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心房调搏.PPT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是一项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安全非创伤性检查技术。方法是将食道电极安置于心房后部的食道内,通过发出调整或程序刺激来描记心电活动。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是一项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安全非创伤性检查技术。方法是将食道电极安置于心房后部的食道内,通过发出调整或程序刺激来描记心电活动。根据多种参数来诊断或治疗某些心脏病。主要以测定心脏窦房结及窦房传导功能、房室传导功能,明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及诊断,以指导进一步治疗,如心脏电消融术、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的判定及调整。终止室上速发作及通过超速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
经食管导联心电图,能很好地显示P波,对区别房性与室性心动过速,极为有用。常用于评价窦房结的功能,对房室结双径传导及预激综合征等进行电生理研究,以及筛选治疗心律失常的最佳药物也有一定帮助,而且设备要求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适合于普及应用。测得的各项心电参数与心内刺激法所得的参数相关性良好。对于房室传导功能的评价,以及对房室传导阻滞和旁路的定位,尚处于探索阶段。
临床应用范围
1.测定窦房结功能:要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窦房传导时间、窦房结不应期。
2、测定全传导系统的不应期:主要测定窦房结、心房、房室结、希一蒲系及心室的不应期。
3、预激综合征中的应用:可用来测定副束的不应期,诊断隐性预激、多旁道预激,为进一步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可用于终止室上速,发现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变部位,有助于室上速的治疗和预后的估计,也有助于药物治疗效果的客观评价和治疗药物的筛选。
食道调搏
S1S1、S1S2
• S1S1是电生理检查最常用的刺激方式,以自身R-R间期
减50-200ms初始起搏的s1s1周期,一般每次起搏5-10ms,
每次递减10-50毫秒,直到2:1的房室或室房传导阻滞。
• S1S2是常规采用的程控期前刺激方式,在连续的8个
S1S1基础刺激后,发放一个早搏刺激,程序设置:S1S1 周期为自身R-R间期减100-200ms,初始S1S2联律间期为 S1S1周期减10-50毫秒,
3.有关房室旁道(AP)的检查
–可疑AP的判断:WPW时,有时体表ECG上预激波不 明显,TEAP 常可使预激波更清楚,甚至呈全预激 图形,有利于AP的判断和定位。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SVT时 100ms≤RP'<P'R,同步记录食道和V1导联ECG,P' 不同步支持AVRT。如果P'V1早于P'E,常提示为 右侧AP; 相反常提示为左侧AP。此时激动经AVN 下传,AP逆传,称为顺向型AVRT,显性和隐匿性AP 均可发生。RP'介于70-100ms时,AVRT和AVNRT均 有可能。
(四) 终止PSVT的发作
某些PSVT发作频繁, 多种药物不 能有效防治 ,RFCA 前可采用 TEAP 终 止。常采用超速刺激法和猝发刺激 法。
(五)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食道调搏
亚速起搏法Underdrive Pacing
为起搏频率均低于基础心率的非程序控制起搏,一般70/ 分,直到一起搏脉冲落在终止区内,故称为亚速起搏
为达到这一效应,一般需一定时间的连续刺激。 主要用于终止各种较轻室上速
刺激方法(4)
程控期前刺激法Programmed Ectopic Stimulation(PES)
食道心房调搏术
历史背景
1906年Creamer首先记录食道电活动
1969年bruack应用食道心房起搏进行心脏电生理 检查
1978年蒋文平对食道心房起搏进行研究 1982年蒋文平首次报道食道心房起搏用于窦房结 测定
1984年我院开展食道心房调搏术
概况
是临床电生理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具有无创、方便、病人易接受等特点,在某些 方面和心内电生理相媲美 由于该检查方便,所需设备不昂贵,相对较安全, 因而便于在基层医疗单位开展 包括两方面内容:经食道心电图和经食道心脏电 生理检查
