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俄国的改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俄国的改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严重的农奴制危机,为了维护沙皇的封建统治,沙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教材通过讲述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俄国改革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改革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对于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背景,理解改革的过程,感受改革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改革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改革的基本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分享学习心得。

3.案例分析:分析改革前后的社会变化,认识改革的影响。

4.教师讲解:穿插讲解改革过程中的历史背景、事件和影响,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图片:收集改革前后的社会图片,直观展示改革的影响。

4.视频:寻找相关改革过程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改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19世纪中期的俄国社会状况,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改革的过程。

教师穿插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总结讨论成果。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俄国历史上重要的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

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教材从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历史背景、改革的过程以及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针对1861年改革这一历史事件,学生可能对其意义和影响认识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次改革,加深对改革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对1861年改革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知识,准备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激发学生对改革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1861年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改革。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俄国历史上重要的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

这次改革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重大的转折点。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1861年改革的背景、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俄国历史的了解相对较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理解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学生应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改革的意义与局限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86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认识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解改革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86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教学难点:改革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改革的意义与局限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4.案例分析法:分析改革过程中的典型事件,深入理解改革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改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次改革。

提问:“你们认为这次改革对俄国历史有何影响?”2.呈现(10分钟)介绍1861年改革的背景,如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困境、社会矛盾的加剧等。

展示改革的内容,如农奴获得自由、土地制度改革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改革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

教师提问:“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哪些矛盾?如何解决?”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改革的影响,如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等。

第2课俄国的改革-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时目标1.了解和理解俄国的改革运动;2.掌握了解与认识的方法,强化学习方法意识;3.激发对历史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素质。

课前预习1.仔细阅读教科书第132-136页的相关内容;2.认真思考:为什么在19世纪中叶,沙皇俄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暴动?为什么1830年代,俄国再次选用了萨拉戈萨制?3.尝试寻找一些优秀的历史学者的著作,加深对该时期的认识。

课堂实施Part1 导入新课1.引入话题:“你们知道在19世纪中叶发生了哪些重要的事情吗?”2.学生回答问题并相互讨论;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俄国的改革。

Part2 课堂讲解1.讲解俄国“十月二日制”、解放农奴、萨拉戈萨制等一系列改革;2.逐一阐述改革的背景、原因、目的;3.注重思考问友:–为什么沙皇亚历山大II会掌握频繁的改革活动?–这些改革对沙皇俄国的发展起了什么影响?Part3 思考补充1.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俄国的改革运动中,哪些影响因素对俄国的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学生务必结合教材中的信息,自主探讨并回答问题。

Part4 思维拓展1.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各类工具,深化思考,活跃思维;2.鼓励学生少背忘词、不死记硬背;3.提供多样化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对历史科学习进行深度思考。

课后作业1.阅读相应章节并整理笔记;2.反思自学过程,总结自学方法,自我定位;3.建议去图书馆借阅与相关专业学者相关的著作。

课堂小结1.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投入,更好地理解整个课程。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严重的农奴制危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沙皇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改革、改革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认识改革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改革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对于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来深入了解俄国改革的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掌握亚历山大改革和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改革内容,认识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理解改革过程中的复杂性。

四. 教学重难点1.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及其原因。

2.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3.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改革特点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史料分析法:分析反映俄国改革的史料,深入了解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改革的意义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

2.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图片等。

3.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农奴制危机,社会矛盾尖锐,引出本课的课题《俄国的改革》。

2.呈现(10分钟)展示史料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如农民生活困苦、起义频发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如解放农奴、推行地方自治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 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  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主要介绍了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认识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俄国农奴制改革这一课题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及其必然性。

2.改革的过程及特点。

3.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分享学习心得。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的影响。

4.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比较俄国改革与其他国家改革的异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相关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3.网络资源:查找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资料。

4.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19世纪中期俄国的社会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农民的生活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如农民起义、战争损失等,让学生了解改革的必然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改革的过程及特点,如解放农奴、土地分配等,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影响,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的意义。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俄国的改革》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为了摆脱危机,沙皇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本课将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这些改革措施的内容、特点及其影响,使他们认识到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历史中的一些重要改革,如中国的戊戌变法、日本的明治维新等。

