。
(8分)六、解:采取超前校正,其传递函数为 ss s G c 0026.01026.01)(++= (15分) 注:参数选取并不唯一,但需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2-1 试建立题2-1图所示各系统的微分方程 [其中外力)(t F ,位移)(t x 和电压)(t u r 为输入量;位移)(t y 和电压)(t u c 为输出量;k (弹性系数),f (阻尼系数),R (电阻),C (电容)和m (质量)均为常数]。
解(a )以平衡状态为基点,对质块m 进行受力分析(不再考虑重力影响),如图解2-1(a)所示。
根据牛顿定理可写出22)()(dty d m dt dy f t ky t F =-- 整理得)(1)()()(22t F m t y m k dt t dy m f dtt y d =++(b )如图解2-1(b)所示,取A,B 两点分别进行受力分析。
对A 点有 )()(111dtdydt dx f x x k -=- (1) 对B 点有 y k dtdydt dx f 21)(=- (2) 联立式(1)、(2)可得:dtdx k k k y k k f k k dt dy2112121)(+=++ (c) 应用复数阻抗概念可写出)()(11)(11s U s I csR cs R s U c r ++= (3) 2)()(R s Uc s I =(4) 联立式(3)、(4),可解得:CsR R R R Cs R R s U s U r c 212112)1()()(+++=微分方程为:r r c c u CR dt du u R CR R R dt du 121211+=++ (d) 由图解2-1(d )可写出[]Css I s I s I R s U c R R r 1)()()()(++= (5) )()(1)(s RI s RI Css I c R c -= (6) []Css I s I R s I s U c R c c 1)()()()(++= (7) 联立式(5)、(6)、(7),消去中间变量)(s I C 和)(s I R ,可得:1312)()(222222++++=RCs s C R RCs s C R s U s U r c 微分方程为 r r r c c c u RC dt du CR dt du u R C dt du CR dt du 222222221213++=++2-2 试证明题2-2图中所示的力学系统(a)和电路系统(b)是相似系统(即有相同形式的数学模型)。
解(a) 取A 、B 两点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如图解2-2(a)所示。
对A 点有)()()(1122y y f y x f y x k &&&&-=-+- (1)对B 点有1111)(y k y y f =-&& (2)对式(1)、(2)分别取拉氏变换,消去中间变量1y ,整理后得)()(s X s Y = 1)(1)(21221122121221122121+++++++s k f k f k f s k k f f s k fk f s k k f f(b) 由图可写出sC R s U c 221)(+= sC R s C R sC R s U r 111112111)(+⋅++整理得)()(s U s U r c = 1)(1)(21221122121221122121+++++++s C R C R C R s C C R R s C R C R s C C R R2-3 假设某容器的液位高度h 与液体流入量r Q 满足方程r Q Sh S dt dh 1=+α,式中S 为液位容器的横截面积,α为常数。
若h 与r Q 在其工作点),(00h Q r 附近做微量变化,试导出h ∆关于r Q ∆的线性化方程。
解 将h 在0h 处展开为泰勒级数并取一次近似h h h h dt h d h h h ∆⋅+=∆⋅+=00021|0 (1) 代入原方程可得)(1)21()(0000r r Q Q S h h h S dt h h d ∆+=∆⋅++∆+α (2)在平衡工作点处系统满足000r Q h dtdh =+α (3) 式(2),(3)相减可得h ∆的线性化方程 r Q h h dt h d S∆=∆+∆02α2-4 试求题2-3图所示各信号)(t x 的象函数)(s X 。
解(a ) Θ )(2)(0t t t x -+= ∴)(s X = st e s s 0212-+ (b ) Θ)())(())(()(321t t c tt c b t t a b a t x -------+=∴ )(s X = ])()([1321s t s t s t ce e c b e a b a s-------+(c ) Θ )(t x =)(4)2(4)2(442222T t T T t T T t T t T -+----∴ )21(4)(222Ts s T e esT s X --+-=2-5 求下列各拉氏变换式的原函数。
(1) 1)(-=-s e s X s(2) )3()2(1)(3++=s s s s X (3) )22(1)(2+++=s s s s s X 解(1) 1)(-=t e t x(2) 原式 =)3(31241)2(83)2(41)2(2123++++-+++-s s s s s ∴x (t )= 24131834432222++-+-----t t t t e e e t e t (3) 原式 =1)1(1211)1(12121222121222++⋅++++⋅-=++-s s s s s s ss ∴)(t x =)cos (sin 2121t t e t-+- 2-6 已知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t te e t c --+-=221)(,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和脉冲响应。