程控期前刺激法
窦房结功能测定——SACT
方法:Narula连续刺激法:比基础心率快8~10次 /分,刺激8次,停20个心动周期,重复5次。 判断:5次取平均值。正常<120ms,>160ms为 阳性
( A1 A2) ( A2 A3) 2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食道调搏课件
食道调搏
4
三、检查步骤
• 1.检查前准备
• 病人应停用可能会影响结果的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 • 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该检查的必要性、安全性和大致操作
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 • 检查ECG仪、刺激仪和电极导管是否正常。 • 备好除颤器、抢救药品及氧气。
食道调搏
5
•2. 操作方法
(1) 放置食道电极
食道调搏
14
•(3)结果判断:
① 正常值为<1500ms,老年人<1600ms;如>1600ms,应考虑为窦 房结功能不全;如>2000ms则具有肯定性诊断意义。 ② 校正SNRT(CSNRT):消除基本心动周期对SNRT的影响。正常 值<550ms,老年人<600ms。CSNRT现应用较少。 ③ 停止起搏后,如果首先恢复的是交界性逸搏或逸搏心律,则 只能测定交界区恢复时间(SJRT)。SJRT较SNRT更有意义。 ④ 继发性抑制:调搏停止窦房结复律后,在随后的10个心动周 期中有某一心动周期突然延长。判断标准同SNRT。 ⑤ 阿托品2mg和心得安5mg混合液在3分钟内静脉注射完毕,然 后重复前述刺激测SNRT并与用药前比较。如果用药前SNRT延 长,而用药后正常,说明SNRT 延长系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而 非窦房结功能不全。用药后的SNRT更有诊断意义。
食道调搏
2
食道调搏
食管心房调搏
有关,通常呈负相关。6F和7F双极和多极起搏导管,目 前多采用4-6极导管,电极间距1-3cm, 电极宽度5mm。
记录仪:单导、三导或多导ECG仪同步记录。
三、检查步骤
检查前准备
• 病人应停用可能会影响结果的药物至少5个半衰 期。
• 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该检查的必要性、安全性和 大致操作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
谢谢!
2.固有心率测定 (1)原理:心律受自主神经的调节和影响, 应用阿托品和心得安能暂时阻断这一作用而 呈现心脏自身的固有节律。 (2)方法:阿托品2mg和心得安5mg混合液在 3分钟内静脉注射完毕, 分别记录注射后即 刻、1、3、5、7、9、10分钟ECG并测量心率, 一般取5-10 分钟内稳定心率作为实测固有 心率。 (3)判断标准:正常≥80次/分钟。<80次/ 分钟常提示窦房结功能低下。
3.窦房传导时间(SACT)
用连续刺激或适时的心房早搏刺激夺获心房 但又不抑制窦房结,当刺激停止时,窦房结能重新 安排并发出窦性激动, 并形成一个不完全代偿期。 这一不完全代偿期包括激动由心房逆传到窦房结、 基本心动周期及激动由窦房结下传到心房的时限 之和。假定激动在窦房结和心房之间正传和逆传 的速度相等, 以不完全代偿期减去基本心动周期 除以2即为SACT。SACT正常值<120ms,如>120ms为 延长,>200ms 为明显延长。SACT测算误差较大, 重复性较差,诊断价值不如SNRT,已基本上不用。
食管心房调搏
3.窦房传导时间(SACT)
用连续刺激或适时的心房早搏刺激夺获心房 但又不抑制窦房结,当刺激停止时,窦房结能重新 安排并发出窦性激动, 并形成一个不完全代偿期。 这一不完全代偿期包括激动由心房逆传到窦房结、 基本心动周期及激动由窦房结下传到心房的时限 之和。假定激动在窦房结和心房之间正传和逆传 的速度相等, 以不完全代偿期减去基本心动周期 除以2即为SACT。SACT正常值<120ms,如>120ms为 延长,>200ms 为明显延长。SACT测算误差较大, 重复性较差,诊断价值不如SNRT,已基本上不用。
• 刺激仪
–有较完整的程控功能:S1S1 S1S2 S1S2S3 RS2 PS2 –频率连续可调 –具有P波或R波同步功能 –脉冲输出电压:食道 0-50V,心内 0-8V –脉宽:食道 5-10ms,心内 2ms
• 导管电极:食道电极的起搏阈值与电极面积和间距
有关,通常呈负相关。6F和7F双极和多极起搏导管,目 前多采用4-6极导管,电极间距1-3cm, 电极宽度5mm。
病种 年 86 87 88 怀疑SVT 7 15 份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总计
88 114 114 132 186
153 164 195 196 16 179 191 1900
怀疑SSS 60 75
