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分类训练影响、意义类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题型突破-意义、作用、影响类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题型突破-意义、作用、影响类

1.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资料一工业革命第一在英国发生的根天性要素是“ 荣耀革命” 后英国成立了一个适合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易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建能力。

就如诺思所以为的“随后而来的17 世纪的政治动乱产生了这样一个政治构造,它进一步稳固了自发集体的全部权,使经济活动的增益为一个社会全部” 。

资料二依据 1801 年初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 )只有 15 个城镇,人口有 2 万多人;而到1891 年,已经有 63 个城镇。

从 1820 年到 1830 年,利兹、曼彻斯特及伯明翰的人口增添率达40%,这是人口增添最快的10 年。

—— A. 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资料三固然人均收入有了显然的提升,但是富人的利润要显然的大于穷人。

拿手织机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初期年月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状况不错,但是以后不论是他们的薪资仍是就业时机都急巨变化。

—— A. 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资料四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们向来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把各样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焚烧使之转变为热量、水(水蒸气 )、二氧化碳、少许的二氧化硫、甲烷和其余气体,并开释出来使全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节节上涨:以前工业化时代的约280 ppm 上涨到当前的360 ppm(ppm :一百万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体积数) 。

——约翰·格里宾《历史焦点》(1)据资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资猜中的“适合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它对英国的工业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2)综合资料二、三、四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此题考察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

第(1)问,明确要求依照资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制度是什么,“影响”可从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思虑。

第(2)问,要求综合资料二、三、四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料二反应了19 世纪英国的城市化进度加速和人口的增加;资料三反应了英国富人与穷人的收入差距拉大;资料四说了然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历史各种题型专题训练

历史各种题型专题训练

高考历史各‎种题型解题‎策略一、历史背景类‎材料题分析‎历史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

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的不‎同;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其二,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

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

在这一题中‎,“原因”就不能用“条件”去代替。

在做背景类‎的题目是特‎别注意一点‎:某一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不可能是‎在改历史事‎件之后,例如,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不能把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概况‎进去。

同时,我们可以依‎据时间来判‎断时代背景‎。

时间不仅指‎具体的哪一‎年,还包括时期‎、人物生活年‎代等能够代‎表时间的人‎和事。

然后套用下‎列公式。

公式: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例1】(2012年‎广东高考题‎)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

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请回答:(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解析]第一步,审清设问,明确答题要‎求。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各类题型全汇总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各类题型全汇总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各类题型全汇总内容措施型一.什么是内容型历史试题?这里所说的内容型试题,其实就是史实型试题。

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能力。

二.内容型试题的三大类别1. 人物活动型(主要是考查选修四)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人物活动主要应从这三个特性(或三个方面)归纳。

2. 政策措施型(最重要的类别,主要考查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选修一的内容等)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措施是针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具体办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归纳。

3. 思想观点型(主要考查必修三和选修二的内容)思想观点是历史人物或团体、组织、派别的主张。

思想观点既要强调历史行为的手段和目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指明肯定(赞成、主张)或否定(批判、反对)什么。

三.内容型和措施型试题的题型特征(主要的设问形式)1. 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2. 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等等。

四.内容型试题解题的主要方法1. 准确识记、归纳课本相关知识。

2. 对高考中比重最大的材料型试题(选择和非选都有),要把提炼材料和联系课本知识并重。

背景原因型一.什么是原因型试题?原因型试题即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二.背景、原因、条件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原因型试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

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

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

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

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

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不是条件。

三.原因型试题的分类原因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影响全局带有必然性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与历史事件所处时代的经济、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因素)和客观原因(独立存在于主观之外的因素)主要原因(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诸多现实的、具体的因素中起决定性的因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是引起历史事实产生的近期的,不经过中间事实或中间环节的直接引发因素)和间接原因。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七中学特级教师自创历史解题宝典系列影响、意义和作用类主观题答题办法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七中学特级教师自创历史解题宝典系列影响、意义和作用类主观题答题办法

