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预后研究的设计与分析-2015.12讲解

合集下载

某科研项目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某科研项目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某科研项目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1. 技术路线备注:蓝色背景填充部分为前期已完成工作。

2. 研究方法2.1 X、Y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预后相关性1)回顾性收集肠癌临床标本500例,取手术切除的肠癌组织、匹配的肝脏转移灶手术和穿刺标本,新鲜组织液氮保存标本200例,石蜡块300例,全部病例均通过临床、影像学、病理诊断,术前未进行辅助治疗,来自某某医院2008-2013年临床收治病例,随访资料齐全。

2)免疫组化检测组织切片中X、Y蛋白的表达及定位,分别设立阴性对照、肿瘤对照、肝转移对照。

3)SPSS16.0统计软件对X、Y表达及定位与临床标本进行病理关联性分析和预后统计分析,了解X、Y表达情况与相关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单因素生存分析对临床各项指标与结肠癌生存期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综合探讨临床各因素和X、Y表达与结肠癌肝转移、转移灶形成及预后的相关性。

2.2 体外、体内水平研究X、Y基因在肠癌肝转移中的调节功能1)制备X-shRNA慢病毒,建立X稳定沉默的细胞株,以无义序列作为阴性对照,利用MTT实验观察X沉默后细胞的生长曲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X沉默后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结合PI单染、Annexin-V双染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运动能力的变化。

与此同时,制备过表达X的慢病毒载体。

2)在稳定沉默X的结肠癌细胞中,导入过表达Y的慢病毒载体,利用细胞生长曲线观察X沉默且Y过表达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变化;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运动能力的变化。

同样地,在稳定沉默Y的结肠癌细胞中,导入过表达X的慢病毒载体,利用细胞生长曲线观察Y沉默&X过表达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变化;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运动能力的变化。

3)制备结肠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建立生长曲线,统计分析Y和X对结肠癌细胞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明确Y和X在结肠癌恶性增殖的作用。

预后研究

预后研究

2,某种因素只是某疾病的预后因素 某种因素只是某疾病的预后因素, 某种因素只是某疾病的预后因素 而与该疾病的发生无关,不是该疾病的危 而与该疾病的发生无关 不是该疾病的危 险因素. 险因素.
3, 某种因素既可以是某种疾病的危险 因素,又可能与该疾病的预后有关 预后 因素 又可能与该疾病的预后有关(预后 又可能与该疾病的预后有关 因素). 因素 .
(三)疾病预后研究设计注意事项
二,疾病预后的判断指标 1.病死率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病死率 2.治愈率 治愈率(cure rate) 治愈率 3.缓解率 缓解率(remission rate) 缓解率 4.复发率 复发率(recurrence rate) 复发率 5.病残率 病残率(disability rate) 病残率 6.生存率 生存率(survival rate) 生存率
2,患者病情 , 通常病情与预后密切相关,病情不同, 通常病情与预后密切相关 病情不同, 病情不同 预后各异. 凡病情较轻的病人预后较好, 预后各异. 凡病情较轻的病人预后较好 病情较重者预后较差. 病情较重者预后较差.
3,医疗条件 , 包括:医疗设备完善 医护人员专门知 包括 医疗设备完善,医护人员专门知 医疗设备完善 识与技能,科学管理水平等 都是提供优良 识与技能 科学管理水平等,都是提供优良 科学管理水平等 医疗措施的必要保证. 医疗措施的必要保证.
(二)预后与危险的区别 1,危险因素(risk factors) ,危险因素 2,发生率不同 , 3,两者所产生的结果不同 ,
(三)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 可表现为三种情况: 可表现为三种情况:
1,因素只是某疾病的危险因素 而与该 因素只是某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与该 因素只是某疾病的危险因素 疾病的预后关系不大. 疾病的预后关系不大.