63
食道调搏(医学研究)
医药材料
12
程控刺激法
• - S2S3和S2S3S4刺激:在S2基础上再加 发一个更为提前的S3、S4期前刺激,即为 S2S3或S2S3S4。S1S1间期、S1S2间 期、S2S3间期、S3S4间期和步长应依 次设定,通常S1S1>S1S2>S2S3>S3S4, 一般仅最后一个期前刺激进行扫描,其它 期前刺激联律间期固定不变。S2S3和 S2S3S4可增加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的成 功率。
医药材料
8
(3)调节感知
• 刺激仪的电脉冲须感知R波后经过一个延 时间期再发放,以防电脉冲落入心脏不 应期和易颤期,可保证刺激安全有效。 将感知灵敏度的旋钮由低向高缓慢旋转, 当听到刺激仪中发出蜂鸣声与监护仪上 的心搏一致表明已感知正常。
医药材料
9
四、起搏刺激方法
• 非程控刺激法:S1S1刺激法,一种恒定频 率或变频的刺激脉冲。适用于测定窦房 结功能、房室交界功能、诱发和终止室 上速等。
食管心房调搏
医药材料
1
一、概述
经食管心房调搏是利用食管与左心房紧 密相邻的解剖学特点,将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 食管,使用电生理刺激仪发放直流电脉冲,通 过贴近心脏的食管电极对心房进行调搏,从而 揭示某些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以及心律失常的 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具有无创、安全、不需X 光透视、操作方便、无需严格,消毒、 无需 昂贵设备和重复性好等特点,已为国内外广泛 采用
经食管心脏起搏PPT课件
经食管心房起搏进行房室结功能测定
1、测定房室阻滞点 ⑴、一度阻滞点:如果<120bpm,提示有 隐匿性一度传导阻滞 ⑵、文氏阻滞点:如果<130bpm便出现, 也提示房室结传导功能低下 ⑶、2:1阻滞点:若低于150bpm,说明 房室结传导功能降低 2、测定房室结不应期
经食管心房起搏进行房室结功能测定
经食管心房起搏进行室上性心动过速 的检查
③心动过速诱发时,—般无S-R间期跳跃 延长; ④心动过速发作时,QRS波较心动过速前 更宽,为完全性预激; ⑤逆行P波在QRS波之后相对较晚出现, 即R-P'间期>1/2R-R间期。
经食管心房起搏进行室上性心动过速 的检查
对于怀疑预激综合征或间歇性预激者, 行心房S1S1或S1S2刺激时,心电图表现 为SR间期不随刺激间期的缩短而延长, 在刺激时记录同步12导心电图可见δ波 逐渐增大,QRS增宽,呈完全预激图形。 对于预激综合征的诊断及旁道定位有重 要意义
经食管心房起搏进行窦房结功能测定
意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可有窦房 阻滞,窦房传导时间的测定对窦房结功 能的评价,其敏感性52.6-73.3%,特异 性为34-85.7%。由于影响窦房传导时间 测定值的因素较多,且测量的重复性差, 故在临床上实用意义并不大。
经食管心房起搏进行房室结功能测定
(一)、房室结传导功能测定
心脏电生理检查:无心动过速发作时, 应注意有无预激波;心房刺激诱发出心 动过速时,应注意有无S-R间期跳跃延长。 当心动过速发作时,应描记12导联的心 电图,同时采用食管导联心电图和Vl导 联同步描记技术,测定食管导联心电图P 波(PE)和Vl导联P波(PVl)的时距。
食道调搏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PPT课件
在TEAP基础上再插进3-5cm。
4、连线:将心电图机V1导联接至食道电极导管
尾端即可记录出食道单极导联心电图。应用延长 线一端插入输入插座,一端接食道电极导管尾端, 其中黑色的夹子接端电极,红色的夹子接环电极。
食道导联心电图
5、测阈值:即测起搏阈值。能够全部有效
起搏心脏的最低电压即为经食道刺激心脏的起 搏阈值。全部起搏心脏的标志是在每一个刺激 脉冲之后均有一个相对应的QRS波,在实际操 作时,为了保证刺激脉冲能全部起搏心房,刺 激脉冲的电压幅度应高于起搏阈值2-5V。通 常的起搏阈值约在15-25V之间。当起搏阈值 大于25V时,让病人少量吞水,协助电极贴紧 食道壁,减低阈值,或适当调整电极位置。
一般情况下男性的定位点在37-39cm,女性 35cm。按照身高测算的公式为(受检者身高 +200)/10=插入导管深度的厘米数。还可以用以 下方法计算:
TEAP(心房起搏)的最隹导管插入深度可用下
式计算:L=10.2+0.16×身高(cm)。
L=22+身高(cm)/10
TEVP(心室起搏)的最佳导管插入深度则是则
常用概念
S1S1:指固频起搏的每两个脉冲之间距,其与起搏频 率的关系是S1S1(ms)=60000/起搏频率。
S1S2:指单个人工早搏的配对间期。
食道调搏
Tran 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TEAP)
Roymc
食道心房调搏
