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_选择_养成_模式

合集下载

小学德育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教育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小学德育教育实施方案,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二、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立意识。

三、德育内容。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和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情感教育、集体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通过班级管理、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立意识。

四、德育实施策略。

1.学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专业水平。

2.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性和全面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关心孩子的思想动态,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4.学生要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德育效果评估。

学校要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对德育工作进行全面评估,不断完善和改进德育实施方案。

六、结语。

小学德育教育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贯彻落实,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小学生品德养成教育方案

小学生品德养成教育方案

小学生品德养成教育方案【小学生品德养成教育方案】教育目标: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素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1. 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要做好榜样,教会孩子正直、诚实、宽容等品质。

2. 学校课程设置:增设道德与法制课程,教授学生社会规范、行为伦理等知识。

3. 激励活动:设立季度道德之星评选,表彰以身作则、乐于助人的学生。

二、塑造积极的人际关系1. 开展合作学习: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良好相处、互助互助的能力。

2. 培养友善互助意识:每月举办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感受施与受的善意。

3. 提供冲突解决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方式,教导学生解决冲突的技巧。

三、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1. 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并鼓励他们按时完成。

2. 规范课堂纪律: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遵守纪律,培养他们认真听讲、尊重他人。

3. 增设班级自律委员:选出学生担任班级自律委员,帮助管理班级纪律,组织自律活动。

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 优秀文化熏陶: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丰富的课外活动:开设读书、写作、手工等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并培养他们对知识的追求。

3. 鼓励公益参与:开展环保活动、捐款义卖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公益事业,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和社会的意识。

五、加强师生合作1.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师要关心学生,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建立亲近、信任的关系。

2. 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

3. 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建立紧密联系,定期举办家长会,互通信息,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养成。

六、评估与反馈1. 建立完善评估机制:制定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品德养成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2. 反馈与奖励:给予学生及时明确的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为进步而努力,设立积极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品德养成活动设计

小学生品德养成活动设计

小学生品德养成活动设计品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开展品德养成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本文将针对小学生品德养成活动,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一、情感教育活动1. 主题活动:友爱日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友爱日,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友好互动。

可以组织互助小组,让学生相互帮助、关心和鼓励,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2. 主题活动:感恩日活动内容:通过感恩日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并表达感激之情。

可以组织学生写感谢信给父母、老师或其他帮助过自己的人,同时也可以为他人提供帮助,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价值。

二、行为规范培养活动1. 主题活动:规矩日活动内容:通过规矩日活动,引导学生遵守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

可以进行游戏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和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如守时、排队等。

2. 主题活动:文明礼仪日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参与文明礼仪日活动,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培养他们的文明礼仪意识。

可以通过讲解、演示等形式,教授学生正确的礼仪和待人方式。

三、思想品德培养活动1. 主题活动:诚实守信日活动内容: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可以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组内分享真实的感受和经历,并一起制定诚实守信的标准和规则,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自律能力。

2. 主题活动:助人为乐日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助人为乐日活动,鼓励他们帮助他人,并从中感受到帮助他人的乐趣。

可以进行公益活动,如参观养老院、义卖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四、社会实践活动1. 主题活动:环境保护日活动内容:开展环境保护日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活动,让他们明白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2. 主题活动:团队合作日活动内容:通过团队合作日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相互协作、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团队精神。

小学德育工程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工程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工程实施方案一、背景。

小学德育工程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德育工程的实施方案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

二、目标。

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实施方案。

1. 强化师生德育教育。

通过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德育教育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注重自身修养,做学生道德品行的引领者。

2. 开展德育主题教育。

以“诚信”、“友爱”、“助人为乐”等为主题,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推进德育课程建设。

在校园课程中融入德育元素,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理性和道德行为,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规范意识。

4. 建立德育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品德和行为的评价和奖惩,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道德观念。

5.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与家庭共同育人,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完善制度建设。

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制,明确德育工作的具体流程和措施,保障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3. 加强师资培训。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德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和实施能力,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4.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和教育资源,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五、总结。

