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物理作业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下册作业练习题

初二物理下册作业练习题

初二物理下册作业练习题

在初二物理下册的学习过程中,为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能力的培养,老师布置了一系列的作业练习题。通过解答这些练习题,我们不仅可以复习已学知识,还能够发现和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下

面将针对几个重要知识点提供一些作业练习题。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1 请简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

1.2 何为“声音的频率”和“声音的响度”?它们分别与什么有关?

2. 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

2.1 请简要说明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本概念。

2.2 当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时,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有什么

关系?

2.3 请说明以下物体的反射现象:镜子、玻璃、金属。

3. 高度和光路图

3.1 高度是指光线通过透明介质时的什么属性?

3.2 利用光线在垂直界面上反射的规律,画出光路图。

4. 感光性与色彩

4.1. 何为“感光性”和“色彩”?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4.2 给出和解释三原色的概念。

4.3 在颜料上混合蓝色、红色、黄色分别可以得到什么颜色?

5. 电路的连接

5.1 请简述串联与并联电路的定义,并画出它们的电路图。

5.2 在一个含有三个电阻的串联电路中,如何计算总电阻?

5.3 在一个含有三个电阻的并联电路中,如何计算总电阻?

6. 感应电流和电磁感应

6.1 请简述什么是电磁感应。

6.2 什么是感应电流?当导体进入一个磁场时,感应电流是如何产生的?

6.3 电磁感应的应用有哪些?

以上是初二物理下册的作业练习题,通过认真思考和解答,相信你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祝你顺利完成作业!

初二物理作业练习题

初二物理作业练习题

初二物理作业练习题

1. 驾驶汽车过程中,人体会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请描述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影响。

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人体会受到以下几种力的作用:

1.1 惯性力:当车辆忽然加速、减速或转弯时,人体会感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惯性力的特点是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使人体产生一种向前或向后的推动感。

1.2 摩擦力:驾驶时,人体与汽车的座椅、方向盘等接触面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特点是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受力物体之间的压力成正比,使人体保持相对稳定的位置。

1.3 引力:人体在汽车中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无论驾驶过程中的加速度如何变化,地球的引力始终垂直作用于人体,并使人体保持在汽车座椅上。

1.4 静电斥力:当人体与汽车产生静电带电时,会发生静电斥力的作用。这种力的特点是与带电物体间的电荷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些力对人体的影响各不相同。惯性力可能导致人体产生不适感或晕车感,特别是在急转弯或急刹车时。摩擦力能够帮助人体保持相对稳定的位置,减少因车辆运动而产生的位移。引力则使人体保持在座椅上,防止人体失去平衡。静电斥力的影响相对较小,通常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感受。

2. 请解释以下物理概念:

2.1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力的作用效果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合

成后的力称为合力。在力的合成过程中,可以使用向量图形或几何方

法进行计算。力的合成可以用来描述多个力同时作用于物体时的总效果。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分解后的力称

为分力。通过力的分解,可以将一个复杂的力分解为几个互相垂直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作业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作业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作业设计

一、研究目标

本节课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观念和实验设计能力,以及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之间的关系,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自然奥妙的好奇心和欲望。

二、题目呈现

一)基础闯关

基础闯关题旨在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特别是针对基础薄弱和研究能力不强的学生,通过练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1.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XXX同学身高

1.5m,他站在距离大衣柜穿衣镜前2m的地方。他在镜中的像

高m,像与他相距m。如果他逐渐远离穿衣镜,那么镜中的

像将会变得更小。

2.某同学站在镜子前面2m处,他以0.3m/s的速度靠近镜面。经过2s后,像与人之间的距离是______m,此过程中像

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下列现象中,属于平面镜成像的是()

A.盛夏树下的光斑

B.阳光下地面上有物体的影子

C.平静的水面映出景物的倒影

D.海市蜃楼

4.照镜子时,你会在镜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里的这个“你”就是你的像。下列关于这个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像的大小与镜的大小有关

B.镜里的像是虚像

C.镜里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人向镜靠近0.2m,像将远离镜0.2m

5.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

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

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

③为了扩大视野,在道路弯道处安装一块大的平面镜;

