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的核心内容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的核心内容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是指在防治社会问题和危害时,将预防措施作为首要措施,同时结合治理措施,采取综合的方法进行解决。
其核心内容包括:
1. 预防为主:将预防措施作为首要的目标和重点,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预警预防机制等手段,预先防止和减少问题的发生。
2. 防治结合:将预防与治理措施相结合,既注重事前预防,又注重事中治理,以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治理过程中,要综合运用法治手段、经济手段、管理手段等多种手段,形成多级、多方位、多部门的防治合力。
3. 综合治理:采取综合的治理方式,充分发挥各种资源和力量的优势,实施综合的、系统的、长期的治理计划。
通过整合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建立起统一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实现问题的有效治理。
综合治理的核心思想是以预防为主导,运用各种治理手段,采取多级、多方位、多部门的综合治理措施,全面推进问题的防治工作。
只有通过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才能有效地应对社会问题和危害,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第十八单元防治原则预防1.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2.未病先防(1)养生以增强正气。
其措施主要有:①顺应自然,②养性调神,③护肾保精,④形体锻炼,⑤调理饮食,⑥针灸、推拿、药物调养等。
(2)防止病邪侵害。
其措施主要有:①避其邪气,《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②药物预防以防止病邪伤害。
3.既病防变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后,力求做到:(1)早期诊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2)防止疾病的传变:①阻截病传途径;②先安未受邪之地。
治则1.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的概念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通过辨析其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因此,治病求本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位于治则治法理论体系的最高层次。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而制定的治疗疾病的准绳。
如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正治反治、治标治本、调理精气血津液及三因制宜等,属于基本治则,从属于治病求本的指导思想。
治法是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订的针对疾病与证的具体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和治疗措施。
其中治疗大法是针对一类相同病机的证而确立的,如汗、吐、下、和、清、温、补、消法等八法,其适应范围相对较广,是治法中的较高层次。
治疗方法则是在治疗大法限定范围之内,针对某一具体的证所确立的具体治疗方法,如辛温解表、镇肝息风、健脾利湿等,它可以决定选择何种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是在治法指导下对病证进行治疗的具体技术、方式与途径,包括药治、针灸、按摩、导引、熏洗等,是治法中的较低层次。
2.正治与反治(1)正治含义是指治疗用药的性质、作用趋向逆病证表象而治的一种常用治则。
如热证用寒药,故又称“逆治”。
适用范围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第9章 防治原则-安医大-中医学
第一节 预防原则
• 二、既病防变 • 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应力求做
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 与传变。一方面,要早期诊治,防止病邪 深入而加重病情。另一方面,是根据疾病 的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作好预防。
第二节 治则
一、正治与反治 • (一)正治 • 1.寒者热之 • 2.热者寒之 • 3.虚则补之 • 4.实则泻之
第二节 治则
一、正治与反治 • (二)反治 • 1.寒因寒用 • 2.热因热用 • 3.塞用塞用 • 4.通因通用
第二节 治则
二、治标与治本 • (一)急则治标 • (二)缓则治本 • (三)标本同治
第二节 治则
三、调整阴阳 • (一)损其有余 • (二)补其不足 • 1.阴阳互制 • 2.阴阳互济 • 3.阴阳并补
第二节 治则
四、扶正祛邪 • (一)扶正祛邪的概念 • 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及康复能
力。适用于各种虚证,即所谓“虚则补之”。而益气、养 血、滋阴、温阳等,均是在扶正治则下确立的具体治疗方 法。在具体治疗手段方面,除内服汤药外,还可有针灸、 推拿、气功、食疗、形体锻炼等。
• 祛邪,即祛除邪气,消解病邪的侵袭和损害、抑制亢奋有 余的病理反应。适用于各种实证,即所谓“实则泻之”。 而发汗、涌吐、攻下、消导、化痰、活血、散寒、清热、 祛湿等,均是在祛邪治则下确立的具体治疗方法。其具体 使用的手段也同样是丰富多样的。
第九章 防治原则
第一节 预防原则