小学德育工作制度_措施

小学德育工作制度_措施

小学德育工作制度措施一、德育工作的意义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性格、习惯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二、德育工作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培养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

2. 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让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树立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3.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学生了解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三、德育工作的制度措施1. 建立完善的德育工作制度:学校应制定完善的德育工作制度,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确保德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2.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学校应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选拔、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忠诚可靠的德育工作队伍,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社会实践等,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4. 加强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学校应加强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5. 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学校应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德育工作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形成浓厚的德育氛围。

6.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格局。

7. 建立健全德育评价体系:学校应建立健全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制观念、公民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4中小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标准模板(3篇)

2024中小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标准模板(3篇)

2024中小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标准模板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确定了本学期德育教育理念:引领幸福,奠定快乐人生;坚持规范,养成良好习惯。

德育活动目标:坚守规范,实现自我管理(级部、班级、个人)。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结合我校《小树、小虫、小朋友》-《创新小学德育模式,引领学生幸福成长》国家立项课题、《一完小阳光成长指南》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强化校园各项常规制度,加强常规管理,狠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实、做细、做精,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全面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水平而努力奋斗。

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

二、工作思路1、建设一支队伍:加强师德教育,提高艺术管理实效,做到人人抓德育,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作为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全员德育,人人有责”是我们的理想状态。

在大家的帮助下,上学期德育处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但是在纪律管理、校园卫生等常规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我们希望本学期大家能够进一步增强“全员德育”的意识,看到违纪行为都能马上去制止,在卫生保持等方面能做到率先垂范,坚持下去,相信我们的学生纪律会有很大好转,教学楼内会变得安静、井然有序,我们工作环境、学校面貌都会有一个新的局面。

2、贯穿一个主旋律:引领幸福与坚持规范有机结合,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成立我校德育课题组,全面实施我校的特色教育-树鹰教育。

3、强化一项工作:加强对学生日常规范教育,加强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4、重视一种教育: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儒雅、仁爱、正义、礼貌、聪慧、诚信的博大情怀。

小学生品德培养方案

小学生品德培养方案

小学生品德培养方案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小学生品德培养的重视日益增加。

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小学生的品德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小学生品德培养方案呢?本文将从家庭教育、校园教育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小学生品德培养的方案。

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品德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行为示范。

他们应该尊重他人、关心弱者、乐于助人,并始终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

其次,家长要营造积极向上、温暖和睦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培养小学生品德的第一课堂,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生态度。

最后,家长应制定合理的家教规范,要求孩子做到守时守信、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并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校园教育作为小学生品德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应加强教育管理,制定一系列规范和制度。

首先,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品德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品德表现进行全面评估。

其次,学校要注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举办各类主题班会和课程,激发学生参与,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责任感。

最后,学校要注重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在尊重他人、守纪律、团结合作等方面受到良好的影响。

社会环境也是小学生品德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环境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首先,媒体要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关注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应积极参与小学生品德培养活动,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最后,政府应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管理,提供资源支持,加大对品德教育的投入力度。

综上所述,小学生品德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教育、校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无缝衔接和有效配合,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为祖国的未来做出贡献。

相信在全社会共同的关注和努力下,小学生品德培养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小学德育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机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学生德育的发展。

本文将对小学德育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学生德育中的具体作用。

学校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是学生进行价值观、道德观养成的主要环境,承担着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良好的品德。

学校通过开展各项德育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在教师的引领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诚实守信的品质。

通过课程设置、活动开展,学校注重学生德育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使学生在学校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个性。

学校在小学德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是学生德育的第一社会环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

家庭是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都会对孩子的德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社会是小学德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的德育教育需要与社会相结合,吸收社会的先进文化,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意识形态观念。

社会对学生进行价值观、道德观的引导,以及尊重个性、促进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环境中的各类活动也是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当通过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经验教育等方式,将社会因素融入到德育教育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小学德育模式中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作用,缺一不可。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应当利用其教育资源和管理手段,开展各类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家庭是学生德育的第一社会环境,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德育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因此家庭应当注重家庭教育,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的德育教育需要与社会相结合,给予孩子多样化的体验和成长环境,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德育工作实施细则