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作业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作业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第一节《力》作业设计一.作业设计思路

作业设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具有自主选择性、不同形式的内容作业,注重基础性和评价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与挖掘。所设计的拓展型作业与实践型作业,一般都有一定的探究性,力图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体验由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特点。所设计的基础型作业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对力学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教材系统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节的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确定本节的知识系统,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与技能和有关物理概念理解程度,实现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统一提升,全面实现学科素养的目标。作业分课前、课中和课后来设计。课后作业中的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基础性作业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全部完成,拓展性作业由学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性完成,个性化作业不要求所有学生做,鼓励有能力,有兴趣的同学课余时间来完成。

课时作业目标

作业目标描述目标编号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能通过生活实例,归纳

总结出这一概念,并能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01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受力的作

用效果,能用力的作用效果解释生活中一些力的现象。

02

3.会画力的示意图,并能根据力的示意图判断力的大小、方

向和作用点。

03

4.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04

(一)课前作业

对应目

标编号01

作业

性质

活动

作业

完成

时间

5分钟

题目

序号

1

具体内容题目

前后座两位的同学来一场“握手腕比赛”,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并说一说什么是“力”,举出生活中有力存在的实例?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

第六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6.1从全球变暖谈起(一)

1、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水银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________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3、 人的正常体温是“37℃”,读作_____________;黑龙江某次

测的气温是“-21.5℃”,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该观察它的___________和认清它的

______________,如右图所示,甲的示数是_______,乙的示数

是_________。

5、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它能准确到_____℃,

使用体温计读数时可以________(填“离开”或“不离开”)人体

读数。

6、 如图所示是体温计的一部分,其示数应

为__ ___℃。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的冰比0℃的水冷

B .可以用体温计测开水的温度

C .寒暑表是用来测气温的

D .用体温计也可以测出35℃以下的温度

8、 关于温度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观察温度

B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C .常见的温度计都是用水银作测温物质

D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9、 某温度计的示数为“—8℃”,下面读法正确的是:( )

A .摄氏零下8度

B 。零下8度

C .零下8摄氏度

D 。零下摄氏8度

物理人教版初二八年级下册 《 机械能及其转化》课后作业04(含答案)

物理人教版初二八年级下册 《 机械能及其转化》课后作业04(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

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

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

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

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

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

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相信你是最棒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课后作业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光滑的弧形轨道竖直固定于水平面上,一小球由A点以速度v沿轨道滚下,经另一侧等高点B点后到达最高点C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课后作业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课后作业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课后习题

2023年4月

第1节杠杆

一、选择题

1. 图中杠杆受力F,图中能表示力F力臂的是()

A. OA段

B. OB段

C. OC段

D. AB段

2. 如图是开瓶盖的起子,可以看成是一个杠杆,能正确表示出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的图是()

A. B. C. D.

3. 如图所示,O点表示杠杆的支点,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4. 关于杠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动力臂一定等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B. 动力臂不仅与动力作用点的位置有关,而且跟动力的方向有关

C. 杠杆一定是直的

D. 使用杠杆时可以省力同时又省距离

5. 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

B. 杠杆一定要有支点

C. 力臂必须在杠杆上

D. 力臂就是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6. 如图所示,手持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 N,OA=80 cm,AB=20 cm,则物体的重是( )

A. 20 N

B. 4 N

C. 1.25 N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 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将支点两侧钩码都向右移动一格,杠杆仍平衡

B. 在支点两边的钩码下各增加一个钩码,杠杆仍平衡

C. 将支点左边加上二个钩码,右边加上一个钩码,杠杆仍平衡

D. 将支点左边的钩码向左移动两格,将支点右侧的钩码向右移动一格,杠杆仍平衡

8. 如图所示,一根直硬棒被细绳系在O点吊起.A处挂一实心金属块甲,B处挂一石块乙时恰好能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不计硬棒与悬挂的细绳质量,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同步作业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同步作业练习题(含答案)

7.2《弹力》同步作业练习题

(60分钟完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对弹簧测力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0.6N

B.乙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

C.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2.6N

D.丁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

2.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

A.几个同学都一样大B.手臂长的同学

C.体重大的同学D.力气大的同学

3.下表为小明同学做“研究弹簧的长度与拉力关系”的实验记录数据: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小明同学填写漏掉的数据为5

是2cm

B.由数据可知,弹簧的原长L

C.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D.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制成了弹簧测力计

4.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

C.弹开过程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整个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二、填空题

1.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要先观察.如图所示,所测得物体A对弹簧的拉力是N.