预后的研究与评价

预后的研究与评价

三、疾病的自然病史
• 疾病的自然史(natura1 history)是指不给 任何治疗或干预措施的情况下,疾病从发 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
• 疾病的自然史包括四个时期:
–1.生物学发病期(biologic onset) –2.亚临床期(subclinical stage) –3.临床期(clinical stage) –4.结局(outcome)
– 某些自限性疾病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勿需治疗也可自愈,预 后良好,同样是病毒感染如艾滋病和重症肝炎,预后就很差; 败血症虽然病可采用有效抗生素治疗而痊愈,但运动神经元 疾病肌萎缩侧束硬化虽发展缓慢,但无有效治疗,预后很差, 最终都因呼吸麻痹并发肺部感染死亡;霍奇金病的预后和病 理类型有关,淋巴细胞为主型预后最好,5年生存率为94.3%, 而淋巴细胞削减型预后最差,5年生存率仅27.4%。
3、患者的病情通常病情与预后密切相关,病情重 者,预后较差。
4、患者身体的素质 包括年龄、性别、营养状 况免疫功能等。
5、医疗条件医疗条件的优劣。
6、社会、家庭因素如医疗制度、社会保险制度、 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文 化教养、患者文化教养及心理因素。
第二节 疾病预后评定指标
• 1.病死率(case-fatality rate) • 2.治愈率(cure rate)系指患病治愈的患者
四、临床病程
• 临床病程(clinical course)是指疾病的临床期,即 首次出现症状和体征,一直到最后结局所经历 的全过程 。
• 特点
–可经历各种不同医疗干预措施。 –医疗干预措施可改变疾病病程。
• 病程可以因受到医疗干预(包括各种治疗措施)而发生改 变,从而使预后发生改变。在病程早期就采取积极医疗干 预措施,往往可以改善预后,在病程晚期进行医疗干预措 施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疾病预后就比较差。

预后研究

预后研究
20
(3)结局指标(终点指标 endpoint)
最客观是“死亡”,硬指标 预后研究并非均以死亡为结局
其它结局可包括致残、脏器功能衰竭、疾病缓解 阳性结局必须有一个明确和客观的定义,eg: 心功
能不全、心肌梗塞、残疾、TIA
21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
选择疾病不同结局(死亡) 人群作为病例组, 仍存活的人群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 露于某种可能预后因素的比例,判断暴露的预后 因素是否与疾病结局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 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Natural History
7
疾病预后研究是指对疾病的转归作出事先的估计
疾病预后的研究至少包括两个方面:
“率”的估计,包括:发病率、生存率、治愈率 、复发率、死亡率。 研究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它根据疾病不同亚型 和一些临床指标,判断疾病的预后,以及筛选影 响预后的指标。
8
预后研究--- -种特殊因果关系推导?
35
协同或拮抗作用
有时想要证实某两个或多个因素合在一起时,对结局的影响有 无协同或拮抗作用
如某多元回归分析初步显示,高血压和顽固性蛋白尿是狼 疮性肾炎预后的不良因素 如果想了解二者有无协同作用,可以将二者相乘合并为一个变 量,与原来的两个变量一起放入回归方程中去筛选,如果方程 能接受这个新的变量,则提示这两个变量具有协同作用
smoking and hypertension …
14
队列研究的基本要素
首先要确定病人是否存在某因素(暴露与否):即确定 研究因素(暴露因素),然后随访一段时间(记录随访 的时间),再确定病人是否出现阳性结局(结局因素)
这是队列研究的三大基本要素
暴露与否 (研究因素)

预后研究的概述

预后研究的概述
预后因素(prognostic factors)是指影响疾病预后 的任何因素,是在患者中与疾病结局有关的因素。若患 者具有这些因素时,其病程发展过程中出现某种结局的 概率就可能发生改变。 危险因素(risk factors)是指作用于健康人,使其 患病危险性增加的因素。 因此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是不同的概念,虽 然有些疾病中某些危险因素也可能同是预后因素,但多 数是不相同的。
结局 (outcome)
病因发挥 作用导致 病理生理 学改变。
2014-12-30
自觉“健康”, Βιβλιοθήκη 高特异度高灵 敏度手段可发现 存在疾病。
7
发展到形态与 / 或 功能障碍,出现 症状、体征及检 验检查异常。
痊愈、致 残或死亡 等。
研究自然史的意义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疾病,改善疾病的预后 判断治疗效果,即预后的好坏 对于一些尚无有效治疗措施的疾病,需要了解其 自然转归情况
2014-12-30
3
2014-12-30
4
二、研究和评价疾病预后的目的
1. 研究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性 2. 探索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3. 研究改善疾病预后的措施
2014-12-30
5
三、预后研究的内容
1. 将发生什么结果(定性)? 2. 发生不良结局的可能性有多大(定量)?
3. 什么时候会发生(定时)?
2014-12-30
8
2.临床病程(clinical course)
即疾病的临床期,是指疾病开始出现症状、体 征直到最后结局所经历的全过程。其中可经历多种 不同医疗干预措施。 临床医生可通过采取不同的医疗干预措施来改 变其病程。通过采用适当治疗措施,可以改变疾病 的发展过程,加速痊愈结局的到来,缩短整个病程。