小学德育工作实施细则

小学德育工作实施细则第一篇:小学德育工作实施细则小学德育工作实施细则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之中,与其他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从德育五大要素的层次性来看:心理教育是基础;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重点;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是方向。

从德育途径看,大致分为:学科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班主任工作;教师仪表师德;心理健康教育;常规管理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网络媒体科研;“三结合”教育网等。

根据不同德育内容选择不同的德育途径,对应不同德育途径选择不同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多种多样,要进行优化组合,正确处理随机教育的关系;说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关系;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关系;严格管理与耐心疏导的关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关系。

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并纳入教学活动实践,重点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为学生终身发展,为培养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体构建校本德育实施细则,必须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及、区教育行政部门近几年颁发的相关德育文件为依托。

研究文件、撰写细则、认真实施。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段(五、六年级)。

虽然,在这每两年的一个时间段里,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仍然在发展变化着,但总体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的生理、心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身体发育上处在平稳发展的时期,其身高平均每年增长约4~5厘米,体重增加约2~3公斤,心率、血压、肺活量及其他生理指标都不稳定,且与成年人的指标有较大差别,骨骼易弯曲,肌肉力量较小,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比幼儿期有很大的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

中小学德育工作新模式

中小学德育工作新模式

中小学德育工作新模式作者:杨清良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9年第01期案例每当进入秋季,学校周围老百姓经常反映,说学生在上学和放学的途中,有损坏、偷拿萝卜或水果的现象。

学校政教处对此非常重视,每次都要进行调查和了解,对查出的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甚至进行严厉的处罚。

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偷盗行为还是屡禁不止。

于是政教处决定改变教育方式,分班级进行了一项比赛活动。

活动内容与要求如下:参与者分成几个小组,向周围的老百姓家里要水果或萝卜。

在规定的时间里,得到数量最多者为胜。

由于活动设计新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结束后,给获得优胜的小组颁发奖品,并要求各小组派代表发言,谈谈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总结本小组获胜或者是失败的原因。

其中有的小组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提到了由于平时养成了随意偷取水果的习惯,导致老百姓不给自己水果,声称以后将改正这一行为,老师对各组进行简要的评价后,就各组的总结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此次活动以后,学校很少再听到关于学生偷拿或祸害人家果实的反映。

该案例突破了传统的德育模式的束缚,初步解释了何谓现代德育,如何进行现代德育,以及现代德育对德育主体的要求等等德育中的重点问题,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模式提供了借鉴。

1道德牵引——自我认识案例中,德育工作者改变了传统的德育灌输和指责式的教育模式,通过活动的形式。

对学生进行道德的牵引,引领学生有意识地融入社会生活,在真实的社会中认识、比较、反思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有效措施。

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道德认识教育,引起、唤醒、激发学生潜在认识和社会真实存在、社会真理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督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再认识,激起已有道德认识的重新建构。

2价值决断——自我选择传统的德育,是一种管理、控制、约束的德育,忽视了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

是一种纯粹的成人对儿童的管制,是一种霸权主义式的德育。

德育与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德育与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德育与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德育与养成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全面、系统的德育与养成教育实施方案,通过明确教育理念与目标、优化课程内容设置、创新教育方法、丰富实践活动、加强家校合作、提升教师素质、完善评价体系和优化教育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教育理念与目标德育与养成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注重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健全人格、扎实学识和强健体魄的新一代青少年,为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设置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我们将德育与养成教育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强化德育内容的渗透与融合。

同时,设置专门的德育课程,如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育等,确保德育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此外,我们还将引入地方文化、社会实践等多元素材,丰富课程内容,提升德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三、教育方法创新在教育方法上,我们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注重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

此外,我们还将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教育平台、多媒体教学等,创新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四、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活动是德育与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同时,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主题班会、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五、家校合作机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德育与养成教育的两大支柱。

我们将建立健全家校合作机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家庭访问、组织家长培训等形式,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补充和支持。