• 一、未病先防 • 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未的 发生。由于疾病的发生与机体的正气和邪 气密切相关,因而从这两方面入手对于预 防疾病的发生十分必要。一方面应注重调 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另一方面, 应注意防止邪气的侵害。
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为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需要采取合理的农事操作、科学的水肥管理等栽培措施,可以延缓、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防治病虫害主要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绿色防控。
化学农药的仍然是有效控制和防治病虫害流行的重要措施。
病虫害防治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四”原侧。
1、对症用药病害正确辨别是基础,药剂选择是关键。
对于发现病虫害的地块,要深入田间地头,准确识别病虫害种类,然后再针对性选择使用农药,而且要有针对性的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或生物源的药剂,确保做到对症下药。
2、适时用药根据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及田间实际发生情况,确定最佳防治时期。
种子代病应以种子处理为主;个别植株发生病虫害时及时拔除和局部施药,必要时再时进行全田喷药预防,但施药应在病虫害发生初期进行喷施。
喷施药时注意天气气条件,大雾、大风和下雨天在田间喷施农药,会造成农药大量流失和漂移,气温太高也不宜喷药。
喷施农药的时间是每天的傍晚或清晨,地表气温比较稳定,农药可直接均匀地喷洒到作物上。
3、科学用药按照农药说明书确定用药量及其使用浓度,不能盲目增加用量,擅自增加药液浓度;根据病虫害种类及其为害部位,确定药剂防治的正确方法及重点施药部位,施药时做到细致、均匀。
注意作物敏感期,应根据药剂的性能、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生育期、不同的施药方法确定。
不可使用对作物致感的农药,以防止产生药害。
4、轮换用药对一种防治对象长期反复使用一种农药,很容易产生产生抗性,因此在同一个生长季节内应轮换或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不要单一使用一种农药,例如使用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交替使用,以延缓病菌和害虫对药剂产生抗性。
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
为保证农产品残留不超标,在安全间隔期内不能采收。
19防治原则
第九章防治原则[目的要求]1、掌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2、掌握常用的治则。
[教学内容]第一节预防第二节治则[学习时间]6学时。
防治原则,是预防疾病发生和治疗疾病以阻断其发展并使之好转或痊愈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定的反映中医预防和治疗学的规律和特色的理论知识,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预防1 、预防的概念: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预防,对于健康人来说,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病者而言,可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中医学历来注重预防,早在《内经》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 2 、养生的概念与意义:(1 )养生的概念:养生,古称“摄生”、“道生”、“保生”,即调摄保养自身生命。
(2 )养生的意义:其意义在于通过各种调摄保养,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正气,从而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御病邪的能力,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或通过调摄保养,使自身体内阴阳平衡,身心处于一个最佳状态,从而延缓(养生,主要是未病时的一种自身预防保健活动,从预防的角度看,可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人体的正气,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即是对养生基本原则的精辟论述。
养生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养生与预防,两者在理论上常相互交融,在使用上常互为补充,相互为用)预防的内容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一、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是指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未病先防,需从增强人体正气和防止病邪侵害两方面入手。
(一)养生以增强正气1. 顺应自然:顺应自然进行衣着饮食调配,起居有常,动静合宜。
中医学基础课件-防治原则
脏腑是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基础,脏腑功能失常可导致阴阳失调,进而引发各 种疾病。
调整阴阳平衡的方法
01
损其有余
对于阴阳偏盛的情况,应采取损其有余的方法,即通过祛除多余的阳气
或阴气来恢复阴阳平衡。例如,对于阳盛则热的实证,可采用清热泻火
的方法来治疗。
02
补其不足
对于阴阳偏衰的情况,应采取补其不足的方法,即通过补充不足的阳气
现代研究与发展