【规律要点】
⑴条理分析: 即从纵向结构看,答案要点一般是由“小”到“大”、由 “部分”到“整体”、由“国内”到“国际”(先直接,后间接;先当 前,后长远;先微观后,宏观)。 ⑵国际化分析:即从横向结构看,中国对外国的影响,外国对中国的影 响,中外结合思考。 ⑶分项分析:答案要点一般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 ⑷全面分析:注意考虑主体,即对本国、对他国的意义。从国内(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格局)等方面思考。 ⑸辩证分析: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或局限 性。 ⑹多角度分析:影响、作用、意义类试题要多角度分析,考虑的要全面一 些,细致一些,不要遗漏对某方面某个角度的分析。 ⑺学科交叉分析:学科之间的交叉影响,即历史事件对政治的影响,对 地理的影响。 ⑻转化分析:就是要学会迁移和推广,会转化思维。
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以
⑴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 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 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6分)⑵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 的“求富”观念。(3分)⑶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 关系。(3分)
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二 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 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 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
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
要大得多。
【题型分析】
影响是以间接或无形的方式来作用 或改变人或事的行为、思想或性质。影 响、作用、意义类试题要从多方面分析, 对当时、对后世;对中国、对世界;对 历史、对现实;对政治、对经济、对文 化等。从考查方式和内容看,影响作用 类问题-一般都通过典型材料,创设新 情境,对典型事件的典型影响,进行多 角度考查,全方位认识事物(事件)。

2020高考历史专项训练---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

2020高考历史专项训练---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

2020高考历史---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下面对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所独有的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

(一)做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作用、影响、意义:对人或事物的影响或作用。

理解清楚概念做起题来才能有的放矢。

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很多题目只要遵循一般规律就可以解决了,现举例如下:(2019年全国1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

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

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

“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

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10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秦商鞅变法和魏晋南北朝时曹魏末年”,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6分可能2点,每点3分;也可能3点,一点2分;甚至四点。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2021年高考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技巧:题型6 “影响、意义”类

2021年高考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技巧:题型6 “影响、意义”类

题型6“影响、意义”类“影响、意义”是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评价,其主要设问方式有:1.影响类(1)限定性设问:如,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2)宽泛性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

(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或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2.意义类(1)限定性设问: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现实意义,有何国内/世界意义;说明历史事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意义是什么。

(2)宽泛性设问:有何意义,其历史作用如何等。

1.影响类第一种: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1)政治影响:主要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

(2)经济影响:主要从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促进了经济理论的变革、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是否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交流、是否增强了国力、是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

(3)思想文化影响:主要从是否冲击了传统思想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否宣传了进步思想、是否促进了思想解放、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论等方面回答。

(4)国际关系影响:主要从是否影响到两国关系(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引起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是否影响地区或世界的和平、是否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等方面回答。

第二种:现实影响和深远影响。

(1)现实影响:指对当时产生的直接作用,表现为目的或动机实现的影响,等同于直接影响。

(2)深远影响:指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如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展趋势等)。

第三种: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

(1)主观影响:从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经验等方面思考。

(2)客观影响: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现状、政治现状、(生产力)科技等方面思考。

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影响意义型、评价评述型总结

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影响意义型、评价评述型总结

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影响意义型、评价评述型总结四、影响意义型一。

对历史作用、历史影响、历史意义三者的区分1.作用,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影响,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意义,指的是价值和作用。

2.作用和影响基本相同。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历史答题中,一说作用和影响都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范围看,有对内(如国内)影响,有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等等。

3.意义和作用、影响相比较,它的范围就要大得多。

一般地讲,性质、特点、作用、影响、后果、评价、经验、教训等都属于"意义"的范畴。

所以,如果题目问某件事的意义怎样,上面提到的这几点都应该加以考虑。

二。

影响、作用类历史试题的设问方式及答题模板1.设问方式(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

(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或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2.答题模板第一种: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1)政治影响,主要是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

(2)经济影响,主要从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促进了经济理论经济的变革、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是否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交流、是否增强了国力、是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

(3)思想文化影响,主要从是否冲击了传统思想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否宣传了进步思想、是否促进了思想解放、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论等方面回答。