浅谈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浅谈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认知主义理论认为 人的认知过程是品 德形成和发展的关 键,强调通过启发 学生的思考和自我 认知来促进品德的 发展。
生活化教育的基本理念
德育与生活相 互融合,让学 生在生活中体 验和感悟德育
的价值。
强调学生的主 体性,让学生 在参与生活化 德育活动中自 主探索和成长。
德育内容应贴 近学生生活实 际,注重解决 学生在生活中 遇到的问题和
感谢 您的观看
汇报人:
德育状况。
评价主体:鼓励 学生自我评价和 同伴互评,同时 教师和家长也参 与评价,以多角 度全面评价学生
的德育水平。
评价反馈:及时 向学生、家长和 教师提供评价反 馈,以便及时调 整德育教学策略, 提高德育效果。
PART FIVE
德育生活化教学 模式的实施案例
德育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确定德育主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如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等。
道德行为习惯养 成良好
德育评价机制不 断完善
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改进
添加 标题
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优点: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习惯,使德育教育更加贴近生 活,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添加 标题
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不足:部分教师对德育生活化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实施过程中存在形 式主义倾向,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德育生活化教学 模式的背景和意 义
当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德育教育内容与生活脱节,缺乏实际应用价值 德育教育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和趣味性 德育教育评价标准过于片面,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 德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
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提出

2024年小学春季德育工作计划范例(四篇)

2024年小学春季德育工作计划范例(四篇)

2024年小学春季德育工作计划范例本学期的学校德育工作,德育处在多次外出学习后,总结提炼了适合我校德育工作的思路,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学生为本,不断发挥德育整体效益,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旨在结合我校实际,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管理,使学校德育工作得以再提高,具体工作计划如下:一、德育课程的设置与整合。

育人先育德,育人先育心,我校秉承“以人为本,以和为美,以创为魂”的办学理念,为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目标,构建以“规则意识”为基础,以“习惯养成”和“诚信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德育实践课程体系。

包括养成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课程、蒙古族礼仪课程、综合课程(心理健康、生命教育、法制教育、公民教育)。

本学期将这些课程整合为德育主题活动课,安排在每周一,以便于系统地形成教育合力,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

二、营造全员德育氛围。

学校德育首先应从教师开始抓德育。

1、开学所有教师在师德承诺书上签字,内容包括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十要十不准”》等各级各类关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行风建设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当然也具体到尊重学生,不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不违反三乱规定等内容。

承诺书的签订对广大教师起到提示、警醒、约束教育教学行为的作用。

2、实行德育导师制。

德育导师制是按照教育局德育处相关文件开展的活动,做法是代课教师与班内个别问题学生结成对子,导师采用面谈、家访、电话、QQ、微信等多种形式进行人文关怀,定期不定期对问题学生进行生活上的关心、监督纠正其行为的谈心、辅导课业,为问题学生的转变提供机会,师生之间建立了积极平等的互动,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与学生沟通,以谈心形式关注学生的整体生活,使师生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感情更加深厚。

3、学期末开展“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

小学德育目标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目标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目标实施方案一、前言。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德育工作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小学德育目标实施方案,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明确小学德育目标,指导学校和教师进行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德育目标。

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爱校、爱家、爱社会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有礼貌等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3.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热爱劳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发展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促进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施方案。

1. 教师示范引领。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引路人,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2. 课程教学融入德育教育。

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3. 学校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德育讲座、德育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家校合作共育。

学校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加强家长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

5. 德育评价与激励机制建设。

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及时、全面、客观的评价,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总结。

小学德育目标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全体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德育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共同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德育“选择-养成”模式

小学德育“选择-养成”模式

小学德育“选择—养成”模式王丽兰(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第五小学广东·惠州516100)摘要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快,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教育开始关注德育的发展,小学作为学生学习和思想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选择—养成”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可以转变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不再以“灌输形”的模式进行德育教育,这种转变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根据新课标“以人为本”的要求,“选择—养成”模式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根据德育教育的现状,提出“选择—养成”模式的具体运用,希望对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德育养成教育小学德育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常言道“育人先育德”,小学生的教学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在于“育人”,培养人才,学生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德智体美劳,“德”作为首位。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小学时期,学生认知还不够全面,这阶段形成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认知对将来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