中医学防治原则源于古代医学典籍,如《 黄帝内经》等,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总结 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学防治原 则也在不断吸收现代研究成果,不断 完善和发展。
临床实践经验
中医学防治原则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 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具有深 厚的实践基础。
02 预防为主原则
标本缓急的应用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情 的轻重缓急,确定治疗的主次先
后。
一般情况下,“治病必求于本”, 即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在特殊情况下,如标病甚急,危 及生命或影响本病治疗时,则应 采取“急则治标”的方法,先解
决标病,再治本病。
标本兼治的方法
标本兼治是指在治疗疾病时, 既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又兼顾疾病的现象。
祛邪
运用各种治疗方法,如解表、清热、攻下、消导等,消除病邪,减轻或消除病理 损害,恢复正气。
扶正与祛邪的辩证关系
1 2 3
扶正与祛邪相互关联
扶正有助于祛邪,祛邪也有助于扶正。正气充足 则邪气易去,邪气去除则正气易复。
扶正与祛邪主次分明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正气与邪气的斗争是主要矛 盾。治疗时应根据病情的虚实缓急,确定扶正与 祛邪的主次。
防治原则-中医基础理论课件(配图很多)
(1)损其有余
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中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 ①泻其阳盛:“阳胜则热”的实热证,宜用寒凉药物以泻其偏盛之阳热,此
即“热者寒之”之意。 ②损其阴盛:“阴胜则寒”的实寒证,宜用温热药物以消解其偏盛之阴寒,
此即“寒者热之”之意。
(2)补其不足
即“虚则补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中任何一方虚损不足的虚证。 ①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当阴虚不足以制阳而致阳气相对偏亢的虚热证时,
1.增强人体正气
(1)顺应自然 是使各种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节律相应而协调有序,保持 健康,增强正气,避免邪气的侵害,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2)养性调神 七情太过,不仅可直接伤及脏腑,引起气机紊乱而发病, 也可损伤人体正气,使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减退。心的生理功能是喜宁静, 心静则神安,神安则体内真气和顺,就不会生病。
精可致精亏,治宜补气填精并用。
(4)调理精血津液的关系
“精血同源”,故血虚者在补血的同时,也可填精补髓;精亏者在填精补髓 的同时,也可补血。“津血同源”,病理上常有津血同病而见津血亏少或津 枯血燥,治当补血养津或养血润燥。
陆
三因制宜
①因时制宜
根据时令气候节律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时”,一是指自然界 的时令气候特点;二是指年、月、日的时间变化规律。
(2)急则治标 病证急重时的标本取舍原则是标病急重,则当先治、急治 其标。另外,在先病为本而后病为标的关系中,有时标病虽不危急,但若不 先治将影响本病整个治疗方案的实施时,也当先治其标病。
(3)标本兼治 当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当标本兼治。
举例:肿瘤、哮喘
叁
扶正与祛邪
(一)扶正祛邪的概念
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及康复能力。适用于各种虚 证,即所谓“虚则补之”。
防治原则PPT课件
阳、三因制宜治则
(二)难点 1.治则、治法的关系 2.“标本”之“本”与“治病求本”之“本”的不同 3.阴阳互制的补虚方法与阴阳互制的补虚方法 4.扶正与祛邪的关系及运用
二、知识点精析 (一)治则、治法的概念及其关系
①概念 ②适应证 ③正治的主要内容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
(2)反治
①概念 ②适应证 ③反治的主要内容
热因热用 寒因寒用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
(3)正治与反治的关系
2.治标与治本 (1)标本概念的相对性
邪正而言,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病机与症状而言,病机为本,症状是标; 疾病先后言,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继发病是标; 病位而言,脏腑精气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等
一是概念不同: 二是内容不同: 三是方法不同:
(三)预防的内容
未病先防 预防的内容
既病防变
1防止病邪侵害
(1)养生以增强正气
①顺应自然
②养性调神
一是要注意避免来自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 二是要提高人体自身心理的调摄能力。
③护肾保精
④体魄锻炼
形体锻炼的要点有三
及阳, 以滋阴为主,补阳为辅;阳损及阴,则以补阳为
主, 滋阴为辅。主次分寸不同。
5.调理精气血津液
(1)调精
①填精:适应于精虚证。精虚以肾精亏虚多见。故填精补髓, 主要用于肾精亏虚。
(2)调整阴阳的内容 ①损其有余
损其有余 补其不足
适应证 ——“阳胜则热”的实热证
泻其阳盛 理论依据——根据阴阳对立制约原理,宜用寒凉药以泻其偏盛
之阳热。即“热者寒之”
阳胜则阴病——清热的同时,配以滋阴之品,即祛邪为主兼以 扶正。
《防治原则与治法》课件
推拿治疗是通过手法按摩 来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促进血液循环。