疾病预后研究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疾病预后研究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选择恰当的研究策略
• 在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策略中,最常用于疾病预后研
究的是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 由于队列研究有一段足够长的随访时间,它可以
• 清晰地显示疾病的时间生存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1年、5 年、10年生存率,狼疮性肾炎5年、10年肾脏存活率等; • 也可以较客观地确定研究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横断面的研究。例如,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横断面
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髋关节损害者占百 分之几(患病率)。 • 中山大学医学院学生中近视眼的患病率:
近视眼人数/总学生人数
发病率与患病率
• 发病率:指某一特定人群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新发生该疾病
的病人数,发病率的计算常常运用在临床随访研究,在临 床研究中,复发率、病死率、病残率等的计算也多是用发 病率的计算方法,只是名字不一样而已。
• 医生接诊病人,作治疗决策时,需要根据疾病的诊断
和临床指标,判断其预后,以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 如狼疮性肾炎WHO病理分型为IV型者,肾脏预后比较差,提
示需要积极治疗;
• 狼疮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者,超声影像学显示肾脏缩小者肾功
能恢复的几率甚微,提示保守治疗为主。
疾病预后因素的分析,实际上也是一种因果关系的推导。即在某 一疾病中,寻找哪些因素会影响疾病的结局。
• 因此,首先要确定研究因素和结局因素,并记录随
访的时间,这是队列研究的三大基本要素:
(随访时间) 暴露与否
结局
确定研究的结局(outcome):
• 即随访的终点(endpoint),又称阳性结局。 • 根据具体的研究,确定结局的定义。
• 最客观的结局是死亡,其它的结局可包括致残、脏器功能衰竭、 疾病的缓解等。 • 只要研究的结局与研究的主题相呼应就可以,关键在于阳性结 局必须有一个明确和客观的定义,如果阳性结局的判断受主观 因素的影响,必须采用盲法。

临床医学之预后研究

临床医学之预后研究

临床医学之预后研究一、引言预后研究是临床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患者的疾病进展、治疗效果以及生存期等方面的预测与评估。

通过深入研究预后因素的影响,预后研究为医生们提供了更为准确的预测信息,从而帮助医生制定更恰当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文将对预后研究进行探讨,并阐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二、预后研究的定义预后研究指的是对患者未来疾病进展、治疗效果以及生存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预测的研究。

通过统计学的方法,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临床数据,预后研究能够揭示出与疾病进展、治疗效果以及生存期相关的预后因素,为医生们提供科学依据,并指导临床决策。

三、预后研究的意义1. 个体化治疗方案预后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为每个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不同患者在疾病进展、治疗效果和生存期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于同一疾病的患者,同样的治疗方案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通过预后研究,医生们可以了解不同预后因素对疾病进展的影响,从而选择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策略。

2. 风险评估与预警预后研究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疾病进展进行风险评估与预警。

通过收集并分析大量的临床数据,预后研究可以发现与疾病进展相关的预后因素,从而提前识别高风险患者,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例如,在癌症领域,预后研究可以通过评估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基因变异等因素,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预后信息,帮助医生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

3. 评估治疗效果预后研究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长期随访患者的临床数据,预后研究可以揭示出不同治疗手段对疾病进展的影响,进而评估其治疗效果的优劣。

这对于指导临床决策、改进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四、预后研究的方法1. 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预后研究方法。

该方法通过长期的随访观察,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以及治疗信息,进而预测患者的疾病进展、治疗效果以及生存期等。

前瞻性研究的优势在于能够较准确地收集数据,但它也存在时间和人力成本较高的问题。

临床分析疾病的预后与生存分析

临床分析疾病的预后与生存分析

临床分析疾病的预后与生存分析疾病的预后与生存分析是临床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法,用于评估疾病的发展趋势、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及判断治疗效果。