这阶段,老师发挥着重要作用。

老师应该抓住这个时期小学生对教师深信不疑的心理,加强日常生活中的德育教育。

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教会学生做人。

笔者将就德育工作的小学德育“选择—养成”模式进行讨论。

1发展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今后的步入社会,适应环境,创造价值打下根基,德育应该作为小学生的基础课程,当今社会,有很多不良事件的发生,小学生就是将来的成年人,将来会影响社会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小学生思想的形成,鼓励他们去帮助别人,保护自己,理智的热爱祖国。

教师要在德育工作中注重引导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树立远大理想。

2当今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当今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没有根据小学生现在的发展要求,来进行教育,还是保留着传统的教育手段,传统德育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基本是靠名人名事来解说,为小学生营造一种榜样效应,这种教育方法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不符合现代学生教育。

小学德育培育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培育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培育实施方案一、前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德育培育实施方案对于学校和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小学德育培育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德育培育目标。

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5. 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素质。

三、德育培育实施方案。

1. 课程设置。

在小学德育培育实施方案中,课程设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合理设置德育相关课程,如思想品德课、道德与法治课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创造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

可以通过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师生关系建设。

师生关系是德育培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学校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心灵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能得到有效的榜样力量和情感支持,从而更好地接受德育培育。

4. 家校合作。

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培育。

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共同呵护学生的成长。

四、总结。

小学德育培育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德育工作,通过科学的方案和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善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三全育人”德育教育模式研究

小学“三全育人”德育教育模式研究

小学“三全育人”德育教育模式研究一、小学“三全育人”德育教育模式建构全员育人,我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强调人人参与意识,肩负育人责任感,在“以校为本”的基础上,全校教师主动作为,围绕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全员行动。

全程育人,强调小学育人贯穿于小学生一日学习和生活中,和小学生的成长全过程无缝对接,遵循小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德育。

全方位育人,强调育人在小学生全面发展各方面和各环节,需要全社会参与,打破学校教育空间局限,营造小学生良好的成长社会环境,加强与社区、家庭合作,结合小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通过各种手段将德育教育渗入小学生各环节,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三全育人”德育教育模式的建构,让小学生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德育教育基础上,实现快乐成长、健康成长,实现我校“人格为先+五育并进”素质教育,达成小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终极教育目标。

二、小学“三全育人”德育教育具体运行实践1.围绕育人核心,重在整合近年来,我校在德育教育内涵建设上狠下功夫,建构“三全育人”多维立体德育教育体系,成效显著,夯实了我校德育教育工作,为小学生德育成长提供一片沃土,稳步推进我校德育教育工作发展和进步,积极整合德育教育资源,依托社会资源办好德育教育,实现资源整合、联动,让我校德育教育活起来、动起来。

2.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全员参与,激发全员德育教育积极性,在学校不同部门之间做好德育教育分工,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合作,凝聚为德育教育强大合力,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性。

为了调动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积极性,依托班主任之家举办“幸福校园、优质教育”——爱的故事活动,通过活动帮助班主任加强工作交流,解决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氛围,表达班主任在工作中对同事、对自己、对学生的关爱。

3.全程跟踪,上下联动,抓好小学生德育关键点小学“三全育人”倡导全程育人,突出育人的全程性,通过德育教育全程跟踪,抓住小学生德育关键点,上下联动实施针对性德育教育,突出德育教育重点,有的放矢,让小学生德育教育时间无间断,帮助小学生顺利成长。

小学生德育实施方案

小学生德育实施方案

小学生德育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开展,培养学生全面开展的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其中,德育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和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全面的小学生德育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与原那么1. 目标小学生德育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品格和道德素养,成为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公民。

2. 原那么•全面性原那么: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德育培养。

•积极性原那么: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德育活动。

•相关性原那么:将德育融入小学各个学科和校园生活中,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个性化原那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特长,提供针对性的德育培养方式。

