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楷书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导读:楷书四大家,是对中国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
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1、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唐朝欧阳询: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初学“草圣”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唐朝颜真卿(颜体) :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祭侄文稿》《麻姑仙坛记》。
3、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唐朝柳公权(柳体) :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元朝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楷书四大家字帖

楷书四大家字帖
楷书四大家是指唐朝欧阳询、唐朝颜真卿、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四位书法家。
他们都是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书法家,其字帖也是学习楷书的重要范本。
1. 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此碑帖被誉为“楷书之极则”,是欧阳询晚年之作,其书法严谨工整,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
2. 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真卿的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其字帖是学习颜体楷书的重要范本。
3.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柳公权的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是学习柳体楷书的重要范本。
4. 赵孟頫的《洛神赋》:赵孟頫的楷书温润秀雅,笔法精妙,其字帖是学习赵体楷书的重要范本。
以上字帖都是学习楷书的重要范本,选择适合自己的字帖勤加练习,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楷书水平。
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
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一、欧阳询欧阳询,字信本,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唐朝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其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
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
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二、颜真卿颜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唐代名臣、书法家,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
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楷书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行书代表作有《争座位稿》,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
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
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三、柳公权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
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
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全唐诗外编》均存其诗。
四、赵孟頫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被称作“元人冠冕”。
楷书四大家(课件)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
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是:唐初欧阳询、盛唐颜真卿、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
人物简介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他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特点。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世称“唐人楷书第一”,后人称为“欧体”,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风格特点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
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欧阳询楷书碑版多为中楷,主要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等。
用笔特点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
清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
”就是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
每一笔画都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
欧字的用笔还讲究笔画中段的力度,一些横画看上去中段饱满,得“中实”之趣;一些字的主笔都向外延伸,更显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竖画,常向上作夸张延伸,显示其超人的胆魄。
这些都是欧字用笔的独特之处。
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
铭文由魏征撰,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的事。
欧阳询奉敕书。
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
明陈继儒曾谓:“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所可方驾也。
”原碑24行,1108字,由于年久风化,加之椎拓过多,断损严重,后人又加以开凿修补,以至笔画锋芒全失。
楷书四大家简介及作品风格电子教案

楷书四大家简介及作品风格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
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人物介绍1、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唐朝欧阳询: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初学“草圣”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唐朝颜真卿(颜体):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祭侄文稿》《麻姑仙坛记》。
3、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唐朝柳公权(柳体):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元朝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楷书四大家

完 谢谢!
赵体——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宋太祖十世孙。这是个复杂的人物。他是宋朝皇室 的后代,却做着异族朝廷的官,虽然地位很高,实 际并不受重视,心里很苦闷,只是一味地吟诗作画。 他是中国文艺史上少有的全才,大概只有宋朝的苏 东坡、明朝的董其昌可以和他相提并论。除书法外, 他还擅长绘画,精通文学,通晓音律,熟谙道释。 是他,最先将“诗、书、画”三绝合为一体。不仅 如此,他的家族中也出了不少艺术名人:他的妻子 管道升、他的儿子赵雍都精通书画,他的外甥王蒙 是著名的“元四家”之一。
楷书四大家
欧体——欧阳询 颜体——颜真卿 柳体——柳公权 赵体——赵孟頫
这柳 是 体 在 四公 以 、 书 位权 唐 颜 法 的、 代 体 中 姓元 欧 、 , 来代 阳 柳 人 命书 洵 体 们 名法 、 、 通 的家 颜 赵 常 赵真体说 孟卿分的 頫、别欧
书 法 家
欧体——欧阳询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 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 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 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 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 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 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 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 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 学,号为“欧体”。
楷书四大家的介绍