(4)国际关系影响:主要从是否影响到两国关系(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引起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是否影响地区或世界的和平、是否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等方面回答。

高中历史历史影响、意义和评价类答题公式附练习题与答案

高中历史历史影响、意义和评价类答题公式附练习题与答案

高中历史历史影响、意义和评价类答题公式附练习题与答案高中历史影响意义评价类型的题型可以说是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分数,所以我们要学好这一部分,那么有哪些技巧呢?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历史历史影响、意义和评价类答题公式1、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由资产阶级领导,具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却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等。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如十月革命的影响: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等。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文化影响:西学东渐、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教育、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

3、判断成败及原因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功;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

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

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4、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从经验看,国共两党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

高考历史影响意义类设问答题实用模板

高考历史影响意义类设问答题实用模板

适用标准影响、意义类设问[ 设问特色 ](1)影响类:①限制性设问,若有何踊跃影响,产生了如何的悲观影响,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如何,对世界或许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影响如何等。

②广泛性设问,若有何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2)意义类:①限制性设问,如剖析历史事件产生的现实意义,有何国内意义,其重要国际 (世界 )意义是什么,说明历史事件、现象的政治(或经济、思想文化 )意义是什么。

②广泛性设问,若有何历史意义,其历史作用(指踊跃作用 )如何等。

[答题模板 ](1)影响类设问:①政治影响,可从政治格局、制度改革或调整、政权更替、政策制定或改变、新的阶级产生等方面思虑。

②经济影响,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构造、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虑。

③广泛影响,需要一分为二地剖析悲观影响和踊跃影响或悲观作用和踊跃作用。

(2)意义类设问:①抽象性设问:意=性+作用+影响(极的 )。

意=国内意 (政治、、思想文化⋯⋯)+国意(政治、、思想文化⋯⋯)。

②有详细角度:政治、文化意:从事件性、去的影响、将来的影响等角度思考。

意:从事件背景、基上建筑的影响、举措不一样角度的影响等方面。

[典感悟 ](2013 ·山高考, )19 世末 20 世初,中国文化教育域生了重要化。

资料,回答。

资料下表京大学堂置表。

据表,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表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

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剖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 答案 ]表现:经学大义等课程被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表现了“中体”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表现了“西用”思想。

影响:经济上,从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政治上,从“以经学保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培育了一大量拥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度”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题型三 意义、作用、影响类

题型三 意义、作用、影响类

(1)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产生的直接作用,表现为目的或动机
实现的影响,等同于直接影响。 (2)深远影响是指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 性、历史趋势(如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展趋势等)。
4.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 (1)主观影响,可从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 经验等方面思考。 (2)客观影响,可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现状、政
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
(2)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 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 环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题型三 意义、作用、影响类
一、问题特点 意义、作用、影响属于一类问题,但是“意义”没有消极的 一面,一般包括历史概念的性质,“作用”也基本上是积极 的,“消极”的影响一般不能称之为“作用”,相对而 言,“影响”较为宽泛,既包括消极的也包括积极的。从设问
上看,一般包括两种:
1.宽泛性的设问:没有限定词,如产生了什么影响?这类问题 在回答时应全面、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切忌完全肯定或
解析:第(1)问,解读“新世界”与“旧世界”的交流与联系,迁移新航 路开辟的影响,从物种交流、疾病传播等角度说明。第(2)问,提取材料 信息,从经济发展、人口流动、人口增长、人们生活习惯改变以及土地 利用等方面概述美洲农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答案:(1)新航路开辟;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
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
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 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 月淤,不能容纳。” ——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 影响。

高考历史答题万能模板——影响、意义类答题方式

高考历史答题万能模板——影响、意义类答题方式

设问类型: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或者消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有哪些影响,对中国或者世界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影响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

这类问题在回答时应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切忌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答题模板——第一大类影响类设问:1.分项分析,可从三个小方面分析。

(1)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如经济影响可以从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是否开创了新的经济结构或模式、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改变了经济格局或经济体制、是否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政治影响主要需要分析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有利于政治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变化等;思想文化方面主要看是否符合时代潮流、是否有利于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等;国际关系方面的影响主要看是否有利于两国或者该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是否会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影响国际关系的格局等。