三、实施内容1. 德育活动设计各类德育活动,如校园公益活动、学生干部培训、优秀学生表彰等。

这些活动旨在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 德育课程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中,开设德育课程,通过讲授正面思想和道德标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 德育指导设立专门的德育指导教师,负责德育教育的指导和实施,并协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道德困惑和问题。

4. 德育评价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德育开展进行评估和反应,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德育指导。

四、园丁家长的角色家长在小学生德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孩子的第一任园丁。

他们应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和课程,并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五、师生配合教师是学生德育的主要推动者,他们应注重德育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激发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和动力。

同时,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参与德育活动。

六、实施与效果评估为确保小学生德育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和效果评估,需要以下措施:•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各项任务和责任人;•建立德育档案,对学生的德育开展进行跟踪记录,并进行定期评估;•配置专门的德育考核人员,定期对德育实施方案进行评估和改良。

学校德育培养规划

学校德育培养规划

学校德育培养规划
目标
学校德育培养规划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品质,
以塑造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公民。

策略
为了实现学校德育培养的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
1. 德育课程:将德育纳入学校课程,并设计针对道德教育的专
门课程。

这些课程将涵盖道德价值观、公民责任、良好行为习惯等
内容,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 榜样引领:学校将积极引入优秀的榜样,如好品学兼优的学生、社会公益活动的志愿者、社会知名人士等,通过他们的影响力
激励和引领学生。

3. 德育活动:组织各类德育活动,如品德讲座、道德故事分享、公益活动等,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参与社会的积极性。

4. 学生辅导:设立学生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情绪管理、决策
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成长为自律、负责
任的人。

5. 家校合作: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
德育发展,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共同培养学生的
良好品德。

评估和调整
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培养规划的有效性,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 评估指标:制定德育培养的评估指标,如学生道德行为观察、课堂表现等,通过定期评估来监测学生的成长情况。

2. 教师培训:提供德育培养相关的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德育
教育能力和素养,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实施德育课程。

3.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和教师的反馈,及时进行规划调整
和改进,以不断提高德育培养的效果。

以上是学校德育培养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策略,我们将坚持独立决策,遵循简单策略,并确保所提及的内容可确认。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地方科研园地·小学德育“选择—养成”模式●谈宇贤 德育实效性不高,一直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为什么在加强德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德育投入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其实效性没有提高呢?我们认为,造成德育实效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德育的适应性问题,即学校所采取的一成不变的德育模式与变化的社会、变化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

当今时代,社会已不是封闭的社会,而是一个开放式的信息社会,社会道德生活环境越来越丰富、复杂。

这就要求德育必须教会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在种种道德冲突面前不会迷惘无措。

特别是当前独生子女已不再是顺从的一代,而是有较强自主选择意愿的一代,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教会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取向。

我校在80年代初进行以德立校的教育改革,形成了德育工作特色。

1994年进行新一轮整体改革实验,开展“培养小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的研究,学校坚持把德育研究放在首要位置,初步探索出了小学德育“选择-养成”模式,即以主体性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尊重学生道德生活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教会自主选择、引导主动养成为特征,以培养学生现代公民基础素养为目标的道德教育新模式。

其区别于传统的德育模式的主要特征如下。

在目标内容上,变教会顺从为教会选择,养成基础性公民素养;变目标高远空虚为贴近儿童生活,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变统一要求为分层要求,因材施教。

在方式方法上,变重结论灌输说教为重视启发学生主动分析、判断和选择,能动地参与品德形成全过程;变简单防范限制为引导学生在开放的道德生活情境中自主选择和养成;变包办代替为指导学生自主实践,养成个性化的习惯;变单纯行为机械训练为行为训练与心理辅导相结合。

在途径上,变仅在思想品德课中孤立教育为把品德教育贯穿到学生整个生活全过程的渗透式教育;变封闭的“净土”中育人为开放式的大环境中育人,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