通过详细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疾病的相关因素,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一、背景介绍疾病的预后与生存分析是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它能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并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预后与生存分析主要包括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评估患者的生存期、评价治疗效果等方面内容。

二、预后与生存分析的方法1. 生存分析法生存分析法是预后与生存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生存期。

该方法通过统计学分析,计算出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从而预测患者的生存期。

常见的生存分析方法有Kaplan-Meier法、Cox回归分析等。

2. 预后评分系统预后评分系统是通过统计方法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将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模型相匹配,从而预测疾病的预后。

预后评分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和病情程度,快速预测疾病的预后和生存期,为医生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三、预后与生存分析的应用1. 疾病预后评估通过预后与生存分析,可以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包括疾病的发展趋势、生存率等。

这对医生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

2. 判断治疗效果预后与生存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治疗效果的好坏。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患者预后情况和生存率等指标,可以判断治疗的有效性,为医生提供科学依据。

3. 辅助临床决策预后与生存分析还可以辅助医生进行临床决策。

通过分析预后情况和生存率等指标,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帮助他们做出适当的治疗决策,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四、预后与生存分析的局限性预后与生存分析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预后与生存分析只是根据统计学方法得出的结果,无法完全预测患者个体的情况。

其次,预后与生存分析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对于小样本研究来说可能不太适用。

临床医学中的疾病预后评估与治疗效果

临床医学中的疾病预后评估与治疗效果

临床医学中的疾病预后评估与治疗效果疾病预后评估和治疗效果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准确评估疾病的预后可以指导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效果的评估则可以反映出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策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临床医学中的疾病预后评估与治疗效果的相关内容。

一、疾病预后评估的方法及具体技巧在进行疾病预后评估时,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等。

根据这些因素,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预后评估:1. 集合专业知识和经验医生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积累大量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凭借这些专业知识和经验,医生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和预后结果。

2. 使用疾病评分系统许多疾病都有相应的评分系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预后情况。

例如,卒中预后评分系统可以根据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结果来评估患者的卒中后预后情况。

3. 应用生物标志物生物标志物是指可以通过测量患者体内特定物质的含量或活性来预测疾病预后的指标。

例如,肿瘤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预测癌症患者的预后情况,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

4. 通过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观察病变的范围、形态和特征,从而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例如,MRI可以提供更精确的图像信息,帮助医生预测脑卒中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

二、治疗效果的评估方法及具体技巧治疗效果的评估可以反映出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帮助医生确定继续治疗还是调整治疗策略。

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效果评估方法:1. 临床症状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可以初步评估治疗的效果。

例如,心脏病患者的胸痛是否减轻,肺癌患者的咳嗽是否改善等。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血液、尿液、组织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评估治疗的效果。

例如,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反映炎症反应的变化,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可以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预后研究的常用指标 概述及解释说明

预后研究的常用指标 概述及解释说明

预后研究的常用指标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预后研究是指通过对某种疾病或情况的患者进行长期观察和统计分析,以评估其未来发展和预测患者获得良好结果的可能性。

这些研究旨在帮助医生和临床决策者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预后,并为治疗选择、生存率估计以及疾病管理提供依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预后研究的常用指标,然后详细解释每个指标的含义及应用场景。

接着,我们将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预后指标,并介绍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

最后,我们将强调数据可靠性和结果解读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文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并给出了关于预后研究指标未来发展的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和解释预后研究中常用的指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指标在医学领域中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同时,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提供给读者在预后研究中选择合适指标和进行正确统计分析的基础知识,并引起对该领域未来发展的关注。

2. 预后研究的常用指标概述2.1 什么是预后研究预后研究是指对患者或实验对象的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和调查的科学研究方法。

它主要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指标数据,评估并推测患者或实验对象未来的治疗效果、生存率以及疾病复发率等预测性指标。

预后研究可以帮助医生、临床研究人员以及患者做出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决策。

2.2 为什么需要预后研究预后研究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不同治疗方法下患者的预期生存率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复发风险,有助于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其次,通过对大量临床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统计结果,为基于证据的医学实践提供支持。

此外,预测性指标还可以用于判断某种治疗方法是否有效,并为药物上市前、临床试验设计提供依据。

2.3 预后研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预后研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医学领域。

例如,在癌症治疗方面,预后研究常常用于评估不同治疗手段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以及指导临床实践选择。

