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合集下载

最新第五章-碳水化合物-食品营养学ppt课件

最新第五章-碳水化合物-食品营养学ppt课件
构而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1)蔗糖
来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内, 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构成。
作用:食品工业中重要的含能甜味物质;对人类 营养具有重要意义。
与糖尿病、龋齿、动脉硬化等有关
动物实验表明,大量食用低分子糖有害,应该以 高分子糖类为主满足人体对糖类的需要。
蔗糖易于发酵,并可产生溶解牙齿珐琅质和矿物 质的物质,在牙齿上形成黏着力很强的不溶性葡 萄糖,同时产生作用于牙齿的酸,引起龋齿。
从化学的角度可以将碳水化合物分为;糖类,寡糖和多 糖类.
营养学上根据碳水化合物是否提供能量可将它们分 为两大类,即可利用和不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
1) 可利用碳水化合物
能被机体吸收,提供能量的糖类,包括单糖, 双糖, 多糖中的淀粉,糖原,糊精等.
2) 不可利用碳水化合物
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供给能量,如膳食纤维.
糖类不足,脂肪氧化不完全而产生过量的酮体 (丙酮、乙酰、乙酸等) ,产生酮血症,足量的糖 类具有抗生酮作用.
第二节 食品中重要的碳水化合物
单糖
碳水化合
双糖
物分类
寡糖
多糖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分类(FAO/WHO)
分类(DP)
亚组
组成
单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糖(1-2)
双糖
蔗糖、乳糖、
糖醇
山梨醇、甘露糖醇
五、食品加工中重要原、辅材料
碳水化合物是食品加工中重要原辅材料之一,并且 对食品的感官性状具有重要作用.
焙烤食品主要是由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类原料制成
硬糖主要是由糖(蔗糖)制成.
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等则具有特殊功能作用, 是功能食品的重要成分.
六、抗生酮作用

营养学基础碳水化合物分析课件

营养学基础碳水化合物分析课件
减少肌肉疲劳
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以维持肌肉中的糖原储备,延缓运动中的 肌肉疲劳。
提高耐力
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延长运动耐力,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保 持更好的状态。
运动前后的碳水化合物补充
运动前补充
在运动前1-2小时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等,可以提高运动表现。
运动后补充
运动后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有助于恢复肌肉糖原储备,加速身体恢复。
营养学基础碳水化合物 分析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碳水化合物概述 • 单糖与双糖 • 多糖 •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 碳水化合物与运动表现 • 碳水化合物与疾病预防
01 碳水化合物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和氧三种 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生物 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分类
不同运动项目的碳水化合物需求
有氧运动
01
对于持续时间较长、强度适中的有氧运动,需要摄入较多的碳
水化合物来维持能量供应。
力量训练
02
力量训练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同时增加肌肉量,因此需要摄
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来支持肌肉生长和修复。
高强度间歇训练
03
对于高强度间歇训练,需要选择消化吸收速度较快的碳水化合
物来快速补充能量。
碳水化合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吸收与利用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经过消化过程,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单 糖,通过小肠壁被吸收进入血液。
碳水化合物的利用
进入血液的单糖通过循环被身体各组 织细胞利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
05 碳水化合物与运动表现
碳水化合物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提供能量
碳水化合物是运动时的主要能源物质,能够快速提供能量,维持 运动表现。

动物营养复习思考题

动物营养复习思考题

动物营养复习思考题绪论1、营养、营养学、动物营养及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简述动物营养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3、简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4、阐释动物营养在提升动物生产效率中的地位和促进作用。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饲料、养分、adf、ndf、cf、概略养分分析法的概念。

2、饲料概略养分分析包含几小成分?分别怎样测量和排序?3、详述营养物质的功能。

4、试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5、论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几种?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哪几种?2、什么是消化率?怎样计算?3、详述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怎样提升动物对养分的消化率?4、详述微生物消化在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中的促进作用。

第三章水的营养1、详述水的生理促进作用。

2、水的来源和流失分别包括哪几种方式?3、简述动物的需水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水的质量包含哪些指标?与动物的营养有何关系?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1、概念:eaa、laa、氨基酸缺少、氨基酸中毒、氨基酸拮抗剂、理想蛋白、rdp、udp、可以利用氨基酸、有效率氨基酸、真可以利用氨基酸等。