[来

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N。

3.如图所示,晓明跳箱时,用力蹬踏板,踏板“送”晓明向前冲,这说明力的作用是;越过跳箱后,晓明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飞行”一段距离,最终受到作用落到地面。

4.如图所示,将一木块放在弹簧上,用手压木块,弹簧被压缩。松开手,木块竖直向上飞起直到最高点。则木块在没有离开弹簧前,所受弹力方向竖直向,木块到达最高点时,只受到个力作用。

初二物理下册每天练习题

初二物理下册每天练习题

初二物理下册每天练习题

这是一篇初二物理下册的练习题解答文章,下面将为您解答每天的

练习题,帮助您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1. 题目:一个物体从水平地面向上抛出,上升到最高点时,物体的

速度和加速度的情况如何?

解答:当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它的速度逐渐减小,而加速度始终

是一个负值,表示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减速上升。

2. 题目:什么是摩擦力?它是如何产生的?

解答: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当两个物体相

互接触并相对运动或者试图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会产生摩擦力。摩

擦力主要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形式,静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相

对静止时的摩擦力,动摩擦力则是指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

3. 题目:力的单位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表示?

解答:力的单位是牛顿(N)。力的方向可以用箭头表示,箭头的

方向表示力的作用方向,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4. 题目:如何计算物体的重力?

解答:物体的重力可以通过公式 F = m * g 来计算,其中 F 表示物

体的重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g 表示重力加速度(通常取9.8m/s²)。

5. 题目:简述杠杆原理。

解答:杠杆原理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描述了杠杆平衡的条件。当杠杆上的两个力分别为 F1 和 F2,并且杠杆的支点到这两个力的距离分别为 d1 和 d2 时,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F1 * d1 = F2 * d2。也就是说,在杠杆平衡时,两个力的乘积与它们到支点的距离的乘积相等。

通过以上练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初二物理下册的知识点。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学习进步!

9.3 大气压强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

9.3 大气压强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

9.3 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大气有______,且具有__________性。

2.地球周围的一层厚厚的大气由于受到_____的作用,会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奥托·格里克做了著名的_____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很大。

3. 为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小明将塑料杯装满水做纸片覆杯实验,如图甲,如果用圆规的针尖在纸片上戳了很多小孔,水流下来;如图乙,如果杯底有一个小孔,轻轻移开手指,水流下。(选填“会”或“不会”)

4.如图所示,在刚盛过热水的密闭空塑料瓶上浇上冷水,可以看到塑料瓶变瘪。瓶变瘪的主要原因是()

A.塑料瓶热胀冷缩B.塑料瓶受重力作用

C.所浇冷水对塑料瓶施加了压力D.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二、大气压的测量

5.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过程,根据图示完成下面的问题。

(1)实验中测得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_____mm。

(2)通过计算可知当时的气压为_____pa(ρ水银=13.6g/cm3,g=10N/kg)。

(3)实验过程中,若将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高度将_____,水银柱的长度将_____。(均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4)实验过程中,若玻璃管中的水银没有装满,则测量的大气压值比真实值要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6. 用来测定__________的仪器叫气压计,常用的气压计有________和________。如图所示,灭火器上的仪表实际上是__________。

7.“做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沸腾知识时,小雨做了如下实验: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紧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烧瓶内的水重新沸腾,此过程中烧瓶内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气压减小,水的沸点。

八年物理下册7.1力作业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物理下册7.1力作业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7.1 力

1.下列各种情形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一个物体绕着圆形轨道匀速转动;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

【答案】B。

【解析】A、一个物体绕着圆形轨道匀速转动,速度不变,但方向时刻在改变,故不合题意。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速度不变,方向为直线,故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C、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速度会越来越快,故不合题意。