此外,预后研究还可以用于评估某些新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

临床预测模型---研究思路(一)

临床预测模型---研究思路(一)

临床预测模型---研究思路(一)展开全文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时常会接受患者的“灵魂拷问”,比如“得了这个病以后会怎样?”,“我这个病有多大可能可以治好?”等等。

相信此时许多小伙伴的表情应该是这样的作为一个一线小医生,在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情况下,这时候多希望自己能开开天眼,算算病人的预后怎么样。

实际上,研究的先行者们早已经考虑到并构建了方法学来解决这个问题——临床预测模型。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时常会用到预测模型来评价患者的风险,如经典预测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的Framingham risk score和指导房颤患者抗凝的CHA2DS2-VASc评分。

临床预测模型是基于疾病的特征表型建立统计模型,用来预测具有某些特征的人群未来某种结局事件发生的概率。

主要包括疾病诊断预测模型与疾病预后预测模型两种形式。

今天我们就以2019年发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 (IF=22.673) 的文献为例了解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1]。

预测模型构建思路确定研究问题预测模型的价值在于提供特定临床场景下患者预后的循证依据,因此在设计模型前,应当确定好研究人群,预测因子及研究终点。

为了使模型能普遍应用,预测因子应当容易测量、准确;为了使模型能更有价值,应当关注临床最关注的结局,如死亡、疾病复发等。

本文研究问题:预测无室性心律失常(VA)病史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发生持续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从而指导预防性ICD植入的决策。

预测模型构建思路选择建模方法预测模型构建的方法主要包括参数化模型,半参数化模型和非参数化模型。

参数化模型和半参数化模型主要是基于传统的回归来实现,可解释性较好,但需要满足回归模型的诸多前提条件;非参数化模型以数据为出发点,包括多种机器学习方法,性能往往较好,但可解释性往往较差。

该研究为预后模型,包含有事件-时间变量,因此作者采用了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作为建模方法。

预后的分析与评价课件

预后的分析与评价课件

案例三: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分析
总结词
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分析主要关注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预期寿命。
详细描述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同时,结 合患者的慢性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的发生率、死亡风险和预期寿命等方面的评估,综合评价患 者的预后状况。
总结词
慢性疾病患者的预后分析主要关注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详细描述
通过对慢性疾病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生活习惯和社会支持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估患者的病情 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同时,结合患者的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评估,综合评 价患者的预后状况。
感谢观看
THANKS
常用预后模型介绍
Kaplan-Meier模型:非参数统计方 法,常用于生存分析,能处理数据中 的删失情况。
Proportional Odds Model:用于 有序分类结局的模型,假设风险比例 与时间无关。
Cox比例风险模型:半参数模型,适 用于描述生存时间与协变量的关系, 能处理多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
预后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01
02
03
04
数据收集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 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风险评估
根据收集的数据,评估患者的 疾病风险和预后情况。
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
预后监测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监测病 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02
预后模型的建立
农业领域
评估作物的生长状况和预测产量,为农民制 定种植计划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2
1994年6月-2002 年1月, 我科室共收治的941 例胃癌患者, 其中698 例行根治性切除手术, 除去 术后一个月内因手术合并症或并发症死亡的27例和 失访的68例, 可作分析者603 例。其中男性374 例, 女性229例, 平均年龄63. 2岁( 24~86岁)。 本组603例胃癌患者中, 早期胃癌83 例,进展期胃 癌520例。
临床预后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燕虹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015年12月
案例1
资料收集方法:
在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生活质量、 服药依从性、生活行为方式、抑郁等资料;在心力衰竭 患者出院后每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记录心力衰竭患者出 院后一年内每个月的再住院或死亡原因及日期。
研究中对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及死亡界定如下:①再住 院是指因心源性相关事件(如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 梗死、心源性导致的栓塞、各种心律失常等)导致。② 死亡是指因心源性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加重、猝死等) 导致的死亡。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根据历史资料进行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划分:
按照急性期期间是否接受辩证论治中药汤剂治疗分为中 药治疗组(暴露组)和对照组。
采用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向前逐步回归法。对影响 因素和预后指标进行量化。
结论:在AMI早期使用辩证论治中药汤剂,能降低患者 的远期死亡风险,是AMI远期预后的保护因素。
指能增加患某病危险的条件。即指健康 人群中可使患病危险性增加的条件。
(2)二者区别
危险因素:健康
患病
预后因素:患病
结局
二、临床预后的相关概念、指标
疾病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指在没有医学干预情况下,疾病自然发生、发展
直至最终结局的过程。
四个时期
痊愈
生物学发展期 临床前期 临床期 结局发生期 病残
的多因素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AS6. 12软件。
结论: 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较多, 以肿瘤的TNM 分期与预 后的关系最密切, 其中淋巴结转移度对预后的影响比肿瘤 浸润深度更大。
以上两个案例研究设计有什么特点?
纵向描述性研究 对预后进行估计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生存资料:
生存资料的获得需长期追踪随访观察,如观察 病人术后的生存情况,需随访观察几年、十几年 乃至几十年;有截尾值是生存资料的特点。