• 食道心房调搏(TEAP) • 是一种无创性的临床电生理诊断和治疗技术 • 1952年Zoll利用脉冲刺激经食管电极对心脏进行 电刺激,首创了经食管起搏心脏 • 1973年Monotoyo应用经食管心房起搏进行了较全 面的心脏电生理检查,并治疗了多种快速性心律 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等 • 苏州大学医学院蒋文平教授1978年率先在国内开 展了经食管心房调搏术
心电图特点
• 男性:从鼻孔到心房 水平为35-40cm,平 均37cm • 女性:从鼻孔到心房 水平为33-37cm,平 均35cm • 按照身高测算的公式 为(受检者身高+200) /10=插入导管深度的 厘米数
电极导管定位
心电图特点
• 心房上区(电极深度2530cm):P波倒置心室波 QR,T波倒置 • 心房区(电极深度2035cm):P波正负振幅高, 心室波QR,T波倒置 • 过渡区(电极深度3540cm):P波正负双向振幅 低,心室波QR,T波双向倒 置 • 心室区:(电极深度4050cm):P波正向振幅低, QRS波较大,qR、RS、QR
电极导管定位
食道心房调搏临床应用
国外、国内经食管起搏临床上使用最多的要数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诱发和终止
食道调搏术(精美)课件
观察心电图变化
观察心电图变化,判断是否达 到预期效果。
术后处理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 征,观察心电图变化;
记录数据
详细记录手术过程、心电 图变化及患者反应等信息 ;
注意事项告知
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 如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 查等。
03 食道调搏术的临床应用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 心跳过快、心悸、头晕等症状。食道调搏术是治 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合作,共同推 进食道调搏术的研究和应用。
伦理与法律问题
关注食道调搏术在应用过程中涉及的 伦理、法律问题,确保技术的合理应 用和患者的权益。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恶心呕吐
由于导管刺激咽喉部,可能导致恶心呕吐。
胸痛
导管插入食管时可能引起胸痛,通常程度较轻,持续时间 短暂。
感染
操作过程中可能引起局部感染,如咽喉炎、食管炎等。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心律失常的预防与处理
胸痛的预防与处理
操作前应了解患者的基础心律,操作过程 中避免过度刺激,一旦出现心律失常,应 立即停止操作并给予相应治疗。
食道调搏术的成功率较高,对于不同类型的室上 性心动过速,有效率可达90%以上。该方法还可 以用于预测和预防心动过速的复发,以及协助诊 断病因。
食道调搏术
食道调搏
1.什么是食道调搏?
经食道心脏调搏是一种无创性的临床电生理诊断和治疗技术.它包括经食道心房调搏和经食道心室调搏。食道和心脏解剖关系密切,都位于纵隔内,心脏在前,食道在后,食道的前壁与左心房后壁紧贴在一起.利用这种解剖关系,应用食道调搏仪,经放置在食道的电板导管,间接刺激心房和心室,同时记录体表心电图,这样便可以对人体心脏各个部位的电生理参数进行测量,揭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诱发某些不易观察到的心律失常,为体表心电图某些图形的分析、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并可终止某些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
2.食道调搏术有哪些适用范围?
(1)、测定窦房结功能.主要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窦房结传导时间、窦房结不应期.诊断病态窦房综合征.
(2)、测定全传导系统的不应期。主要测定窦房结、心房、房室结、心室的不应期。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诱发和终止室上速,测定室上速患者的逆传间期,有助于室上速的治疗和预后的估计,也有助于药物治疗效果的客观评价和治疗药物的筛选。
(4)、作为临时起搏器,用于Ⅲ•房室传导阻滞和心跳骤停病人的抢救。也可作为心脏电复律术和外科危重病人手术时的保护措施。
(5)、用于心脏负荷试验。适用于年龄偏大、做运动平板受限者。
3、食道调搏的禁忌症:
(1)急性上呼吸道炎症。
(2)主动脉瘤。
(3)高血压患者。
(4)严重心脏病疾患或因其他疾病,致使身体情况极度衰弱及恶病质者。
4、在做食道调搏前您要做些什么准备?