D、扔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速度会越来越慢,而且在重力的作用下做曲线运动,故不合题意。故选B。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

B.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

C.施力物体施力在前,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D.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不一定接触

【答案】C。

【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能离开物体的单独存在,且每一个力都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两者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由此可以判定各个说法是否正确,进而判定选项。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故A正确。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B正确。

C、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不分前后,故C错误。

D、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不用相互接触,故D正确。故选C。

3.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D.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答案】D。

【解析】A、由力的概念可知,物体间要产生力,物体间必须要发生作用.如果只接触但不发生作用,就不会产生力,故A错。

初二物理下册单元练习题

初二物理下册单元练习题

初二物理下册单元练习题

第一题:

一个小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5秒钟,求这段时间内小球所走的距离。

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小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5秒钟,即速度恒定不变。

根据速度的定义,速度=位移/时间;由于小球速度恒定不变,所以可以得出位移=速度×时间。

代入数值计算得到位移=10m/s × 5s = 50m。

因此,小球在这段时间内所走的距离为50米。

第二题: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行驶,180s后速度达到了20m/s,求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加速度。

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汽车从静止开始行驶,180s后速度达到20m/s。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由于汽车从静止开始行驶,初始速度为0,所以速度变化量=20m/s。

代入数值计算得到加速度=20m/s / 180s = 0.111 m/s²。

因此,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加速度为0.111 m/s²。

第三题:

一块砖从某高楼的顶端自由落下,下落过程中经过了5m的路程,求砖落下的时间。

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砖从某高楼的顶端自由落下,下落过程中经过了5m的路程。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下落距离d=0.5×g×t²,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t为时间。

代入已知数值,5m=0.5×10m/s²×t²,简化得到t²=1s²,即t=1s。

因此,砖落下的时间为1秒。

第四题:

一个小球从100m的高空下落,落到地面时速度达到36m/s,求小球下落的时间。

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小球从100m的高空下落,落到地面时速度达到36m/s。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下落距离d=0.5×g×t²,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t为时间。

初二下册物理作业练习题

初二下册物理作业练习题

初二下册物理作业练习题

1. 飞机从地面起飞到达巡航高度,需要经历哪些物理现象?

飞机从地面起飞到达巡航高度时,需要经历以下物理现象:

- 动力学:飞机需要克服重力和空气阻力,通过推进力提供的动力来加速。

- 流体力学:随着飞机加速上升,空气的压力和密度会逐渐减小,进而影响飞机的升力和空气阻力。

- 热学:发动机燃烧燃料产生的热能转化为动能,推动飞机向上飞行。

2. 描述一个人在自行车上踩踏的物理过程。

人在自行车上踩踏时,涉及到以下物理过程:

- 动力学:人通过向下踩踏自行车脚踏板,将力传递到传动系统上的链条,进而转动后轮。

- 力学:骑行者的腿肌肉施加力量,推动脚踏板向下运动,施加力到链条上。

- 运动学:当骑行者踩踏时,车轮由静止状态逐渐加速,行驶速度随之增加。

3. 如何解释一个物体在空中的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在空中的自由落体运动可以描述为以下过程:

- 动力学:当物体处于自由落体状态时,只有重力对其产生作用,

没有其他外力干扰。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重力,导

致物体发生加速度运动。

- 运动学:根据重力作用,物体下落时速度逐渐增加。下落过程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符合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物体在

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轨迹可近似看作抛物线形状。

4. 什么是电流?电流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电流指的是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当电荷在导体中移动时,就

会产生电流。正向移动的电荷称为正电流,反向移动的电荷称为负电流。

电流的计量单位是安培(A),定义为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1安培等于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1库仑电荷。

八年级物理下册作业设计案例第九章大气压强

八年级物理下册作业设计案例第九章大气压强

八年级物理下册作业设计案例第九章大气压强

一、设计内容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就作业的减量增质对作业的功能价值、设计要求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认为作业应该符合学生学习、素质教育规律。本文将以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的课时作业设计为例,展示“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的设计实践路径。