一、 概 述
预后因素:指影响疾病结局的因素;强调当患 者具有这些因素时,其病程发展过程中出现某 种结局的概率就可能发生改变。
疾病本身特征 患者的机体状况 医疗条件
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依从性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患者、家庭、社会因素

危险因素
一、概 述
预后因素与危险因素的区别
(1)危险因素
随访方法
生存时间以手术日起至末次随访时间为准, 通过 书信、电话和门诊随访, 失访68例, 随访率89. 9% ( 603 /671) , 随访时间最长12. 5年, 最 短5年, 平均7. 9年。
统计方法
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 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应用Cox模型进行预后
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临床试验?
预后因素研究 生存资料 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
内容
1


2 临床预后的相关概念、指标
3 临床预后研究设计、分析
一、 概 述
针对疾病的治疗 医生需要关心的问题
疾病的进程? 什么样的结局?
结局 何时发生? 发生的概率?
影响 危险因素 因素 保护因素
临床病程(clinical course):
死亡
是指疾病的临床期,即首次出现症状和体征到最后 结局所经历的全过程。
30
二、临床预后的相关概念、指标
1、疾病致死情况的指标
病死率(case-fatality rate):
指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者所占的百分比。病 死率作为预后指标常用于病程短易引起死亡的疾 病,如心血管疾病、急性传染病、急性中毒和生 存期很短的癌症,也用于疾病预后的远期效应。
预后概率预测:生存分析 预后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
案例3
预后研究
案例4
研究对象 以1996年1月-2002年4月因AMI在北京中医药大学 附属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心内科住院并度过急性期 (28天)的资料完整的所有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62例。
资料收集与随访: 查阅所有入选患者发生AMI后在我院住院的历次病历, 收集其首次发生AMI时的各种预后因素,并按照病历记录 的通讯方法进行电话随访或家访,收集预后指标资料。随 访工作在2002年6-8月完成,随访截止至2002年8月31 日。
一、概 述
预后:
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后,对该病未来的发 展过程和不同结局做出的事先估计。
存活
治愈 残疾
疾病
预后
缓解
死亡
慢性化 并发症
恶化
一、 概 述
预后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于
(1)了解或者明确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的规律性以及预测各种不同结局发生的可能性
(2)研究影响疾病预后的各种因素


(3)用于正确评价治疗措施的效果
病死率(%)
=
死于某病的病例数 患某病的病例总数 100%
31
二、临床预后的相关概念、指标
2、疾病恢复情况的指标
1)反应率(response rate):
指经“干预”后出现某些改善的证据的病例数在全 体受干预的病例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反应率(%)
=
改善的病例数 接受干预的病例总数 100%
3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统计学分析:
以随访期一年内发生心源性再住院或死亡定义为终点 事件,随访期内未发生终点事件定义为删失,以性别、 年龄、NYHA 心功能分级、生活行为方式、服药依从 状况、抑郁状况等为自变量,以发生心源性再住院或死
亡为终点事件,结合生存时间做Cox 回归分析。
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1 年内的累积再住院或死亡率为 34.3%。性别、手术治疗状况、血钠浓度、血红蛋白 浓度和NTpro-BNP 水平仍是影响心力衰竭患者1 年 内生存的主要因素。
二、临床预后的相关概念、指标
2)治愈率(cure rate):
指经过治疗后某疾病患者中治愈者所占的百分比。 治愈率作为预后指标常用于病程比较短不易引起 死亡的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