刮痧治疗是通过刮痧板刺 激皮肤表面,促进血液循 环和排毒。
拔罐治疗是通过负压作用 来刺激穴位和肌肉,促进 气血流通。
康复治疗
01
02
03
04
康复治疗是针对患者康复阶段 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 法、职业疗法、语言疗法等。
物理疗法是通过物理手段来缓 解疼痛和改善功能,例如电疗
等。
糖尿病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并发症 ,采用综合防治原则与治法,包 括控制饮食、使用降糖药、定期
监测等。
冠心病
针对冠心病患者的情况,制定相 应的防治原则与治法,如药物治
疗、介入治疗等。
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
传染病爆发
在传染病爆发时,根据疫情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原则与治法,如 隔离、疫苗接种、药物治疗等。
实施难度
部分防治原则与治法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如患者依从性差、 医疗资源不足等。
对未来的展望
智能化发展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防治原则与治 法有望实现智能化,提 高疾病预测和治疗的准 确性。
多学科合作
未来防治原则与治法的 制定将更加注重多学科 的合作,以整合各方资 源,提升疾病防控效果 。
预防与治疗的融合
1 2
全周期健康管理
从预防到治疗,再到康复,形成完整的健康管理 链条。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降低疾病 发生风险。
3
整合医疗资源
促进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的有效衔接,提高整 体医疗效果。
PART 05
总结
REPORTING
防治原则与治法的意义
科学指导
防治原则
治则 治疗 治法
过 渡 页
壹
预防
◎未病先防 ◎既病传变
一、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即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措施来防
止疾病的发生。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正气与邪 气双方矛盾斗争的结果,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根 本原因,而邪气入侵则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因 此,做好“未侵害两个方面的工作。
VS
在阴阳偏衰的疾病中,一方的不足,也可导致另一方的亢 盛。如阳气亏虚,阳不制阴,使阴相对偏盛,形成阳虚则 寒的虚寒证,采用“阴病治阳”的治法,即所谓“益火之 源,以消阴翳”。阴精亏损,阴不制阳,使阳相对偏亢, 形成阴虚则热的虚热证,采用“阳病治阴”的治法,即所 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若阴阳俱虚,则应阴阳俱补。由于阴阳是互根互用的,在 治疗阴阳偏衰的病证时,还要注意采用“阳中求阴”或 “阴中求阳”的方法。
标本 兼治
(一)治病求本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的发展和病机的变化,以及 邪正消长的差异,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治疗上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运 用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相同的病 机变化或同一性质的证候,可以采用相同的治法治疗。
-19-
-11-
(一)治病求本 正治与反治
1.正治 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它 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一致的病证。如寒病见寒象, 热病见热象,虚病见虚象、实病见实象等。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12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30-
二、治 法
概念
清法
适应症
清法,也叫清热法,是运用性质寒凉的方药,通 过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热邪的一种 治疗大法。 凡外感热病,无论其热在气分、营分、或血分 ,只要表邪已解而里热炽盛者,均可应用。
中医防治原则完整版.ppt
➢ 重点: ➢1、掌握预防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2、掌握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精品课件.
1
第一节 预防 一、含义
预防,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制止疾病的发展。 《内经》谓之“治未病”
突显中医历来就重视预防的思想。包括未病 先防与既病防变二方面。 二、预防的内容 (一)未病先防
含义 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 好预防工作,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
.精品课件.
28
发汗——麻黄、桂枝之类 清解——银花、连翘之类 涌吐——瓜蒂之类 攻下——大黄、芒硝之类 消导——莱菔子、山楂之类 通利——车前、泽泻之类
扶正可以祛邪
扶正与祛邪的关系
祛邪可以扶正
相辅相成
.精品课件.
29
使用原则 体壮初病——邪盛——实证—— 祛邪为主
一般而言 体弱久病——正虚——虚证—— 扶正为气
因时——根据时令气候节律特 点,制定适宜的治法和方药
三因制宜 因地——根据地理环境特点, 制定适宜的治法和方药
因人——根据病人年龄、性别 和体质等方面特点,制定
适宜的治法和方药
.精品课件.