二、设计类型

(一)预备性作业:为学生接受知识做准备

预备性作业应考虑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与后续课程做准备,但不同于传统预习作业大多是让学生对一些知识点进行填空,只是简单的填字游戏而已。预备性作业可以设计比较简单有趣的课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经历活动的过程中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将活动体验代入课堂,有利于后续课堂的进行。

在《大气压强作业设计》中,预备作业为《寻找大气压》,内容为“请你参考网络资源,利用身边的常用物品,设计一个能显示大气压存在的简单实验,有条件的可以拍摄视频在课上进行展示。”

(二)基础性作业:为学生掌握基础做巩固

基础性作业应考虑为学生掌握课堂已学知识进行适当的练习和巩固,作业设计应突出基础性,强调人人过关,对重要知识应该全覆盖,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但需要注意题目设置不应过多,避免

重复性和简单的机械记忆,同时还要把握题目的难度,杜绝出现偏怪难现象。

在《大气压强作业设计》中,课堂作业的“基础过关”部分,只涉及《大气压强》一节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1)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实验;(2)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3)了解托里拆利实验;(4)知道自制压强计的原理。

初二下册物理练习题

初二下册物理练习题

初二下册物理练习题

1. 引言

物理练习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本文将为初二下册物理学习的同学们提供一些练习题,旨在帮助他们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加深对物理概念与原理的理解。

2. 力、速度和加速度

1) 小明在地上用力推了一个盒子,使其加速度为2 m/s^2,盒子的质量为5 kg。求小明施加的推力大小。

2) 一辆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踩下刹车,停下来所需时间为5秒,求汽车的减速度。

3) 甲乙两个相同质量的物体同时受到相同大小的力,但甲物体的质量只有乙物体的一半,哪个物体受到的加速度更大?

3. 牛顿定律

1) 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受到一个力,产生的加速度为4 m/s^2,求施加在该物体上的力的大小。

2) 一个质量为10 kg的物体受到一个力,产生的加速度为2 m/s^2,则该物体上施加的力大小为多少牛顿?

3) 一个质量为0.5 kg的物体受到一个力加速度为5 m/s^2,求该物体所受力的大小。

4. 简单机械

1) 一个力为100 N的人用绳索拉动一个重物,使其向上抬高2米,

求重物的重力势能。

2) 一个重物以10 m/s的速度由高处自由落下,下落2秒后的速度和

下落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3) 一个物体以5 m/s的速度匀速滑下30°的斜面,求该物体在滑下

斜面过程中的加速度。

5. 光学与声学

1) 如果光的波速是3×10^8 m/s,而频率是2×10^14 Hz,求光的波长。

2) 声速是340 m/s,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频率为500 Hz,求声波的

波长。

3) 一颗火箭发射后2秒钟后才听到发射声音,假设声速为340 m/s,求火箭离发射台的距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1《功》同步作业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1《功》同步作业练习题(含答案)

11.1《功》同步作业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为了纪念其在能量转化中发现守恒思想的重大贡献,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功和能单位的物理学家是()

A.牛顿B.焦耳C.安培D.欧姆

2.如图实例中,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3.小张用40N的推力将重力为10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推动了10m,则小张对物体所做的功是()

A.400J B.600J C.1000J D.1400J

4.在甲、乙两图中,甲图地面粗糙、乙图地面光滑。质量分别为m,2m的两个物体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前进了相同的距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图中F做的功小于乙图中F做的功

B.甲图中F做的功等于乙图中F做的功

C.甲图中F做的功大于乙图中F做的功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甲、乙图中F做的功谁大。

5.如图所示,用不变的拉力F匀速拉动重为G的物体A,使物体A沿水平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s,在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

A.Fs

B.Gs

C.2Fs

D.(G+F)s

二、填空题

1.小明同学用4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100N的书箱在水平地面上前进了2m,松开手后,书箱仍向前滑行了lm,整个过程中小明做功J,书箱的重力做功J.