在评价上,变重评“认知”为重评学生知行统一、道德生活的分析判断和实践能力。

一、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德育新思想是建立新的德育模式的灵魂。

德育要遵从、适应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需要和规律,同时德育自身又具有主动选择、构建的功能,有其自身发展规律。

我们的德育模式是建立在以下德育新观点的基础上的。

(一)道德行为本质观道德贯注着人的主体精神的自由自觉活动。

道德作用的发挥及其存在无不以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和人的自由自觉为前提。

道德行为的本质是主体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其表现为自觉自愿选择履行道德规范。

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获得他人赞扬,更是为了满足自我道德需求;不仅是为了完善自身的道德形象,而且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唤起他人的道德热情,即使别人不理解时,也心甘情愿地去实践道德规范。

(二)道德主体形成过程观道德主体的形成是个人道德需求与社会道德要求相互作用和共同构建的过程,也是个体在道德方面的知情意行互相作用的统一过程,更是学生在自身能动参加研究的还有黄敏、刘峥、梁羿、李惠。

活动与交往中自主实现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组织应在遵循道德主体形成过程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充满道德冲突的生活情境中,对各种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的社会价值进行分析、比较和鉴别,自主、合理地选择个人所应确立或改变的道德取向以及所应遵从或拒斥的道德规范,并相应形成真正符合时代需求的道德品质。

(三)道德教育儿童观学生是道德生活的主体,而不是道德容器。

我们应该把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志、选择愿望、自主负责性的主体。

这样的学生不会一味盲从,而是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在社会道德实践中,具有判断选择能力和变通能力,敢于抵制不道德现象,主动参与社会道德生活建设,甚至能创造新的道德风尚。

而小学生在道德生活中的主体性尚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状态,尚处于由他律向自律、由模仿向创造、由顺从向选择,以及由潜在的主体向现实主体、由自发主体向自为主体的矛盾转化过程中。

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儿童这些特点,在进行道德教育过程中,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相信和尊重儿童的自主性,发现和利用儿童的天性,诱导和培养儿童的个性。

同时,通过教师人格示范及精心设计道德教育活动,促进矛盾积极转化,逐步引导学生成长为道德生活的独立主体。

(四)道德教育实效观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从目的来看与智育不同,道德教育主要不是教给学生一种知识体系,其实效不是看学生是否认知了道德规范要求,而是看学生是否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求、信念、行为,并具有自我选择能力、自我教育能力、道德实践能力;看是否促进社会道德生活的积极建设,从而实现个体道德行为的社会效益。

对小学生而言,德育的实效性要重在看学生言行是否一致、行为习惯是否养成,判断选择能力是否初步具备等。

二、模式的一般程序及操作策略(一)创设冲突情境,激发道德需求围绕小学德育目标序列,创设贴近儿童道德生活的矛盾冲突情境,唤起学生道德需求和选择意愿,实现社会要求与学生需求的和谐统一。

在创设冲突情境、激发道德需求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为主导价值观,以小学德育目标序列为导向,以学生广泛丰富的道德生活为基本内容,创设冲突情境。

1.学生生活中的道德冲突情境。

教师可以让学生唱主角模拟表演情境,或者巧妙利用学生生活中遇到的真实冲突情境。

比如参与班级管理中的冲突,学习中的冲突,学校生活中的冲突,家庭社区生活中的冲突等。

2.非亲身参与的但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冲突情境。

如在教材、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所看到所听到的冲突情境等。

在创设冲突情境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冲突,引发关注思考,唤起学生的选择愿望,启发学生的内驱力。

(二)启发认知判断,认同道德规范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在形象的生活情境和具体的生活事件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进行道德价值的认知判断,从而认同道德规范。

1.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认知判断。

一是启发认知判断。

在教师启发点拨下,由学生自我判断。

二是合作认知判断。

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师生、生生开展交流合作,在对照比较的基础上作出判断。

三是自主认知判断。

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学生自主独立分析评价决策。

这三种基本形式体现了学生认知判断水平由低到高的层次性,可以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教育内容灵活应用。

教师应引导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认知、判断全过程,使学生成为感知、理解、分析、比较、评价、决策的主体。