(2)从现实和深远影响方面分析: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社会产生的直接影响,表现为目的的指向性或动机实现的影响;深远影响是指对以后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等。

(3)从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方面分析:主观影响可从主观动机(目的)、方针、政策、经验等方面思考;客观影响可从自然或社会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状况、科技等方面思考。

2.全面分析:主要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局限性)两方面客观、理性地分析事物的影响。

3.国际化分析:主要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中外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考虑。

4.转化分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将特殊性影响转化为普遍性影响,如将工业革命对印度的影响转变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二是将普遍性影响转化为特殊性影响,如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参战各国的影响转化为对中国的影响等。

第二大类——意义类设问:1.“意义类”试题首先要找到设问主题,即针对哪一措施、事件来设问;然后明确设问的方向,如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最后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高考历史答题万能模板——影响、意义类答题方式

高考历史答题万能模板——影响、意义类答题方式

高考历史答题万能模板—影响、意义类答题方式设问类型: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或者消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有哪些影响,对中国或者世界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影响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

这类问题在回答时应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切忌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答题模板——第一大类影响类设问: 1.分项分析,可从三个小方面分析。

(1)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如经济影响可以从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是否开创了新的经济结构或模式、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改变了经济格局或经济体制、是否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政治影响主要需要分析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有利于政治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变化等;思想文化方面主要看是否符合时代潮流、是否有利于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等;国际关系方面的影响主要看是否有利于两国或者该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是否会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影响国际关系的格局等。

(2)从现实和深远影响方面分析: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社会产生的直接影响,表现为目的的指向性或动机实现的影响;深远影响是指对以后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等。

(3)从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方面分析:主观影响可从主观动机(目的)、方针、政策、经验等方面思考;客观影响可从自然或社会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状况、科技等方面思考。

2.全面分析:主要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局限性)两方面客观、理性地分析事物的影响。

3.国际化分析:主要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中外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考虑。

4.转化分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将特殊性影响转化为普遍性影响,如将工业革命对印度的影响转变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二是将普遍性影响转化为特殊性影响,如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参战各国的影响转化为对中国的影响等。

第二大类——意义类设问: 1.“意义类”试题首先要找到设问主题,即针对哪一措施、事件来设问;然后明确设问的方向,如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最后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研题型授攻略4+作用、影响类+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

研题型授攻略4+作用、影响类+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

题型4作用、影响类【题型特点】作用、影响类材料解析题是江苏高考的常规设问题型。

一般问法有影响、作用、意义、价值、贡献、功绩,其中贡献、功绩一般涉及历史人物。

影响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作用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意义指的是价值和作用。

从词义上来看,影响和作用基本相同,一般来说,需要从正、反、直接、深远等方面去考虑(一般情况下,消极方面用于影响而非作用);意义则多是体现正能量的。

从考查方式和内容看,影响作用类问题一般都通过典型材料,创设新情境,对典型事件的典型影响,进行多角度考查,全方位认识事物(事件)。

一般的答题思路,需要从多方面分析:对政治、对经济、对文化;对当时、对后世;对中国、对世界;对历史、对现实等。

【解题思路】1.寻找设问主题:针对哪一人物、事件、活动等主题来设问。

2.查找设问类型:(1)限定性设问,如回答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或意义或作用),对中国或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或意义或作用)。

(2)宽泛性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

3.找到答语语言(1)积极影响(作用):答题时一般选择“有利于”“提高了”“加强了”“促进了”“推动了”“为后世提供了借鉴”等短语和句式。

这些句式能够给人一种肯定、赞扬、认同等方面的信息,因而增强了答题意向,有利于提高得分率。

(2)消极影响:答题时一般使用“阻碍了”“破坏了”“不利于”“未能”等短语。

此外,在运用词语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具有弹性的词语以增强答语的灵活性和科学性,如可加入“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完善了”“基本实现了”等程度副词,避免极端词语的出现,如“完全”“彻底”等。

【答题模板】1.纵向分析:答案要点一般是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由“国内”到“国际”(先直接,后间接;先当前,后长远;先微观,后宏观)。