2.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推力F的作用,其F﹣t和v﹣t的图象分别如图乙、丙所示.由图象可知,0~3s内,推力对物体做功J;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

3.某一型号的汽车质量为5×103kg,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为4×250cm2,在一段平直公路上用0.5小时匀速行驶了54km,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g取10N/kg.则该汽车的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初二物理下物理作业

从全球变暖谈起

1、温度表示物体的;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汞、

酒精或煤油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显示的是温度计的

一部分,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读数记录为,

读作。

2、某同学在做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中,写出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整理实验器材;②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并读取读数;③将温度计放入被测物体中,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盛液体的容器底部充分接触几分钟;④记下液体的温度。

(1)指出实验中缺少的实验步骤(记为⑤):⑤

(2)指出该同学实验中的错误之处:;

(3)将①~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为:。

3、有一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内,读数是4℃,把它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是96℃,把它挂在室内的墙上后读数是20℃,那么室内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6.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劣质的装修材料含有超标的甲醛等有毒有机物,用它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表明;用胶粘剂可以把装修板材粘在一起,这说明。

2、将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这说明;铁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伸,原因是。

3、请用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墙内开花墙外香。

(2)破镜不能重圆。

4、在蒸鱼时,将各种佐料与鱼一起蒸,一会儿就入味了,而制烤鱼片时,却是将鱼放在佐料中腌渍一段时间,才会入味。这是为什么?

6.3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作业一

1.冬天用嘴向手哈气,可使手瞬间变暖,这是现象,这一过程要热;而平时用嘴向手吹气,则使手一阵凉爽,这是现象,这一过程要热。

2.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火焰将会__________。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__________形成的。

3.简述雾和露的形成过程。

4.要使你家里晒的棉花干的快些,你可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5.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作业二

《扬子晚报》2004年5月21日A4版报道了一则新闻(标题:氮气泄露,夏现冬景)。

本报讯:昨晚,南京市建宁路上一停车场内发生氮气泄露事故,现场周围“寒气”逼人,车厢挂起冰柱,地面结了厚厚一层冰。

昨晚10点左右,建宁路上一家名为“的士”的休闲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突然发现停车场里一辆大型槽罐车尾部不断冒出白烟,并且越来越大,当他走过去一看,被现场的情景吓了一跳,只见车尾部开始结冰,车厢下端已经有大约10cm长的冰柱,而液体刚滴到地面上就开始结冰,不久地面上就是一层厚厚的冰。原来,这辆属于南京气体产品公司的槽罐车满载液态氮气,车尾部冒出的白烟就是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露的表现。据介绍,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如果有足够多的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周围气温降低到零下50℃,情况比较危险……

小盼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阅读了这则新闻后,提出了下面的问题,你能帮她解答吗?

1.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可槽罐车的车罐里怎么会出现液态氮?这样将气体进行液化有何好处?

2.车罐内液体氮发生泄露时为何会冒出“白烟”?

3.根据所学的物理和自然知识,文中似乎有两处不妥,你能指出来并加以改正吗?

4.发生此事时,如果你正好在现场,你打算怎么做?

6.4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请解释下列现象:

(1)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2)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为什么?

(3)在北方很冷的冬天,测气温宜用酒精温度计还是不用水银温度计?为什么?

2.在装修时,小明的爸爸购买了一种掺有新材料(聚乙烯)的地板,看说明书知这种新材料的特点是:当温度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使用这种地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

3.若有一瓶水和酒精的混合溶液,请你设计两种方案把水和酒精分离

出来。

6.5 升华和凝华

1.填空

(1)为了加强演出效果,舞台上常见一团团白雾产生,这是利用干冰时大量的热,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成小冰晶或

小水珠形成的。

(2)在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3)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2.简述霜的形成过程。人们常说“下霜了”,这种说法科学吗?

3.冬天,在窗户玻璃上常出现冰花。请解释这种冰花的形成过程,并说明冰花是出现在内表面还是在外表面。

4.有谚语“霜前冷,雪后寒”,请解释其中的道理。

6.6水循环与水资源

1.如图是大自然中

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

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

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

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

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

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

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年春季,我国不少地区出现了数年来少有的干旱,部分地区甚至因严重缺水而无法耕种,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也相当紧张,针对这个事实,你有什么建议?(从开发水资源、节约用水、环境保护三方面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