他们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但对于俄国的改革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新的历史现象,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19世纪中期的社会危机,掌握农奴制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改革的认同感,使他们认识到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 教学重难点1.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2.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改革与历史发展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历史视频等方式,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名单。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历史图片和视频,为学生展示19世纪中期俄国的社会危机,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农奴制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改革的具体措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改革措施的作用及其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改革的作用及其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秀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秀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了解16—19世纪俄国在欧洲、亚洲扩张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俄国的改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俄国两次改革的性质,认识两次改革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认清俄国的改革的局限性,即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8世纪初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感知这两次改革使俄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成为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探究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学会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提问:以上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学生回答: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教师引导:照片上的两位沙皇为俄国的强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彼得一世改革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奠定了基础。

他们试图通过改革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第2课《俄国的改革》。

二、新课讲授(一)彼得一世改革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页,然后谈谈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学生回答: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统一了俄国,进入沙皇专制时代;17世纪,俄国沙皇专制在政治、经济及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一些国家。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找出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性质及内容。

学生回答:(1)目的: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内容:①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③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④教育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⑤社会生活上,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含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含反思)

第二课《俄国的改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历史意义;通过对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之间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科素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百年前,三十一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命名为圣彼得堡。

从此,俄国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也4.读教材说一说: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提示: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勇于实践的践行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等。

目标导学二: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1.材料展示“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

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设问: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改革有何影响?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基础?讨论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提示: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

总结: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图》和《兴建新都圣彼得堡》,说说改革的影响。

提示: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3.展示图文材料材料展示:1698年某天,彼得一世从国外归来,领主们纷纷前来祝贺。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02课 俄国的改革(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02课 俄国的改革(教案)
消极:农奴制的残余仍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点拨:(性质)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三、合作探究
在俄国的发展中,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至关重要,那么这两次改革有何异同呢?
(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学生看图理解
学生阅读课本并归纳
学生阅读课本:从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文化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2、时间、目的、内容
师:阅读课本,找找这次农奴制改革的时间、改革者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提示:通过材料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推行改革的目的是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主要内容:解放农奴(自由劳动力);“赎买”份地(对农奴的又一次掠夺)
3、评价
师:思考这场改革的性质,它对俄国历史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提示:积极: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4、改革措施
师:17世纪末期,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沙皇彼得一世做了哪些改革措施?
提示:政治方面: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军事方面:创建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要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才能提拔
;经济方面:鼓励兴办手工工场;社会文化方面: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
5、作用
师:通过彼得一世自上而下的改革之后,俄国的社会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过渡: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这是否意味着俄国可以像西欧国家那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呢?
二、农奴制改革
1、原因
通过四段材料结合图片、数据表、史料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农奴制的危机)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

本课主要内容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农奴制改革,以及这次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教材通过介绍改革前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改革的过程以及改革后的变化,使学生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俄国的历史背景,如封建社会的特点、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但他们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和直观的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改革需要有勇气和智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和内容。

2.难点: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3.对比分析法:将改革前后的俄国社会和经济进行对比,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改革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PPT和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和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和教学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和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第二课是“俄国的改革”,主要讲述的是沙皇在19世纪中期开始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农村改革、司法改革、文化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课本在教材末尾提出了几个问题,希望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全面进行的改革措施;②理解改革措施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和影响;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如何从文本中抓住重点,研究如何提高文本的阅读质量。

2、能力目标①学会总结、比较和分析历史事件,发现历史变革的规律;②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历史问题,提出个人观点,并据此进行合理的思考和判断;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如何从文本中抓住重点,研究如何提高文本的阅读质量。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变革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等方面。

三、教学过程1、预习导学(10分钟)点击阅读主要章节,并思考下列问题:1.1 为什么俄国需要进行改革?1.2 改革方向有哪些?在社会发展方面会带来哪些变化?1.3 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1.4 本节课需要注意哪些关键词汇?2、新课讲授(35分钟)2.1 课堂讲授在讲述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互动问答、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①开篇导入导入俄国老爷爷的故事,使学生能够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氛围中。

②主体分析1、农村改革:解放农奴,取消赋税,分配土地等改革措施;2、司法改革:着力改进法律制度,提高司法公正性,打击贪污腐败;3、文化改革:开办新学校,印刷新教材,传播新思想等方式来推广普及教育;③重点事件分析推荐精选一些精彩的历史事件,如《不列颠战役》,并通过对其中涉及的人物、事件进行详细解读,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

2.2 学生讨论(15分钟)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和讨论,发现情节性的内容,并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丰富的史料和详细的论述,展示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以及改革给俄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