2.横向分析:答案要点一般是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中外结合思考。

3.分项分析:答案要点一般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

高考文综历史中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分析解题技巧

高考文综历史中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分析解题技巧

高考文综历史中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分析解题技巧1、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由资产阶级领导,具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

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却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

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等。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如十月革命的影响:改变世界政治格局。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

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等。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文化影响:“西学东渐”、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教育、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

3、判断成败及原因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功。

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

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

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4、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

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从经验看,国共两党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

从教训看,必须掌握领导权和武装。

由此得到启示是合作要以斗争求团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12 影响、意义类“影响”类试题的设问往往比较简单,解题的关键在于辨析材料中的史实和影响,一般影响类语言的叙述都有“阻碍了”“有利于”“促进了”等指向性词语,把握住这一特点有利于降低解题难度。

在回答意义类设问时,并不是答语越多越好,关键是切中要害,答到点上。

同时要注意,意义类设问的答题方向都是积极方面。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谕诏左都御史协办大学士纪昀、翰林侍读陆锡熊为总纂修官,领当世硕儒之士戴震、邵晋涵、周永年等360余人,纂修《钦定四库全书》,以“彰千古同文之盛”。

历时十年,网罗万象,共采集清帝敕撰书籍、永乐大典所辑、内府藏本、地方采购及私人进献、坊间通行本等各类书籍3503种,计79 337卷,99000万余字。

《四库全书》名义上由皇帝“御批监制”,贯彻“寓禁于征”的政策,查缴禁书达3 000多种,150000多部。

“所取之书,凡有涉及金元之处者,大抵加以修改,作为定本”,以西方科技为“异端之尤”“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至于“离经叛道……荧惑视听者,屏斥必力”。

《四库全书》采取中国传统古籍的四部分类法,分经、史、子、集四部,各书分别类目时,总结吸收前人经验,达到高度精密完善的程度,代表了传统中国社会知识分类法的最高水平。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材料二 问世于1772年的法兰西《百科全书》(原名《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大词典》)共32卷,包括正文17卷,附录4卷,图片11卷,计2268万字,并创立了将知识分类以字母顺序排列的方法。

从编撰到出版历时20年。

《百科全书》的主要编纂者狄德罗、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秉持理性唯物主义思想,在书中宣扬“天赐自由”,指出政权“在本质上属于人民”,尖锐抨击专制制度与教会黑暗,被当局斥为“魔鬼的新巴比伦塔”和“异教徒以及神和国王与教会敌人的大集合”。

除上述思想家外,参与全书编撰的人员极为广泛,其中有文学家、医师、工程师、旅行家、航海家和军事家等。

他们推崇机械工艺,提倡科学进步,重视体力劳动,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

——摘编自庄锡昌主编《西方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四库全书》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共同的历史价值,并分别说明其影响。

答案 (1)特点:体现君主意志,推行文化专制;工程浩大,内容繁多;呈现总结性;注重分类;部分吸收西方科技。

成因:统治者强化集权的需要;盛世奠定经济基础;厚重文化积淀;编纂者的努力;西学东渐。

(2)共同的历史价值:都代表当时图书分类的最高水平;是人类文化知识的宝库。

影响:《四库全书》保存了中国历代大量文献,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古籍的禁毁,又造成一定的破坏;禁锢了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于巅峰中停滞的象征。

《百科全书》宣扬了启蒙精神,抨击了旧制度;传播了科学知识;推动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到来。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7世纪的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开创了国际关系史上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19世纪中叶以后,出现了越来越多为特定目的而设的一些常设机构,它们是现代国际组织的雏形。

进入20世纪之后,国际组织开始获得真正的发展,国际组织也从最初的专门性和技术性组织开始向一般性和政治性组织扩展。

二战结束时建立的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开创了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1949~1971年,中国很少参与当时世界上主要的国际性组织;二是1972~1989年,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但对国际组织的参与还是比较有限的;三是1989年至今,中国开始全面深入参与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组织。

王逸舟将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演变概括为“从拒绝到承认、从扮演一般性角色到争取重要位置、从比较注重国内需求到更加兼顾国际形象”的曲折过程。