2、生长猪、禽的必需氨基酸包含哪几种?3、详述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优劣。

4、详述如何提升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

5、阐释单胃动物的理想蛋白原理及其意义。

6、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7、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8、阐释瘤胃内环境平衡的含义及营养生理意义。

9、详述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在动物营养中的促进作用。

10、详述影响蛋白质消化、稀释、沉积的因素。

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1、挥发性脂肪酸主要包括?2、碳水化合物在瘤胃水解的主要产物就是什么?提升日粮粗纤维水平将提升什么的共同组成比例?3、比较猪和牛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异同。

食品营养学-第五章-碳水化合物

食品营养学-第五章-碳水化合物
血糖含量降低,产生头晕、心悸、脑功能障碍等。严 重者会导致低血糖昏迷。 当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过多时,就会转化成脂肪贮 存于体内,使人过于肥胖而导致各类疾病如高血脂、 糖尿病等。
五、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
膳食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 谷类(大米、小米、面粉、玉米等) 干豆类 块根、块茎类(山芋、山药、土豆等) 硬果类(花生、核桃、栗子) 日常食物中:多糖主要来源于谷豆类、薯类、根茎类 食物。单糖及双糖大都来源于制成品,如白糖、葡萄 糖、红糖等。 主食不容替代
③麦芽糖:小麦、种子幼芽中最多,特别是麦芽中。 各种谷物类种子幼芽中均较多,一般仅占食物碳水化合 物的3%。
来源:淀粉水解、发芽的种子(麦芽); 特点:食品工业中重要的糖质原料,温和的甜 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l/2。
上述各糖甜度,一般以蔗糖为100,其它为:果糖170, 葡萄糖50,山梨醇50,乳糖20。
单糖
碳水化合 物分类
双糖
寡糖
多糖
碳水化合物的 家族成员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碳水化合物 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 寡糖:棉子糖,水苏糖 多糖:淀粉,糖原,膳食纤维
低聚糖,寡糖是指由3~10个单糖构成的一类小分子 由10个以上单糖组成的大分子糖为多糖。 糖。不能被肠道内的酶分解而吸收。促进排便,体内 环保。它是替代蔗糖的新型功能性糖源,是面向二十 一世纪“未来型”新一代功效食品





贪吃低分子 糖危害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摄入的精炼碳水化合 物越多,智商(IQ)就越低。如果你想优化大脑功能 或是保持大脑健康,要遵守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尽量 不要摄入食糖,拒绝任何形式的精炼碳水化合物。
贪吃甜食头发会易变白 骨质生长不良与精神烦躁 近视眼少吃甜食

大学生食品营养与健康 第五章 碳水化合物及其食物来源

大学生食品营养与健康 第五章 碳水化合物及其食物来源
二、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1. 糖 半乳糖:是乳糖的重要组成成分,可在奶类产品或甜菜中找到。
半乳糖在人体中,先转变成葡萄糖后被利用,是肠道内吸收最快的单糖。
其它单糖:食物中还有少量的戊糖,如核糖(RNA重要组成部分)、脱氧核糖 (DNA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糖(果胶糖、有利于控糖)和木糖(主要用 于制取木糖醇)

单糖聚合度包括 1~2 , 包 括 单 糖 和 双糖
寡糖
单糖聚合度3~9的 复合碳水化合物
多糖
单 糖 聚 合 度 ≥ 10 的 复合碳水化合物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的性质与分类
二、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1. 糖 (1)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葡萄糖:是各种糖类的基本组成单位,
构成淀粉、糖原、纤维素、麦芽糖,还 参与蔗糖、乳糖与粘多糖的组成。吸收 利用率高。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的性质与分类
二、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1. 糖 果糖:游离存在于水果和蜂蜜中,果糖
可以与葡萄糖结合生成蔗糖。 果糖吸收后,一部分通过肝脏转变成葡 萄糖被人体利用,一部分转变为糖原、 乳酸和脂肪。
果糖的代谢不受到胰岛素的制约,因此糖尿病病人可以食用果糖,但大量食用还是 会产生副作用。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的性质与分类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的性质与分类
二、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3. 多糖:淀粉、糖原 (1)淀粉 • 直链淀粉是线性结构,
支链淀粉为分支结构。 • 支链和直链淀粉的含
量取决于淀粉的来源。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的性质与分类
二、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讨论:你知道哪些常用的淀粉?
小麦淀粉:细腻洁白, 透明度好,常用作广式 点心
是婴儿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 乳糖不耐受症:缺乏乳糖酶,在小肠中不能被水解消化,可引起肠鸣、