35
重点回顾:
1、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含义
2、治则与治法的含义及关系
3、治病求本的含义
4、标与本的不同含义、治标与治本的临床应
含义
反:反常、变异、非常规之意
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又称
“从治”——采用与疾病证候中假象性质相同
的方药进行治疗。
适应:
疾病的本质与现象不完全一致的病证(病情复
杂较严重)
.精品课件.
22
常用治法:
前一“寒”——治法和方药的
性
储粮害虫防治的原则
储粮害虫防治的原则
储粮害虫防治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预防优先:采取预防措施是储粮害虫防治的首要原则。
包括储存前对储粮环境进行彻底清洁,确保仓房无杂草、无粮渣、无害虫卵等;在储存过程中及时清理储粮堆面和仓房,防止害虫滋生和繁殖。
2. 综合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综合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
物理手段包括加固仓房、密实粮堆,堵塞害虫入口等;化学手段包括使用杀虫剂进行喷雾或熏蒸处理;生物手段包括引入天敌等自然敌害虫来控制害虫种群。
3. 定期检测和监管:定期对储存环境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害虫滋生和繁殖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确保储粮安全。
4. 合理储存和使用:储存粮食时要注意密封、通风和干燥,避免存放不合格的粮食。
使用粮食时要按照先进的管理方法,避免浪费和滋生害虫。
5. 整合资源和合作:在储粮害虫防治中,要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同时,要加强与科研机构、农民等合作,共同研究和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
防治原则
病例3
吴某,男,58岁,既往有肝炎病史,近半年 来,肝区胀痛,窜痛,急躁易怒,疲乏无力, 纳呆腹胀,肠鸣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舌淡 苔白,脉弦缓。
病例分析3
肝郁脾虚证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故见胸胁胀满窜痛;肝失柔 和之性故急躁易怒;肝气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故 见纳呆,腹胀;气滞湿阻,则肠鸣腹泻,气滞不通 则腹痛,泻后气机得畅,故泻后痛减;苔白脉弦缓, 均为肝郁脾虚之象。 宜用健脾理气
病例7分析
肝气犯胃 证候分析:平素性情较为急燥,肝气异常。一星期 来饮食减少,胃脘、胁肋部胀满疼痛,呃逆嗳气, 吞酸嘈杂,说明肝气犯胃。情绪抑郁,喜太息,舌 苔薄白,脉弦均与肝异常相关。 宜用疏肝降气平胃
病例6分析
外感风热 风热袭肺,肺卫失宣咳嗽。咳嗽、咯痰黄稠、 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咽喉红肿疼痛, 口微渴、少汗,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均 为外感风热症。 治疗宜用疏风散热药
病例7
张某,女,36岁,平素性情较为急燥,近来 因家庭琐事,而烦恼异常。一星期来饮食减 少,胃脘、胁肋部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 酸嘈杂,情绪抑郁,喜太息,舌苔薄白,脉 弦。试写出主诉,分析证候,判断证名。
防治原则
第一节 预防原则
一、未病先防 指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作好预防工作 , 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二、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指的是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应力 求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及 传变。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节 治则
一、正治与反治
含义:指所用药物性质的寒热、补泻效用与疾病的本质、 含义:指所用药物性质的寒热、补泻效用与疾病的本质、现 象之间的从逆关系而言。 象之间的从逆关系而言。 正 治: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治 如热证用寒药,故又称“逆治” 则,如热证用寒药,故又称“逆治”。
病虫害防治原则病虫害防治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
2023-11-06CATALOGUE目录•病虫害防治原则•病虫害防治通用标准•病虫害防治专用标准•案例分析与应用01病虫害防治原则预防为主在病虫害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包括加强植物检疫、监测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时发现并控制病虫害传播等。
综合防治采用多种防治方法,如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以全面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运用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精耕细作、科学施肥等农业措施,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
农业防治利用物理因素如光、热、色等干扰病虫害繁殖,或用器械捕杀病虫害。
物理防治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等生物控制病虫害数量,或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生物防治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需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遵守农药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化学防治03避免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使用农药时应注意保护人类和环境,避免污染水源、土壤和农产品等。