——摘编自宋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组织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各阶段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主要因素。

并谈谈你对新时代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发展的期待。

答案 (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性联系的加强;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意义:适应了国际合作和发展的需要,是当今全球治理的重要载体,成为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

(2)因素:第一阶段:冷战;中美对抗;中国外交实行“一边倒”方针。

第二阶段: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文化大革命。

第三阶段: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

期待:积极参与,趋利避害;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3.家庭与国家高度同构是中国传统家国共同体的一个根本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浦江郑氏家规(部分)第12条每旦,令未冠子弟朗诵“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

第86条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

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

第128条子孙不得与人眩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

——摘编自尹超凡《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材料二 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

《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

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

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

——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材料三 州县贤,则民安。

贤者视民为子,不忍伤也。

约之使人人守法。

太守,约州县者也;司道,约府州县者也;抚按无所不约,则天下治矣。

臣谨条画州县所当持行者,如课农桑须中心诚恳,欲开民衣食之源,使民兴起。

令自抚按而下,以递相约,庶几皇上之仁恩,得实究之民也。

——摘编自高攀龙《申严宪约责成州县疏》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归纳《郑氏家规》对族人的伦理教化要求,分析这些要求对郑氏家族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制订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乡约所体现的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3)州县官吏是将家庭与国家连接为一体的枢纽与关键。

根据材料三,概括明代大儒高攀龙就加强州县官员管理所提出的建议。

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传统家国共同体建构的当代价值。

答案 (1)要求:孝义传家;清廉立身;节俭生活。

影响:弘扬传统美德,家庭成员道德和举止规范;和谐家族关系,家族凝聚力增强。

(2)社会价值:宗族互助,和谐乡里;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奖善劝诫,稳定秩序。

思想主张:知行合一;致良知。

(3)建议:以法律约束官员,层层监督;明确官员职责,逐级考核。

当代价值: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家国情怀。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化使人们不再相信中世纪神定的等级秩序,转而相信个人拥有天赋的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自由在民族或民族国家而非王朝国家内才能得到保障。

……在经济层面,民族国家可以提供没有关税和配额限制的、他们可以在其中自由贸易的自由大市场,并因此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

在19世纪的西欧,民族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在当时西欧人普遍认为,只有民族国家才能够或似乎能够满足民族成员相对安全、自由的要求和实现他们对未来的希望,扩充军备、对外殖民扩张、建立势力范围可以使民族国家更强大。

民族国家越强大,民族成员的生存条件就越好,民族世代存续也就更有保证。

——摘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一些先进中国人的现代民族意识开始逐渐觉醒了。

沿海的改革者属于近代中国人向民族主义转变的第一代,包括容闳、伍廷芳、王韬、郑观应等人。

当殖民者夸耀西方的文明和强盛、贬低中国文化传统时,个人和国家的羞耻感融为一体,成为民族主义激情的丰富来源;同时他们认为国家强盛的关键在于统治者与人民之间有一种密切的信任关系。

而这种关系在西方受到代议制政治制度的推动。

内地的改革者,如冯桂芬、郭嵩焘、薛福成等人在普遍接受了变革之后,也明显向民族主义方向发展。

冯桂芬向同胞力陈要以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为耻,以此唤起国人自强的心理。

郭嵩焘通过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比较,形成了民族主义的思想框架。

薛福成则关注收回治外法权和提高关税等问题。

到20世纪第一年,“民族主义”的概念由梁启超引入中国,在中国滋生蔓延半个世纪之久的民族主义意识第一次得到了正式、明确的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华夏中心主义最终转化成民族主义。

——摘自胡涤非《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西欧民族主义发展的原因及对世界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 (1)原因:政治上,民族国家更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经济上,民族国家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形成发展;国际上,民族国家能满足资产阶级对外扩张需求,壮大国家实力。

影响: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

(2)内容:推崇西方政治体制;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建立平等关系等。

影响:政治上,有利于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推动近代中国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经济上,实业救国的思潮、提倡国货运动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经济的近代化;文化上,有利于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