碳水化合物营养 ppt课件

碳水化合物营养  ppt课件

ppt课件
43
影响微生物区系和微生态环境
根据添加抗生素后生产性能的变化(Choct & Annoson,1992)
VFA产量和比例(Drochner等,1993) 胆酸、胆固醇在肠道的演化 (Costa等,1994)
ppt课件
44
维持肠胃正常蠕动
Fioramonti & Bueno(1980), 麦麸对结肠 的前进式蠕动有促进作用
ppt课件
34
糖原异生不能满足时的后果: a.导致体脂合成与沉积量下降:NADPH
和甘油的生成量减少 脂肪合成的原料—长链脂肪酸(LCFA)
来源:一是饲料,二是由乙酸和丁酸合成。
乙酸和丁酸合成LCFA需要NADPH,但 70%NADPH由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产 生。
葡萄糖又是甘油的主要前提物。
5
其它化合物:木质素、糖蛋白、糖脂。 从营养角度上分类: 营养性多糖:淀粉、糖元 结构性多糖(细胞壁的成分):纤维素、 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
ppt课件
6
淀粉、糖原: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以a-1, 4或a-1,6连接而成。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淀粉:单胃动物的主要能源,主要来源于玉米, 和其他禾本科植物籽实。
消化道前段(口腔到回肠)主要是营养 性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部位,后段(回肠未 端以后)主要是微生物消化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的场所。
ppt课件
28
前段: 口腔:淀粉酶分解淀粉为糊精和麦芽糖, 胃:部分淀粉和半纤维素酸解 小肠:营养学多糖分解为二糖,二糖酶作用分 解为单糖。 后段:微生物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 (Volatile acids:乙酸、丙酸、丁酸)。

减肥知识----碳水化合物的热量以及营养功效

减肥知识----碳水化合物的热量以及营养功效

碳水化合物的热量以及营养功效碳水化合物的热量人体的热量来源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

人类生存需要能量,并从食物中获取该能量。

1克碳水化合物含4千卡路里。

公式如下:碳水化合物产生热能= 4 千卡(4大卡)/克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功效1.供给能量。

每克葡萄糖产热16千焦(4千卡),人体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经消化变成葡萄糖或其它单糖参加机体代谢。

每个人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没有规定具体数量,我国营养专家认为碳水化合物产热量占总热量的60—65%为宜。

平时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多糖,在米、面等主食中含量较高,摄入碳水化合物的同时,能获得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其它营养物质。

而摄人单糖或双糖如蔗糖,除能补充热量外,不能补充其它营养素。

2.构成细胞和组织。

每个细胞都有碳水化合物,其含量为2%—10%,主要以糖脂、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的形式存在,分布在细脑膜、细胞器膜、细胞浆以及细胞间质中。

3.节省蛋白质。

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不足,机体不得不动用蛋白质来满足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这将影响机体用蛋白质进行合成新的蛋白质和组织更新。

因此,完全不吃主食,只吃肉类是不适宜的,因肉类中含碳水化合物很少,这样机体组织将用蛋白质产热,对机体没有好处。

所以减肥病人或糖尿病患者最少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不要低于150克主食。

4.维持脑细胞的正常功能。

葡萄糖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的必需营养素,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脑组织可因缺乏能源而使脑细胞功能受损,造成功能障碍,并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甚至昏迷。

5.抗酮体的生成。

当人体缺乏糖类时,可分解脂类供能,同时产生酮体。

酮体导致高酮酸血症。

6.解毒。

糖类代谢可产生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与体内毒素(如:药物胆红素)结合进而解毒7.加强肠道功能。

与膳食纤维有关。

如:防治便秘预防结肠和直肠癌防治痔疮等。

8.其它。

碳水化合物中的糖蛋白和蛋白多糖有润滑作用。

另外它可控制细脑膜的通透性。

并且是一些合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前体,如嘌呤、嘧啶、胆固醇等。

营养吸收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和利用

营养吸收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和利用

营养吸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和利用营养吸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和利用在我们日常的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对于人体的健康与生活至关重要。