(1)、检查前停止使用心脏活性药物三天以上.
(2)、检查当日禁用咖啡饮料或油脂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窦房传导时间(SACT)
用连续刺激或适时的心房早搏刺激夺获心房 但又不抑制窦房结,当刺激停止时,窦房结能重新 安排并发出窦性激动, 并形成一个不完全代偿期。 这一不完全代偿期包括激动由心房逆传到窦房结、 基本心动周期及激动由窦房结下传到心房的时限 之和。假定激动在窦房结和心房之间正传和逆传 的速度相等, 以不完全代偿期减去基本心动周期 除以2即为SACT。SACT正常值<120ms,如>120ms为 延长,>200ms 为明显延长。SACT测算误差较大, 重复性较差,诊断价值不如SNRT,已基本上不用。
(二)PSVT的鉴别诊断 1.房室结双径路(DAVNP)的判断: 房室结内传导可纵 向分离为功能性的快径路(β径路传导速度快(A-H 短),但不应期较长)和慢径路(α径路传导速度慢 (A-H长),不应期短)。心房期前程序S1S2刺激 时,当心房期前刺激的配对间(A1A2)较长时,快 慢径皆能应激,由于快径路传导速度快优先下传至心 室,慢径路的传导速度慢,遇快径路的激动干扰而不 能下传,此时A-H间期反映快径的传导时间。当心 房期前的配对间期缩短到某一临界值,达到快径路的 不应期,激动不能经快径路下传,但此时慢径路仍能 应激,故激动从慢径路下传,AH间期明显延长, S2R2或A2H2跳跃延长≥60ms,提示存在DAVNP;S2R2呈 现多次跳跃延长时,提示存在房室结多径路。
4.房性和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RP'>P'R常提示为房性和窦房折返 性心动过速,而RP'<P'R常提示为 AVRT和AVNRT。另外,房性和窦房折 返性心动过速及AVNRT可伴有房室 传导阻滞(AVB),而房室AP引起的 AVRT则不可能存在AVB。
本院近14年来约2000例疑为SVT者,经 TEAP诊断为AVRT和AVNRT者 1600余例,使 部分病人避免了不必要的心内电生理检查。 TEAP对于RFCA 术病例的筛选起重要作用。 同济医院1993-1999.11共有310例病人 行RFCA,其中隐匿性房室 AP 并AVRT 137 例,AVNRT 100例,RFCA前均在本院行TEAP 检查,137例AVRT中有2例经TEAP诊断为 AVNRT,均为前间隔AP;100例AVNRT中7例经 TEAP诊断为 AVRT,其中5例为慢-慢型 AVNRT,2例为快-慢型AVNRT。
四、起搏刺激方法
• 非程控刺激法:S1S1刺激法,单纯用S1作连续或 短阵刺激。
–分级递增刺激:以快于受检者自身心率10-20次/分钟的频 率起搏,然后每级递增10次/分钟,每级持续数秒至数十秒, 最快起搏频率根据检查目的而定。该方法用于测定窦房结 恢复时间(SNRT),房室传导文氏点和2:1阻滞点,检测可疑 预激,进行心脏负荷实验。 –连续变频刺激:从较低频率开始起搏,连续增加到所需刺激 频率, 多用于测定房室传导文氏点和2:1阻滞点,诱发和终 止PSVT。 –超速刺激:以高于心动过速心率的频率连续刺激几秒至数 十秒,用于终止PSVT和AF。 –猝发刺激:突然以200-300次/分钟的频率刺激心房,每次发 放3-5 个刺激,如无效可重复几次,用于终止PSVT。
- 病人取卧位,以1%的地卡因作咽后壁喷雾麻醉,电极 前端略弯一弧度,自鼻孔随吞咽动作缓慢插入食道。 导管插入深度根据病人身高确定即身高cm/10+20,一 般为34-40cm;或以病人的耳剑间距(耳垂至剑突基底 部) 加8cm为实际插管深度,后者方便实用,1次成功率 达95%以上。 - 插管后记录导管各极的单极ECG,以P波呈正负双向 且振幅最大, QRS波呈QR型处的两相邻电极为最佳起 搏电极,然后固定电极导管。 - 将导管输出端与刺激仪相连,用ECG仪监护和记录, 以快于受检者自身心率10-15次/min的频率刺激,逐渐 增加输出电压, 直至起搏刺激能稳定夺获心房即为起 搏阈值,起搏电压阈值因人而异,一般为15-25V。以高 于阈值电压2-3V为起搏刺激电压,根据病人的实际情 况采用不同的刺激方案。