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

对道德观念问题,教师与学生平等讨论,共同探索道德取向与规范的意义。

(三)引导体验,内化道德规范在品德形成的过程中,情感体验起着关键作用。

在具体的冲突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情境,触景生情,经由认知判断,到知情统一。

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珍爱积极情感,厌弃消极情感,以情感为中介将道德认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

1.情境熏陶体验。

在认知基础上,让学感受情境气氛,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2.角色活动体验。

通过学生的角色定位,体验角色的责任与权利,通过角色扮演,角色互换,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3.交往移情体验。

通过人际交往活动、推己及人的移情效应,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4.艺术感染体验。

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及多种媒体形式,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四)指导实践锻炼,养成个性品行道德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社会生活实践问题。

在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学会珍爱道德价值的基础上,学会正确选择个性化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去体现道德价值,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道德实践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能力等。

1.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机会,引导学生参与。

2.把抽象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在多种具体情境中可操作的行为方式。

3.鼓励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在鲜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适应现实生活。

以上基本程序的关系如下:创设冲突情境是前提、动力,因为道德冲突矛盾是产生推进道德发展的原动力;启发认知判断是基础,因为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建立在道德认知判断的基础上的;引导体验是核心,因为情感是实现“内化”的核心环节;养成个性化的品行是目的,因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养成优良品行、文明习惯。

三、模式的具体应用——思品课教学中尝试研究“自主讨论式”课型,通过设置道德冲突情境,体验矛盾,展开讨论,自主选择,教师点评,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

——十分钟行规训导课中尝试研究“主动选择”式课型,通过设置“两难选择”的行为训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

十分钟“时事评说”,让学生看世界风云变化,评说天下事,锻炼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

——班队会中道德生活指导作为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引进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内容,模拟道德生活典型场景,展示矛盾冲突,教学生学会自主选择。

——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建立“悄悄话信箱”,把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疏导内心矛盾冲突、困惑、苦闷等,诱导学生自主选择。

——德育管理活动中尝试研究自主选择、参与竞争管理制度。

在学生干部产生上变任命制为自荐、选举制,变学生干部“终生制”为“轮换制”;在班级管理上变依靠少数学生为全员自主参与,人人选择责任岗位,实行岗位自主承诺。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把握教材与教学活动中的道德冲突,相机应用“自主选择”模式,进行道德教育。

——在家庭、社会教育中,强化学生的自主选择,努力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

通过了解学校道德教育与家庭、社会道德生活的冲突,教会学生正确选择、学会处理解决矛盾冲突。

四、主要成绩(一)培养了学生自主、自信人格许多领导专家来校考察并对我校学生精神面貌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们认为,崇仁小学的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善想、善说、善做,说学校德育有魅力、有能力、有活力。

湖北省教育督导评估组评价:崇小学生无需教师多少监督和管理,他们自治自理“日常行为规范”,已经形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养成良好情操习惯。

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100%,优秀率95%以上。

涌现出以全国抗癌小明星余乐为代表的自强不息、意志坚强的优秀队员;涌现出以十佳好少年郝诚为代表的一批文明守纪的小市民;涌现出以全国先进假日小队“冯菁小队”为代表的社区活动积极分子;涌现出被《中国教育报》、中央电台报道的情系灾区的震振宇、明梓同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有爱心的队员。

学校经常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感谢信、表扬信,感谢学校里的“小雷锋”。

(二)锻炼出了一支敬业爱生,并能创造性开展德育工作的德育骨干队伍学校培养出以原校长、全国劳模、特级教师李文衡为代表的一批德育骨干教师。

获市、区级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多达30人次,师德先进教师40余人次,“十佳”干部教师15人次,获德育各级论文奖多达110余篇,组织德育活动获奖的教师多达60余人次等。

(三)以德立校,跃入名校行列,示范一方学校先后获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示范大队部,武汉市德育“六有”建设示范学校,市文明标杆单位,市德育科研先进学校,市德育先进学校,市环保示范学校,市绿化先进学校,市雏鹰大队部,市青少年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等近百项荣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