本文将着重探讨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和利用过程。

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碳水化合物主要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类。

单糖是由单个单糖分子组成,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双糖则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如蔗糖、乳糖等;多糖则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组成,如淀粉和纤维素。

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

当我们食用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时,口腔中的唾液中的酶开始分解食物中的淀粉,将其转变为葡萄糖。

进入胃部后,胃液中的酶开始进一步分解碳水化合物,但主要的吸收仍然发生在小肠。

在小肠中,葡萄糖通过小肠壁上的绒毛和微绒毛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绒毛上的乳糖酶和葡萄糖酶两种酶可以将双糖和单糖分子分解为葡萄糖,并促进吸收。

葡萄糖进入血液后,通过血液系统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为其提供能量。

三、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提供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物学过程和体力活动。

葡萄糖进入细胞后,经过一系列代谢反应,被转化为三磷酸腺苷(ATP),释放出能量供细胞使用。

此外,碳水化合物还有调节体温和保护蛋白质作用。

在人体缺乏碳水化合物时,脂肪和蛋白质均可代谢为能量源,导致脂肪堆积和蛋白质消耗,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因此,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对于维持机体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四、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与健康虽然碳水化合物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但过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可能导致肥胖和慢性疾病。

因此,平衡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量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碳水化合物应该占总能量摄入的45%至65%。

这主要包括消化更慢的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类食物、蔬菜和水果,以及适量的单糖和双糖。

同时,应避免摄入过多的加工碳水化合物,如糖果、甜饮料和精制谷物,因为这些食物往往富含高糖分和低纤维,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和肥胖。

动物营养学第五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动物营养学第五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是神经组织和血细胞的主要能源。 肌糖原和肝糖原合成的前体。 反刍动物泌乳期、妊娠期需要葡萄糖的量
高,葡萄糖作为乳糖和甘油的前体物。 是合成NADPH所必需的原料。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第四节 非淀粉多糖的营养
一、非淀粉多糖的概念 二、非淀粉多糖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三、非淀粉多糖的营养特性
一、非淀粉多糖的概念
• 一般成熟植物中果胶消化率比未成熟者高。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非淀粉多糖的概念
2.2 根据水溶性分类
• 可溶于水的NSP称为水溶性NSP(soluble NSP,SNSP);
• 不溶于水的称不溶性NSP(insoluble NSP,INSP)。
• 可溶性NSP比不溶性NSP更具明显的抗营养作用。
表2 等能条件下粗纤维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CF(%) CP(%) ME(Cal/kg)
3.5 5.5 15 15 3103 2990
7.5 15 2915
9.5 15 2898
11.5 15 2889
13.5 15 2872
ADG(g)
690
F/G
3.28
ME(Cal/g增重) 10.2
690 3.54 10.3
2、分类
(1)单糖 (2)低聚糖或寡糖(2-10个糖单
位) (3)多聚糖 (4)其它化合物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CHO的营养生理功 能
1.供能和贮能:
• 直接氧化供能。 • 转化为糖元(肝脏、肌肉)-短期存在形式。 • 转化为脂肪-长期贮备能源。
2.构成体组织:
•戊糖构成核酸。 •粘多糖,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消化吸收
1.消化过程

《临床营养学》: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学意义及其来源和参考摄入量

《临床营养学》: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学意义及其来源和参考摄入量

《临床营养学》:碳⽔化合物的营养学意义及其来源和参考摄⼊量碳⽔化合物是⼈体⽣命活动必需的六⼤类营养素之⼀,是⼈体⽣命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及主要供能物质,主要有调节细胞活动的重要功能。

碳⽔化合物有哪些重要的营养学意义?它的来源及参考摄⼊量⼜是怎样规定的?碳⽔化合物的营养学意义碳⽔化合物是⽣命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及主要供能物质,并且有调节细胞活动的重要功能。

供给能量膳⾷碳⽔化合物是⼈类获取能量的最主要、最经济的来源。

碳⽔化合物在体内被消化后,能够迅速氧化给机体提供能量,每克葡萄糖在体内氧化可以产⽣4lkcal的能量,氧化的最终产物是⼆氧化碳和⽔。

碳⽔化合物消化吸收后转变成的葡萄糖除了被机体直接利⽤,还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脏和肌⾁中,⼀旦机体需要,⽉⼲脏中的糖原即被分解成葡萄糖以提供能量。