•程控刺激法:在受检者自身心律或S1S1起搏心律基础上引 进一个(S2)或多个(S2S3)期前刺激,进行程序扫描。S1S2 间距逐次增加5-10ms为正扫,相反为反扫,通常用反扫,递 增和递减的ms数为步长。 - S1S2刺激:先给4-8个S1S1刺激,再加上一个S2期前刺 激。S1S2刺激多用于测定不应期、诱发折返性心动过 速并测定其诱发窗口、检测双径现象和裂隙现象。 - PS2或RS2刺激:以自身窦性或心动过速的P波或R波为 基础周期,感知P波或R波后发出一个S2期前刺激, PS2 或RS2可以是正扫也可以是反扫。 - S2S3和S2S3S4刺激:在S2基础上再加发一个更为提前 的S3、S4期前刺激,即为S2S3或S2S3S4。S1S1间期、 S1S2间期、S2S3间期、S3S4间期和步长应依次设定,通 常S1S1>S1S2>S2S3>S3S4, 一般仅最后一个期前刺激进 行扫描,其它期前刺激联律间期固定不变。S2S3和 S2S3S 4可增加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的成功率。
(七) 心脏负荷实验
用于年老体弱或有生理缺陷或患 有严重疾病不能进行运动试验者。 通常采用分级递增刺激,使刺激频率 达到亚极量运动试验水平,观察有无 心绞痛发作或缺血性ECG改变。
2.固有心率测定 (1)原理:心律受自主神经的调节和影响, 应用阿托品和心得安能暂时阻断这一作用而 呈现心脏自身的固有节律。 (2)方法:阿托品2mg和心得安5mg混合液在 3分钟内静脉注射完毕, 分别记录注射后即 刻、1、3、5、7、9、10分钟ECG并测量心率, 一般取5-10 分钟内稳定心率作为实测固有 心率。 (3)判断标准:正常≥80次/分钟。<80次/ 分钟常提示窦房结功能低下。
食 心 调
管 房 搏
一、概述
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是经食管 电极对心脏进行心外起搏, 主要用于 测定窦房结功能及诊断和鉴别诊断室 上性心动过速(SVT)。具有无创、安 全、不需X光透视、操作方便、无需 严格消毒、 无需昂贵设备和重复性 好等特点,已为国内外广泛采用
同济医院1986-1999. TEAP情况 同济医院1986-1999.11 TEAP情况 1986
病种 年 86 87 88 怀疑SVT 7 15 怀疑SSS 60 75 份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总计
88 114 114 132 186
153 164 195 196 16 179 191 1900
63
71
97
61
42
37
39
45
54 46 692
二、TEAP所需设备
• 刺激仪
–有较完整的程控功能:S1S1 S1S2 S1S2S3 RS2 PS2 –频率连续可调 –具有P波或R波同步功能 –脉冲输出电压:食道 0-50V,心内 0-8V –脉宽:食道 5-10ms,心内 2ms
• 导管电极:食道电极的起搏阈值与电极面积和间距
有关,通常呈负相关。6F和7F双极和多极起搏导管,目 前多采用4-6极导管,电极间距1-3cm, 电极宽度5mm。
(四) 防治PSVT的药物筛选
TEAP可以测定房室结和AP不应期, 并可诱发SVT。因此应用影响房室结 和AP不应期或传导的药物进行实验, 可找到合适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五) 终止PSVT的发作
某些PSVT发作频繁,多种药物 不 能 有 效 防 治 ,RFCA 前 可 采 用 TEAP终止。常采用超速刺激法和 猝发刺激法。
3.有关房室旁道(AP)的检查
–可疑AP的判断:WPW时,有时体表ECG上预激波不明 显,TEAP 常可使预激波更清楚,甚至呈全预激图形,有 利于AP的判断和定位。 –测定AP不应期:行S1S2刺激,R2突然由宽变窄或未下传, 此时S1S 2即为AP不应期。如果AP不应期<280ms,此时 快速心房率可通过AP 下传引起较快的心室率,易诱发 室颤,因此称之为高危AP,是射频电流导管消融(RFCA) 的绝对适应证。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SVT时100ms≤RP'<P'R,同 步记录食道和V1导联ECG,P'不同步支持AVRT。如果 P'V1早于P'E,常提示为右侧AP; 相反常提示为左侧AP。 此时激动经AVN下传,AP逆传,称为顺向型AVRT,显性和 隐匿性AP均可发生。RP'介于70-100ms时,AVRT和AVNRT 均有可能。