本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了解俄国历史的重要窗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本课内容,学生可能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运用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改革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改革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交织。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改革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深入理解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改革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前的社会景象,引导学生了解改革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改革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改革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史料,分析改革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4)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4)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改革前的俄国社会、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及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19世纪俄国的社会状况和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的状况,掌握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及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解改革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曲折,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及其必然性;2.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及特点;3.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讲解法: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2.资料:收集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3.课堂活动准备:准备相关的历史道具,如农奴制改革的相关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19世纪中期俄国的社会状况,让学生了解改革前的俄国。

2.呈现(10分钟)讲述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原因。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分组讨论改革的特点。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教师总结:在反抗蒙古人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到16世纪初统一了俄国。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这件事在俄国的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此莫斯科公国发展为沙皇俄国。

2.彼得一世改革(1689年)教师在ppt上展示彼得一世改革背景、内容和意义的史料,并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史料,结合教材P6——P7,得出彼得一世改革背景内容和意义。

(1)背景史料1当时,俄国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

由于统治阶级上层的内讧和战乱频仍,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农民因饥荒、破产和贫困而四处逃亡,出现了大量土地荒芜的现象。

直至17世纪末,农业生产仍未得到完全恢复,农民的耕地仍比过去减少20%-25%。

为了确保足够的劳动力,地主、贵族则采用超经济强制手段,推行最原始的封建剥削方法,即野蛮的徭役制,把农民强制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因而丧失了人身自由,沦为农奴。

(2)内容史料2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俄国沙史料2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比较。

国别人均收入(卢布)铁产量(万吨)铁路长度(公里)制度俄国7129(1860年)1 600(1860年)封建农奴制英国323225(1850年)14 603资本主义法国150 9 160资本主义史料 3 英法联军与俄军在克里木半岛的激战。

(2)内容学生自行阅读教材P8内容,找出1861年改史料2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比较。

国别人均收入(卢布)铁产量(万吨)铁路长度(公里)制度俄国7129(1860年)1 600(1860年)封建农奴制英国323225(1850年)14 603资本主义法国150 9 160资本主义史料3 英法联军与俄军在克里木半岛的激战。

2.学生阅读教材,找出1861年改革内容。

教的活动4 小结1.教师出示俄国两次改革表格,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填写,进行知识点巩固记忆。

6.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标要求】知道俄国1861年改革的史实,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秀教案

《俄国的改革》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二、教学目标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内容;1861年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归纳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列举其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重点、难点)三、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俄国原是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出现于9世纪。

近代俄国是在莫斯科公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到19世纪中期,俄国为什么要废除农奴制,农奴制是如何废除的,对俄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2.讲授新课(1)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内容;1861年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等基本史实师首先讲述俄国的发展历程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1)阅读教材,说出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目的:加强封建专制,摆脱落后状态,实现富国强兵时间: 18世纪初【合作探究】1.(2)列举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并分析概括其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表格梳理历史问题,直观明了。

影响:积极:促进了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强国。

消极: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合作探究】2.(1)阅读教材,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教师总结。

内忧:●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外患: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

【合作探究】2.(2)列举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并分析概括其影响。

学生回答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师指出从这两条内容中得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师出示:1861年俄国改革成效,从而让学生分析影响。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3)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3)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主要讲述了俄国历史上两次重要的改革: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和1905年的俄国革命。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从而理解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改革是一个复杂而曲折的过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俄国的历史背景,对改革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具体的改革过程和影响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改革的影响评价存在一定的疑问,需要通过讨论和思考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1905年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解改革是一个复杂而曲折的过程,树立积极向上的改革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1905年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教学难点: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改革的影响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体验;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改革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图片、地图、资料等,直观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教材、论文、报道等,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奴制的残酷现实,激发学生对改革的热情。

2.呈现(10分钟)介绍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案(送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案(送知识点总结)

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简述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的主要史实,理解俄国进行两次改革的必要性和产生的影响。

本课位于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属于十九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制度扩展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

了解彼得一世改革带有资产阶级性质,是俄国近代化的开端;了解废除农奴制的必然性和其遗留的消极影响。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说出俄国建立,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目的、主要内容和影响;2.通过合作探究,列举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3.通过师生探讨,说出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它既有积极意义也有局限。

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是各国富强的必经之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彼得一世改革主要内容。

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1.彼得一世改革主要内容。

2.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 同学们在学习本课的知识以前,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谜面是:“战胜对方你就可以得到他的房子。

”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里哟!学生:圣彼得堡。

展示图片《普京总统》与《彼得一世》教师: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著名城市,在这座历史名城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为什么普京总统如此崇拜彼得大帝呢?他是谁?他有哪些突出的成就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揭晓答案吧。