碳⽔化合物释放能量较快,是⽕脑神经系统和肌⾁的主要能源,对维持其⽣理功能有着⾮常重要的作⽤。

中枢神经系统只能利⽤葡萄糖提供能量,婴⼉时期缺少碳⽔化合物会影响脑细胞的⽣长发育。

构成机体重要⽣命物质碳⽔化合物是构成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物质,并参与多种⽣理活动。

细胞中的碳⽔化合物含量约为2%~10%,主要以糖脂、糖和蛋⽩结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膜、细胞器、细胞质和细胞间质中。

核糖和脱氧核酸参与构成⽣命遗传物质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

维持机体正常⽣理功能的⼀些重要物质,如抗体、酶和激素也需碳⽔化合物参与构成。

节氮作⽤当碳⽔化合物摄⼈不⾜,能量供给不能满⾜机体需要时,膳⾷蛋⽩中会有⼀部分通过糖原异⽣分解成葡萄糖以满⾜机体对能量的需要,⽽不能参与构成机体需要的重要物质。

摄⼊充⾜的碳⽔化合物则可以节约这⼀部分蛋⽩质的消耗,不需要动⽤蛋⽩质来供能,增加体内氮的潴留,这⼀作⽤被称为碳⽔化合物对蛋⽩质的节约作⽤或者节氮作⽤(sparing proteinaction)。