科学使用农药,遵守农药安全操作规程01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根据病虫害种类、作物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农药品种。
02遵守农药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正确配制和施用农药、佩戴防护用品、及时清理残留农药等。
02病虫害防治通用标准选择对病虫害具有抗性的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实施轮作、深翻等耕作制度,打破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少其繁殖和传播。
合理耕作制度合理配比氮、磷、钾等养分,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
科学施肥提高农田的管理水平,及时清除杂草、修剪作物,减少病虫害的栖息和繁殖场所。
精耕细作农业防治标准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农田设置杀虫灯等设备,吸引并消灭害虫。
灯光诱杀色板诱杀食饵诱杀使用黄色或蓝色板子等色板引诱害虫,并对其进行捕杀。
利用害虫的趋化性,设置食饵引诱害虫,并对其进行捕杀。
030201引入对病虫害具有捕食作用的天然天敌,如瓢虫、草蛉等,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
5中医药学概述_第四章 防治原则-140311
1. 正 治
• ①寒者热之:寒性病证表现寒象,用温热的方药来
治疗 • ②热者寒之:热性病证表现热象,用寒凉的方药来 治疗 • ③虚则补之:虚损病证表现为虚候,用补益的方药 来治 • ④实则泻之:邪实病证表现实的征象,采用攻邪泻 实的方药来治疗。
2. 反 治
• (1)含义: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则,又称从 治。 • (2)适应范围: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不相一致的 病证 • (3)临床应用: • ①寒因寒用:以寒治寒,用寒凉的药物治疗具有假 寒症状的病证。适用于真热假寒证。 • ②热因热用:以热治热,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治疗具 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真寒假热证。
现相一致的病证,而反治适用于病变本 质与临床征象不完全一致的病证
•
(二)治标与治本
• 1、含义:标和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多种含义, 可用以说明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 • 正气是本,邪气是标; • 病因是本,症状是标; • 旧病、原发病是本,新病、继发病是标。
(一)治标与治本
• 2、内容 • (1)急则治其标:标症紧急时,或后发之标病影 响到先发之本病时的一种治则 • (2)缓则治其本 :标症不急的情况下的一种治 则 • (3)标本同治 :标病与本病并重时所采用的一 种治则
附:治法
治法:包括基本治法和具体治法。 基本治法: 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八法”。 汗法:即解表法。 吐法:即催吐法。 下法:即泻下法。 和法:即和解法。 温法:即去寒法。 清法:即清热法。 补法:即补益法。 消法:即消导法。
课后作业: 1.完成第四章习题集所有习题。
预习: 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内容(2课时)
二、扶正祛邪
• 2、内容 • (1)扶正: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也 不盛的虚性病证。 • (2) 祛邪: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未衰 的实性病证。 • (3)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正虚邪实的虚实夹杂 病证。 • 正虚较急重的,应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 • 邪实较急重的,则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
防治原则
三、扶正祛邪 reinforcing the heaogenic
含义 扶正——扶助机体的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抗病能力
的一种治疗原则。 祛邪——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和损害的一种治疗原则。
常用方法 扶正:药物、针灸推拿、气功、食养、精神调摄、体育锻炼等。 祛邪:发汗、涌吐、攻下、清热利湿、消导、祛痰、活血化瘀等。 运用原则 1. 辨清虚实:虚证宜扶正,实证宜祛邪。 3. 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 2. 掌握主次
老年——多虚证或虚中夹实,宜补慎泻
年龄 因人制宜 性别 寒热 小儿——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慎补忌攻 妇女:经带胎产
体质 强弱
既病防变
preven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sease
一、早期诊治 early diagnosis 二、防止传变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sease
阻截病传途径 先安未受邪之地
第一节预防 Prevention
未病先防prevention of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
一、养生以增强正气 health preservation 顺应自然 养性调神 护肾保精 体魄锻炼 调摄饮食 针灸推拿药物调养 二、防止病邪侵害prevention of the invasion of pathogenic qi 避其邪气 药物预防
第九章 防治原则