楷书四大家的介绍
楷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字体,被誉为"书家之基本"。
下面是四位著名的楷书大家的介绍:
1.欧阳询(557年-641年):欧阳询是中国楷书的开山鼻祖,他的作品被誉为楷书的经典之作。
他的字体工整、秀丽,筆画舒展有力,独具个性。
欧阳询的代表作品有《九成宮醴泉銘》和《蘭亭序》。
2.颜真卿(709年-785年):颜真卿是唐代的一位大书法家,他的楷书作品具有雄浑刚健的特点。
颜真卿的字体秀丽、气势雄伟,横平竖直、力度雄厚。
他的代表作品有《颜勤礼碑》和《祭侄文稿》。
3.柳公权(778年-865年):柳公权是唐代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也是楷书大家之一。
他的字体端庄秀丽、工整而不失流畅,筆画舒展有力。
柳公权的代表作品有《麻姑仙坛记》和《千字文》。
4.赵孟頫(1254年-1322年):赵孟頫是元代的一位杰出书法家,他的楷书作品独具特色。
他的字体潇洒自如、气势恢宏,横平竖直、骨力雄健。
赵孟頫的代表作品有《洪武正韵序》和《枯藤老树图》。
这四位楷书大家各具特色,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字体的规范和书写技巧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他们的作品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楷书的宝库。
1/ 1。
楷书四大家简介及作品风格

楷书四大家简介及作品风格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着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
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人物介绍1、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唐朝欧阳询: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初学“草圣”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唐朝颜真卿(颜体):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祭侄文稿》《麻姑仙坛记》。
3、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着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唐朝柳公权(柳体):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着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元朝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在书法上,涌现出不少名家。
楷书四大家主要是指唐朝欧阳询、唐朝颜真卿、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fǔ)四人,他们均以楷书闻名于世,因而也被称为“四大楷书”。
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可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
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被后世称为“欧体”;颜真卿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颜体”;柳公权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
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世称“柳体”;赵孟頫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自创“赵体”书法。
主要角色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文章欧阳询人物生平少年流离欧阳询祖父欧阳頠历任使持节、都督衡州诸军事、安南将军、征南大将军等要职。
欧阳询的父亲欧阳纥20岁随父从军,骁勇善战,后来子承父业,任都督交、广等十九州诸军事,广州刺史等职。
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年),皇帝因猜疑其怀有二心拜其为左卫将军。
欧阳纥于是据广州起兵反叛,第二年春兵败被擒,举家上下仅欧阳询一人因逃匿而豁免,其余悉数被杀。
此时欧阳询年仅13岁,此后两月,皇太后驾崩,大赦天下,欧阳询因此而免死,逃过一劫,并被父亲生前好友江总收养。
欧阳询随养父20余年,长居建康(今江苏南京)。
官场生涯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欧阳询任太常博士。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化及自称天子,欧阳询作为朝臣亦被他掳持。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窦建德攻破聊城,欧阳询被夏国留用,授予太常卿一职。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秦王李世民大破窦建德于虎牢,平定河北,欧阳询又一次死里逃生,后来因为他在隋朝时与高祖李渊交情甚厚,所以被授予侍中一职,当时年已65岁。
在大唐盛世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故也称为“欧阳率更”。
应召修书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欧阳询应诏与人主持编撰《艺文类聚》。
楷书四大家

(公元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是元代最 显赫的画家,也是在当时、并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的画家。宋 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 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 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冠绝古今。著有《松雪斋集》。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 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 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 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 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 家之大成。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 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 分不开的。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 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他的文章冠绝时流,又旁通佛老之学。后 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
楷 书 四 大 家
制作人: 姚雨茗
1.楷书四大家:欧阳询 3.楷书四大家:柳公权
2.楷书四大家:颜真卿 4.楷书四大家:赵孟頫
5.楷书四大家的小故事
6.楷书四大家的代表作
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长沙),唐朝著名书法家,曾任太 子率更令,所以人们称他为“欧阳率更”。在隋代欧阳询的书法享 有较高的声誉,到了唐代,年近古稀的欧阳询还在“宏文馆”教授 书法。欧阳询早年学习王羲之的书体,传说他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 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还有一次他跟虞 世南外出,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竟席地而坐, 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3天,可见欧阳询对书法爱好之深。后来 他又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 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欧体”(也称 “率更体”)。 欧阳询书法风格特点 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 六朝碑书,司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 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 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 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 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 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楷书代表人物及作品