抗⽣酮作⽤脂肪在体内代谢也需要碳⽔化合物参与,因为脂肪代谢所产⽣的⼄酚基需要与草酰⼄酸结合进⼊三羧酸循环,才能最终被彻底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低聚糖或寡糖(2-10 个糖单位) 二糖:蔗糖(葡萄糖+果糖) 乳糖(半乳糖+葡萄糖) 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 纤维二糖(葡萄糖+葡萄糖) 龙胆二糖(葡萄糖+葡萄糖) 密二糖(半乳糖+葡萄糖) 三糖: 棉籽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 松三糖(2 葡萄糖+果糖) 龙胆三糖(2 葡萄糖+果糖) 洋槐三糖(2 鼠李糖+半乳糖) 四糖: 水苏糖(2 半乳糖+葡萄糖+果糖) 五糖: 毛蕊草糖(3 半乳糖+葡萄糖+果糖) 六糖: 乳六糖
合物) 糖蛋白质 糖脂 木质素(苯丙烷衍生物的聚合物)
(二) 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有关的一些性质 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直链淀粉呈线型,由 250-300 个葡萄糖单位以α -1,4-糖苷键连结而成。支链淀粉则每隔 24—30 个葡萄糖单位出现一个分支,分支点以α-1,6糖苷键相连,分支链内则仍以α-1,4-糖苷键相连。糖原(动物淀粉)则每隔 10-12 个葡萄糖单 位出现一个分支,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淀粉在其天然状态下呈不溶解的晶粒,对其消化性 有一定影响,但在湿热条件下(60—80℃)淀粉颗粒易破裂和溶解,有助于消化。 麦芽糖由两分子α-D-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连结而成。纤维二糖则由两分子β-D-葡萄 糖以β-1,4-糖苷键连结而成。纤维素和淀粉都是葡萄糖的聚合物,区别仅在于淀粉中的葡萄 糖分子是以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连结在一起,而在纤维素中则是以β-1,4-糖苷键连 结。动物胰腺分泌的α-淀粉酶只能水解α-1,4-糖苷键,其产物包括麦芽糖和支链的低聚糖。 支链的低聚糖在低聚α-1,6-糖苷酶的催化下才裂解产生麦芽糖和葡萄糖。动物淀粉酶不能分 解β-糖苷键。这是动物本身不能消化利用纤维素的根本原因。 半纤维素是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的聚合物,含大量β—糖苷键, 与木质素以共价键结合后很难溶于水。草食动物(如鹿)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的脯氨酸,脯氨酸 与单宁结合可以减轻单宁对细胞壁纤维素及半纤维素消化的抑制作用。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构成物质。木质素是植物生长成 熟后才出现在细胞壁中的物质,含量为 5-10%,它是苯丙烷衍生物的聚合物(亦称苯丙基的 多聚物),动物及其体内微生物所分泌的酶均不能使其降解。木质素通常与细胞壁中的多糖形 成动物体内的酶难降解的复合物,从而限制动物对植物细胞壁物质的利用。果胶在植物细胞 壁中约占 1-10%。植物细胞壁中果胶物质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结合形成不溶性的原果胶。原 果胶经酸处理或在原果胶酶的作用下,可转变为可溶性果胶。 从营养生理角度考虑,多糖可分为营养性多糖和结构性多糖。淀粉、菊糖、糖原等属营养 性多糖,其余多糖属结构性多糖。 近年来有人提出了非淀粉多糖(NSP)的概念,认为 NSP 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 胶和抗性淀粉(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葡糖甘露聚糖等)组成。NSP 分为 不溶性 NSP(如纤维素)和可溶性 NSP(如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可溶性 NSP 的抗 营养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大麦中可溶性 NSP 主要是β-葡聚糖,同时含部分阿拉伯木聚糖, 猪、鸡消化道缺乏相应的内源酶而难以将其降解。它们与水分子直接作用增加溶液的粘度, 且随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多糖分子本身互相作用,缠绕成网状结构,这种作用过程能引 起溶液粘度大大增加,甚至形成凝胶。因此,可溶性 NSP 在动物消化道内能使食糜变粘,进 而阻止养分接近肠粘膜表面,最终降低养分消化率。 动物营养中碳水化合物的一个重要特性是与蛋白质或氨基酸发生的美拉德反应(Maillard
糖主要被肠道中的有益微生物发酵,但如果量过高,发酵产气过多可能导致肠胃胀气。同时,
发酵产物也影响肠粘膜与血浆间的渗透压,严重时可导致腹泻,这也是向仔猪饲喂含高水平
大豆或豆粕的饲粮时,容易产生腹泻的原因之一。
2. 动物体内糖苷的生理作用
糖苷是指具有环状结构的醛糖或酮糖的半缩醛羟基上的氢,被烷基或芳香基团所取代的
缩醛衍生物。糖苷经完全水解,糖苷键分裂,产生的糖部分称为糖基(glycone),非糖部分
称为配基(aglycone)。现已确定动物体内代谢产生的许多糖苷具有解毒作用。哺乳类、鱼类
及一些两栖类动物的许多毒素、药物或废物,包括固醇类激素的降解产物可能是通过与 D—
葡萄糖醛酸形成葡萄糖苷酸而排出体外的。
3.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现的深褐色便是美拉德反应的表现。
动植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在种类和数量上不尽相同,但植物体中有些碳水化合物在动物
体内可转化为六碳糖被利用。碳水化合物的这种异构变化特性在营养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