principles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关键性问题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preventive principles Concept of the therapeutic principles, seaching for fundamental of disease in treatment, routine treatment, contrary treatment, treating fundamental aspect and incidental aspect, reinforcing the healthy and elimanating the pathogenic, regulating Yin and Yang, treatment in accordance with seasonal conditions, local conditions and patient’s individuality
防治原则——12针康详解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改善 气质,优化性格,增强心理调摄 能力,具有预防疾病,使人健康 长寿的作用。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 守,病安从来”。
护肾保精:
防止房劳伤肾,保护肾精,通过 按摩固肾、食疗保肾、运动保健等, 使人精充气足,形健神旺。 体魄锻炼: 锻炼形体,促使气血流通,筋骨 健壮,脏腑功能旺盛,使身体健康。
病因------本
(2)从病因和症状区分
症状------标 旧病、原发病----本 (3)从疾病先后区分
新病、继发病----标 脏腑病----------本 (4)疾病的部位区分 经络肌表病-----标
2、治标治本的临床应用: 一般是“治病必求于本”,但 在某些情况下,标病甚急,如不及 时解决,可危及患者生命和影响本 病的治疗,则应采取“急则治其标” 的法则;若标本并重,则应标本兼 顾同治。
(1)含义: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 治则, “从者反治”,又称“从治”。 反治:指非常规的治则而言。 从治:指顺以疾病的假象而言。 (2)适应范围: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 本 质不相一致的病证。
(3)临床应用:常用的反治法有四种: ①寒因寒用: 是以寒治寒:即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治 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适用于真热假 寒证。 如热厥一证,邪热郁盛于内,阳气 不能达于四肢而见手足逆冷,似寒象, 但综合分析,还可见腹热烦躁,溲赤等 热象。对其治疗应以寒凉药清其内热方 可。
反佐服药——温热药凉服,寒凉药温服,
以免服药时呕吐。李东垣曾指出“姜附 寒饮、承气热服”。
3、正治与反治的异同点:
(1)相同点: 二者皆是针对疾病的本质而治,反治 法的实质即是正治,故皆同属于“治病 求本”的范畴。 (2)不同点: ①方法上有逆从之分: 正治是逆其病证而治 反治是从其病证的假象而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第八单元防治原则
细目一预防
要点一未病先防
1.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
2.防止病邪的侵害。
要点二既病防变
1.早期诊治。
2.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细目二治则
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
治疗方法则是治则的具体化。
要点一正治反治
1.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寒者热之:如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法
热者寒之:如里热证用苦寒清热法等。
虚则补之:如阳气虚弱证用温阳益气法。
实则泻之:如痰热壅滞证用清热化痰法。
2.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从治。
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故其实质上仍是“治病求本”。
(1)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2)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3)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虚性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
(4)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实性通泻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食积所致的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瘀血所致的崩漏,膀胱湿热所致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病证。
要点二治标治本
1.缓则治本
指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状。
如肺痨咳嗽。
2.急则治标
指标病急重,则当先治其标病。
如臌胀腹水、大出血、大小便不通、剧烈疼痛。
3.标本兼治
指标病本病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
要点三扶正与祛邪
1.扶正与祛邪的概念
扶正,即扶助正气。
扶正多用补虚方法,适用于各种虚证。
祛邪,即祛除病邪,使邪去而正安。
祛邪多用泻实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实证。
2.扶正祛邪的应用
(1)扶正—虚性病证。
(2)祛邪—实性病证。
(3)扶正与祛邪兼用—正虚邪盛,扶正易留邪,祛邪易伤正。
(4)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虽然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而会助邪的病证。
(5)先扶正后祛邪,适用于正虚邪盛,以正虚为主的病人,因正气过于虚弱,兼以攻邪,则反而更伤正气,故应先扶正后祛邪。