楷书代表人物及作品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
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是:唐初欧阳询、盛唐颜真卿、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
可以说楷书四大家是楷书学习者的典范,学楷书离不开“四大家”。
1、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唐朝欧阳询: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初学“草圣”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
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
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
3、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唐朝柳公权(柳体) :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楷书四大家简介及作品风格

成。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所以,赵氏 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尤为 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 体。他的文章冠绝时流,又旁通佛老之学。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 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 代表作品 赵氏楷书中也有上乘之作,如《三门记》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 润,最适合当字帖。赵氏传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多用笔精到,结字严 谨,如《赤壁赋》堪称经典之作。 人物评价
柳公权(778-865),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故 世称“柳少师”。他初学王羲
柳公权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 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公 为之动容,如其笔谏也。宋朱长文《墨池编》中说:“公权正书及行 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 家。”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 习颜真卿,又溶会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势,而取匀 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 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他29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 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 多岁。他的为人既有骨气又一丝不茍,同样地,他的字也显露了他这部
元朝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 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长沙),唐朝著名书法家,曾任 太子率更令,所以人们称他为“欧阳率更”。在隋代欧阳询的书法享有较 高的声誉,到了唐代
楷书四大家简介及作品风格

楷书四大家简介及作品风格-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楷书四大家简介及作品风格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着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
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人物介绍1、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唐朝欧阳询: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初学“草圣”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唐朝颜真卿(颜体):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祭侄文稿》《麻姑仙坛记》。
3、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着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唐朝柳公权(柳体):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着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楷书四大家简介及作品风格

楷书四大家简介及作品风格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
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人物介绍1、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唐朝欧阳询: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初学“草圣”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唐朝颜真卿(颜体):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祭侄文稿》《麻姑仙坛记》。
3、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唐朝柳公权(柳体):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元朝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楷书四大家的作品及特点

楷书四大家的作品及特点
楷书四大家的作品及特点如下:
1. 欧阳询: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 颜真卿: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
3. 柳公权: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 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这四位书法家各有特色,他们的作品深受后人的喜爱和追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书法家。
楷书四大家分别是哪四位?都出现在哪些朝代?