解 单位阶跃输入时,有ss R 1)(=,依题意 ss s s s s s s C 1)2)(1(2311221)(⋅+++=+++-=∴ )2)(1(23)()()(+++==s s s s R s C s G []t t e e s s L s G L t k -----=⎥⎦⎤⎢⎣⎡+++-==21142411)()( 2-7 已知系统传递函数 232)()(2++=s s s R s C ,且初始条件为1)0(-=c ,0)0(=c &,试求系统在输入)(1)(t t r =作用下的输出)(t c 。
解 系统的微分方程为)(2)(2)(3)(22t r t c dt t dc dtt c d =++ (1) 考虑初始条件,对式(1)进行拉氏变换,得 ss C s sC s s C s 2)(23)(3)(2=++++ (2) 22141)23(23)(22+++-=++-+-=s s s s s s s s s C ∴ t t e e t c 2241)(--+-=2-8 求题2-8图所示各有源网络的传递函数)()(s U s U r c 。
解(a) 根据运算放大器 “虚地”概念,可写出12)()(R Rs U s U r c -=(b) 22112211111122)1)(1(111)()(s C C R s C R s C R sC R s C R s C R s U s U r c ++-=+⋅+-=(c) )1(11)()(212122Cs R R R R Cs R Cs R s U s U r c +-=+⋅-=2-9 某位置随动系统原理框图如题2-9图所示,已知电位器最大工作角度m Q =3300,功率放大器放大系数为3k 。
(1) 分别求出电位器的传递函数0k ,第一级和第二级放大器的放大系数1k ,2k ; (2) 画出系统的结构图; (3) 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s Q s Q r c 。
解(1) 电位器的传递函数ππ11180180330300000=⨯==mQ EK 根据运算放大器的特性,可分别写出两级放大器的放大系数为310101030331-=⨯⨯-=K , 210101020332-=⨯⨯-=K (2) 可画出系统结构如图解2-9所示:(3) )1(11)1()()(3210323210+++++=s T s K K K K K s T K K K K s T s K K K K K s Q s Q m mm t m m mr c11132103223210+++=s K K K K K K K K K s K K K K K T mtm m m2-10 飞机俯仰角控制系统结构图如题2-10图所示,试求闭环传递函数)()(s Q s Q r c 。
解 经结构图等效变换可得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68.0)42.018.1()7.09.0()6.0(7.0)()(23++++++=s K s K s s s Q s Q r c 2-11 已知系统方程组如下,试绘制系统结构图,并求闭环传递函数)()(s R s C 。
⎪⎪⎩⎪⎪⎨⎧=-=-=--=)()()()()]()()([)()]()()()[()()()]()()[()()()(3435233612287111s X s G s C s G s G s C s X s X s X s G s X s G s X s C s G s G s G s R s G s X 解 系统结构图如图解2-11所示。
利用结构图等效化简或梅逊增益公式可求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843217432154363243211)()(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s R s C -+++=2-12 试用结构图等效化简求题2-12图所示各系统的传递函数)()(s R s C 。
解 (a )所以:432132432143211)()(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s R s C ++++= (b )所以: HG G G s R s C 2211)()(--=(c )所以:32132213211)()(G G G G G G G G G G s R s C +++= (d )所以:2441321232121413211)()(H G G G G G G H G G H G G G G G G G s R s C ++++++= (e )所以:2321212132141)()(H G G H G H G G G G G G s R s C ++++=2-13 已知控制系统结构图如题2-13图所示,求输入)(13)(t t r ⋅=时系统的输出)(t c 。
解 由图可得)3)(1(2)1(1221122)()(22++=++++++=S s s s s s s s R s C又有 ss R 3)(=则 311323)3)(1(2)(+++-=⋅++=s s s s S s s C即 t te e s s s L t c 313231132)(---+-=⎥⎦⎤⎢⎣⎡+++-=2-14 试绘制题2-14图所示系统的信号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