要点四调整阴阳
1.损其有余
损其有余是对阴邪或阳邪过盛有余病证的治法。
阳热亢盛的实热证—“治热以寒”,“热者寒之”;
阴寒内盛的实寒证—“治寒以热”,“寒者热之”。
2.补其不足
补其不足是对阴液或阳气的一方虚损、不足病证的治法。
如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热偏盛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因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寒偏盛者,—“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要点五调理精气血津液
1.调精
包括填精、固精、疏利精气等法。
2.调气
包括补气、调理气机等法。
3.调血
包括补血、调理血运等法。
4.调津液
包括滋养津液、祛除水湿痰饮等法。
5.调理气血津液关系
调理气血津液关系的原则为“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从而使其恢复协调。
要点六三因制宜
1.因时制宜
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2.因地制宜
如外感风寒表证,西北地区气候严寒,人们腠理多致密,可重用辛温解表药;东南地区气候温热,人们腠理多疏松,选用辛温解表药较轻。
3.因人制宜
小儿,老人和孕妇,要注意用药的宜忌。
比如,少年慎补,老年慎泻即是。
治则总结
治则适应证
一、正治与反治
1.正治寒者热之实寒证(表寒、里寒)
热者寒之实热证(表热、里热)
虚则补之虚证(气、血、阴、阳虚)实则泻之实证(气滞、血瘀等)
2.反治热因热用真寒假热证寒因寒用真热假寒证塞因塞用真虚假实证通因通用真实假虚证
二、治标与治本
1.缓则治本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状
2.急则治标大出血、剧烈疼痛、二便不通
3.标本兼治标病本病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
三、扶正祛邪
扶正虚证
祛邪实证
扶正与祛邪
兼用
虚实夹杂
先祛邪后扶
正
邪盛正虚,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而会助邪
先扶正后祛邪适用于正虚邪盛,以正虚为主的患者。
因正气过于虚弱,兼以攻邪,则反而更伤正气
四、调整阴阳
1.损其有余
实热-“治热以寒”,“热者寒之”
实寒-“治寒以热”,“寒者热之”
2.补其不足
阴虚-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虚-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五、调理精气血液
1.调精填精、固精、疏利精气
2.调气补气、调理气机
3.调血补血、调理血运
4.调津液滋养津液、祛除水湿痰饮
5.调理气血
津液关系
六、三因制宜
因时制宜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因地制宜风寒感冒,西北地区气候严寒,人们腠理多致密,可重用辛温解表药;东南地区气候温热,人们腠理多疏松,选用辛温解表药较轻
因人制宜小儿,老人和孕妇
例题
1.属于既病防变的治疗措施的是()
A.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
B.防止病邪的侵害
C.人工预防
D.早期诊治
E.精神调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既病防变1.早期诊治。
2.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2.正治法不包括()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虚则补之
D.实则泻之
E.热因热用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寒者热之:如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法
热者寒之:如里热证用苦寒清热法等。
虚则补之:如阳气虚弱证用温阳益气法。
实则泻之:如痰热壅滞证用清热化痰法。
3.“阴中求阳”的病理基础是()
A.阳偏衰
B.阴偏衰
C.阴阳两虚
D.阳偏盛
E.阴偏盛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阴中求阳”的病理基础是阳偏衰,记住求谁谁虚。
4.大出血的治则是()
A.扶正兼祛邪
B.祛邪兼扶正
D.缓则治本
E.标本同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急则治标指标病急重,则当先治其标病。
如臌胀腹水、大出血、大小便不通、剧烈疼痛。
5.不宜采用以补开塞治疗方法的是()
A.脾虚腹胀
B.血虚便秘
C.血枯经闭
D.肾虚尿闭
E.血瘀经闭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虚性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
瘀血所致的崩漏应是通因通用。
6.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应采用的治法是()
A.扶正
B.祛邪
C.先祛邪后扶正
D.先扶正后祛邪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虽然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而会助邪的病证。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阳盛格阴
D.阴盛格阳
E.阴阳互损
7.应采用“以热治热”治法的是()
8.应采用阴阳双补治法的是()
『正确答案』7D,8E
『答案解析』1.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2.应采用阴阳双补治法的是阴阳互损导致阴阳俱损。
A.因时制宜
B.因人制宜
C.因地制宜
D.缓则治本
E.急则治标
9.“用寒远寒,用凉远凉”属于
宝岛优品—倾心为你打造精品文档
10.阳虚或阴盛之体,慎用寒凉伤阳之药属于
『正确答案』9A,10B
『答案解析』1.因时制宜: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2.因人制宜:小儿,老人和孕妇,要注意用药的宜忌。
比如,少年慎补,老年慎泻即是。
宝岛优品—倾心为你打造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