(三) 房室结传导功能的评价
采用分级递增刺激, 直至房室结呈文氏下 传所需的最低频率即为文氏点。通常≥130 次/分钟;如<130次/分钟,常提示房室结功能 低下,此时不适合安装AAI起搏器。SSS患者 如无明显的房性心律失常,准备安装AAI起搏 器前应行TEAP测定房室传导文氏点,以了解 是否合适。
•(3)结果判断:
① 正常值为<1600ms;如>1600ms,应考虑为窦房结功能不全; 如>2000ms则具有肯定性诊断意义。 ② 校正SNRT(CSNRT):消除基本心动周期对SNRT的影响。 CSNRT=SNRT-(A1-A1)(A1-A1为正常窦性周期)。正常值为450550ms。CSNRT现应用较少。 ③ 停止起搏后,如果首先恢复的是交界性逸搏或逸搏心律,则 只能测定交界区恢复时间(SJRT)。SJRT较SNRT更有意义。 ④ 继发性抑制:调搏停止窦房结复律后,在随后的10个心动周 期中有某一心动周期突然延长。判断标准同SNRT。 ⑤ 阿托品2mg和心得安5mg混合液在3分钟内静脉注射完毕,然 后重复前述刺激测SNRT并与用药前比较。如果用药后SNRT较 用药前短, 常提示迷走神经张力占优势;如果用药前SNRT延长, 而用药后正常,说明SNRT 延长系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而非 窦房结功能不全。用药后的SNRT更有诊断意义。
2.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SVT时RP'≤70ms<P'R,同步记录食道 导联(E,代表左房)和V1导联(代表右 房)ECG,P' 几乎同时出现 , 常提示为 AVNRT。S1S2刺激出现S2R2跳跃性延长后 诱发SVT更支持AVNRT,但也有相当一部分 AVNRT无明显DAVNP。此时激动经慢径路下 传,快径路逆传 ,称为慢-快型AVNRT,较常 见。少见类型慢-慢型和快-慢型AVNRT较 易误诊和漏诊。
(六)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宽QRS波包括VT、SVT伴差传、SVT伴束支传 导阻滞和反向型AVRT。关键是处别P波与QRS波 的关系,心动过速时普通ECG通常难以看清P或 P'波,而食道ECG上P或P'波很清楚。P波与QRS波 无固定关系,呈室房分离,肯定是VT,另外VT时超 速起搏夺获心室的QRS波形态与心动过速的QRS 波不同; SVT时情况刚好相反。VT极少数情况下 也可出现1:1室房逆传,此时须结合临床及心内 电生理情况来判断;少数AVNRT也可出现心室率 快于心房率, 但通常呈2:1关系。
• 记录仪:单导、三导或多导ECG仪同步记录。
三、检查步骤
• 检查前准备
–病人应停用可能会影响结果的药物至少5个半衰 期。 –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该检查的必要性、安全性和 大致操作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 –检查ECG仪、刺激仪和电极导管是否正常。 –备好除颤器、抢救药品及氧气。
• 操作方法
–导管电பைடு நூலகம்先用1:20戊二醛或75%的乙醇浸泡30分 钟,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最后涂无菌液体石蜡。
五、临床应用
(一)评价窦房结功能 1.SNRT
• (1)原理:以明显高于自身窦性节律的频率快速起搏心 房 ,超速抑制窦房结,当快速起搏突然停止时,正常的窦 房结能较快地从抑制中温醒过来,恢复起搏。若窦房结功 能不正常,则需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起搏。 • (2)方法:采用分级递增刺激,以每分钟90、110、130、 150 次的频率分别起搏心房1分钟,间歇2分钟,选择P波最 明显的II或V1导联于起搏结束前5- 10秒开始记录至停止 起搏后10个心动周期。从最后一个起搏脉冲信号到第一 个恢复的窦性P波起点的时距即为SNRT,不同起搏频率时 取最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