(设计意图)教师先以谜语形式引出圣彼得堡,然后再由圣彼得堡引出彼得大帝,通过俄罗斯总统普京最敬佩的人的形式,将课程内容故事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俄国的改革”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国的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主要的内容及意义;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简化、概括史实的能力,用辨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

【教学难点】1861年改革对农民的掠夺性和历史进步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大家是否还记得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哪些资本主义国家?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英、美、法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

那同学们是否知道,作为当今世界面积最庞大的俄国,它又是如何发展壮大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一)彼得一世改革(学生看课本,独立思考:改革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改革的目的是什么?)1.背景(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2)伊凡四世称沙皇,强化沙皇的专制权力;(3)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阅读课本《相关史事》,了解农奴制下农奴的悲惨命运)2.时间:18世纪初3.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请同学看课本《人物扫描》,使学生对彼得一世有进一步了解。

)4.改革的内容(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2)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3)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4)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家,开办学校,创办报纸;(5)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明确:彼得一世改革的核心是军事和经济两方面。

)5.彼得一世改革意义(1)通过改革,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地外扩张准备了条件(新首都:圣彼得堡)。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彼得一世死后,国势日衰。

到1762年叶卡特琳娜二世统治期间,经济、军事实力增强。

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于是俄国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1.背景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危机严重,仅1858—1860年就发生300多次农民暴动。

这不但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还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亚历山大二世被迫签署废奴法令,进行改革。

2.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3.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4.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所以列宁说:“当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5.意义(1)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三、合作探究:1.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2.俄国成功废除农奴制度,给我们哪些历史启示?学史以明智,学古以鉴今。

从俄国的经验看,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也能解放生产力。

我们要树立改革意识,积极投身于改革洪流中。

四、作业布置:完成课本中的课后活动部分。

【板书设计】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2.时间、领导人:3.内容:4.意义:二、废除农奴制1.原因:2.时间:3.内容:4.意义:第2课俄国的改革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百年前,三十一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命名为圣彼得堡。

从此,俄国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也打开了一扇通往当时先进文明的窗户。

之后,圣彼得堡作为沙皇俄国的首都历时二百余年。

因其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卓然战绩,还被授予了“英雄城”的称号。

至今,圣彼得堡仍被视作俄罗斯的“北方之都”。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涅瓦河畔发表了圣彼得堡300周年庆典讲话。

在会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彼得大帝能成为普京总统“此生最佩服的人”?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俄国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提示: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

提示:说一说: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提示: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勇于实践的践行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等。

目标导学二: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1.材料展示“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

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设问: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改革有何影响?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基础?讨论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提示: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

总结: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图》和《兴建新都圣彼得堡》,说说改革的影响。

提示: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3.展示图文材料图一彼得一世倡图二中国军人强导的某一习俗改革行给行人剪辫子材料展示:1698年某天,彼得一世从国外归来,领主们纷纷前来祝贺。

不料沙皇接过侍从递给他的一把剪刀,立即亲自剪除领主们的大胡子。

不久以后,彼得一世发布敕令:剪胡子是俄国人应尽的义务,除神职人员外,禁止任何人蓄须。

设问:图一情景反映了彼得一世什么改革措施?图二情景是近代中国哪一次革命的产物?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以此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提示:剪胡须;辛亥革命;它们都受西方先进文明的影响,改革社会陋习,对改变社会风俗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先进技术、社会风俗、生活方式),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4.教师补充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目标导学三: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影响1.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P8“相关史事”,分析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原因。

提示:俄国经济落后;农奴起义不断,阶级矛盾激化;克里木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加剧了社会矛盾;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读史料材料展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引导学生分析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的目的。

译文:凡是能够最大限度维护地主贵族利益的措施,我尽力去做到了(如让获得自由的农民赎买份地等措施)。

它说明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地主贵族的利益。

3.读教材和漫画图,引导学生说出改革内容和农奴“解放”的实质。

提示:农民“解放”的实质:实际上是对农奴的一次更大的掠夺。

4.讨论1861年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提示:性质:1861年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因为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5.拓展延伸:试从背景、时间、领导人、目的、内容、性质和影响等方面来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三、课堂总结学史为是了鉴今,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改革对俄国不同阶段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是“重现”历史的基础,故本节课主要采用史料教学法,同时贯穿讲授法、问题教学法、阅读感悟法。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生情况等选择多样化的史料来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史料,在观点的碰撞中锻炼学生思维、培养能力。

由于受时间、教材等原因影响,讲授的知识很难深化,缺乏前后联系、比较及知识的迁移,以致学生对俄国历史的了解较为片段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