动物消化吸收不同种类碳水化合物后能经共同代谢途径利用的基础,也是阐明动物能利用多
种糖类作为营养的理论根据。
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壳的重要组成部分。虾、蟹是在不断蜕壳和再生壳的过程中生长,而甲壳素的分解产物 2—氨
基葡萄糖对于虾、蟹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饲料中添加甲壳素(生产中添加虾糠或
虾头粉)可促进虾、蟹类的生长。
4.糖蛋白质、糖脂的生理作用
目前糖蛋白质是指由比较短、往往是分支的寡糖链与多肽共价相连所构成的复合糖。糖蛋
52
第五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reaction)。此反应起始于还原性糖的羰基与蛋白质或肽游离的氨基之间的缩合反应,产生褐色, 生成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不能降解的氨基-糖复合物,影响氨基酸的吸收利用,降低饲料营
养价值。赖氨酸特别容易发生美拉德反应。温度对美拉德反应的速度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
70℃时的反应速度是 10℃时反应速度的 9000 倍。干草、青贮饲料调制过程中温度过高,出
(一)碳水化合物的供能贮能作用
碳水化合物,特别是葡萄糖是供给动物代谢活动快速应变需能的最有效的营养素。葡萄
糖是大脑神经系统、肌肉、脂肪组织、胎儿生长发育、乳腺等代谢的主要能源。葡萄糖供给
不足,小猪出现低血糖症,牛产生酮病,妊娠母羊产生妊娠毒血症,严重时会致死亡。体内
代谢活动需要的葡萄糖来源有二:一是从胃肠道吸收;二是由体内生糖物质转化。非反刍动
料原料的实验,其效果则不一致。Iji 等(1998)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添加合成寡 糖时,在饲粮中的添加水平低(低于 0.5%),而天然含有寡糖的某些饲料原料中寡糖水平较
高。
最常见的寡糖天然来源是豆科籽实,其中寡糖的含量为 23-106g/kg。大豆中寡糖的平
均含量为 46g/kg。饲料中天然寡糖主要为棉籽糖系列(棉籽糖、水苏糖、毛蕊草糖)。这些
酶反应合成)等。研究表明,当含有上述寡糖的饲料进入动物体内后,胃肠道中的致病菌就
会与之结合,从而不能在肠壁表面定植,这样它们就会随食糜一道排出体外,从而保护了动
物免遭这些致病菌的侵害。
某些寡糖不能被动物分泌的酶消化。在胃肠道内,寡糖可以选择性地作为某些细菌生长
的底物。果寡糖能够作为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生长的底物,但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和其
白质种类繁多,在体内物质运输、血液凝固、生物催化、润滑保护、结构支持、粘着细胞、降
低冰点、卵子受精、免疫和激素发挥活性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来研究发现,这种特异性识别是通过微生物表面的凝集素和宿主细胞表面的某些寡糖介导完
成的。在畜禽胃肠道内,微生物表面的糖蛋白质(或菌毛)能够特异地识别肠粘膜上皮的寡
糖受体,并与之结合。近几年来,人们对于寡糖的研究和应用具有特别的兴趣,已合成了一
些寡糖产品,如甘露寡糖(MOS,酵母细胞壁的衍生物)、果寡糖(FOS,由蔗糖通过转果糖
物主要靠前者,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能量来源。反刍动物主要靠后者。其中肝是主要生糖器
官,约占总生糖量的 85%,其次是肾,约占 15%。在所有可生糖物质中,最有效的是丙酸和
生糖氨基酸,其次是乙酸、丁酸和其它生糖物质。核糖、柠檬酸等生糖化合物转变成葡萄糖
的量较小。
碳水化合物除了直接氧化供能外,也可以转变成糖原和脂肪贮存。胎儿在妊娠后期能贮积
它革兰氏阴性菌发酵 FOS 的效率很低,因而它们的生长将会受到抑制。MOS 可以防止沙门
氏菌、大肠杆菌和霍乱弧菌在动物肠道粘膜上皮上的粘附。由于合成寡糖具有上述调整胃肠
道微生物区系平衡的效应,现已将其称为化学益生素(Chemical probiotics)。 目前,应用合成寡糖所实施的实验,其正效应较为一致,但应用天然含有寡糖的某些饲
非必需氨基酸的形成。碳水化合物进入非反刍动物乳腺主要用以合成奶中必要的脂肪酸,母
猪乳腺可利用葡萄糖合成肉豆蔻酸和一些其它脂肪酸,也可利用葡萄糖作为合成部分非必需
氨基酸的原料。
(三) 碳水化合物的其它作用
1. 某些寡糖的生理作用
不同的微生物通过特异性识别作用,只能选择性地定植于某一特定的器官或部位。近年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一、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分类和主要性质
(一) 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和分类
目前,在生物化学中常用糖类(Saccharides)这个词作为碳水化合物的同义语。不过,习惯
上所谓糖(Sugar),通常只指水溶性的单糖和低聚糖,不包括多糖。动物营养中把木质素也归入
粗纤维和碳水化合物一并研究。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有多种营养生理功能,饲粮中适宜水平的纤维对动物生产性能
和健康有积极的作用。粘多糖是保证多种生理功能实现的重要物质。透明质酸具有高度粘性,
在润滑关节、保护机体在受到强烈振动时,不致影响正常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硫酸软骨素
第四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54
在软骨中起结构支持作用。几丁质(又名甲壳素、壳多糖)是许多低等动物尤其是节肢动物外
大量糖原和脂肪供出生后作能源利用,但不同种类动物差异较大(见表 5-2)。
表 5-2 妊娠后期胎儿体内贮能物质含量 (%)
总糖原
肝糖原(占总糖原)
总脂肪

2.
9
1.1

0.8
76
1.1

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