楷书四大家分别是哪四位?都出现在哪些朝代?本文导读:说到楷书其实小编觉得是真的好看,这个字体真的是很有魅力,但是练却没有练好啊,真的是可惜了,其实楷书之所以好看,是有原因的,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楷书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而且在中国历史上有四位楷书大家,那么他们到底是哪四位呢?他们又分别是朝代的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楷书四大家分别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欧阳询(欧体)是唐代的;颜真卿(颜体)是唐代的;柳公权(柳体)也是唐代的;赵孟頫(赵体)是元代的,所以有三个是唐代的一个是元代的哦。
欧阳询欧阳询,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颜真卿颜真卿,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
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
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柳公权柳公权,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
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
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
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追赠太子太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楷书四大家开放分类: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楷书四大家目录•• 简介••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赵孟頫简介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
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唐朝欧阳询(欧体):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唐朝颜真卿(颜体):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唐朝柳公权(柳体):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元朝赵孟頫(赵体):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长沙),唐朝著名书法家,曾任太子率更令,所以人们称他为“欧阳率更”。
在隋代欧阳询的书法享有较高的声誉,到了唐代,年近古稀的欧阳询还在“宏文馆”教授书法。
欧阳询早年学习王羲之的书体,传说他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
还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3天,可见欧阳询对书法爱好之深。
后来他又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欧体”(也称“率更体”)。
(二)欧阳询书法风格特点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司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
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
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欧阳询楷书碑版多为中楷,主要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等。
(三)欧阳询书法用笔特点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
清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
”就是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
每一笔画都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
欧字的用笔还讲究笔画中段的力度,一些横画看上去中段饱满,得“中实”之趣;一些字的主笔都向外延伸,更显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竖画,常向上作夸张延伸,显示其超人的胆魄。
这些都是欧字用笔的独特之处。
(四)《九成宫醴泉铭》简介《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
铭文由魏征撰,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的事。
欧阳询奉敕书。
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
明陈继儒曾谓:“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所可方驾也。
”原碑24行,1108字,由于年久风化,加之椎拓过多,断损严重,后人又加以开凿修补,以至笔画锋芒全失。
传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颜真卿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终年77岁,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
字清臣。
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
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
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
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
”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鲁公是书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的伟大人物,他的正书,向以博厚雄强着称,「锋绝剑摧,惊飞逸势」,以颜世家庙碑为代表;至于摩崖大家,气势磅礴,以大唐中兴颂最着;至最高境界,表现冲和淡远之韵致者,则推李玄靖碑。
行草道劲秀挺,古意盎然,以祭侄稿为第一。
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
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
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
他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羲之之典型相对,导开书法新风气。
颜真卿是进士出身,他是在任平原太守时始闻名于世。
安禄山起兵范阳时,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颜真卿固守平原城,为义军盟主,为唐朝尽力。
最后他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将李希烈处劝降,不幸遇害。
而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更是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
颜真卿的字宛如其人,自始至终均用正锋,因此所谓颜法的定型化笔法其艺术价值较少,但此笔法却能充分发挥男性的沉着,刚毅。
中唐以后,由于藩镇割据,兵连祸结,旧有的制度已经呈现瓦解之势。
颜真卿起而建立楷书新典范,正是重建新秩序的一种心经呈理反映。
但是,规矩森严的楷书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毕竟是有距离的,因此唐末以后,书法艺术的发展便集中表现在行草书方面,古典的典范终于让位给个人主义的抒情作风了。
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
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后世的书法家认为从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圆笔」的痕迹,和其他书法家的「方笔」不同。
颜真卿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
他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
颜真卿现存的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祭伯文稿……等。
他和唐诗另一位以楷书成名的书法家柳公权,被人合称为「颜柳」。
他的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的有130多种。
为后人重视的楷书有楷书《多宝塔》、《东方画赞碑》、《麻姑仙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等,这些碑刻楷书,有个性,有特点,有正面不拘,庄而不险的气势,但笔画横细竖粗及捺脚空腹过大之处,在学习时应求其神韵,不应单纯追求形似。
他的行书《祭侄季明文稿》是怀着悲愤的心情创作出来的佳作,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行书还有《争座位帖》、《裴将军帖》等。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楷书,岑勋撰文,徐浩题额。
字体匀称,丰腴。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25年)四月立。
碑存陕西西安碑林。
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终年88岁。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
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
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
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
宋朱长文《墨池编》中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
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
”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习颜真卿,又溶汇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势,而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
他的为人既有骨气有一丝不茍,同样地,他的字也显露了他这部分的特质。
也因为如此,提高了他在长安的声望与地位,一般王公贵族都不惜钜金争相请他。
晚唐书法经历盛中唐之后,盛极而衰,柳公权虽号一时中兴,但与颜书相比,仍略有高下之分。
唐代书法隆盛一时,至此已见式微。
柳公权的楷书参有欧阳询的笔法,往往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虽用笔出自颜真卿,而与颜真卿的浑厚宽博不同,特别显得英气逼人。
柳公权享年八十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
他的传世书迹很多,影响较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等。
1、《神策军碑》:楷书,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
是柳公权的代表作之一,较后世熟知的《玄秘塔》书体风格更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左紧右舒,也是较好的临写范本。
2、《柳书金刚经》:楷书,唐长庆刚年(公元824年),四月刻。
原石毁于宋代。
有甘肃敦煌石室唐拓孤本传世,一字未损,今在法国巴黎博物院。
评论家认为楷书金刚经,具备了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东之)各体之长,有很高艺术价值。
3、《玄秘塔碑》:楷书。
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二月立,原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
此碑在传世的书迹中,最为著名。
是历来影响最大的楷书范本之一。
赵孟頫(公元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也是在当时、并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的画家。
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
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
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冠绝古今。
著有《松雪斋集》。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
《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赞誉很高。
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
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
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
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